范文资料网>经典励志>公开课>《《推敲》公开课教学设计

《推敲》公开课教学设计

时间:2024-02-04 06:56:51 公开课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推敲》公开课教学设计3篇[实用]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促进我们快速成长,使教学工作更加科学化。怎样写教学设计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推敲》公开课教学设计,欢迎大家分享。

《推敲》公开课教学设计3篇[实用]

《推敲》公开课教学设计1

  文本细读:唐代是中国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文化与科技都在世界处于领先地位,尤其是文化,可以说人人吟诗,处处歌舞。贾岛与韩愈之间发生的“推敲”的故事,便是在这个年代。

  课文讲关于“推敲”的故事,内容可以分为三段。

  第一段(第1自然段)简单介绍贾岛早年因家境贫寒出家当了和尚。第二段(第2~7自然段)具体介绍“推敲”的来历。故事又可以分成三层:第一层写贾岛拜访朋友,写下《题李凝幽居》一诗;第二层写贾岛斟酌用“推”还是用“敲”时,无意间闯进了韩愈的仪仗队;第三层写贾岛说明原由后,韩愈告诉贾岛还是用“敲”字更好。

  第三段(最后一个自然段)写后人把斟酌文字叫做“推敲”。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正确认读本课11个生字,学会书写11个生字。

  3、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4、学习略读,粗知文章的大意。

  过程与方法:

  1、继续进行自主识字,提高学生随文理解词语的能力,同时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2、以学生的.自学或小组合作学习为主,教师重点引导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如引导学生在书上做批注,或自己讲解课文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知道“推敲”的来历,能够用自己的语言,生动地讲述《推敲》的故事,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课前准备:学生课前预习,认读生字词,教师准备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设计意图再设计及随笔

  一、谈话导入

  师:中华文明源源流长,文人故事、学习故事也是数不胜数,《推敲》的故事便是这沧海中的一粟。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这篇文章。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生字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把课文读正确,读流利。

  2、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开火车读一读。

  3、利用多种形式理解词语:夜深人静、月光皎洁、妥帖、斟酌等。

  三、再读课文,深入品味。

  1、默读课文,问:推敲是怎么得来的?引导学生把故事分为三层,第一层写贾岛拜访朋友,写下《题李凝幽居》一诗;第二层写贾岛斟酌用“推”还是用“敲”时,无意间闯进了韩愈的仪仗队;第三层写贾岛说明原由后,韩愈告诉贾岛还是用“敲”字更好。(为复述课文打好基础)

  2、用自己的话描述一下课文讲了一个怎样的故事?(要注意引导学生把故事讲的自然、生动。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来描述整个故事,运用普通话,注意口语化,要入情入境,要投入,投入到“夜深人静,月光皎洁”轻扣门扉的意境;投入到贾岛是“推”还是“敲”犹豫不决的陶醉;投入到贾岛被两个差人带到韩愈面前的紧张;投入到韩愈对贾岛宽容与指点,以及贾岛对韩愈的尊敬与钦佩。)

  3、说一说自己通过了解推敲的来历,明白了什么道理,谈谈自己的感想和今后的学习打算。

  四、拓展延伸:

  最后放开来,让学生讲一讲其他的文人故事。让学生体会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对阅读文本产生期待。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词语,为读懂文本奠定基础。培养学生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的进行语言表达的能力,更进一步地了解课文的内容。让学生体会古人写文章时的斟文酌字,学习古人治学严谨的精神。

《推敲》公开课教学设计2

  教学要求:

  1、了解故事的经过,理解“推敲”的含义。

  2、学习贾岛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

  3、能根据课文讲演这个故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推敲》一课。谁能用文中的一句话告诉我什么叫推敲?(出示)同学们细细揣摩一下这两个字(在意思上或结构上)有什么特点?(都是动词、意思相近)你能做一下这个动作吗?那么两个表示动作的词合在一起怎么就是“斟酌文字”的意思了呢?这里面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呢,让我们一起走进课文,穿越时空,去一千多年前的唐朝看一看吧。

  二、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图画,说说图意。

  师:宁静的夜晚,一轮明月挂在空中。贾岛来到友人家门前,轻轻叩响了朋友家的门,敲门声惊醒了正在树上沉睡的小鸟。这景色多美啊!读读课文,看看哪句话是描写这幅图的。(用“—”画出来)出示: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

  师范读:这儿的环境给你留下了怎样的感觉?(宁静、美好)你能读出这样的感觉来吗?指导朗读这句话。齐读。

  这么美好的环境是谁住的?贾岛为什么要来这儿呢?轻声读第二小节。思考。

  2、生:贾岛和李凝是好朋友。贾岛来拜访李凝。(讲解:拜访)这里的拜访换个词怎么说?还能从哪些词看出来他俩关系非常要好?

  从“沿着山路、找了好久、才”等这些地方可以看出,贾岛费了那么大的周折也要去看他,说明他们的友情非常深厚。指导感情朗读。

  3、师:可是贾岛月夜访友,却没有见着。而美好的情境却激发了他的创作灵感,他即兴写了一首诗《题李凝幽居》,并把它留了下来。(指名读)

  4、小结:贾岛深夜访友,留诗相赠。这是故事的发生。

  三、学习第三自然段

  1、出示图片:图上画了谁,正在干什么?

  (贾岛骑着毛驴,一副思考的样子,只见他右手拉着缰绳,左手正做着“推”的动作,看上去很可笑)可配上动作表演。书上是怎么说的?

  2、出示:“贾岛骑着毛驴进了长安城。” “贾岛骑着毛驴,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不知不觉进了长安城。”

  (1)比较这两句话有什么不同,哪句话好,好在哪里。(第2句比第1句多了“一边。一边。”和“不知不觉”,把贾岛斟酌字句时的那种认真、专注、投入的样子形象地写出来了)

  贾岛如此专注,我们还能用那些词来形容?(全神贯注、专心致志、聚精会神)

  (2)指导朗读第2句。(要把贾岛此时那样如痴如醉的样子读出来)可配上动作。如果你是长安街上的行人,看到他骑在毛驴上“一边吟哦,一边做着敲门、推门的动作”你会怎样想?怎样说?指名学生畅说。(神经病,真奇怪、疯子)

  3、师:贾岛骑着毛驴到底想什么呢这么入神?请读一读描写贾岛所想的句子,可以看出贾岛的创作态度怎样?(贾岛创作态度认真严肃、锲而不舍)(讲解:即兴)文中贾岛写诗就是即景生情、由感而发的。齐读。

  4、师:这一自然段主要讲贾岛反复斟酌“推敲“二字,难以定夺。这是故事的发展。(板书:斟酌“推敲”,难以定夺)

  四、学习四至七自然段

  1、过渡:贾岛骑在毛驴上比比划划,十分投入,已经到了如痴如醉的程度。以致韩愈的仪仗队“迎面而来”时,行人在纷纷避让,而贾岛却浑然不知,最终闯进了仪仗队。师: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韩愈是唐代的监察御史(相当于现代纪检部专门负责反贪污的),是个很大的官,而贾岛是个因家境贫寒而出家的和尚,身份悬殊如此之大!因此韩愈会怎样?贾岛的态度又怎样?自读课文4-6,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

  2、出示对话。

  (1)指导朗读韩愈和贾岛的对话。韩愈的话用责问、生气的语气,贾岛的话用诚恳的、请求原谅的语气读。

  (2)自由练读,分角色表演朗读。

  3、师:贾岛误闯仪仗,恳请宽恕。这是故事的__。

  4、(1)出示:接着,贾岛就把自己写诗的事告诉了韩愈,并说自己正在犹豫不决,不知道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想象练说:贾岛是怎样对韩大人说的?(生自由畅说。)韩愈也是一名的诗人,便很有兴致的思索起来

  (2)师:同学们,韩大人正在思考呢,那我们也来帮帮贾岛,到底用哪个字好?为什么?(我们的韩大人跟你想得一样。)呵呵,你跟韩愈想得一样,看来你一点也不比我们的大诗人韩愈差啊!

  (3)出示:“月夜访友,即使友人家门没有闩,也不能莽撞推门,敲门表明你是一个懂得礼貌的人。再说,用‘敲’字更能衬托出月夜的宁静,读起来也响亮些。”(讲解:宁静)

  5、看到这句话,大家有没有想起前文哪句话?(齐读:“这时,夜深人静,月光皎洁,他的敲门声惊醒了树上沉睡的小鸟。”)

  6、“宁静“一词正好符合那样的意境!贾岛听了韩愈的话,心中的疑问解答了。(板书:韩愈解疑)贾岛有什么反应?(贾岛点头)

  7、小结:韩愈认为用“敲”字好,贾岛表示赞同。这是故事的`结局。后来,这首诗中的“推”就改成了“敲”。(师点击“推”,改成“敲”。)当然,贾岛严肃认真,字字斟酌,句句推敲的创作态度也给人们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他的故事也随着“推敲”流传至今。齐读与“推敲”有关的这首诗吧!

  五、指导讲故事。

  1、师:这篇课文也是一则有趣的故事,按照事情的发生、发展、__、结局讲述了唐朝诗人贾岛与韩愈一起斟酌诗句中用词的事,表现了贾岛认真严肃的创作态度和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你能将这个有趣的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吗?

  2、学生自由练讲;

  (1)可看图想象练讲。

  (2)可根据板书提示练讲。

  (3)可通读课文整体感知后练讲。

  3、指名讲。

  师:讲故事不同于复述课文,它不仅需要流利的表达,还需要有丰富的表情、夸张的动作和抑扬顿挫的语调,希望你们在这方面能朝这个方向争取进步!

  六、延伸拓展

  1、读小故事《妙用“绿”字绘春色》,师:学习了《推敲》和这则小故事,你有什么想法吗?

  2、有一位同学正在推敲自己中的字眼儿,让我们给他提些意见好吗?(出示:一阵风吹来,湖面(荡、漾)起了绿色的波纹)

  七、布置作业

  1、朗读背诵《题李凝幽居》这首诗。

  2、课后把这个千古流传的故事讲给家长或者朋友听。

  3、搜集有关古人写诗、时推敲文字的故事。

  4、小练笔:过了一段时间后,贾岛遇到了他的朋友李凝,把这次的奇遇告诉李凝。

  附板书设计:

  推敲发生:深夜访友,留诗相赠发展:斟酌“推敲”,难以定夺__:误闯仪仗,恳请宽恕结局:韩愈解疑,贾岛点头

《推敲》公开课教学设计3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词语典故,课文通过叙述唐代僧人贾岛(见参考资料⑤)与著名文学家韩愈“推敲”诗句的故事(见参考资料⑥),告诉我们千古名句均是“推敲”而来。阅读时,要注意体会语言的韵味;使用语言时,要注意“推敲”语言。通过对本文的阅读,不仅让学生知道词语典故“推敲”的来历,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懂得语言要“推敲”的道理。

  课文侧重描写贾岛推敲诗句时的动作、神态、语言以及他与韩愈共同推敲诗句的对话。

  描写贾岛推敲诗句时的动作有:“伸着左手,食指和中指张开,右手食指一会儿点向左手食指,一会儿点向中指”,“两手掌立做‘推’状”“弯起一只手指做‘敲’状”。

  描写贾岛推敲诗句时的神态有:“低头沉思默想”,侧头蹙眉,眨眼凝神”。

  描写贾岛推敲诗句时的语言有:“是‘推’好呢还是‘敲’好呢?”

  此处抓住贾岛推敲诗句的“点睛”之处,寥寥数笔,栩栩如生地再现了当时“推敲”的情境,惟妙惟肖。让读者与贾岛一起经历了“推敲”如醉如痴的过程,体验了“思虑得疾苦”的心理历程。

  而描写贾岛与韩愈共同“推敲”时,作者对贾岛没做更多描写,只是说韩愈“沉思良久”,旨在告诉人们:即使是像韩愈这样的大文学家,也须经“推敲”之过程,方可作出有“韵味”的判断。

  总之,此短文,通俗易懂,详略得当,虽系文学史上的一段佳话,但其中留给后人的`启迪却是语言非“锤炼”不精当,文字非“推敲”不成“名”。

  要点提示

  1、通过阅读让学生了解推敲典故的出处,体会推敲的作用。

  2、学习作者详略得当重点突出的写作方法。

  3、通过对故事的了解,从情感上增强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激发学生更好地使用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法建议

  1、本文通俗易懂,生动形象。学生自读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交流阅读体会:读了这个故事,我明白了……以此把握短文内容与中心,体会“推敲”的作用。

  2、学生读文后,可以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分角色演一演,再现课文所描述的情境,增强阅读兴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3、还可以课前布置学生自愿组合,排练课本剧,课堂上演一演,评一评。通过表演,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通过互评,提高学生对“推敲”作用的认识,更好地使用祖国的语言文字。

  4、课后搜集名人名家“推敲”的故事,同学间传阅交流。

  5、师生以自己“推敲”语言文字的案例,现身说法,交流分享“推敲”之体会。

【《推敲》公开课教学设计】相关文章:

《推敲》公开课教学设计03-30

《推敲》公开课教学设计12-06

《推敲》公开课教学设计集锦(6篇)12-19

《推敲》公开课教学设计汇编(7篇)12-19

公开课教学设计08-04

太阳公开课教学设计01-02

公开课太阳教学设计01-18

比尾巴公开课教学设计03-01

公开课教学设计范文12-01

数学公开课教学设计03-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