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教案大全>《《审题立意》教案

《审题立意》教案

时间:2024-03-08 12:25:35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审题立意》教案

  作为一名教职工,时常要开展教案准备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审题立意》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审题立意》教案

《审题立意》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学会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的步骤和方法,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

  (2)熟练运用审题立意步骤和方法。

  二、教学重点、难点:

  1.多角度、多方面地分析材料。

  2.掌握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步骤和方法。

  三、教学安排:一课时。

  四、教学方法:问答法、讨论法、探究法。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今天我们来共同探讨、学习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的方法。

  1.何谓"新材料作文"?

  新材料作文(也叫后话题作文、题意作文、命意作文),指的是只给出材料,不规定话题,不限文体,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其含义"的作文,它不同于以往根据材料写议论文的材料作文,也有别于有明确话题的话题作文,是介于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之间的一种新的作文形式。

  新材料作文的`这些特点,使新材料作文比话题作文更具开放性,更有利于学生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自己的才华。但同时也增加了作文的审题难度。

  2.那么,新材料作文如何审题立意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学习、探讨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和步骤。

  (二)高考回顾:

  1.上海高考作文题:钓鱼

  根据以下材料,选取一个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写成诗歌)。

  丹麦人去钓鱼会随身带一把尺子,钓到鱼,常常用尺子量一量,将不够尺寸的小鱼放回河里。他们说:"让小鱼长大不更好吗?"两千多年前,我国孟子曾说过"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意思是,不要用细密的渔网在池塘里捕捞小鱼,这样才会有更多的鱼。

  2.湖北高考作文题:

  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

  孙悟空的筋斗云,哪吒的风火轮,都是神奇想象的产物,寄寓了人类渴求飞速先进的美好愿望。谁能想到,晚清幻想小说《新中国》预言百余年后在上海陆家嘴一带举办万国博览会,法国科幻小说家凡尔的梦想"从地球到月球",在今天会成为现实?幻想源自人类的求知本能,展现了人类非凡的想象力。幻想推动现实,幻想照亮生命,幻想是快乐的源泉…

  请根据你对以上材料的理解和体会,选准角度,写一篇作文。

  3.陕西高考作文题:成才环境

  高考陕西选用材料作文形式,共给出三则材料,大意分别是:

  1、把一条热带鱼放在一个小鱼缸里,它只能长到3寸大小;把它放进大鱼池里,它才有可能长的很大;

  2、狼之所以勇猛矫健,是因为它长期生活在野外环境里;

  3、一位心理学家挑选了10个人,并告知他们都是有天赋的人,后来这10个人都获得了成功,但心理学家最后坦言,他们当初其实只是普通人,教案《新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教案)》。

  题目要求考生结合以上三段材料,自主命题,撰写800字作文。

  [转自铁血社区h以"高考上海卷作文"为例,如何对新材料作文进行多角度立意。

  (三)课堂训练:

  (1)阅读下面文字。要求全面理解材料,但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

  有一老一小两个人同时在沙漠里种胡杨树。年轻人待树苗成活以后,每隔三天就要来给它浇水,而老人一等到树苗成活以后,就来得很少;即使来了,也只是把被风刮倒的树苗扶一扶,不浇一点水。转眼几年过去了,胡杨树都长得很粗了。忽然有一天刮起了沙尘暴,第二天风停后,两人惊讶地发现,年轻人种的胡杨几乎全被风刮倒了,有的甚至连根拔起;而老人种的树,只是被风吹折了一些树枝,吹掉了一些树叶。年轻人很诧异,问起原因,老人道:"你经常给树浇水施肥,它的根就不往泥土深处扎。如把树载活以后就不去理睬它,逼得它们不得不把自己的根一直扎到地底下的泉源中去。有这么深的根,这些树怎能轻易被风刮倒?"

  阅读这则材料,思考:

  (1)这则材料有哪几个描写的对象?

  (2)这些描写对象有哪些行为?

  (3)这些行为导致了怎样的结果?

  (4)从不同的行为和结果中,你确定了什么立意?请将你的立意写在卷子上。

  立意:

  老人在子女的教育、人才的培养方面,一定要有科学的方法、长远的眼光。

  年轻人一味关心爱护有可能会贻误被关爱者的一生。

  胡杨树一定要夯实基础.生于忧患,死于安乐。

  (四)课外研讨:

  阅读下面一段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19岁的武汉考生周海洋在今年的高考中,以一首古体长诗《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而获得满分,然而有趣的是,周海洋的总成绩并不高,语文110分,数学45分,英语80分,综合科目135分,总分370分,未达到分数线。

  在听到三峡大学准备破格录取他的时候,周海洋却说:"三峡大学有破格录取的想法,我当然很高兴,但又感到自己的高考成绩太低了,如果单凭一篇作文破格录取,觉得对他人不公平,自己心里也不安。"而谈到自己的未来,他的理想是毕业之后当一名人民教师,以后可以到甘肃会宁教书,为西部贫困学生做贡献。

  要求:针对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审题立意》教案2

  训练目标:

  1、明确审题立意的基本要求及注意的问题。

  2、练习写作新闻消息,并能从审题立意上领悟作文的写作技巧。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学生在写作能够注意新闻消息导语主体部分的写作要求。

  2、引导学生在构架文章提纲的基础上写好新闻消息的主体部分。

  主要教法及学法:理论指导、实践练习

  第一教时

  教学日期:

  教学内容:作文的审题立意方法指导

  教学过程:

  一、教师宣布学习任务:1、学习作文的'审题立意理论知识;2、进行新闻消息的写作训练。

  二、理论方法指导:

  审题就是要不得仔细考虑、分析作文题目的含义,反复推敲题目的要求,审查清楚题目的限定范围和要求,从而确定文章的体裁、人称和主题思想,确定文章的选材范围和内容重点。审题要注意以下几点:1、确定文体;2、确定中心;3、确定人称;4、抓住关键词语分析题目结构;5、抓住题目中的修饰词语;6、从题目本身的含义或寓意来领会题意。

  立意就是确立的文章内容要具体,有真实感,并从中提炼出富有积极意义的中心思想。它是综合运用观察力、想象力、认识理解力的思维过程,它直接关系到文章的思想深度,是鉴别文章优劣的重要条件。一要注意选材,二要注意写提纲。

  三、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作文中的审题和立意,之后通过个别提问加以巩固。

  四、练习运用:

  1、话题“合作”;2、我有这样一个好(妈妈、老师、叔叔、同学、邻居等);3、一段有意义的生活;4、我比以前懂事了;5、路。

  五、作文布置:

  初二的学习生活又开始了,开学伊始,你肯定看到了许多新鲜而有意义的事情,有思考,也有感悟,请以新闻的形式写一篇400字左右的文章。

  第二教时

  教学日期:

  教学内容:学生作文训练

  教学过程:略

  教学后记:

《审题立意》教案3

  标题解读

  审题立意是作文的一项基本功,在写作文的时候只有真正地理解题意,并按照题目的要求去构思,才能写出符合题意的作文。审题立意是写作成功的先决条件,审题不准,立意就会出现“偏题”“跑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如何正确地审题立意。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让学生认识审题立意,了解审题立意的常见方法,理解其在写作中的作用和意义。

  2.进行作文审题立意的实践训练,让学生把握审题立意的方法。

  教学重点

  让学生学会根据文题进行审题的方法。

  教学难点

  体会隐含在文题字面背后的含义,准确全面地审题立意。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1.导语

  得作文者得语文,得立意者得作文。立意深远是中考作文得分的关键。写作文一定要重视立意,而且要力求新颖。意高文自胜,你的立意好,自然能令阅卷老师心头为之一动。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审题立意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写作训练——审题立意。

  2.学习目标

  (1)了解审题立意的基本含义,理解审题立意在写作中的作用和意义。

  (2)理解怎样进行审题,从哪些方面进行审题;掌握文章立意的主要原则和基本要求。

  二、认识审题和立意

  1.什么是审题?

  审题就是审清题目,明确题目的要求。

  2.什么是立意?

  立意就是确立最主要的思想内容,也就是确立主题。

  三、深入分析

  1.如何审题?

  (1)方法一:审清“限制”,确定文章范围。

  在题目所给的限制条件内选材,才能使文章内容切题,重点突出。

  ①比如《____给我留下的回忆》这个题目,限制条件是“回忆”。“回忆”一词表明,要写的是已经发生过的,甚至是比较久远的事情,横线上无论是写何人、何事、何景、何物,都要符合“回忆”这个限制条件。

  ②比如《初中生活两三事》这个题目,“初中”表明,要写的是初中阶段的故事,而不是小学或者幼年时期的故事;“二三事”则表明,要选择两三件自己感触最深的事来写,不要只记叙一件事,也不要拉拉杂杂流水账一般写若干小事。

  ③比如《美丽的误会》这个题目,“误会”是生活中常见的插曲,可能引发纠纷,可能造成尴尬,而限制条件是“美丽”,则表明要叙述的这场误会引出的应该是一段美好的故事。

  (2)方法二:审清“题眼”,确定写作重心。

  审题时,要把握题目中的重点,分析探究其中的含义,而把握题目中的重点就是抓住“题眼”,比如关键词、重点句、暗示语等。

  ①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有一位老人,他喜欢坐在小镇外的林荫道边,一位风尘仆仆的旅行者问他:“这个镇里住的是什么样的人?”

  “你刚经过的那个镇上的人怎么样?”

  “非常可爱,我在那里开心极了。他们和善、慷慨、乐于助人。”

  “那太好了,这个镇里的人也差不多。”

  过了一天,另外一位旅行者经过小镇,走到老人跟前问他:“镇里住的是什么样的人?”

  “你刚经过的那个镇上的人怎么样?”

  “那是个可怕的地方。他们自私、刻薄,没有一个愿意帮助别人。”

  “恐怕你会认为这里的人也是如此。”老人冷冷地说。

  你从这个小故事中感受到了什么?请选择你感受最深的一点,写一篇作文。

  读懂材料,抓关键句。关键句常常有暗示材料中心的作用。材料中的关键性词语可以作为选择立意角度的突破口。这则材料的关键句是“那太好了,这个镇里的人也差不多”“恐怕你会认为这里的人也是如此”。抓住老人变化的态度,品味老人话中的两个“也”字。

  ②《郊外踏青》。这个题目,重心要在“踏青”上,它提示我们可以着力渲染郊外的景象,表达游人的心情,也可以叙述踏青中发生的事,而与踏青内容无关的事应该少说或者不说。

  2.如何立意?

  (1)方法一:以小见大,化大为小炼主旨。

  小处落笔,大处着眼,选用的都是小事物,记叙的都是小事情,描写的是细节,剖析的是细小现象,但是所表现的是重大主题,所阐发的是深刻道理,笔下处处是“小”,眼中时时是“大”。

  ①空气中传着粽香,传着米香。传递着古老味,婆婆味和浓浓的情。“哎!表姐,帮我叫个比萨,要芝士味的!”表弟的这一声喊似乎把东西都打碎了,传着的东西似被断去,断的七零八落。“你这小子,有粽子呢!还吃那鬼东西。”外婆有点生气,我也有点不情愿,那以后的时间似乎再也找不到先前的感觉。粽子包好了,那天晚上就我一个人。爸妈仍在忙,我却陷入了沉思。万物于传递中绵延不已,而我们呼唤着我们的文化,在五月,渴求那文明传承。

  家庭中的小细节——吃粽子,但从这件小事中表现了一个大主题——如何传承我们传统文化的问题。小事表现了大主题,以小见大。

  (2)方法二:多维立意,纵向开掘求深刻

  从多角度、多侧面、多空间思考,从而决定文章主旨。同一事物,同一材料,从不同的角度所作出的判断、所得出的主题不尽相同,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其一。

  ①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过去我们熟悉的是信封信纸,现在熟悉的是微信微博;过去熟悉的是笔墨纸砚,现在熟悉的是鼠标键盘;过去熟悉的是书香墨宝,现在熟悉的是手机电脑。现在和过去相比,会引起我们许多联想和感慨。

  要求:①选准角度,自定立意;②自拟题目;③除诗歌外,题材不限;④文体特征鲜明。

  【写作提示】信封信纸、笔墨纸砚、书香墨宝,代表的是传统文化;微博微信、鼠标键盘、手机电脑是现代科技,这则材料实际上引导我们如何看待两者的关系。

  1.可以从“守住传统文化”的角度立意,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是我们的立身之本,是我们的精神家园,不能丢。

  2.可以从“没有发展便没有一切”的角度立意。如果一味抓住传统文化而不知变通,势必会造成畏步不前的情况。因此,要注重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

  3.可以将两者结合在一起来谈,既要注重传统文化,又要重视科技发展,两者并不是水火不容、矛盾对立的。

  四、归纳总结

  1.注意题中的限制条件。

  2.注意把握重点,分析含义。

  3.立意明确,思想健康。

  4.变换角度,学会求新。

  五、写作训练

  以《翻过那座山》为题,写一篇记叙性的文章,不少于600字。

  要求:

  1.“记叙性文章”,表明写作时要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其他表达方式。

  2.要注意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研究其中的含义。“山”指什么?“翻过”又意味着什么?放开思路,从多个角度思考。

  3.根据你对题目的不同理解,拟出多个主题,从中筛选出一个自己感受最深,且比较新颖的主题,构思成文。

  第二课时

  一、佳作赏析

  习作1

  翻过那座山

  山,它那陡峭的山岩高耸在遥遥天际,乳白色的浮云漂浮在它的脚下,纵深的峡谷里倾泻着一望无垠的原野山川,巍峨的山岭。在陡峻危立的绝壁上,一棵棵倔强的青松穿过乳白色的薄雾,在大风中婆娑起舞。

  站在窗台上,望着那似乎高不可攀的山峰,我陷入沉思。

  学习,不也一样吗?只有勇敢无谓者,才能到达顶峰。

  七上期中考试,在数学上,我没考好,主要原因是因为自己不细心,难题又不太爱细心探究,面对这次失败,我心灰意冷,像被人在大冬天推进了雪坑里,身和心都凉飕飕的。可能是我没有这方面特长吧!我真是的。一切一切都怪我自己不仔细,我是一个失败的人,不会成功了,不会了,再也不会了……无意中我看了一本书,书上说:失败并非意味着你是一个失败的人,失败只是表明你暂时尚未成功;失败并不意味着你一直要受到压抑,失败表明你愿意尝试;失败并不意味着你比别人差,失败表明你也许要变换一种方法;失败并不意味着你浪费了时间和生命,失败表明你有理由重新开始;失败并不意味着你永远无法成功,失败表明你还需要一段时间。

  人的一生,不可能真正一帆风顺,多多少少总会有些坎坷和波折,正所谓“人生百态,苦乐年华”嘛!人的一生,永远不要说放弃,这是一种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也是一种可贵的自信。

  看着那座山,似乎比刚才小了些,对呀,只要有信心和毅力,再高的山都会变得很平坦的。我自信地笑了。因为我相信,只要战胜了自己,世界上就没有比人心更高的山峰!

  其实,每个人的头上都有一片天,但有的人是光风霁月的.,有的人却是乌云漫长的。要想突破,便得战胜自我!有了理论,还需付出行动,这才是通往成功之路的基础,每一步都得扎实地踏下,这样,无论再高、再陡、再险的山峰,都能翻过去!

  点评:开头写眼前所见之山,为下文引出“学习上的大山”做铺垫。“婆娑起舞”运用拟人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青松的姿态。以自己真实的学习经历为素材,贴近生活,更容易引起读者共鸣。排比句式,增强语势,使情感表达更加强烈。面对“学习上的大山”由一开始的沮丧、灰心丧气,到最后的重拾信心,最终成功翻越“大山”,结构严谨,思路清晰,首尾照应,点明中心,升华主旨。

  习作2

  翻过那座山

  我们在山顶相遇,但我们的足迹已经翻越了这座山。

  ——题记

  这该是怎样的一座山呢?陡直的坡面,遍布荆棘,面容苍白而又残酷冷淡,将两颗平时形影不离的心分隔两地。这座矗立在你我之间的山就那么高不可攀?

  只因一句淡淡的玩笑话,却在我们背离时偷偷地筑成了一座大山。山那边的你是否依然天真地认为自己长不大?山那边的你是否依然固执地听着一首好歌?山那边的你是否依然拥有灿烂的笑容?

  花开花落,冬去春来,时间悄然无息地流逝着。那棵撒下我们欢笑的大树如今已粗壮挺拔,但却愈来愈苍老,记忆的碎片随河水东逝。或许我已化为一丝尘埃,轻轻落在了你内心不起眼的角落。

  大山依旧,我呆望着,一次又一次想起另一边的你。当那颗幼稚的心被时间铸上成熟的面具时,我才洞察出当年的我们——幼稚,天真!一句玩笑何以至此。我想起那些童年生活,无忧无虑,率直纯真,那些泛着金色光芒的记忆一次次刺伤我的双眸,直至被泪水所遮蔽。

  于是在那个生机盎然的春天,我毅然决定翻越这座山。谁知多年的时间已让我风雪载途,前方一片迷茫。我也曾想过要放弃,可是为了到达你的空间,我还是坚持往上爬,当我到山顶的那一刻,我惊然地发现你也在这里。突然的相遇让我不知所措,面对日夜思念的你,此时我无言以对。原来你也在攀爬这高耸的大山!在山的顶峰,我们相遇了!心灵的碰撞击出友谊的火花,这座大山已不再单调。你告诉我山那边有欢笑,但也有泪水。我顿时明白这座山隔开的不是人,而是心!

  重逢让我们的心灵彼此相融,我感受到你一路走来的艰辛;因为重逢,我用一半的路程就翻过了这座山。

  点评:题记简明扼要,引出文章中心。开头设疑,这座“山”到底是什么?吸引读者。心理描写非常细致,思念,后悔,悲伤多种情绪相互交织。语言优美,如“风雪载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重回友谊之路的艰辛。翻越大山,山顶相逢,友谊之路重新相连,隔断心灵的“大山”终于消失不见,立意新颖。

  习作3

  翻过那座山

  夜,死一般的寂静,唯有偶尔吹来的秋风带来些苍凉。一个人翻箱倒柜,不知道自己要找什么。没有目标,茫茫然然……只剩下无助的叹息。

  我要找到它。如果没有它,我将有如行尸走肉游离在这斑斓也灰白的世界,生不如死。于是打点好简单的行囊,在这风高月夜中启程……

  一、错觉——是误会

  独自在崎岖的路上前行,虽然茫然,却有一种寻找的快感,似乎自己即将找到目标时一样。天亮了,路过一片一片果树林,那金黄的橘子灯笼般水灵灵地挂在树上,似乎在向我招手。我一阵窃喜,以为这成片的果林就是我的目标,我狂奔过去,伸手摘下那看起来最大的一个,可一吃到嘴里,却发现它又酸又涩,赶紧吐了出来。路旁的小草没精打采地望着我,露出一丝轻蔑的笑。我一气之下扔掉橘子,愤愤地说:“这不是我的目标吗?为什么会这样?”“不,那不是你的目标,目标是你自己的,别人种下的目标长不出你的目标和果实。”山中隐约传来这样的回音,而后消失不见了。我释然,一场错觉,一个误会,但它终不是我的目标,继续前进吧!

  二、跌倒——是必然

  走过数里路,穿梭了树林,我不再兴奋,一个人在这荒山野地踽踽独行。开始觉得有些恐惧,觉得孤单。但此时我别无选择,只得硬着头皮走下去。倘若回头,我无法面对别人的讥讽,更无法面对自己将如行尸走肉般的游离,也承担不起一生的失败……所以只有前行。

  在寒风凛冽中,我跌跌撞撞,如受伤的小鹿般不知所措。终于,我跌倒了,跌倒在深深的山谷底,动弹不得。我却制不住内心的恐慌和这么久以来心中所受的委屈,嚎啕大哭:“我要回家!”“知道吗,只要翻过这座山,你就能找到你的目标,在这之前,失望、委屈、跌倒都是必然。坚持下去吧!”一样的声音,来自不同的方向,或许一路以来,都有人与我同行。于是我挣扎着站起来,在山谷中寻找另一条出路。因为我相信,找到目标的路不只一条……

  三、目标——是开始

  拖着受伤的腿,淌过小河,站在小山脚下,有一种莫名的感动。我知道,目标就在山后,找到它,我将重生,我将理所当然地傲然于人群,理所当然地幸福地活着。我迫不及待地登上山,眼前的一切令我惊愕:没有鲜花,没有绿草,没有鸟儿,也没有河流――什么都没有。除了一片荒地,我失望极了,本以为翻过这座山,我将可以得到我所要的一切,然而……失魂落魄地来到荒地,却见旁边的石碑上写着几行字:你已经完成了你的目标,就是来到这里,你也已找到完成启示的钥匙――自己的目标,用坚持和智慧催它发芽、开花,那时,你的生命的花园里将繁花紧簇,硕果累累。

  后话:其实找到目标很容易,但要一心一意地去完成它却很难,坚持吧,它会让你的春天更加美丽。

  点评:文章开头环境描写,渲染氛围,为下文奠定感情基调。设置悬念,“它”是什么,吸引读者继续读下去。巧用修辞,生动形象,锦上添花。在寻找的过程中,恐惧、孤单、恐慌、不知所措、委屈,到最后的坚持,继续前行,一系列心理变化描写得生动细致,情感真挚,让人感同身受。巧用三个小标题,简明扼要,使文章层次清楚,让读者一目了然。通过自己的一系列寻找之旅,终于翻越大山,找到“它”——自己的目标,点明中心,照应开头。

  二、课堂小结

  1.审题要看清,明确题目要求。

  2.立意要新颖,多角度立意。

  3.情感要真挚,要有真情实感。

《审题立意》教案4

  一、文本分析

  审题就是审查题意,明确题目的要求;立意就是确立最主要的思想内容。认真审题、恰当利立意,才能确保写作符合要求,不跑题、不偏题,也才能有效组织材料,合理安排文章结构。审题立意是九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写作训练主题,是第三单元写作训练主题“谋篇布局”准备,是与第三单元训练主题一脉相承的。

  二、学情分析

  经过两年半的写作实践,学生已基本掌握了审题立意的方法,但是学生的审题立意是零散的,不成系统的。因此此次审题立意需要把学生零散的审题立意知识和经验整合,使其更有条理、更系统。

  三、教学目标

  1.理解审题立意的要求。

  2.掌握不同类型写作题目的审题立意方法。

  3.能够根据审题立意的结果,按要求完成写作活动。

  四、教学难点

  掌握不同类型写作题目的审题立意方法。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审题立意非常重要。认真审题,恰当立意,才能确保写作符合要求,不跑题,不偏题,也才能有效组织材料,合理安排文章结构。

  (二)一般命题作文题目的审题立意训练

  1.请同学们根据要求填写下列表格。表格填写结束后,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合作丰富立意,选代表发言。

  2.学生发言交流,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并明确表格内容。

  3.老师提问:请同学们依据以上表格,总结有限制条件的作文题目的审题立意的方法。

  明确:把握题目中的限制条件,明确选材的范围,进而确立中心思想。

  (三)比喻性题目的审题立意训练

  1.请同学们根据要求填写下列表格。表格填写结束后,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合作丰富立意,选代表发言。

  2.学生发言交流,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并明确表格内容。

  3.老师提问:请同学们依据以上表格,总结比喻性题目的审题立意的方法。

  明确:明确题目的比喻意义,根据写作者所选定的意义为它匹配恰当的题材。

  (四)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训练

  1.(请同学们把课本翻到第41页写作实践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提示,完成下列表格。表格填写结束后,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合作丰富立意,选代表发言。

  匆匆赶路的猫头鹰遇到斑鸠。斑鸠问它:“你要到哪儿去?”猫头鹰回答:

  “我打算搬到东方去。”斑鸠不解地问:“为什么呢?”猫头鹰说:“这里的人都

  讨厌我的叫声。”斑鸠说:“你只要改变自己的叫声就可以了。如果不改变你的叫声,即使到了东方,还是会惹人讨厌的。”

  2.学生发言交流,老师进行点评和指导。并明确表格内容。

  3.老师提问:请同学们依据以上表格,归纳材料作文题目的审题立意的方法。

  明确:

  (1)分析、归纳材料的基本意义

  (2)从不同的角度深入解析材料的意义,在各种层面上与所积累的材料相结合,得出一个或多个具体认识,选定其中一个,作为文章的中心思想。

  (五)小结

  这节课我们进行了一般命题作文题目、比喻性题目、给材料作文的审题立意训练,并归纳了三类作文题目的审题立意的方法。希望同学们在具体的写作实践中有意识地运用今天这节课学到的审题立意的方法,确保写作符合要求,不跑题、不偏题。

  把握题目的限制条件,明确选材的范围,确立中心思想

  (六)板书设计

  (七)作业

  请同学们对下面三个作文题目进行审题立意。

  题目一

  学习本单元,你认识了孔乙己、奥楚蔑洛夫、何满子、一丈青大娘、何大学问这些鲜活的人物,你想对他们说写什么呢?请你中选择一个,以“给×××的一封信”为题,说说你的心理话,表达你的所思所想。

  题目二

  阅读下列对孔乙己、奥楚蔑洛夫的评论,从中选取一个,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谈谈你对这一人物的看法。不少于600字。

  孔乙己

  1.“贫贱而悲惨的“多余人”,失去人的尊严与资格,被社会所耻的`下层知识分子。”——美学家刘再复

  2.“值得同情与焦虑的,有着悲剧性、荒谬性地位和命运的知识分子。”——北大教授钱理群

  奥楚蔑洛夫

  1.一个灵魂丑恶,面目可憎的沙皇走狗。

  2.一个溜须拍马、谄上欺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小人。

  题目三:小说往往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社会生活。小说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常常能折射出世态人情和时代风貌。读了《孔乙己》你有什么感想,请以“可悲可叹的长衫”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第二课时

  (一)用PPT出示上节课留为作业的三个作文题目,分小组讨论作文题的审题立意(学生分为六组,每两组讨论一个作文题目)组内修改,推选代表进行分享交流。

  题目一

  学习本单元,你认识了孔乙己、奥楚蔑洛夫、何满子、一丈青大娘、何大学问这些鲜活的人物,你想对他们说写什么呢?请你中选择一个,以“给×××的一封信”为题,谈谈你对他的看法。

  题目二

  阅读下列对孔乙己、奥楚蔑洛夫的评论,从中选取一个,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谈谈你对这一人物的看法。不少于600字。

  孔乙己

  1.“贫贱而悲惨的“多余人”,失去人的尊严与资格,被社会所耻的下层知识分子。”——美学家刘再复

  2.“值得同情与焦虑的,有着悲剧性、荒谬性地位和命运的知识分子。”——北大教授钱理群

  奥楚蔑洛夫

  1.一个灵魂丑恶,面目可憎的沙皇走狗。

  2.一个溜须拍马、谄上欺下、见风使舵、趋炎附势的小人。

  题目三:小说往往通过塑造人物形象来表现社会生活。小说中人物的喜怒哀乐、悲欢离合,常常能折射出世态人情和时代风貌。读了《孔乙己》你有什么感想,请以“可悲可叹的长衫”为题写一篇读后感。

  (二)老师进行指导,针对其问题进行探讨,学生修改完善审题立意。

  (三)写读后感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适当引述。

  2.感受力求深入。

  3.联系阅读积累及生活经验。

  (四)请同学们选择一个题目,写一段200字的精彩片段。

  (五)交流精彩片段,学生点评、老师点评指导。

  (六)作业

  课下完成整文写作,主题鲜明,条理清晰,内容充实600字以上。

  (七)板书设计

《审题立意》教案5

  教学目的:运用清晰的思路进行审题立意。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进行思维的拓展。

  教学难点:多角度审题立意,明确中心。

  教学方法:理论指导与实例演示相结合。

  教学过程:

  【议论文审题训练】

  一、思维拓展要点

  ●思维的拓展写作应当是有“格”的,可思维可以天马行空。

  示例:请认真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谈谈自己的写作思路:

  若你手中有一个杯子要出卖,成本一元,如何卖?若仅是卖一个杯子,也许最多卖两元;若是卖最为流行的,也许可卖到三四元;若在外面加上高级包装,卖十元二十元是有可能的;若它是某位名人用过的,卖上千上万元都有人要。

  从审题角度看,至少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写作:

  1、以《杯喻》为题,普通杯子的升值因素好比人的附加值,如技艺、容貌、裙带关系等,剖析社会竞争中的人生百相。

  2、以《泡沫经济》为题,杯子的升值是商业头脑成熟造成的,也不能不说是一种泡沫经济,联想文化的泡沫现象,批评社会的急功近利现象,呼吁文化从商业炒作的怪圈走出来。这样的联想抓住了事物的本质,彰显着思想的力度。

  3、以《包装》为题,强调现代社会商品包装的重要作用。与时俱进的观念在对历史的回顾中得以强化。

  ●多角度观察与体悟的深入高中生已有了观察世界的角度和方法,多角度地观察、深入地体悟,就能享受发现和思考的乐趣。

  示例:搜集有关资料,再沉淀自己的感受,然后以《感受霍金》为话题作文:

  1、可以用三个小标题来构思全文:

  ⑴、霍金与爱因斯坦。

  ⑵、霍金与《时间简史》。

  ⑶、霍金与命运。

  这样从三个不同的层面概括了霍金的不凡。霍金在科学史上的地位、伟大的成就、与命运抗争的意志,层层相因,构思严谨,又富于节奏。多角度的观照使霍金的形象立体化,而感受也是敏锐的。

  2、以细腻的感悟见长,把对音乐和对霍金的感受融为一体,感受着一种圣洁而庄严的情感。这样的文字是在用生命观照另一个生命,用自己的心去贴近一颗伟大的灵魂,这是思考、体悟带来的情感的升华。

  3、以冷静的思辨来立意。

  就霍金热可展开如下思辩:

  ⑴“对于这种一窝蜂式的关注,我个人并不认同。中国向来时兴造神运动,远有孔孟,近有海灯。这么做对于不少人来说,只不过是凑个热闹。”

  ⑵、“这样以独立的逻辑进行科学思考的人在人群中是罕见的。”

  ⑶、“霍金展示了一个生命的力量到底有多大。遗憾的是,绝大多数的人都没有意识到这一点。对霍金的.关注有无数原因,但它提供了一种可能,一种点燃思想火种的可能。”

  这样就做到了从思考的角度去评价他的价值,从其生命力量对于人的启示去展望他的巨大影响。

  二、审题与立意

  1、审题立论的要求

  首先,根据题目确立论点要准确。其次,要根据读者思想实际立论,否则就是“无的放矢”。第三,确立的论点要新颖。即立论要有时代感,要敢于求异思维。

  2、、根据命题立论

  写命题议论文要注意区别题目与论点,凡题目是疑问句的,需要作者作出正确的回答,回答的内容就是论点。凡题目是修饰句的,需要作者联系生活实际进行思考,与修饰句内容具有相似点的生活道理,都可作为论点。

  1、凡单概念型命题或多概念型命题,都要把题目补充为完整的判断。

  比如《漫话入迷》可以补充为“在事业上入迷,才活得更有意义”。

  《谈》可以补充为“要建立在共同的理想和志趣上”。

  2、其中多概念型命题首先要弄清概念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其关系补充为完整的判断作为论点。

  例如《汗水和灵感》是条件与结果的关系,可以补充为“只有付出辛勤的劳动,才能获得灵感”。

  3、根据材料立论

  根据材料作文立论,除了要尽量做到“议论的角度”一节中所说的“准、实、新”之外,还要注意审准材料、弄清题意。下面举例说明:。

  ⑴、要“全”不要“漏”

  作文题:请以“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名言进行立意,联系自己学习语文的实际,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题目自拟。

  此题除题目与字数的要求外,从内容角度看有以下两点要注意:

  一是要理解“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的外延相等”这句话,并将它化为自己的观点。

  二是要联系自己学习语文的实际来发表看法。只谈语文学习和生活的关系而不联系自己的实际,就属于“漏”掉了要求,作文评分是要降等的。谈语文学习和生活的关系也要从两方面来理解,概括才全面。即生活离不开语文;语文要在生活中学习。这是文章的观点。文章思路应为,我在生活中是怎样用语文的,在生活中是怎样学语文的。

  ⑵.要“准”不要“偏”

  作文题:后汉时期,有人曾怀着十斤金子,向杨震行贿,说:“暮夜无知者。”杨保答道:“天知神知我知子知;何谓无所知?”使行贿者碰了一鼻子灰。山东省曾有座“四知庙”,就是纪念这个杨震的。请根据这个材料写一篇议论文,题目自拟。

  此则材料涉及两个人物,我们应根据主要人物立论可拟题为《要发扬“四知”精神》,观点为“有职权者要清正廉洁”。

  如果根据次要人物行贿者立论,以《行贿者戒》为题,确立“行贿者必碰壁”为观点,则偏了题。因为在现实生活中行贿者不一定“必碰壁”。

  ⑶.要“深”不要“浅”

  材料作文审题时,如果能用哲学观点去分析材料,认识问题,往往会高屋建瓴,洞若观火。

  三、写作训练:

  1、命题作文:《说说“眼见为实”》、《说“争”》、《发光与沾光》《小议“代沟”》、《说“风度”》《谈嫉妒》、《谈韧》、《“热”论》、《得与失》、《压力与动力》、《压力与潜力》、《荣与辱》、《红灯与绿灯》、《自卑、自负、自强》、《自责、自励、自强》、《小溪、大河、大海》、《护短、避短、补短》、《河、船、桥》

  要求:l、给以上题目各确立一个论点,要求联系实际进行立论且立论新颖。2、任选一题写作;不少于800字。

  2、材料作文:一天晚上,法国雕塑家罗丹(1840-1917)叫来几个学生,让他们一齐欣赏自己整整花了七年时间所雕成的巴尔扎克像。一位学生指着雕像那双叠合在胸前的手,说:“这手像极了!老师,我从来没有见过这么奇妙而完美的手啊!”

  这真诚的赞美引起罗丹的沉思。他猛然操起身边的一柄斧子,朝着塑像的双手砍去,一双“完美的手”消失了,学生们也惊呆了!罗丹解释说:

  “这双手太突出了!它们已有了自己的生命,不属于这个雕像的整体了。记住。一件真正完美的艺术品,没有任何一部分是比整体更重要的。”

  根据以上文字,从生活中选择一个有意义的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题目自拟,全文不少于800字。

  【记叙文审题训练】

  根据不同的题目类型可以采取不同的构思方法。

  一、大中取小法:如《追求》,从字面上看,题目很虚很大,审题立意时不知如何下手,这类题目就要从小处来写,可以写一个老教师的追求,一个普通工人的追求,一个边防战士的追求,一个中学生的追求,也可以写自己的追求,总之,各种典型人物的追求都可以写。

  二、揭示本体法:题目是喻体或象征体,就应该揭示它的本体。

  如《春风》、《暖流》,本体可以是党的政策的鼓舞,可以是师长的教导可以是同学的帮助等等。

  如《红叶》,不是写经霜的枫叶,而是要赞颂老干部、老工人、老教师。老革命家等老同志保持晚节、争献余热的高尚粮神。也就是说,《红叶》就是写树老叶红,人老心红。

  另外既可作本体来理解,也可作喻体来理解的题目。

  如《一次不寻常的考试》,则可以写文化科学知识方面的一次实实在在的考试,也可以写思想、道德、行为方面的一次考验。

  如《珍贵的礼物》,可以写人情往来方面的赠送的珍贵物品,也可以写在某方面的突出成绩、成就或成果,还可以指父母、师长或上级领导教育自己的金玉良言。

  三、添加因素法:如《心事》,可以在原题前面加上“我的”、“老师的”、“奶奶的”、“的”等。

  四、改造文字法:如(啊,新世纪》,这个题目抒情色彩很浓,审题的关键在于对“啊’”字的感情色彩的理解,“啊”字很显然含有惊喜、赞美之意,于是可将题目改造为《我赞美新世纪》、《新世纪畅想曲》

  五、扩大范围法:题目含意内容很窄,无法取材,可以扩大范围来写。

  如《在今天的课堂上》,可以将发生在“今e的课堂上的所见所闻”作为文章的线索,穿插回忆昔日课堂内外的事;也可以把“今天”作为广义的今天来理解,写最近一个时期的课堂上的事。

  六、瞬间升华法:如《得与失》、《机会》、《勇气》、《考场》、位置》等,均可叙写发生在一瞬间的事情经过,结尾道目从中悟出的哲理。

  迁移训练:

  作文题:《灯光》、《_的憾事》、《心灵深处》、《不能没有你》、《掌声》、《新生》《考验》、《桥》、《理想》、《心愿》。

  要求:1.选择恰当的角度,给以上题目拟出简明的提纲。

  2.任选一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800字。

《审题立意》教案6

  知识与技能

  1.了解审题立意的常见方法。

  2.让学生学会根据所给的文题审题。

  过程与方法

  1.结合示例,讲解作文审题立意的方法。

  2.进行作文审题立意的实践训练,让学生把握审题立意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审题立意的写作实践训练,提高学生对人生的品味和思考能力。

  重点

  让学生学会根据文题进行审题的方法。

  难点

  体会隐含在文题字面背后的含义,准确全面地审题立意。

  1课时

  一、新课导入

  审题立意是作文的一项基本功。学生在作文中只有正确理解了题意,并按照题目的要求去构思,才有可能写出符合题意的作文来。审题正确,是写作成功的先决条件。审题不准,立意就会“偏题”“跑题”。那么怎样才能正确审题立意呢?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写作训练——审题立意。

  二、审题精讲

  1.什么是审题?

  所谓审题,就是了解题目的意义,明确题目的要求。审题的过程就是确定文章的体裁、题材、中心和写法的过程。

  2.常见的审题方法。

  学生讨论、交流,教师适时点拨,结合示例进行归纳总结。

  (1)析词法。将题目以词语为单位进行划分,然后每个词逐一分析。例如,“做了一回最好的我”,分析时关注“一回”“最好”两个词,才能准确把握题目。

  (2)扩缩法。这种方法常见的有两种情况,其一是将字数较少的题目加上适当的限制性词语,使之变得具体易写。例如,“追赶”,审题时可加入词语,追赶XX,添加的词语可以是表示人、事、物的。其二是将字数较多的题目压缩,抽出主干词或关键词。例如,“分享,为成长添一抹亮色”,审题时可提取主要词语“分享”“成长”“亮色”,这样可以更好地把握题目,构思作文。

  (3)寻“睛”法。寻找作文题的“题眼”,即题目中的关键词。如“让路”中“让”是题眼,重点应紧扣“让”这个字。

  (4)变通法。一些带有比喻或象征义的题目,写作时需要变通。如果题目给出的是比喻性的喻体,写作时就配上本体去写。如果题目给出的是象征性的事物,就配上它所象征的事物去写。如“你是我的太阳”题目运用了比喻的修辞,写作时要明确喻体“太阳”的本体,可以为“温暖”“光明”“希望”“力量”等正能量。

  3.材料作文如何审题?

  多媒体出示材料作文,学生分组讨论,教师点拨明确。

  审读材料需要掌握以下原则:

  (1)抓关键词句,把握主旨。议论性材料抓显示观点的词句,记叙性材料抓议论句或抒情句,多则材料抓具有共同特征的词句。

  (2)提炼或概括,提取主旨。在整体把握材料的基础上,概括其大意,将其浓缩为一句话或一个词语。

  (3)多角度提炼,选好角度。有些材料蕴含的观点并不唯一,从不同的角度可以得到不同的结论。要学会从多角度审视材料。注意选择能够发挥自身写作特长的角度写作。

  三、立意精讲

  1.什么是立意?

  所谓立意,就是确定文章的主题(中心思想),“意”就是作者思想感情和写作意图在文章里的集中体现。

  2.文章立意的要求是什么?

  (1)正确:主题健康,积极向上,能给人以教育和启发。

  (2)明确:一篇文章的中心要明确。

  (3)新颖:不落俗套,有新的观念、新的见解、新的思考角度。

  (4)深刻:挖掘事物的本质,体现自己对事物的认知程度。

  3.文章立意常见的技法。

  (1)以小见大法。就是以小题材表现大主题的方法。生活中有些材料看似很平常,但却包含了深刻的意义,只要善于透过现象发现本质,把小题材放到广阔的社会及历史背景前面展开,并深入开拓,就能收到“一滴水可以折射出太阳的光辉”的'艺术效果。

  (2)实题虚写法。首先要立足本意,把握特点,理解其基本含义,然后再联想拓展,赋予其现实意义。例如,半命题作文《一段____的旅程》”,可以从“实”立意,写一段真实的旅程,表达自己从中获得的感动、收获;也可以从“虚”立意,写成长的旅程、想象的旅程等。

  (3)变换角度法。即文章变换一种切入角度。角度一新,立意也会为之一新。例如,《不期而遇的温暖》,考生一反从生活小事入手来表现“不期而遇的温暖”,而是从两位耳熟能详的诗人陶潜和杜甫穿越时空的相遇入手来表现,并且将历史史实和想象结合起来,赞颂两位伟大诗人光耀史册的才华和功绩,其立意角度令人拍案叫绝。

  (4)逆向立意法。即从事物发展或已有观点的相反方向进行作文立意。其核心是逆向思考,打破思维定式,标新立异。例如,“东施效颦”可褒扬东施勤于学习、努力进取的精神,“滥竽充数”可褒扬南郭有知耻之心。

  四、写作实践

  请以《翻过那座山》为题,写一篇记叙性文章,不少于600字。

  【写作提示】

  1.注意审题,看清楚题目中的限制条件。“记叙性文章”,表明写作时要以记叙为主,综合运用其他表达方式。

  2.把握题目中的关键词,探究其中的含义。“山”不仅指山峰,也可以指人生中遇到的坎坷、挫折,思想障碍,人与人之间的隔膜等。“翻过”又意味着战胜困难、挫折,战胜自我,消除狭隘的思想障碍,化解人与人之间的矛盾等。

  3.根据你对题目含义的不同理解,拟出多个主题,从中筛选出自己感受最深且比较新颖的主题,构思成文。

  【佳作欣赏】

  翻过那座山

  翻过那座山,我才真真切切地看见了她对我的深深的爱。

  ——题记

  青春像是一条奔流而来的小溪,它带走了我儿时的稚气,却也带来了从未有过的叛逆与任性。

  与父母闹矛盾也不只是一两次了。不知是什么时候,我又和母亲闹起了别扭。年少气盛的我心里有万分的委屈与不甘,不愿意理睬母亲。我们之间就好像是隔了一座大山,抬头仰望,却是一眼望不到顶。那时,我以为这座山会一直扎根在我们之间,永远也不会消失了。

  冷战持续了一个上午。在一顿静得让人恐慌的午饭过后,我要去上培训班了。因为去青少年宫的路上有很多车辆来往,所以母亲就陪着我一起去。

  外面下着雨,豆大的雨点落在我们仅带的一把雨伞上,发出“噼噼啪啪”的响声。我和母亲蜷缩在这一把小小的雨伞下,姑且得到了暂时的安宁。母亲下意识地把我往雨伞中央拢了拢。这时的我还在和母亲赌着气,心里十分怨恨母亲,自然就不想和她靠得太近。眼前是瓢泼大雨,我却浑然不顾,一把推开母亲的手,冲进了雨里。

  冰冷的雨水落在我的身上,使我清醒了许多。

  “唉,快回来,别感冒了!”母亲焦急的声音出现在了我的身后。头上的雨水没有继续落在我的头上。我抬头,映入眼帘的是那把红色的、小小的雨伞。“别犯傻了,乖乖在这里待着,不要淋雨去。”不知道为什么,我竟没有力气去推开母亲再冲进雨里。或许不是没有力气,而是自己心里不想再这样做了。因为那时,我的心里的委屈与不甘已慢慢淡去,温暖渐渐充盈着我的心。

  终于到了,这条短短的路竟然这么漫长,走完它就好像已经走过了一个世纪。母亲轻轻地把伞收了起来。这时,我清清楚楚地看见,而且现在也清清楚楚地记得,母亲身上离我远的那一边湿了一大片。干、湿两边的颜色形成了分明的对比,是那么明显,又那么刺眼。

  心里狠狠地刺痛了一下,对母亲的不满早已烟消云散。霎时间,我发现,我已经翻过了那座山。那座一眼望不到顶的大山,竟是如此的渺小,如此的脆弱,如此的……不堪一击。

  翻过了那座山,我看清楚了母亲对我的真真切切的爱。我沐浴在这爱里,让自己蜕去了叛逆与任性……

《审题立意》教案7

  教学目标:

  1、理解“审题和立意”在作文实践中的重要作用。

  2、学习“审题和立意”的方法技巧,指导写作实践。

  教学重点:

  审题要准、立意求深。

  教学课时:

  1 课时。

  教学方法:

  “激情、导练”法。

  教学内容及步骤:

  一、呈现病例,激发兴趣

  1、出示灯片一:

  体贴吟罢“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我注目脚下滚滚的东逝水,不禁困惑:人们为何总是对波的汹涌,浪的澎湃情有独钟,却无视岸的坚实与厚重。没有了岸,又哪来的江与河?其实,束缚是堤岸对江河永恒的体贴。感叹“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黄昏就这样在夕阳的辉映下激发了诗人的无限幽思。没有了夕阳,黄昏就只是一片静,一片死寂的静。我们没有理由不感谢夕阳。我认为这就是夕阳对黄昏无言的体贴。春风梳柳,夜雨润花。一阵和风掠过,送来几缕淡雅的清香。循香而去,一丛不知名的野花,开得分外娇娆。然而,没有了叶,花的世界难免单调与乏味。那么,衬托便是绿叶对红花无私的体贴。心灵的罗盘迷失了方向,在经历失败的暴风雨之后。“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看开点,日子就这样过吧。”朋友轻轻的一句话,使失落的心得到安慰。体贴就是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真诚的话语。……体贴是难以名传的感觉与心境。

  2、指名同学对上一篇文章进行评点。

  明确:本文结构合理,语言功底很不错;但是,总体上讲,构思不是太严密的。具体表现在:1、个别段落的内容不合乎题意的要求;2、关于人生的看法显得消极,立意不高。

  具体表现为:1、既然题目为《体贴》,全文就应紧扣“体贴”二字进行构思。可是,第二段里作者写的夕阳与黄昏之间的关系基本上是统一的,不存在谁体贴谁的问题。2、“看开点,日子就这样过吧”,这一类的活流露出来的思想是消极的,立意也就显得太低沉了一点。

  二、学习知识,掌握技巧

  (一)、如何审题:

  1、学生认真阅读教材第二段至第九段。用笔打记知识要点。

  2、教师板书讲解明确:

  审题的关键在于完整地理解题意,要看到题对文既有限制的一面,又有不加限制的一面。用一个比喻来形容,可以叫做“戴着镣铐跳舞”。有限制,不是坏事而是好事,可以用来规范立意和选材的大致范围,从而激活我们的写作动机和愿望,并迅速进入构思状态;不加限制,则又给我们以独出心裁,自由发挥的广大空间,为丰富文章内容创造了有利条件。这两个方面考虑得周密、细致,就不至于出现思路闭塞和文不对题的现象。

  审题时应注意的主要之点有:

  首先、要善于从限制中发现“自由的空间”。如“难忘的教诲”这个题目,虽限定写教诲,但并未限定写哪一个人对你的教诲,你甚至可以写一件事对你无言的教诲。而“难忘”一词的限制,反而可以启发你注意选材的严格与主题开掘的深度。

  其次、要认真对待多重限制条件。限制条件有两个以上,就要仔细分析。如“我的第一次野外生活”,它要求写自己的生活经历,并且是野外生活的经历,还要求是第一次经历。如果注意了这样一些限制,就不会出错了。

  第三、要把握题面上的重心,作细致而深入的思考,努力探究它的含义。像“我更喜欢这一幅漫画”这样的'作文题目。命题者的意图是要让大家对所给的漫画加以比较、评论,从欣赏的角度说出自己喜欢其中一幅漫画的感受和理由。如果仅仅根据某一幅漫画的寓意提炼观点加以议论,就偏离了中心。本题的重心就在于一个“更”字。

  此外,如果遇到材料作文(含“话题作文”)之类的题型,则应仔细审视材料,反复研究命题意图,万万不可草率动笔。

  (二)、如何立意:

  1、学生自读教材第十段至第十四段。打记知识要点。

  2、教师指导讲解明确:

  有人说,立意居一篇文章之要津。要津,即是指关键的地方。唐代诗人杜牧认为:“凡为文以意为主,以气为辅,以辞彩章句为之兵卫”(《答庄充书》)。评价文章可以有许多尺度,但决定文章质量高低、影响好坏的,主要是立意。好的立意,能给文章以灵魂,使文章活起来,从而富有感人的魅力。

  立意讲究的是新颖和深刻。老生常谈,人云亦云,就会使读者生厌。“见人之所未见,发人之所未发”,就会给人以教益。能从现象看到本质,由感性上升到理性,思想就会深刻。同时,立意要一以贯之,防止节外生枝蔓延开去;要和情结合起来,使文意更加鲜明。

  三、比较品析,学习技法

  1、比较修改以后的《体贴》一文与原文,体会审题和立意的要点

  出示灯片二:

  体贴吟罢“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我注目脚下滚滚的东逝水,不禁困惑:人们为何总是对波的汹涌,浪的澎湃情有独钟,却无视岸的坚实与厚重。没有了岸,又哪来的江与河?其实,束缚是堤岸对江河永恒的体贴。感叹“落霞与孤骛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的绝妙。看那一抹暮色自地平线下缓缓漫溢,我不禁思索:为何总有那么多人只对似血的云霞有着别样的情愫,却漠视万里独征的孤骛,至多将它作为陪衬之物。但,如果没有了那翱翔在云端的身影,那黄昏就只是一片静,一片死寂的静。可不可以这样说,奉献是孤骛对黄昏无言的体贴?春风梳柳,夜雨润花。一阵和风掠过,送来几缕淡雅的清香。循香而去,一丛不知名的野花,开得分外娇娆。然而,没有了叶,花的世界难免单调与乏味。那么,衬托便是绿叶对红花无私的体贴。心灵的罗盘迷失了方向,在经历失败的暴风雨之后。“乌云遮蔽使你看不到苍穹的光亮,但总该相信雨后必有晴天。如果你痛哭,也该相信有了泪水后的人生,才有水洗过的清明。”朋友轻轻的一句安慰,使失落的心再度振奋。体贴就是一个关切的眼神,一句真诚的话语。归去,带着奋斗后的疲惫。那一刻,思念的泉是这般清冽;律动的心,再也无法平静。门前,是谁的那双枯手摆动着夸张的弧度?井边,忙忙碌碌中略显迟钝的又是谁的背影?满身的疲惫,顷刻,溶释在家的温馨中。体贴就是那一举手,一投足。……体贴是什么?是一种圣洁的纯,一种透彻的清。纯得如此晶亮,清得如此明晰。体贴是难以名传的感觉与心境。

  2、对照修改稿,教师指点

  (略)

  四、审题练习,写作实践

  题目:《我家附近》

  1、审题:本题限制了空间,“我家附近”,一般不超出城市居民区或农村中乡镇的范围。这看上去有一点让人摸不着头脑,但由于内容并没有限制,因此写作的题材是非常广泛的。如本地区的居民生活概况、特有的风情、建筑的格局等等,都是可以写作的内容。同时,这样的题目也很容易写得很平淡,因此,要在写作上有点创意,如将文章写成一幅风景画或风俗画,能够从一个特定的角度反映出时代的风貌,使读者觉得有余味可寻。

  2、写作实践。(课后完成)

  要求:700字左右。

《审题立意》教案8

  教学目标:

  1、了解新材料作文的命题样式及特点。

  2、多角度、多方面地分析理解作文材料。

  3掌握新材料作文审题立意的步骤和方法。

  重点难点:

  熟练运用新材料作文的步骤和方法

  教学方法

  讲解法、问答法、探讨法

  教学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近几年各种考试中,新材料作文是一个热点,也是一个主流。今天就让我们走近新材料作文。

  二、考点解说

  新材料作文,顾名思义就是在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作文样式。它新在什么地方呢?就新在材料意蕴的多义性、立意角度的多向性和命题思维的开放性上。

  新材料作文,介于材料作文与话题作文之间,就其本质来说是材料作文,但从形式上又是话题作文。只给出材料,却不规定话题,要求既不像材料作文那样过死,也不像话题作文那样过宽,既继承了材料作文的优点————讲究审题,有又继承了话题作文的长处————体现开放,从而弥补了两种作文的缺陷,更有利于我们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展示自己的文学才华。

  新材料作文题目一般由两部分组成:一是材料,二是要求。材料可以是单则材料,也可以是多则材料;可以是文字,也可以是图表。它提供条件性和情境性,规定内容范围,提示思维方向。要求有三个方面:一是“全面理解材料”,就是看材料着眼于整体意义;二是“可以选择一个侧面,一个角度”,立意时任选一个角度都可以,只要能够自圆其说,言之成理;三是“不脱离材料的含义”,就是写作时要符合材料的道理。

  三、探究学习

  古人云:“千古文章意为高。”杜甫说:“千古文章唯称意,再无余事可参量。”王夫之也说:“意犹帅也,无帅之兵,谓之乌合。”都是说“意”是文章的核心与灵魂,立意的有无高下是决定一篇文章成败的关键。立意必须先审题,立意与审题紧密相连。审题立意看起来头绪纷繁,其实有章可循,这个章就是指有一定的步骤和方法。

  (一)审题立意的步骤:

  首先阅读材料,

  其次领会含义,

  再次找准角度,

  然后明确立意。

  那么,具体有哪些方法可行呢?下面我们就来共同探讨。

  (二)审题的方法与方法

  A、审题的方法

  1、抓关键

  ——一段材料的主旨有时在一些关键语句上体现出来,因此可以把它作为把握材料审题立意的一个突破口,这样往往可以事半功倍,省时省力。

  例:《鞋匠的好奇》

  燕子是一种候鸟,起初人们并不是这么认为的。冬季燕子在池塘的冰下越冬,这是古希腊伟人亚里士多得得出的结论。天经天义,人们尊奉了2400多年。18世纪,瑞士巴赛尔城的一位修鞋匠,看到棚下筑巢的燕子,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燕子,你在何处越冬?”并将它绑在燕子的腿上。第二年春天,当这只燕子翩然而归时,鞋匠意外地发现了一张新的字条:“雅典,在安托万家越冬。”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的的谬误终于得以澄清。

  找出这则材料体现主旨的词语。

  “好奇”——材料三次用到这个词语:“好奇心使他写了一张纸条”,好奇心让他怎样做;“鞋匠的好奇使一个被信奉了2400多年的谬误终于得以澄清”,好奇心最终有什么结果;两个方面围绕标题《鞋匠的好奇》来说。

  抓住了关键词语很容易明白本材料的主旨,联想起类似的故事,比如牛顿看到苹果落地,因为好奇促使他深入思考,最终发现万有引力定律。这样就可以立意:好奇,往往是发明和创新的原动力。

  小结:议论性文字里的中心句、叙述性的文字里的议论句或抒情句(点睛句)都很关键。只有把准脉,才能审准题。

  2、查原因

  ——俗话说:“无因不成果,有果必有因。”任何事物的产生、发展和变化,都有其内在或外在的原因。所以,阅读分析材料,由结果入手,顺藤摸瓜,由本溯源,从原因方面切入,也是行之有效的方法。

  例:乌鸦抓小羊

  乌鸦因羡慕老鹰能从山上俯冲下来抓走小羊的本领,于是模仿老鹰的俯冲姿势拼命练习。一天,乌鸦觉得自己练得很棒了,便哇哇地从树上猛冲下来,想抓住山羊往上飞,可是它的身子太轻,爪子又被羊毛缠住,无论怎样拍打翅膀也飞不起来。结果被牧羊人抓住了。当牧羊人的.孩子问这是什么鸟时,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孩子摸着乌鸦的羽毛说:“它也很可爱呀!”

  (1)乌鸦为什么抓山羊失败?

  客观原因是乌鸦不顾自身条件:身子太轻,翅膀不强大有力,爪子不如老鹰锋利。

  表明乌鸦行为性质的词语是“模仿”,这是主观原因。模仿不现实,不可能,就是盲目模仿,这样哪有不失败的道理?

  想起中国古代有两则寓言,主人公是一男一女,模仿别人都失败了:东施效颦、邯郸学步。

  从原因入手,可立意为:盲目模仿别人,难免遭致失败。

  (2)小孩为什么说乌鸦“它也很可爱啊”?

  乌鸦身上有无可取之处呢?有。因为它不安于现状,不甘心做一只普通的乌鸦,它要超越自我,它敢于挑战,勇气可嘉!拿破仑说:“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中国古语:“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乌鸦也是失败的英雄啊!从此处立意,更容易写出新意。

  3、明关系

  ——任何事物是相互联系的,而不是孤立存在的,而且从不同角度会有不同的答案。我们可以从分析事物之间的关系入手,看看他们是什么样的相互关系,是如何联系在一起的,正常的关系是怎样的,不正常的关系又该怎么办。

  例:引狼逐鹿的故事

  美国阿拉斯加州涅利斯自然保护区内,曾发生过引狼逐鹿的故事。原先人们为了保护鹿而把当地的狼消灭了,于是,鹿没有了天敌,终日无忧无虑地饱食于林中。十几年后,鹿群由四百只发展到四万只。然而鹿的体态愚笨,失去了昔日的灵秀。植物也因鹿的迅速繁殖和践踏而凋零了。鹿由于缺乏充分的食物以及安逸少动所带来的体质衰弱而大批死亡。于是人们再次把狼请进来,鹿有奋力奔跑了,保护区恢复了昔日的勃勃生机。

  (1)从材料中看,狼、鹿和植物构成食物链。它们之间是相互依存的关系。灭狼保鹿正常吗?不正常,链条断裂,此消彼长,恶性循环。要想保持正常,怎么办?只有引狼逐鹿,让狼和鹿共处,相克相生,才能保证它们不失本性,维持自然界的生态平衡。

  据此可立意为:生态平衡是自然界的规律,人类亦如此,自然规律不可违。

  (2)从鹿和周围自然生活环境的关系看,鹿没有了狼这样的天敌,生活太安逸、舒适,于是体态愚笨;后来又有了狼的介入,鹿因躲避狼的捕食而奋力奔跑,终于又恢复了生机。这让人想起一些名言,比如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欧阳修“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小结:事物间的关系主要有依存关系(如学与问)、主次关系(如奉献与索取)、取舍关系(如自卑与自强)和条件关系(如继承与创新)等。

  当然事物的关系很复杂,但并不是没有规律,再比方说过程与结果、必然与偶然、内容与形式、现象与本质、物质与意识、主观与客观、实践与认知、感性与理性、对立与统一、、质变与量变、真理与谬误、辩论与诡辩等等。

  辨明这些关系和角度,有利于立意构思作文。

  4、联实际

  ——材料大多源于生活,往往通过一些数据、比喻、寓言、漫画等形式反映出现实中的某些思想、观点、言论、行为。这就需要我们善于从中联系我们的现实生活,挖掘其中的含义。

  例一:①(蚂蟥)多次吸你的血,它都用热烈的亲吻。②(香烟)时时刻刻的亲热,从你口中吻去多少健康。

  表面上对你亲热,实际上吸你的血,夺你的健康;表面上对你好,实际上暗下毒手。我们会想起与现实生活有关的一些成语,如口蜜腹剑、佛口蛇心笑里藏刀、两面三刀等等;俗语如“蜜罐子嘴,秤钩子心”、“当面笑哈哈,背后使绊子”、“口里喊哥哥,手里摸家伙”等等;典故如唐代的“笑面虎”李义府、《红楼梦》里的“明是一盆火,暗是一把刀”王熙凤等等。这些组合组合起来,主旨也就容易把握了:表里不一、心口不一、口是心非。

  例二:连环漫画

  画中的某学子,从上幼儿园、小学直到中学,都由爸爸自行车接送,习以为常,父子都很满意。出了大学门,“怎么没来接我?”从这句话可以知道他感到意外非常惊诧。再从体态语言可以看出他在校门口徘徊,不知道怎么回家。

  想起有些同学,在校时不洗衣服,把脏衣服积起来,一到放假全带回家。在家里也是衣来伸手饭来张口。这种情况着实令人担忧,教育程度越来越高而生活却不能自理,这是严重的“高分低能”现象。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什么呢?两个原因:一是家长的溺爱与包办一切,二是孩子只管读书不求自立。

  小结:生活是万花筒,材料总可以从中得到映照。对应起来理解,构思行文,就有现实针对性,有思想意义。

  5、看倾向

  ——材料中有时或明或暗地表达出褒贬爱憎的感情,这就是材料的是非倾向性,对此我们不能视而不见。辨明材料的倾向性,可以判断自己的审题立意是否正确。

  比如乌鸦抓小羊中有两句表明感情色彩:牧羊人说“这是一只忘记自己叫什么的鸟”,话里含着讽刺的意味;而孩子说“它也很可爱呀”,话中却有赞美的成分。这两个方面,就是两个很好的审题立意的角度。

  例:蚂蚁爬墙的故事

  有一只蚂蚁爬墙,六次失败了,可是它还是沿原路向上爬,一人说:“多可敬的小蚂蚁。”第二人说:“多么愚蠢的蚂蚁。”第三人说:“多么可悲的小蚂蚁。

  (1)从可敬的角度分析,是屡败屡战,不屈不挠。想起神话,失败的如夸父逐日、精卫填海,成功的如愚公移山、唐僧取经;想起历史人物,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吾心之向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屈原;想起成语,如锲而不舍、持之以恒、坚持不懈等等。从这点可以写执着坚守。

  (2)从愚蠢的角度来分析,此路不通,另找他路;山不过来,我就过去;树挪死,人挪活。所以要变一条路,换一种方法,就可以山重水复,柳暗花明。从这点可以写机变圆通。

  (3)从可悲的角度来分析,钻牛角尖是死路一条,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不能一条道走到黑,如同守株待兔,缘木求鱼,要达到目的,条条大路通北京,既要坚持,又要变通,从这个方面来写也能出采。

  B、审题的原则:

  方法很多,关键在于灵活运用一种或几种方法,不管哪一种审题方法,都要符合作文的要求与新的特点,即三个原则:

  首先是整体性的原则。从材料的整体着眼,不能纠缠局部的细枝末节,否则有可能出现偏题离题现象。

  其次是多元性的原则。一般说来,新材料作文意蕴丰富,从不同的对象不同的角度解读可以得出不同的结论,因此要学会多角度审视材料。

  再次是筛选性原则。我们从材料中得出的道理或观点具有多样性,所以要进行适当的取舍。筛选时把握两点:一是观点独到新颖,二是自己有话可说。

  (三)立意的方法与原则

  悟道理之后,就是立意。审题与立意水乳交融,但立意也要讲究方法。

  A、立意的方法

  1、顺向立意

  也叫横向立意,就是在思考问题的过程中,思维顺着原材料所告诉读者的指向去考虑。

  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可以按照这个方向去思考,还有“蓬生麻中,不扶自直;白沙在涅,与之俱黑”的名言,还有“孟母三迁”的故事,还有“居必择邻,交必良友”的古语。据此可以立意为外因或环境对人的影响。

  2、逆向立意

  也叫假设推理,就是在原材料已知内容的基础上,对原材料作合理的假设,正的反过来想,反的正过来想,进行恰当的引伸、推理。

  如“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我们不正着想,而是反过来想,可以立意为“近墨者未必黑”,外因有影响,但起决定作用的有时是内因,即人的主观意志。比方说莲“出淤泥而不染”,还有名句“疾风知劲草,烈火见真金”、“根深不怕风摇动,树正何愁月影斜”、“千磨万击更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冰霜雪压心犹壮,战胜寒冬骨更坚”等等。

  3、类比立意

  就是通过联想,由此及彼,举一反三,把材料的已知内容同材料以外的其他内容(最好是当前的实际)由此及彼地联系起来考虑,找出其中的相似点。

  例:少年学剑术的故事

  这是一则禅宗故事。从前,有一位少年,渴望练就一身超群的剑术,便千里迢迢来到一座仙山求教于一位世外高人。这位少年一心想早日成名,跪拜之后,便说:“我决心勤学苦练,请问师傅需要多久才能学成下山?”师傅答道:“十年。”少年嫌太长,就说:“假如我全力以赴,夜以继日,需要多长时间?”师父说:“这样大概要三十年。”少年大吃一惊:“为什么全力以赴反而要三十年呢?”师父不答。少年又说:“我一定要不惜一切代价,拼死拼活修练,争取早日成功。”师父说:“那么,你就得跟我学至少七十年。”少年冥思苦想,良久,终于大悟。

  少年想在最短的时间内凭自己最大的努力学成剑术,可是世外高人告诉他不可能。由此想起中国寓言《揠苗助长》里的农夫,《伊索寓言》里的老妇人,想母鸡多下蛋就多喂食,结果长成胖子反而不下蛋;想起俗语“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一口吃不了胖子”;想起成语急功近利、急于求成、操之过急、欲速则不达。联系现实,才发现类似的现象比比皆是,如现在许多家长说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强迫孩子参加各种培训班,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费尽心思把子女变成天才,妄想一步登天,结果可想而知。

  这样一类比,立意轻而易举。

  4、辨正立意

  新材料作文的观点最能体现考生的思考问题的能力,辨证地看问题,一分为二,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看联系,看本质看主流,看发展。这样,辨正地立意也就最能显出文章的深度、广度、力度。

  例:教授和青蛙的故事

  动物园里来了一位哲学教授,向动物们传授哲学。哲学教授讲了好多空洞的理论,接着说:“任何事物都必须从基础做起,就如任何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有一只青蛙听得不耐烦了,就向教授发问:“请问教授,真的所有建筑都必须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瞄了青蛙一眼:“当然!井底之蛙!”青蛙反击说:“正因为是井底之蛙,我才问你——难道打井也从底层做起吗?”哲学教授哑口无言。动物们纷纷说:“是啊,即使是井底之蛙,他也有自己独特的见解,何况不是呢?!”

  (1)从整体材料看,反映的是一分为二、客观全面的哲理,事物有两面性,井底之蛙传统认为孤陋寡闻,见识短浅,但这时也有一隅之见。由此可提炼出话题“怎样看待事物”“要看到别人的长处”。

  (2)从教授的言行上看,反映了理论与实践、客观与主观的哲理,可提炼出话题“言与行”“理论要联系实际”

  (3)从自下而上与自上而下来看,反映了相对与绝对、共性与特殊的哲理。

  (4)由青蛙对待教授的态度,可以提炼出话题“勇于质疑”“敢于挑战”。

  (5)从其他动物的议论中可以提炼出话题“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长处”等。

  辨证立意,需要我们多懂得一些哲学知识。

  B、立意的原则:

  准确——紧扣材料,合乎真理

  鲜明——爱憎分明,是非明确

  集中——强化中心,突出重点

  ———(这三个是基本要求)

  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独到——标新立异,人所未言

  ———(这两个是较高要求)

  四、归纳总结:

  对材料的思考解读,审题立意,这好比是“磨刀”,而动笔行文就是“砍柴”,“磨刀不误砍柴工”,审题立意很重要,马虎不得。“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要我们按照要求,开动脑筋,开发思维,灵活运用多种方法,不断练习,才能审好题,立好意。

  寄语:

  仔细阅读巧审题,深入揣摩悟道理,选准角度妙立意,纵横考场显才气!

  附;板书设计(一)

  作文之新在:材料意蕴的多义性

  立意角度的多向性

  命题思维的开放性

  新材料作文:(本质)材料作文——讲究审题

  (形式)话题作文——体现开放

  板书设计(二)

  审题立意的步骤:

  阅读材料——领会含义——找准角度——明确立意

  审题方法:抓关键

  查原因

  明关系

  看倾向

  联实际

  审题原则:整体性

  多向性

  筛选性(观点独到新颖自己有话可说)

  立意方法:顺向法

  逆向法

  类比法

  辨证法

  立意的原则:

  准确——紧扣材料,合乎真理

  鲜明——爱憎分明,是非明确

  集中——强化中心,突出重点

  深刻——透过现象,深入本质

  独到——标新立异,人所未言

【《审题立意》教案】相关文章:

写作基础知识:立意02-15

公务员面试审题技巧04-04

雅思听力填空审题注意事项03-19

教案中班教案02-23

教案教案及反思04-18

小班教案安全教案03-16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10

教案幼儿中班教案02-15

小班美术教案羊毛教案06-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