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4-03-09 08:25:05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中班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很有必要精心设计一份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中班教案7篇,欢迎大家分享。

中班教案

中班教案 篇1

  一、设计意图:

  中班的幼儿对周围的事物已经在细心观察,他们会进行一些初步的比较分析,如:在餐后活动时间,小朋友喜欢聚在一起讨论外面横着竖着的栏杆,有的说这个大、那个小;这个胖、那个细,说明幼儿对同类事物开始作比较了,但还不会用正确的语言来表达,数学活动《比粗细》的教育目标在于让幼儿在操作活动中,获得感性认识,会用多种测量方法比较物体粗细,并能用语言正确表达,通过分层投放材料的操作,培养幼儿的探索意识和主动学习的兴趣。

  二、活动目的:

  知识与技能: 引导幼儿感知物体的粗细,并用语言准确表达。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游戏等让幼儿初步感知物体的粗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提高幼儿的`探索欲望和主动学习的兴趣。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感知物体的粗细。

  难点:用语言准确的表达物体的粗细。

  四、活动准备 :

  1.图片:粗细不同的茄子、大树、萝卜。

  2.粗细不同的纸棒、水彩笔、吸管、旺仔瓶等实物。

  五、教学方法:观察法、操作法、游戏法。

  六、活动过程:

  (一) 通过玩游戏“粗宝宝、细宝宝” 引出主题,初步感知物体的粗细。

  1.教师出示两根纸棒,引导幼儿观察,并回答问题。

  师:它们有什么不同呢? (一个粗一个细。)

  2.请幼儿将纸棒按粗细进行分类。

  (1)出示纸盒,请幼儿观察。

  师:小朋友看看这两个小盒子上有什么?(有两个洞洞。)这两个洞洞有什么不同呢?(一个大一个小。)你能看出哪个是粗宝宝家的房门,那个是细宝宝家的房门?

  (2)介绍活动规则。

  (3)幼儿动手操作,感知纸棒的粗细。

  请个别幼儿在藏宝袋中拿出一个粗的和一个细的物体,并说一说你怎么知道它是粗或细的?启发幼儿了解粗细必须通过比较才能知道的。(指认)

  (二) 启发幼儿感知物品的粗细,并按粗细进行分类。

  1.出示所比较的物体的图片。

  2.引导幼儿观察物体,初步感知物品的粗细。

  师:出示两根茄子,请幼儿仔细看看,这两根茄子有

  什么不同?(一根粗,一根细。)

  师:出示两棵大树图片,小朋友再仔细看看,这两棵树有什么不同呢?(一棵粗,一棵细。)

  3.启发幼儿将物品按粗细进行分类。

  师:小朋友,请你们动脑筋想一想,这些物品可以怎样分类呢?

  请个别幼儿上前来操作,其余的幼儿观察。

  (三) 幼儿集体操作。

  师:请小朋友完成数学课本中第29页的内容,看一看图中的物品,哪个粗,哪个细,请你把细的物品圈出来吧。

  (四) 游戏:说相反。

  幼儿跟老师玩“说相反”的游戏,加深幼儿对粗细的认识和理解。

  (五) 活动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知道了通过比较能够知道哪个物体粗,哪个物体细,物品的粗细是相对的,同类物品,不同类物品,除了粗细不同,在大小,颜色,长短等方面也有区别,小朋友一定要善于观察,善于发现,找出它们不一样的地方。

  (六) 活动延伸:请小朋友在活动室里找出粗的物品和细的物品,看谁找得又多又快。

  活动反思:本次三课活动,我上的是中班数学活动《比一比》(比较粗细),活动一开始我通过游戏“粗宝宝、细宝宝”引出主题 ,初步让幼儿感知物体的粗细。因为,粗细是幼儿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物品。但在出示两根粗细不同的纸棒时,有的幼儿说这个大、那个小,这个胖、那个细,但幼儿还不会用准确的语言来表达物体的粗细。

  在这一环节上应该多出示些粗细不同的物品为幼儿作比较,通过比较得出其结论。在操作过程中,我投放的材料是幼儿日常生活中所见到的几种粗细、颜色不同的吸管、水彩笔、旺仔牛奶盒、彩笔盒等粗细不同的物品,来引导幼儿通过比较并正确表述物体的粗细,幼儿们在表述的时候大多数能明确说出物体的不同,还有部分幼儿不能准确的表述。在展示图片上时间有点长,到了后面的环节就有些显得时间有些仓促。

  总的来说,在本次活动中,部分幼儿对粗细没有生活经验,在学习时,这部分幼儿掌握的不是太好,还需要加深幼儿对粗细这些概念的理解

  。在接下来的活动中,我将取长补短,引导幼儿们在活动中学习更多的知识。

中班教案 篇2

  磁铁是幼儿园教师经常使用的物品,幼儿也很熟悉。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同样的两块磁铁,有时一碰就吸在一起,有时却怎么都吸不住"的现象,而“同名磁极相斥,异名磁极相吸”的磁性原理对中班孩子来说却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因此,本次活动的选择是来源于幼儿的生活,却又高于幼儿的生活。正所谓跳一跳,摘得到。整个活动过程中,幼儿学习热情很高,全班所有幼儿都投入了学习活动,都动手做了实验,在实验中认真观察、研究,并有一定的收获。完成了学习目标,取得了较好的学习效果。

  由于具有较强的探索性和开放性,而幼儿年龄较小,自我约束能力较差,在探究活动中个别幼儿有漫无目的的瞎玩的现象。在以后的教学活动中,我会注意在幼儿需要时给于适当的提示,增强实验的`针对性和科学性,从而提高幼儿的科学探究能力和科学素养。

  本次活动充分尊重了幼儿学科学的特点,重视幼儿学科学的过程,在幼儿自身主动探索中,发现磁铁的特性,获取有关磁性原理的科学经验,自始自终保证了幼儿探究的主体地位。

中班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在妈妈的协助下,学习双手配合反方向拧毛巾的正确动作,进一步锻炼手部肌肉动作的协调能力。

  2.感受“三八”妇女节带来的欢乐气氛,体验劳动的乐趣和为妈妈服务的快乐。

  活动准备

  PPT(内容为妈妈教红红拧毛巾、红红自己擦脸和为妈妈擦脸),幼儿每人一块小方毛巾,一只小面盆,制作红花的材料,布置亲子游戏场地,红、黄、蓝、绿四种颜色的胸牌。

  活动过程

  一、结合PPT图片引出活动主题

  1.直接出示小毛巾提问:这是什么?有什么用处?(擦嘴、擦脸)

  2.在家里一直是谁帮你拧毛巾擦脸的?(妈妈、奶奶)

  3.妈妈辛苦吗?为什么?(妈妈要上班又要照顾宝宝,真辛苦。)

  4.那我们应该为妈妈做些什么呢?(幼儿自由回答)

  5.我们看看隔壁中(2)班的红红是怎么做的?(教师引导幼儿观看PPT后讲述)

  6.教师小结:红红真懂事,在妈妈的帮助下学会了拧毛巾。你瞧:红红不但自己会洗脸、擦脸。还会帮助妈妈擦脸呢,妈妈好开心。

  二、妈妈教宝宝学习拧毛巾

  1.提问:今天是什么节日?是谁的节日?

  2.平时,妈妈、奶奶一直为我们拧毛巾擦脸,辛苦了。现在宝宝长大了,要向红红学习,学会自己拧毛巾。也为妈妈、奶奶擦擦脸,好吗?

  3.现在请宝宝向妈妈学习拧毛巾的本领,看哪个聪明宝宝学得快。

  4.请最快的一组宝宝和妈妈上来示范拧毛巾的动作,妈妈在旁边解说。

  5.多请几名宝宝上来表演。

  6.教师小结:我们先把湿过水的毛巾一折二,双手捏紧向相反的方向用力拧,直到没有水滴下就行了

  三、亲子游戏“我为妈妈拧毛巾”

  1.让幼儿带上不同颜色的胸牌分成四组站在起点,妈妈坐在中间,爸爸在终点做红花。

  师:今天是妈妈的.节日,宝宝和爸爸要为妈妈服务、送礼物,让妈妈过个开心的节日。

  2.了解亲子游戏合作的要求:

  A.宝宝在起点拧干一块毛巾,小心地走过一段独木桥;

  B.来到妈妈身边,为妈妈擦脸;

  C.小跑步到爸爸处拿礼物;

  D.爸爸抱着宝宝跑步来到妈妈处为妈妈献上大红花;

  E.爸爸、妈妈再搭成轿子,抬着宝宝回到起点,第二个孩子开始游戏,

  3.亲子游戏在《运动员进行曲》的音乐声中开始、进行、结束。

  四、颁奖

  1.在歌曲《我的好妈妈》音乐中按获胜顺序颁奖。

  2.爸爸为妈妈戴上亲手做的大红花,宝宝在旁边说祝福话:祝妈妈节日快乐,妈妈给宝宝贴个五角星并给宝宝一个吻。活动在愉快的歌声中结束。

中班教案 篇4

  理论依据

  1、完整教育理念——美国著名教育家特蕾莎朗格内斯强调以核心品格价值统整课程。本活动将多个领域内容自然整合,相互渗透,共同达成活动目标。

  2、行动学习理念——创始人瑞文斯主张“做中学”、“反思中学”。本活动注重引导幼儿在身心体验中获得知识,在行动参与中获得经验。

  3、合作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只有满足幼儿对归属感和影响力的需要,他们才会感到学习是有意义的。本活动引领幼儿有效获得社会认知,达成幼儿单独行动所不能达到的更大的成效。

  4、游戏教学理论——游戏是儿童文化的一种基本形态,是教学的基本手段,赋予幼儿教育人文价值——游戏精神。游戏手段的运用是幼儿园教学的专业特性。本活动将教学情景化、游戏化,引导幼儿快乐认知。

  实施策略

  1、改编故事,内容创生,深化主题

  活动对故事载体进行了较为大胆的创生,使活动内容更加富有童趣,充满想象。同时适当降低合作游戏的难度,使之符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

  2、设置情境,营造氛围,巧妙渗透

  活动在“小动物找工作”的情境中进行,将情感的培养及知识的提升巧妙、无痕的'融入其中,寓情于景,潜移默化,自然而教。

  3、巧用课件,形象展示,直观教学

  活动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优势,将活动内容清晰、直观、形象的进行展现。

  4、有效整合,自然融渗,循序渐进

  活动有机整合社会、语言、科学等领域内容,各领域内容自然渗透,相互交融,互为补充,共同促进活动中各环节的层层递进展开。

  5、合作体验,快乐游戏,焕发童趣

  体验是幼儿获取经验的有效方式,精彩的演出,快乐“赛龙舟”,引导幼儿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侧重领域:社会语言科学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内容,能说出龙虾、青蛙、袋鼠等几种动物的特征及本领。

  2、知道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领,初步懂得合作本领会更大的道理。

  3、能够与同伴合作进行游戏,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重点:能说出几种动物的特征及本领,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难点:初步懂得合作本领会更大的道理。

  活动过程

  1、情境谈话,直入主题出示猩猩博士,营造“小动物找工作”的情境,直接导入主题。

  2、互动问答,了解本领串讲故事前半部分,设置启发性提问,了解几种小动物的本领。

  提问:谁来了?

  它有什么本领?

  可以做什么工作?

  3、生活谈话,提升经验鼓励幼儿说出自己及他人的本领,初步理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本领。

  提问:你有什么本领?

  你的小伙伴有什么本领?

  4、情境设疑,理解意义串讲故事后半部分,营造“演出”情境,初步懂得合作起来本领更大的道理。

  提问:小动物们应该怎样做才能完成这场演出?

  5、合作游戏,体验快乐幼儿两两结伴进行“赛龙舟”的游戏,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认识更多常见的标志,并能进行分类。

  2、对标志有观察兴趣,能有遵守标志中提出的社会生活规则的意识。

  3、乐意参与闯关的游戏,体验成功的喜悦。

  【活动准备】

  PPT课件、标志图片、情境。

  【活动过程】

  一、去巧虎城堡,初识马路上的`标志。

  师:小朋友们,欢迎参加xx班旅行团,我是你们的导游——黎老师。今天我们的行程是巧虎城堡,现在就请你们跟着我一起向城堡出发,注意看好标志别走错。(指示路牌、减速慢行、禁止停车、停车场)

  教师小结:刚才在来城堡的路上,多亏看见了什么,我们才能顺利地到达城堡?原来标志的作用真大啊!

  二、闯关救巧虎,认识常见的标志。

  1、激发斗志,解救巧虎。

  师:到城堡了,巧虎怎么没有出来迎接我们?不好了,巧虎被魔王抓走了。

  魔王:你们要闯过三关,拿到三个密码,才能救出巧虎。

  2、闯关,解救巧虎。

  第一关:认识常见标志(禁止吸烟、当心触电、公共厕所、安全出口)

  魔王:认出这些标志,再说说你在哪里看过,这些标志都认出来了,就过关了。

  第二关:比较、观察不同类型的标志

  魔王:每人有一张闯关卡,把上面的标志说给同伴听听。找到这些标志相同点的地方,分三组通过这关。

  教师小结:原来标志从它的颜色和形状可以分为三类,警示标志、禁止标志、指示标志。

  第三关:摆放标志。

  魔王:团结起来,把标志都摆到合适的位置。

  教师小结:我们太厉害了,答对了所有的标志,快去救巧虎吧。

  三、分享礼物离城堡,进一步寻找生活中的标志。

  师:巧虎为了感谢你们的帮忙,要和你们分享礼物。礼物上会不会也有标志呢?

  师:我们要回去了,和巧虎再见,看看从哪出去呀?(安全出口)

中班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能看懂图画内容,学念儿歌,体验游戏儿歌的快乐情绪。

  活动准备:

  1.背面有蜗牛、蚂蚁、鲤鱼、招牌、熊打鼓、老头烤肉、野狼抱鸡、章鱼坐沙发、老虎喝酒、青蛙图片的数字卡片1—10

  2.人手一本《拍花萝》

  活动过程:

  一、复习数字1—6,引起幼儿学习兴趣。

  师:老师今天带来了一些数字,我们来看看,是些什么数字呀?

  二、欣赏并学习儿歌。

  1. 学说语句。

  师:老师在这些数字卡片后面还藏了一些小秘密呢,我们先来看数字“1”。

  重点引导孩子看懂每一幅图:谁?在干什么?(依次翻看数字“1”“2”

  “3”,分别学念后面的语句)

  师:请再仔细地看,图中的两个小娃娃在干什么?他们在玩“拍花萝”的游戏。

  2.完整欣赏儿歌。(播放儿歌录音1——3句)

  师:他们是怎样玩的?让我们来听听吧。老师请小朋友仔细听一听,儿歌里说了些什么?

  师:你听到说了些什么?(依次询问“4—6”数字卡后面是什么?)(幼儿回答)

  3.完整学习儿歌。

  师:你想和老师一起来念吗?

  三、带领幼儿集体阅读《拍花萝》。(运用动作来表演)

  师:儿歌好听吗?一位叫做潘人木的叔叔把它写在《拍花萝》这本书里,曹俊彦叔叔把图画了出来!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

  四、引导表述儿歌中滑稽的句子。

  师:刚才我们都看过这本书,也念了儿歌。

  你们认为哪些句子很好笑,很滑稽呢?

  五、师幼倾听录音机里的`《拍花箩》,并有节奏地配上相应的动作。

  形式依然用游戏的方法进行。

  反思:

  《拍花箩》是一首比较长的游戏儿歌,也是一本可以边念边唱、读读玩玩的书。这本书采用了问答调的格式,给幼儿提供了很好的游戏参与机会;其次,这首儿歌还是一首有趣的数数歌,幼儿在念念唱唱之间便自然学习了数的概念;此外,这首儿歌还是融合了中国传统儿歌的“一字歌”的因素,妙就妙在从头到尾以“呀”押韵,一韵到底方式使得儿歌具有了语音游戏的幽默感,增加了幼儿念唱的趣味。

  1.迁移以往经验,学习儿歌内容。

  在活动中,我将幼儿原有的拍花萝的经验以及幼儿自身观察图片所调动的经验都充分地迁移到本次活动中。还将脱离幼儿生活经验的信息——“招牌”,直接传达给幼儿。

  2.利用多种途径感受儿歌。

  (1)幻灯片

  能够清楚地让幼儿一幅一幅地观察图片,发现上面的角色、数量、事件这三个因素。达到让幼儿仔细观察每一幅图细节的目的。

  (2)图书

  图书是幼儿所熟悉的形式,使得幼儿比较有亲切感。

  3.给幼儿充分探索的空间,让幼儿在创编中语言能力有所提炼。

  本活动在每一个环节都让孩子又充分的探索空间,通过自身的观察和经验的调动。让幼儿创编儿歌,使幼儿在使用和驾御语言的过程中品尝成功、获得愉悦,从而进一步激发幼儿对语言的热爱和求知欲望,培养幼儿分析概括的能力以及简练、生动的口语表达能力。教师营造自然、有利于幼儿的活动氛围,提供练习的时间和空间,创造机会,鼓励幼儿大胆实践和创新,真正让幼儿成为活动的发展性主体。

中班教案 篇7

  球是最常见的运动器械,也是孩子们最喜欢的.玩具之一,通过玩球可以锻炼幼儿身体的灵活性、肢体的协调性,锻炼孩子的体质,让孩子们爱上运动,让幼儿懂得合作,体验与小伙伴一起玩的乐趣。

  通过这几年的观察和研究,我总结了以下几点玩球的方法:

  1、最常见的幼儿玩球方法:

  拍球、滚球(可两人合作滚球、跨障碍滚球)、夹球跳、抛接球等。

  2、孩子们喜欢的玩球方式:

  (1)抬小猪(两人抬球。)

  (2)赶小猪,用羽毛球拍推着球向前滚。

  (3)球滚球,一个球放在另一个球上面,同时向前滚动。

  (4)呼啦圈套球。

  (5)呼啦圈套球滚,用呼啦圈套住球,用呼啦圈拉着球走。也可以同时套住一个或几个球,让球在呼啦圈里沿着呼啦圈滚动。

  (6)背娃娃。将球当成娃娃背在身上,不能让球掉在地上。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中班的教案11-05

中班教案12-09

中班教案(精选)07-30

(精选)中班教案09-14

中班教案[经典]09-19

[精选]中班教案09-22

[经典]中班教案08-21

中班教案[精选]08-21

中班教案0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