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班教案

时间:2024-03-25 13:17:47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实用的中班教案5篇[精选]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问题来了,教案应该怎么写?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中班教案6篇,欢迎阅读与收藏。

实用的中班教案5篇[精选]

中班教案 篇1

  设计意图;

  夏季天气炎热,孩了们在学习夏天的时候.联想到可以用游泳、吃冰棒、吃西瓜、喝饮料等方式让自己凉快起来。其中西瓜是大家熟知、喜爱的水果。我设计“西瓜”的主题,是深入开展季节系列的活动。让幼儿在—定的经验积累基础上,进行想象、理解。激发幼儿的创造热情;引导幼儿相互学习;鼓励幼儿大胆表现,提高数学的能力以及在生活中的应用,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

  教学目的:

  1、鼓励幼儿应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从中体验快乐。

  2、学习圆形的二、四等分的方法。培养大胆的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想法的能力。

  教学准备:

  1、情景表演道具、头饰等。

  2、购买西瓜的录像带、电视机、幼儿填写的调查表。

  3、颜料、排笔、白纸、纸西瓜(每人一张)、剪刀。

  4、各品种西瓜若干、纸杯若干。

  教学过程:

  1、幼儿观看情景表演:“西游记”片段,激发幼儿兴趣。并帮助表演人物想出把西瓜搬走的方法。

  2、幼儿动手操作,学习二、四等分的方法(对折、撕、剪均可)。

  3、观看录像带,回顾分西瓜的过程。谈谈自己的感受,并介绍填写调查的表格。分享学习经验。

  4、介绍自己带来的西瓜,巩固其特征及用途。与同伴一起品尝西瓜的美味。

  5、搬运西瓜。自由选择活动区活动。

  活动延伸:

  1、开设表演区域,学习“西游记”的片段。激发幼儿继续探索、表演的欲望。

  2、开设计算区域,巩固分类、点数和二、四等分的操作。

  3、开展体育活动“运西瓜”。

  4、玩角色游戏“卖西瓜”,通过模仿成人的活动,丰富幼儿的社会经验,提高相互合作的能力。

中班教案 篇2

  一、活动目标

  1、学习不受物体的大小、颜色、排列形式的影响,正确判断5以内的实物数量。

  2、初步培养比较、判断能力。

  二、活动准备

  每组一棵"奇妙的果树",上面持着大小。排列形式不同,数量为1—5的水果图片,5个娃娃,5个盘子。

  三、活动过程

  1、教师指导幼儿自由探索:边听《摘果子》音乐边从树上摘下一张水果图片,观察图片上水果的数量,寻找出一样多的水果。

  2、教师出示娃娃,请幼儿观察5个娃娃的不同特征,4个小的,一个大的,二个穿红衣,三个穿花衣。

  3、请幼儿摘果子给娃娃吃:教师弹《摘果子》的.音乐,让幼儿边听音乐边从树上摘下一张水果图片,并把摘下的水果按数量分别送给娃娃,如:把3个苹果,送给穿花衣的3个娃娃。2个桃子送给2个穿红衣的娃娃。

  4、游戏:找朋友指导幼儿每人拿一张水果图片,音乐开始边随歌声表演边寻找与自己手持的水果数量一样多的朋友,找到了手拉手站好,游戏重新开始,但相邻两次游戏所找朋友不能重复。

  活动反思:

  活动以游戏的形式导入,不仅可以激发幼儿的兴趣,还能让幼儿很轻松的学习,在活动的过程中,我利用拍手游戏,让幼儿先巩固对数字1~5的认识。活动中,我还让幼儿之间相互提问,当我在黑板上画有几棵大树,几只小鸟,并让幼儿思考用什么来表示时,幼儿说:“可以用点子表示”。也有的幼儿说:“可以用数字表示。”等等。活动的最后,我又让幼儿进行游戏。数学活动本身就是枯燥无味的,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不仅让幼儿学起来很轻松,也能让幼儿不会对数学活动产生反感。

中班教案 篇3

  幼儿行为基础:中班幼儿年龄小,心理发育尚未成熟,自我控制能力还很差。有的幼儿常常因为争夺一个玩具或是被别人不小心碰一下,就理不饶人,甚至动手打人。因此,经常有幼儿来告状:“某某打我”,“某某抢我的玩具”……

  《小熊让路》是一个以相互谦让为主题的故事,通过活动使幼儿意识到友爱和谦让是一种值得歌颂的美丽行为,从而使他们产生强烈的模仿愿望,明白相互谦让的道理。

  教学的重点、难点:

  (1)重点是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知道相互关爱,相互谦让的道理。

  (2)难点是理解大狮子是用什么办法让小熊觉得难为情。

  活动目标

  1、理解故事的内容,能看图讲述故事。

  2、学习理解动词:跳、淌、爬。

  3、培养幼儿相互关爱、相互谦让的良好品德。

  活动准备:

  背景图一幅,小动物图片若干

  活动流程:

  出示小熊,引起幼儿的兴趣→教师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情感教育→引导幼儿看图自己讲述故事

  活动过程

  1、出示小熊图,引起幼儿的兴趣。

  今天来了一位小客人,你们觉得它是只什么样的熊?到底是只什么样的熊呢?我们一起来听故事《小熊让路》。

  2、教师讲述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故事的内容。

  (1)师讲述故事的前半部分(讲到狮子点了点头),让幼儿初步感知小熊的霸道:故事里有谁?

  (2)师:到底是只什么样的熊?故事里发生了一件什么事情?

  (3)师讲述故事的后半部分,设问:“大狮子到底会想一个什么办法呢?一起来听一听。”

  (4)讲故事的后半部分。

  (5)大狮子想的是什么办法?小熊为什么这次没有让大狮子让路?

  (15)师:小熊为什么会脸红?

  (16)师:小熊后来变的怎么样了?

  3、情感教育。

  (1)师:如果你是这只小熊,你碰到这些小动物你会怎么做?

  (2)师:你喜欢故事中的小熊吗?为什么?

  (3)师:请你帮助这个故事取一个好听的名字。

  (4)师:学了这个故事后,你应怎样对待你的`朋友?

  (4)师总结:我们要做个相互关爱,相互谦让的好孩子

  4、引导幼儿看图讲述故事。

  胖胖的小熊、大眼睛的熊、睡懒觉的熊。

  幼:小动物在一起玩的故事。

  幼:故事里有小熊、小兔、小羊、小猴、大狮子……

  幼:故事里讲了小熊不给小兔、小羊、小猴让路,后来大狮子想办法让小熊让路了。

  幼:小东西,快给我让路。

  幼:小熊很坏。

  小兔从路旁的草丛中爬了过去。幼:小羊一声不响地从路边的水沟中蹚了过去。

  幼:小猴很远就爬到了路旁的小树上

  幼:小兔、小羊和小猴,一起去找大狮子,请大狮子来治小熊。

  幼:大狮子的办法好的。

  幼:大狮子走到小熊跟前,站在路边说:“小熊,你先过去吧!”

  幼:小熊看见大狮子走过来.心想:这可不得了,我得赶快让路,它站在小路旁,请大狮子先走。。

  活动总结:

  兴趣是幼儿最好的老师。只有在幼儿感兴趣的情况下,他们才会学的轻松、学的愉快。一开始我出示一小熊图,引起幼儿的兴趣,让幼儿观察并提问:它是只什么样的熊?然后再用设问法提问:上面会发生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充分发挥幼儿的想象力。

  另外,我发现在活动中创设设问的情境,能充分发挥幼儿自己的见解,并能加深幼儿对故事的理解和思考。比如:故事中讲到小兔、小羊、小猴请大狮子帮忙,大狮子笑了笑,点了点头。教师就可以问幼儿:你猜大狮子会想一个什么办法?这就会激发幼儿的想象,并对故事产生强烈的兴趣。

  附故事:小熊让路

  小熊长得胖胖的,力气很大很大。

  小熊在路上走,前面来了小兔。它站在路中间,大声说:”小东西,快给我让路!”

  小兔怕小熊,只好从路旁的草丛中爬了过去。

  不一会儿,小羊从前面走来。

  小熊又往路中间一站:“小家伙,快给我让路!”

  小羊害怕了,它一声不响地从路边的水沟中蹚了过去。

  小猴呢,它更害怕小熊,很远就爬到了路旁的小树上。

  小熊多得意:“哼,我的力气大,谁都怕我!”

  小兔、小羊和小猴,一起去找大狮子,请大狮子来治小熊。

  大狮子笑了笑,点了点头。

  大狮子走在前面,小兔、小羊和小猴跟在后面。

  小熊看见大狮子走过来.心想:这可不得了,我得赶快让路,它站在小路旁,请大狮子先走。

  大狮子走到小熊跟前,站在路边说:“小熊,你先过去吧!”

  小兔、小羊和小猴听了,都愣住啦:大狮子也怕小熊啊!

  小熊低着头,不好意思地从大狮子身边走过去……

  打着以后,小熊看见小兔、小羊、小猴来了,马上站在路旁,让它们先过。

  这下,小兔、小羊、小猴明白了,大家都说:“大狮子真有办法,小熊变得有礼貌啦!”

中班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让幼儿了解四季的自然交替及其明显的特征。

  2、尝试通过游戏的形式创编游戏儿歌,体验儿歌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春、夏、秋、冬四季娃娃、相应头饰等。

  活动过程:

  一、谈话

  1、师:四季妈妈有四个娃娃,你知道它们是谁吗?(春天、夏天、秋天、冬天)。

  ——四季妈妈每年都会让他们一个一个出来玩,你知道它最先让谁出来玩吗?(春天)春天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周围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个别提问后教师小结:春天来了,天气逐渐暖和起来了,春雨沙沙下个不停、小草、树枝都长出了嫩绿的新芽、桃树、梨树都开花了。农民伯伯忙着播种处处都呈现出勃勃生机。

  2、春天娃娃玩累了,四季妈妈叫它回家去了,接下来四季妈妈会让谁出来玩呢?(夏天娃娃)春天娃娃回家了,夏天娃娃出来玩了,那夏天来了,我们的生活,我们的.周围又会发生什么变化呢?

  个别提问后小结:夏天到了,池塘里的荷花开了,树上的枝叶已经长的很茂盛了,知了趴在树上“知了、知了”地叫个不停,天气变得非常炎热有的喜欢躲在大树底下乘凉,有的躲在家里吹电风扇、吹空调小朋友穿着短衫短裤也满头大汉只好用西瓜、冰激凌来解渴。

  3、四季妈妈看到大家都热得很难受,连忙把夏天娃娃叫回家,夏天娃娃回家了,四季妈妈又会让谁出来玩了呢?(秋天娃娃)为什么呢?(夏天过去了就是秋天)。夏天过去了,秋天来了,那小朋友看到的秋天是怎样的呢?

  个别提问后教师是小结:秋天来了,菊花开了。叶子黄了,一片片从树上落下来,地里的庄稼、果园里的果子都成熟了,真是一个丰收的季节呀。

  4、秋天娃娃玩累了,也回家了。四季妈妈又会让谁出来玩呢?(冬天)秋天过去了。冬天来了,你眼里的冬天是怎么样子的?

  个别提问后小结:冬天到了,树上变得光秃秃的,小朋友穿上厚厚的棉袄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玩得真开心。

  冬天娃娃累了,也回家了。新的一年又开始了,四季妈妈又让春天娃娃、再是夏天娃娃、再是秋天娃娃、冬天娃娃四个娃娃就这样循环反复交替着。

  二、尝试创编游戏儿歌。

  1、教师:有一天,这四个娃娃聚在一起做游戏,小朋友看看它们在做什么游戏?

  (教师出示娃娃握握手的画面)问:他们在做什么游戏?(握握手)它们是怎样握握的呢?谁最先出来?(春天)春天握着谁的手?(夏天),你能把这句话说完整来吗?谁能接着往下说?

  2、冬天娃娃会握谁的手?(春天)为什么?(冬天过去了,新的一年又开始了,春天又来了,所以冬天握着春天的手)。

  3、这四个娃娃一遍跳一边说:“我们相互握握手,大家都是好朋友。”小朋友一起把四个娃娃游戏的儿歌念一遍吧!看谁最能干,念得最好听。

  三、幼儿游戏

  1、师:小朋友们想玩握握手的游戏吗?老师这里有四个娃娃的头饰,它们分别是春天娃娃、夏天娃娃、秋天娃娃、冬天娃娃游戏怎么玩呢?老师请三个坐好的小朋友上来分别扮演这几个娃娃,游戏开始,小朋友先在自己的位置上看看自己是哪个娃娃然后把头饰戴好,再请春天娃娃找到夏天娃娃,夏天娃娃找到秋天娃娃、秋天娃娃找到冬天娃娃。四个娃娃按春、夏、秋、冬的顺序站成一个圆圈,最后全班的小朋友一起念儿歌,圈上的幼儿根据儿歌内容进行游戏。

  2、组织幼儿进行游戏。

  3、活动结束。

中班教案 篇5

  活动名称:他们在干什么

  活动领域:数学

  活动时间:xx年 月 日

  活动目标:

  1、能熟练的唱数1到10,并能顺接数。

  2、掌握10以内自然数的数序。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兴趣。

  活动准备:

  1、数字卡片1—10

  2、数字卡片1—10每人一套

  3、小动物头饰若干

  活动重难点:打乱数字顺序后,幼儿能够按顺序把数排序。

  活动过程:

  一、手指游戏,激发幼儿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们好!(老师好)下面呢,请大家跟老师一起做《手指点点》的游戏。

  (一根手指点点,两根手指剪剪,三根手指弯弯,四根手指叉叉,五根手指拍拍,六根手指顶呱呱,七根手指扣扣,八根手指抔抔,九根手指吹喇叭,十根手指手背后)

  小朋友们真棒!

  二、小动物排排站

  1、教师:今天啊,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几只小动物,我们来看看都有谁?(教师提前将头饰分给10个小朋友带好)

  2、教师:小朋友们数一数,一共来了几只小动物?那现在老师想请小朋友按着小动物来的顺序给他们排排队,请10名小朋友来操作。

  3、小朋友真棒,那我们来表扬一下自己。(小脚小脚跺一跺,你的表现真不错。)

  4、请所有小朋友小眼睛看老师,1的后面是几,下一位小朋友要接着说,1的后面是2,以此类推,一直数到10。

  三、自己操作验证

  1、教师:小朋友,老师今天给大家每个人都带来了一份礼物,请小朋友打开你们的礼物袋子,看看里面都有什么呢?(数字卡片),数字都是几呢?

  2、教师:请小朋友按着1—10的顺序,把卡片排好。哪一个小朋友先排好,老师要进行表扬,第一个排好的小朋友可以得到一个小红花。

  3、幼儿操作,教师进行指导。教师引导幼儿大声读出数字1——10。

  四、拍手游戏

  1、教师出示数字2、4、5、7,幼儿接着往下数,一直数到10结束,逐渐加快速度。

  2、由教师先拍手,幼儿仔细听,然后按着教师拍的次数继续拍,一直拍到第10下。游戏反复进行,教师进行鼓励。(金箍鲁棒,银咕噜棒,我是宝宝我最棒)

  五、数字游戏

  教师提前将数字1——10顺序打乱贴在黑板上,请幼儿寻找哪个数字站错了位置,看谁找的又快又对,教师变换玩法,将一些数字拿走,让幼儿说出少了哪些数字。

  六、活动延伸

  请幼儿报数离开教室,去户外数数滑梯一共有多少层。利用上下楼梯数台阶。

  七、活动反思

  新《纲要》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旁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本活动我除和幼儿一起预备丰富的活动材料,还发掘活动的教育价值,采用适合的方法组织教学。活动中我应用了:

  1、情形创想法

  活动导进部份既要让幼儿发现题目,引出下面一系列的疑问及探索,又要通过幼儿感爱好的方式设置悬念,因此我设计了“小动物住楼房”这一题目情形,并围绕这一题目情形设置环节,通过情形题目的解决启发幼儿思考解决数学题目。

  2、演示讨论法

  根据幼儿具体形象思惟占主要地位和幼儿语言发展特点,我采用了演示讨论法。演示就是让幼儿往看,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充分刺激幼儿视觉。讨论就是让幼儿往说,更好的发展幼儿在数学活动中的.表述能力。

  3、游戏法

  新《纲要》指出:“学习用简单的数学方法解决生活和游戏中某些简单的题目。” 整个活动程序的安排,能遵守《纲要》中组织与实施中的教育性、互动性、针对性的原则,也符合中班幼儿的学习特点和规律。因此,我想通过这样的一个活动,孩子们不但能熟悉数字1——10,并能顺接数,掌握10以内自然数的数序,培养幼儿对数字的兴趣。而且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操纵能力,激起他们对数学活动的爱好,进步幼儿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使幼儿通过本节课积累知识,学习技能,更重要的是使幼儿明白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碰到困难时要通过动脑思考、动手操纵及与同伴合作等方法来解决题目。真正体现数学来自生活,服务生活。

【中班教案】相关文章:

教案中班教案02-23

(经典)中班教案07-26

【精选】中班教案07-27

[经典]中班教案08-21

中班教案[精选]08-21

(经典)中班教案08-17

中班教案(精选)07-30

中班教案(经典)08-03

中班教案【经典】08-15

中班教案(精选)08-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