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教案大全>《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时间:2024-04-08 08:08:47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总不可避免地需要编写教案,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

  教学目的:

  1、品味诗歌的语言、意境与情感之美,以读为主线,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能深情的朗读全诗,提高学生赏析诗歌的综合水平。

  2、感悟雷锋平凡而又伟大的生命历程,从而真正理解雷锋精神的实质内涵,使学生的心灵得到净化和升华,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

  教具准备:

  毛泽东主席的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学生收集资料:雷锋同志日记、雷锋事迹简介。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导入

  1、上节课我们一起通过查资料,互相交流,了解了雷锋的生平以及有关他的动人故事,他的每一个故事都深深的感动着我们。1962年8月15日,雷锋因公殉职,献出了他22岁生命。(出示题词)1963年3月15日,《人民日报》发表了毛泽东主席的亲笔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从此,全国广泛开展习雷锋的群众活动,他受了党和人民的高度赞扬。今天我们将继续学习魏刚焰写给雷锋的赞美诗—

  齐读课题:《你,浪花里的一滴水》

  1、师提问:“你”指谁?《出示雷锋图像》为什么说他是“浪花里的一滴水”?

  板书:雷锋

  学生:是因为雷锋心灵纯净、像一滴水;他是亿万人民中很平凡的一员,像海洋中的一滴水。

  2、播放ppt,听录音学生小声诗歌,感悟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师提问:请说说作者在诗歌里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这首诗歌通过对雷锋平凡事迹和简朴生活的描写,既歌颂了雷锋为祖国、为人民、为革命建设事业所做出的不朽贡献,又抒发了作者对雷锋的怀念与敬仰之情。)

  二、分析重点语句,理解全诗深刻的思想内容

  1、学生齐读诗歌后,老师,上节课我们知道诗歌七个小节,可分为几部分?(三部分)哪三部分?主要讲什么?老师板书出来。

  学习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1-3小节设疑

  2、诗人歌颂的对象的特点是什么?

  学生:立了“无数功勋”是个士兵,写了不“不朽诗文”是个普通人,又“年青”却渗透“亿万人的心”,这里突出了雷锋是怎样的一个人?

  板书:平凡、伟大

  3、你从哪里读出了雷锋的平凡和伟大?

  板书:

  一滴水

  4、你怎样理解“渗透”一词?(比喻某种事物逐渐进入其他事物中,联系句子的意思说说。)

  5、老师小结:这一部分,作者先设置悬念,引出下文。

  6、学生齐读第一部分感受雷锋的平凡与伟大。

  学习第二部分:

  1、抽学生分小节又感情朗读诗歌,看谁读得

  2、分小组讨论:诗人将雷锋比喻成什么?(进行勾画,批注。)

  学生回报:诗人将雷锋比喻成反映太阳光辉的:“一滴水”,向党飞的“展翅的鸟”不浪费光“点亮的灯”成雷的“敲响的鼓”。

  3、作者为什么要把雷锋比喻成“一滴水”、“刚展翅的鸟”,“才点亮的灯”、“刚敲响的鼓”?

  4、学生:因为雷锋只是一名普通的人民战士,所以作者把雷锋比作人们熟知的“水”、“鸟”、“灯”、“鼓”,再次点明了雷锋短暂、平凡却伟大的一生。

  5、从他做的哪些事列可以说明这一些问题?(用自己手机的`资料中的事列说明)

  6、师:诗里的“一滴”“刚”“才”强调了什么?

  (他的年轻,他的生活才刚刚开始,表达出了作者对雷锋英年早逝的惋惜之情。)

  7、老师小结:第四小节又了四句话,层层递进,气势恢弘,颂扬了雷锋的英雄事迹。

  学习第五小节:

  1、读第五小节,教师指导:诗歌中第一次出现称谓,掷地有声,转换为第二人称“你”,语气要读得亲切,感情更加真挚。

  2、诗歌中“编歌曲,织罗衣,梳羽衣,流一滴泪”分别指些什么人?说明雷锋是怎样的人?

  3、学生:指那些为名为利,只想着自己的人,说明雷锋是公而忘私、不图名利、无私奉献的人。

  感情朗读第六小节:

  1、指导学生亲切而生动地朗读这一节。

  2、文中“一个音符,一根纤维,红花一瓣,最清的一滴”是在赞颂什么?

  3、学生:赞颂雷锋虽然平凡,但他却是党的队伍中最杰出的一员,具有秀的品质。

  4、师:这节作者再次抒怀,感叹这个名字在我们心中的分量,再次证明雷锋的价值体现在日常的工作和平凡的劳动中,看起来那么微小,却又那么生动。雷锋22岁的生命如同一颗流星,虽转瞬即逝,却给中国乃至全世界留下了无比美丽动人光辉。

  学习第三部分:

  第三部分(7小节)咏汉,雷锋精神代代相传。

  1、师:请用铿锵坚定、自信蓬勃的语调读最后一节。(抽学生读一读)

  2、师问:作者用“青春”“永生”“壮丽”三个词和三个叹号,在赞扬什么?

  3、学生:赞扬雷锋年轻有为,精神不朽,事业壮丽。他的足迹则暗示着我中国广大青年中,必将涌现出更多的雷锋式的英雄人物。

  4、 “列兵”是指什么?(军衔,服现役第一年的新兵授予列兵军衔)。

  5、学生一起有感情育读最后一节。

  三、品读赏诗

  1、媒体出示画面,赏诗:增强对诗歌的理解,边听边品味诗歌的意境与情感。

  2、老师小结:作者以饱蘸情感的笔墨,讴歌了雷锋平凡的事迹,咏叹了雷锋为祖、为人民,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建立的不朽功勋,表达了作者对雷锋英年早逝的遗憾,抒发了作者对雷锋的怀念和敬仰之情。诗句清新优美,含蓄精练,没有华丽的语言,却句句敲击着我们的心灵。

  四、体会写法

  1、师:诗歌写的这麽生动、感人,作者运用了那些修辞手法?

  2、分小组讨论、交流、勾画、批注。

  3、反馈学习情况

  (1)比喻:他如此平凡,如此年轻,像一滴小小的春雨……

  (2)设问:为什麽呵为什麽……,都念着这个二十岁士兵的姓名?

  (3)排比:呵,雷锋!你不为自己编歌曲,你不为自己织罗衣;你不为自己梳羽毛……

  (4)反复:呵,雷锋!……呵,雷锋!

  4、说说用上这些修辞手法的好处?

  生:是诗歌更加生动、形象,丰富了诗歌的表现力。

  五、拓展延伸

  (小黑板出示)当今社会中曾经有过以下谈论,你能否说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1、“雷锋出国了”,这句话的意思是什么?

  (第一句话的意思是:中国已经没有活雷锋,中国没有这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人,雷锋到外国过去了,国外有许多助人为乐的现象,有许多助人为乐的人)

  2、“雷锋三月来了,四月走了”。

  (第二句话的意思是:因为每年的3月5日是毛泽东主席题词“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日子,社会上会掀起一股学雷锋的热潮,可是这种良好的风气不能长久的保持下去,很快就消失了)

  3、老师:同学们,你们同意这两个观点吗?

  学生:不同意,虽然这两句话都点明了一些社会现象,但是,这只不过是极少数的现象,不能代表全国人民的观点。我们这个国家,人与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爱护的事列也是不胜枚举的,像“希望工程”,“5·12”地震等,就能够很有力的说明这点。

  4、师:说得好,一个雷锋倒下了,千千万万个“雷锋”在成长!我们一定要向雷锋学习,向雷锋致敬!

  5、师:让我们时刻牢记的话,做一个雷锋一样的人!

  (小黑板出示)雷锋日记:1、2、3则,读读记记。

  六、作业设计

  1、看ppt试着背诵诗歌,增强记忆。

  2、看ppt找一找。像下面这样的诗句,诗中还有哪几组?

  3、读了这首诗,你对“一滴水”有哪些新的理解?(学生先谈,再写一写。)

  4、摘录雷锋日记。(见小黑板)

  七、课堂作业设计

  1、理解下列句子的含义

  (1)他如此平凡,如此年青,像一滴小小的春雨,却渗透——亿万人的心!

  (2)青春!永生!壮丽!

  2、如:他如此平凡,如此年青,像一滴小小的春雨,却渗透——亿万人的心!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

  教学目标:

  1、理清课文脉络;

  2、根据课文的特点,学习抓住几方面内容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3、学习课文的描写兵马俑的方法,仿写。

  4、理解文中的词语,重点理解“虎视眈眈、一脸稚气、栩栩如生、膘肥体壮”等词。

  二、教学过程:

  (一)开题:

  师:同学们,二十年前,在西安的沉沉地底下,冲出了一支古代帝国的雄兵,这支部队,就是被称为“世界第八大奇迹”的“秦始皇兵马俑”(出示课题,同时,边讲边出示课文最后一小节的课件)。这支浩浩荡荡的地下军阵,沉睡了两千多年。秦始皇兵马俑的出土,是我国考古史上最为重大的发现之一。它吸引了世界各地慕名而来的千百万参观者。当时的法国总理希拉克在看了“这支部队”之后,情不自禁地赞叹:“不看秦俑,不算真正地到过中国。”同学们,你们听到这番话,再读一读这段文字,作为一个中国人,你的心中会涌起怎样的一种感觉?(自豪、激动)那么,你们能不能通过朗读把这种自豪、激动的情感表达出来呢?

  学生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你见过秦始皇兵马俑吗?这个“俑”字,是单人旁的,所以它肯定与人有关。“俑”就是古代陪葬的偶人,这种偶人与真人差不多大小,一般用陶土或是木头制成。秦始皇兵马俑就是指陪葬在秦始皇坟墓里的偶人和马的塑像。

  (二)理清文章脉络:

  师:那么,秦始皇兵马俑究竟有何魅力吸引了世界各地的参观者呢?我们来读一读课文,从文中找找答案,然后用简洁的语言来说一说。(课件回到课题)

  学生读书。

  学生交流:

  1、由兵马俑组成的军阵威武雄壮;(第3节)

  2、兵马俑的神态栩栩如生;(第4节)

  3、历史悠久;(第5节)

  这两部分内容分别是哪一小节?(板书)

  师:是啊,这两部分内容就是作者重点向我们介绍的,那么除了这两部分内容外,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哪些内容?

  1、兵马俑博物馆的.地理位置;

  2、兵马俑博物馆的雄伟建筑;

  3、兵马俑在考古史上的地位。

  师:课文就是从这几方面入手,来介绍秦始皇兵俑的,我们把这些内容有机地连起来,就是这篇课文的主要内容。同学们能不能试着来说一说。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借助老师提供的这一个填空题。(课件出示“填一填”)

  学生准备,自由练说。

  学生交流。相机评议。

  小结:同学们都说得很完整,也很简洁。对这一类介绍性的文章,我们可以先理清文章的思路,抓住作者介绍的几方面内容,就能快捷而正确地概括出文章的主要内容。同学们以后读到类似文章,也可以运用这种方法来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三、重点学习第4小节: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谈到秦始皇兵马俑做得栩栩如生是吸引世界各地参观者的一个重要原因。这节课,我们就重点来读一读描写兵马俑样子的这一部分。来研究一下,作者向我们介绍了哪几种兵马俑,他又是如何将这些兵马俑向我们介绍清楚的呢?请同学们轻轻地读一读第四小节,思考这两个问题。

  学生自学。

  交流:

  1、作者向我们介绍了一个老兵俑,一个新兵俑,一匹马的塑像。

  请一位同学来读一读描写老兵样子的相关句子。

  学生读句子。

  师:你理解“虎视眈眈”这个词语的意思吗?联系上下文,说说看。

  小结:是啊,从第三小节我们看出当时的军队正处于临战状态,所谓的剑拔弩张,一触即发,作为一个有着丰富的战斗经验的老战士,他的目光犹如老虎的眼光一样,凶狠地注视着敌人,作好了随时投入战斗的准备。与之相对应的是刚入伍不久的新兵,谁来读一读描写新兵俑的句子。

  学生读相关句子。

  师:“一脸稚气”是什么意思?(一脸的孩子气)对啊,这些还带着孩子气的新兵对即将到来的战斗还缺乏经验,也许他们还对战斗充满了好奇心呢!我们一起把这一句描写兵俑的句子读一读,感受一下他们的不同。

  学生齐读。作者还写到了一匹战马,我们也一起来读一读。“膘肥体壮”这个词语以前我们没学到过,你认为怎样的战马才能称得上是

  “膘肥体壮”的?(出示图片课件)

  小结:同学们,作者在参观兵马俑的时候,面对的是泥塑木雕的兵马俑,却让作者觉得他们很逼真,像活的一样,这种高超的雕塑艺术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栩栩如生”。我们一起来把这一节读一读。

  师:那么作者又是如何把这些神态各异、栩栩如生的兵马俑介绍给我们的呢?我们再来仔细读一读这段文字,你能不能发现它在表达上的特点呢?

  板书:先概括后具体;

  有代表性的兵马俑;

  样子+想象,中间用连接词(也许、可能、似乎)

  小结:是啊,作者用先概括后具体的写作结构,选取有代表性的兵马俑,然后描写他们的样子,加上作者自己的想象,把兵马俑介绍清楚,给我们读者留下深刻印象;再来读一读这段话,感受一下作者的写作特点。

  四、拓展:

  师:同学们,兵马俑坑内,有近千个兵马俑,有文中写到的老战士和新兵,还有将军、指挥官、另外还有步兵、骑兵、射手等等。这些形象无不神态各异、栩栩如生,具有高超的雕塑艺术水平,但本文限于篇幅,没有将他们一一写出来。我想,我们今天学习了作者的写作方法,是否可以学着作者的样子,来描写一下你看到的兵马俑呢?老师在网上找到了一些兵马俑的图片,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仿照课文的写法,选择二到三个兵马俑,也来写一段话。

  (课件出示图片)学生写作。

  交流。

  五、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下节课,我们要重点讨论由兵马俑组成的军阵。请同学们作好准备。

  六、布置作业:

  抄写并背诵第四自然段。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3

  活动目的:

  1、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快乐,使学生知道应该笑对生活中的不如意,做一个快乐的人。

  2、学会更好地调节自己,使自己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情绪。

  活动重点:引导学生通过观察体验别人的快乐与烦恼,找到快乐的真谛。

  活动难点:引导学生用自己所掌握的寻找快乐的策略来更好地调整自己。

  设计意图:

  快乐和烦恼常伴随着每一个人,如果总是想着烦心的事,就会改变自身的心境。久而久之,将导致消极的人生态度,不利于学习和生活。本课的设计旨在以“活动”、“体验”为主要教学因素,指导学生如何面对烦恼,找到调整情绪的妙方,学会笑对人生。整个过程让学生多想、多动、多参与、多感悟,力求学生自悟自得,体现心理教育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让学生学会在生活、学习中遇到烦恼时能够自我调节、自我疏导,甚至自我渲泄,以达到提高心理素质的目的。

  活动过程:

  一、理解快乐:

  1、揭题,播放音乐,教师激情导入:

  人人都想和快乐在一起,天天快乐,时时快乐。但是,在我们的生活、学习中,总会遇上这样那样不顺心的事。这不,昨天早上,老师骑着自行车来上班,突然,在拐弯口横冲出来一辆摩托车,躲避不及,老师摔倒了,腿摔破了皮。谁知骑摩托车的人丝毫没有歉意,连车都没停,扬长而去。这使老师非常生气,这人既不遵守交通规则,又缺乏应有的社会公德,太不应该了。老师扶起摔倒的自行车,揉着摔疼的腿,心里很不愉快。是啊,生活中,让人生气、让人烦恼、让人痛苦的事情太多了,同学们,在你的生活中,遇到过令你不快的事情吗?

  2、趁机引导,回忆烦恼:

  谁都难免会遇到不愉快的事,请大家拿出小纸片,写出最近遇到的令你烦恼的事。

  [活动开始创设切合活动目的的情境,有益于增进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沟通,情感交流的人际氛围,形成一种相互关心、相互尊重的平等关系。老师利用音乐渲染和富有激情的语言自述烦恼,直接把学生带入情境,让学生意识到在学习和生活中,不论同学还是老师总免不了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老师趁机引导学生把最近心里的烦恼写在小纸条上,在回忆中体验烦恼。]

  二、寻找快乐:

  1、教师导语:生活中人人有烦恼,有了烦恼怎么办?请大家来听一个录音故事:《国王长了一只兔耳朵》。

  2、播放录音故事。

  3、教师引导,打开话题:你有哪些感兴趣的事情?

  三、体会快乐:

  1、从最喜爱的旅游门票中找一张,写解说词。

  2、我把学骑车的经过写出来,让大家体会到乐趣在过程中。

  3、我画了画还录了音。

  思考:你打算怎样体验到快乐呢?

  教师小结:不同的想法,对人的影响多大啊!

  四、分享快乐:

  1、过渡:我们知道,生活中有快乐就有烦恼,有幸福就会有痛苦,请你说说你遇到不开心的事情时,是怎么调整自己的心态的?

  2、在小组交流会后全班交流:做自己喜欢的'事;听听音乐,唱唱歌;看看漫画……

  3、教师点拨:怎样才能做一个快乐的人?大家的办法真多!

  4、教师赠言:面对复杂的生活,我们应该用积极的办法去调整好自己的情绪,使自己永远快乐。

  五、留住快乐:

  1、小组合作,怎样留驻快乐:

  同组的学生共同承担义务,共同商议,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和这次活动中了解的方法,鼓励同学尝试排解烦恼。

  教师引导:被帮助的同学露出笑脸时,我看到大家都笑得很甜,帮助别人也是一种快乐。

  2、教师总结:

  今天的活动真有意思,也很成功,大家都找到了快乐的小窍门,学会了自己安慰自己。我真心希望看到我们的集体中,人人都是“快乐天使”,同时还要学做为别人排解烦恼的“快乐天使”。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4

  教学目标:

  1、掌握课文的生字新词。理解并能灵活运用。

  2、阅读理解课文,品味重要语句的作用,感悟作者强烈的爱国热忱。

  教学重点:

  抓住重点词衙理解课文的内容,体会作者热爱祖国的情感。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新课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正在经历日新月异的发展,如果让你用一个词形容我们的祖国,你会用什么?(伟大、骄傲、繁荣昌盛……),你知道吗?75年前,中国x早期的领导人——方志敏烈士就用这样一个词来形容我们的母亲,那就是——可爱,为何他会用这样的词语来形容我们的祖国呢?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可爱的中国》(板书、齐读课题)

  2、了解方志敏生平以及时代背景。(媒体出示)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吗?(学生提出问题)

  过渡:带着我们刚才提出的问题,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学生自读)

  二、检查自学情况

  1、读准字音,了解字形词意

  出示:蹂躏、刻不容缓、日新月异、肃清、瘟疫、愚昧

  2、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课文主要讲了作者对审计署壮丽山河的描述和对侵略者的鞭挞,表达了一个x人的赤子情怀和远大的抱负。)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体会作者眼中的“可爱”

  课文的题目就是“可爱的中国”,你能在文中找出表示中国可爱的句子吗?(学生交流后出示)

  句子1:朋友!中国是养育我们的母亲。你们觉得这位母亲可爱吗?我想你们有和我一样的见解,都觉得这位母亲是蛮可爱蛮可爱的。(指名学生读,教师指导读出“蛮可爱蛮可爱的”语气,齐读,感悟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也是开篇点题的句子)

  句子2:中国民族在很早以前,就造起了一座万里长城和开凿了几千里的运河,这就证明中国民族伟大无比的创造力!

  (谁能读好它?指读后指导读出自豪的语气,体会作者的感情)

  句子3:朋友,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这时,我们的民族就可以无愧色地立在人类的面前,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最美丽地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地携手了。(一齐读好这段话)

  四、精读课文感悟情感

  过渡:在作者眼中,一个充满欢歌笑脸、富裕健康的中国才是可爱的,可是,在当时他面对的是一个怎样的中国呢?(媒体出示,图文并茂)。面对这国弊民穷的现实,祖国母亲怎么样了?(根据学生的回答逐个出示)

  出示段落1:听着!朋友!母亲躲到一边去哭泣了,哭得伤心得很呀!她似乎在骂着:“难道我四万万七千万的孩子,都是白生了吗?难道他们真像着了魔的狮子,一天到晚地睡着不醒吗?难道他们不知道用自己的伟大的团结力量,去与残害母亲、剥削母亲的敌人斗争吗?难道他们不想将母亲从敌人手里救出来,把母亲也装饰起来,成为世界上一个最出色、最美丽、最令人尊敬的母亲吗?”朋友,听到没有母亲哀痛的哭骂?是的,是的,母亲骂得对,十分对!我们不能怪母亲好哭,只怪得我们之中出了败类,自己压抑自己,眼睁睁地望着我们这位挺慈祥美丽的母亲,受着许多无谓的屈辱和残暴的蹂躏!这真是我们做孩子们的不是了,简直连一位母亲都爱护不住了!

  (1)指名学生读,指导读出“难道”一词逐渐增强的语气和不断升华的情感。

  (2)你从4个“难道”中可以了解或者说感受到什么?(再读感悟,同学交流:愤怒与痛恨)

  (3)齐读,读出作者所表达的感。

  出示段落2:朋友,从崩溃毁灭中,救出中国来,从帝国主义恶魔生吞活剥下,救出我们垂死的母亲来,这是刻不容缓的了。但是,到底怎样去救呢?我想,欲救中国民族的独立解放,决不是哀告、跪求、哭泣所能济事,而是唤起全国民众起来斗争,都手执武器,去与帝国主义进行神圣的民族革命战争,将他们打出中国去,这才是中国惟一的出路,也是我们救母亲的惟一方法,你们说对不对呢?

  (1)重点指导学生朗读,注意缓急轻重以突出关键词语。(如:刻不容缓、惟一)

  (2)作为一个中国人,面对孱弱破碎的国家,如果是你,你会怎么样做?(学生交流,突出“惟一”这一关键词,为中国的前途指明了道路)

  (3)再读这一段

  “虽然现在的中国是国弊民穷,可是他对中国的将来满怀信心的,在文中哪里可以看得出?”

  出示段落3:不错,目前的中国,固然是江山破碎,国弊民穷,但谁能断言,中国没有一个光明的前途呢?不,决不会的,我们相信,中国一定有一个可赞美的光明前途。(本段以读为主,读好“不,决不会的”读出作者对祖国的未来充满信心)

  五、描绘将来,以读促悟

  方志敏对中国前途充满信心,相信祖国一定有一个美好的未来,那么,他心中的可爱的中国是怎么样的呢?

  出示段落:

  “朋友,我相信,到那时,到处都是活跃的创造,到处都是日新月异的进步,欢歌将代替了悲叹,笑脸将代替了哭脸,富裕将代替了贫穷,康健将代替了疾苦,智慧将代替了愚昧,友爱将代替了仇杀,生之快乐将代替了死之悲哀,明媚的花园,将代替了凄凉的荒地!这时,我们的民族就可以无愧色地立在人类的面前,而生育我们的母亲,也会最美丽地装饰起来,与世界上各位母亲平等地携手了。”

  (1)指名学生读。预高问题:你发现句子中的词语有什么特点吗?(出现意思相对的词语)

  (2)根据学生的回答,媒体出示:欢歌、笑脸、富裕、康健、智慧、友爱、生之快乐、明媚的花园

  齐读这些词,“你的心情怎样?你知道这些词语都是表示什么的呀?该怎么样读呢”(学生交流回答)

  女生读,后指导齐读,读出作者的向往、渴望之情。

  (3)再出示“悲叹、哭脸、贫穷、疾苦、愚昧、仇杀、死之悲哀、凄凉的荒地”

  我们来读读这些词语,你的心情怎样?你知道这些词语都是表示什么的呢?怎么读?

  (4)8个“代替了”变颜色,当一切美好的事物代替了丑陋的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5

  教学内容:

一、介绍《苏武牧羊》的故事梗概

  二、欣赏《苏武牧羊》的精彩片段

  三、讲解《苏武牧羊》的唱词

  四、欣赏《苏武牧羊》的精彩剧照

  五、讲解《苏武牧羊》的表演者:张学津、冯志孝

  六、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回家向自己的爸妈讲一讲今天我们上课所学到的内容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介绍《苏武牧羊》的故事梗概

  2、欣赏《苏武牧羊》的精彩片段

  3、讲解《苏武牧羊》的唱词

  教学过程:

  1、介绍《苏武牧羊》的故事梗概:汉魂故事

  匈奴自从给卫青、霍去病打败以后,双方有好几年没打仗。他们口头上表示要跟汉朝和好,实际上还是随时想进犯中原。匈奴的单于一次次派使者来求和,可是汉朝的使者到匈奴去回访,有的却被他们扣留了。汉朝也扣留了一些匈奴使者。

  公元前100年,汉武帝正想出兵打匈奴,匈奴派使者来求和了,还把汉朝的使者都放回来。汉武帝为了答复匈奴的善意表示,派中郎将苏武拿着旌节,带着副手张胜和随员常惠,出使匈奴。苏武到了匈奴,送回扣留的使者,送上礼物。苏武正等单于写个回信让他回去,没想到就在这个时候,出了一件倒霉的事儿。

  苏武没到匈奴之前,有个汉人叫卫律,在出使匈奴后投降了匈奴。单于特别重用他,封他为王。

  卫律有一个部下叫做虞常,对卫律很不满意。他跟苏武的副手张胜原来是朋友,就暗地跟张胜商量,想杀了卫律,劫持单于的母亲,逃回中原去。张胜很表示同情,没想到虞常的计划没成功,反而被匈奴人逮住了。单于大怒,叫卫律审问虞常,还要查问出同谋的.人来。苏武本来不知道这件事。到了这时候,张胜怕受到牵连,才告诉苏武。苏武说:“事情已经到这个地步,一定会牵连到我。如果让人家审问以后再死,不是更给朝廷丢脸吗?”说罢,就拔出刀来要自杀。张胜和随员常惠眼快,夺去他手里的刀,把他劝住了。

  虞常受尽种种刑罚,只承认跟张胜是朋友,说过话,拼死也不承认跟他同谋。

  卫律向单于报告。单于大怒,想杀死苏武,被大臣劝阻了,单于又叫卫律去逼迫苏武投降。苏武一听卫律叫他投降,就说:“我是汉朝的使者,如果违背了使命,丧失了气节,活下去还有什么脸见人。”又拔出刀来向脖子抹去。卫律慌忙把他抱住,苏武的脖子已受了重伤,昏了过去。卫律赶快叫人抢救,苏武才慢慢苏醒过来。

  单于觉得苏武是个有气节的好汉,十分钦佩他。等苏武伤痊愈了,单于又想逼苏武投降。单于派卫律审问虞常,让苏武在旁边听着。卫律先把虞常定了死罪,杀了;接着,又举剑威胁张胜,张胜贪生怕死,投降了。卫律对苏武说:“你的副手有罪,你也得连坐。”苏武说:“我既没有跟他同谋,又不是他的亲属,为什么要连坐?”卫律又举起剑威胁苏武,苏武不动声色。卫律没法,只好把举起的剑放下来,劝苏武说:“我也是不得已才投降匈奴的,单于待我好,封我为王,给我几万名的部下和满山的牛羊,享尽富贵荣华。先生如果能够投降匈奴,明天也跟我一样,何必白白送掉性命呢?”

  苏武怒气冲冲地站起来,说:“卫律!你是汉人的儿子,做了汉朝的臣下。你忘恩负义,背叛了父母,背叛了朝廷,厚颜无耻地做了汉*,还有什么脸来和我说话。我决不会投降,怎么逼我也没有用。”

  卫律碰了一鼻子灰回去,向单于报告。单于把苏武关在地窖里,不给他吃的喝的,想用长期折磨的办法,逼他屈服。这时候正是入冬天气,外面下着鹅毛大雪。苏武忍饥挨饿,渴了,就捧了一把雪止渴;饿了,扯了一些皮带、羊皮片啃着充饥。过了几天,居然没有饿死。单于见折磨他没用,把他送到北海(今贝加尔湖)边去放羊,跟他的部下常惠分隔开来,不许他们通消息,还对苏武说:“等公羊生了小羊,才放你回去。”公羊怎么会生小羊呢,这不过是说要长期监禁他罢了。

  一直到了公元前85年,匈奴的单于死了,匈奴发生内乱,分成了三个国家。新单于没有力量再跟汉朝打仗,又打发使者来求和。那时候,汉武帝已死去,他的儿子汉昭帝即位。汉昭帝派使者到匈奴去,要单于放回苏武,匈奴谎说苏武已经死了。使者信以为真,就没有再提。

  第二次,汉使者又到匈奴去,苏武的随从常惠还在匈奴。他买通匈奴人,私下和汉使者见面,把苏武在北海牧羊的情况告诉了使者。使者见了单于,严厉责备他说:“匈奴既然存心同汉朝和好,不应该欺骗汉朝。我们皇上在御花园射下一只大雁,雁脚上拴着一条绸子,上面写着苏武还活着,你怎么说他死了呢?”

  单于听了,吓了一大跳。他还以为真的是苏武的忠义感动了飞鸟,连大雁也替他送消息呢。他向使者道歉说:“苏武确实是活着,我们把他放回去就是了。”

  苏武出使的时候,才四十岁。在匈奴受了十九年的折磨,胡须、头发全白了。回到长安的那天,长安的人民都出来迎接他。他们瞧见白胡须、白头发的苏武手里拿着光杆子的旌节,没有一个不受感动的,说他真是个有气节的大丈夫。

  2、欣赏《苏武牧羊》的精彩片段

  3、讲解《苏武牧羊》的唱词

  张学津饰苏武(操琴尤继舜;司鼓王玉璞)

  (二黄散板)

  贤弟提起望家乡,不由子卿我两泪汪。

  贤弟迈步头前往,不知家乡在何方。

  (导板)

  登层台望家乡躬身下拜,(回龙)

  向长空洒血泪好不伤怀。

  (反二黄原板)

  想当年奉王旨来到北海,晓番奴息干戈免动刀来。

  贼卫律金华馆假意款待,有谁知贼暗地早有安排。

  他劝臣我降北国把心术来改,为臣我破口骂贼无话来,二次里见番王煽惑一派,牧羝羊食毡雪夜卧阳台,圣天子望为臣把刀兵和解,怎知道为臣我困沙漠日无食夜无盖,冷冷清清痛伤怀。

  大料着臣的命我要丧北海,我命丧北海,我主爷,为臣我终日里愁眉难开,我拜罢了我主爷又往家拜,想起了老娘亲珠泪满腮。

  儿在这番邦地冻饿已坏,绿鬓娇妻盼征人不能回来。

  家乡万里我难把书带,我难把书带,(散板)

  要相逢除非是梦里再来。

  秋风起暗云垂黄叶飘降(大唐贵妃)张学津13分00秒

  秋风起暗云垂黄叶飘降,物是人非秋雨如泪。

  伴我心中无限凄惶,望金盆把玉环高声叫唤,叫不应唤不回存殁参商。

  这才知杨贵妃贵在情重,回首看三宫六院朝秦暮楚,我是何等轻狂。

  我怎不在马嵬坡奋然抵挡,博得个泉台上灵牌成双。

  到如今渡尽劫波虽无恙,问余生却还有何许风光。

  我也曾引领开元之治,我也曾领戏班人尊鼓王。

  为什么朝廷梨园顾此失彼?

  为什么江山美人必有一伤?

  却原来温柔乡本是英雄冢,霓裳曲险些毁我家邦。

  谁料想竟是我亲手把盛唐断送,列祖列宗啊

  我愧对列祖愧对列宗愧对百姓愧对后人,自悔自恨自悲自哀自责自骂自迷茫。

  只落得涕泪千行愁形万状,可知我堂堂天子不如平头百姓郎!

  淮南王他把令传下(淮河营)冯志孝4分38秒

  蒯彻:

  淮南王他把令传下,分作三班去见他。

  分明是先把虎威诈,不由得吾等笑哈哈。

  此时间不可闹笑话,胡言乱语怎瞒咱?

  在长安是你夸大话,为什么事到如今耍滑?

  左手拉住了李左车,右手再把栾布拉。

  三人同把那鬼门关上爬,生死二字且由他。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苏武牧羊》的精彩剧照

  2、讲解《苏武牧羊》的表演者:张学津、冯志孝

  3、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回家向自己的爸妈讲一讲今天我们上课所学到的内容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6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目标

  1、通过自学理解和积累文中字词。

  2、能用自己的话概括情节,理清小说的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

  3、了解小说的基本知识及基本阅读方法,即通过情节分析理解人物形象。

  4、能通过细节描写体验人物的思想感情,能联系生活实际对小说中的人物事件发表自己的看法。

  (二)过程与方法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重视学生与老师、与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并在合作学习中体验到学习的快乐。

  2、重视学生在阅读中的情感体验,注重感悟,开拓其思维,培养其创新精神。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了解我国古代小说的艺术成就,领略我国古代先贤们的超人智慧,激发学生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在生活中积极思索和敢于创新的精神,激发学生献身祖国的思想。

  教学重点

  通过情节分析人物形象的小说阅读方法。

  教学难点

  理解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形象的作用。

  【基础知识及相关背景】

  一、字音及词义:

  麋mí鹿:哺乳动物,毛淡褐色,雄的有角,角像鹿,尾像驴,蹄像牛,颈像骆驼,但从整个来看哪一种动物都不像。性温顺,吃植物。

  瞑míng目:闭着眼。瞑,闭眼。

  遂suì:于是。

  迸bèng裂:裂开并往四处飞溅。迸,向处溅出或喷射;突然碎裂。

  喜不自胜:高兴得不能控制自己。

  径jìng:直接。

  镌juān:雕刻。

  开辟:开天辟地。

  天真地秀,日精月华:天地日月的灵气。

  二、相关背景:

  1、关于作者

  吴承恩(约1500~约1582),字汝忠,号射阳山人,淮安府山阳县(今江苏淮安)人。我国明代著名小说家,他所创作的《西游记》为我国古代四大名著之一。

  2、关于《西游记》

  《西游记》是吴承恩的前代传说和平话,戏曲的基础上,将无支祁传说跟取经故事结合到一起,并熔进现实生活的内容,创作出一部宏大的神话小说,它描写了唐僧师徒四人在前往西天取经途中历尽艰辛,一路降魔伏妖,最后取得真经的故事。

  《西游记》塑造了孙悟空、猪八戒、唐三藏等性格鲜明、血肉丰满、理想化的神话人物形象,创造了神奇绚丽的神话世界,情节生动、奇幻、曲折,人物语言生动流利,富有鲜明的个性特征,表现了一种幽默诙谐的艺术情超和丰富大胆的`艺术想象力。

  西游记》内容梗概:全书情节可分为四部分:第一,从第1回至第7回,叙述孙悟空出生、求仙及得道大闹“三界”;第二,从第8回至第12回,描写如来说法,观音访僧,魏征斩龙,唐僧出世的故事,交代取经缘起;第三,从第13回到第99回,描写孙悟空被迫皈依佛教,玄奘西行,路遇八十一难,但在佛力的支持下,由八戒、沙僧协助孙悟空保护唐僧,一路斩妖除怪,化险为夷,安达西天;第四,第100回为全书的结尾,描写师徒四人取经回到东土,都得道成为真佛。

  三、全文按情节的发展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 ,这是情节的开端,写石猴的出世。

  第二部分(第2、3自然段) ,这是情节的发展,写石猴的山间生活和发现水帘洞。

  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第2自然段),写石猴的山间生活。

  第二层:(第3自然段),写众猴玩耍,以及发现了瀑布。

  第三部分:(第4自然段),写石猴发现水帘洞,带领众猴迸洞居住,而被拥戴为王。这是故事的高潮和结局。这一部分又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从“好猴”到“省得受老天之气”),写石猴发现水帘洞。

  第二层(从“众猴听得”到完),写石猴带领众猴迸洞居住,被拥戴为王。

  第三教学板块:大胆放手,弓1导参与;小组讨论,自主学习。

  围绕课文让学生提出问题,最后经过筛选确定三个主要问题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展开讨论。

  1、本文塑造了美猴王的形象,美猴王 “美”在哪里?

  2、他有哪些性格特点?

  3、这个形象既有神的色彩,又有猴的的特点和人的思想感情,三位一体,怎样理解?

  教师深人巡视,参与讨论,由学生回答得出以下的答案。

  1、引导学生从石猴的身世、行为、语言等几个方面探讨,得出美猴王的“美”表现在:身世美、行为美和言语美这三个方面(利用多媒体投放出对此的概括)作者通过这三方面生动的描写,主要通过石猴发现水帘洞和带领群猴迸住这两件事的描述,刻画了美猴王这个令人喜爱的形象。

  2、学生通过讨论明确:这是个聪明荧巧、本领超群、有胆有识、深字众望的猴王。

  3、美猴王是猴,是人,又是神。猴,表现了他的生物性;人表现了他的社会性;神,表现了他的传奇性。

  四、精读课文,品析人物:

  1、美猴王显然是故事中的主要人物,美猴王“美”在何处?

  (1)美在出身神奇——名山仙石,天灵地秀,日精月华,化而为猴,却五官具备,四肢俱全。神奇的出身为美猴王神奇的本领做铺垫。

  (2)美在行动活泼——食草木,饮涧泉,采山花,觅树果,与猿鹤为伴,麋鹿为群,夜宿石崖,朝游峰洞。自然风光很美,石猴的行动活泼自在。

  (3)美在行动勇敢——三次“瞑目蹲身”跳进跳出,动作敏捷,胆量超群。

  (4)美在语言形象——“我进去!我进去!”“大造化!大造化!”“没水,没水”,在这重复的语言中,猴性尽显,急躁好胜的神态如在眼前。

  (5)美在语言个性——“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这一句话和前文“避暑”一词遥遥照应,显示着对自由的追求。

  2、他有哪些性格特点?

  提示:这是个聪明灵巧、本领超群、有胆有识、深受众望的猴王。 美猴王是猴,是人,又是神。猴,表现了他的生物性;人表现了他的社会性;神,表现了他的传奇性。

  3、小说的三要素是人物、情节、环境。其中,环境又包括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作者为什么要塑造一个石猴赤条条的在花果山水帘洞这美丽如画的背景上活动呢?

  提示(1)表达人们对美好自然生活的向往;

  (2)表达人们对无拘无束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五、拓展与延伸:

  你看过《西游记》吗?你能不能说几个关于孙悟空的故事?

  【教学目标】

  综合性学习主要体现为语文知识的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的整体发展,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所以我设计一个具有浓厚现实色彩的虚拟情境,使用自由辩论的方式来分析美猴王形象,达到了我预想的效果。综合性学习提倡跨领域学习,所以我使用网络知识请同学们做网站,设计网页,立意是有利于学生在感兴趣的、自主的活动中全面提高语文素养,又兼容并包,一举多得。虽然存在一定问题,如:有近一半学生对网络一无所知,但这种缺憾会给他们以强烈的震憾,引导他们去探究未知的领域。综合性学习强调合作精神,所以我都采用小组合作式、集体讨论式完成问题探究过程。课文虽是节选,但情节清晰,内容完整。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7

  教学目标

  通过“语文与生活”中精彩片段的阅读,品味不同人物的笑,积累有关笑的词语,掌握其用法,体会中华文字的博大精深。

  练习写钢笔字,掌握钢笔字的章法与行款格式。

  积累描写孙悟空的词语,丰富语汇。

  教学重难点

  语文与生活和口语交际是本次训练的重点。

  课时安排 两 课 时

  教学过程

  第 一 课 时

  课前导入

  《红楼梦》是我国四大名著之一,书中有许多精彩的描写,我们下面要阅读的这个片段,主要是围绕众人笑的神态展开的。片断中为我们展示了各种各样笑的形态,笑中又尽显各人的性格。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他们。

  语文与生活

  自己读读片段,根据片段前的提示,说说文中描写的各人笑的形态。

  生:史湘云笑得喷饭,可见她开朗活泼。

  生:林黛玉笑得叫哎哟,可见她娇弱婉约。

  生:贾宝玉恃宠,贾母娇惯。

  …… ……

  同是写笑,笑的神态各不相同。同学们能联系一下自己平时的生活体验,想象出当时的情景吗?

  大家愿意再现当时的情景吗?现在,我们的教室就是那富丽堂皇的贾府,你们就是一个个的小演员,大家以小组为单位,表演一下当时的场景。

  (生分组表演)

  小结:同学们的表演活灵活现、惟妙惟肖,老师仿佛置身其中,看到了贾府里,众人听到刘姥姥的一番话笑倒的热闹场面。

  同学们还知道哪些描写笑的词语?

  (讥笑、狞笑、微笑、冷笑、哄笑、大笑……)

  读读下面四个句子,看看每个句子该填什么样的笑?你能结合每一个词语说一句话吗?

  你能照样子再写几个表示“笑”的词语吗?

  写好钢笔字

  指导。

  读这段话,指出出处——《读书要有选择》。

  引导读帖。重点观察整体布局,行款的.优美,每个字的间架结构。

  练习。

  生描红。师巡视、指导。

  师小结。

  诵读与积累

  诵读词语。

  自由认读。

  同座讨论词语的意思。

  第一组词语从情节上说是因孙悟空大闹天宫而获得“齐天大圣”这一美誉。第二组讲的是孙悟空在护送唐僧西天取经的路上,不避风险,不辞辛劳。

  第三、四、五组词语讲的都是孙悟空的通天本领。

  第六组词语讲的是除恶务尽,才能天下太平。

  想象:读着这些词语,你脑海里浮现出怎样一副画面?这副画面中发生着什么故事?

  表达:你能用其中四、五个词语描述这个画面吗?或者简单讲讲在这里,发生着什么故事?如果你能用上所有词语更好!

  积累。

  练习背诵。

  集体练读、练背。

  第 二 课 时

  口语交际

  启发谈话:《三国演义》中塑造了诸多有血有肉的英雄人物,他们当中一定有你熟知的,现在久让我闷一起走进三国,说说各自心目中的英雄人物吧。

  阅读准备:阅读《三国演义》,或回忆看过的三国故事的电影、电视,选择自己心目中印象深刻的英雄做重点准备。

  课堂交流:让学生在课堂中漫谈、交流自己心目中印象深刻的英雄。

  评议:谁漫谈的人物最形象生动,栩栩如生?

  读读《三顾茅庐》中刘备、关羽、张飞之间的一段对话。分析、揣摩人物说话的语气、表情和动作,指名上台分角色表演。

  学写毛笔字

  指导学生观察。

  自由练习,巡回指导。

  拓展引申相同结构的字。

  展评。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8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这首诗。

  2、结合自己经历体会莘莘学子对母校的深情。

  3、反复诵读,理解一些含义深刻的句子。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情况:字词、内容

  二、展示目标(同上)

  三、学习新知:

  1、生读课文,整体感知内容。

  2、找生说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万岁,母校》是一首现代叙事诗,这首诗通过叙述母校校庆时学生纷纷回母校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母校的赞美之情。)

  3、分层次,概括内容。

  (1)第一、二小节,点出建校五十年许多学生重新回到母校的感受。

  (2)第三至七节,介绍了不同职业的学生。再现了当年母校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

  (3)第八至十一节,描述了师生共聚的感人场景。

  (4)理解最后一小节。指出从母校毕业的学生,奔赴祖国四面八方,在不同岗位贡献自己的力量。也体现母校的作用,培养我们成为祖国明天的栋梁。

  4、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5、找学生朗读。

  6、分组比赛。

  四、编排情景剧《20年后再相会》

  五、生谈感受。

  六、作业:

  1、写一篇作文《20年后再相会》。

  2、描绘20年后的校园景象。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9

  教学目标:

  1、学习新词,掌握“唾”的写法,掌握“喱”在文中的读法,通过小资料了解蜥蜴。

  2、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从老师的叙述和对话以及学生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等字里行间体会师生之间的爱和不舍。

  3、指导朗读,提高朗读能力。

  4、通过练笔,让学生表达出对母校、老师、同学们的真情。

  教学重点:

  用联系上下文的方法,从老师的叙述和对话以及学生的神态、动作、语言描写等字里行间体会师生之间的爱和不舍。

  教学难点:

  通过练笔,让学生表达出对母校、老师、同学们的真情。

  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读有关离别的古诗。

  2、再过一个多月,你们就要小学毕业了,你们将踏上新的路程,勇往直前、脚踏实地的去开辟自己的未来。你可曾想过在小学的最后一天,你将会做点什么?

  3、学生畅所欲言。

  4、今天这节课,我们就跟随意大利作家乔万尼·莫斯卡了解他和学生们在学校的最后一天是怎样度过的?板书课题:齐读课题和作者

  二、初读课文。

  1、出示自读提示: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2、生自读课文。

  回答问题

  3、检查自读情况

  A熟读人名:乔万尼·莫斯卡

  马蒂尼里,克利帕,安东尼里,马尼利,斯巴多尼

  奇奥蒂尼,达尼埃里

  B、生词:

  害臊,抽噎,簇拥,腮帮子

  搬弄是非,热泪盈眶,噙着泪水

  烟消云散,衣冠不整,聊以。

  C、我脸上还有黏糊糊的唾沫印儿哩。

  指导“唾”的书写,“哩”的读法。

  D、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

  1、快速默读课文,思考:“我”的学生是一群怎样的孩子?

  2、学生畅所欲言:调皮、捣乱、不好好学习、勇于认错、热爱老师……

  3、从哪些语句让你们感受到这群学生是这样的?用直线画出相关的语句,在旁边写写批注。

  4、小组交流。

  5、汇报交流

  过渡:可是,就在学校的最后一天,他们就要分别了,这群调皮的学生是怎么做的呢?(圈圈、画画)

  6、生反馈:马蒂尼里噙着泪水朝我走来,其他的孩子跟在后面,把我团团围住。

  奇奥蒂尼也是热泪盈眶。“没什么,老师,现在我这儿都长了个茧子了。”

  “老师,”马蒂尼里抽噎着说,“那条蜥蜴是我放在你抽屉里的。”

  于是,斯巴多尼鼓起挂着泪珠的腮帮子,发出那种古怪的声音。

  7、指导体验马蒂尼里、奇奥蒂尼、斯巴多尼的感情,利用课件了解小资料中的蜥蜴,指导个别读。

  8、指导围绕课题引读这四个句子,体验师生之间的爱和不舍之情。在学校的最后一天,马蒂尼里……在我当老师的最后一天,奇奥蒂尼也是……在我和孩子们相处的最后一天,马蒂尼里……在这座城市的最后一天,斯巴多尼……

  小结:没有刻意的修饰,一切都是真心的流露,作者用真实的语言,表现了一群真实的孩子,真实的感情。(板书:用真实的语言,表现了真实的人,真实的感情)

  9、出示课文插图,观察,想象师生的'不舍。“同学们,你看见什么了?”

  课件:(下课铃声响起)

  为什么平时听起来那么轻松、愉悦的下课铃声此时从院子里传来,穿过走廊,闯进教室,揪紧了我们每个人的内心呢?

  以至于马蒂尼里跳起来,拥抱我,吻我的脸颊,在我脸上留下了唾沫印儿。他们抓住我的手,拉着我的上衣。达尼埃里把那几张瑞士邮票塞在我衣袋里,斯巴多尼把他的笔帽也塞给了我。

  全班齐读,男生读,女生读。

  为什么呢?(学生对老师的爱)

  小结:几个动作,透露的是学生对老师那浓浓的爱意。指着板书,依然是真实的语言,表现了真实的人,真实的感情。

  10、课文中处处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爱,但又没有直接写出来。你能说一说吗?

  指导读最后一段。体会双重否定的好处。

  对,这种感情不直接写出来,就叫间接抒情,它也能让我们真切地感受到老师对学生的那份爱。

  四、总结全文。

  这节课,我们认识了一群调皮可爱的学生,他们在学校的最后一天,与老师依依惜别,这份真挚的感情,这份纯真的师生之爱,将永远留在我们的心底。

  这真是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学生送我情啊。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0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全诗,背诵全诗。

  2.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提高自己对人生的认识和理解。

  3.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出感受。

  教学重点

  把握诗歌的思想内容,提高自己对人生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难点

  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出感受。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搜集名人精彩人生的故事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

  1.谈话: 野草因为顽强而生存,种子因为不屈而精彩!那么人呢?说一说,你认为什么样的人生是精彩的?(学生根据自己课前查找的资料,进行回答)

  2.人生是一首歌,人生是一部书,人的一生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无非是沧海一粟,实在算不得什么,但在这纷繁复杂的人生世界里,不同的时期,不同的人物演绎了不同的人生历程,今天,我们就学习朗费罗对人生的礼赞,看他赞扬了怎样的人生。(板书课题::人生礼赞)

  3.释题:礼赞什么意思?

  二、简介作者

  朗费罗:19世纪美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

  三、初读诗歌,整体感知

  1.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式读这首诗,批注:这首诗主要写了什么?自己能读懂什么?有哪些诗句读不懂?

  2.指名读:能正确流利地读这首诗。

  3.交流自读后的感受

  四、整体朗读,体会诗人情感

  1,强调“读”对理解作品,学习语文的重要性,激起学生对朗读的重视。

  2.配乐朗读「学生齐读」

  3.学生自由读,要求:尽量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教师巡回作个别指导,同时,注意搜集信息,以备下一步指导阅读。

  4.请大家推荐一名阅读水平高的同学朗读全诗,同学做评价。

  5.师生共同归纳明确读本诗在声调和节奏上需注意的地方。

  6.自己朗读诗歌,简单批注:诗人都发出了哪些号召?你从中体会到了什么?可以抓住重点的词语来体会。

  7.自学之后在小组交流讨论感受,小组交流之后一定要用本组喜欢的朗读方式,有感情的朗读有关诗句。

  8.小组展示全班交流,教师随机板书:

  “不能”听从命运的驱使 “行动起来”

  不要一味“空想未来” 而应该 “振奋起来”

  也“不要怀恋过去” “不断追求,有所作为”

  永远满怀理想和期望

  五、总结

  作者号召我们人生要有理想、有追求。相信我们只要怀着理想和追求,不怕任何困难,时刻乘风破浪,最终会成功。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朗读全诗,思考:作者的人生态度是什么?

  二、理解诗意,品读体验

  1.这首诗的每一节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2.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3.这首诗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

  4.多媒体屏幕展示思考讨论题:

  (1)诗中的每节都能使我们联想到生活中的一些现象,请选择一节并说出它让你想到生活中的什么现象?

  (2)在这首诗中作者呼吁的是什么?

  (3)学习了这首诗,结合自己的实际说说你如何面对自己的人生?你对人生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5.学生四人一组,讨论、交流后派代表发言,看哪组说的最好?

  三、回味抒情

  再次配乐朗读,然后说几句关于赞美人生的话语也可以唱类似的'歌曲。

  四、拓展延伸

  1.感悟:(放映片段,让学生感悟)

  (1)开国大典的片段 「同时播放国歌」

  (2)哥白尼为科学献身的片段

  (3)张海迪刻苦学习的片段

  2.从这几个片段中你感悟到了什么?

  (感悟到人生的历程是一个奋斗的历程

  3.出示拓展阅读

  人生

  原野

  人生

  从自己的哭声中开始

  在别人的泪水里结束

  这中间的时光

  就叫做幸福

  人活着

  当哭 则哭

  声音不悲不苦,为国为民 啼出血路

  人死了,让别人洒下诚实的眼泪,

  数一数,那是人生价值的珍珠。

  (1)指名朗读这首诗,说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2)从诗中你读懂了什么?

  五、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对人生有了哪些新的感悟?

  板书设计:

  生命礼赞

  “不能”听从命运的驱使 “行动起来”

  不要一味“空想未来” 而应该 “振奋起来”

  也“不要怀恋过去” “不断追求,有所作为”

  永远满怀理想和期望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1

  一、前置性作业单

  我能搜集到的相关的知识是:

  我能自读诗歌,解决字词障碍。

  通过反复读这首诗,我明白了……

  二、板书课题《苏武牧羊》

  播放歌曲《苏武牧羊》,根据课前搜集的资料,说说你对苏武的了解。(展示前置性作业单1)

  (苏武,字子卿,西汉杜陵人。汉天汉元年奉命出使匈奴被扣。匈奴贵族多方威胁诱降没有成功,又把他迁到北海边牧羊。苏武19年不肯屈服。汉始元六年才被遣回朝。)

  三、出示学习目标

  1.认识3个生字,会写2个字。

  2.能够根据注释,用自己的话说出课文的意思。

  四、出示自学指导(展示前置性作业单2)

  1.播放朗读带学生听节奏。

  2.指名学生学读其他学生订正。

  3.初读课文,读准字音。

  “旄”、“茄”的读音要读准。“匈”字的写法不要丢掉一竖。

  4.学生比赛读看谁读的好。

  5.每一组推一名学生上台读大家评比。

  五、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第二次先学后教。)

  思考:文章讲述了一个怎样的故事?理清文章的思路。

  讲述的是西汉使节苏武出使匈奴被扣押,十九年间克服种种困难,顽强不屈的故事。歌词取材于历史故事,歌颂了苏武不辱使命,气节坚定的可贵品质。

  从结构上讲,本课分为两部分。

  (1)第一部分讲述的`是苏武在北海边经受的身体上的非人折磨和他坚定的态度。

  (2)第二部分讲述的是苏武心灵上受到的残酷的折磨和他坚贞不屈的态度。

  六、研读课文,体会情感。(第三次先学后教)

  1.自由读文,课文中哪些内容让你感动,哪些内容让你崇敬?边读边做批注。

  2.汇报交流。

  3.读第一小节。

  (1)理解“雪地又冰天,穷愁十九年。渴饮雪,饥吞毡,牧羊北海边。”“毡”指的是什么?

  (2)找到一处对比。“历尽难中难,心如铁石坚。”

  (3)在朗读的过程中,要注意以“身临其境”为基础,首先使学生感觉到苏武经受的折磨是常人所难以忍受的,再了解此时苏武的坚定态度,学生才能产生对苏武的崇敬之情。

  (4)、想象一下,苏武还会遭受哪些折磨?

  4.读第二小节。

  (1)理解“任海枯石烂,大节不稍亏。”是什么修辞方法?(对比)

  (2)“匈奴”是什么意思?

  (3)产生对苏武的敬意。有感情地读,感受苏武所遭受的心里的折磨。

  5.讨论:苏武是一个怎样的人?(关注桑鹏)

  七、课堂练习:

  配套练1、2、3。(关注桑鹏)

  八、布置作业

  小练笔:

  根据所了解的资料,写一写苏武的故事,想象一下他回来时的情景。

  板书设计:

  苏武牧羊

  留胡节不辱

  民族英雄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2

  单元名称:乐趣

  教材分析:第一单元是围绕“乐趣”安排了一下五篇课文:《养花》《古诗二首》《山中杂记》《爸爸带我去爬树》《美猴王》。这五篇课文,其中《养花》《古诗二首》和《山中杂记》要求精读,《爸爸带我去爬树》、《美猴王》要求略读,这五篇课文涵盖劳动之趣、田园之趣、动物之趣、游戏之趣,同时蕴含着辛苦之乐、农家之乐、和谐之乐、学习之乐、群居之乐。本单元突出的特点就是围绕“乐趣”展开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受生活中有许多趣事。只有热爱生活,才能享受生活之趣,热爱自然,就能体会自然之乐。 单元学习目标:

  1. 学习生字词,把握课文大意。了解作者不同经历和不同的心理感受对抒发自己情感的作用。并通过作家绘声绘色地描写理解“乐趣”的含义。

  2. 能用简练的语言准确说明文章所写的事例;学习选择小事例“以小见大”以突出人物情感。

  3. 引导学生了解什么是真正的快乐,使自己拥有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情绪。 学习重难点:

  1.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中不同的乐趣。 2.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思想。 3.鼓励学生在读后交流自己的'感受。 单元学习安排

  课题:《养花》

  一、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

  2.写自读笔记,学习围绕中心从不同角度选材的方法。学习本文语言自然朴素的方法。 3.独立自主学字词。认字3个,写字2个。

  4.理解“计较、奇花异草、置之不理、秉烛夜游”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

  二、学习重难点: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作者从养花中得到的乐趣。 2.写自读笔记,学习围绕中心从不同角度选材的方法。 3. 学习本文语言自然朴素的方法。

  三、学习准备:

  学生:课前认真预习课文。(了解作者,了解作品,了解文章内容,自学生字词。) 教师:制作课件,搜集资料。

  柏合学校教学案设计

  课题:《古诗二首》

  一、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3个生字; 2.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景象,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4.感受乡村生活,陶冶爱美的情趣,养成积累的习惯。

  二、学习重难点:

  1.背诵并默写两首古诗;

  2.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想象诗句

  所描写的景象,激发学习古诗的兴趣;

  三、学习准备:

  教师:课文的相关写作背景,课堂练习题。 学生:预习,搜集相关资料

  课题:《山中杂记》

  一、学习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掌握本科生词生字,在语言环境中理解词语的意思。 2.能力目标:

  学习用详略结合的手法叙事。

  继续学习用平淡、自然、流畅、亲切的语言叙事。

  二、学习重难点:

  理解作者平和心态以及从大自然得到的乐趣。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3

  教材分析

  本文比较详尽的评介了秦始皇陵兵马俑的特点、雕塑艺术、制作技术及其重要价值。全文条理清楚、语言生动凝练,写的具体细致。

  教学目标:

  学会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给课文归纳主要内容。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学生了解我国古代艺术成就,培养学生兴趣去了解热爱祖国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用搜索关键词的方法阅读课文,培养学生自主探究与相互合作交流的能力,提高阅读效率。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伟大,有感情地诵读课文。

  教学重点:

  了解秦始皇兵马俑的阵容、神态和它的出土在考古史上的价值。继续运用段落大意归并法归纳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

  准确说出第3自然段的写作顺序和作者观察兵马俑阵容的顺序。

  教学构想

  在初读课文激发学生学习本课的兴趣之后,先让学生观察图画,接着让学生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怎样描述画面的。第二遍读课文,深化对课文的理解,引导学生交流讨论的重点可以放在军事、艺术以及科学的重要价值上。

  教学准备

  学生收集有关秦始皇兵马俑资料、课件。

  教学时间

  1课时

  学生学习过程

  一、导入揭题。

  1、导入:几年前,比利时的《列日报》,登载了一则消息,用充满激情的语言,向读者呼吁:“亲爱的读者,快去美术宫看看,当我们还在漫长的黑夜里时,中国人在干什么?”这是指的什么呢?原来指的是秦始皇陵出土的兵马俑。

  2、今天,我们就一起去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走一遭,好吗?(板书课题)

  3、教学“俑”。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范读:学生认真听,思考老师向大家介绍了秦始皇兵马俑的哪些方面。

  2、自读:学生自读全文,遇到生字、不理解的词、句分别用规定的符号作上记号。尝试着自行解决。

  3、检查:a学生接读文章。b看意思写词语“虎视眈眈、久经沙场、栩栩如生、浩浩荡荡”。(课件出示)

  4、交流:地理位置、建筑物、军阵、兵俑……

  三、再读课文,内容归纳。

  1、学生再读课文,思考:哪几点又可把他们并为同一方面来说?

  2、小结。(课件出示)试着归纳文章主要内容。

  A、介绍兵马俑博物馆的地理位置。

  B、兵马俑博物馆壮观的建筑物和兵马俑威武雄壮的阵容、栩栩如生的神态。

  C、兵马俑的了土在我国考古史上的地位。

  主要内容:文章介绍了兵马俑博物馆的( )、( )和兵马俑的'( )与( ),指出( )。

  四、学习资料,帮助理解。

  1、小组内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2、提供课外资料,学生阅读。

  兵马俑是1974年春于陕西临潼县始皇墓东一点五公里的地方发现的。一共有三个大坑,总面积达两万多平方米,估计埋有秦俑八千余件。其中一号坑面积最大,达一万四千多平方米,现已挖出两千平方米,出土陶俑一千多件,陶马三十多匹,战车八乘。二号坑面积六千多平方米,出土战车八十九乘,骑兵俑二百多件,步兵俑六百多件。三号坑面积较小,仅五百二十平方米,内有驷马战车一乘,卫士俑六十八件,估计为这支地下大军的军帅指挥部。

  秦始皇陵兵马俑生动地反映了秦朝兵强马壮的阵容,可以说是一幅威武雄壮的古代军事画卷。可能由于当时战事分工的不同和军阶的高低,这些武士俑中,有的身穿战袍,有的身穿销甲,有的骑在马上,有的站立马前,有的伫立攀弓,有的单腿跪射。他们的面部神态各不相同。有的头部低垂,若有所思;有的则忧心忡忡,凝视空茫,反映了远征将士思乡的心情。

  3、谈谈学习资料后的收获。

  五、谈话读文,提炼主线。

  1、请同学们再一次自读课文,最吸引你的地方,可以美美的多读几遍。

  2、最吸引你的地方是什么?(建筑、兵俑、军阵、地位。)

  欣赏课件,引出专题。

  1、让我们与兵马俑的距离再近些,请看大屏幕。(欣赏课件)你能用自已喜欢的词来赞赞秦始皇兵马俑吗?(栩栩如生、雄壮、美丽……)

  2、秦始皇兵马俑:伟大、神奇……因此称它为“世界第八大奇迹”,是当之无愧的。今天我们一起来到这“世界第八大奇迹”前,我们来研究什么?(奇在何处?)

  六、选择研读,交流成果。

  1、确定研读内容。

  那么我们研究秦始皇兵马俑“奇在何处?”可从哪些方面入手?学生逐一回答,板书。(建筑、军阵、兵俑、历史、地位)

  2、商讨研读方式

  你觉得可以用哪些方式进行研究?(读、看、划、写……)

  3、随机交流。

  A、建筑:极为壮观(场面)

  找出描写建筑极为壮观的句子读一读,感受场面的壮观,秦俑的多。(补充:一号坑230*62 武士俑7000 战车100 战马100)

  B、军阵:威武雄壮

  军阵怎么个威武雄壮?用什么形式告诉大家?

  1、说:a概括说怎么说。(威武雄壮、严整……)b具体说怎么说。(前锋、侧翼、后卫……)

  2、读:a自读。b学生个别配乐读。C集体配乐读。感悟“军阵”的威武雄壮。

  3、画:画军阵草图。

  4、介绍:看军阵图介绍。

  C、兵俑:神态各异栩栩如生

  1、感受“栩栩如生”a读描写“老战士、新兵”的句子。b看图对比着读(出示老战士、新兵秦俑图片)

  2、体味“神态各异”a提供资料看图选择写。(秦俑群体近像)b交流读。c选择三位同学连续组段读。d改:用上“似乎、仿佛、可能”读。e请同学加总起句读。D、历史:年代久远 E、地位:最重大之一

  七、课后延伸,展示个性。

  创设情境:自1979年10月1日,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正式开馆对外展出,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无数中外宾客纷至沓来,一睹威武壮观的秦俑风采。并在参观后纷纷题词留言:(课件逐一出示,学生诵读。)

  世界的奇迹,民族的骄傲。——李光耀

  中华第一帝,世界第八奇。——胡绳

  这一激动人心印象深刻的秦俑,是具有创造性的人民和伟大未来的证明。——基辛格

  1、今天我们一起用语文课独有的形式到秦始皇兵马俑走了一遭,你肯定也有许多话要说,请你也试着题词留言。(交流)

  2、全体起诵读萧克题词结课:(课件出示)

  古都有先人留艺术瑰宝,华夏待来者绘锦绣宏图。——萧克

  (先人:古代劳动人民。来者:炎黄子孙,包括在座的每一位。)

  作业设计

  1、把文中的故事讲给家人听。

  2、选择其中的一个故事,写读后感。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4

  教材理解:

  本文是北师大版六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珍惜”中的一篇文言寓言。经过对前几篇文章的学习,学生对珍惜美好生活,珍惜友情,珍惜个性等主题有了比较深的认识,而这篇文章却以一个近似夸张的寓言笑话为大家勾勒了一个贪财的溺水人形象:宁可丢掉性命也不忍心舍弃钱财。作者用讽刺的手法描摹了爱钱甚于生命的人的可悲下场。本文寓意深刻,令人回味无穷。由于这篇文章是一篇拓展性阅读课文,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进一步提高学生自读自悟的能力,积累文言文知识基于对教材的理解,我设置了如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介绍作者生平,积累文学常识。2.自读自悟文章,理解课文含义。

  3.借助译文,弄懂重点词语的意思。4.抓住人物对话,展开丰富而合理的联想。

  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自读自悟文章,培养他们借助译文自学古文,积累文学知识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读,培养诵读古文的语感与技巧。

  情感目标: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正确处理“长远利益”与“眼前利益”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有感情诵读,在自读自悟的基础上,理解故事蕴含的深意。

  教学难点:由现象到本质,让学生联系学习和生活实际,正确认识文章主题所具有的现实意义。

  教学方法:情境教学法 自学辅导法

  教学准备:课件 柳宗元资料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直奔主题。

  同学们,上课之前,我们来做一道有趣的选择题,老师手中有四张卡片。上面分别写着“A——生命”“B——尊严”“C——金钱”“D——自由”,(出示卡片)那么,同学们你最喜欢哪个卡片?为什么?请说出理由。

  (预设情景)

  A:我喜欢选择“生命”,因为它是四个选择最重要的,没有生命,其它一切都是空谈。

  我最倾向“自由”因为没有自由的生命毫无意义,就象小鸟被关在笼中,成为人们的玩物的生命毫无意义。

  B:我选择“尊严”,我认为尊严比起“生命”“自由”“金钱”更能体现人的价值。比如:在革命战争年代的那些革命者,他们为了捍卫自己的神圣尊严,曾拒绝敌人的重金收买,被拘禁、关押,甚至甘愿舍弃生命。我崇拜我们的革命先烈的尊严,所以我选择。

  C:我喜欢它,因为我们日常生活都离不开它,没有金钱我们寸步难行啊,但我认为金钱并不是万能的,它买不来友情、亲情,有一句话说得好:“金钱不是万能的、但没有金钱是万万不能的。”

  师:刚才同学们都陈述了自己喜欢每一选项的理由,说得都很好,看来,同学们的思想觉悟都很高!都有正确的“金钱观”,今天,我们就共同学习一篇课文,文中的主人公为了“金钱”却舍弃“生命”,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让我们继续学习《吾腰千钱》(出示课题)

  2.读课题、解题。解题:“千钱”—— “一千个铜钱”。

  师:一千个铜钱呀,那分量一定很?(重)

  二、初读。

  1.简介作者。这篇文言文的作者是柳宗元,谁来介绍一下他?指名交流资料,师再补充。(课件出示补充资料)

  2.轻声自由地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课件出示生字读音,正音)

  3.指名读文言文。正音。引导学生结合译文理解、记忆:

  咸:全、都。程度副词。善:同“擅”,擅长。 甚:特别,非常。 绝:横渡。

  济:(jì)渡,到。组词:救济。多音字,ji 第三声。组词:人才济济,指数量很大。

  有顷益怠:有顷,一会;益,更;怠,疲乏。有顷益怠:过了一会儿,更加疲惫无力了。

  中济:渡到江中.汝:(rǔ) 你的意思。 去:丢掉。 侣:同伴。 是以:所以。

  氓:(méng)百姓,也指“萌”。组词:群氓。多音字,mang第二声。组词:流氓,指流浪的神经病。且:将 要。 遂:于是,就。 皆:全、都。 弃:丢弃。 蔽:蒙昧、愚蠢。何以货为:要钱财干什么。(还指财物)寻常:古代八尺为寻,再加倍为常,意为几尺远。

  4.齐读文言文。(课件出示已经标记节奏、停顿的文言文)

  三、再读。

  1.自学。默读课文。要求:借助注释,结合译文理解课文内容。不懂之处请勾画出来,待会儿与同桌讨论。(点击课件,出示注释)

  2.谁来用自己的话讲一讲这个故事?指名两生复述故事。(甲、乙分别复述。)

  3.挖掘人物内心,朗读体会。过渡:让我们细细品读课文,去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吧。

  (1)我们平常写作文是怎样描写人物的?通过人物的什么?谁来说说?

  预设:人物描写可以通过人的语言、动作、心理活动、神态、外貌等。

  (2)师:那本文在描写“溺水者”时,用了哪几种描写方法呢?

  预设:两种。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

  (3)默读。用“~~”勾画出“溺水者”的语言和动作,读一读并分析人物性格。

  板书:溺水者

  语言:“吾腰千钱,重,是以后。”(点课件)

  齐读这句话。师:腰上可是缠着千枚铜钱,那分量可不轻。再读。

  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读译文。

  生齐读译文:“我腰里缠着千枚铜钱,分量很重,所以落在后边。”

  动作:①不应,摇其首。 ②又摇其首,遂溺死。(点击句子)

  齐读这两句话。

  他两次摇头,分别代表什么?

  (4)你觉得溺水者是个怎样的人?

  预设:他十分贪婪和愚蠢,在生命垂危之时都那么固执,真是要钱不要命。 板书 贪婪 固执 (愚蠢)

  (5)那他的同伴呢?用“——”勾画出同伴的语言和动作,并分析人物性格。

  语言:①“汝善游最也,今何后为?”② “何不去之?”③“汝愚之甚,蔽之甚,身且死,何以货为?”(点课件)

  生齐读古文,再读译文。

  指导朗读。(出示课件句子)

  句① 师:“当他拼命划水,却游得很慢时,同伴心中是多么疑惑、奇怪呀。”生齐读。

  句② 师:“当他喘着粗气说因腰有千钱而落后时,同伴是多么焦急呀。”生齐读。

  句③ 师:“当他还在水里挣扎时,已经上岸的同伴更是心急如焚,同伴忍不住质责他。” 生齐读。

  (6)你认为同伴怎样?

  预设:可见同伴焦急和关切的心情。板书 关切 焦急

  (7)同学们都说得非常好。那为什么要写他的同伴呢?

  预设:用同伴来衬托出溺水者的愚蠢、贪婪、固执、要钱不要命。

  4.分角色朗读。(课件出示一段对话)

  过渡:让我们来分角色朗读,再从对话中体会人物性格。

  (1)指名朗读。(师:谁来扮演溺水者? 谁来扮演同伴? 谁来读叙述部分?)

  (2)分男女生朗读。(男生读“溺水者”的话,女生读同伴的话,请一生读叙述部分。)

  (3)男女生交换读。

  师评:我从大家的朗读声中听出了同伴的关切与焦急,溺水者的贪婪与固执。

  四、看图背课文(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五、发挥想像、加深理解

  1.落水者的心理活动怎样呢?(看图片展开想象)

  预设1:他可能第一次摇头时想:我辛辛苦苦挣的钱怎么能说扔就扔呢。使把劲儿,我就可以游过去的,钱对于我来说比什么事都重要。

  预设2:第二次摇头时可能想:都快到头了,再用把劲一定可以到对岸,那时他们就会夸奖我游泳技术高啊!

  预设3:我这时舍弃钱,他们会笑话我的啊!

  师:咱们同学的想象力真丰富啊!真不错!

  2.如果你是落水者,你会怎么做呢?(看图片展开想象)

  预设1:我会毫不犹豫扔掉钱,毕竟生命对于我来说,只有一次生命,而钱没了可以再去挣啊!

  预设2:我会把钱分给同伴们,求他们帮我带过去啊,那样就会减轻份量,不会死掉。他真的是太傻了!

  预设3:我会扔掉一半钱,那样重量减轻,就可能带过河去。

  3.四人小组讨论交流:(点击课件)

  那么,我们应如何看待金钱呢?板书:金钱

  4.交流。

  预设:人生短暂,生命只有一次。人在一生中可以做很多有意义的事情。失去了金钱可以再赚,若一旦没有了生命,再多的钱也买不回来了。

  预设:一味地追求金钱必将使自己一无所有,甚至是生命。

  六、小结

  是呀,追求金钱与利益无可厚非,但一个懂得人生价值的人,绝不会把金钱作为首选目标。要知道,生命才是人生最大的财富。(板书:生命)让我们将眼光放得更远一些,珍惜世界上那更为美好,更为重要的东西吧。

  6.小练笔。此时此刻,你一定感慨万千,也许你想对自己说,也许你想对那位溺水者说,请将你的感受写下来吧!

  板书设计: 吾腰千钱

  溺水者: 贪婪 固执 (愚蠢) 丢生命

  同伴: 关切 焦急

  金钱(看待) 生命(珍惜)

北师大版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15

  教学目标:

  1、学习按平长仄短的规律来读诗、吟诗,按照《阳关三叠》的曲调来唱诗,感受中国传统文化。

  2、通过赏读学习《送元二使安西》,积累有关送别诗句。

  3、感悟古诗的内容,想象诗歌所描绘的情景,体会朋友之间的深厚情谊。

  4、激起对祖国诗歌的热爱之情,培养课外主动积累诗歌的良好习惯。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播放《送别》名曲,背诵《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2、揭题。人分千里外,情在一送中。一样的深情,别样的故事。这节课让我们继续领略古代诗人的送别深情。

  (1)师:先请大家看我写这首诗的题目,一边看,一边思考,我为什么要这样写?

  师:我先写一个字(送),接下来写两个字(元二),然后写一个字(使),最后写两个字(安西)。

  师:好,我为什么这样写呢?指名说。

  (2)读注释(出示注释)

  师:请看大屏幕,快速地默读一遍,不要忘记最后的作者简介。

  (生默读1分钟左右)

  (3)解释“元二”“使”“安西”

  (4)作者简介

  这首诗的作者是——

  生(齐):王维。

  师:唐朝诗人,王维(板书)。

  读作者简介。王维也曾一度——

  生(齐):奉使出塞

  师:他也曾一度奉着皇帝的命令出塞,所以王维最能体谅元二此刻的心情。

  二、读诗:

  1、(出示地图)长安,当时唐朝的首都,王维和他的好朋友元二都在长安居住,有一天,元二接受皇帝的使命去今新疆库车附近,古时称为——安西

  师:作为好朋友的王维就从长安开始一路西送。往西走啊走啊,走到渭河以北,有一座城叫——渭城

  师:所以这首诗也叫《渭城曲》。同学们,故人相送啊,送到渭城就不能再往西送了,因为渭城以西的路太难走了。但是,在这样一个晚上,这两个朋友是睡不着觉的,他们在附近的小旅馆住下,通宵达旦的就是喝酒聊天,聊天喝酒。所以诗中有这样一句话,渭城——生(齐):朝雨浥轻尘。

  师:正因为他们没有睡觉,所以才会看到这渭城下了一场朝雨。送到这里,元二就孤身上路了,继续往西走啊走啊,走到现在敦煌的西南,古时候这有一道关,叫——生(齐):阳关

  师:这首诗中因为出现了“阳关”这个地名,所以又叫《阳关曲》。看到阳关这两个字,老师想起一句诗,叫秦时——生(齐):明月汉时关

  师:这个地方从秦朝开始,一直是外来民族侵略我们汉族的必经之地。所以到了汉朝,汉朝的皇帝就在这建起了一道城关,叫——生(齐):阳关

  相机复习:山海关、嘉峪关

  师:到了唐朝,这还是一座外族和我们汉族相争辟的地方,也就是说,出了阳关,就离开了自己的故乡。元二继续往西走啊走啊,走到了安西这个地方。(课件)看啊,这个地方,自古至今一直被称为是大风过来烟,也就是大风一起,飞沙走石。当地的百姓、当地的官员要出行都要遮着挡着才可以,元二就是出使到这样一个地方。

  3.师:所以,这样一首送别的.诗该怎么读呢?

  指名读,评价,再指名读。指导读,齐读。

  送别诗要读出感情,速度要读得——慢

  4.师:有没有不一样的读法?

  生1:我是两个、两个、三个读,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你为什么这样读?

  5.按平仄的规律读

  师:看,这首诗给它标上平长仄短的规律。接下来,讲平长仄短的规律第二个特点,就是刚才那个女孩所说的,读的时候一般都是两个字两个字的读,而这个平长仄短的规律就落在每两个字中的第二个字上,重复一遍,这个规律看的是第——(齐):二个字

  试读渭城——(看师做手势读)

  师:这就是平长仄短的规律读古诗,来,自己往下读读看。

  (生自由练习)

  9.师:你一定发现这里有一个特殊的字(指“出”),这个字现在几声?

  生(齐):一声

  师:在这里读——

  生(齐):仄声

  师:因为这个字在古时候被称作“入声”,出入的入,读的时候要比仄声读得更短一些,跟我读(师范读)西出(停顿特别短)阳关——,读

  生(齐):西出(停顿特别短)阳关——

  师:要注意节奏,(师范读)西出(停顿特别短)阳关——

  生(齐):西出(停顿特别短)阳关——

  10.师:好,谁来读读?

  生1:(按平长仄短的规律试读)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生随师手势齐读)

  11.师:苏轼称王维的诗是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让我们闭上眼睛,感受王维诗的特点

  (师配上《阳关三叠》古筝曲,范读)

  师:渭城——,齐

  (生配《阳关三叠》古筝曲,齐读)

  师:渭城——

  生(齐):朝雨浥轻尘

  师生(齐):客舍青青柳色新。

  12.师:看到渭城这的柳色了吗?板书:柳

  生(齐):看到了

  师:谁来说一说?指名说。

  在咱们《诗经》里面有这样一句话:“杨柳依依。”读到“依依”两个字,就想起——依依——不舍

  师:所以咱们中国的古人,每逢写柳的时候,就是要表达心中那份依依不舍的情感。所以以后你读到这个“柳”啊,你就要明白,此刻诗人要表达的是心中那份依依不舍。

  13.师:再用心去看,有没有看到渭城边的客舍啊?

  生1:我看到上面有小房子,而且还有一些台阶

  师:这房子虽然小,但心里明白,这是故乡的——

  生1:房子

  师:是啊,温馨吗?

  生1:温馨

  生2:我看到客舍上面冒着烟,可能是主人在做饭,可能看到诗人正在送别他的朋友

  师:闻闻,闻到饭香了吗?

  生2:闻到了,米饭的香

  师:有没有记起王维写过一首诗:独在——

  生(齐):异乡为异客

  师:每逢——

  生(齐):佳节倍思亲

  师:这首诗也有一个“客”,这就是“客舍”的“客”。王维和元二一样,也曾一度奉旨出使,他最能理解元二这“独在异乡为异客”,他一定是“每逢佳节倍思亲”。

  14.师:所以,这样的一首送别的诗,咱们该怎么读?

  (配乐笛子曲,师生齐读)

  15.课件展示。师:这就是阳关的路,这是一条怎样的路啊!有位诗人曾经这样描述这条路:“十日过沙碛,终朝风不休。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初过陇山途中,呈宇文判官》(唐·岑参)(第一遍师生齐读,第二遍生齐读)

  师:这是一条怎样的路?艰难、惊险、坎坷。指名说

  师:而正是这条崎岖的、布满沙石的、难走的路,元二从渭城到安西整整要走三千多公里啊!如果在当时用最快的交通工具,骑着马去的话,元二也要走上半年多的时间,才能到达目的。

  师:你的好朋友元二就是要踏上这样一条路,作为好朋友的你,还有没有想要对他说的,哪怕一句话?有吗?指名说

  师:继续聊天吧,赶快回来吧,走一朝就要半年多,回来又要半年多,更何况他还奉着皇帝的命令去出使,能这么快回来吗?

  师:五年以后,王维就去世了。他再也没有等到元二回来的那一天,再也没有机会和元二一起聊天,一起喝酒。

  16.师:所以,这样一首分别诗,咱们该怎么读呢?

  (《阳关三叠》响起,师生深情地朗读整首诗。)

  17.师:读着这样的诗,你感受到王维是一位怎样的故人?

  18.师:正是这位有情有义的朋友。他们从昨个晚上开始,一直在不断的喝酒聊天,聊天喝酒,到了今天早上,你试想一下,喝了这么多,已经喝不下了,可为何在这一刻,王维还在不断地劝元二再喝一杯,而元二每逢这时总是把这杯酒喝完呢?板书:酒

  生1:这一杯酒是离别酒。

  生2:因为以后永远喝不到了。

  生3:这杯酒印证了元二和王维的友情

  生4:喝了这杯酒,元二可能永远都见不到王维了。

  师:所以,咱们在读这一句诗的时候,一定要把这一杯的“杯”字延长。

  师:劝君——

  师生(齐):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师:出了阳关,就再也没有这有情有义的故人了。那还会有这温馨如家的客舍吗?

  生(齐):不会。

  师:还会有这代表依依不舍深情的杨柳吗?

  生(齐):不会。

  师:还会不会喝到这满是深情厚谊的酒啊?

  生(齐):不会。

  19.师:那么,陪伴元二这一路上真的什么都没有了吗?

  生1:还有王维对元二的关心。

  生2:还有王维对元二的挂念。

  生3:王维和元二间珍贵的友谊。

  师:那就是一个字,什么字?板书:情

  师:这情谊永远刻在他的心上。

  三、唱诗:

  师:元二走了,王维在当地读啊读,当读不足以表达自己内心情感的时候,他就会轻轻地唱起来。(板书:唱)这首诗的唱曲非常有名,叫《阳关三叠》。(音乐响起)第一遍听老师唱,让我们一起去感受至亲至敬的深情。

  (师和着音乐深情地唱起。同学们仔细聆听。)

  师:第二遍,如果你已经能唱,就和我一起唱。如果还不行,就边听边学,千万别着急。(师第二遍唱完)

  师:第三遍,咱们不用音乐。看着我的手势,试一试。

  (师边做手势边唱,学生小声跟着唱。)

  四、吟诗:

  师:同学们,咱们按照平长仄短的规律来读

  师生(齐):渭城朝雨浥轻尘

  师:咱们按照《阳关三叠》的曲调来唱

  师生(齐):渭城朝雨浥轻尘

  师:咱们接下来按照平长仄短的规律来唱这首诗,这又是另外一种,叫——吟(板书:吟)咱们古人善于吟诗,喜欢吟诗,所以留下了四个字,叫吟诗——

  生(齐):作对

  师:吟诗作画。会吟诗的人才是咱们中国人,才是咱们中国有文化的人。来,咱们来试试看。两个字两个字来唱,遇到平声字就把这个音唱的长一点。试试看。

  (师吟诗,学生跟吟)

  师:这就是吟诗。

  师:同学们,这就叫文字啊,它因为饱含了深情,所以咱们就把它称作是诗。这样的诗因为浸润着这样一份情感,所以千百年来,咱们中华民族的人才会代代地——

  生(齐):读啊读,唱啊唱,吟啊吟

  师:它们才能传承到现在。咱们今天能够在这节课上这样学习,也是因为有了这一份情,所以也会在这里——

  生(齐):读啊读,唱啊唱,吟啊吟。

  师:我知道,离开这课堂,以后咱们遇到唐诗也好,其他诗也罢,也一定会对着这些诗——

  生(齐):读啊读,唱啊唱,吟啊吟。

  五、比较两首诗的异同,诵读悟情。

  六、积累送别诗。

【六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相关文章: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12-06

教案六年级下册人教版语文12-20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02-01

人教版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08-07

小学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03-01

六年级下册语文教案范文11-01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语文《匆匆》教案11-03

六年级人教版下册语文教案03-09

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教案:练习04-08

语文下册教案15篇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