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教案大全>《五年级数学教案分数的意义

五年级数学教案分数的意义

时间:2024-04-08 11:43:33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五年级数学教案分数的意义

  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往往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怎样写教案才更能起到其作用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五年级数学教案分数的意义,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年级数学教案分数的意义

五年级数学教案分数的意义1

  教学目标:

  ①使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的分母、分子,认识分数单位的特点,能正确读、写分数。

  ②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

  ③感受“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观点。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用具:教材第69-71页有关的投影片、线段图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营造氛围

  1.提问:①把6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3个)②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每人分得这个苹果的)。

  2.指定一名学生用1米长的直尺量一量黑板的长度是多少米。(比3米长,比4米短)。

  3.民主协商确定目标

  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在测量和计算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就产生了分数。究竟什么叫分数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数的意义”。

  二、尝试探索建立模型

  1.学生回忆:我们已经学过,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算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例如:

  (1)出示月饼图。提问学生:把一块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2)出示正方形图。提问:把这张正方形纸怎样分?分成了几份?1份是它的几分之几?这样的3份呢?(、)

  (3)出示线段图提问: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这样的1份是这条线段的几分之几?这样的4份呢?

  如果把1分米的长度平均分成10份,这样的1份是它的几分之几?7份呢?表示什么?

  2、进一步认识单位“1”。

  以上都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看作一个整体,我们也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如4个苹果、一批玩具、一个班的'学生等。例如:

  (1)出示课本第70页的铅笔图。提问:把4支铅笔平均分成4份,一支铅笔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2)出示小羊图。提问:把6只小羊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一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表示什么?

  (3)练习:说出下图中涂色的部分各占整体的几分之几。

  ●●

  ●○○○○○●●

  ●○○○○○●●

  ●○

  ●○

  ●○

  3.揭示分数的意义。

  (1)观察以上教学过程所形成的板书。

  一个物体

  一个计量单位单位“1”

  一个整体★★★★

  告诉学生:像这样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板书:单位“1”)

  (2)反馈。①在以上各图中,分别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②、、各表示什么意义?③议一议:什么叫做分数?

  (3)概括并板书。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4.教学分数各部分名称、分数单位。分数的读、写法。

  (1)教师任意写出几个分数,让学生说出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阅读课本第70页最后一段并思考:一个分数中的分母、分子各表示什么?

  (3)认识分数单位,初步了解分数单位的特点。

  练习:①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

  ②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

  ③()个是()。

  ④是()个。

  (4)想一想:读、写分数的方法是怎样的?

  读作,表示个。

  读作,表示有个。

  三、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1.认识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

  分数也是一个数,也可以用直线(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1)认识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的方法。

  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画出等长的距离表示0、1、2。

  ②根据分母来分线段,如果分母是4,就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

  (2)提问:如果要在直线上表示,该怎样画?启发点拨。

  ①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②应把0~1这一段平均分成几份?如果分母是8呢?分母是10呢?

  ③应用直线上的哪一个点来表示?

  (3)如果要在这条直线上表示分母是10的分数,该怎么办?

  这条直线上0~1之间的第七个点表示的分数是多少?

  2.练习。练一练第1--8题。

  四、课堂小结

  1、什么叫做分数?如何理解单位“1”?

  2、什么是分数单位?分数单位有什么特点?

五年级数学教案分数的意义2

  一、创设情境

  (1)展示主题图

  (2)让学生说出从图中获取的主要信息

  (3)揭示课题

  二、师生共同探究新知

  (一)再创情境,探案例1

  1、中秋期间,我们的传统习俗是合家分享一块大月饼,喻示合家和美,团圆之意。小华一家也不例外。(示图)

  他告诉我们什么?我分得这个月饼的1/4

  谁能告诉大家,这里的1/4是把()看作一个整体呢??

  2、小红家买的是盒装月饼,每盒8个,她说:我分得这盒月饼的1/4。谁知道小红所说的`1/4是把什么看作一个整体呢?

  分析一下他俩得到的月饼,你们发现了什么现象?有什么问题吗? 小组交流,再全班反馈

  (二):教学单位“1”、分数意义和分数单位

  1、关于单位“1”

  学生小组交流“议一议”

  师让学生小组“议一议”的3个情境,全班反馈(师对应板书)

  归纳:一个物体或是由许多物体组成一个整体,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观察板书内容,体会这里单位1的量,及其所表示量的对应的分数的实际意义。(可以同桌交流)

  2、关于分数的意义

  理解了什么是单位1的量,我们进一步认识分数的意义

  学生活动:(小组合作)拿出一些小棒,把它看作单位1

  使它能平均分成5份,6份??

  情况反馈

  归纳分数的意义:让学生用自己的话先说,再对照书上的概念进行巩固。同时板书:分数

  说一说,议一议,上面分数的实际意义

  课堂活动:说一说生活中的分数;画一画(书上的第2题)

  3、关于分数单位的认识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一份的数,又叫做这个分数的单位。 让学和举例说一说:

  再议一议:分数单位与分数什么有关系?(分母)

  三、全课总结

  1、反思与质疑

  本课我们研究了哪些方面的新内容,说说自己的理解。再针对主题图的情境试述其中各分数的实际意义。

  2、还有什么疑惑的,或者有什么不同的想法?

  师生共同梳理

  单位“1”——分数——分数单位

  四、布置作业

  课本第25~26页1、2、3题

  分数

  单位“1”:??

  分数的意义:??

  分数单位:??

  单位“1”——分数——分数单位

五年级数学教案分数的意义3

  目标

  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分数单位,并能正确地应用。学会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能联系分数的意义,正确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②进一步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③渗透数形结合思想。

  教学及训练

  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仪器

  教具

  教学内容和过程

  教学札记

  一、创设情境

  1.用分数表示图中阴影部分。

  ▲▲▲▲

  △△▲▲

  2.口答:什么是分数?如何理解单位“1”?

  3.填空。

  是()个。的分数单位是()

  7个是()。的分数单位是()

  二、揭示课题

  出示学习内容及学习目标。板书课题:分数的意义。

  三、探索研究

  1.认识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

  分数也是一个数,也可以用直线(数轴)上的点来表示。

  (1)认识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的方法。

  ①画一条水平直线,在直线上画出等长的距离表示0、1、2。

  ②根据分母来分线段,如果分母是4,就把单位“1”平均分成4份。如:、:

  012

  (2)提问:如果要在直线上表示,该怎样画?启发点拨。

  ①先画什么?再画什么?

  ②应把0~1这一段平均分成几份?如果分母是8呢?分母是10呢?

  ③应用直线上的哪一个点来表示?

  (3)如果要在这条直线上表示分母是10的分数,该怎么办?

  这条直线上0~1之间的第七个点表示的分数是多少?

  2.练习。

  (1)教材第75页下面“练一练”的第2题。

  (2)用直线上的点表示、、、。

  3.教学例1。

  (1)指名读题,帮助学生理解题意。

  (2)出示讨论题,同桌讨论。

  ①这题中把什么看作单位“1”?

  ②1人占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③5人占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3)汇报讨论结果,板书答语。

  (4)小结分析思路。口答这类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题目时,一般要根据分数的意义先找单位“1”是几,就是分母平均分成几份,其中1份是分数单位,再看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就是几分之几。

  4、练习。教材第88页的“练一练”。

  四、课堂实践

  1.教材第76页的“练一练”。

  2.用直线上的`点表示下面的分数:、、、、。

  3.食堂有一批面粉,吃了45袋,还剩28袋,吃了的和剩下的各占这批面粉的几分之几?

  五、课堂小结

  1.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的方法是怎样的?

  2.口答: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依据是什么?解题时应该怎样思考?

  六、课堂作业

  练习十三第5、6、7、8、9题。

五年级数学教案分数的意义4

  一、教学目标

  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理解公因数与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二、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

  教材说明

  1、本单元内容的结构及其地位作用。

  本单元是学生系统学习分数的开始。内容包括: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与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公因数与约分,最小公倍数与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学生在三年级上学期的学习中,已借助操作、直观,初步认识了分数(基本是真分数),知道了分数各部分的名称,会读、写简单的分数,会比较分子是1的分数,以及同分母分数的大小。还学习了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在本学期,又学习了因数、倍数等概念,掌握了2、3、5的倍数的特征。这些,都是本单元学习的重要基础。

  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将引导学生在已有的基础上,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概括出分数的意义,比较完整地从分数的产生,从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等方面加深对分数意义的理解,进而学习并理解与分数有关的基本概念,掌握必要的约分、通分以及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技能。

  这些知识在后面系统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及其应用时都要用到。因此,学好本单元的内容是顺利掌握分数四则运算并学会应用分数知识解决一系列实际问题的必要基础。

  例: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首先,第1节分数的意义和第3节分数的基本性质,是整个单元教学内容的主干,也是本单元教学的重点。第2节真分数与假分数是分数意义即分数概念的引申;第4节约分、第5节通分则是分数基本性质的运用。最后一节沟通了分数与小数在表现形式上的相互联系,得出了分数与小数的互化方法。整个单元的内容,大体上显现出由概念到性质,再到方法、技能的递进发展关系。

  其次,在第1节里,分数的意义是学习的重点。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这里引入了两个新的概念,即单位“1”与分数单位。至于分数的产生、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则是从分数的现实来源和数学内部来源两方面来帮助学生深化对分数的认识。

  在第2节里,先通过三道例题,引入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三个概念,再通过例4,解决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的问题。

  在第3节里,先通过例1,得出分数基本性质,然后通过例2,在运用的过程中加以巩固。

  在第4、5节里,先引入公因数与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概念,再讨论求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方法,然后在此基础上,引入约分、通分的概念和方法。

  显然,在第2、3、4、5节内部,同样显现出由概念到方法的逻辑关系。

  2、本单元教材的编写特点。

  与原教材相比,本单元教材的主要改进有以下几点。

  (1)多侧面地展现了分数的来源。

  在小学数学里,认识分数是小学生数概念的一次重要扩展。考虑到分数概念比较重要,又比较抽象,有必要通过揭示产生分数的现实背景,来帮助学生形成分数概念,理解它的含义。

  从现实的角度来看,数是用来表示量的。5只兔、5个人,这些量的共同特征,可以用自然数5来表示。也就是说自然数是一个量(兔、人)与另一个作为单位的量(1只兔、1个人)的比。

  现实世界中存在的量,除了上面例举的,由一些单位量合成的,可以用自然数表示多少的量之外,还存在着许多可以分割的,无法用自然数表示的量。例如,用一根作为单位长的木棒(米尺)去量一条线段AB的长,量了3次还有一段PB剩余。

  (2)五下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这时,运用自然数就只能粗略地说,这条线段长3米多一点。要更精确一些,就必须把度量单位等分成更小的单位,来度量余下的那条线段。比如把1米一分为四,则每等份叫做“四分之一”米,记做1/4米。这就引入了形如1/n(n为大于1的自然数)的分数。假如使用度量单位14米去量图中剩下的一条线段PB,量了3次恰巧量尽,那么PB的长就是“3个1/4”,记作3/4米,这样就又引入了形如m/n(n为大于1的自然数,m为自然数)的分数。历,分数正是为了比较精确地测量这类可以分割的量而引入的。

  从数学的角度来看,分数的引入是为了解决在整数集合里除法不是总能实施的矛盾。比如,2÷3在整数范围内不能计算,引入分数就能记作2÷3=2/3。当然,这种抽象的表示方法也有它的`实际意义。例如把2块饼平均分给3个人,每人分得2/3块饼。

  在本单元的第1节里,教材首先从历史的角度,从现实生活中等分量的需要出发,生动形象地展示了分数的现实来源。

  在引出分数概念之后,教材又通过分蛋糕、分月饼的实例,抽象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使学生初步感悟,有了分数,就能解决整数除法除不尽的矛盾。这实际上是从数学内部发展的角度,揭示了分数的来源。

  这就为拓宽学生的认识,加深对分数的理解,提供了较为丰富的教学素材。

  (3)约数、倍数的有关知识与分数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教学。

  我们知道,在小学数学中,约数、倍数的有关知识的学习,主要是为学习分数服务的。但在以往的教材中,两者各自独立成章,学完后,学生还不知道学了公因数、公倍数与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有什么用,只能对一组组整数单纯地练习求它们的公因数或最小公倍数。而且,这些知识集中在一个单元里,概念多,而且抽象,不利于分散难点,逐步消化,也不利于认识的螺旋上升。

  现在,把公因数、公因数的内容安排在讨论约分之前教学;把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内容安排在引进通分之前学习。从而将两部分知识紧密结合起来,学了就用,既能减少单纯的枯燥练习,节省教学时间,又有利于整除性知识的教学改革。为了配合这一改革,约分与通分不再合成一节,而是公因数、公因数与约分编为一节,公倍数、最小公倍数与通分编为一节。

  (4)关注数学的抽象过程,从现实问题情境引出数学问题,得出数学知识。

  在本单元中,无论是公因数与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引入,还是约分、通分的给出,教材都创设了适当的现实问题情境,进而在解决实际问题中,抽象出数学的概念,得出数学的方法。这些数学知识,还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部分内容作了适当的精简处理或编排调整。

  本单元中,比较重要的内容精简处理与编排调整,在前面揭示单元内容结构与联系的图示中,已有所显示。这里,再择要作些说明。

  其一,分数大小比较,不在第1节中单列一段,而是充分利用前面学习分数初步认识时打下的基础,把有关内容与通分结合在一起学习。这样既进一步简化了第1节的内容,也有利于发挥学习的正向迁移作用。

  其二,删去了原来第2节中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内容。这是因为根据课程标准,今后的分数运算中将不含带分数,所以无须再掌握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技能。考虑到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容易看出这个假分数的大小在哪两个整数之间,从而有利于数感的形成;把能化成整数的假分数化成整数,是化简某些计算结果的需要。所以,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的内容,仍然保留,但也作了简化,合在一个例题中予以解决。

  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用好直观手段。

  如前介绍,本单元教材在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上作了不少努力,同时,教材还运用了多种形式的直观图示,数形集合,展现了数学概念的几何意义。从而为教师与学生提供了较为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以发挥形象思维和生活体验对于抽象思维的支持作用。

  本单元的特点之一就是概念较多,且比较抽象。而小学高年级学生的思维特点是他们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还需要直观形象思维的支撑。因此,在引入新的数学概念时,适当加大思维的形象性,化抽象为具体、为直观,对于顺利开展教学来说,是十分必要的。所谓化抽象为具体,就是通过具体的现实情境,调动学生相关生活经验来帮助理解。所谓化抽象为直观,就是运用适当的图形、图示来说明数学概念的含义,这是小学数学最常用的也是最主要的直观教学手段。

  2、及时抽象,在适当的抽象水平上,建构数学概念的意义。

  为了搞好本单元的教学,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还要重视及时抽象,不能听任学生的认识停留在直观水平上。否则,同样会妨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例如:比较1/3与1/2的大小,有学生回答,不一定谁大谁小,要看他们分的那个圆,哪个大,由此得出1/3可能比1/2大,也可能比1/2小,还可能和1/2相等。造成这种错误认识的主要原因,就在于过分依赖直观,而没有及时抽象。因此,在充分展开直观教学,让学生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基础上,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由实例、图示加以概括,建构概念的意义。

  3、揭示知识与方法的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

  在本单元中,约分与通分、假分数化为带分数或整数、分数与小数的互化的方法,都是必须掌握的。这些方法看似头绪较多,但若归结为基础知识,就是揭示相关知识与方法的联系,就比较容易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以约分与通分为例,它们都是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尽管约分时分子、分母同除以一个适当的数,通分时分子、分母同乘一个适当的数,但它们都是依据分数的基本性质,使分数的大小保持不变。因此,教学时不宜就方法论方法,而应凸显得出方法的过程,使学生明白操作方法背后的算理。这样就能依靠理解掌握方法,而不是依赖记忆学会操作。

  4、这部分内容可以用20课时进行教学。

五年级数学教案分数的意义5

  教学目标

  1、知道单位”1”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多个物体。认识分数单位,理解分数是分数单位的累积。理解分数的意义,体会分数表示的部分与整体的关系。

  2、运用直观教学手段,经历分一分、画一画、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形成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

  3、学生在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主动参与、充分体验,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学生的数感。

  教学内容分析:

  小学阶段对于分数的研究大致分为5个阶段:低年级的平均分和除法、倍的认识、三年级的分数初步认识、五年级的分数再认识、分数的计算、六年级的比。从这些安排来看可以看出五年级的分数再认识是小学阶段一次系统的学习分数,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对分数有了初步的认识的基础上,教材安排的一次理论上的概括。它不仅是前面所学知识的归纳、总结,更是对分数认识上由感性上升到理性的开始,是学习分数四则运算和应用的'重要前提。

  重难点

  重点:

  知道单位”1”可以是一个物体,也可以是多个物体。认识分数单位,理解分数是分数单位的累积。

  难点:

  运用直观教学手段,经历分一分、画一画、折一折、比一比等活动,理解分数的意义,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的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形成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意识。

  教学过程

  活动1【导入】

  一、沟通“1”、整数、分数的联系,度量中感受分数的产生和意义。

  师:同学们学习过整数吗?如果用这张红色的纸条表示1,那么你能想办法表示出2吗?3怎样表示呢?我们发现有几个这样的“1”就可以用几来表示。

  师:老师这里还有一张纸条(更长的纸条),你知道它表示几吗?(用1作为标准去量发现有不足1的)。

  师:这段不足1的长度怎样表示呢?(用分数表示)

  在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示。

  师:猜一猜,这段不足1的长度是这个标准的几分之几呢?

  老师给每个组的同学都提供了一些学具,请利用手中的学具验证你们的猜想。

  预设1:两张绿色纸条拼成一个红色纸条,绿色纸条是红色纸条的

  预设2:红色纸条对折,不足1的部分是红色纸条的

  预设3:两张桔色的纸条。一张桔色的纸条是红色纸条的,两个就是。

  我们发现我们只要找到不足1的部分与标准之间的关系,就可以用分数表示了。

  在刚才的测量过程中我们发现不足1的部分没办法再以1为标准去测量了,但是我们发现可以用标准的去测量。下面我们就用标准的测量一下,看看粉色纸条是几个,你知道5个是几分之几吗?

  活动2【讲授】

  二、分物中体会单位“1”可以是多个物体

  师:刚才我们找到了,生活中其他的地方有没有呢。

  大米

  1000克

  拿出小片子,请你分别表示出它们的。

  我们表示的都是,可是为什么对应的数量却都不相同呢?

  回顾一下找的过程,你对分数又有了哪些新的体会?

  师小结:除了可以把一个物体或一个图形平均分找到分数,也可以把多个图形或多个物体看作整体通过平均分找到分数。大家平均分的一个物体、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表示,通常叫做单位“1”

  活动3【讲授】

  三、分物中认识分数单位,深入体会分数的意义。

  师:刚才同学们准确的找到了这些糖的,下面同学们可以自由地利用这些糖来表示你喜欢的分数。

  合作建议:

  独立思考:想一想、画一画,用这些糖还能表示出哪些分数。

  小组讨论: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找到的分数所表示的意义。

  预设:

  观察这两个分数你有什么发现吗?

  相同点:都是把6块糖平均分成6份

  不同点:取的份数不同

  联系:2个是

  师:你会表示吗?

  师:我们发现有几个就是六分之几。

  师:你会表示吗?

  师:那么有几个就是三分之几。

  像、这样的表示一份的分数就叫做分数单位。而像、、这样的分数,我们可以理解为它们都是由分数单位不断累积而成的。

  师:有些同学还找到了一样的分数,对吗?

  师:表示了这么多分数,谁能来说说分数的意义。

  活动4【导入】

  四、巩固练习

  1、填一填

  2、猜一猜

  师:请你对自己今天课堂学习的表现和收获进行评价。这里有10颗星星,你认为你可以得到几颗呢?请在纸上进行涂色。

  师:谁来说说你获得了这些星星的几分之几呢?请同学们根据他所说的分数想一想他给自己评了几颗星?

  师:谁再来说说你自己评了几颗星,同学们想一想他获得了全部星星的几分之几?

  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我给大家今天的学习情况评几颗星呢?

  出示

  师:你知道这是几分之几吗?

  有的同学在为没有得到全部的星星而感到遗憾,其实没有点亮的那半颗星才是我今天送给大家最宝贵的礼物,不满足是进步的首要条件,在陈老师心里你们每个人拥有着无限的潜能,我永远期待着你们更精彩的表现。

五年级数学教案分数的意义6

  【教学目标】

  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理解公因数与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的意义,能找出两个数的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约分和通分。

  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重点难点】

  1、分数的意义和分数的基本性质。

  2、理解单位“1”的含义。

  【教学指导】

  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用好直观手段。

  本单元教材在加强教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上做了不少努力,同时,教材还运用了多种形式的直观图式数形结合,展现了数学概念的几何意义,从而为老师与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学时,应充分利用这些资源,发挥形象思维和生活体验对于抽象思维的支持作用。

  2、及时抽象,在适当的水平上,构建数学概念的意义。

  为了搞好本单元的教学,在加强直观教学的同时,还要重视及时抽象,不能听任学生的'认识停留在直观水平上。否则,同样会妨碍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因此,在充分展开直观教学,让学生获得足够的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要不失时机地引导学生由实例、图式加以概括,构建概念的意义。

  3、揭示知识与方法的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

  在本单元中,假分数化为带分数或整数,约分与通分,分数与小数互化的方法,都是必须掌握的。这些方法看似头绪较多,但若归结为基础知识,就是揭示相关知识与方法的联系,就比较容易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以约分与通分为例,它们都是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因此,教学时不宜就方法论方法,而应突出方法的过程,使学生明白操作方法背后的算理,这样就能依靠理解掌握方法,而不是依赖记忆学会操作。

  【课时安排】建议共分17课时

  1、分数的意义3课时

  2、真分数和假分数2课时

  3、分数的基本性质2课时

  4、约分4课时

  5、通分4课时

  6、分数和小数的互化2课时

五年级数学教案分数的意义7

  教学内容:例1、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六的1至5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2、使学生在说明所表示的意义的过程中,进一步培养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的能力,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过程:

  一、揭题。

  谈话:在三年级,我们曾经分两次认识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分数。

  二、新授。

  1、教学例1

  出示例1中的一组图

  谈话:先来看这几幅图,请大家根据每幅图的意思,用分数表示每个图中的涂色部分。写出分数后,再想一想: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汇报所填写的分数

  提问:你认为这些图中分别是把什么平均分的'?

  在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一个饼可以称为一个物体,一个长方形是一个图形,“1米”是一个计量单位,而左起第四个图形是把6个圆看成一个整体。

  引导比较:左起第四个图形与前三个图形有什么不同?

  说明: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提问:(1)在这几个图形中,分别把什么看成单位“1”的?

  (2)分别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用分数表示这样的几份?

  (3)从这些例子看,怎样的数叫作分数?

  在学生回答问题的基础上,教师小结: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指出: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叫做分数单位。

  2、教学“试一试”

  学生在小组内说说上面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以及各有多少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反馈交流时,教师请学生同桌两人合作回答,一人说分数,另一人说分数单位。在学生回答分数单位时,课件演示每个图中的一份,在学生回答分数中各有几个分数单位时,课件演示每个图中各有这样的几份。

  3、完成“练一练”

  提问:各图中的涂色部分怎样用分数表示?请大家在书上填空。学生汇报所填分数时,教师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

  提问: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三、练习。

  1、做练习六的第1题

  先让学生在小组内读一读,再指名读一读,并要求说出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提问:每个分数的分母与分数单位有什么联系?

  1、做练习六的第2题

  先让学生在每个图里涂色表示三分之二,再说说是怎样涂的、怎样想的。

  提问:同样是三分之二,为什么涂色桃子的个数不同?

  2、做练习六的第3题

  让学生按照书上的说法,说说第一题中是把哪个数量看作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三好学生有这样的几份,再让学生按照第1题的句式说说后两题中每个分数的意义。

  指出:在研究分数时,把哪个数量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数量就是单位“1

  3、做练习六的第4题

  先让学生看图指一指直线上从几到几的这一段可以表示单位”1“。再让学生中直线上的点表示各分数。然后让学生说说各是怎样想的。

  4、做练习六的第5题

  学生独立完成后,要求学生说说所填写的两个分数有什么不同。

  明确:这两个分数都是把12枝铅笔看作单位”1“平均分后得到的;第一个分数要把单位1平均分成12份,第二个分数要把单位1平均分成2份。

  四、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通过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对今天这节课的学习满意吗?

五年级数学教案分数的意义8

  【单元学情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整体“1”,初步理解了分数的意义,能认、读、写简单的分数,会简单的同分母分数加减法,能初步运用分数表示一些事物以及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和理解分数。

  【单元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景与直观操作,体验分数生产的实际背景,进一步理解分数,能正确用分数描述图形或简单的生活现象

  2、认识真分数、假分数,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能正确进行假分数与带分数、整数的互化。

  3、探索分数的基本性质,会进行分数的大小比较。

  4、能找出10以内两个自然数的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自然数的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会正确进行约分和通分。

  5、体会分数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初步了解分数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提高综合运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具体问题的能力,能运用分数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6、能积极参与操作活动,主动地观察、操作、分析和推理,体验数学问题的探索性和挑战性。

  【单元重难点】

  1、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分数的基本性质、公因数与公倍数、约分与通分、比较分数大小等知识;难点:体会在不同整体下,同一分数表示的具体数量不一样的道理及分数的基本性质。关键:联系实际情境、借助直观,弄清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学习分数的再认识、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真分数与假分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公因数与公倍数、约分与通分、分数的大小比较等知识。

  3、学生善于形象思维,不善于抽象思维,对分数有一些现成的经验,对于分数的认识系统的认知。

  【课时安排】

  共22课时

  分数的再认识(一)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进一步认识分数,发展学生数感,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2.结合具体的情境,进一步体会“整体”与“部分”的关系。

  【重点难点】

  体会一个分数对应的“整体”不同,所表示的具体数量也不同。

  【教具准备】

  课件两盒铅笔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教学新课。

  现场组织活动:请两位同学到台前,每人分别从一盒铅笔中拿出1/2,结果两位学生的结果不一样多,一位学生拿出的是4枝,另一位学生拿出的是3枝。

  师:这里有两盒铅笔,你能从每盒铅笔中分别拿出全部的1/2吗?其他同学注意观察,你发现了什么?

  师:你准备怎么拿呢?

  生1:我准备把全部的铅笔平均分成2份,拿出其中的一份就是1/2。

  生2:我准备把全部的铅笔除以2,也就是平均分成2份,其中一份就是1/2。

  学生活动,一位学生拿出3枝笔,另一个学生拿出4枝笔。

  师:你发现了什么现象,你有什么疑问,或者说你能提出问题吗?

  生:他们拿出的枝数不一样多,一个是3枝,一个是4枝,这是为什么呢?

  师:他们两人都是拿全部铅笔的1/2,拿出的铅笔枝数却不一样多,这是为什么呢?请想一想,然后小组交流一下。

  学生小组交流,再全班反馈。

  生:我们认识两盒铅笔的总枝数不一样多。

  生:有可能数错了。

  师:现在大家的意见都认为是总枝数不一样,也就是整体“1”不一样了吗?

  师:告诉大家总枝数是多少,1/2是多少枝。

  生1:全部是8枝,1/2是4枝。

  生2:全部的铅笔是6枝,1/2是3枝。

  师:真的是不一样多,一盒铅笔的1/2表示的都是把一盒铅笔平均分成2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2。但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也就是总枝数不一样多),所以1/2表示的具体的`数量也就不一样。

  师:原来分数还有这样一个特点,你对它是不是又有了新的认识?

  二、练一练

  1.看数学书说一说,小林和小明一样多吗?笑笑和小红一样多吗?说说理由。

  2.画一画,说说画法对吗?为什么?还有别的画法吗?

  三、巩固练习:

  1.独立完成1、2、3,然后选几题说说思考过程。

  2.第4题让学生充分说说自己的想法,必要时可以举例说明。第5、6题独立完成,然后选几题说说思考过程。

  四、思考题。放学后独立完成,课后讲评。

  五、课堂作业

  板书设计:

  分数的认识

  8支铅笔装1盒1/2盒=4支

  6支铅笔装1盒1/2盒=3支

  教学反思:

  本节课注重结合实际展开教学。从这节课中可以看出,学生的生活经验,知识基础已成为教师教学的重要资源。本节课注重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在本课的教学中,注重为学生创设自主探索的空间,学生通过拿水性笔,画一画,分数小游戏,辩一辩等活动,体会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

  由于分数所对应的整体不同(也就是总枝数不一样多)两人都是拿全部铅笔的1/2,拿出的铅笔枝数不一样多。平时教学中还要多举些例子,可以培养学生对整体“1”的认识,为较难的分数应用题做好铺垫。

五年级数学教案分数的意义9

  教学目标:

  1、知道分数的产生过程,理解分数的意义及分数单位,能对具体情境中分数的意义做出解释,能有条理地运用分数的知识对生活中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思考。

  2、感受数学知识是在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实践中产生的,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树立学习数学的能力。

  教学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对把多个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看作单位“1”的理解。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在正式进入课程内容学习之前,老师先请同学们看一组图片,这是(一个橙子),我们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这是(六个橙子),那怎么用自然数“1”来表示呢?(可以说是一盘橙子);那有很多橙子,数也数不清,怎么用自然数“1”来表示呢?(可以说是一堆橙子)。

  小小的“1”可真是了不起,今天我们学习的知识就与“1”有着密切的联系。那现在我想把一个橙子平均分给4个同学,每人分得多少呢?(1/4)你是怎么得出来的呢?(学生回答)那现在每人分得的数量还能用整数来表示吗?(不能)在实际生活中,人们计算的时候结果往往得不到整数,这个时候就产生了分数。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进一步学习分数。

  二、出示学习目标:

  1、了解分数的产生。

  2、掌握单位“1”的含义,明确分数的意义。

  3、认识分数单位,初步了解分数单位的特点。

  三、引导自学,探究成果:

  1、师:同学们。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接下来,老师就把课堂还给大家,希望通过你们自己的努力,来发现宝贵的`知识财富。请大家根据自学提纲,完成以下三个题目。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师:同学们都已经完成了自学提纲的习题,现在请同学们进行小组讨论,之后再将你们小组讨论的结果向大家汇报。

  (小组合作,现在开始!)

  3、师:从同学们激烈的讨论情况来看,大家一定讨论出了结果,现在就请小组同学来进行汇报。

  组1成员:我们小组是这样讨论的:

  1、分数的产生(教材第45页):

  想一想:观察这两幅图,可以发现:在实际生活中,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分数)来表述的。

  试一试:把一块月饼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1/2)块;把一个西红柿平均分给2个人,每人分得(1/2)个。

  同学们,他填的对吗?(预设:对)你了解了分数是如何产生的了吗?你会用分数来表示一个不是整数的数的结果了吗?(预设:会)那老师要考考大家,把一个西瓜平均分给5个人,每人分得(1/5块),把一个蛋糕平均分给8个人,每人分得(1/8块)。看来同学们自学能力很强,希望同学们再接再厉。

  组2成员:我们小组是这样讨论的:

  2、单位“1”和分数的意义(教材第46页):想一想:先感知一个物体和一些物体的1/4是多少,如下图:

  试一试: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是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整体),这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把这个(整体)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同学们,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我们刚把什么看成一个整体了?(一个圆、一个正方形和一条线段);我们刚把哪些物体看成是一个整体了?(六个橙子和八个面包)。一个物体、一些物体都可以看作是一个整体,这样的一个整体我们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我们一起来读一遍单位“1”的概念:

  一个整体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我们通常把它叫做单位“1”。

  在生活中,你还能把哪些看成是单位“1”?(学生回答)

  任何一个单位“1”的量,只要平均分了,就可以得到分数,那谁能总结一下,什么叫分数?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1份或几份的数就叫做分数。)

  同学们,刚才我们已经掌握了单位“1”和分数的概念,那你知道分数有什么意义吗?它代表什么?例如,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4份,其中的一份就是1/4。老师这里有几个分数,你能说出它的意义吗?

  组3成员:我们小组是这样讨论的:

  3、分数单位的意义(教材第46页):

  想一想: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其中一份的数就叫做(分数单位)。

  试一试:把10厘米平均分成10份,1厘米处就是(1/10),2厘米处就是(2/10),8厘米处就是(8/10)。它们的分数单位是(1/10)。

  同学们,我们前面学过,计算长度时,我们用(长度单位),计算面积时,可以用(面积单位),那么其实分数也有单位。例如一把10厘米的尺子,每一个数字对应的就是一个分数,那根据“分数单位”的定义你能找出它们的分数单位是几吗?(学生回答)

  老师这里还有几个分数,你能说出这些分数的分数单位吗?

  四、课堂小结:

  通过前面学习的知识,你学会了什么?

  五、巩固练习:

  第一关:填一填

  1、在进行测量、分物或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这时常用()来表示。

  2、一个物体、一些物体等都可以看作一个(),把这个整体()分成若干份,这样的一份或几份都可以用分数来表示。

  3、3/4表示单位“1”()分成()份,表示其中()份的数。

  4、一堆糖,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堆糖的();平均分成4份,3份是这堆糖的();平均分成7份,5份是这堆糖的()。

  5、5/7表示把()平均分成()份,取其中的()份。

  第二关:说一说

  读出下面分数,并说说它们的具体含义。

  第三关:做一做

  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彩色部分。

  第四关:想一想

  他们吃的水果一样多吗?

五年级数学教案分数的意义10

  教学目标:

  使学生了解"分数"产生的原因,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子,分母,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重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母,分子及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分数"的意义,弄清分数单位的含义.

  教学课型:

  新授课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创设情景,温故引新

  1,提问:

  A,大家知道分数吗 谁能说一个分数

  B,你能举个实例说说这个分数的意义吗

  2,述:说得好,对不能用整数准确表示结果的问题,我们可用分数来解决.即: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量单位(或者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用它的一份或几份来表示.

  3,揭示课题:分数的意义

  二,联系实际,探究新知

  自主学习,整体感知分数的知识.

  (1)相互交流:① 关于分数我已经知道了什么 请把已知道的讲给同学们听.

  (2)自学理解:① 关于分数,自学后我又知道了些什么

  ② 我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地方呢

  ③ 关于分数我还想知道什么

  2,探究深化,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

  (1)用分数表示下面各图中的阴影部分.[课件1]

  (2)填空.[课件2]

  ① 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1份是它的( )/( );4份是它的( )/( ).

  ② 把一块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 )/( ).

  ③ 把一个正方形平均分成4份.1份是它的( )/( );3份是它的( )/( )

  (3)用一张长方形的纸,折出它的1/4,并涂上阴影.

  用一张正方形的'纸,折出它的3/8,并涂上阴影.

  (4)抢答. [课件3]

  ① 把8枝铅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是( )

  ② 把10枝铅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是( )

  ③ 把这个文具盒你所有的铅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是( ).为什么是1/2 若平均分给5位;10位;50位同学呢

  ④ 如果这个文具盒里只有6枝铅笔.现在把它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还能用1/2表示吗谁来说说这里的1/2所表示的意义

  ⑤ 如果把8枝笔平均分给2位同学,每位同学得到的铅笔数还能用1/2表示吗 谁来说说这里的1/2所表示的意义如果是100;1000枝呢

  (5)说说下列分数所表示的意义.[课件4]

  5/7 3/8 3/( ) ( )/9 ( )/( )

  3,小结.

  我们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比如:一堆苹果,一批玩具,一班学生,一个计量单位或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把它叫做单位 "1".

  板书: 一个物体

  单位"1" 一个计量单位

  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三,加强练习,深化概念

  比赛:请两位同学站起来.

  提问:A,这两位同学是这组人数的几分之几

  B,这两位同学是两组人数的------- 这两位同学是全班人数的-------

  四,家作

  1,P88 .1,2

  2,P89 .3

  板书设计:

  分数的意义

  一个物体

  单位"1" 一个计量单位

  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五年级数学教案分数的意义11

  目标

  ①使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分数的分母、分子,认识分数单位的特点,能正确读、写分数。②培养学生抽象概括能力。③感受“知识来源于实践,又服务于实践”的观点。

  教学及训练

  重点

  理解分数的意义。

  仪器

  教具

  教材第73-74页有关的投影片、线段图等。

  教学内容和过程

  教学札记

  一、创设情境

  1.提问:①把6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几个?(3个)②把一个苹果平均分给2个小朋友,每人分得多少?(每人分得这个苹果的)。

  2.指定一名学生用1米长的直尺量一量黑板的长度是多少米。(比3米长,比4米短)。

  3.揭示课题

  在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人们在测量和计算时,往往得不到整数的结果,在这种情况下就产生了分数。究竟什么叫分数呢?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分数的意义”。

  二、探索研究

  1.学生回忆:我们已经学过,把一个物体或一个计算量单位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几份的数叫做分数。例如:

  (1)出示月饼图。提问学生:把一块饼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它的几分之几?()

  (2)出示正方形图。提问:把这张正方形纸怎样分?分成了几份?1份是它的几分之几?这样的3份呢?(、)

  (3)出示线段图提问:把一条线段平均分成5份,这样的1份是这条线段的几分之几?这样的4份呢?

  如果把1分米的长度平均分成10份,这样的1份是它的几分之几?7份呢?表示什么?

  2、进一步认识单位“1”。

  以上都是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看作一个整体,我们也可以把许多物体看作一个整体,如4个苹果、一批玩具、一个班的学生等。例如:

  (1)出示课本第73页的苹果图。提问:把4个苹果平均分成4份,一个苹果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

  (2)出示熊猫图。提问:把6只熊猫玩具看作一个整体,平均分成3份,一份是这个整体的几分之几?表示什么?

  (3)练习:说出下图中涂色的部分各占整体的几分之几。

  ●●

  ●○○○○○●●

  ●○○○○○●●

  ●○

  ●○

  ●○

  3.揭示分数的意义。

  (1)观察以上教学过程所形成的板书。

  一个物体

  计量单位单位“1”

  一些物体★★★★

  告诉学生:像这样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是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板书:单位“1”)

  (2)反馈。①在以上各图中,分别是把什么看作单位“1”?②、、各表示什么意义?③议一议:什么叫做分数?

  (3)概括并板书。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4.练习。练习十三第1、2、3题。

  5.教学分数各部分名称、分数单位。分数的读、写法。

  (1)教师任意写出几个分数,让学生说出分数各部分的名称。

  (2)阅读课本第74页最后一段并思考:一个分数中的分母、分子各表示什么?

  (3)认识分数单位,初步了解分数单位的特点。

  练习:①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

  ②的分数单位是(),它有()个。

  ③()个是()。

  ④是()个。

  (4)想一想:读、写分数的方法是怎样的?

  读作,表示个。

  读作,表示有个。

  三、课堂实践

  1.表示把()平均分成()份,表示这样的()份的数。

  2.读作(),分数单位是(),再添上()个这样的单位是整数1。

  四、课堂小结

  1、什么叫做分数?如何理解单位“1”?

  2、什么是分数单位?分数单位有什么特点?

  五、课堂作业

  练习十三第4题。

五年级数学教案分数的意义12

  第1课时分数的意义

  教学内容:

  教材第52页例1和“练一练”,第58页练习八的第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初步理解单位“1”和分数单位的含义,经历分数意义的概括过程,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能根据具体情境表示出相应的分数,联系实际情境解释或说明分数的具体意义;认识分数单位,能说明分数的组成。

  2、使学生经历有具体到抽象的认识、理解分数意义的过程,感受分数的来源与形成,体会数的发展,培养观察、比较、分析、综合与抽象、概括的能力,感受分数与生活的联系,增强数学学习的信心。

  教学重点:

  认识和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学难点:

  认识和理解单位“1”。

  教学方法:

  探究合作法、讲解分析法、练习法等。

  教学用具:ppt。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唤醒已知

  在三年级,我们曾经分两次认识分数,今天这节课,我们要在以前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分数。

  二、合作探索,理解意义

  1、教学例1

  出示例1中的一组图

  请大家根据每幅图的意思,用分数表示每个图中的涂色部分。写出分数后,再想一想:每个分数各表示什么?在小组内交流。

  学生汇报所填写的分数,你认为这些图中分别是把什么平均分的?

  一个饼可以称为一个物体,一个长方形是一个图形,“1米”是一个计量单位,而左起第四个图形是把6个圆看成一个整体。

  左起第四个图形与前三个图形有什么不同?

  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或由许多物体组成的一个整体,都可以用自然数1来表示,通常我们把它叫做单位“1”。

  (1)在这几个图形中,分别把什么看成单位“1”的?

  (2)分别把单位“1”平均分成了几份?用分数表示这样的几份?

  (3)从这些例子看,怎样的数叫作分数?

  拿12根小棒自已创造一个分数

  说说你是怎么做的?

  如果老师要表示6根小棒可以用什么分数表示?

  2、完成“练一练”

  第1题,各图中的涂色部分怎样用分数表示?请大家在书上填空。说说是怎样想的。

  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是多少?各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第2题,观察直线上是把哪个部分看作“1”的.?直线上表示是怎样想的?

  引导:分数也可以在直线上表示。这里从0起到1是1个单位,同样地从1到2也是1个单位,这1个单位就是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就可以用直线上的点表示分数。

  让学生在()里填上合适的分数。

  交流:你是怎样填的?为什么这样填?

  三、巧妙联系,深化理解

  1、做练习八的第1题

  先让学生在每个图里涂色表示三分之二,再说说是怎样涂的、怎样想的。

  同样是三分之二,为什么涂色桃子的个数不同?

  2、做练习第2、3、4题

  第2题先读出每个分数,再说说每个分数的分数单位。

  第3题让学生填,交流时说说是怎样填的。

  第4题在研究分数时,把哪个数量平均分成若干份,这样的数量就是单位“1”

  四、全可总结,延伸拓展

  这节课学习了哪些内容?

五年级数学教案分数的意义13

  目标

  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分数的意义,分数的基本性质和有关概念。

  教学及训练

  重点

  仪器

  教具

  复习内容和过程

  教学札记

  一.复习分数的意义

  1.这个分数表示(),它的分数单位是(),有()个这样的单位。

  2.吨这个分数单位”1“是(),它的分数单位是(),再添上()个这样的单位就是1吨。

  2个吨是(),吨里有8个()吨

  讨论:单位”l“与分数单位有什么区别?有什么联系?

  师生共同小结:

  单位”1“不仅表示一个物体,一个计量单位,还可以表示许多物体组成的整体。

  分数单位是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1份的数。

  2.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l)引导学生讨论课本第131页第7题的第2小题,前半题分数可以表示一个量,当一个量不能用整数个计量单位来表示时,可以用分数表示,例如:5米。后半题分数可以表示两个量的关系,例如:每段钢筋是全长的.。第3小题表示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也是表示两个量的关系。

  (2)()÷()==()÷()

  3÷()==()÷9

  师生共同小结:

  被除数÷除数=用字母表a÷b=(b≠0)

  想一想:分数与除法有什么联系,有什么区别?

  3.真分数和假分数。

  用直线上的点表示下面各题,课本第131页的第8题,要求学生把假分数和带分数写在直线上方,真分数写在直线下方。从图中清楚地看出真分数、假分数与1的关系。

  真分数<l假分数≥1带分数>1

  二.复习分数的基本性质。

  l.口答: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什么?它与商不变性质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什么是约分?什么是通分?什么叫最简分数?大家做课本第131页的第9、10两题。

  师生共同小结:

  约分、通分都是分数基本性质的运用。比较分数的大小除了用同分母、同分子比较方法外,还可以灵活地使用,以1为标准,以中介分数作标准等方法进行比较。

  2.假分数、整数与带分数的互化。

  做课本第131页的第11题,说一说假分数怎样化成带分数或整数?带分数怎样化成假分数?

  三、全课总结(略)

  四、作业布置:课本第131页”期末复习“第12、13、14题。

五年级数学教案分数的意义1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分数的产生,单位“1”的含义,理解分数的意义。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分数的意义,认识单位“1”

  难点:理解分数的意义

  教具、学具准备

  教学过程

  备注

  一、复习准备

  1、用分数表示图中的阴影部分。(指名板演)

  ()/()()/()()/()

  2、指名读出下列分数,并说出各部分名称。

  3、检查板演题,问:2/4里面有几个1/4?3/4里面有几个1/4?

  二、导入新知

  我们在学习第八册课本时,对分数已经有恶劣初步的认识。现在要进一步学习有关分数的知识。这节课学习“分数的意义”(板书课题)

  三、教学新知

  1、分数的产生

  学生自学书P69第一小节,提问:分数是在怎样的情况下产生的?学生答后,教师举例说明。例如:用米尺去量黑板的边,结果是几米多一点;这个“多一点‘就需要用分数来表示。所以说,分数是由于人们生产和生活的需要而产生的。

  2、分数的意义。

  (1)出示P69的分数示意图和文字说明。先让学生自己读题并填写好分数,再指名回答,进行反馈纠正。

  (2)归纳:一个实物、一个图形、一个计量单位都可以看作单位”1“(板书)。学习分数意义时,首先要认识单位”1“。

  还有什么可以看作单位”1“呢?

  (3)出示并讲解P70”铅笔图“。

  ①出示4支铅笔的涂:

  ②使图变化,板书:把4支铅笔看作一个整体。

  ③画上虚线,使图变为,板书:平均分成4份。

  问:每份是这个整体的()/(),3份是这个整体的()/()。

  教学过程

  备注

  学生自学”小羊图“。

  (4)教师归纳:一把铅笔、一群小羊等组成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还可让学生举例补充)

  (5)归纳分数的意义。刚才,认识了单位”1“,单位”1“指的是什么。这样,我们可以用简明的句子来归纳分数的意义了。什么叫做分数呢?请从书上读出相关的句子来。

  出示板书: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3、分母和分子的意义。

  (1)利用黑板上的分数,提问:2/3、3/4、5/8中,各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表示这样的多少份?

  (2)指出:在分数里,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的数叫做分母:表示这样多少份的数叫做分子。(学生再从书上读出句子)

  4、巩固分数意义的练习。

  (1)出示P71第1题。观察思考:阴影部分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然后让学生在书上括号内填分数,再反馈纠正,说出分数的含义。

  (2)出示P71第3小题。观察思考:涂色部分占整体的几分之几?然后让学生在书上()内填分数,反馈纠正,分别说出2/5、5/6

  (3)出示P71第2题,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在分数的意义里,必须把单位”1“平均分。如果不是平均分,每一份大小不一样,那末其中的一份或几份是不能用分数来表示的。

  (4)P72第4题,学生练后反馈纠正。

  5、分数单位的认识和联系。出示讨论:

  (1)自然数的单位是什么?4里有多少个1?

  (2)0.4的单位是什么?0.4里有几个0.1?

  (3)0.04的单位是什么?0.04里有几个0.01?

  自然数有自然数的单位,小数有小数单位,分数也有分数单位?想一想:

  (4)3/4的单位是什么?3/4里有几个1/4?

  5/8的'单位是什么?5/8里有几个1/8?

  3/10的单位是什么?3/10里有几个1/10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叫做分数单位。不同分母的分数,它们的分数单位也不相同。找一个分数大单位,是分母不变,分子是1。

  (5)4/15是由()个1/15组成。

  9/20是由()个1/20组成。

  31/100是由()个1/100组成。

  可见,任何一个分数都是由几个分数单位组成。

  (6)学生联系P72的第6题

  (4)教师归纳:一把铅笔、一群小羊等组成一个整体,也可以看作单位”1“。(还可让学生举例补充)

  (5)归纳分数的意义。刚才,认识了单位”1“,单位”1“指的是什么。这样,我们可以用简明的句子来归纳分数的意义了。什么叫做分数呢?请从书上读出相关的句子来。

  出示板书: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表示这样的一份或者几份的数,叫做分数。

  3、分母和分子的意义。

  (1)利用黑板上的分数,提问:2/3、3/4、5/8中,各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表示这样的多少份?

  (2)指出:在分数里,表示把单位”1“平均分成多少份的数叫做分母:表示这样多少份的数叫做分子。(学生再从书上读出句子)

  4、巩固分数意义的练习。

  (1)出示P71第1题。观察思考:阴影部分是单位”1“的几分之几?然后让学生在书上括号内填分数,再反馈纠正,说出分数的含义。

  (2)出示P71第3小题。观察思考:涂色部分占整体的几分之几?然后让学生在书上()内填分数,反馈纠正,分别说出2/5、5/6

  (3)出示P71第2题,学生回答后教师指出:在分数的意义里,必须把单位”1“平均分。如果不是平均分,每一份大小不一样,那末其中的一份或几份是不能用分数来表示的。

  (4)P72第4题,学生练后反馈纠正。

  5、分数单位的认识和联系。出示讨论:

  (1)自然数的单位是什么?4里有多少个1?

  (2)0.4的单位是什么?0.4里有几个0.1?

  (3)0.04的单位是什么?0.04里有几个0.01?

  自然数有自然数的单位,小数有小数单位,分数也有分数单位?想一想:

  (4)3/4的单位是什么?3/4里有几个1/4?

  5/8的单位是什么?5/8里有几个1/8?

  3/10的单位是什么?3/10里有几个1/10

  把单位”1“平均分成若干份,其中的一份叫做分数单位。不同分母的分数,它们的分数单位也不相同。找一个分数大单位,是分母不变,分子是1。

  (5)4/15是由()个1/15组成。

  9/20是由()个1/20组成。

  31/100是由()个1/100组成。

  可见,任何一个分数都是由几个分数单位组成。

  (6)学生联系P72的第6题。

  6、例1的教学和练习

  (1)出示P72第7题。哪三点分别表示1/7、4/7和6/7呢?引导学生自学例1后尝试做题,做后,讨论应该怎样想,教师小结。

  (2)”试一试“口答,并说明为什么?

  P.72,第8题,学生练习。

  四、教学总结

  五、布置作业《作业本》

  从自然数到分数,学生比较难理解单位”1“,需在后面的教学中加强训练。

五年级数学教案分数的意义15

  一、教学内容

  分数的意义、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真分数与假分数

  分数的基本性质

  最大公因数与约分

  最小公倍数与通分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二、教学目标

  1、知道分数是怎样产生的,理解分数的意义,明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2、认识真分数和假分数,知道带分数是一部分假分数的另一种书写形式,能把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

  3、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会比较分数的大小。

  4、理解公因数与最大公因数、公倍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找出两个数的最大公因数与最小公倍数,能比较熟练地进行约分和通分。

  5、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三、编排特点

  1、多侧面地展现了分数的来源。现实需要和数学需要。

  2、把因数、倍数的有关知识与分数的相关知识结合起来教学。

  3、关注数学的抽象过程,从现实问题情境引出数学问题,得出数学知识。

  4、部分内容作了适当的精简处理或编排调整。

  (1)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的实际问题,原来安排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之后,现在挪后。

  (2)分数大小比较,不单列一段,而是与通分结合在一起学习。

  (3)删去了原来第2节中把整数或带分数化成假分数的内容。

  四、具体编排

  1、分数的意义

  分数的产生

  通过测量与分物,引入分数,使学生感悟分数是适应客观需要而产生的。

  分数的意义

  (1)单位“1”既可以表示一个物体,也可以表示一些物体,体现了部分与整体的关系。同一个分数可以表示不同的具体量,体现了分数的抽象性。

  (2)分数单位的概念。

  分数与除法

  (1)体现了分数的数学来源:计算时往往不能正好得到整数的结果,常用分数来表示。可从数系的扩展角度来认识分数的产生。

  (2)分数与除法的统一点:对一个整体进行平均分。

  (3)为后面的假分数以及把假分数改写成整数、带分数作准备。

  例1

  把除法的意义和分数的意义进行统一:把1个物体平均分成3份,用除法的意义列出除法算式1÷3,根据分数的意义得到每份是。

  例2

  (1)把许多物体(3块月饼)平均分成4份,求每份是多少。用除法的意义列出除法算式3÷4,根据分数的意义得到每份是,在这儿,可以用两种方式来理解:A、把1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这样的3份是。B、把3平均分成4份,每份是。

  (2)通过图示得到分数结果,方法多样:一、用操作或图示法。二、推理:1块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块,3块月饼平均分给4人,每人分得3个块,是块。

  分数与除法关系的总结

  根据例1和例2总结出分数与除法的关系。在这儿,可以把分数的意义进一步扩展,它既可以表示作为结果的一个数,也可以表示一种运算过程。

  (1)可以解决整数除法中商不是整数的情况。

  (2)分数与除法可以互逆,可看作同一种运算。

  (3)因为除数不能为0,所以分母不能为0。

  2、真分数与假分数

  以前学生只接触过分子比分母小的分数,现在介绍分子和分母相等或分子大于分母的分数,可以让学生更全面地认识分数。

  例1

  让学生根据已有知识写出分数,并重点观察分数中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并借助直观把它们和1比较,再介绍真分数的概念。

  例2

  让学生重点观察分数中分子和分母的大小,并把它们和1的大小比较,给出假分数的概念。需指出这里的单位“1”是一个圆而不是所有圆的总体。

  例3

  (1)从生活语言“一个半”引出带分数的写法及读法。

  (2)让学生仿照着写出其他的分数。

  例4

  (1)要把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是因为要培养学生对于分数的数感。

  (2)化的时候有不同的方式。

  A、根据分数的意义:4个就是1。

  B、利用直观图。

  C、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3)可引导学生总结假分数化成整数或带分数的一般方法。

  3、分数的基本性质

  分数的基本性质是约分、通分的基础。

  例1(分数基本性质的推导)

  (1)通过直观图观察得出三个分数相等。

  (2)从两个方向观察三组分数的分子、分母的变化规律。

  (3)通过自主举例,从具体到一般,总结出分数的基本性质。

  (4)由于分数与除法的内在一致性,引导学生用除法中商不变的性质来说明分数的基本性质。

  例2(分数基本性质的应用)

  把分数化成分母不同(分母扩大、分母缩小两种情况),但大小相同的另一分数。

  4、约分

  与九义教材相比,把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移至此,更体现了求公因数的必要性。

  最大公因数

  例1(公因数、最大公因数的概念)

  (1)利用实际情境(用正方形铺满长方形且必须是整块数)引出求公因数的必要性。

  (2)借助操作进一步理解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既是长方形长的因数,又是宽的因数,从实际问题转入数学问题。

  (3)用集合的形式表示出因数、公因数,与第二单元相响应。

  例2(最大公因数的求法)

  (1)前面没有正式教学分解质因数,因此这儿不教学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最大公因数的方法,只在“你知道吗”中进行介绍。

  (2)多种方法。

  A、分别列出两个数的所有因数,再找公因数。

  B、从较小的数的最大因数开始找,看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因数。

  也可引导学生想出不同的方法,如:从较大的数的最大因数开始找,然后和上面的B方法进行比较,看哪种更合适。

  (3)让学生通过观察,找出公因数和最大公因数之间的关系:所有的公因数都是最大公因数的因数。

  做一做

  让学生接触两类特殊数的最大公因数:两数存在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两数互质。

  约分

  例3(最简分数的概念)

  (1)通过实际情境引出两个分数(根据不同的素材引出:具体的米数、分成四段)。

  (2)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说明两个分数相等,为后面的约分设下铺垫。再给出最简分数的概念。

  例4(约分)

  (1)原理: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分数改写成相等的最简分数。

  (2)方法多样:可以逐步约分,也可直接用最大公因数约。

  (3)给出约分的简便写法。

  5、通分(编排方式与约分相似)

  与九义教材相比,把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移至此,更体现了求公倍数的必要性。

  最小公倍数

  例1(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概念)

  (1)利用实际情境(用长方形铺满正方形且必须是整块数)引出求公倍数的必要性。

  (2)借助操作进一步理解正方形的边长必须既是长方形长的倍数,又是宽的倍数,从实际问题转入数学问题。

  (3)用集合的形式表示出倍数、公倍数,与第二单元相响应。

  例2(最小公倍数的求法)

  (1)前面没有正式教学分解质因数,因此这儿不教学用分解质因数的方法求最小公倍数的方法,只在“你知道吗”中进行介绍。

  (2)多种方法。

  A、分别列出两个数的倍数,再找公倍数。

  B、从较大的数的最小倍数开始找,看是不是另一个数的倍数。

  也可引导学生想出不同的方法,如:从较小的数的最小因数开始找,然后和上面的B方法进行比较,看哪种更合适。

  (3)让学生通过观察,找出公倍数和最小公倍数之间的关系:所有的公倍数都是最小公倍数的倍数。

  做一做

  让学生接触两类特殊数的最小公倍数:两数存在因数和倍数的关系,两数互质。

  通分

  例3(分数大小的比较)

  (1)通过实际情境引出两个分母相同的分数的大小比较。

  (2)和的比较方法多样(三年级上册已经有了一定基础)。

  A、根据分数的意义。

  B、根据分数单位的多少。

  (3)让学生通过一些特例,自行总结分母相同或分子相同的分数的大小比较方法(三年级上册有了分子都是1的分数大小比较方法)。

  (2)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说明两个分数相等,为后面的约分设下铺垫。再给出最简分数的概念。

  例4(通分)

  (1)从实际情境引入,出现分子、分母均不相同的情况,比较大小时产生认知冲突。

  (2)原理:利用分数的基本性质把两个分数改写成分母相等的分数。

  (3)通分时,可以把分母都化成两个分母的最小公倍数,也可以不是最小公倍数。

  (4)作为比较大小的方法,还可以把两个分数改写成分子相同的分数。

  (5)区别通分与约分:约分是对一个分数的运算,通分是对两个分数的运算。

  6、分数和小数的互化

  例1(小数化分数)

  (1)用小数和分数两种不同的方式表示同一个除法运算的结果,建立起两者的联系。

  (2)利用小数的意义给出小数化分数的一般方法。一位小数由教材给出范例,两、三位小数由自己类推。

  例2(分数化小数)

  (1)创设六个数比较大小的数学情境。

  (2)分数化小数的方法多样;

  A、分母是10、100......的,利用小数的意义来化。

  B、分母不是10、100......的,可以化成分母是10、100......的,也可以利用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来化。

  整理和复习

  分数的概念

  分数的分类

  分数的基本性质及其运用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五、教学建议

  1、充分利用教材资源,用好直观手段。

  2、及时抽象,在适当的抽象水平上,建构数学概念的意义。

  3、揭示知识与方法的内在联系,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方法。

【五年级数学教案分数的意义】相关文章:

人教版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数学教案01-17

分数的意义教案01-15

《分数的意义》教案02-27

分数的意义教案12-22

分数的意义教案05-11

《分数的意义》教案06-20

五年级下册分数的意义的教案11-22

小学五年级分数的意义教案12-01

分数的意义教案范文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