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教案大全>《狼牙山五壮士教案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

时间:2024-04-12 17:41:28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狼牙山五壮士教案,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1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新词,理解词义,会用“斩钉截铁”“坚强不屈”造句。

  2、按照提纲,找出课文的叙述顺序,知道哪段详写,哪段略写,及其与中心的关系。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4、学习五壮士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为人民利益壮烈献身的精神,激发学生为振兴中华而努力学习。

  教学重点与难点:

  1、知道叙述有详有略能够起到突出中心的作用。

  2、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3、了解五壮士完成掩护任务后为什么往狼牙山顶峰棋盘陀转移。体会这一行动的动机的深刻内涵。

  教学时间:

  2课时

  教学用具:

  生字卡片、挂图、录音机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词。

  2、理清课文脉络。

  3、阅读课文,初步知道五壮士的壮举表现。

  4、学习第一自然段。

  教学过程:

  一、引入课文,激发兴趣

  谁听过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他们都叫什么名字?(请学生出示查找到的资料,互相交流)

  下面就请同学们来听听“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

  二、听课文录音,初知文意

  学生看课文,听录音,初步了解故事内容。

  三、学生自学生字、词(老师出示生字卡片)

  1、按生字卡片记准字音,记清字形。

  2、通读课文,结合课文理解新词词义。不理解的查字典解决。

  四、检查字词掌握情况

  1、字音(全班朗读--指名朗读)

  2、字形(学生自由地指出难写、难记的字,相互讨论记忆的方法)。

  3、词义:由学生提出不理解的`,大家相互讨论,查查字典。结合上下文来理解。

  五、全班朗读课文,根据课后“思考练习”第2题的提示,理清文章的叙述顺序。

  (教师板书: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入绝峰、攀上顶峰,英勇跳崖。)

  六、学习第一部分

  1、全班朗读

  2、你读懂了什么?

  (八路军七连与日寇经过一个月的游击战争之后,主力决定向龙王庙转移,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

  七、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八、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预习“思考练习”第3、4题。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继续学习课文,领会五壮士的内心世界。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了解课文详略得当的写作特点及材料。

  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激发兴趣,引入本课时

  五壮士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却再次诱敌上了顶峰,其实就是绝峰,这是为什么呢?

  二、朗读课文的第二部分,再进行分析

  讨论:

  1、课文是怎么描写战斗场面的?

  (先是对整体的描写,概括地写五壮士有计划地利用险要的地形,打退了敌人一次又一次的进攻;然后对每个战士进行具体描写。)

  2、课文是通过什么对人物进行描写的?请同学们用不同的符号划出来。

  (通过人物的动作、神态、声音,抓住特点进行描写)

  三、默读第三部分

  到此就已经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为什么要再入绝峰呢?带着问题,请同学们默读第三部分,找出原因。

  1、默读,回答原因。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

  2、问:班长马宝玉是怎样做再入绝峰这个决定的?其他四位战士是怎样做的?划出重点词语。

  (斩钉截铁,热血沸腾。)

  这两个短语你是怎么理解的?说明什么?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热血沸腾:比喻情绪高涨、激动。)

  (说明为了人民利益,为了消灭敌人,毅然作出了英勇献身的决定,把个人生死置之度外。)

  3、理解重点句子: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一个“走”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体现出班长态度之坚定、判断之果断,饱含着五壮士高昂的斗志和对人民的深切的爱,表现了坚决不移的决心和不畏牺牲的精神。

  4、全班有感情地朗读。

  四、学习第四部分

  五壮士接受任务后,引敌进入狼牙山,他们英勇杀敌,胜利完成了掩护任务。为了人民的利益,为了消灭敌人,为了战斗胜利,他们毅然作出了诱敌上绝峰,英勇献身的决定。那么后来情况怎样了呢?接着看第四段。

  1、全班朗读。

  2、思考:向顶峰攀登的过程中,五壮士是怎样痛击敌人的?

  3、重点理解句子:

  “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位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把石头比喻成“雹子”说明石头砸下来非常迅猛,非常有力。这两句话充分体现出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中华民族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五、学习第五部分(看挂图)

  1、指名朗读。

  2、思考:

  (1)五壮士最后是怎样英勇跳崖的?划出他们跳崖时的动作。

  (2)从他们的动作中你领悟了什么

  (毫不犹豫,个人生死完全抛到了九霄云外。这种英勇无畏的精神令人叹服。)

  (3)理解“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的深刻含义。

  (坚强不屈:形容意志强固有力,不可动摇或摧毁。

  含义:五壮士是中国人民的代表,歌颂了五壮士在保卫祖国的伟大斗争中,英勇战斗,坚强不屈的崇高品质和英雄主义精神。)

  3、全班有感情地朗读。

  六、总结全文

  讨论:课文记叙了一件什么事?所要表达的中心意思是什么?

  (课文记叙了狼牙山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同敌人血战到底、英勇跳崖的故事。歌颂了五壮士坚贞不屈的英雄气概和为祖国解放,民族解放壮烈献身的崇高精神。)

  七、课题引申

  1、进一步理解课题,问:课文所表现的“狼牙山五壮士”的行为之“壮”,从课文中哪几方面可以看出来?

  2、五段中哪部分详写部分是略写?为什么这样安排?

  (为了突出中心,围绕中心有详有略地安排材料。)

  我们要学习这种表达中心思想的方法。

  八、布置作业

  1、造句:斩钉截铁、坚强不屈。

  2、背诵五壮士跳崖的部分,体会中心。

  全课板书

  15狼牙山五壮士

  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入绝峰--攀上顶峰--英勇跳崖

  (掩护)(有计划、(斩钉截铁、(英勇杀敌)(坚强不屈、

  英勇杀敌)热血沸腾)壮烈献身)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2

  一、教学过程

  (一)创设悬念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一定知道黄继光用胸膛堵枪眼,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邱少云在烈火中永生的事迹。今天,我们再来了解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发生在抗日战争时期河北省的狼牙山。故事的主人公是五位壮士。(板书:狼牙山五壮士)

  1、从《狼牙山五壮士》这个课题中,我们知道了什么?(故事的地点发生在狼牙山,【出示介绍狼牙山的幻灯片:狼牙山位于河北省保定易县县城西南40公里处。属于太行山系,海拔1105米,远远望去,这座山的形状特别像尖利的狼牙,直指云天,因此得名狼牙山。沿着崎岖的山道攀登而上,山势渐渐陡峭,尤其快到山顶时,脚下的路依山傍崖,笔直无底的崖壁令人目眩。狼牙山上共有五个险峰:大联陀、小鬼脸、阎王鼻子、天梯、棋盘陀。抗日战争时期,狼牙山是晋察冀(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敌后抗日根据地之一,也叫晋察冀边区。晋、察、冀分别是山西省、察哈尔省(已撤销)、河北省的简称。)边区的东部屏障。】故事的主人公是五壮士)

  2、初读课文,认真思考为什么不用“战士”,而用“壮士”?五壮士“壮”在哪里?(一般说来,“战士”是指在战场上参加作战的普通士兵,仅仅表明他们的身份而已,不含歌颂的意味。而“壮士”则不同,它是指意气豪迈而勇敢的人,它含有对人物敬佩和歌颂的感情色彩,它表达的意思要比“战士”深刻得多。)

  3、反馈:勇敢地献出生命,这样的人可以称为壮士。同学们看《狼牙山五壮士》这个题目,除了告诉我们地点和人,还暗含着什么?看得出来吗?(歌颂五壮士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和视死如归的大无畏英雄气概)

  (二)检查预习分析结构

  1、指名认读生字新词,注意读准后鼻音(奉、绷)、翘舌音(撤、振);多音字(着、磨)。

  2、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对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让学生在读中领悟意思。

  3、请学生快速默读课文,看看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写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第一部分(1)接受任务 第二部分(2)诱敌上山,痛击敌人 第三部分(3)把敌人引上绝路第四部分(4―6)英勇歼敌第五部分(7―9)壮烈跳崖

  (三)、讲读课文第一、二、三段。

  1、讲读第一段。

  哪些词语突出了日寇的.猖狂?说说对这些词语的理解。

  (第一个词是“集中兵力”,第二个词是“大举进犯”。这两个词是和六班英勇歼敌对比写的,敌人的人数非常多,六班只有五个人,更能突出五壮士的勇敢不怕死。)

  2、讲读第二段。

  请大家看第二段“诱敌上山”,一共可以分几层?哪几层是直接描写五壮士的?

  (三层。第一层从“为了拖住敌人”到“把大批敌人引上狼牙山”。这层说的是五壮士把敌人引上狼牙山。第二层从“他们利用险要地形”到“全神贯注地瞄准敌人射击”。这层是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第三层从“战斗进行很久”一直到“横七竖八地躺着许多敌人的尸体”。这是写五壮士消灭了很多敌人。第一层和第二层直接描写五壮士。)

  这两层直接写五壮士的什么方面?

  (五壮士英勇杀敌,表现出他们不怕死的精神。)

  (板书:英勇杀敌)

  这两层的写法有什么不同?

  (第一层概括地写集体,第二层具体地写每个人。第一层是总述,第二层是分述。)

  分别写五壮士的四个句子,都描写了五壮士的什么?用什么方法写的?请同学读一句,说一句,是描写人物的语言、心情、动作还是神态?

  (第一句描写班长的神态,从“班长马宝玉沉着地指挥战斗……”的“沉着”可以看出他非常镇静,不慌张。)

  (第二句“副班长葛振林……满腔的怒火”,这句写副班长的心情。)

  (第三句“战士宋学义……”,写了宋学义的动作。)

  (第四句“胡德林和胡福才……瞄准敌人射击。”这句写的是他们的表情。)

  这四句话,有的描写表情,有的描写动作,有的描写心情。通过这些描写,你能不能看出五壮士心里想什么?

  (他们想一定要把敌人死死地拖住在狼牙山上。只有拖住敌人,群众和部队才会安全。)五壮士这时候一心想消灭敌人,对敌人充满了仇恨。我们朗读时应该读出对敌人刻骨仇恨的心情。请大家集体练习朗读。

  ( 学生齐读这四句话。)

  描写人物是学生写作的难点,教师就可以把这一小段话当成例子,教给学生描写人物的方法。通过这样的分析,就是在潜移默化地告诉学生,描写人物要描写语言、心情、动作、神态。第三层是怎样描写五壮士的?

  (这一层说敌人死得特别多,横七竖八的,都数不过来了。从侧面描写了五壮士的英勇顽强,更突出了他们是英雄。)

  3.学习第三段。

  这一段写五壮士的句子有几句?

  请一名同学读一读。

  (“为了不让……引上绝路”)

  这里写班长说话“斩钉截铁”,这个“斩钉截铁”是什么意思?

  (形容说话时态度特别果断。)

  你能用“斩钉截铁”造句吗?

  (斩钉截铁:《生的伟大,死的光荣》中的女英雄刘胡兰,面对敌人的铡刀,斩钉截铁地回答:“怕死不当共产党员!”)

  战士们知道班长要把敌人引向绝路,他们为什么还“紧跟”在班长后面呢?

  (他们和班长一样勇敢不怕死,毫不犹豫地把敌人引向绝路。“紧跟”就是一步也不落地跟着班长。)

  他们把敌人引向绝路,自己怎么办?

  (只有献出自己的生命,和敌人同归于尽。)

  (板书:准备献身)

  (四)学习第五段,运用读法,读中感悟

  1、运用读书方法读一读课文第五段。

  2、指名读读感动之处。

  3、刚才,同学们找出的语句都是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情景,实际上五壮士英勇跳崖前的神态和动作更为感人。不信,你们读一读这几句话。

  出示:“五位壮士屹立在狼牙山顶峰,眺望着群众和部队主力远去的方向。他们回头望望还在

  向上爬的敌人,脸上露出了胜利的喜悦。”

  教师指导:五位壮士望着山下已安全转移的群众和战友,对他们充满了无限深情。请同学们带着深情好好地读一读前面这句话。(指名读)

  4、请同学们边看图边读一读第五段,在脑中想一想当时五壮士是怎样英勇跳崖的?

  5、 五壮士用自己的壮举,向日寇和所有的侵略者证明了中国人民是──(学生接读),所以课文结尾说──(学生接读)

  6、读了这句话,你们知道是什么“气壮山河”、“惊天动地”呢?(指名说)对了,下面请同学们读一读五壮士的口号声,能读出惊天动地、气壮山河吗?

  7、这一段主要讲了五壮士英勇跳崖。(板书)有许多地方描写得很感人,如何把它给读出来呢?刚才同学们都做了尝试,下面让我们再回到那硝烟迷漫的战斗场面,一起去感觉五壮士英勇跳崖的豪迈场面。

  8、五壮士虽然跳下了万丈悬崖,但是他们奋勇歼敌,英勇跳崖的壮烈场面却永远留在我们的脑海里,他们那热爱人民、仇恨敌人、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革命精神激励着无数革命战士抛头颅、洒热血。同学们,让我们再去读一读第六段,再去细细地体会体会五壮士坚强不屈、英勇豪迈的伟大精神吧!

  9、五位壮士英勇地跳下了山崖,同学们你们想对五位壮士说些心里话吗?想说些什么?(指名回答)看得出同学们的心情非常复杂,想通过朗读把自己的心情给表现出来吗?想读的同学都站起来吧!让我们带着对五壮壮士无限崇敬之情,带着对敌人无比痛恨之情一起朗读课文第六段。(生读,音乐起)

  10、历史不会忘记英雄,让我们记住这悲壮的历史场面,做一个坚强不屈,自强不息的中国人。

  11、这一段,我们读了这么多遍,我想一定有人熟读成诵,也就是说能背下来了吧?是不是不相信自己?自己背背试试,这么感人的文章,该背下来。(学生练背)

  12、 指名背诵。

  13、听课文录音一遍,再次体会。

  (五)总结全课

  1、同学们深入了解这篇文章后,有什么话想对狼牙山五壮士说的?

  2、本节课,我们通过朗读,了解了五壮士痛歼敌寇、英雄跳崖的经过。同时,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还学会了“初读想象画面──品读体会感情”这种读书方法,希望同学们平时注意运用这种方法去读书。

  (六)、布置作业:请同学们将这篇课文再好好地读一读。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3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学习他们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抄写自己受感动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教具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录音机、课文朗读磁带。

  教学课时: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简要介绍背景。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顺序。

  三、学习课文第一、第二部分

  四、布置作业

  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出示目标

  1、指名读第一、第二部分。(板书:接受任务,诱敌上山)

  2、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

  3、这节课你还想了解什么内容?

  二、深入学习第三到第五部分,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1、自读第三部分。思考:五壮士完成掩护任务后,为什么往三面是悬崖的狼牙山顶峰棋盘陀转移?

  2、提问:通过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板书:引上绝路)

  3、讨论:

  (1)五壮士已经完成了掩护任务,为什么不走那条“可以追上部队”的路,而是不顾自己的`危险,要把敌人引上绝路呢?

  (2)“斩钉截铁”是什么意思?这里比喻什么?战士们为什么热血沸腾?

  4、我们应该用什么感情来朗读这一部分?(先自由读,再指名读。)

  5、指名分别朗读第四、第五自然段。思考:向顶峰攀登的过程中五壮士是怎样痛击敌人的?

  6、提问: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板书:英勇歼敌)

  7、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8、指名朗读第五部分。思考:五壮士最后是怎样英勇跳崖的?(板书:英勇跳崖)

  9、讨论。

  (1)这一段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

  (2)五壮士为什么“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你从五壮士“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中体会到了什么?

  (3)面对五壮士的高大形象,你有什么心里话想说?

  10、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

  三、总结全文

  四、布置作业

  1、试着背诵课文最后一部分。

  2、课外搜集有关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第三课时

  一、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练习背诵。

  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课外延伸。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4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学习他们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抄写自己受感动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教具准备:

  1、 生字生词卡片

  2、录音机、课文朗读磁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出示目标

  1、指名读第一、第二部分。(板书:接受任务,诱敌上山)

  2、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

  3、这节课你还想了解什么内容?

  二、深入学习第三到第五部分,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1、自读第三部分。思考:五壮士完成掩护任务后,为什么往三面是悬崖的狼牙山顶峰棋盘陀转移?

  2、提问:通过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板书:引上绝路)

  3、讨论:(1)五壮士已经完成了掩护任务,为什么不走那条“可以追上部队”的路,而是不顾自己的危险,要把敌人引上绝路呢?(2)“斩钉截铁”是什么意思?这里比喻什么?战士们为什么热血沸腾?

  4、我们应该用什么感情来朗读这一部分?

  5、指名分别朗读第四、第五自然段。思考:向顶峰攀登的过程中五壮士是怎样痛击敌人的?

  6、提问: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板书:英勇歼敌)

  7、有感情地朗读这一部分,自己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8、指名朗读第五部分。思考:五壮士最后是怎样英勇跳崖的`?(板书:英勇跳崖)

  9、讨论。

  (1)这一段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

  (2)五壮士为什么“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

  (3)面对五壮士的高大形象,你有什么心里话想说?

  10、有感情地朗读这部分。

  三、总结全文

  四、布置作业

  1、试着背诵课文最后一部分。

  2、课外搜集有关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板书设计:

  狼牙山五壮士

  英    诱敌上山

  勇    接受任务

  跳    引上绝路

  崖    顶峰歼敌

  教学反思:

  由本堂课的教学可以看出在阅读教学中读的作用不容小觑,它是学生理解课文,把握形象的有效手段,是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必要训练手段。它本身既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方法。如果在语文的每一堂课中这种能力和方法得到进一步提高和拓展,那是语文教师的快事,又是语文教学的快事。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5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生字,会写“寇、副、榴”等14个字,分类积累词语,了解故事发生背景。

  2.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顺句子,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理清课文的脉络,学会按事情发展顺序,概括各部分中心内容。

  3.练习朗读课文,初步感受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

  教学重点

  学习生字,理解词语,初读课文,理清课文的脉络,初步感受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

  教学难点

  初读课文,概括课文主要内容,学会按事情发展顺序,概括各部分中心内容。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一:分类积累词语,了解故事发生背景

  1.岀示第一组词语:

  晋察冀 根据地 日寇 大举进犯

  (1)借助拼音读正确。

  (2)教师讲解和联系语境相结合,理解词义。

  (3)关联三个词语,体会故事发生的背景和环境特点。

  要点1:

  晋察冀根据地是抗日战争时期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敌后创建的第一个根据地;

  日寇,指侵华日军,“寇”的意思是强盗或外来的侵略者;

  大举进犯,“举”是举动的意思,指日寇率大军大规模侵犯。

  要点2:

  根据电影片段聊聊日寇大举进犯的罪恶行径,体会当时形势的严峻。

  2.出示第二组词语:

  沉着指挥 全神贯注 斩钉截铁 昂首挺胸

  (1)借助拼音读正确。

  (2)理解词义。

  (3)关联四个词语,体会词语的感情色彩。

  要点:体会五位壮士的沉着、英勇、无畏,体会作者对五壮士的赞美之情。

  3.出示第三组词语:

  横七竖八 粉身碎骨 叽里呱啦 开了花

  (1)借助拼音读正确。

  (2)联系课文理解词语。

  (3)感受这组词语的感情色彩。

  要点:敌人应得的下场,隐含着作者对敌人的憎恨之情。

  小结:从第二、三组词语中可以看出课文用词恰切,带有明显的感情倾向。

  学习活动二:学习概括方法,理清课文主要内容 1.读一读: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

  要点:课文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写的,即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2.填一填:根据事情的发展顺序概括各部分中心内容,完成填空。

  接受任务—( )—( )—( )—舍身跳崖

  (1)引导学生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发现:接受任务是起因,舍身跳崖是结果,中间三个空应填事情的经过。

  (2)找对应的自然段。“接受任务”是第1自然段的内容,“舍身跳崖”是第6-9自然段的内容,中间三个空应是第2-5自然段的内容。

  (3)思考第2-5自然段讲了什么,以正面人物的活动来概括内容。

  (4)哪些自然段可以合并概括?引导学生通过抓关键词句发现:第2自然段写了痛击来敌(敌人),第3自然段写了诱敌上山(引上绝路),第4、5自然段写了顶峰歼敌。

  接受任务—( 痛击敌人 )—( 引上绝路 )—( 顶峰歼敌 )—舍身跳崖

  3.讲一讲:概括故事主要内容。

  提示:简洁、精炼、概括

  参考:课文主要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毅然接受任务,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舍身跳崖的故事。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习课文,抓住重点词句,感受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

  2.能正确、流利、有情感地朗读课文,简要复述故事。

  3.聚焦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体会课文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的写法;体会其好处,并能在片段练笔中迁移内化。

  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感受五位壮士的英雄气概,体会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

  教学难点

  聚焦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体会课文既关注群体,又聚焦个体的写法;体会其好处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学习活动三:关注场面描写,体会人物英雄形象

  1.课文描写的是一次群体战斗,其中描写在特定时间与地点内许多人物活动的总体情况,就是场面描写。让我们聚焦第2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痛击来敌”这个场面的。

  点拨:先写群体英勇无畏的表现,这是“面”的描写;再逐一写五位战士的个体表现,这是“点”的描写。

  2.成功的场面描写总是“点”“面”结合的。请学生把写“点”的句子用直线画出来,把写“面”的句子用波浪线画出来,反复朗读体会。

  3.出示写“点”的句子,思考:五位战士分别有什么特点?作者是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写点”的?

  点拨:

  马宝玉——“沉着”“让敌人走近了,才下命令狠狠地打”,从神态和语言上表现了人物的冷静善战;

  葛振林——“打一枪就大吼一声”,从动作和语言上表现了人物的勇猛;

  宋学义——“扔”“抡”等动作描写,表现了人物的嫉恶如仇;

  胡德林和胡福才——“把脸绷得紧紧的”“全神贯注”,从神态上表现了人物对敌时的专注和认真。

  这些个体形象的细节描写就是场面描写中的“点”,既表现了不同人物的性格特点,又互为依托,完成了群像的塑造。

  4.出示写“面”的句子,齐读,体会当时战斗场面的激烈,对总体面貌有所了解。

  5.议一议:“痛击来敌”部分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有何作用?

  点拨:“痛击来敌”运用了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既有群体叙述,又有个人描写,既有总体概括,又有具体刻画,这样读者既对总体面貌有所了解,又对个体话动有具体认知,给人身临其境的感觉。同时,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还可以更好地渲染气氛,塑造人物,表现主题。

  6.齐读第2自然段,再次体会点面结合描写场面的好处

  学习活动四:由扶到放,再悟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

  1.自由朗读“顶峰歼敌”和“舍身跳崖”两个部分的内容,思考:作者是如何展开“点”“面”描写的?把写“点”的语句用直线画出来,写“面”的语句用波浪线画出来。

  要点1:写“点”的语句

  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猛地举起一块大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马宝玉嗖的一声拔出手榴弹,拧开盖子,用尽全身气力扔向敌人。

  班长马宝玉激动地说:“同志们,我们的任务胜利完成了!”说罢,他把那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枪砸碎了,然后走到悬崖边上,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

  三句话都是写“点”,都描写了同一个人物——马宝玉,侧重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生动传神地刻画出了马宝玉作为班长的当机立断、英勇无畏,对敌人满腔的仇恨以及视死如归、以身殉国的英雄气概,壮士形象跃然纸上。

  要点2:写“面”的语句。

  “顶峰歼敌”中第4自然段的第1-4句是写“面”,描写了五位壮士群体活动的情况及敌人的情况;“舍身跳崖”中第6自然段的第1、2句是写“面”,第5、6句也是写“面”。

  2.议一议:同样是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顶峰歼敌”“舍身跳崖”和“痛击来敌”在写法上有何不同之处?为什么这样写?

  不同之处:“点”的选择不同。“痛击来敌”将五位战士作为“点”逐一展开描写,“顶峰歼敌”“舍身跳崖”则是将马宝玉作为“点”集中描写。

  这样写的原因:一开始五位战士面面俱到,可以让读者对人物形象有总体的了解,有利于群像的塑造;后来抓住重点人物马宝玉具体描写,可以凸显主体人物的壮言壮行,让其有血有肉,形象丰满,从而以点带面,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3.如果你是导演,要拍摄一个顶峰歼敌的电影场景,你会怎样选择人物和镜头?

  要点:可先拍摄五位战士的群像,再拍摄马宝玉的单人镜头,最后再拍摄五位战士的群像和敌人的丑陋姿态。讨论时让学生充分展开,并且追问这样选择镜头的原因,看其是否真正理解了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好处。

  4.观看影片片段,对照设计,发现场面描写与电影镜头之间的异曲同工之妙。

  学习活动五:拓展延伸,迁移运用写法

  1.观察一次活动(班级运动比赛等),运用点面结合的写法描写其中的场面,再现当时的氛围。

  要点:

  (1)注意观察群体的活动情况,观察两三个主要个体的活动情况。

  (2)描写“点”时抓住个体神态、动作、语言等细节展开;描写“面”时可以先交代清楚场面的背景(时间、地点、环境等),然后抓住活动的总体气氛,勾勒出“面”的情况。

  (3)写场面要有顺序。一般按照由面到点再到面的顺序来安排。这样描写,既关注了整个场面,又聚焦了个体活动细节,给人全面、具体的感觉。

  2.学生练写,教师巡视。

  3.注意要点,评析片段。

  板书设计

  6狼牙山五壮士

  精彩片段

  师:同学们,同样是点面结合的场面描写,“顶峰歼敌”“舍身跳崖”和“痛击来敌”在写法上有何不同?

  生:我发现“顶峰歼敌”“舍身跳崖”主要写了一个“点”—马宝玉。

  生:我发现“痛击来敌”部分对五位战士平均用力。每位战土都是一个“点”,从不同的角度描写人物,呈现不同的'人物特点。

  师:你们观察得真仔细!读书就是要这样用心。请同学们再深入地思考:为什么“点”的选择有所不同呢?

  生:我认为一开始把五位战士作为“点”来描写,可以让我们对五位战士这个群体有个大致的了解。

  生:一开始逐一描写五位战士,可以让我们感受到每位战士都是英雄。

  师:确实,把五位战士作为“点”来写,可以让读者对人物形象有大致的了解,从而对这个群体形象产生认知,感受到他们都有英雄的气概。

  生:“顶峰歼敌”和“舍身跳崖”部分重点写了马宝玉,是因为马宝玉作为班长,果敢、英勇,很多行为都是他带的头,他是其他战士的榜样。

  生:其他战士也是英雄,但马宝玉的语言、动作等更突出,更壮烈,更让人震撼。

  师:是呀,对马宝玉的描写是以一人之“壮”带动群体之“壮”,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这就是以点带面,可以让场面描写更有层次感和画面感,也更能打动人心。如果你是导演,要拍摄一个顶峰歼敌的电影场景,你会怎样选择人物和镜头?

  生:我会把第一个镜头给五位战士。他们登上顶峰后虽然没有退路,但临危不惧,依然有条不紊地向紧跟在身后的敌人射击。

  生:我会把第二个镜头给马宝玉,拍他在负伤、子弹打完的情况下,果断用石头砸敌人的镜头,一边砸还一边高喊。然后战士们一起举起石头砸敌人。

  生:我会把第三个镜头转向敌人,拍他们被石头砸中滚落深谷、大快人心的情景。然后镜头一转,又有一群敌人扑上来,局势又变得紧张起来。

  生:接下来我会再次把镜头给马宝玉,拍他把唯一的手榴弹扔向敌人的画面,把他的勇敢和对敌人的憎恨表现出来。

  师:从同学们想象的拍摄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已经学会了用点面结合来表现场面的激烈。其实文章中的“点”就相当于电影中的特写镜头,都能很好地凸显人物,为“面”服务。接下来请同学们认真观看影片片段,对照自己的设计,评估一下自己是不是一位合格的导演。

  点评:

  阅读与表达并重,是统编教材的重要编排理念。这一板块的教学,引导学生从阅读中学会比较,发现“点”的选择不同,从而关注语言表达的形式及表达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情境——让学生做导演拍摄镜头,在交流表达中检测学生是否真正掌握了点面结合的写法和理解了其妙处,设计颇为巧妙。最后让学生观看影片,在观看中与自身设计对照、碰撞,延伸了点面结合写场面的内涵,丰富了学生的审美经验,赋予了学习更广阔的空间。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6

  教学目标:

  1、学习五壮士为革命、为人民宁死不屈、勇于献身的精神。

  2、学习根据中心的需要,有详有略的写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做到读中感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齐读课题。题目为什么把五战士称为五壮士?战士和壮士之间有什么不同?

  生:战士只是一般的士兵,壮士是英勇、豪迈、勇敢的人。

  2、课文除“英勇跳崖”外,还有哪些内容也能说明他介是壮士?

  生: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

  3、上节课我们已经研究了前三部分,从不同的角度说明了他们确实是壮士,那么这节课我们就重点研究顶峰歼敌和英勇跳崖两部分,看看五壮士的英勇豪迈表现在哪里?

  二、学习第四大段

  1、默读本段,边读边想五壮士的哪些举动最令你感动?请你读出来?并说说你为什么要这样读?

  生:读、思、悟、反馈。

  (1)“同志们!用石头砸!”

  生:“砸”读得要重,前边要有停顿。因为“砸”体现了五壮士对敌人的仇恨,虽然没有子弹了,但是决不投降,誓与敌人血战到底;又因为五壮士已激战了数小时,体力消耗很大,石头又很重,如果不用力举不起来的,说明五壮士对敌人的恨,对人民的爱……

  生:个人读——评读——自愿读

  师引:“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到:‘……’”

  生:边做动作边读:“同志们!用石头砸!”

  师:我已经听出了你们对敌人的仇恨,还有哪儿令你感动?

  (2)读“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带着……向敌人头上砸去。”

  生:“雹子”要加重,突出战士们对敌人的恨。“雹子”形容密而多,战士们那么累还砸得那么猛,充充分体现了战士们对敌人的仇恨。

  “带着……带着……”第二个短句比第一短句声要高,因为战士们带着的是中国人民的仇恨,他们带着的是一颗满腔愤怒的心去砸的,把石头都写活了。

  师出示课件显示:顿时,石头像雹子一样,带着五壮士()的决心,带着中国人民()的仇恨向敌人头上()砸去。

  生:发散思维,然后反馈。

  师:谁能把这种决心这种仇恨读出来?

  生:个别读——评读——齐读(师引读)

  三、学习第五大段

  师:多么英勇、壮烈的举动啊!文章最能体现五壮士豪迈的一幕是什么?(英勇跳崖)读第五大段,看看五壮士的哪一幕最令你感动?请你读出来?说说你为什么这样读?

  生:读、思、悟、反馈。(先读再讲理由)

  1、“把枪砸碎了。”“砸碎”要重读,因为枪是从敌人手里夺来的,不能再让敌人得到,不仅要砸还要砸碎,体现了壮士对敌人恨之如骨。

  2、“像每次发起冲锋一样,第一个纵身跳下深谷。”“冲锋”重读并且声音拉长,说明战士们把死当成是继续战斗,视死如归。“第一个”要重读,体现了班长在关键时刻起到了带头作用。“纵身”要重读,说明战士对待死无所畏惧,坚决果断。

  3、“昂首挺胸”“相继”加重,说明战士们视死如归,勇于献身,相信抗战一定能够胜利。

  师:课件显示,对本段内容进行全面反馈。

  五壮士胜利完成任务之后,带着(),带着(),带着()昂首挺胸,相继跳崖。

  生:发散思维,小组交流,集体反馈。

  (胜利的喜悦,对祖国的眷恋,对人民的热爱,对党的忠诚,对敌人的仇恨……)

  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生:有感情地读。

  师:过渡:五壮士用自己的壮举,向侵略者证明了什么呢?

  生:中国人民是坚强不屈的。

  师:所以课文的结尾说什么?

  生齐读结尾。这声音惊天动地,使山河更加壮丽多彩,让我们踏着烈士的足迹,再次高喊一声那壮烈豪迈的口号吧!

  生:齐读口号(加动作)

  师:你们想不想亲眼看一看五壮士跳崖时那悲壮的`一幕?(课件展示)

  师:五壮士豪迈的壮举感天动地,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谱写了曲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英雄赞歌,让我们把他们对党的忠诚,对祖国的眷恋,对敌人的仇恨通过读来表达吧。

  师、生分角色朗读。

  四、小结

  师:历史是不会忘记英雄的,让我们记住这悲壮的一幕,奋发努力,做个坚贞不屈、自强不息的中国人吧。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7

  教学要求:

  1、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学习他们保护群众、敌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誊写自身受感动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五壮士英勇跳崖的局部。

  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教具准备:

  1、生字生词卡片

  2、录音机、课文朗读磁带。

  教学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简要介绍背景。

  二、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理清顺序。

  三、学习课文第一、第二局部

  四、安排作业

  练习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出示目标

  1、指名读第一、第二局部。(板书:接受任务,诱敌上山)

  2、说说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读懂了什么?

  3、这节课你还想了解什么内容?

  二、深入学习第三到第五局部,体会课文的思想内容。

  1、自读第三局部。考虑:五壮士完成掩护任务后,为什么往三面是悬崖的狼牙山顶峰棋盘陀转移?

  2、提问:通过朗读,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板书:引上绝路)

  3、讨论:(1)五壮士已经完成了掩护任务,为什么不走那条“可以追上部队”的路,而是不顾自身的危险,要把敌人引上绝路呢?(2)“斩钉截铁”是什么意思?这里比喻什么?战士们为什么热血沸腾?

  4、俺们应该用什么感情来朗读这一局部?(先自由读,再指名读。)

  5、指名分别朗读第四、第五自然段。考虑:向顶峰攀登的过程中五壮士是怎样痛击敌人的?

  6、提问:读了这两个自然段,你知道了什么?(板书:英勇歼敌)

  7、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局部,自身喜欢的语句多读几遍。

  8、指名朗读第五局部。考虑:五壮士最后是怎样英勇跳崖的?(板书:英勇跳崖)

  9、讨论。

  (1)这一段课文是从哪几方面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

  (2)五壮士为什么“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你从五壮士“脸上露出胜利的喜悦”中体会到了什么?

  (3)面对五壮士的高大形象,你有什么心里话想说?

  10、有感情地朗读这局部。

  三、总结全文

  四、安排作业

  1、试着背诵课文最后一局部。

  2、课外搜集有关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第三课时

  一、指导有感情地朗读,练习背诵。

  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课外延伸。

  板书设计:

  21、狼牙山五壮士

  顶峰歼敌

  引上绝路

  诱敌上山

  接受任务

  英勇跳崖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8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3.体会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抗击日寇的英雄气概和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

  4.提高阅读的速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2个生字,认识6个生字。能正确读写下列词语: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

  2.初读课文,理清课文脉络。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揭示课题

  1.观看电影资料《狼牙山五壮士》。

  2.学生简单谈感受,教师小结:

  在抗日战争年代,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八年中,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涌现了千千万万个民族英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15课《狼牙山五壮士》,就是发生在河北省保定地区狼牙山区的一个真实故事。

  3.板书课题

  “壮士”指什么人?(指豪壮而勇敢的人)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预习课文

  (1)学会生字新词,从音形义三方面说说应该注意的问题。

  (2)读一读课文,想一想五壮士是在什么情况下接受任务的,课文是怎样描写五壮士跳崖的,画出最使你感动的句子。

  (3)质疑。

  2.交流预习收获

  (1)读生字组词

  (2)读读下列词语:日寇、晋察冀、指挥、尸体、悬崖、磨盘、斩钉截铁、壮烈豪迈、坚强不屈、昂首挺胸。

  (3)注意“尸、斩、磨、罢、豪”5个字的部首。

  (4)组词:

  寇()晋()挥()葛()尸()

  冠()普()晖()蔼()户()

  崖()斩()磨()豪()屈()

  涯()崭()魔()毫()掘()

  (5)指名读课文,说说五壮士的英雄事迹。

  (6)质疑,解决部分疑问。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指名读课文

  2.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哪些段落比较详细,哪些段落比较简略?

  接受任务→诱敌上山→引上绝路→顶峰歼敌→跳下悬崖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深入学习课文,体会五壮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抗击日寇的英雄气概和不畏牺牲的崇高精神。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3.提高阅读的.速度。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检查生字新词掌握情况。

  2.感情朗读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1.出示问题,明确学习目标。

  (1)课文为什么要把五位战士称做“五壮士”?

  (2)他们有哪些勇敢的表现和壮烈的举动?表现了他们的什么精神?

  (3)读读最使你感动的句段,谈谈感受。

  2.分小组学习讨论。

  3.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1)读原文。

  (2)谈感受,大家补充。

  (3)感情朗读。

  4.有感情地朗读五壮士跳崖的部分,试着背诵。

  三、总结全文

  1.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表现了五壮士的什么精神?

  3.总结中心。(板书:英勇顽强,勇于牺牲)

  4.观看情景朗读,再次受到感染。

  四、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跳崖的部分。

  2.搜集、摘抄描写英雄人物的成语,越多越好。

  (点评:这篇精读课文安排两课时完成。第一课时新课导入时先请学生观看电影片段,使学生受到感染,然后简单谈谈自己的感受,为带着感情学习课文作了铺垫。通过预习和交流,使学生扎实地学好生字新词,并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课文脉络,并在自学交流中学习质疑、解疑。第二课时通过自学、小组讨论、全班交流等形式,抓住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理解五壮士英勇歼敌、壮烈跳崖时的动作、神态的词句,体会五壮士爱护群众、痛恨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最后以情景朗读结束教学,让学生久久回味。)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9

  教学目标:

  1.认识“嗖”、“崎”等4个生字,知道“着”是一个多音字,会写“寇”、“冀”等15个生字。会书写“日寇、进犯、游击”等30个词语。

  2.朗读课文,以小标题梳理课文内容,并会讲这个故事,体会五位壮士的顽强不屈与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3. 学习关注人物群体,也关注每一位战士的写法,做到点面结合。

  教学重点难点:

  1.重点:在理清故事的基础上,学会用小标题梳理课文内容,从而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2难点:

  (1)抓住人物的动作、语言、神态等体会五位壮士的顽强不屈与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2)了解文章点面结合写场面的方法。

  教学准备:

  1. 电影资料《狼牙山五壮士》。

  2.教学插图。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观看电影资料《狼牙山五壮士》。

  2.学生简单谈感受,教师小结,导入。

  在抗日战争年代,为了抗击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八年抗战。八年中,中国大地上发生了无数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涌现了千千万万个民族英雄。今天,我们要学习的15课《狼牙山五壮士》,就是发生在河北省保定地区狼牙山区的一个真实故事。

  3.板书课题 6.狼牙山五壮士

  4.“壮士”指什么人?(指豪壮而勇敢的人)

  为什么称他们为“壮士”呢?学习这篇课文后大家就一定会知道!

  二、初读课文,学习字词。

  1.提出读书要求:默读课文,一边读一边画出不认识的字和不理解的词,并借助词典等学习工具书理解。

  2.教师检查学生学习情况。

  (1)检查生字读音。

  崎岖( qíqū)

  叽里呱啦( guā)

  嗖(sōu )

  着 zhuó (着落)

  zháo(着凉)

  zhe(跑着)

  (2)指导易混淆的字。

  “寇”与“冠”加以比较,在比较中辨析字,会更加准确。

  “抡”是左右结构,右面是“仑”,不是“仓”,所以读音是lun,这也说明它是一个形声字。

  “悬”是上下结构,上面是“县”,里面只能是两横。

  “屹”是左右结构,左面是“山”,右面是“乞”,不能写成“气”。

  (3)检查词语的理解情况。

  崎岖:陡峭,不平坦。

  昂首挺胸:昂着头挺着胸,形容士气高昂。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

  悬崖绝壁:形容高而陡峭不能攀缘的山崖。

  惊天动地:惊:惊动;动:震撼。使天地惊动。形容某个事件的声势或意义极大。

  气壮山河:形容气概豪迈,使祖国山河因而更加壮丽。

  居高临下:站在高处,对着低处,形容所据的地势有利。

  3.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通顺。

  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

  1.检查学生朗读课文,并概括出主要意思。

  (1)朗读要大声、不添字、不少字、不停顿、要流利。

  (2)用自己的话概括出自然段的主要意思。

  2.理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分段。

  (1)这篇课文时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来写的。

  (2)按照事情的变化过程分段。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写1941年秋,日寇集中兵力,大举进犯晋察冀根据地,七连六班接受接受转移群众的任务。

  第二部分(第2自然段),写六班五个战士诱敌上山,痛击敌人的情形。

  第三部分(第3自然段),写五个战士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

  第四部分(第4-5自然段),写五个战士把敌人引上狼牙山峰顶后再次痛击敌人。

  第五部分(第6-9自然段),写五位壮士英勇跳崖,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3)在概括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小标题。

  第一部分(1)接受任务

  第二部分(2)诱敌上山

  第三部分(3) 引上绝路

  第四部分(4—5)顶峰歼敌

  第五部分(6—9)壮烈跳崖

  3.归纳课文的主要内容。(抓住主要意思,要运用关键词语加以概括,不要啰嗦。)

  本文记叙了七连六班五位壮士为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他们诱敌上山,英勇杀敌,舍身跳崖的故事,表现五位壮士热爱祖国和人民的革命精神。

  四、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旧课,导入新课。

  1.指名说出事情发展的小标题。

  2.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3.导入新课。

  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五位壮士的英勇的行动,接下来继续学习五位壮士的事迹,感受他们英雄壮举!

  二、再读课文,深入理解。

  (一)讲读第二段:(诱敌上山)

  1.教师范读,学生思考;课文是怎样具体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时的神态表现?

  2.讨论以上思考题,分别找出班长、副班长、战士……各自的神态表现。

  (沉着、吼、抢、全神贯注)

  3.动作中,你有什么感觉?

  课文抓住每个人的特点描写,让学生感受到五壮士的神态、动作虽然不同,可他们的愿是相同的,都是怀着对敌人的刻骨仇恨勇猛歼敌。

  4.指导感情朗读。

  5.总结学习步骤:

  ①找出描写五壮士神态、动作的词

  ②谈感受体会。

  ③有感情地读课文。

  6.在狼牙山顶峰,五壮士又是怎样英勇歼敌呢?(按以上学习方法学习)

  (二)学生讲读第三段:(引上绝路)

  1.出示句子: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2.品读重点词语。

  “斩钉截铁”说明班长马宝玉不怕牺牲,毅然而然地选择死亡,也要完成连队交给的任务!

  “热血沸腾”一词很生动地写出了战士们在班长的感召和鼓舞下,也要用生命完成这个艰巨的任务。

  3.谈感受与体会。

  4.有感情地朗读这句话。

  (三)讲读第四段。(顶峰歼敌)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五壮士的神态、动作怎样?找出重点词、句,并讨论。

  (抢、夺、插、举、喊、拔、拧、掷)

  2.这些动作说明什么?你有什么感觉? (结合插图)。

  让学生通过品味以上动作词,观察插图,深刻理解五壮士在枪尽弹绝的情况下,面对疯狂的敌人,毫不惧怕,用石头去杀伤敌人!表现了战士对敌人无比仇恨,对人民对革命无比热爱和顽强的斗争精神。

  3.理解重点句:

  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这个句子是写班长马宝玉动作的,“抢前一步”、“猛地举起”写出了班长对敌人的憎恨,对革命的忠诚,具有勇往直前前、不怕牺牲的精神。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三)讲读第五段:(英勇跳崖)

  1.同桌练习朗读,划出描写五壮士的神态、动作的词句,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2.讨论:

  抓住“屹立”、“纵身”、“昂首挺胸”:从“屹立”一词中可感受到五壮士顶天立地的英雄形象。从“纵身”,可看出动作意志果断坚决,写出了班长的从容自若,毫不畏惧。“昂首挺胸”,表现了战士和班长—样具有不怕牺牲的`精神。

  3.五壮士已胜利完成任务,为什么还要跳崖?

  他们的枪弹已绝,敌人已扑上来了,更加疯狂凶恶了,这时战士们宁愿死,也不愿被俘,这更是豪壮的气慨。

  4.指导感情朗读。(读出激昂的语气)

  三、学习写法。

  1.课文如何写五位壮士的呢?学生讨论。

  有时对某个人进行聚焦描写,比如班长马宝玉就进行了细致地描写,比如:他刚要拧开盖子,马宝玉抢前一步,夺过手榴弹插在腰间,他猛地举起一块磨盘大的石头,大声喊道:“同志们!用石头砸!”

  有时对班里的五位壮士进行概括地描写,比如课文第二自然段,还有第三、四自然段的开头“五位战士胜利地完成了掩护任务,准备转移”、“五位壮士一面向顶峰攀登,一面依托大树和岩石向敌人射击”……

  2.对,课文在描写时,既关注了群体,又写了每一位战士,所以给人很全面的感觉,而且很具体。这就叫“有点有面,点面结合”

  3.学术交流这样写的好处,并在作文中加以运用。

  四、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讲一讲这个故事。

  板书设计

  6.狼牙山五壮士

  教学反思:

  1. 课文中有很多语句体现了五壮士的爱国情感。只有感情朗读,才能把文中的情感内化为学生的情感。所以,指导学生抓住壮士的语言和行动等关键词语进行感情朗读,就能读出语言文字的味道,感受到五位壮士的高尚品质与豪迈气概。

  2.语文课不仅要关注内容的理解,还要关注写法的渗透,比如“关注群体,考虑个体”这种写法就要通过课文的学习,留下比较系统的印象。同时做到读写结合,将这一写作训练点有机地迁移到课外,并在作文中加以练习。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10

  一、初读课文,找英雄形象。

  学生自学,边读边划,划出五壮士名字、职务,划出表现五壮士英雄形象的词、句、段并自学(查字、词典)理解。

  小组讨论交流,质疑解惑。

  二、细读课文,谈英雄形象。图文结合,理解课文。

  1、默读,填写下表:

  事件 人物 英雄形象

  神态 动作 语言

  接受任务

  诱敌上山

  引上绝路

  顶峰歼敌

  英雄跳崖

  2、组织讨论。

  按列表内容,逐层谈:“诱敌上山”的英勇形象;

  “引上绝路”的坚毅形象;

  “顶峰歼敌”的顽强形象;

  “英勇跳崖”的壮烈形象。

  三、精读课文,学英雄形象。

  有感情地朗读,做到以情感人。然后讨论:

  ① 文中哪几段使你印象最深,受到教育最大?为什么?

  ② 你从“五壮士”的英雄形象中受到什么教育?

  最后总结时要突出本组训练的'重点,归纳以下问题:哪些内容是详写的?哪些内容写得简略?为什么这样写?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11

  一、复习导入

  深入理解课文内容

  (一)复习提问: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作者是按什么顺序记叙的?哪些段落比较详细?哪些段落比较简略?

  (二)出示课题,明确学习目标

  课文为什么要把五位战士称为“五壮士?

  他们有哪些勇敢的表现和壮烈的举动?表现了他们的什么精神?

  (三)自读课文,讨论交流

  (四)全班交流学习情况

  1.五位壮士的勇敢和壮烈表现在他们引敌上山、痛击敌人的动作和神态的描写上。

  (1)出示课文内容,指名读。

  (2)找出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的动作和神态的词句,从他们不同的神态和动作你感到了什么?

  (3)同学们带着满腔的仇恨,一起朗读课文。

  2.课文的第三段也表现了五壮士的勇敢和壮烈。

  (1)讨论回答:他们完成任务后,为什么往三面都是悬崖的狼牙山顶峰棋盘陀转移?

  (2)出示课文内容,指名读。

  (3)说说自己对这句话的理解,并谈谈自己的感受

  3.课文的第四段写五壮士在峰顶歼敌,没有了子弹,他们就用石头砸,更表现了他们的勇敢和壮烈。

  (1)默读课文,说说这一段先写了什么?后写了什么?分层

  (2)在峰顶歼敌是从几方面来写的?

  (3)有感情地朗读这一段。

  4.五壮士最后英勇跳崖,这是多么悲壮啊!

  (1)哪些词语表现了五壮士的英勇悲壮?

  (2)讨论回答:说说“屹立“的意思。

  五壮士为什么“露出胜利的喜悦”?

  为什么说“这是英雄的中国人民坚强不屈的声音!这声音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总结全文

  三、质疑问难

  四、作业

  朗读课文

  点评:

  重庆九龙坡区是我社第一批参加实验的实验区,它们从2001年参加课改以来,通过抓集体备课促进教师专业素质发展,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以上就是该区在暑假期间组织教师备课的全部成果。看了之后,我有一些话要说:

  一、感动。这些教案是九龙坡区教师在区教研室的带领的帮助下,经过一个暑假的辛勤工作研究出来的,是冒着重庆的酷暑做出来的,这种团结、协作、奋斗的精神实在令人感动。更令人感动的人,他们愿意将自己的研究成果无私地奉献出来,给全国的实验老师提供备课的思路。所以,我想老师们在看到这些教案时,不应该窃喜又有了应付检查的材料,不应该产生偷懒的想法,因为这是彼时彼地的教案,不一定都适合你。老师们要感谢他们的最好方式是,对他们的教案提出自己的意见,或者提出自己的教案,这样才能形成共同研究的良好氛围。

  二、感想。九龙坡区探索出来的集体备课、网络备课曾经在天津的经验交流会上介绍过,当时我就觉得这是一种很好的教研形式。它发动集体智慧、群策群力,准备出一份水准较高的教案,同时还省去了老师大量的无谓劳动,老师完全可以把这个时间用在学习提高上。面对这样一份相对“标准化”的教案,老师需要做什么呢?第一需要做的是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调整、完善教案;第二更需要做的是记好“教学反思”,看看自己在实施教案的过程中,有哪些需要改进的地方,大到整个的'设计思路,小到某一个问题的提问方式,都可以重新思考,虽然本课时不能重复,但长期经过这样反思,将对自己教学水平的提高很有帮助。

  三、感慨。小学语文课改已经进入了第五年,第一批参加课改的老师和学生也用到了五年级上册教材。课程改革对老师观念的冲击是显而易见的,师生在此过程中的收获也是有目共睹的。但综观近一年多的课程改革的进展,使人不禁有“慢”下来,甚至是“走老路”的感觉。个中原因自然是很复杂的,但我以为大致有三:第一是经过课改初期的“激情燃烧”,这时已经有些疲塌了;第二越来越到小学毕业之时了,对如何考评尚不清楚;第三受某些专家的影响,加之一些瓶颈问题无法突破。而重庆九龙坡区的这些教案给我强烈感受是,老师的探索热情并没有衰减,改革的动力并没有消失,他们为自己前几年取得的成果而自豪,也为自己以后将取得的成果而充满信心。所以,参考、学习这些教案的老师,不光得到了某些备课上的便利,更应该为他们的精神而感动。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12

  教材简析:

  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五个的战士,为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全文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的。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了解狼牙山五壮士英勇战斗,坚贞不屈,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

  2、能力目标:理解能力、朗读体会能力的培养。

  3、德育目标;学习他们爱护群众,英勇杀敌,为了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勇于献身的崇高精神。

  教学重点:

  理解描写五壮士痛击敌人和英勇跳崖的动作、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教学难点:

  体会五壮士的思想感情和伟大精神。

  教学方法:

  自主合作、小组交流、朗读体会法。

  教学媒体:

  课件、网络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激情导入。

  二、以情促读,总结读法(自主学习第四段“顶峰歼敌”)。

  1、指名朗读,想象“五壮士的形象”。

  2、用成语汇报在你的脑海中出现了怎样的五壮士形象。

  3、概括学法:初读想象画面。

  4、“顶峰歼敌”的影片回顾,激发感情。

  (1)放影片。

  (2)看到此情此景,你的心情如何?

  5、自由读,找出你最感动的语句,好好地品读体会,并作好笔注。

  6、汇报:把你觉得感动的语句读一读,并说说朗读的体会。

  7、概括学法:品读体会感情。

  8、表演读。

  9、小结学法:初读想象画面――品读体会感情(找—品)。

  三、运用学法,读中感悟(合作探究第五段“英勇跳崖”)。

  1、据学法分组合作学习。

  (1)分小组自读第五段。

  (2)想象:你好像看到了什么?

  2、生自由汇报。

  3“英勇跳崖”的影片回顾。

  4、结合课文分组合作探究:

  (1)找:哪些语句表现了“五壮士”英勇跳崖的悲壮?

  (2)品:反复读,体味这些语句怎样读才能读出感情。

  5、检查合作学习情况,反复品读。

  6、小结:五壮士用自己的壮举,向日寇和所有的侵略者证明了中国人民是(),所以课文结尾说()。

  7、比赛读。

  8、配乐读。

  9、积累:用什么方法快速地记下这一段。

  四、回应目标,总结全文。

  1、课文是围绕着哪个字来写?体现了五壮士的什么精神?而作者重点描写了第几次掩护任务?更能突出什么?

  2、学完这篇课文后,你有什么收获?

  五、情感升华,课堂延伸。

  提供网址,丰富课外知识。

  六、作业: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13

  一、导入、揭题

  1、河北蕲县峰峦叠翠,奇峰林立。两千多年前,燕国太子丹曾在这里送别了刺秦的壮士荆轲。两千多年后的今天,唱出了“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的壮歌。两千年后,五位八路军战士又在这铭刻着壮士遗迹的地方写下了更为壮丽的诗 篇.他们就是-- 揭题

  师:气壮不在声高,放轻声音读一遍也能显出这种壮,不信你试一试,再来读一遍课题。

  2、师:为什么叫他们“五壮士”呢?(板书:壮) 也就是说,怎样的人才能称他为壮士呢?我们来读读课文。

  二、理清层次

  1、自由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课文。

  师:老师先检查读词语的情况。

  同学们,屏幕上有两组词语,我想请同学来读一读。

  (出示第一组词语:大举进犯、坠落山涧、粉身碎骨、叽里呱啦、纷纷滚落)

  (出示第二组词语:全神贯注、昂首挺胸、居高临下、斩钉截铁、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师:读得很不错!全体男生读第二组词语,全体女生读第一组词语。

  (男女生分读。)

  从两组词语中你发现了什么规律?想一想老师为什么要这样子分成两组。

  生:我认为第一组是描写敌人的,第二组是描写勇敢的五壮士的。

  对,课文中把日本鬼子称为--日寇。什么是“寇”(强盗),从这个称呼中,我们可以发现什么?(仇恨)

  师:对!两组词语,我们也不难发现,感情色彩对比非常强烈。大家要记住,学习写英雄人物的故事,要关注两组词语,一组是写敌人的,一组是写英雄人物的。并且在读课文的时候,如果注意对比着读,你会有新的发现。

  2、把这些词语放到课文中去读一读吧,理清课文层次,试着给课文列小标题,老师给大家一个提示。

  出示 :接受任务一( )一( )一

  ( )一跳下悬崖。

  (学生读课文列小标题,小组讨论后汇报。)

  师:是的事情就是这么一步一步发展的: 接受任务一(痛击敌人)一(引敌上山)一(顶峰 歼敌)一跳下悬崖。

  顶峰歼敌 跳

  引上绝路 下

  诱敌痛击 悬

  临危受命 崖

  你发现了没有,课文是按什么顺序写的?(事情发展顺序)

  师:下面请大家快速浏览全文,在整个过程 中.五位战士几次面临着考验? (接受任务 引上绝路 跳下悬崖)

  三、研读课文

  1、请你默读第一段,想一想这段里面哪些词告诉我们五位壮士面临的是一场考验?

  生:集中兵力 大举进犯。

  师:一边是大举进犯。一边是只有五个人。 我们来了解一下当时的情形 (屏幕显示) :

  9月24日清晨,35O0多名日军在飞机、大炮的掩护下 ,从四面八方向狼牙山包抄。日军实施灭绝人性的'“三光”政策.整个狼牙山地区顿时烈火熊熊.浓烟滚滚.当时被合围在狼牙山上的群众达三四万人。

  师:读了这段资料,你明白了什么?

  (敌人很疯狂,我军人很少,寡不敌众;力量悬殊 )

  同学们,六班的战士除了受伤住院的,剩下的只有5个人。在危难之时,班长主动请命,这才显壮士情怀。带着我们的理解把课文第一段好好读一读。(生读课文 )

  2、接到任务后,五位战士立刻行动了起来。在痛击敌人的过程中,课文是怎么把人物形象写具体的,请自由地读读课文的第二自然段,想想:作者怎么把它写具体的?

  (1)你的目光定格在了哪位战士的身上?(生交流感受。)马宝玉:“沉着地”(冷静,镇定)你关注到那个词?这是人物的--神态描写。

  师:你能读出他的这份沉着吗?(真是一个镇定自若的班长!)

  总结学法:关注写法,体会内涵,感情朗读。

  迁移学法学习。

  葛振林:“大吼一声”(他想吼出什么?)

  师:把他心中的怒火读出来吧!(这是一团熊熊燃烧的怒火啊!)宋学义:“抡一个圈”(使出浑身的力气)

  师:这句话就抓住了人物的--动作。读!(这一个“抡”字正是他内心力量的爆发啊!)

  胡德林,胡福才:“脸绷得紧紧的”(紧张)“全神贯注”(专注,不畏惧)

  师:带着你的感受读!(面对强敌,他们毫不畏惧!)

  课文在描写的时候就是抓住了人物神态、动作、心情把人物的形象描写得栩栩如生。

  师:(第二段读完后)胜利地完成掩护人物后,五位壮士又面临第二次考验。默读第三段,这是一场怎么样的考验?(严峻、事关重大、生与死的)

  出示句子:

  同学们,在学习时,我们还要关注标点符号。这个分号告诉我们什么?(面临两种选择)

  这两种选择各有什么利于弊呢?(第一种选择:跟上连队,可是暴露了群众转移的方向;第二种,保护了群众,牺牲了自己。这是一条死路)

  从哪个词语体会到这是一条死路? (悬崖绝壁。理解)

  同学们 ,看,它三面都是悬崖绝壁,这就意味着三个方向都走不通了,那么还有一面是什么呢? (还有一面是后面的敌人。)

  后面的追敌,也就是还有一面也是走不通的。四个方向都走不通,这就是一条死路,就是绝路啊!(多媒体将“悬崖绝壁”“绝路”两个词字体颜色变红)

  师:这个选择关系到大家的生命,所以班长马宝玉静静地思考以后才作了这一番选择,哪个地方说明他在思考?

  走哪条路呢?

  师:走哪条路呢?说明大家都在思考,而且后面有一个标点符号-- 问号。

  师:读课文的时候,标点符号千万不能放过。 这个问号让你感受到什么?

  师:是在思考,是在权衡。其实,这个问号已经向我们说明了班长马宝玉是在思考以后、是在权衡以后才作出了以下的决定。这是一个非常理智的选择.并不是一时的盲目、冲动。对选择这一条死路,班长马宝玉是-- 斩钉截铁。

  (指名朗读。生动情朗读。)

  师:如此坚定而果断。这就是--(生)“斩钉截铁”!哪个标点也能显示出他的斩钉截铁?(再读)

  师:老师来读写班长的语句,你们“紧跟着而上”。

  停,战士们绝对不会跟得那么慢,再跟一次。

  面对着生死选择,战士们为了保全百姓的生命和连队的主力,义无反顾,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死亡。

  此时,他们还只是一个个普通的战士吗?(不是的)

  对,课文中称他们为(壮士)

  其实,课文的哪一节开始,作者才称他为壮士的?(第四节)

  为什么前面称为战士后面称为壮士呢?

  你觉得怎么样的人才能称得上壮士呢?(因为壮士是能经得起生死考验的,能为了人民,为了集体不惜牺牲自己的性命的。)

  同学们,五位壮士士还面临着怎么样的选择,我们下一堂课学习。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14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认识本课的10个生字,学会“斩钉截铁、居高临下、崎岖、任务、坠落、雹子”等14个生词,并能正确书写。

  (2)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描写五壮士英勇跳崖的部分。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寇、壮烈牺牲的事迹,感受五壮士爱护群众,仇视侵略者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

  (4)领悟课文写人记事的方法,提高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读、议、说,理解课文内容,了解五壮士英勇跳崖的英雄事迹。

  (2)在自主——合作——探究中,紧扣“壮”字体会五壮士的豪言壮语。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读、议、说理解课文内容,了解狼牙山五壮士痛歼敌人、壮烈牺牲的英雄事迹,感受五壮士热爱群众、仇恨敌人、为祖国、为人民勇于献身的'精神,并从中受到教育。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语言、神态的语句,体会他们伟大的献身精神和忠于党忠于人民的崇高品质。

  难点:理解体会五壮士的"壮言"、"壮行"、"壮志",激发学生对五壮士的无限崇敬之情,从中受到教育。

  三、教法与学法

  教法:启发引导、读中感悟

  学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

  四、课时安排

  两课时

  五、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15

  【写字指南】

  “寇”是上下结构,上边边是“宀”字旁,下边是半包围结构的字,一定要注意“元”竖弯钩要托住上面的“”,在田字格中要注意上紧下松,下边因为笔画较多,要注意写得紧凑一些。

  “崖”是上下结构,上面是“山”字头,“山”要写得扁一些,下边是个半包围结构的字,要注意“厂”字要舒展,里面的两个“土”应注意上紧下松。在田字格中要注意上下的比例,上面应写得扁一些,下面笔画要舒展。

  词语掌握了吗?

  【词语理解】

  zhǎn dīng jié tiě

  斩钉截铁:形容说话办事坚决果断,毫不犹豫。例:董存瑞斩钉截铁地对指挥员说:“让我去炸掉那个碉堡!”

  xuán yá jué bì

  悬崖绝壁:形容高而陡峭不能攀缘的山崖。例:即使悬崖绝壁也阻止不了特种兵战士前进的脚步。

  【词语辨析】

  〖近义词〗

  进犯——侵犯沉着——镇定坠落——跌落

  〖反义词〗

  英勇——懦弱崎岖——平坦胜利——失败

  【词语结对】

  一(条)道路痛击(日寇)(满腔)的怒火

  一(次)进攻掩护(战友)(英勇)的战士

  一(场)战斗眺望(远方)(坚强不屈)的声音

  【词语集锦】

  本课成语比较丰富,你能记住它们,并且会用吗?

  斩钉截铁悬崖绝壁满腔怒火全神贯注

  横七竖八热血沸腾居高临下壮烈豪迈

  坚强不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

  句段理解了吗?

  为了不让敌人发现群众和连队主力,班长马宝玉斩钉截铁地说了一声“走!”带头向棋盘陀走去。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

  【理解读懂】

  这两句话表现了五壮士为保护群众和连队主力,坚定不移的决心和不畏牺牲的精神。

  【赏析品味】

  班长马宝玉一个“走”字,铿锵有力,掷地有声,体现出班长态度之坚定、判断之果断,饱含着五壮士高昂的斗志和对人民的深切的爱,表现出崇高的自我牺牲的精神。“斩钉截铁”比喻处理事情或说话坚定果断,毫不犹豫。

  【感悟吟诵】

  “战士们热血沸腾,紧跟在班长后面。”这里,没有写其他战士的语言,只写他们的内心状态(“热血沸腾”)和动作(“紧跟”)。说明他们和班长的想法是一致的。读的时候要注意表现大家内心激动,义无返顾。语调低沉,语速较快。

  课文读懂了吗?

  【课文简析】

  〖概括中心〗

  这篇课文记叙了抗日战争时期,八路军某部七连六班的'五个战士,为了掩护群众和主力部队转移,诱敌上山,英勇杀敌,最后把敌人引上狼牙山顶峰,英勇跳崖的故事,表现了五壮士热爱祖国,热爱人民,仇恨敌人,勇于牺牲的精神。

  〖理清思路〗

  第一部分(第一自然段) 讲七连六班接受了掩护群众和连队转移的任务。

  第二部分(第二自然段) 讲六班五个战士诱敌上山,痛歼敌人。

  第三部分(第三自然段) 讲五个战士决定把敌人引上绝路。

  第四部分(第四、五自然段),讲五位壮士把敌人引上顶峰,英勇歼敌。

  第五部分(第六—九自然段),讲五壮士英勇壮烈地跳下深谷。

  〖学习写法〗

  1、作者按照事情的发展顺序为我们展现了狼牙山五壮士的英雄壮举,条理清楚,脉络分明。

  2、作者用词准确、生动,描写五壮士痛歼敌人、英勇跳崖的动作和神态形象生动,突出了五壮士的英雄气概和勇于牺牲的精神

  〖指导朗读〗

  读了课文我们仿佛看到了屹立在我们面前的这五位壮士的形象,所以在朗读课文的时候要带着对英雄的敬仰之情,通过朗读重现英雄抗击日寇那惊心动魄的场面。尤其在文章的最后要将气势推向高潮,将英雄的口号喊出来。注意突出“坚强不屈”、“惊天动地”、“气壮山河”等词语。

  知识拓展了吗?

  〖读一读〗

  狼牙山在河北省易县西南部。1941年秋天,日军纠集三四千人兵力,进犯我晋察冀根据地的狼牙山地区。当时在这一地区隐蔽着我们的许多干部和三四万群众。由于我主力部队转移到敌后去了,所以防守狼牙山的八路军只有一个连的兵力,这个连就是晋察冀军区一分区一团七连。七连经过一个多月的英勇奋战,给了敌人以沉重的打击,但由于敌我力量悬殊,决定将干部和群众转移到龙王庙,由这个连的六班担任掩护。

  五壮士跳崖后,马宝玉、胡福才和胡德林壮烈牺牲,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的一棵横生的树挂住,身体负伤,没有牺牲。他俩苏醒后,不顾剧痛坚持爬上山头,经群众帮助,又回到了连队。

  〖查一查〗

  第2题:想想课文的叙述顺序,并填空。

  接受任务跳下悬崖

  第3题:

  (1)从“斩钉截铁”一词更能看出班长态度坚决,义无返顾,表现了他英勇顽强的精神。

  (2)从“石头像雹子一样”可以看出五壮士英勇无畏,面对强敌毫不畏惧。把石头比作“雹子”说明石头砸下非常迅猛,非常有力。从中充分体现出五壮士英勇杀敌的决心和中华民族与敌人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

  第4题:先找出课文描写两次胜利完成任务的部分,然后加以比较,明确第二次是重点。为什么要这样写呢?因为五位壮士虽然第一次已经完成了任务,但是他们如果当时就去追赶部队,敌人有可能尾随而来,使群众和主力部队重新陷入危险境地。为了更好地保证群众的安全,他们决心把敌人引上绝路,并做好了与敌人同归于尽的思想准备。这样写更加突出了五位壮士不畏牺牲的英雄气概。

【狼牙山五壮士教案】相关文章:

狼牙山五壮士教学设计(精选12篇)03-01

教案中班教案02-23

教案教案及反思04-18

《藏戏》的教案 [藏戏教案]04-02

音乐教案-钟声-教案03-25

小班教案小班教案03-10

小班教案安全教案03-16

教案幼儿中班教案02-15

音乐教案-快乐的节日-教案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