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教案大全>《六年级数学教案

六年级数学教案

时间:2024-04-12 18:38:31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总归要编写教案,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教案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1

  教学内容:

  课本第112页整理与复习第1-7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进一步巩固分数乘、除法的计算,熟练地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2、通过复习比的知识,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化简比与求比值的区别,并能正确地计算。

  3、培养学生综合、归类、比较的能力。

  教学重点:

  分数四则混合运算中的简便计算。

  教学难点:

  在大量知识点的归纳整理中,帮助学生形成知识脉络。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出问题

  投影显示:

  4/5×2/3+1/3÷1/6

  师:同学们,计算这题时,会用到我们学过的哪些知识?

  学生看题后回答:分数乘法,分数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及简便计算

  二、整理回顾

  1、整理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复习整理这些知识。(板书课题)

  学生口答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方法。

  师: 4/7×8/9 2/7÷6/7

  这两道式题该如何计算?方法是什么?学生独立完成计算,2人板演,汇报交流算法。

  2、整理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及简便计算的'方法。

  师:那我们来练习几题,看看谁算的又快又准。

  1/5×4/7 2/3×1/4

  2/5÷3/7 8/9÷1/4

  学生独立计算这四题,四人上台板演

  结合学生的计算,题目变成:

  3/4×3/5+1/4÷5/3

  师:这题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有简便的方法吗?

  生观题口答出顺序。

  ①可以先同时先计算分数乘除法,再算加法。

  ②也可以用乘法分配律。

  3/5×(3/4+1/4)

  结合发言、板书讲评,重点提示。

  3、整理比的知识。

  出示:35:25

  师:看了这个式子你可以向同学们介绍哪些知识呢?

  学生汇报。

  (读作35比25,:是比号,35是比的前项,25是比的后项,可以化简成7:5,比值是1 )

  出示题目:先化简,后求比值

  0.45:0.9

  师:大家一定要注意化简比与求比值的书写解题区别。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2人板演,其中1人口述其解题思路。

  三、巩固练习

  1、完成课本第112页第1题。

  指名口答,并分别说一说每个百分数的含义。

  2、完成课本第112页第2题。

  直接在书上填写。完成成集体核对。

  3、完成课本第112页第3题。

  指名口答。

  4、完成课本第112页第5题。

  直接写得数,集体核对。

  5、完成课本第112页第4题。

  指名板演,其余练习。

  四、课堂总结

  通过本节课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交流发言

  五、布置作业

  整理与复习课本第113页第6、7题。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等活动认识长方体、正方体的侧面展开图。强化对长方体面和棱特征的认识。

  2、使学生在活动中进一步积累空间与图形的学习经验,增强空间观念,发展数学思考。

  教学重点与难点:

  认识长方体的侧面展开图。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谈话:上节课我们认识了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谁能对着模型再来介绍一下?

  指名说说,全班交流补充。

  二、探究新知

  (1)除了同学们说的这些,长方体和正方体还有什么特征呢,这节课我们就继续来进行学习。

  出示正方体纸盒:

  你能够沿着这个正方体的棱把这个正方体纸盒剪开吗?

  要求:剪的时候要沿着沿着棱剪,冰且各个面要互相联在一起。

  学生尝试操作。

  小组里交流。

  (2)这个长方体纸盒你也能够沿着棱把它剪开吗?

  学生独立操作。

  看看长方体的展开图,你有什么发现?引导学生观察交流。

  追问:你能从展开图中找到3组相对的`面吗?

  (3)完成练一练第1题

  标注完后引导学生具体说说思考的过程。

  (4)完成练一练第3题

  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进行判断,在此基础上再动手操作进行验证。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练习三第6题

  学生小组交流,独立操作验证。

  2、完成练习三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指名说说自己连现实的思考过程。

  3学有余力时可完成思考题

  启发学生思考:要围成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需要几张硬纸片,这几张硬纸片的形状的大小有什么联系?

  让学会僧通过操作逐步掌握其中的规律。

  三、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哪些收获?你认为今天学习的内容什么是重点?

  四、作业

  自己动手制作一个长方体纸盒。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3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84页例3及“练一练”,练习十六第5-9题。

  教学目标:

  1、学会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2、在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发展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体会数学知识和方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从而提高数学学习的兴趣和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学会用分数乘法和减法解决一些稍复杂的实际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策略,增强数学应用意识。

  教学对策:

  借助画线段图和分析数量关系来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鼓励学生要积极交流自己的思考过程,真正理解数量关系后再列式解答。

  教学准备:

  教学光盘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林阳小学去年有24个班级,今年的班级数比去年增加了1/4。今年比去年增加了多少个班级?

  学生读题后独立解答,指名学生说说“今年的班级数比去年增加了1/4”的含义及解题思路。

  如果把问题改成:“今年一共有多少个班级?”就成了今天我们这节课要研究的新内容了。

  二、教学新知

  1、教学例3

  林阳小学去年有24个班级,今年的班级数比去年增加了1/4。今年一共有多少个班级?

  (1)比较复习题与例3的不同。

  问题不同:复习题要求“今年比去年增加了多少个班级?”而例3要求“今年一共有多少个班级?”

  (2)说说“今年的班级数比去年增加了1/4”的含义。

  1/4是哪两个量比较的结果?这两个量比时把哪个量看作单位“1”?单位“1”的1/4是哪个量?

  (3)让学生在线段图上表示出今年班级的数量。

  (4)要求“今年一共有多少个班级?”可以先算什么?并列出综合算式。

  板书:24+24×1/4,说说24×1/4的含义,独立解答。(板书:先求今年增加的班级数,再求今年的班级总数)

  (5)想一想,还可以怎样计算?

  板书:24 ×(1+1/4),说说(1+1/4)的含义。(板书:先求今年的班级总数是去年的几分之几,再求今年的班级总数)

  (6)小结:解答这类稍复杂的实际问题的方法是怎样的?(板书课题)

  2、做“练一练”的第1题。

  学生读题后,先找出题中的关键句,分析题中“2/3”的含义,然后和同桌说一说可以怎样想,即先求什么再求什么,再独立解答。

  3、做“练一练”第2题。

  学生独立思考并列式解答,教师及时巡视学生练习情况,如学生有困难启发他们画图帮助思考。

  指名学生解答,教师结合学生板演情况进行讲评,并请学生比较这两题的解法,沟通其内在联系。

  三、巩固练习

  1、做练习十六的第7题。

  独立完成,可以先画图思考,再列式解答。

  2、做练习十六的第8题。

  让学生先画线段图表示两题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再根据线段图说说这两小题中的数量关系有什么不同,最后再列式解答。

  比较两题的解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4、做练习十六的第9题。

  先让学生适当整理题中的条件和问题,再引导学生根据需要解决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条件解答相应的问题。

  比较两题的解法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四、全课小结,揭示课题。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在解题时要注意什么?

  五、课堂作业

  做练习十六的第6、7、8、9题。

  课前思考:

  例3是已知去年班级数,以及今年的班级数比去年增加了几分之几,求今年班级数的实际问题。这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数量关系之间进行比较的问题,要用到两条线段才能清楚的反映出他们的关系。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正确理解今年的班级数与去年班级数的关系,并明确:要求今年的班级数,可以先算出今年增加了几个班。为此教材先呈现了一条表示该校去年班级数的线段,并启发学生根据:“今年比去年增加了1/4”这一已知条件,画出表示今年班级数的线段。通过这样的操作使两年班级数的关系更加清晰,也利于学生认识到:要求今年班级数,可以先求出今年增加了几个班。

  与例1一样,也不要求学生列形如:a×(1+n/m)的式子去解决问题,也可以引导学生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选择算法。

  课前思考:

  与潘老师的感触一样,对这题的处理,只要求学生理解掌握教材上介绍的方法,而没有着重介绍第二种方法,如果有学生提出,那么教师可以肯定这样的做法,但不推广成普遍要求。原因是:例题2中,根据“男生占全班人数的5/9”转化成“女生占全班人数的(1-5/9)”学生还是可以理解的,但根据“今年班级数比去年增加了1/4”转化成“今年的班级数是去年的(1+1/4)”,对学生来说比较抽象。

  在教学时,要结合具体题目,从以下几方面提问,帮助学生理解掌握解题方法:1、为什么要分两步计算,能只算出第一步吗?为什么?体会一步与两步的区别。2、为什么在计算第一步时都用乘法计算?体会单位“1”已知与未知的区别?3、为什么第2步有的地方用加,有的地方用减?体会要求的量是比单位“1”的量多还是少。

  课后反思:

  今天又是一节解决实际问题的数学课,教材上提供的例题3是已知某小学去年的班级数,以及今年的班级数比去年增加了几分之几,求今年的班级数的实际问题。这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数量之间进行比较的问题,要用到两条线段才能清楚地反映出它们之间的关系。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是要正确理解今年的班级数与去年班级数之间的关系,因此,在今天的课堂上,我将教学重点放在利用画线段图及抓住关键句来分析数量关系,启发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来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如通过线段图,学生能清晰地看到要求今年班级数,必须先求出今年比去年增加的班级数;也可以先思考今年的班级数相当于去年班级数的几分之几。

  从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情况来看,应该说绝大多数学生能在理解的基础上正确解答,但也仍存在少数学生没有真正掌握而是在机械模仿的问题。尽管课堂上我在请学生回答自己所列算式时一直追问学生每一步求的是什么,以此来督促学生思考问题、分析数量关系并通过分析数量关系说出自己思考的过程。下节课是相应的练习课,看来要多关注学习困难生的学习情况,看看他们到底遇到了什么困难,又该如何解决。

  课后反思:

  这课内容的知识点其实在第3单元学习分数乘法应用题时,我已将它与原来的一步计算的问题进行过比较。记得当时有这样的训练题:将数量关系补充完整,例:10月份用水量比9月份节约1/5,9月份用水量乘1/5=(),当时有学生在括号里填(10月份的用水量);再比如,根据条件将问题补充完整,例:男生有20人,女生比男生多1/4,()?,当时也有学生将问题补成:女生有多少人?当时针对这两种情况我已经进行了比较,学生已初步接触了这单元例题3的类型,所以在学习新授之前,我在周四让学生先尝试将补充习题上的题目当成回家作业独立完成,从完成的情况看,除3个学生有些困难外,其他学生都能正确解答。

  等周五通过课堂学习后,再让学生检查回家作业情况,发现有错误的地方自己纠正。

  这样的教学效率很高,感觉不错!

  课后反思:

  分数应用题是小学数学教学中的一大难点,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引导学生正确分析、解答分数应用题,对于巩固和提高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提高学生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技巧和能力都有积极的意义。

  学好分数应用题,将使学生开阔视野,拓宽思路,既能熟悉和掌握各种类型分数应用题的内容、特点、数量关系和解答方法,也能提高解答各类复杂分数应用题的应变能力。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4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百分数的意义,体会百分数与分数与分数、比的联系和区别。

  2、积累数学活动经验,进一步发展数感。

  3、使学生更加准确把握用百分数表示数量的关系,进一步体会百分数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重点:百分数意义的理解与运用。

  教学难点:比较百分数和分母是100的分数之间的区别,让学生体会到百分数只能用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不能表示一个具体数量。而分母是100的分数可以不仅可以表示倍比关系,而且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

  教学对策:联系生活中的百分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预设:

  一、复习提问,回忆百分数的意义:

  1、昨天我们学习了百分数,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

  2、说说这些百分数(分数)的`意义。

  (1)奥数队员中,男生占60%。

  (2)期中练习中,我班数学优秀人数占全班人数的58%。

  (3)青山乡果园中,桃树的棵数占20%。

  (4)老师身上这件外套的成分:

  主面料:100%涤纶

  填充物:100%涤纶

  里布:57.8%涤纶

  42.2%粘纤

  小结:百分数表示表示两个数量的倍比关系,是两者关系,所以后面不带单位名称,不能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

  (5)奥数队员中,男生占3/5。

  (6)食堂运来10吨一些煤,第一个星期吃去了3/5,第二个吃去了3/5吨。

  小结:分数既可以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也可以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当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倍比关系时,后面不带单位名称,当表示一个具体的数量时,后面往往有具体的单位名称。

  二、巩固提高,在练习中进一步巩固对百分数意义的认识。

  1、教材上第100页上第4题。

  独立填写,组织交流,理解这两个百分数的意义。

  2、教材上第100页上第5题。

  独立填写,组织交流,说明计算方法,认识到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只要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也就是将两个数量相除。

  3、教材上第100页上第6题。

  先读题,说说这两个百分数的意义,再独立填空,然后说说这样填的想法。

  4、教材上第100页上第7题。

  先看表,看懂表格中各数据分别表示什么。

  再按要求回答第一题的问题。

  最后计算100克黄豆中含各种成分的数量。

  5、教材上第100页上第8、9题。

  让学生看图看懂图意,在说图意的过程中进一步认识百分数的意义。

  6、教材上第100页上第10题。

  读题理解,独立计算,说明理由。

  7、教材上第100页上第11题。

  说明理由。

  追问:什么情况下是相同的?什么情况下第一个学校女生人数大于第二个学校女生人数?

  三、课堂练习:见补充习题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5

  教学内容:教材第11—12页练习二第10—18题,练习二后的思考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已经学过的一些几何体的面积或表面积的计算方法,进一步掌握学过的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

  2、使学生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提高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口算(练习二第10题)

  2、揭示课题。

  我们已经学过几种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今天我们来练习这方面的知识。

  二、基本题练习

  1、练习圆柱的体积计算。

  (1)提问:圆柱的体积怎样计算?求圆柱的体积要知道什么条件?

  (2)做练习二第11题。

  2、练习平面图形面积计算。

  (1)做练习二第12题。

  要求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每个图形面积计算的算式。

  (2)提问: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怎样得到的?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公式怎样得到的?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呢?

  3、习表面积和体积计算。

  (1)求第13题前两个图形的表面积。

  (2)求第13题前两个图形的体积。

  让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出求体积的`算式。

  4、练习容积计算。

  (1)提问:容积指什么?容积的计算方法是怎样的?

  (2)做练习二第14题。

  三、综合练习

  1、讨论第15题。

  求压路的面积,其实这是求的什么?为什么?

  2、讨论第16题。

  (1)让学生读题,提问条件和问题。

  (2)提问:要求体积,先要求什么?你能求出另一个圆柱的底面积吗?

  (3)提问:这两个圆柱中哪个是相等的?你认为还可以用什么方法解答?

  四、讲解思考题。

  五、布置作业

  课堂作业:练习二第15、16、18题。

  家庭作业:练习二第11题两小题,第13题一小题。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6

  第三单元分数除法

  第3课时分数除以分数

  教学内容:

  课本第46页例4和“练一练”,练习七第9-14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

  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分数除以分数的试题。

  2、使学生在探索分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教学重点:

  理解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总结、归纳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归纳、总结等思维能力。

  课前准备:

  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新

  1、口算。

  2/3÷2 1/4÷4 5/12÷10 3/10÷6

  9÷3/10 4÷4/5 2÷3/14 1÷3/2

  2、揭示课题:分数除以分数

  3、出示例4,学生读题,列式。

  提问:这是已知什么,要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

  追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怎样列式?

  板书: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引导探索:分数除以整数怎么算呢?

  (1)请大家画图探索一下这个算式得多少?

  各自在书上的长方形里分一分,画一画。

  (2)指名到黑板上画一画,使大家清楚地看出是3瓶。

  (3)讨论:分数除以整数,能不能用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来计算呢?

  请大家计算一下它的积,看得数与我们画图的结果是不是一样?(一样)

  得数相同,你能猜想到什么?

  5、练习,验证猜想

  完成练一练第1题:先在长方形中涂色表示3/5,看看3/5里有几1/5个,有几个3/10,再计算。

  3/5÷1/5=3/5×()3/5÷3/10=3/5×()

  你发现了什么?

  6、概括方法

  联系前面学习的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你能说出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吗?

  根据学生的讨论,板书:甲÷乙=甲×1/乙(乙≠0)

  二、巩固练习

  1、做“练一练”。

  独立练习,并指名板演,练习后评议交流。

  2、完成练习七第10题。

  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练习后评议交流。

  3、讨论练习七第11题。

  独立计算后,引导比较,启发思考:什么情况下,除得商比被除数小?什么情况下,除得的商比被除数大?

  4、讨论练习七第12题。

  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判断左边的式子和右边数的大小。

  各自判断后指名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三、课堂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

  四、布置作业

  练习七第9、13、14题。

  五、阅读与交流

  阅读“你知道吗?”,然后全班交流。

  教学反思:

  小学1-6年级各个版本数学教案汇总

  提醒:

  新学期军训、分班卷、课本同步试题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7

  教学内容:

  课本第25页“探索与实践”第11-13题。

  教学目标:

  1、在实际操作中再次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顶点和棱的特点。

  2、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

  3、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探究新知识过程中的'表现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教学重点:

  数学学习与实际生活的联系。

  教学难点:

  感受数学知识的价值。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练习与应用第11题。

  可以先出示一个长方体框架,让学生观察它的特征

  引导学生思考做一个长方体或正方体框架时,应该怎样选料。

  做好后组织相应的展示和交流,让学生介绍自己选料时的思考过程

  二、练习与应用第12题。

  出示学生在课前收集的相关数据,进行计算和交流。

  三、评价与反思

  先让学生阅读表中的评价项目,然后回忆学习每部分内容时的表现,对自己作出客观,合理的评价。

  引导学生对自己在探究新知识的过程中的表现和应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

  四、布置作业

  练习与应用第13题及思考题。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8

  教学目的:

  1、认识反比例关系的意义,理解掌握反比例量的变化规律及其特征,能正确判断或不成反比例关系。

  2.掌握判断成不成反比例关系的方法,培养学生判断、推理能力。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学具操作:

  按要求拿小棒(共24根):12根、8根、6根、4根、3根、1根各可拿几次:并填表

  每次取小棒根数12864321

  次数234681224

  引导学生研究:两组数量关系中两种有关联之间的`关系与我们上一课所学内容相同吗?

  二、新课展开:

  1、出示例4

  根据问题讨论:

  (1)表中有哪两种量?

  (2)这两种量是怎样变化的?

  (3)相对应的每两个数的乘积各是多少?

  (4)求出积后,你发现什么规律?

  回答上述问题并作点评

  提问:这里的240是什么数量?谁能说出这里的数量关系式?想一想这个式子表示什么?

  2、学习例5

  出示P43三个问题让学生研究后回答。

  老师作小结。

  3、概括反比例的意义。

  (1)说明什么是反比例的量,它们之间的关系叫反比例关系。

  追问:两种量成不成反比例的关键是什么?

  如果用X和Y表示这两种相关联的量,用R表示他们的乘积,那上面的这种关系怎样写呢?

  4、具体认识

  (1)例4时有哪两种相关联的量,它们成反比例关系吗?为什么?

  (2)例5呢?

  (3)P46第4题。

  5、学习例6

  (1)怎样判断成不成反比例?

  (2)学生尝试做例6。

  老师评讲:

  三、巩固练习

  1、判断导入题中的两种理成不成反比例。

  2、P44,练一练,第1、2题

  3、P46第6、7题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你懂得了什么?

  五、课堂作业

  六、课后作业

  第5题剩下的题目。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9

  教学内容:教材第58页例4,练习十一第9~14题

  教学目标:1、使学生经历探索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的过程,理解并掌握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分数除以分数的试题。

  2、使学生在探索分数除以分数计算方法的过程中,进一步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

  3、培养学生分析、推理和归纳、总结等思维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并能总结、归纳出分数除法的计算法则。

  教学过程:

  一、教学例4

  1、出示例4,学生读题,列式。

  提问:这是已知什么,要求什么?用什么方法计算?

  追问:为什么用除法计算?怎样列式?

  板书:9/103/10 =

  2、引导探索:分数除以整数怎么算呢?

  (1)请大家画图探索一下9/103/10得多少?

  各自在书上的长方形里分一分,画一画。

  (2)指名到黑板上画一画,使大家清楚地看出是3瓶。

  (3)讨论:分数除以整数,能不能用被除数乘除数的倒数来计算呢?

  板书::9/1010/3

  请大家计算一下它的积,看得数与我们画图的结果是不是一样?(一样)

  得数相同,你能猜想到什么?

  板书::9/103/10

  =9/1010/3

  3、练习,验证猜想

  完成练一练第1题:先再长方形中涂色表示3/5,看看3/5里有几个1/5,有几个3/10,再计算。

  你发现了什么?

  4、概括方法

  联系前面学习的分数除以整数和整数除以分数的计算,你能说出分数除以分数的计算方法吗?

  根据学生的讨论,板书:甲乙=甲1/乙(乙0)

  二、练习

  1、做练一练第2题。

  各自练习,并指名板演,练习后评议交流。

  2、完成练习十一第10题。

  各自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练习后评议交流。

  3、讨论练习十一第11题。

  独立计算后,引导比较,启发思考:什么情况下,除得商比被除数小?什么情况下,除得的商比被除数大?

  4、讨论练习十一第12题:

  不计算,用发现的规律直接判断左边的式子和右边数的大小。

  各自判断后指名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三、总结:通过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练习十一第9、13、14题。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10

  第二单元 分数乘法

  教学内容:

  课本第40--41页“回顾与整理”,“练习与应用”第1-6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对本单元所学知识有清楚地认识。

  2、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分数乘法表示的意义,进一步掌握分数乘法的计算法则,能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

  3、提高学生的总结能力,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

  对本单元所学知识有清楚的.认识。

  教学难点:

  比较熟练地进行分数乘法的计算。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回顾与整理

  1、小组讨论。

  怎样计算分数乘法?

  怎样的两个数互为倒数?怎样求一个数的倒数?

  举例说说你能解决哪些用分数乘法计算的实际问题。

  2、指名全班交流。

  二、练习与应用

  1、练习与应用第1题。

  直接写得数。学生独立完成后,集体订正。

  2、练习与应用第2题。

  计算。学生独立完成后订正。

  3、练习与应用第4题。 单位的换算。

  4、练习与应用第5题。

  一步计算的分数乘法应用题。

  1/4×5 6/5×5/4

  三、课堂总结

  在这节课上,我们完成了那些任务?你有问题吗?

  四、布置作业

  练习与应用第3、6题。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11

  教学内容:

  苏教版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信息窗一《圆柱和圆锥的认识》(P15-P18)

  教材分析: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一课是在学生掌握了长方体和正方体以及圆的相关知识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是小学阶段几何知识的最后一部分内容的起始课,是以后进一步学习几何知识的基础。本节课的学习会使学生对立体图形的认识更深入、更全面,有利于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教学目标:

  1、在现实情境中,通过观察、操作、比较等活动,认识圆柱和圆锥,掌握他们的特征。

  2、经历探索圆柱、圆锥有关知识的过程,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在观察与实验、猜测与验证,交流与反思等活动中,初步体会数学知识的产生、形成与发展的过程,体验数学活动充满着探索与创造,初步了解并掌握一些数学思想方法。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圆柱圆锥的特征。

  难点:认识圆柱和圆锥的高。

  教具、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剪刀,圆柱、圆锥实物等。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提供素材。

  1、观察情境图中的物体,形成直观表象。

  2、寻找生活中的圆柱和圆锥,积累感性认识。

  3、由实物抽象出几何图形,发展空间观念。

  4、提出问题,培养问题意识。

  5、揭示课题。

  谈话:通常我们先研究圆柱和圆锥的特征,然后再研究它们的表面积、体积等。随机板书课题:《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设计意图:兴趣是学习成功的动力,通过实物图形,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圆柱、圆锥。通过分类、举例,使学生对圆柱、圆锥整体上认识,形成初步的表象,在此基础上抽象出几何图形,由物到形,由生活走向数学,引导学生对照模型想图形,在头脑中形成圆柱和圆锥的表象,帮助学生形成空间观念。让学生提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分析素材,理解概念。

  1、观察圆柱,发现特征。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探究特征。

  4、研究圆柱的高。

  5、总结圆柱的特征:刚才我们研究圆柱时,由表及里,运用先看,再比一比、量一量、摸一摸等方法,知道圆柱的特征。

  6、研究圆锥的特征。

  7、让学生完整的说一说圆锥的特征。

  设计意图: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圆柱的特征,通过课件演示,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比一比、量一量、议一议等活动,让学生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进一步整体感知圆柱,加深对圆柱的认识,培养学生的空间观念,建立对圆柱的表象的认识;通过举例认识高,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形象化,便于理解;通过小组合作,交流认识、动手操作,培养了学生的合作能力。

  前面有了对圆柱的特点的学习,圆锥的学习全部放手,让学生不仅受获“渔”,而且要学会运用“渔”进行“捕鱼”,同时,体验获取成功的喜悦,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三、借助素材,总结概念。

  1、比较异同。

  让学生对比观察,圆柱和圆锥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预设一:相同处。它们的底面都是圆形;侧面都是曲的;都有高。

  预设二:不同处。圆柱有2个底面,圆锥有1个底面;圆柱有无数条高,圆锥只有一条高。

  2、想象拓展,建立联系。

  让学生想象一下:如果从圆柱的底面开始,把上底面缩小,再缩小,再缩小(手势表示)最后会变成一个什么图形?

  小结:从这看出,圆柱和圆锥也有着密切的联系。

  设计意图:通过比较圆柱和圆锥的异同,使学生深化认识圆柱和圆锥的.特点。让学生想象,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加强了圆柱和圆锥的联系,为后面学习圆柱和圆锥的体积关系作铺垫。

  四、巩固拓展,应用概念。

  1、下面物体的形状,哪些是圆柱?哪些是圆锥?

  (1)先指出图形让学生说是什么图形,个别的说说原因。

  (2)上边一行左数第四个、下边一行左数第二个,让学生说说为什么既不是圆柱又不是圆锥,进一步明确圆柱和圆锥的特征。

  2、圆柱的侧面展开图:让学生沿着侧面上的一条高剪开(教师指圆柱上的一条高),猜想一下展开后会是什么图形,再让学生动手剪一下看看是什么图形。

  预设一:得到的是一个长方形

  预设二:得到一个正方形。

  引:展开后的这个图形与原来的圆柱有什么关系?指学生多说,并大屏幕展示。

  圆锥的侧面展开图:沿着圆锥的顶点和底面任意一点的连线斜着剪开会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图形,先想一下,再指生剪演示。

  拓展作业:如果圆柱也这样斜着剪,会得到一个什么样的图形?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回去剪剪看。

  3、将如下图所示的长方形、半圆形、梯形和三角形小旗快速旋转。想象一下,小旗旋转一周能形成什么图形?

  (1)教师先让学生想象转动后的图形。

  (2)课件演示旋转后的图形。

  设计意图:通过多个不同层次的练习,目地是让学生在练习中加深对圆柱圆锥的认识,提高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灵活性,体现数学知识“有用”。而第三小题的出现,为进一步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起了推动作用。

  五、回顾梳理,总结提升。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能试着从以下三个方面说吗?

  1、你学到了什么知识?

  2、你学到了哪些方法?

  3、你有什么感受?

  设计意图:学生自主回顾、梳理所学新知,进一步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及概括能力。

  板书设计:

  圆柱和圆锥的认识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12

  教学内容:按比例分配相关练习题。

  教学目标:进一步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特征与解题方法,能运用所学知识灵活解决一些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学生学完按比例分配问题一段时间后,部分基础较差的学生对这部分知识可能已经生疏或遗忘,非常有必要进行"温故"。

  教学重点:掌握按比例分配问题的特征和基本解题思路。

  教学难点:按比例分配问题的变形(总数和份数变化)练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按比例分配问题的基本特征。

  已知:总数量

  各部分量的比

  2、按比例分配问题的基本解题方法。

  求总份数

  求各部分占总数的几分之几

  求各部分的量:总数×()()

  二、基本练习

  1、口答:

  男生人数与女生人数的比是5:4

  男生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女生占总人数的几分之几?

  母鸡只数是公鸡只数的1.6倍

  母鸡只数与公鸡只数的比是():()

  母鸡只数占鸡总只数的几分之几?

  公鸡只数占鸡总只数的几分之几?

  2、解答下列各题:(集体练习)

  果园里共有桃树和梨树360棵,桃树与梨树棵数的比是7:5。桃树和梨树各有多少棵?

  小玲家共养了鸡鸭鹅三种家禽3600只,它们的只数比是18:11:7。三种家禽各有多少只?

  三、变形练习

  1、总数变化(板演讲评)

  幼儿园买来5盒饼干,每盒60块。如果把这些饼干按2︰3分给小班和中班,中班和小班各分到多少块饼干?

  李红期末考试语数英三门学科的平均分是90分,三门学科分数的比是11:9:10。李红同学语数英的成绩各是多少分?

  六年级三个班共做好事180件,其中的是六(2)班做的,六(3)班和六(1)班做的好事件数比是4︰1,六(1)班和六(3)班各做多少件好事?

  2、隐藏的比(独立完成、讲评)

  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与一个底角的度数比是3︰1,这个等腰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各是多少度?

  四、形体知识中的按比例分配问题。

  1、一个长方形的周长是40米,长与宽的比是3︰2,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

  2、一个长方体的棱总长是120厘米,长、宽、高的比是5:3:2,求这个长方体的体积。

  五、善用份数

  1、六(1)班小聪家养母鸡600只,公鸡与母鸡只数的比是3︰5,公鸡有多少只?

  2、六(1)班小聪家养鸡600只,公鸡与母鸡只数的比是3︰5,公鸡和母鸡各有多少只?

  3、小聪家养公鸡与母鸡只数的比是3︰5。已知公鸡比母鸡少600只,小聪家养的公鸡和母鸡各有多少只?六、溶液中的比

  配制一种药液,药粉和水的质量(重量)比是1︰50。

  ①配制1020千克这种药液,需要药粉和水各多少千克?

  ②5千克药粉要加水多少千克?可配制成多少千克药液?

  ③500千克水中应加多少千克药粉?

  七、练习巩固(独立完成)

  1、小金看一本故事书,已经看了60页,这时已看的.页数与剩下的的页数比是4:9。这本书一共有多少页?

  2、一种三丁包的馅是由猪肉、笋干、豆腐干按5︰3︰2配制而成的。

  ①配制60千克这种馅,需要猪肉、笋干、豆腐干各多少千克?

  ②如果用18千克豆腐干配制这种馅,需要猪肉、笋干各多少千克?

  ③如果猪肉、笋干、豆腐干各有30千克。配制这种馅时,要使笋干正好用完,猪肉和豆腐干多了还是少了?多(少)多少千克?

  八、巧思妙想(辅导讲解)

  A:小春身上带的钱比小杰多10元,如果小杰的钱用掉50元后,小春与小杰钱数的比是7︰4,两人原来各有多少钱?

  B:小春身上带的钱比小杰多10元,如果小杰给40元钱小春后,小春与小杰钱数的比是7︰4,两人原来各有多少钱?

  C:甲乙两个自然数的和是473。如果甲数末尾去掉一个0,那么甲乙两数一样大。甲乙两数各是多少?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13

  教学内容:

  课本第57页练习九第9-13题。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加深认识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能说出一个比的具体含义,能比较熟练地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2、使学生认识求比值与化简比的联系和区别,以及比与相关知识间的联系和区别。

  教学重点:

  加深认识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教学难点:

  正确应用比的基本性质化简比。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教师引导学生回忆比的意义和性质。

  二、基本题练习

  1、比的意义。

  比 前项 比号 后项 比值

  除法 被除数 除号 除数 商

  分数 分子 分数线 分母 分数值

  2、比的'基本性质。

  3、做练习九第9、10题。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九第11、12题。

  2、口答:灵活提问,用不同的方法说说每句话的含义。

  (1)男生人数和女生人数的比是5:6。

  (2)公鸡只数和母鸡的比是2:5。

  (3)汽车速度和火车的比是8:9。

  (4)杨树棵数和柳树棵数的比的比值是1。5。

  (5)女生人数是男生的3/4。

  四、教学思考题

  学生自己尝试做一做,然后和同桌交流。

  五、阅读“你知道吗”

  通过阅读,你有什么收获呢?

  六、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呢?

  七、布置作业:

  练习九第13题。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14

  教学内容:

  课本第51页练习八第5-9题。

  教学目标:

  1、沟通分数除法与乘法应用题之间的关系,进一步掌握分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

  2、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一步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探究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

  进一步培养独立思考、主动与他人合作交流、自觉检验等学习习惯。

  课前准备: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1/4÷5/8 1/2÷4/5 5/6÷1/2 4/5÷1/5

  2、分析数量关系。

  (1)出示,在小组里说说数量之间的关系。

  ①男生的人数是女生的4/5

  ②一桶油,用去了3/8

  (2)汇报交流,师板书数量关系式。

  ①男生的人数×4/5=女生的人数

  讨论:如果知道男生的人数,怎么求女生的人数?

  如果知道女生的.人数,怎么求男生的人数?

  ②方法同上。

  二、综合练习

  1、做练习八第6题。

  画出题目中的关键句,并说出数量关系。

  根据数量关系说一说,这题是已知什么求什么,怎么解答?各自解答,并指名板演。

  2、做练习八第7题。

  说出数量关系式,并列式解答。

  3、分析练习八第8题。

  (1)这两题的关键句分别是什么,在书上画出来。

  (2)在小组中说出数量关系式。

  (3)比较,这两题有什么不一样?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布置作业

  练习八第5、9题。

  教学反思: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15

  教学内容:教材72页8——14题

  教学要求: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整小数应用题的数量关系,便好地掌握分析应用题的思考方法,正确地解答应用题。

  2、使学生能灵活地进行分析推理,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根据问题说出数量关系式。

  (1)5小时一共行多少千米?

  (2)实际每天织布多少米?

  (3)五、六年级一共载多少棵?

  (4)实际比计划多生产多少台?

  2、揭示课题

  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整小数应用题(板书课题)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应用题的数量关系,掌握解题思路,提高分析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

  二、指导分析法:

  1、学生练习

  出示题目:

  车间要生产2400件农具,已经生产了1500件,剩下的3天完成,每天要生产多少件?

  提问:从条件想起怎么想?从问题想起怎么想?

  按上面的方法,这道题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学生练习的教师进一步说明思考方法?

  2、做练习十三第8题

  学生读题,画出线段图,再填上关系式,再说一说接下去怎么想,再解答,集体订正,说一说每一步求的什么?怎样检验?

  三、综合练习

  1、做练习十三题9题。

  三人板演、订正,说一说每一步各求的什么?

  比较三道题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地方?

  在解题方法上有什么相同的和不同的?为什么不同?

  2、做练习十三第10题。

  这两题可以用两种方法解。

  3、做练习十三用14题

  注意不同解法。

  一、课堂小结(略)

  二、作业:11-13题

【六年级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六年级数学教案12-14

六年级数学教案01-07

六年级位置数学教案11-20

小学六年级数学教案11-16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教案12-08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07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案11-09

六年级下册数学教案11-11

六年级圆的周长数学教案01-17

六年级数学教案:《比的意义》04-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