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书稿范文>赏析>《《瑞龙吟》原文赏析

《瑞龙吟》原文赏析

时间:2024-04-17 07:56:18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瑞龙吟》原文赏析

《瑞龙吟》原文赏析1

  【年代】:

  宋

  【作者】:

  周邦彦——《瑞龙吟》

  【内容】:

  章台路,还见褪粉梅梢,试华桃树。 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 黯凝伫,因记个人痴小,乍窥门户, 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 前度刘郎重到,访邻寻里。 同时歌舞,惟有旧家谢娘,声价如故。

  吟笺赋笔,犹记燕台句。 知谁伴、名园露饮,东城闲步? 事与孤鸿去。探春尽是伤离意绪。 官柳低金缕。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 断肠院落,一帘风絮。

  【作者】:

  周邦彦(1056-1121)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懂音乐,能自作曲,向来被认为是北宋末年的大词人。其词多写男女之情,讲究形式格律和语言技巧,对词的.发展颇有影响。有《片玉词》。

  【注释】:

  章台路:指歌妓居住之地。 愔愔:安静和悦。 个人:那人。 乍窥门户:指女子倚门卖笑。 宫黄:女子以黄粉涂额为饰。 秋娘:借指意中人。 “燕台”句:李商隐《燕台》诗,洛阳女柳枝闻之而有爱慕之意,两情相悦。此指知音。

  【赏析】:

  这首词历来被为周词的压卷之作,能体现周词长调的特色。作者极讲究章法,所谓“由无情人,结归无情,层层脱换,笔笔往复”(周济《宋四家词选》),结尾则放开,含不尽之意。

《瑞龙吟》原文赏析2

  原文:

  章台路。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

  黯凝伫。因念个人痴小,乍窥门户。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

  前度刘郎重到,访邻寻里,同时歌舞。唯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吟笺赋笔,犹记燕台句。知谁伴、名园露饮,东城闲步。事与孤鸿去。探春尽是,伤离意绪。官柳低金缕。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断肠院落,一帘风絮。

  诗词赏析:

  这首词,正如周济所云:“不过桃花人面,旧曲翻新耳。”(《宋四家词选》)孟棨《本事诗·情感》记崔护于清明在长安城南村庄艳遇故事,作诗云:“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再结合周邦彦的身世和政治生涯来看,词中的“刘郎”当系以自己比刘禹锡而言。刘禹锡是唐代顺宗时的革新派人物,后遭贬放,又曾返京师。写有《再游玄都观绝句》,诗云:“百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周邦彦倾向新政,曾为宋神宗所赏识,后神宗逝世,高太后听政,任用司马光等,周邦彦外出为庐州教授,羁旅荆江,游宦溧水。直至哲宗亲政,罢黜旧党,周邦彦才得返都。但在当时执政的新党实已变质,他的'抱负仍然不得抒展,所以这首词当是暗寓这些情节的。

  此词,字面上的重见桃花、重访故人,有“还见”、“重道”之喜,但只见“定巢燕子,归来何处”“旧家秋娘,身价如故”,自己则“探春尽是,伤离意绪”。空来空去,落得“断肠院落,一帘风絮”。此词,大开大合,起句突而又平。又其云在“章台路”上,不写眼前所见,却说“还见”云云,梅桃坊陌,寂静如故,燕子飞来,归巢旧处,全系写景,但以“还见”贯之,人之来,人之为怀旧而来,人之徘徊踯躅,都从字里行间露出,景中含情,情更浓烈,可见此词的沉郁处。中片本为双拽头,字句与上片同。以“黯凝伫”之人的痴立沉思写起,不写他所访求之人在与不在,而只“因念”云云,表面上描绘其昔时情态笑貌,实则追想从前的交游欢乐,但不明说,实是词的顿挫之处。下片则铺开来写,加深描绘“前度刘郎”“旧家秋娘”,一则“事与孤鸿去”,一则“声价如故”,对照写来,顿挫生姿。“燕台句”写空有才名,而今只留记诵。“知谁伴,名园露饮,东城闲步”,清游何在?真是沉郁之至。一结以“飞雨”、“风絮”,景中含情,沉郁而又空灵。这首词以“探春尽是,伤离情绪”为主旨,直贯全篇。从时间上说,是以今昔情节对比写来。上片之“章台路”、“坊陌人家”均写今日之景。中片之“因念个人痴小”云云都是写昔人的情况。今日之景是实写,昔日之人是虚拟。一实一虚,空灵深厚。“还见”字犹有过去的影子。“因念”字徒留今天的想象,又是今中有昔,昔中有今。下片则今昔情事交织写来,“前度刘郎重到”有今有昔。“同时歌舞,唯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则是昔日有者,今日有存有亡。“吟笺赋笔,犹记燕台句。知谁伴,名园露饮东,东城闲步。”又是昔日之事,而今日看来,一切皆“事与孤鸿去”。最后又写念日情况,是在“官柳低金缕”的风光中,“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断肠院落,一帘风絮。”有今而无昔。今之惆怅和昔之游乐成一鲜明对照。词在时间上就是这样似断似续,伤春意绪却是联绵不断。词又是一起写景,一结写景。一起静景,一结动景。花柳风光中人具有无限惆怅,是以美景衬托出感伤,所以极为深厚。加以章法上的实写、虚写、虚实穿插进行,显出变化多端,使这首词极为沉郁顿挫而得到词中之三昧。

《瑞龙吟》原文赏析3

  瑞龙吟·德清清明竞渡

  吴文英〔宋代〕

  大溪面。遥望绣羽冲烟,锦梭飞练。桃花三十六陂,鲛宫睡起,娇雷乍转。

  去如箭。催趁戏旗游鼓,素澜雪溅。东风冷湿蛟腥,澹阴送昼。轻霏弄晚。

  洲上青苹生处,斗春不管,怀沙人远。残日半开一川,花影零乱。山屏醉缬,连棹东西岸。阑干倒、千红妆靥,铅香不断。傍暝疏帘卷。翠涟皱净,笙歌未散。簪柳门归懒。犹自有、玉龙黄昏吹怨。重云暗阁,春霖一片。

  鉴赏

  “大溪面”三句,点龙似赛的地点及远观赛苕。“大溪”,即指苕溪。言在清明时节的德清苕溪水面上,有人组织了一次龙似竞赛。远远望去,水中、岸上彩旗飘扬,香烟缭绕,条条打扮得五彩缤纷的龙似像飞梭般地穿过了宫练似的溪面。“桃花”三句,述竞渡时的声威。“三十六陂”,“陂”,本指池岸、湖岸,这里指宽阔的苕溪,曲折漫长如一个连一个的大小湖泊。此言在曲折漫长的溪岸两傍遍植桃树,桃花映水,更增喜庆气氛。龙似像水晶宫中刚睡醒的神龙般威风,并且龙似上的赛手们还齐声呐喊和发出雷鸣似的锣鼓声壮阵、指挥;岸上、似中的看客也发出了嘈杂的助威声,各种声响汇聚成了炸雷般的轰鸣声。上片遥观龙似竞渡。

  “去如箭”三句,言龙似竞渡需要争出高低名次,因此每条似中的划桨手都是齐心协力,使龙似驶得如离弦之箭般的快速。船首上有人拿着号旗上下翻飞地指挥、协调,似中锣鼓声声催急,众似齐发在溪面上劈波斩浪激起条条宫练和雪花似的宫沫。“东风”三句,转述清明天气。言温润的春风拂面而来,夹带着龙似上新漆的桐油味,时间已经不早,天上逐渐聚起了灰云,遮阴了阳光,微风中开始飘起了毛毛雨,使看客们也渐渐感到了寒冷意。中片是近观龙似竞渡的细节描写和印象。

  “洲上”三句,言溪中的小沙洲边飘浮着青青的绿萍,来这儿参加清明竞渡而互争高低的赛手们的热烈气氛和看客们营造出来的节庆氛围,早已冲淡了为悼念屈大夫的'死,而流传下来的划龙似的记念意义。“怀沙人”,即指屈原怀沙投水而亡的传说。“残日”四句,转述赛苕情景。言时近黄昏,夕阳西坠,一眼望去两岸的桃花林已成朦胧一片。远处屏障般的群山也被夕阳烧成了酡红色;近观溪中,竞渡结们后停着的龙似以及看客们的乘船几乎把整条溪面都塞满了。“阑干倒”六句,述观赛的看客。言因为了要观看这次竞渡比赛,四处赶来的乘似纵横交错地放倒阑干停靠在两岸边,船舱敞开着以利观赛。似中的女眷们又在开始敷粉施脂整理观赛时弄乱的脸部、头发,以致溪面上弥漫起一股浓郁的脂粉香。更何况天色虽是近晚,比赛也已经结们,但主人的余兴却未尽,所以通过高卷舱篷的船舱,还可以见到舱内管弦齐奏,娇娘莺唱的寻欢苕面。“阑干倒”句紧接“连棹”句而来。“千红妆靥”是为了要取悦于夫婿或主人们也,即所谓“女为悦己者容”。“簪柳门”三句,状歌妓,也是紧接“笙歌”句而有感而发。此言在乘似中的歌妓,因为宫天抽空上岸尽兴游玩,临晚头簪柳枝姗姗来迟,已是疲劳不堪了。但是主人有令重开歌宴,她不敢不遵。所以从勉强吹奏出来的玉笛声中,传递出一种哀怨的氛围,笼罩着黄昏中的水面,以示其身不由己的苦衷。“重云”两句,兴尽归家。一“阁”字,可释为赛手和看客们居住的楼阁、庭阁,家中之阁也。此言大家回家后,已是乌云四合,室内一片昏暗,顷刻之间大雨就跟着下来了。结句与中片“澹阴送昼”,“轻霏弄晚”的天气遥相呼应,并点题“清明”,突出了一天之中忽晴、忽雨、忽阴、忽霖的“春天天气孩儿脸”的气候特色。下片写看客们(包括词人)观赛后兴尽而归,又无淋漓之苦的结局。

  吴文英

  吴文英(约1200~1260),字君特,号梦窗,晚年又号觉翁,四明(今浙江宁波)人。原出翁姓,后出嗣吴氏。与贾似道友善。有《梦窗词集》一部,存词三百四十余首,分四卷本与一卷本。其词作数量丰沃,风格雅致,多酬答、伤时与忆悼之作,号“词中李商隐”。而后世品评却甚有争论。

《瑞龙吟》原文赏析4

  【原文】

  《瑞龙吟》

  章台路,还见褪粉梅梢,试花桃树。愔愔坊陌人家,定巢燕子,归来旧处。

  黯凝伫,因念个人痴小,乍窥门户。侵晨浅约宫黄,障风映袖,盈盈笑语。

  前度刘郎重到,访邻寻里。同时歌舞,惟有旧家秋娘,声价如故。吟笺赋笔,犹记燕台句。知谁伴,名园露饮,东城闲步。事与孤鸿去,探春尽是,伤离意绪。官柳低金缕,归骑晚、纤纤池塘飞雨,断肠院落,一帘风絮。

  【注释】

  1、瑞龙吟:周邦彦创调。此调有不同诸格体,俱为三片,在此只列一体。前、中片第一、三、六句和后片第三、五、七、九、十、十二、十三、十五、十七句押韵,均用仄声韵。前两片称为“双拽头”。

  2、章台路:章台,台名。秦昭王曾于咸阳造章台,台前有街,故称章台街或章台路,其地繁华,妓馆林立,后人因以章台代指妓女聚居之地。

  3、试花:形容刚开花。

  4、愔愔(yīn):幽深的样子,悄寂的样子。

  5、坊陌:一作坊曲,意与章台路相近。

  6、定巢燕子:语出杜甫《堂成》诗:“暂子飞鸟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又寇准《点绛唇》词云:“定巢新燕,湿雨穿花转。”

  7、黯:心神沮丧的样子。

  8、个人:那人,伊人。

  9、乍窥门户:宋人称妓 院为门户人家,此有倚门卖笑之意。

  10、浅约宫黄:又称约黄,古代妇女涂黄色脂粉于额上作妆饰,故称额黄。宫中所用者为最上,故称宫黄。梁简文帝《美女篇》:“约黄能效月,裁金巧作星。”庾信《舞媚娘》:“眉心浓黛直点,额角轻黄细安。”约,指涂抹时约束使之像月之意。故浅约宫黄即轻涂宫黄,细细按抹之意。

  11、前度刘郎:指唐代诗人刘禹锡。刘禹锡《元和十年自朗州承召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诗:“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又有《再游玄都观绝句并引》曰:“余贞元二十一年为屯田员外郎,时此观未有花。是岁出牧连州,寻贬朗州司马。居十年,召至京师,人人皆言有道士手植仙桃,满观如红霞,遂有前篇以志一时之事。旋又出牧,今十有四年,复为主客郎中。重游玄都,荡然无复一树,惟菟葵燕麦动摇于春风耳,因再题二十八字以俟后游。时大和二年三月。”诗云:“百亩中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此处词人以刘郎自比。

  12、旧家秋娘:本为唐代名妓,这里泛指歌伎舞女。元稹、白居易、杜牧诗中屡有言及谢秋娘和杜秋娘者,盖谢、杜云云别其姓氏,秋娘则衍为歌妓的代称。一作作者熟悉的一个歌女。

  13、《燕台》句:指唐李商隐《燕台四首》。李曾作《燕台》诗四首,分题春夏秋冬,为洛阳歌妓柳枝所叹赏,手断衣带,托人致意,约李商隐偕归,后因事未果。不久,柳枝为东诸侯娶去。李商隐又有《柳枝五首》(并序)以纪其事。又李商隐《梓州罢吟寄同舍》诗云:“楚雨含情皆有托,漳滨卧病竟无憀。长吟远下燕台去,惟有衣香染未销。”此处用典,暗示昔日情人已归他人。

  14、露饮:梁简文帝《六根忏文》:“风禅露饮”,此借用字面,指露天而饮,极言其欢纵。

  15、东城闲步:用杜牧与旧爱张好好事。杜牧《张好好诗》序云:“牧大和三年,佐故吏部沈公江西幕。好好年十三,始以善歌来乐籍中。后一岁,公移镇宣城,复置好好于宣城籍中。后二岁,为沉着作述师以双鬟纳之。后二岁,于洛阳东城重睹好好,感旧伤怀,故题诗赠之。”

  16、事与孤鸿去:化用杜牧《题安州浮云寺楼寄湖州张郎中》:“恨如春草多,事与孤鸿去。”

  17、官柳低金缕:柳丝低拂之意。官柳,指官府在官道上所植杨柳。金缕,喻指初春时嫩黄的柳条。杜甫《郪城西原送李判官》诗:“野花随处发,官柳著行新。”牛峤《杨柳枝》词:“无端袅娜临官路,舞送行人过一生。”

  18、风絮:随风飘悠的絮花。多指柳絮。

  【译文】

  繁华的长街上,还能见到将谢的梅花挂在枝头,含苞欲放的桃花已长满一树。街巷里青楼寂无人声,只有那忙着修巢的燕子,又重新回到去年的旧处。

  我沮丧地凝神伫立,寻思那位玲珑娇小的旧情人。那日清晨初见时,她恰好倚门观望。她前额头上抹着淡淡的宫黄,扬起彩袖来遮挡晨风,嘴里发出银铃般的笑语。

  如今我故地重游,访问她原来的邻里和同时歌舞的姐妹,只有从前的秋娘,她的声价依然如故。我如今再吟词作赋,还清楚地记得她对我的爱慕。可惜伊人不见,还有谁伴我在花园纵情畅饮,到城东漫步?欢情旧事都已随着天边飞逝的

  孤雁远去。满怀兴致回来有意探春,却尽是离情别绪、感人伤怀。官道旁的`柳树低垂着金黄色的枝条,仿佛在为我叹惜。我骑马归来时天色已晚,秋雨绵绵,纤纤雨丝打湿了衣襟,落满了池塘。那令人伤怀断肠的院落啊,风吹柳絮,满院狼藉,那门帘上也落满了随风飘飞的柳絮。

  【创作背景】

  绍圣四年(公元1097年)春,周邦彦出任外官期满后,回到京师,旧地重游,追怀往事,思念并寻找当年恋过的一个歌妓,由此引发了无限的感触。词人因遭党祸罢黜庐州教授,十年后方被召回京师任国子监主簿。此词便是写回京后访问旧友的复杂心情。

  【作品赏析】

  词是作者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它首写旧地重游所见所感,次写当年旧人旧事,末写抚今追昔之情,处处以今昔对衬。全词层次分明,由折盘旋,情思缠绵,艺术上颇具匠心。

  篇首的写景不同凡响。梅花谢了,桃花开了,本是平常习见的事物,而词里却说“褪粉”、“试花”,造语相当别致;褪粉、试花紧相连,使人仿佛感觉到了季节时令的更替,这就巧妙而生动了。使用倒装句法,把“梅梢”和“桃树”放后面,足见作者的用心。此二句俨然天然巧成,极为精致华美。本篇开头还错落地交代了有关的一些情况。“章台”、“坊陌”,是京城繁华的街道和舞榭歌台聚集的里“坊陌人家”,则同时点明作者所怀念的人物的歌妓身份。“愔愔”二字极言冷清,暗示了物是人非,今夕对比之意。用燕子的“归来旧处”兼喻作者的重游故地,这是明显易见的,而用燕子的“定巢”有三叠,首叠本是写词人初临旧地所见所感,但通体只写景状物,不说人,只暗说,不明说,显得感情沉郁,有待抒发,从而为下文作了铺垫。

  次叠以“黯凝竚”三字为引领,“黯凝竚”,是用滞重之笔点出思念之深,但引出的下文却是一串轻脱活跃的词句,正好相映成趣。“箇人痴小,乍窥门户”八个字相当传神,既写出了那位坊陌人当时还没有失却少女的天真活泼,又浸透着作者对她的亲昵爱怜之情。以下几句,写少女站门口招揽客人,初春余寒尚存,晓风多厉,她不得不以袖遮风,因而晨妆后鲜艳的容颜,就掩映衣袖之间了。“盈盈笑语”写出了少女的天真烂漫。描写人物的这几句,笔墨生动,准确传神。

  第三叠“前度刘郎重到”的重点是追忆往事,对照今昔,抒发“伤离意绪”。“前度刘郎重到”用了刘义庆《幽明录》所载东汉刘晨入天台山遇仙女的故事,兼用刘禹锡《再游玄都观》“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的诗句。以刘郎自喻,恰与前文“桃树”、“人家”暗相关合,亦是笔法巧妙处。以下四句写词人寻访邻里,方知自己怀念中的人物亦如仙女之踪迹渺然,“同时歌舞”而“声价如故”者,唯有“旧家秋娘”。“秋娘”,是唐代妓女喜欢使用的名字。这里以秋娘作陪衬,就说明了作者所怀念的那位歌妓当年色艺声价之高。“吟笺赋笔”以下几句,是追怀往事的具体内容。“燕台”,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典故。当时有位洛阳女子名柳枝者,喜诗歌,解音律,能为天海风涛之曲,幽忆怨断之音,闻人吟李商隐《燕台》诗,惊为绝世才华,亟追询作者,知为商隐,翌日遇于巷,柳枝梳丫头双髻,抱立扇下,风障一袖,与语,约期欢会,并引出了一段神魂离合的传奇故事(见李商隐《柳枝五首》序)这两句不只是写双方相识相好的经过,而且还暗示了对方的爱才之心和与自己的知遇之感,以至于今日怀念旧情时,不能不连带想起自己过去曾经打动过她心弦的“吟笺赋笔”来。“知谁伴”三句,写如今不可再遇理想伴侣,当年名园露顶畅饮、东城闲步寻花那样的赏心乐事也就无从重现,只能深深地铭刻自己的记忆之中了。

  “露饮”,是说饮宴时脱帽露顶,不拘形迹。“事与孤鸿去”借用唐人杜牧诗句,“恨如春草多,事与弧鸿去”,一笔收束往事,回到当前清醒的现实,而不露痕迹。“探春尽是伤离意绪”,这是全篇主旨。显得沉着深厚。结尾再次写景,先以“官柳”与开头的“章台”、“归骑”与开头的“归来”遥相照应,再写池塘,院落、帘栊,而“飞雨”与“风絮”之足以令人“断肠”,更增添了离愁别恨。

  此词由“凝伫”而“访、寻”,由回忆而清醒,最后写归途之凄清,抒写抚今追昔,物是人非的慨叹,这与唐朝诗人崔护的诗“去年今日此门中,人面桃花相映红。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有异曲同工之妙。

  【词牌简介】

  瑞龙吟,词牌名之一。《瑞龙吟》乃长调,三叠,全词共一百三十三字。首叠五十四字,四个韵句,六仄韵。其中第一韵句、第三韵句之第一子句入韵,为楔韵。中叠三韵句,三仄韵。末叠亦是四韵句,六仄韵。其中第二韵句、第三韵句之第一子句入韵,为楔韵。楔韵者,可用可不用。该词牌适宜写情。

  【作者简介】

  周邦彦(1056-1121)北宋词人。字美成,号清真居士,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官历太学正、庐州教授、知溧水县等。少年时期个性比较疏散,但相当喜欢读书,宋神宗时,写《汴都赋》赞扬新法。徽宗时为徽猷阁待制,提举大晟府(最高音乐机关)。精通音律,曾创作不少新词调。作品多写闺情、羁旅,也有咏物之作。格律谨严,语言曲丽精雅,长调尤善铺叙。为后来格律派词人所宗。作品在婉约词人中长期被尊为“正宗”。旧时词论称他为“词家之冠”或“词中老杜”。有《清真居士集》,已佚,今存《片玉集》。

【《瑞龙吟》原文赏析】相关文章:

瑞龙吟·德清清明竞渡原文及赏析03-25

水龙吟原文及赏析08-20

水龙吟·咏月原文及赏析11-17

水龙吟·过黄河原文及赏析01-17

水龙吟·西湖怀古原文及赏析04-30

《瑞鹤仙·梅》原文及赏析03-15

瑞鹤仙·梅原文、赏析05-06

(荐)水龙吟·咏月原文及赏析12-08

《水龙吟 西湖怀古》原文及翻译赏析05-30

瑞鹤仙·秋感原文及赏析09-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