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人事资料>员工培训>《典型案例人才培养方案

典型案例人才培养方案

时间:2022-05-18 17:55:00 员工培训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典型案例人才培养方案

一、实施背景

典型案例人才培养方案

如何构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模式,切实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会计人才是示范性特色专业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本专业自开办以来,一直在积淀,一直在成长,针对目前高职会计专业重理论、轻实践,传统学科式培养等种种弊端,我们积极探索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二、主要目标

本专业以开放的办学思路,利用广阔的社会资源,在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下,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以会计职业素质教育为核心,构建以职业岗位能力培养为主线的“三强化、五阶段、三位一体”的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突出“理实一体,德技双馨,校企共同育人,产教深度融合”特征,体现会计人才培养的实践性、开放性和职业性要求,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按照“三强化”策略序化课程,在“三位一体” 人才培养平台之上保证“五阶段”实践教学组织模式的实施条件,全面带动专业建设与改革。

三、实施过程

(一)设计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流程

本专业注重健全过程监控,积极通过开展学校与企业,乃至家长的调研、走访、座谈和制度试行等,完善适合工学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的校企共管制度,特别是在非毕业综合实习阶段的校内成绩考核与企业实践考核体系、校内学习和校外实际工作一致性的教学监控制度、学生校外实习期间素质教育制度等做了进一步的探索。

设计流程说明:

1.在校企合作的基础上进行广泛深入的会计专业人才需求调研; 1

2.针对会计专业人才需求开展会计职业岗位群分析;

3.制定初步的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及人才培养规格并进行行业专家论证;

4.依据会计各岗位典型工作任务确定专业教学内容;

5.确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并报经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评审;

6.校企共同全面、全员、全程监控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运行;与实施,并考核评价。

图1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设计流程图

(二)调研会计专业人才需求及职业岗位群分布

在人才培养模式构建初期,广泛的社会调研十分必要。进行实地调研时,本专业直接深入到企业与被访者接触,当面提问并记录对方的回答。小组座谈会时,通过邀请行业专家和资深的专业教师开座谈会,积极征求各位专家对专业教学标准改革的意见和建议。调研的内容涉及会计专业人才结构现状、专业发展趋势、职业岗位对知识能力

2

的要求、相应的职业资格、学生就业去向等,从宏观上把握行业、企业的人才需求等。

图2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讨会

按照友阿集团、通程控股、山河智能等企业会计岗位调研结果和岗位职业标准,财务会计类岗位主要可分为出纳员、会计员、会计主管等,因企业规模大小而有所不同,各类岗位细分对应的职业岗位群也不尽相同,如出纳岗位又可分为企业收银员、货币资金核算岗位等,按各类岗位的职称又分为初级会计师、中级会计师、高级会计师。高职毕业生入职岗位主要为出纳员、会计员,必须达到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初级会计师的素质要求,并具备向更高职称岗位晋级和向会计主管、财务主管等岗位迁移的基础。

图3 会计专业人才职业成长图

3

(三)确立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

基于以上会计职业岗位的分析,针对高职会计教育的特点,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确定为:培养从事会计专业各岗位业务核算、实务操作等专业技能;具有良好会计职业道德、诚信品质、敬业精神、创新理念、团结协作和责任意识,适应中小企业会计工作需要,具备职业发展潜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会计人才。

4

图4 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分析图

5

(四)构建“三强化、五阶段、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

本专业紧密围绕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会计人才的目标,依托长沙商贸旅游职教集团成员企业,校企共同夯实“三位一体”人才培养平台,实现校企在人力资源、设备资源、技术资源、文化资源方面的“四融合”,构建了“三强化、五阶段、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利用校内“校中厂”资源进行“公司制、项目化、开放式”的实习实训,使学生通过教、学、做合一的项目实施逐步提升岗位能力。专业岗位实践、综合顶岗实习等实践教学则主要依靠合作企业资源保证教学质量,使学生在真实生产环境和具体工作岗位上得到锻炼和发展。

图5 “三强化、五阶段、三位一体”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三强化”:一年级强化会计从业资格素养教育、二年级强化岗位职业技能培养、三年级强化综合职业能力提升

“三位一体”:“理实一体化”课堂平台、“校中厂”生产性实训基地平台,“厂”校外实习基地平台

“五阶段”:认知体验阶段、理实一体化课程学习阶段、分岗轮训双实操阶段、会计综合业务实训阶段、顶岗实习阶段

6

四、主要成效与特色

本专业积极实施“三强化,五阶段,三位一体”人才培养模式,在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省级、国家级技能大赛等多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

本专业学生文明、守纪、严谨、勤奋,有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素养,学生出勤到课率维持在98%以上,校内课程考试和专业技能考核合格率在95%以上。建设期内成功举办了3届学生技能节,会计专业全体学生积极参与技能训练和达标,通过举办技能比武,全面促进了学生专业技能训练,提高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质。

学生会计从业资格证平均一次通过率2012年--2015年稳定在50%以上(全省平均过关率为20%),累计通过率年达到100%。毕业生当年就业率稳定在98%以上,社会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素质评价满意率95%以上,在社会享有良好声誉,在就业单位、就业岗位和就业待遇上有明显优势。

图 6 会计专业近年获奖相关图片

在近年的国家级、省级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本专业取得了骄人的成绩,2015年5月、2015年5月会计专业的学生参加湖南省高职技能大赛获得二等奖,2015年11月在全国高等职业院校

“网中网杯”

7

财务决策大赛中本专业学生在全国87所高职学院的435名选手中脱颖而出,取得团体二等奖、全国第八名、湖南省第一名的优异成绩,2015年5月获得湖南省高职院校技能大赛会计专业技能竞赛团体一等奖(第一名),之后又代表湖南省参加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获得团体一等奖(手工第一名,总分第三名),刷新了湖南省职业院校参加全国会计技能大赛有史以来的最好成绩,充分展现了我院会计学子在财会技能方面卓越的风采。

图7 会计专业在“2015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获得一等奖

表1 会计专业近年竞赛获奖情况

8

五、体会与思考

通过探索与实践,我们深知,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必须以先进理念为引领,以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的科学定位为基础,以校企长效机制建设为突破口,以产教深度融合培养为路径,才能真正实现培养适应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会计人才的培养目标。

在人才培养模式实施过程中,本专业也遇到一些问题,如:政行企校合作育人、互利共赢的办学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校中企、企”的建设数量有待进一步增加;校企深度融合的特色化、数字化和创新性的项目课程资源建设需要进一步加强等等。面向未来,我们将重点从以下几方面寻求突破:

1、以会计示范性特色专业建设为契机,尽快将会计专业作为湖南省精品专业、湖南省示范性特色专业建设的关于教学改革、会计岗位模块式课程体系研究的成果应用于实践,并逐步向各兄弟院校推广,加强教学软件建设,逐步实现专业教学资源实现网上共享。

2、根据社会的需求和我们自身的条件,依托已注册成立的会计咨询公司,承接对外代理企业的会计核算、纳税申报、短期培训等业务,以自己代理的企业的全真实际的账务原始资料及其核算管理的真实过程,对在校学生进行全真实战训练,尽快实现财会模拟实习向全真实际操作训练转化。

3、根据《湖南省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5-2020)》,围绕湖南现代商贸服务业发展的新要求,坚持“贴紧产业发展,同步化服务;预见产业趋势,前瞻性育人;打造专业品牌,特色化办学”的理念,将会计专业与电子商务、会展策划与管理等商贸财经类专业融会贯通起来,共同为现代商贸服务业培养综合化、复合型的会计专业人才。

9

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典型案例材料2017-01-03 22:33 | #2楼

一、“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项目研究的具体内容:

1.“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有效促进人才培养模式的创新。

职业教育是密切联系经济的教育,企业的参与使课堂教育能够随时反馈职业技术、技能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和更新内容,注重课程建设的实用性和前瞻性。

2.“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确立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培养质量标准。

与企业合作办学,能够切近地感受社会对人的知识、素质、技术、能力的需求,并以此为基础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配套设置和课程、教材调整,建立以职业能力为中心的教学体系,从而确立人才质量定位,增强人才培养的适用性;

3.“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促进教学方式“由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

开展实践性教学,加大实践性教学的比重,将实践性教学贯穿教学的全过程,使教师摆脱“以教为主”的普教模式,实现向“以学为主”的转变。

4.“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有利于降低职业教育办学成本。

职业教育是耗资较大的一种教育,集中表现在实习实训基地的投资比较大。单纯依靠政府或职业学校是难以满足其发展需要的,依靠企业开展实训实习:一是降低办学成本。二是与学校实训基地相比,在企业工作场所实训,学生能够感受企业职业氛围,受到职业道德、企业文化的熏陶,这也是隐性的办学成本的降低。

5.“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有利于学校“双师型”队伍建设。

1

“双师型”教师是职业教育队伍建设的重中之重。一方面从企业聘请兼职教师,可以缓解学校专业教师量和质的不足。另一方面,教师下企业实训,有利于教师“双师型”素质的形成,这样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教师业务能力的提高,而且也有利于企业的创新。

6.“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有利于实现学生就业与企业用人的有机结合。

借助校企合作这个大平台,学生在校间就接受企业的职业教育与培训,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熟悉企业的生产环节,接受企业的文化价值。在学生入职后,就能适应企业的生产与管理,企业既降低了用人成本和风险,学校又提高了养才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实践证明: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岗位为目标,走“教产结合,校企一体”之路是提高职业学校教育教学质量、解决技能人才培养“瓶颈”的关键措施。

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项目研究总体框架

1.项目目标

宏观目标:

帮助学生综合能力的全面形成,实现学校 “内涵”发展和综合实力的提升,促进地方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

具体目标:

在专业建设上,将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建成全市一流的示范(精品)专业;

在教师培养上,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75%;

在学生培养上,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学生的专业技能中(高)级鉴定合格率达95%,毕业率达100%以上,就业率100%,对口就业率在85%以上。

2.主要内容及其要求

“校企合作”模式,就是要冲破校园的围墙,从单纯的学校教 2

育向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的转变。它要求专业基于市场需求设置,培养目标根据相应职业岗位能力要求确立,课程的制定及教学的评价吸收行业、企业专家参与和指导,并根据市场变化不断调整。其核心是从职业岗位的需要出发, 在专业设置上以职业分析为导向,在培养目标上以职业能力为本位,在课程设计上以职业活动为核心,在教学内容上除提高学生运用知识和解决技术问题的能力外,还注重学生职业素质的培养,在培养方式上淡化理论课、实训课的界限,强化实践教学环节和现场教学,为学生提供工作体验的机会,使学生毕业后就能适应岗位要求。

因此本项目的研究应包括培养目标、课程开发、专业建设、人才培养模式、实训基地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发展校办产业、服务企业等方面内容。具体为:

“订单培训”与“工学交替”的研究;

教学计划、课程设置、开发校本教材的研究;

共建实训基地,基地与车间对接的研究;

教学质量、人才培养方法与评定标准的研究;

培养模式配套的管理制度的研究;

“双师型”队伍建设的研究

3.研究方法

本项目研究主要采用辅助文献法、调查分析法、行动研究法、试点实验对比法和经验总结等理论联系实际进行研究。采用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进行客观分析与评价,提高评价的信度与效率,优化指标体系,突出职教特点。在研究过程中,深入调查研究,加强实践验证。

4.研究对象

本项目研究对象较单纯,他们是正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正阳县万邦服务有限公司、陕西天益教育设备有限公司等合作企业、实习行业;学校教师和企业专业技术人员;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的学生。

5.研究手段

本项目在研究手段的运用上可以不拘形式,可以因专业因企业而异,既可采用最原始的手段,又可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作全方位的比较论证。无论采用何种手段,都必须是切实可行的,其研究的结果都必须是真实、全面、可靠的。

6.项目研究的重点、难点、突破点

(1)重点

①怎样找准学校与企业的结合点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职业教育的人才支撑,职业教育的发展也离不开企业的推动,这已被企业和学校所认同。但是,在实际的操层面上却会出现问题。因此,学校的培养目标、人才培养模式、课程的开发等“校企合作”的结合点就成了研究的重点之一。

②“校企合作” 模式的探究

学校与企业怎样合作是本项目研究的又一重点。学校应在坚持校企双赢的原则下, 根据学校实际和地方经济发展方向、学校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的特点,选择适合的项目和模式。

(2)难点

①人才培养模式的定位

“校企合作”分松散型合作(以合作教育为中心的培养型合作模式,即指用工合作与定单培养)与紧密型合作(教学、生产、科研三位一体的合作模式,即指引进生产线、战略伙伴式合作)两种模式。学校选择时要慎重,要考虑学校发展的实际、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的现状,千万别照搬照抄,更不能贪大求全,应循序渐进,在合作培养人才的基础上逐步过渡到教产研的结合,实现由浅到深的协调发展。

(3)突破点

在本项目的研究中,要在以下方面实现突破:

①突破学校设备不足,师资缺乏的瓶颈,实现资源整合利用,大幅度降低办学成本。

学校利用企业的训练场地、生产设备、技术人员、训练内容、就业网络等,减少设备的投入和师资的配备,降低教学成本。同时,

学校教学教师和企业教师合作对学生进行培养,真正有利于学生的专业能力的提高;企业资源与学校资源整合,有利于教学资源共享,实现优势互补。

②突破传统教学计划与企业需求“两张皮”的瓶颈,实现教育训练与岗位技能有效嫁接,增强课堂吸引力和感染力。

③突破校企合作一头热的瓶颈,实现校企双方无障碍沟通,建立良好的信任体系。

学校与企业共同完成人才的培养,分别承担人才培养的教学任务,校企双方定期研究专业教学与人才培养的问题、定期召开校企教师会,交流经验,解决问题,促进了学校与企业的深度合作。

④突破学生就业对口率和稳定率偏低的瓶颈,实现有序就业,保证学生可持续发展。

学校与企业共同承担专业教学任务,充分发挥学校与企业的不同优势,有利于学生的专业技能与职业素质的培养。

三、“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项目预期效益分析

1.提高学生职业能力

我校汽车应用与维修学生,通过“校企合作”模式的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将得到全面提升。让学生在校期间就不断接受企业文化的熏陶,在规范的车间里进行规范的技术操作,在生产、服务第一线接受企业管理,在实际生产岗位上接受师傅手把手的教学,这不仅能提高专业技能,也对学生的纪律观念、职业道德、工作态度,团队精神等培养有极大的帮助。

2.彰显学校办学特色

在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推行“校企合作”模式,将使学校办学理念得到深化,使干部教师现代职业教育的人才观、课程观、教学观、质量观和评价观得到进一步转变;有助于解决学校汽车应用与维修实训场地紧缺等方面的困难,优势互补、资源共享,让我校的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做大做强,使之成为全市一流的示范(精品)专业,为重庆的的支柱产业源源不断地输送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

3.建设精良的师资队伍

通过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校企合作”这个平台,能让教师下企业,提高自身的操作技能和实践能力,以适应职业教育的需要。教师下企业不仅仅是专业技能的提高,更重要的是思想观念的转变。让教师根据企业需求及时调整课程设置,改革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评价机制,深化“企业需要什么,就教什么”的教学理念,使我们的教学与企业需求实现全方位的接轨。

四、“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人才培养模式项目研究成果形式

1.理论成果

(1)教师开发的校本教材;

(2)校企双方共建的教育教学配套方案与管理制度;

(3)校企双方共建教学质量监控体系与评价标准;

(4)校企合作的相关论文集;

(5)校企合作的研究成果汇编等。

2.实践成果

(1)干部教师现代职业教育观念的进一步转变与能力的提升;

(2)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技能本位的行动导向专业课程教学模式的建立;

(3)学校教育教学管理体系的建立;

(4)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质量评价体系的建立;

(5)推动校本教材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6)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校内外实训场室的建设;

(7)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专业技能竞赛等获奖成果;

(8)毕业学生供不应求,收入理想。

正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汽车应用与维修专业 2015年4月1日

【典型案例人才培养方案】相关文章:

小学双减典型案例总结(通用6篇)04-24

焊接人才培养方案03-04

学生会人才培养方案02-27

怎样写人才培养方案03-01

医疗人才培养方案(精选10篇)06-03

人才培养的方案(通用10篇)04-14

人才培养方案原则(通用12篇)05-24

人才培养评估接待方案(精选10篇)03-20

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精选11篇)04-03

物业公司人才培养方案(精选11篇)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