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人事资料>员工培训>《管理学人才培养方案

管理学人才培养方案

时间:2022-05-18 17:57:26 员工培训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管理学人才培养方案

一、专业名称

管理学人才培养方案

工商企业管理

二、招生对象与学制

招生对象:普通高中毕业生(或普通高中、中职毕业生)

基准学年:全日制三年

三、职业岗位分析

(一)职业岗位需求分析

浙江省是中小企业大省。据浙江省工商局统计,全省截止2015年底注册登记的中小企业有108万家,嘉兴市民营企业4万多家,另外还有个体工商户180万户。随着中小企业数量不断增加,尤其是我省的民营经济、个体私营经济发展相当迅猛,在全省的经济总量中,已占有2/3的比重。根据浙江省人才网数据显示:近年来,私营民营企业数量占招聘单位总数的66%左右。同时我省中小企业尤其是民营企业发展已经是后家族时代,在管理人才上处于“断桥”阶段,因而对企业经营管理类人才尤其是高技能型的经营管理人才,特别是对于生产管理、质量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财务方面人才的需求迅速上升。经调查,中小企业对管理人才的需求表现为:一是每个中小企业的生产、人事、营销等一线管理岗位需要一定数量的高技能人才;二是需要具备一定专业基础知识、肯吃苦耐劳、动手能力强,具有一定可塑性的人才;三是需要具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善于沟通协调,有团队精神,并且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身心健康的人才。

(二)本专业职业面向的岗位与岗位群

1.主要面向企业:中小型制造类企业及产品销售类商业企业;

2.主要面向岗位:生产管理专员、营销管理专员、质量管理专员、人力资源管理专员、物流管理专员等。

1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表一:

四、培养目标及规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主要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具有较高的英语和计算机应用能力,掌握现代管理基本理论和基本技能,具备企业生产管理、营销管理、人事管理、质量管理、物流管理等基本技能,能在生产、商贸类企业从事一线管理工作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

(二)规格要求

1.知识要求

(1)具有工商企业管理者职业道德素质和服务工作方法的基本知识;

(2)具有工商企业管理与服务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工作技能;

(3)掌握生产运作管理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4)掌握企业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知识。

2.技能要求

(1)具有目标市场选择、市场竞争定位、营销组合制订、市场营销管理体系规划建立及其管理工作状况分析等能力;

(2)具有生产计划编制、物料计划编制、生产任务编制与下达、物料跟单、协调生产零部件流转、各周期生产数据统计等生产管理基本技能;

(3)具有生产车间日常工作安排、工作计划制定、生产现场管理、生产安全作业管理、班组员工培训管理、员工绩效管理、人际协调管理等车间班组长管理能力;

(4)具有人力资源需求分析与预测、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制定、人才招聘、员工培训和培训档案管理、绩效考核、薪酬管理、人事事务管理、劳动关系管理等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能力。

3.素质要求

(1)热爱祖国,热爱人民,遵纪守法,会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

2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2)具有崇高的敬业精神和良好的职业道德,能吃苦耐劳;

(3)健康、活泼、精力充沛,具有连续工作的能力,良好的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 (4)具有高度的职业责任心、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认真的工作态度;

(5)具有团队精神、善于协同工作,具有强烈的进取和钻研业务精神,具有完成本职工作的意识和能力;

(6)具有一定的文化艺术修养、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基本的数据处理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及自学能力;

(7)英语在听、说、读、写等方面应达到国家、学院规定的水平及其应用能力;具备省高校计算机应用能力考核一级水平;具备大学专科生相应的文化素养。

五、毕业资格与要求

(一)学分

本专业方向毕业最低学分为137学分,其中必修课必须修满110学分,公共选修课必须修满4学分,专业选修课必须修满18学分,公共选修课多修学分可记入素质拓展课程学分,其他素质拓展和取证必须修满5学分,同时必须达到考证要求才能获得学院的毕业证书。各类课程的门数与学时分配见表二。

表二 各类课程的门数和学时学分分配

(二)计算机能力要求

必须取得浙江省普通高校非计算机应用知识和能力考试一级证书。 (三)职业资格证书

学生必须取得一个由行业或人力资源与社会保障部认证的行政管理、生产管理、人力资源管理、质量管理等方面的职业资格或者水平证书(四级或中级)。

六、课程体系

(一)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解表

通过专业调研汇总、专业教师讨论及企业专家论证,工商企业管理专业工作领域、工作任务、职业能力及相关课程关系可见表三。

3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表三 工作任务与职业能力分解表

4

(二)课程体系结构

架构“一条主线、二个系统、三层递进”课程体系,强化专业核心课程建设体系,课程体系框架如图一所示。

“一条主线”:以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主线,将各类课程的理论知识、实践技能融入学生的综合职业素质培养。

“二个系统”:按照学习的系统性和知识生成的规律性,突破单门课程的学科知识体系,重构实践导向的职业发展知识系统和职业技能实践系统。实践课程安排做到三年不断线且逐步推进的方式,按照“专业认识实习→专业课程实践→各门课程的课内实训→岗前综合训练→毕业实习”顺序依次安排。

“三层递进”:按照职业基础能力、专项能力、发展能力的递进关系,重组与职场工作任务相对接的课程内容,做到学生职业生涯成长与专业课程逐步推进相结合。

专业拓展 素质拓展 专业核心 专业基础 信息技术 人文知识 思想道德 职业发展

(三)专业核心课程描述

经专业调查汇总,工商企业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有市场调研与营销、生产与运作管理、人力资源管理、门店运营与管理、质量管理等,其能力目标及考证要求可见表四。

5

综合实践 顶岗实习 专业实习 课程实训 认识实习 社会实践

图1 课程体系框架

融入标准 合作开发 参与实施

表四 专业核心课程描述

(四)职业技能实践教学主要环节描述

专业职业技能课程有专业认识实习、各门课程的课内实训、岗位综合实训、毕业实习与毕业论文,其课程描述可见表五。

表五 职业技能实践教学环节描述

6

七、教学进程与学分学时分配

(一)2012级工商企业管理专业课程设置及学时安排

说明:“A/B”含义A为每周学时数,B为周数;“<A>”表示不排入课表的学时;“△”表示技能考,“☆”理论考+技能考;

“◎”表示下企业实习。

7

(二)教学进程安排

(三)教学学时、学分比例表

8

八、建议与说明

(一)专业教师要求 1、热爱高职教育教学工作;

2、高度的责任心、事业心,能不断学习新知识、新技术; 3、具备良好教学组织能力;

4、具有扎实的、复合的专业知识背景;

5、具有一定的企业管理工作或社会工作实践经历。 (二)基本实训条件 1.校内基地具备条件

沙盘模拟实训室:包括打印机(2台)、传真机(4台)、多煤体设备、视频系统(全套),会议大吧台、桌椅和会议现场模拟设备等。

ERP管理实训室:多煤体设备、视频系统(全套),计算机、桌椅和会议现场模拟设备等。 各实验室有关功能可见表六。

表六 校内实验室信息

2.校外基地具备条件

工商企业管理专业目前能够紧密合作的校外实训基地共有六家。校外基地实力雄厚,基础良好,能为学生与教师提供实习与实训条件,能够进行师资及其它资源的互换。 (三)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1、课程考核形式

实施教学计划中所确定的课程都需要进行考试或考核,考试形式有理论考、技能考试、理论+技能考等三种。专业认识实习、岗前综合训练、毕业实习根据实习、训练情况进行考核,毕业设计(论文)根据论文及答辩情况评定成绩。考核依据有平时表现、考试、实习或训练情况表现。

2、课程成绩评定办法按《学生学籍管理细则(试行)》有关规定执

9

2015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7-01-03 14:20 | #2楼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自2015年9月份实施以来,我们在实施过程中不断的进行专业团队讨论,企业、高校调研,专家论证,以期使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能适应市场的需求。该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一个周期,我们针对该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拟进行如下的调整,调整后的人才培养方案将适用2015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1、将原人才培养方案中第五学期开设的《申论》、《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课程取消。

2、将原人才培养方案中《经济学基础与实务》、《管理学基础与实务》课时由54时调整为36时。

2整到专业一般学习领、将原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社会保障法原理与实务》从专业综合学习领域调域,第五学期开设调整为第四学期开设。

3、将原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劳动合同法》改为《劳动法原理与实务》。

4、将原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聘与录用实务》、《绩效管理与实务》、《薪酬管理与实务》、《员工培训与开发》、《劳动关系管理与实务》六门课的课时由原来的72时调整为54时。

5、将原人才培养方案中第三学期开设的《人员招聘与录用实务》调整到第四学期开设;第四学期开设的《绩效管理与实务》调

1 / 13

整到第三学期开设。

6、将原人才培养方案中第五学期开设的《劳动纠纷处理与技巧》调整到第四学期开设。课时由原来的18时调整为36时。

7、将原人才培养方案中《人力资源综合模拟实训》课时由54时调整为36时。第五学期开设调整到第四学期开设。

8、将原人才培养方案中《档案管理》课程改名为《档案信息管理》。由第五学期开设调整到第四学期开设。

9、将原人才培养方案中第五学期开设的《市场营销》调整至第四学期。

10、将原人才培养方案中第五学期开设的《艺术鉴赏》调整到第第一学期开设。第五学期开设的《演讲与口才》调整至第二学期。

11、将原人才培养方案中第四学期开设的《公关与社交礼仪》课时由36时调整为28时,第四学期开设调整到第一学期开设。

2 / 13

(专业代码:650204)

一、招生对象与学习期限

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

学习期限:三年(全日制)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职业技能、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能力,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能从事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员工培训与开发、人员招聘与录用、绩效与薪酬管理及劳动关系管理等工作,面向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人才交流中心、人力资源咨询机构等一线岗位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一)应熟悉的规范和标准

1、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

2、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3、熟悉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的相关规定;

(二)应掌握的技能

1、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及分析、组织协调与管理的基本能力;

2、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及较强的社会适应与社会活动能力;

3、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六大模块的知识,并具有用六大模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操作技能及资料搜索与处理能力;

(三)可就业岗位群 企业人事助理、人力资源规划专员、职业生涯规划师、职业咨询师、薪酬专员、招聘专员、绩效考核专员、劳动关系处理专员、培训专员等。

(四)可拓展的岗位群:行政文员、秘书、档案管-理-员等。

三、人才培养规格

(一)素质结构

1.基本素质

(1)思想道德素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文化

3 / 13

修养;具有爱岗敬业、热爱劳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自律谦让的品质;

(2)科学文化素质: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技术业务素质,能很快适应岗位要求,有发展潜力;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和应变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和创新精神; (3)心理素质:具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自我调节控制心理的能力,科学的信念,坚韧的毅力,奋发的精神等;能正确面对困难、压力和挫折,具有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和健康平和的心态;

(4)身体素质: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锻炼标准,具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体能素质,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

2.职业素质

(1)具有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素质;

(2)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组织协调的基本能力;

(4)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意志品质和较强的应变能力;

(5)具有遵守行业规范的工作意识和行为意识;

(二)知识结构

1.基础知识

(1)掌握必需的人文科学知识、军防及法律知识;

(2)掌握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所必需的职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了解相关的专业发展动向;

(3)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2.专业知识

(1)掌握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知识;

(2)掌握员工招聘录用、员工培训的基本知识;

(3)掌握薪酬方案设计、绩效考核方案制定的基本知识;

(4)掌握员工关系管理的基本方法,引导员工合理流动,优化组织人力资源配置的相关知识;

(5)熟悉与人力资源管理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三)能力结构

1.方法能力

4 / 13

(1)自我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2)信息处理能力:能根据工作需要,熟练使用多种媒介和多种方式收集、整理、筛选、储存、提出各种信息,有效的完成人力资源管理的各方面工作;

(3)实践动手能力: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及时、正确地处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2.社会能力 (1)与人交流能力:具有宽广的胸怀和良好的心态,尊重他人,能妥善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2)与人合作能力: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有正确的择业观念,能够成功就业、创业;

(3)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具有较强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创新能力:以敏锐的观察力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案和新方法;

(5)外语应用能力:具有基本的英语阅读能力和会话能力,能够运用外语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一般问题;

3.专业能力 (1)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熟悉表格及PPT的制作,了解HR系统的开发应用的能力;

(2)具有分析和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3)具有薪酬策划、绩效评估、员工招聘与培训、统计等专业能力;

(4) 具有组织管理的能力;

(5)具有管理咨询的能力;

(6)具有知识自我更新的能力;

(7)掌握劳动关系管理的基本方法,引导员工合理流动,优化组织人力资源配置的能力;

5 / 13

四、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安排

课程设置与课时分配表(※为考试课)

6 / 13

注:总学时为2504时,其中课内课时1724时。课内学时不包括国防教育与军事训练、顶岗实习、实习报告等课时。

教学进程安排表

7 / 13

五、本专业核心课程

1.管理学基础与实务(36学时)

本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了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管理的五大职能(计划工作,组织工作,人员配备工作,指导与领导工作,控制工作),及各管理职能应遵循的原理、基本步骤和一般方法。其目的是为学生储备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

2.人力资源管理(54学时)

本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人力资源的规划,工作分析,员工招聘、员工录用、员工培训与开发、工作绩效考核、薪酬制度设计原理、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等内容。其目的是根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对学生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的教育和培养,使学生能学会应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8 / 13

3.人力资源规划(54学时)

本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主要介绍了晋升规划、补充规划、培训规划、调整规划、工资规划等基本知识。其目的是使学生能掌握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划,通过企业未来的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状况的分析及估计,制定职务编制、人员配置、 教育培训、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招聘与录用、工资激励等计划的能力。

4.人员招聘与录用实务(54学时)

本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主要介绍了员工招聘的意义与程序、员工招聘的内容与一般原则、人员测评与选拔的过程与方法、人员录用与招聘评估、培训方法与需求分析、培训效果评估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招聘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掌握招聘、录用的一般方法和技巧,掌握培训需求分析的技能,快速发现企业潜在而紧迫的培训需求。帮助学生掌握当今最新的招聘与培训观念和发展趋势,学会解决中小企业人员招聘与培训实际问题的方法。从而有效地指导将来的工作,并能在激烈的企业竞争和人才竞争中增强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也为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5.员工培训与开发(54学时)

本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主要介绍了员工培训与学校教育的区别,以及怎样进行培训需求调查、怎样制定培训计划、怎样实施与管理培训、培训成果如何转化与评估、如何实施员工开发与职业生涯规划、企业培训如何外包等内容。其目的是使学生具有评估企业开展员工培训的需要,设定员工培训的目标,设计培训项目,培训的实施和评价的能力。员工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它是企业提升员工素质的重要保障;

6.绩效管理与实务(54学时)

本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主要介绍了绩效考核、绩效改进以及绩效管理的导入等基本理论和系统绩效考核技术和非系统绩效考核技术。其目的是通过绩效管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绩效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并探讨开发、使用和保持绩效管理的一般规律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并获得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在人力资源供求、有效管理及绩效评价等方面问题的有关方法,从而更好的为企业服务。绩效考核是实施员工激励的重要基础;

7.薪酬管理与实务(54学时)

本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主要介绍了企业薪酬设计的原则与方

法、工资制度、薪酬控制与调整等问题。其目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企业薪酬管理的基本理论与实操方法,提高分析与解决企业薪酬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借鉴所学原理与方法,为企业制定薪酬管理的具体方案。薪酬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它是企业对员工实施物质激励的重要手段。

8.劳动关系管理与实务(54学时)

本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主要介绍了劳动关系和劳动关系管理、劳动合同管理、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管理、职工民-主管理、劳动安全卫生和劳动保护管理、工资管理、劳动争议管理等内容。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企业建立健全关系管理制度的方法,从而帮助企业减少劳资纠纷,使劳动关系双方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使企业健康发展。

9.社会保障法原理与实务(54学时)

本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主要介绍了社会保障法基本理论、养老保险法律制度、失业保险法律制度、工伤保险法律制度等社会保障方面的制度。其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社会保障方面的基本法律知识,能运用所学处理企业员工的相关问题。

10.人力资源管理综合模拟实训(36学时)

本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和技能型很强的专业,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综合实训环节,将会使学生充分理解各种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快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各种操作方法,本实训将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实验室进行现场操作,并与案例分析等方式相结合。其目的是通过实训使学生熟悉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掌握工作分析、招聘甄选、绩效考核、薪酬管理、员工关系管理的基本流程和技能,具备实践操作的能力。

六、主要实践环节

(一)课内实训:

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落实“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一部分实践课可在教室进行课内分散实训,教学过程应突出强调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能力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要重视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通过课内情境教学、案例教学、探究教学等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业务操作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要求每门课程应按照工学交

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原则设计出相应课程模块,教师按模块进行课内分散实训。利用建立的具有仿真的职业氛围、设备先进、软件配套的ERP实训中心、人力资源实验室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各个模块的专项实训。

(二)课外实训

1、通过开展国防教育与军事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为人民解放军队伍培养合格的后备军;提高学生政治素质,树立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作风,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纪律观念。

2、参观校企合作实习基地、组织人才大讲堂

我院通过组织学生参观校企合作实习基地,进行专业的认知实习。通过组织人才大讲堂,让学生参加各类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了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最新形势,了解行业的前沿动态,同时接受文化艺术熏陶,砥励德行。

3、课外社会实践活动

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在校内开展模拟招聘大赛、模拟员工培训、劳动法律咨询等活动,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技能,丰富和深化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工作能力、岗位转换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适应时代的需要,为尽快适应就业做好准备。

4、社会调查

按照学院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组织学生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深入社会和相关行业开展调查实践锻炼活动,让学生在调查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了解国情、民情、社情以及即将就业岗位的情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对专业岗位的热爱,引导学生走与实践相结合的成才道路。

5、顶岗实习

以校企合作为途径,充分利用企业和学校的不同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通过顶岗实践、工学结合,使学生在思想观念、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方面真正受到职业化的全方位的培养和锻炼,以期实现零距离就业。

6、撰写实习报告

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能与实践有机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实习结束后必须完成顶岗实习报告。

七、本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技能证书

八、毕业条件

本专业学生同时达到以下条件方可毕业:

工程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7-01-03 18:12 | #3楼

一、人才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强烈社会责任感,良好的人文素养,宽厚的基础理论知识、扎实的土木工程、项目管理、工程造价、房地产开发经营等方面知识,能在工程建设领域从事工程项目规划、施工生产、工程造价、项目运营、技术开发、科学研究等方面工作,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

二、基本规格与素质要求

(一)基本规格

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具有扎实的法律、经济、管理和工程技术基础理论、系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本专业学生重点学习工程管理方面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土木工程技术知识;接受工程项目管理方面的基本训练;具备从事工程项目管理的基本能力。

(二)素质要求

毕业生应获得以下几个方面的知识和能力:

1、掌握工程管理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掌握管理学、经济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

2、熟悉土木工程技术知识;熟悉工程项目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3、具有运用计算机辅助解决工程管理问题的能力;有较强的调查研究与决策、组织与管理、文字处理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信息处理和创新的基本能力和素质;具有从事工程项目决策与全过程管理的基本能力;

4、了解国内外工程管理的发展动态,具有国际视野和跨文化的交流、竞争与合作能力。

5、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6、掌握国际工程项目管理所必需的相关商务知识,具有较强的外语能力。

7、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较强的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在团队中发挥作用的能力。

8、具有适应发展的能力以及对终身学习的正确认识和学习能力。

三、培养特色

1、工程管理专业是经济、管理、法律和土木工程技术等多学科交叉专业。培养定位于从事建设工程领域的工程项目施工管理、投资与造价管理和房地产开发经营方面的拔尖创新型和应用创新型两类人才。

2、培养方式充分体现“厚基础、宽口径、强实践、重差异”的培养理念,实行分类培养模式。优化专业知识结构,强化学科及专业基础;科学构建实践教学体系,注重课程设计和工程实习等环节,强化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学生获得较强的工程实践能力;尊重学生个性选择,提供多样化发展空间,适应学生差异化发展需要。

3、注重与未来执业资格和继续深造的基本素质训练,体现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对课程设置的基本要求,在培养体系上与专业认证保持一致性。

四、学制

四年。

五、主干学科与主要课程

(一)主干学科

土木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 (二)主要课程

管理学原理、经济学原理、运筹学、经济法、工程经济学、建筑力学、工程项目管理、土木工程概论、房屋建筑学、工程测量、工程估价与造价管理、工程合同管理、建设法规、施工技术与施工组织、工程结构、房地产经济学、建设监理、建筑工程CAD等。

六、学位授予

管理学学士。

七、课程框架和学分要求

八、课程设置和修读要求

(一)通识教育 (51)学分

在学校设置的通识教育选修课中(另行公布),学生必须修满10学分,其中至少修读文化素质教育类课程4学分。

3.必读选读课程 4+6学分

由学生课外自学修得,不占总学分。学生修满规定的学分,方可毕业。 必读课 4学分

由学生在学校公布的《选读课一览表》中自行选择。

学生必须在拓展教育模块中至少修满26个学分,其中至少在本专业推荐选修课中选修

10学分,剩余学分可在本专业推荐选修课中选修,也可在其他专业教育类课程中选修。

以*标注的为学术研究类选修课程。凡申请参加研究生免试推荐的学生,须在学术研究类选修课程组内修满指定的学分,方取得资格。

2. 其他专业教育类课程

这是为其他专业学生设置的一组跨专业课程或辅修专业课程,供学生自由选修,具体课程见后面列表。

【管理学人才培养方案】相关文章:

焊接人才培养方案03-04

学生会人才培养方案02-27

怎样写人才培养方案03-01

医疗人才培养方案(精选10篇)06-03

人才培养的方案(通用10篇)04-14

人才培养方案原则(通用12篇)05-24

人才培养评估接待方案(精选10篇)03-20

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精选11篇)04-03

物业公司人才培养方案(精选11篇)02-28

乡镇医院人才培养方案(通用10篇)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