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综合资料>《我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现状及对策

我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现状及对策

时间:2022-11-22 12:26:06 综合资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我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现状及对策

随着信息化教育的发展,教育技术能力己成为衡量教师专业水平标准中的一个重要方面。教师应具备现代教育技术素质,能够运用现代教学思想和教育技术理论指导教学实践,运用现代教学媒体和科学的教学方法实施教学。

我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现状及对策

现代信息科技和教育理念的不断发展,给教育技术概念赋予了充实的内涵和无限的生命力。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不仅改变着教育方式和教学过程,也改变着教师分析和处理教育教学问题的思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正在从工韭社会向信息社会过渡。教育开始从单纯地对学生进行知识的传递向培养学生的适应能力、创造能力、竞争能力方向转变。伴随其中的是教师角色的转变,即由单纯的“知识传播者”、“教学主导者”转变为学生学习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辅导者、促进者和帮助者。为适应角色的转变,教师就必须具备教育技术素质。能够在教学实践的过程中应用教育技术的理论和方法。促进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培养能力。

为适应信息化社会的发展要求,教育部2000年在《关于中小学普及信息技术教育的通知》中要求,到2017年全国所有初中,2017年所有小学都要普及信息技术教育。2004年l2月,国家教育部正式颁布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以下简称《标准》,是我国颁布的有关教师的第一个专业能力标准,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界定有了一个可依据的标准。

随后教育部启动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并明确提出.在3年内组织全国中小学教师完成不低于5o学时的培,使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显著提高,到2017年诖全国大多数教师参加国家统一组织的能力水平考试。为完成这一任务,全国自上而下已经普遍展开了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1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存在的误区和问题

1.1对教育技术概念认识模糊。积极性不高

许多中小学教师把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理解为计算机培训(或者微机培训),虽然对教育技术概念有一定的认同,但对教育技术概念的理解还有待提高,没有从本质上认识和领会教育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作用,还停留在教的层面上。没有转到为了帮助学生的学习层面上来。而在教学中,甚至还有学校把现代教育技术排斥在课堂之外,仍然坚持一支笔,一张嘴,一本书的传统教育模式,把大量的现代化教育设施、设备成为一种迎接上级检查的摆设,导致很多中小学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水平在很大程度上滞后于教育现代化的发展。

1.2计算机基础知识薄弱,水平偏低

各学校的基础设施不同。网络条件不一样,学校教育技术硬件环境建设条件相差很大。很多学校即使有了电教设备,缺乏后续资金,电教设备也只是摆设,发挥不了作用。目前很多地区的培训师资水平本身就相对滞后。且存在培训时间短等因素,从而较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小学教师的信息化水平。

1.3教育技术能力基础水平不平衡.且分属不同的学科

被培训的人员中有一些基本没有怎么接触过教育技术和信息技术。而有一些已具备了较强的信息技术素养,能较熟练的使用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问题,而有一部分则干脆就是教育技术专业毕业的。因此,广大教师的教育技术水平存在较大差异,且又分属于不同专业,这些都加大了培训的难度。

1.4培训方式单一

目前培训方式主要有“核心培训”和“全员培训”两种。核心培训模式是首先培养一批学校的骨干教师.开展教育技术整合于教育的尝试,而后再“以点带面”逐步推广:全员培训模式指的是对全体教师实施教育技术的整体培训。目前.很多省份采用的培训组织形式是先“核心培训”再“全员培训”。因此.首先到高等教育机构中接受培训的骨于教师的培训效果直接影响到以后的全员培训,部分高等教育机构中的培训脱离了中小学教学实践,进而影响了整个“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实施效果。

1.5培训方式和内容脱离中小学教学实践,缺乏针对性

目前绝大多数地区主要有地方高校负责培训,部分主讲教师不太了解中小学课堂.所采用的培训形式严重脱离中小学教学实践采用的培训形式严重脱离中小学教学实践.缺乏典型案例。受训教师所工作的学校软硬件环境有很大差异,个体能力层次差异也很大,培训中很多都没能针对学校和受训教师的具体情况进行合理分析,仍然采用统一的教材和步调。在培训方式和内容上不能满足不同层次和不同发展时期受训者的需求.所以最终的培训效果并不理想。转2应对措施

要解决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存在的种种问题,应该从根本上提高认识。根据其实际需求,建立多样化的培训机制和完善保障体系,使其从思想上摆脱错误的观点和认识,从内心深处切身体会到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整合给现代化教育教学带来的无穷魅力,调动学习积极性,使培训取得预期的良好效果。

《我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现状及对策》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2.1开展调查研究.分层培训

对中小学校受训教师发放教师现代教育技术情况调查,通过调查研究,以便对当前中小学学校的资源配置情况以及教师对现代教育技术的理解、掌握情况就会有一个比较清晰的掌握。根据中小学校的区域差异、教师的年龄特点以及资源配置情况等进行灵活的、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有针对性的教学安排。通过了解教师的实际需要,然后把问题汇总.再对那些教师迫切需要的知识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2.2精选主讲教师.关注中小学课堂。注重案例学习中的知识建构,以学员的观点引领和发展课程

教育技术的价值在于教育实践。所以能力从实践中建设,并用于实践,这就是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指导思想。为了发展教师的实践性知识,将技术有效应用到教学过程中去,培训要从中小学教师的日常教学工作和自身发展出发,紧密联系新课程教学,强调主体参与,动手动脑。使受训教师获得全新的学习体验,在体验过程中轻松学会教育技术的基本概念、技能和方法,并感受到教育技术的特有魅力。

因此。主讲教师必须熟悉中小学课堂,注重受训教师的专业发展。应树立以培训促专业发展、以研究促培训的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的教师教育理念.在培训实践过程中注重重构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伙伴关系.消除目前大学在中小学教师培训中所出现的从理论到理论,被中小学教师戏称为“空对空”的培训现象。

针对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的培训特点,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中主讲教师要注重教学设计案例的利用,并将案例作为连接理论与实践的中介。在案例学习过程中,课程的发展是动态的、非线性的、复杂的、菲全部预先设计好的。它是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产生和发展起来的。主讲教师应能够通过对案例的解读、分析、评价、修订等活动,促使参加培训的教师建构出相应的理论框架,实现由“例”到“理”的上升。

2.3以受训教师为中心,关注受训教师需求

学科教师参与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主要目的在于期望利用教育技术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改良教学方法.优化教学效果。因此对教师的实际需求的细致把握,是决定培训效果的关键所在。所以应采用问卷、访谈、观察等各种方式进行培训需要分析,包括收集培训需求信息和确定培训需求的目标。在这一过程中,还要找出目标期望值与教师现状之间的差距从而保证培训目标的合理性。培训内容应以教师如何进行深层次的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为主。

2.4实施和建立保障机制.建立教师终身学习体系

为了对全体教师,尤其是不同地域中小学教师必须进行集中、分批、必要、实时的跟踪、培训、指导,建立教师的终身学习体系,应该建立相应的远程教育培训网站,利用好网络平台,加强各校间、各地区间的培训交流和协作,互相借鉴,互相学习。

通过建立的远程教育培训网站和与时俱进的教育技术、理念,把一些优质的教学资源以及视频教学片段、现代教育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资源包等许多教学资源发布到网站上。让教师根据自身发展的实际需要自主的去进行有选择的、有针对性的学习,以此推动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向前发展。

总之,现代教育技术能力是当前教师教育改革与创新的一项重要举措,是新时期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是一项具有深远意义的重要举措,其中还有很多亟待解决的囹题,只有不断探索教育技术才能真正发挥其对教育教学推动作用。

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现状与思考2017-05-16 12:22 | #2楼

为了实现中西部地区农村基础教育的跨越式发展,国家从2003年5月启动并实施了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简称“农远工程”)。此项工程国家投资和地方配套共计100多亿元,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基础教育最大的一次投入。该工程旨在促进城乡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提高农村教育质量和效益。

农远工程的关键在于应用,而开展应用的主体是学科教师。学科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水平直接决定了农远设备的使用效率和效果。农村中小学学生获取信息的渠道有限,很大部分的知识都是通过教师的课堂教学获取的。所以,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关键资源。教师的发展直接影响学生的发展,影响他们的思维方式、观念,以及能力。虽然现代远程教育为中小学教师提供了良好的信息化学习和教学环境,但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亟待提高。

一、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现状

我在对本地区农村中小学教师进行访谈时发现,很多老师在农远工程开展以前,自己从未接触过远程教育的相关设备,更别说能熟练使用远程设备,实际动手能力很差,一直开展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农远工程的实施,为他们提供了了解先进教育教学思想的机会,激发了他们的工作热情。但是热情过后,他们陷入了一种“设备很好,却不会用”的尴尬境界。设备不会用,加上自身的信息技术能力不高,对如何开展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根本不了解,新课改在实际的教学中也得不到体现。被访教师均提到“本校教师对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的认识不足”。就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应用现状来看,确实还存在很大的问题,很多教师并未领会新课程标准的思想,他们认为将信息技术运用于教学就是在教学中使用多媒体或者计算机辅助的形式进行课程讲授,信息技术就是一个辅助教学的简单工具。并且很多年龄较大的教师,特别是40岁以上的非信息技术教师,已有了自己固定的思维模式与教学模式,想要改变他们的教学习惯,还是有很大难度的。根据调查,21.1%的教师在课堂中经常使用现代远程教育资源,68.3%的教师偶尔使用,10.6%的教师从未使用。在随后的访谈中我发现,大部分教师在应用资源时需要信息技术人员的帮助,尤其是年龄较大的教师这种情况更为突出,而且资源的应用水平较低,基本上以照搬和模仿为主,能将获取的资源与自己的教学进行深度整合的教师很少,大部分学校没有形成适合本校的教学应用模式。

《我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现状及对策》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在信息技术人员问卷中,从事农远资源管理工作的教师88.5%都是非计算机或教育技术学专业的。这些管理技术人员大部分只会对设备进行简单的操作,当设备一旦出现异常,就不会排除故障或者是不能及时排除故障,在维护远程设备正常运转时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困难。在问到“仅靠本校技术力量能否维护设备的正常运转”时,有84.6%的信息技术人员认为有困难或困难很大,所有的被访信息技术人员均认为,仅依靠本校技术力量是无法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转的。据这些信息技术人员讲,他们大多数是跨学科、跨专业的兼职教师,只是经过短期的培训后就开始农远设备的管理,由于没有进行系统学习,加上平时缺少实际的指导,在设备维护、故障排除、新技术的推广等方面能力普遍较差。

二、提升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的对策

(一)提高教师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能力。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本质是通过将信息技术有效地融入各学科的教学过程来营造一

种新型教学环境,实现一种既能发挥教师主导作用,又能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以“自主、探究、合作”为特征的教学方式,从而把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较充分地发挥出来,使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发生根本性变革,使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真正落到实处。

在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培养过程中,我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点来促进教师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能力的提高:首先,加强教师理论知识的学习,深刻理解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内涵,掌握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整合模式;其次,加强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鼓励教师熟练掌握计算机操作,能利用计算机网络获取需要的信息资源,并能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合成,掌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再次,培养教师教学系统设计的能力,使教师能够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对象设计出符合新课程标准的、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教案;最后,转变教师的教学观念,使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能积极倡导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新型教学结构,能合理地将信息技术融入各学科的教学,并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从而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最终使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在整合过程中得到有效的锻炼和提高。

(二)强化校本培训,以培训促发展。

所谓“校本培训”是指在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业务部门的规划指导下,以教师任职学校为基本培训单位,以提高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为主要目标,把培训与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紧密结合起来的一种继续教育形式。校本培训是从学校的实际出发,所组织的各种培训,所开展的各类研究,所设计的各门课程,都应充分考虑学校的实际,挖掘学校所存在的种种潜力,让学校的资源更充分地利用起来。陕西省远教工程省、市、县三级培训的主流方式是骨干教师集中短期培训,其受益面是非常有限的,也难以产生持续的作用。

我认为,强化校本培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校本培训的主题要明确。校本培训应该是任务驱动的,是为了解决某一问题而开展的培训,培训主题应是由学校和教师共同协商确定的,能考虑到学校和教师的实际需要。其次,校本培训一定要有专家的参与和指导。这里的“专家”不仅仅是高等院校和上级教育科研机构的专家,也包括本校的专家型教师、当地其他学校的专家资源等。而且,这些专家不是仅仅来做报告的,他们应该是校本培训的共同参与者,他们应该与学校形成一种长期的教育科研合作伙伴关系。最后,校本培训应该是全员参与的。不能让任何一个教师游离于培训之外;最后,校本培训应该是有周期的,校本培训应该有规划周期,要有启动、有实施、有评估。

(三)建立教学团队。

教学团队,就是指“以学生为服务对象,以一些技能互补而又相互协作、沟通的教师为主体,以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为主要途径,以系列课程和专业建设为平台,以提高教师教学水平、提高教育质量为目标而组成的一种创新型的教学基本组织形式”。教师通过建立团队合作的机制,改革教学内容和方法,开发教学资源,促进教学研讨和教学经验交流,推进教学工作的传、帮、带和“老中青”相结合,从而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在教学团队中,每一位教师都各有所长,都能扬长避短,互帮互助,互相促进,不仅能形成良好的学习、交流氛围,而且在无形中产生竞争意识。这对提升教师的信息技术能力和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能力有巨大的帮助。建立积极的教学团队,使教师们能够系统性地学习,有针对性地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

(四)加强校际合作,以课题研究促进培训。

校际合作是学校与学校之间发展的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一种互动互助的教师培训活动。校际合作的对象既有本地区的,又有和外地区的合作。无论是哪一种合作形式,目的都是互相借鉴和学习,取长补短,提高本校教师素质。利用校际间的合作,可以促进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有利于培训工作的开展。

对于应用中较为普遍的共性问题,可以通过层层梳理,形成课题,由教学专家领导本地

教师采用行动研究法进行深入研究,利用课题,优化教师信息技术能力培训。同时,也可以根据当地实际情况,与本地高校合作。中小学为高校提供了充分的研究空间,用高校的相关课题、项目,带动中小学教师开展信息技术研究,理论和实践不断融合,不断螺旋上升,中小学可在课题、项目的带动下-体验性地完成教师培训,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践性问题,提升实践智慧,促进培训工作的开展。

农远工程应用的关键是教师,“教师愿不愿意用,会不会用,是不是经常用,能不能用好,十分关键”。我们要建立一支能自觉地、主动地、创造性地应用现代远程教育设备与资源的教师队伍,使三种模式融入学校教育教学的各个环节。教师是农远工程的主要实践者,重视教师在农远工程中的重要作用,加强教师的农远培训工作,积极促进现代远程教育效益的发挥。

【我省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现状及对策】相关文章:

我国民办教育的现状及发展对策05-19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总结03-15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总结02-23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总结05-29

泸县科技事业发展现状及对策建议09-25

石台县旅游业发展现状及对策01-04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总结15篇02-16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总结(15篇)02-16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总结 18篇03-14

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总结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