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活动反思>《孝亲 活动月反思

孝亲 活动月反思

时间:2022-03-26 16:06:58 活动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孝亲 活动月反思

 现在的《品德与生活》和《品德与社会》学科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理念较以前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新课程标准也强调该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和社会性的发展;应突出学科的生活性、综合性、活动性、开放性。我在《孝亲敬长》这课的教学中进行了尝试。下面结合教学实例谈谈肤浅的看法。

孝亲 活动月反思

 一、渲染气氛:源于生活

 片段一:

 1、导语:同学们,大家都知道,父母是我们人生的第一任老师,他们对我们的关心是无微不至的,我国唐代诗人孟郊曾经写过这样的古诗——(播放课件:《游子吟》)

 2、请学生有感情地诵读,启发学生想象:你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生:我看到一位母亲正在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补衣服,她缝得那么仔细,真是可怜天下父母心!

 生:我看到一位母亲在缝制衣服,因为她的儿子要出远门了,她把衣服缝得很厚实,希望她的儿子穿在身上不会感到寒冷。

 生:看到这幅画,读着这首诗,我想到了自己的妈妈,她总是无微不至地关心着我。

 3、小结:是啊,我们的父母像孟郊的母亲一样,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付出了多少心血,他们是多么辛苦啊!我们应该怎么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呢?今天老师将和大家一起探讨有关孝亲敬长的话题。

 反思:

 道德,并不是游离于社会、生活外的独立现象,真正的道德教育应该是更多地借助各种复杂的渗透方式来完成的,而在没有根基的土壤上进行灌输、渗透,无异于拔苗助长,就像农民种庄稼,必须给它合适的土壤。这合适的土壤就是一种和-谐、真诚和温馨的氛围,这种氛围是学生积极情感产生的基础,是真正的人与人的心灵沟通。本堂课一开始,我以学生学过的《游子吟》一诗,启发学生想象当时的画面,想象生活中妈妈照顾、关爱自己的情景,自然地唤醒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用来自学生生活中的真实情景激发学生敬爱父母的情感。在浓浓的情感氛围中,学生主动开始学习。“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教学当中的“情”犹如教与学双边活动的“催化剂”。 我想,有了情感在品德课堂的介入,课堂才会洋溢着生命的气息,课堂才能真正发挥它的效率。

 二、整合教材:贴近生活

 片段二:

 1、师:说到孝亲敬长,许多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我们树立了光辉的榜样。毛泽东主席在革命胜利后,返回故里,特意在父母的坟前献上一束松枝;陈毅元帅亲自为瘫痪在床的母亲清洗尿裤……,下面我们来听听刘伯承元帅的故事。

 2、学生表演故事《不再让妈妈操心》

 3、听后讨论:

 ①刘伯承是一个什么人?

 ②有一次,孝生(刘伯承的乳名)淘气,背书瞎背一通,妈妈知道后很伤心,孝生有什么表现?

 ③孝生改正后,是怎么做的?

 ④什么才是对妈妈最大的孝顺?对这个问题,刘伯承是怎么回答的?

 4、相机学习名言: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但丁

 5、师:我们再来听听刘谦、小铭的故事,讨论:从他们的身上,我们能学到

6、小结: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能不忘养育之恩;我们的同龄人,对长辈生活上关心体贴,精神上给予安慰。他们真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反思:

 教材是教师实施课堂教学,向学生传授知识的主要依据,也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来源,从这点来说,教材有其权威性。但教材又只能是我们教学的依据,它并非是唯一的,教材中有些内容的安排也不是最好的。为了更好地体现新课程所倡导的理念,在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开发教材文本,根据学生的实际与教学的具体情况,科学地、创造性地运用教材,对教材作进一步的优化、整合,使之有利于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领悟体验。

 《孝亲敬长》一课中例举了革命老一辈,如毛泽东、陈毅、朱德在为国家的前途、人类的命运操劳时,也始终没有忘记养育自己的父母,用实际行动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的事例,说明孝亲敬长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这些领袖人物的事例的确具有较强的感染力,但是,对于现在的小学生来说,这些事例太遥远,而且是一句话带过的,如果简单地读一读、说一说,学生对孝亲敬长的认识就不够深刻,也不会有较真切的体会。因此,我在教学时,对教材进行了改编、整合,用刘伯承小时侯的具体的故事《不再让妈妈操心》替代了文中简略的语句。在这个故事中,出现的是一系列的“生活事件”,而这生动典型的故事把儿童与其真实的社会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在教材和生活之间建立了一种内在的有机联系,这样贴近学生生活的故事当然更容易被接受了,因而学生听得津津有味。听完故事后,再进行细化讨论,学生们在交流中有感而发,轻而易举地理解了要尊敬父母、孝敬长辈,形成了健康的道德认识。

 通过整合教材,让教材从生活的事例出发,教材也就成了有利于提高学生认知、激发学生美好情感的活教材。

 三、创设活动:走进生活

 片段三:

 1、在孝亲敬长方面,我们现在做得如何呢?有什么不足的地方呢?让我们一起来实话实说。

 2、小调查⑴:

 出示调查表,请学生当场填写,调查内容为:

 ①父母为你过生日吗?

 ②父母的生日是哪天?

 ③父母爱吃什么?

 ④父母有什么爱好?

 ⑤父母身体怎样?需要什么照顾?

 ⑥你怎样做会引起父母的欣慰?怎样做会使他们发愁和生气?

 3、统计调查结果,说说这个调查结果说明了什么?(父母长辈那么爱我们,我们享受爱,却回报得很少或没有学会去回报。)

 4、小调查⑵:

 ⑴把教材中的“做一做”制成表格,分发给学生,由学生家长填写。

 调查内容有:①.从不和长辈顶嘴;②.不惹长辈生气;③.从不向长辈提过分要求;④.主动向父母长辈汇报自己的情况和想法;⑤.接受长辈的正确教导;⑥.用正确的方法处理与长辈之间的矛盾;⑦.对长辈有意见时,能委婉提出,耐心解释;⑧.为家庭创造欢乐气氛等八项。

 5、反馈,当场评选班级“孝敬”星,颁发纪念品。

 6、请“孝敬”星谈谈事例。

 反思:

 认知心理学家皮亚杰认为,儿童道德发展的根源在于主体与道德环境的积极的交互作用──活动或实践。新课程标准也指出:“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品德形成和社会性发展,是在各种活动中通过自身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实现的。” 教师要根据教材内容精心创设活动,让学生从中获得体验。

 上述片段中,我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行为能力,选择性地设计了小调查、评选“孝敬”星、请“孝敬”星谈事例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引导学生走进真实的生活,去调查、感受、体验、分析。在调查活动中,他们深刻地体会到:父母长辈是那样的爱孩子,他们付出了很多,而孩子却回报得很少或没有学会去回报;在评选过程中,学生们认识到孝亲敬长的榜样就在身边,明白了自己努力的方向。在活动中,每个学生都“动”起来了,他们是学习的主人,教师引领着学生从生活出发,在生活中学习生活、学习道德,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真正贯通,让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活动中形成正确的态度,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教学效果是显而易见的。

 “生活即教育”,教师要积极组织开展与儿童生活密切联系的活动,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经历中自己动手、动脑,进而感受生活、参与生活、创造生活,发展自己的情感、态度、品德、知识和能力。作为一名思品教师,应以学生的活动为主线,以学生的内在需要为依据,以学生的社会发展展开教与学,我愿为孩子们开辟一方乐土,让他们自由、健康地成长!

【孝亲 活动月反思】相关文章:

孝亲敬老活动方案04-02

孝亲敬老班会活动方案06-13

重阳节的孝亲祝福语05-11

师德活动月反思05-24

雷锋活动月小结与反思05-24

《亲一亲》教案02-05

孝亲演讲稿01-07

孝亲尊师的演讲稿02-05

孝亲尊师演讲稿02-24

孝亲敬老演讲稿0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