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活动反思>《小学教研活动反思评价

小学教研活动反思评价

时间:2022-04-17 18:33:06 活动反思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教研活动反思评价

一、研究背景

小学教研活动反思评价

《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评价研究》课题实验已经进行了一学期。一学期来,我们认真贯彻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精神,落实总课题组提出的子课题研究任务。在校领导、教研室的指导、关怀下,我们小学科学课题组的全体教师积极探索、大胆实践,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评价研究工作基本上达到了预定的目标。总体看,启动顺利,推进有序,实验科学,指导有效,为深入进行课题研究,促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实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研究目的

1.对同类课题的研究现状和现行科学教材进行分析和探讨。

2.探索与科学课程相适应的小学生学习评价手段,逐步形成促进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使评价不仅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重视其潜能与特质的发展,增强探究与创新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等多方面的发展。

三、研究内容

1.全面应用动态评价和个性评价的基本理论,将教学评价与科学课程改革、教学改革融为一体,使评价成为促进教学发展,实现以人为本的教学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

2.构建科学学科评价的科学方法,把知识与技能结合起来,将过程评价与结果、方法评价结合起来,态度与情感评价结合起来,真正体现综合多元评价。

四、研究方法

课题组主要采取理论研究与实践研究相结合的方式,通过文献资料法、观察法、调查法、比较法、讨论法、经验总结法、分析与综合法等对本课题进行研究。多种渠道搜集、整理相关的文献资料,形成对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评价的科学认识;走进科学课堂对研究对象进行全面、细致地观察,获取相关的事实资料;共同探讨科学学科评价的科学方法。

五、研究过程

课题组成员:张桂云   孔丹

执笔:张桂云

课题组的老师们都以极大的热情积极主动地投入课题的研究中。

1.利用课余时间,阅读了大量的有关科学学科教学中学生的学习评价的书籍、报刊、杂志,搜集了国内外的研究资料,并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进行分析研究。

2.积极购买与课题有关的刊物、光碟等资料。

3.积极参加教研室举办的各种有关科学学科的培训学习活动。

4.研究小组每定期汇报交流。

六、研究成果

(一)明确了小学科学教学中学生学习评价的指导思想与基本原则

小学科学课程是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的科学启蒙课程。小学科学课程的评价,其主要目的是及时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教师有针对性地调整教学策略,同时促进学生的学习,并最终实现课程目标,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课程评价对课程目标的实现起着重要的导向和监控作用,评价要以真实的日常教学为基础,从过去的注重甄别与选拔转向激励与反馈,全面评价学生的科学素养,不仅要关注学生在科学素养方面的发展,而且要了解学生在发展中的需求,发现和发展他们在多方面的潜能,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强调科学与人文的整合。因此,科学学科学生学习评价应体现“以人为本” 的思想,注重以激励为主的发展性评价,发挥评价的诊断、导向和发展功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并为他们的终身学习和发展打下基础。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应遵循以下原则:

1.促进发展。《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科学课程的评价应能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因此,评价不再仅仅是甄别与选拔学生,更主要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通过评价,促进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求知欲,引领他们形成科学的认知方式和科学的自然观,丰富他们的精神生活;促进学生潜能、个性、创造能力的发挥,并使之具有自信心和保持持续发展的能力。

2.立足过程。评价不能仅在学习过程结束后再进行,而应贯穿于日常的教学活动(包括课堂教学活动和课外实践活动)之中。也就是说,评价既要关注学生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只有在关注过程中,才能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才能有效地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价值观。

3.注重多元。这里的“多元”是指评价主体和评价内容的多元。评价主体的多元是指学生参与评价活动,反思自己的学习情况,并且对教师的教学情况提出自己的看法和建议;学生家长、教育管理部门、科学教育团体以及社区等有关组织和人士也应当对科学课程的实施、方法、效率及效果等进行评价;教师在评价中仍然起着重要作用,但不再是“裁判员”,而是学生科学学习的伙伴和激励者,同时又是科学教学的调控者。评价内容的多元是指不仅要关注学生的学业成绩,而且要关注学生在创新精神、实践能力、良好的心理素质、学习兴趣与积极的情感态度体验等方面的发展,也就是要涵盖科学素养各个方面的内容。

4.强调自主。在科学教学中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应成为培养学生正确认识自我的一种教育方式,应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科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评价让学生及时反思和调整自己的学习行为与方式,了解自己的学习状况,关心自身学业的提高,进一步发展自己的潜能。同时在对学生进行学习性评价中,应注重淡化学习评价的甄别功能,采用“推迟判断”的评价方法,即当学生自己对某项评价结果不满意的时候,可在学生的要求下在其自认为适当的时候给予再次考察的机会。并给出鼓励性的评语,使学生感受成功的喜悦,使每个人在本学期的知识和技能通过积累得以逐步完善。在开展学习评价的时间、题型、题材的选择上也给予学生相当大的自主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欲望和创新潜能。

5.追求多样。单纯的书面测验与考试已经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需要,探索多样化的评价方法已是势在必行。在科学课程的评价中,我们特别强调质性评价,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多样化评价,改变过去量化评价一统天下的局面。也就是,针对不同目标、不同内容,我们应灵活运用不同的方法去进行评价。一句话,凡是有利于提高学生科学素养的评价方法都应得到肯定,而且应鼓励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创新、发展评价方法,构建有利于学生发展的评价体系。

6.突出纵向评价。在学习过程中,对个体评价应以纵向比较为主,以横向比较为辅,着重看基础,看发展,以动态发展评价为主,以静态的到达度评价为辅。

(二)扩展了小学生科学学习评价的内容

科学课程评价所包含的内容是根据《标准》的总目标、分目标和具体内容目标而确定的。这些内容集中反映了一个学生经过3~6年级的科学课程学习后其科学素养所应达到的水平。

1.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的目的是体验科学研究的过程,形成初步的科学探究能力,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评价重点是学生动手、动脑开展探究的兴趣、能力,具体评价认识科学探究、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观察实验制作、搜集整理信息、思考与结论、表达与交流等八个方面。对于每一个具体的科学探究活动,可以有重点地选择其中几项,有针对性地制订评价标准。对不同年级学生的评价要求也不同,并且根据学生情况提出具体的要求。

2.科学知识

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是科学课达到的目标之一。科学知识的评价重点是小学生对生命科学、物质科学、地球与宇宙科学、人文与社会科学诸方面最基本的概念和技能的理解过程和应用情况,对所学的内容掌握的程度,能否在理解的基础上用所学知识于新情境中,能否综合应用知识,灵活、合理选择方法解决有关问题。尤其是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对科学知识的把握与应用,不是检查学生最终记住了多少学科的具体知识。

这里还包括技能的评价,目标包括观察技能、探究技能、收集和整理信息的技能等方面。对技能的评价,同样要融合在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过程中。小学生学习能力的形成是一个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不同年龄阶段,由于生理、心理的成熟程度不一样,所表现的每个侧面程度也不一样。只有评价内容适合小学生的实际水平,才是有效的,要求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学生的积极性。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各年级评价的内容应各有侧重,我们分成低、中、高三个阶段,有重点地进行评价。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既是科学学习的动力因素,影响着学生对科学学习的投入、过程与效果,又是科学教育的目标。主要包括对待科学学习,对待科学,对待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对待自然四个方面。培养小学生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不能像传授知识一样直接“教”给学生,而是要创设机会,通过参与各种学习活动,日积月累,让学生感受、体验与内化。

(三)探索了小学生科学学习评价的实施策略

经过研究,我们设计制订了“快乐探究伴我成长”的科学多元评价本,对学生课堂表现、科学探究过程、期末检测、中长期探究等方面的总体评价。   

首页的“我的光荣榜”是对学生课堂整体表现的评价,用“优”或“笑脸”鼓励学生,当然每个教师可采取不同的形式。课堂表现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学习兴趣是否浓厚,学习动机是否强烈;

(2)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材料准备是否充分,举手发言的次数、回答问题是否积极,参与讨论的积极性等)。

(3)能否尊重事实、尊重证据,能否大胆想象、勇于创新;

(4)是不是乐于合作与交流,乐于采纳别人的意见,积极表达自己的意见,乐于改进自己的学习或研究;

(5)能否崇尚科学的人文精神,关心科学、技术与社会的关系及热点问题,如:环境问题、人口问题、能源问题等等;能否从自我做起,热心参与有关活动,发展对自然和社会的关怀和责任感。只有在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才能及时了解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情感体验,才能有效地帮助他们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科学的价值观。

“科学探究”的评价集中体现在每一课的探究活动记录上,包括三个板块:“探究方法”“我的收获”“知识拓展”。

“探究方法”是对本课探究主题中,探究方法、过程的记录,包括实验法、观察法、交流资料法等,让学生学会选择正确的方法解决问题。

“我的收获”是对研究结果的描述,包括科学知识方面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如文字、表格、图画等等)进行描述。

“知识拓展”是对探究主题的课外延伸,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问题在课下继续研究,并把研究结果简单记录,可以是实验记录、观察记录,也可以是搜集资料的摘抄。

“中长期探究活动”是学生讨论选择本学期的两个探究主题,进行自主探究,并且做好记录。

另外还设计了学生“自我评价总结”,让学生对本学期的科学学习进行自我评价,以查找不足、发扬优点。

综合以上各方面,对学生的评价,既是过程与结果的结合、课内与课外的结合,又兼顾学生探究能力、科学知识、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提高,实现了对学生的多元评价。学生通过此方式对所学的科学内容进行总结,督促和体验观察、实验、考察等研究过程,教师也可以了解学生实际的学习和发展状况,以利于改进教学,促进学习,最终实现课程宗旨,即提高每个学生的科学素养。其建立依据是新课程标准对情感、技能、知识提出的要求。由此可以多方面了解学生和发掘学生的潜能,符合学生发展中的需求,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提高学生的科学探究热情,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七、研究效果

在课题组成员的共同努力下,本校的科学教学初见成效:

1.我校教师能开放地、多层面地、全面地评价学生,具有个性和针对性地让学生体验成功,感受成长与进步,有利于提高学生和教师的自我反思能力,同时可以通过展示学生的作品成为一种与家长沟通的有效方式。

2.激发了教师投身科学课改的积极性,同时鼓励教师大胆实践,如实记录,认真反思,不断调整教学行为。由于观念的更新,科学教师的积极性十分高涨,潜能得以显现。不少教师已经初步形成由“要我改”变为“我要改”的自我课改意识。

3.初步摸索出一套质性与量化相结合,形成性与终结性相结合,自评与他评相结合,注重质性、过程性的、促进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模式。

4.课题研究促进了课堂教学。

科学课堂教学一改过去自然教学封闭、呆板、以教师为主的单一教学模式,开始体现出生活化、开放性、活动性、实践性、多样性、选择性,符合了现代科学教育的特点。

八、发现的问题,存在的困惑

从总体看,课题研究基本顺利,取得了初步的成效,特别是获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启示,为进一步的课题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我们也发现一些问题,存在一些困惑:

1.有些教师对课程目标和评价标准把握不够,有时不可避免地造成评价的空洞和流于形式。

2.课题研究的时间还比较短,初步建立的小学科学发展性学习能力的评价模式系统性和规范性不强。

3.科学教师普遍所教班级多、班额大,与学生接触少。如果想要对学生在一个阶段的学习状况有深刻细致的了解,评价过程中需要收集哪些资料,其信度和效度怎样评估和控制;评价结果以怎样的形式呈现出来,多长时间给予学生评价报告等等都是困扰科学教师的大问题。

4.对学生评价的改革不是孤立的,它不仅与课堂教学评价,更与教师评价紧密相联,如何使教育评价更完善、更科学合理、更具可行性和可操作性,尤其是如何将现代化手段与学生信息的收集、与发展性评价相整和、如何进一步规范对评价的管理等,都是需要继续深入探讨的问题。

【小学教研活动反思评价】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研活动反思集合01-31

小学教研活动反思2篇05-03

主题活动反思与评价05-24

教研活动总结与反思02-28

校本教研活动反思05-24

联片教研活动反思05-24

中班教研活动反思05-24

教研月活动反思05-24

教研活动的反思总结03-17

小学语文教研活动反思4篇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