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规章制度>卫生制度>《村级图书室卫生制度

村级图书室卫生制度

时间:2022-04-17 22:38:03 卫生制度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村级图书室卫生制度

10月30日,曹西庄村图书室正式建设完工,室内图书摆放整齐有序,桌椅板凳一应俱全,各项规章制度赫然在列。图书室顺利通过验收,并获得文化部门的高度称赞。

村级图书室卫生制度

曹西庄村图书室建设是曹西庄村“两室”建设的一部分。在基本完成村内标准化卫生室建设的前提下,工作组和村干部着手开展村内图书室建设。首先对新建成的图书室进行了精心的装修;然后将桌椅板凳和书橱安置到位,并将千余册图书分类摆放整齐。工作组和村干部还在村内挑选了一名图书管-理-员,建立了图书室内部管理制度、管-理-员岗位职责和借阅制度,规范了图书室的内部管理。

曹西庄村图书室作为河北省文化共享工程的村级服务点,将极大地丰富曹西庄村村民的文化生活,同时,将结合村内的“农民科技教育培训基地”为曹西庄村村民发家致富提供技术和知识保障。

市农业局驻曹西庄村工作组  薛祥生

2015年10月31日

底楼一角的破旧书柜里,零星地摆放着上百册书籍,已经落满灰尘。仔细一看,武侠小说、科普类读物占了大半,但大部分书页卷曲发黄。记者向魏艳军索要借书登记簿,想查阅一下借阅记录,但他找了大半天,也没找出来。挨着书柜有一个报夹,很零乱地夹着几份过期报纸。

墙上,密密麻麻地挂着一些杂志,仔细一看,竟然有11本是“过期产品”。看到记者的失望表情,魏艳军赶紧从室内抱出一大堆新杂志,原来,2015年订阅的杂志,都被他放在了里屋!

与合江镇图书室的“风尘味”相比,孔坪乡健华图书馆令记者眼前一亮。2004年底,这个图书馆由美籍华人赞助建立,全省仅有5个,其中在雨城区就布点3个。按正规图书馆分类,8000多册藏书,分为阅览室、书库、资料室,共计150多平方米。乡党委书记古劲说,目前正准备添置两台电脑,开通电子书库。

图书馆管-理-员蹇淑华,正忙活着为前来借书的3名小学生作登记。这个图书馆在全乡影响都很大,记者翻阅了借阅登记记录,发现有来自该乡4个村的30多位农民办证借阅。

[记者调查]42岁的魏建明在达州打工,春节回家,他带了两份当地报纸回家。他说,喜欢上面介绍的农技知识。依托茶桑,魏建明一家年收入过万元。早在1997年,他家就盖了一幢两层的楼房,算是魏家村4社比较富裕的农家了。

魏建明的妻子高中毕业,喜欢买杂志看。在家里,记者能看到桌上随意地摆着几本《家庭》杂志。

同社的魏建福家,是该社最贫穷的家庭。上世纪60年代的木结构房子,因为缺钱,至今也无力改造。魏建福自己初中毕业,也很喜欢看书报,但受制于经济条件,几乎就没有买过书报。

记者带着50份调查表,深入26户家庭调查,结果显示:每年花20元以上买书报的农户,仅有17户;到镇上图书室借书看的,只有6人;其余的几乎没有投入。

[农民心声]张仁福(孔坪乡柏香村三社农民):我每周都去乡上的图书馆借书,主要看古典文学,另外也看些武侠小说,有书相伴,觉得很充实。乡上有这样一个图书馆,应该说是一件很幸福的事,如果能有更多的农民兄弟加入读书行列,那就更好了。

冯学富(合江镇魏家村村支书):农民到镇上借书不容易,主要是路远,而且想借的书都没有,如果能够把村级图书室建立起来,那就更好了。

地点·绵阳市涪城区城郊乡

[现场实录]在城郊乡12个农业村中,村村都有图书馆。离城13公里,绵广高速旁的戈家庙村是远近闻名的“花果村”,属于较为富裕的农业村,村图书室的“硬软件”也是当地最好的。

进村委会大门,右转入小通道尽头,挂着一块“阅览室”门牌。这就是村上的图书室,带路的村支书徐福林,也是管-理-员。

30平方米的长方形图书室里,右边是一排干干净净的桌椅,左边上中下三格的壁柜里,整整齐齐地叠放着书籍,《农村实用技术大全》、《行政诉讼法》等分外显眼,此外,壁柜两端,还各有两个报夹,有当地报纸,还有成都和北京出版的9种报纸。图书室共有500多册书籍,农技类约70%,政策和文艺类约30%,其中农技类最受欢迎,长年借出在外的农技书籍约有50多本。

下龙溪村图书室屈居会计室内,50多本图书孤零零地躺在立柜上半格,这些都是文化下乡时,一些部门赠送的。村文书付小林介绍说,图书室只在星期一对外借阅,有零零星星的村民来借。

[记者调查]2月18日,记者对距离城区3公里的下龙溪村2、3社的46户居民进行入户调查。30人不知道村上有图书室,只有16户人表示“知道”;15人喜欢看武侠小说,7人看言情小说,看实用科技书的人则达30人。

24位村民表示一年买书的钱在20元左右,30元的有12人,50元的6人,100元只有4人。

表示偶尔去村图书馆借书的村民有29人,经常去的村民一个都没有,希望图书室里有养殖业书本的村民有10人,历史类的11人,而无所谓的有25人。

[村民心声]29岁的杨林山是下龙溪村卫生站医生,从去年开始,他就自费订了一份绵阳晚报。记者到时,他正翻着刚到的报纸。他介绍,附近10来家村民都自费订有报纸,有的还是华西都市报的忠实读者。他说,有文化的农民越来越多了,非常渴望知识,渴望了解外面世界,所以,农村建图书室很有必要。

地点·广元市中区三堆镇

[现场实录]三堆镇的图书阅览室就在文化站的二楼,平时都上锁。记者看到,图书室的书架、报架和书桌、板凳等各种设施都比较完备,但到处是灰尘。九龙村的图书室设在村文化室内,面积狭小,门口没有挂图书室的标志牌。记者看到大约有100多本书籍、过期的杂志摆放在书架上,大部份书籍都和农业科技有关。

[记者调查]据介绍,图书室现有藏书5000余册。自1995年以来,该图书阅览室就没有买过新书。因为来读书的人越来越少,1997年以后图书阅览室就基本停止了对外开放。从体制设计上来看,镇图书室还延伸到了村一级,各村的文化活动室同时承担了图书阅览室的功能。

被调查的50户农民都说村里没有图书室,没有去借过书,也不知道图书室里有什么书。调查中爱看武侠小说的有3户,爱看言情小说的有5户,爱看农业科技图书的有27户,其余的人说不知道;从不花钱买书的有1户,偶尔买书的有40户,经常买书的有9户。在49户买书的人里面,每年花50元以上的钱买书的有9户,20元以下的有23户。

[农民心声]周福英(九龙村一社村民):我们觉得如果文化室要买书,就应该买些农民喜欢看的书。听说原来镇上的书都是外地捐赠来的书,可能不对农民胃口。我们村穷,如果要村民凑钱买书,几乎是不可能的,农民对一两块钱都看得很重。

姜学良(九龙村一社村民):农业技术的书当然好,但是绝大部分农业技术书籍和本地的生产没什么关系。还有看报纸也有点难,村里面3种报纸只有一份,村干部要先看,因此就无法摆到文化活动室里。

记者三人谈

张宏平:我调查过两个乡镇的图书室,两种不同的生存状态,共同启发了一个思路:农民需要图书,图书馆能够建好。但眼下的现实,却是忧多于喜。雨城区24个乡镇,有图书室的寥寥无几,即使有,其功能早已丧失,很多现存的图书室,俨然文物,蒙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尘。

朱勇钢:问题其实都是大同小异。购书经费缺乏、管理不规范、书籍内容不对农民的胃口。如果从社会上集资有可能解决好购书经费缺乏的问题。孔坪乡图书馆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一位美籍华人每年捐赠给该图书馆1000美元的购书费,再加上区、乡政府每年拨一点,购书费就基本解决了。

王代林:图书室本来就是社会公益事业,也应当得到全社会的支持。

张宏平:乡镇图书室的来源渠道还表明一个问题,农民对图书室进什么样的书构不成影响,而购书或者捐赠书籍的人只是通过模拟、想象的思维方式来满足农民对书籍的需要。

朱勇钢:这是否意味着政府必须调整农村图书室进书的方式,村民应该有权影响进书这一环节。应该按农民说的办,上级政府财政把买书的钱发到村委会,由村民集体决定买什么样的书。另外要把看书的地方恢复起来,并有规章制度管理,公-款订阅的报纸看完以后应放到阅览室。

王代林:图书室购书的钱应该放在村财务,村民代表讨论后并列出购书单,这样就能够彻底地实现图书内容与村民胃口基本一致的要求。

张宏平:作为乡镇上曾经为老百姓带来知识甘霖的重要场所,图书室已被挤到了角落。面对新农村建设的如火热潮,农民如何提高文化素质?乡镇图书室何以担当联结农村与城市的枢纽?孔坪乡健华图书馆通过社会融资的模式,就是一个方向。

健全农村文化投入机制

右岸左人教授:农民群众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要积极扶持热心文化公益事业的农户自筹资金组建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文化室、图书室等,形成农村文化网络,提倡农户设立家庭图书角,鼓励群众“少抽一盒烟,少喝一瓶酒,多买一本书,多学一点科学文化知识”;同时动员社会力量支持,捐赠书籍、杂志、音像电子出版物。要健全农村文化投入机制,除政府加大投入外,还应鼓励乡镇企业回报农村,独家或几家联合建立一个图书馆;鼓励社会各界出资捐助建立农村图书室、电子阅览、购买图书等。要创新机制,以政府采购的形式,购买适用于农村的图书,直接配送到乡村图书室、文化站,将新知识、新文化送到农民手中。                         

记者张宏平王代林朱勇钢郑汝成刘宇男徐凯

附:

文化滋润希望的田野,精神文明之花灿然盛开

右岸左人

一个国家的发展,取决于该国国民的素质,一个乡村的发展也是如此,取决村民的素质。对个人来说知识改变命运,知识的获取,眼界的开阔会对一个人产生很大影响,以至改变其思想观念、思维方式、行为习惯和生活方式。而提高人的素质,获得知识,阅读是最重要的途径之一。英国剧作家萧伯纳谈到图书馆时说:“图书馆是人类的头颅。”高尔基指出:“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托尔斯泰也说:“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图书馆的重要性由此可见。因此,建设新农村,重要的是要在加快经济发展、改善自然和社会环境的同时,建立起一种适合于新农村建设的文化观念。这种文化观念一旦形成,深入人心,就能够产生广泛、稳定而持久的影响,对农村经济和社会发展起到促进作用。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魂。文化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中,具有其他社会要素无法取代的作用。文化活动具有娱乐身心、移风易俗、沟通人际关系、提高人的文明素养的特殊功能,具有整合、同化、规范社会群体行为和心理的功能,对形成温馨和-谐的社会环境、增强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具有重要的意义。

从记者对我省一些农村的调查看,很多地方没有图书室,即使有也只有少许过期杂志和积满灰尘的旧书,这一状况令人担忧。农民看书难、看戏难、看电影难、收听收看广播电视难,农民的文化生活已经被冷落了20多年,成了被遗忘的角落。农村文化落后,从表面看,是农民生活单调,生活质量不高。更重要的是,文化生活的贫乏,致使封建迷信活动沉渣泛起、赌博成风,污染了社会风气,破坏了淳朴的乡风;农村文化落后,禁锢了农民的思想,畸形了农民的观念,已成为制约农村发展、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一个重要原因。特别是一部分农民养成了不思进取、好吃懒做的思想,安于现状、不想创业,甚至嫉富仇富。因此必须大力加强农村文化建设,通过农村文化活动,把农民的思想活跃起来,把农民的观念转变过来,把农民的精神振奋起来,把农民的巨大潜力发挥出来。

繁荣农村文化,应从建设农村图书室、文化室着手。图书馆是社会公益事业,必须加大政府投入。据文化部最新统计,全国有700多个县级图书馆没有1分钱的购书费,占总数的1/4。按国际标准,平均2万人中应该就有1所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2册。而我国现在平均45.9万人才有1所公共图书馆,人均藏书量也只有0.3册,远远落后于国际标准。包括城市在内的全国状况如此,就更不要说农村农民的图书占有量了。数据表明,最近几年,我国年出版图书17万到19万种,其中有关“三农”的图书还不到4000种;城市发行网点在过去十几年间增逾3倍,而农村却减少了40%。因此必须从“源头”上推动服务“三农”的出版物的出版发行,实施服务“三农”重点出版物的出版工程。要创新机制,以政府采购的形式,采购适用于农村的图书,直接配送到乡村图书室、文化站,将新知识、新文化送到农民手中。

农民群众是农村文化建设的主体,要积极扶持热心文化公益事业的农户自筹资金组建文化大院、文化中心户、文化室、图书室等,形成农村文化网络,提倡农户设立家庭图书角,鼓励群众“少抽一盒烟,少喝一瓶酒,多买一本书,多学一点科学文化知识”。同时动员社会力量支持,捐赠书籍、杂志、音像电子出版物。要健全农村文化投入机制,除政府加大投入外,还应鼓励乡镇企业回报农村,独家或几家联合建立一个图书馆;鼓励社会各界出资捐助建立农村图书室、电子阅览、购买图书等。乡镇机关、农村中小学内部的图书馆等文化设施,也可采取多种方式对农民群众开放。

只要我们下决心建设好农村图书馆、阅览室以及其它文化设施,文化的辐射力就会越来越强,辐射面就会越来越大,小小图书馆、阅览室就变成大阵地。新文化滋润了希望的田野,精神文明之花便会灿然盛开。

【村级图书室卫生制度】相关文章:

村级卫生保洁制度范文03-17

村级卫生管理制度02-28

村级卫生所工作制度(通用20篇)05-30

村级卫生室考核总结05-13

公共卫生村级考核总结05-16

村级环境卫生整治总结12-10

村级考评奖惩制度05-08

村级绩效考核制度05-17

村级消防管理制度05-14

村级环境卫生综合整治总结12-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