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人事资料>员工管理>《如何当好学校的管理者

如何当好学校的管理者

时间:2024-03-22 13:30:05 雪桃 员工管理 我要投稿

如何当好学校的管理者

  校长是学校的领导者、管理者和组织者,是一个学校的灵魂。一所学校办得好与坏,校长是关键。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如何当好学校的管理者,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如何当好学校的管理者

  如何当好学校的管理者 1

  做好学校中层管理者的思考之一。

  常常会发现周围做学校中层干部的朋友工作并不愉快,他们经常感到教师工作不用心,教育主管部门和校长会布置很多的形式性的工作,繁琐的事务一个接一个让人疲惫又没有成就感,于是有了厌倦有了情绪甚至有了抱怨。

  其实细细想来,问题不在于上级和上司布置了多少工作,不在于教师不够聪明不够用心,主要原因还是自己。无论是教育主管部门还是校长,纵使布置的工作有千件万件,仔细想来也不外乎两种:一是教育,也就是我们常常讲的德育,二是教学,通常被看作是学校的中心工作。既然是学校,那就是一个教育教学的场所;既然是教师,其基本职责就是做好教育教学。但学校的中层干部既要做好教师的事情,又要做许多指导性工作和引领性工作,这就对中层干部提出了比教师更高的要求。但作为学校的中层干部,我们往往忽略掉了肩上的重任,也时常会把自己的工作程序减化,善于布置,善于验收,善于考核给出一个量化的结果。这让我想起了一个关于执行力的例子:一个一流的策划,加一个二流的执行;一个二流的策划,加一个一流的执行,问你会选择哪个。当然,毫无疑问,大家都会选择后者。

  作为学校的中层领导,策划与执行同样重要。教育与教学,需由无数个活动来承载,这样才能使师生的成长变得鲜活起来,也才能使得学校更像是学校。但在日常工作中有一个比较普遍的现象,学校的中层领导对于教育教学活动不善于做事前的策划,他们更重视开会作口头的布置,更善于把活动笼统得只剩下名称和活动时间加上考核结果的运用,当把这些事情绘声绘色的布置完毕之后便觉万事大吉只欠验收了。其实缺少了一个非常关键的环节——活动的策划。无论是教育活动还是教学活动,无论是学生活动还是教师活动,首先要让活动的主体知道活动的主题到底是什么,活动有什么要求,包括活动的时间活动的地点活动需要注意的事项,还要有活动要达到什么目的。如果再详细一点的话,策划者还应就某项活动做一个具体的案例,让活动的主体明白基本的程序,当然不应将这样的案例作为一个死框框,只能作为一个参考,以免使活动千篇一律,没有创新,应该留有一定的空间。如果再详细一些,策划者还应该预设出活动中可能出现的问题,应如何应对出现的这些问题,当然这些不能写在策划书中,而应该作为自己对于整个活动的一个充分准备。这样无需举行会议,参与者只要依策划书行事,就不会出现方向上的问题。但现实是,我们学校的中层干部,往往会把这样的活动之前的策划,看作是浪费时间甚至是形式主义,即使有时为上司所迫也是东挪西借地写了一点为了交差而已,对于活动,没有任何的指导性。对于这样的现实,说穿了,我认为是对工作极端的不负责甚至是为自己的懒惰找借口。我常常想,如果大家都能够经历这样的一个策划与创意的过程,对于自己的思维,对于自己的能力,是多大的一个锻炼。其实,这样的策划通常需要的时间不会太长,只要思考好了,写成书面的也只是几十分钟的时间,通常情况下不会超过一个小时的。

  同样,有了策划,如何执行?这是决定一个活动质量的关键因素。并不是把策划与创意发给教师就可以了,中层干部应该是一个积极的参与者,这是我一直非常主张的一个观点。近来我就在一次调研会上听到过这样一个例子:某中层干部布置了一个说课比赛,先是向老师们讲明白了说课比赛的时间和要求(他自己认为讲得清楚明了),中间给了老师们整整一个周的准备时间,当邀请到的教研部门的领导和老师们坐下来听比赛时,才发现老师们根本就没有按照事先的布置来说课,结果自然是这位中层领导不快老师们也不悦。其实,问题并不在于老师们笨听不懂,更不是老师们不听从领导,而在于中间的那一个周老师们的准备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中层领导积极地走在老师们当中,与他们研讨交流,做好调研,就会发现老师们是心存疑惑的,对于这样的疑惑应该及时给予适当的指导。这种指导恐怕才是整个活动中最有价值的部分,因为,解决老师们的疑惑,才是我们所要做的事情,给老师们加以指导与引导,他们会豁然开朗,这种豁然开朗才是要提高的老师的能力。同样我也经历了学校要举行的一个“小问题小策略”的课堂系列活动,当学校将策划方案发到老师们手中的时候,大家都感觉不难操作。可是,在活动的初始就发现老师们的选题太大太空,无法在一堂课中来找到相应的策略,根本解决不了课堂教学中的实际问题。于是,分管业务的中层干部深入年级与老师们研讨交流,最终确定了需要解决的小问题。其实所有的活动都是由无数的细节组成的,这些细节组成了活动的程序,无论是学生还是老师,他们最终要将无数的细节做好才能成为一个活动,这无数的细节需要学校的中层干部的参与,参与的过程就是一个发现问题指导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参与的过程是中层干部把握与调整方向的过程。如果我们只布置而把整个过程完全放给参与者,我们成了一个旁观者甚至不管不问不调研,那活动的执行力就会在大打折扣。不要认为执行力只是教师与学生的问题,其实执行力更大成分是学校干部的问题。有你的参与,执行力一定会强,缺少了你的参与,活动就会缺少精彩的成分。参与到整个活动的准备中,学校的中层干部还会收获到师生对你的尊重,使得干部的个人魅力指数更高。即便是策划有所缺陷,有你的直接参与与体验,也会及时修补策划中的缺陷。

  有了活动前的策划,有了活动中的参与,那最终的展示必将是一个享受师生与自我共同成长的体验,那种成就感会升华为下一个活动的欲望与动力,你也不会感觉到一天几个通知的繁琐与不快了。如果再加上及时的总结反思与提升,如果再能将本次活动的成果转化成下一个活动的组成部分,那你富有创意的工作会让你变得幸福起来。

  如何当好学校的管理者 2

  一、教学管理

  校长是学校发展的第一责任人,也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第一责任人。校长对教学方向的引领,对教学管理指挥权的把握,走入教学第一线进行调研、分析的能力和由此表现出来的热情、态度,是促进教学工作深入发展的重要因素。

  校长应从以下几方面抓好教学管理工作:

  (一)校长要正确引领教学的方向

  校长作为学校的领导者,需要对教学工作准确定位,并预设教学质量愿景,领导教师以研究者的工作姿态,认真完成教学任务,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引导教师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落实课程方案要求,完成教育教学任务。校长要采取有效措施,对教师的教学行为进行管理、调控,实施有效的评价,使其明确各课程承载的育人功能和具体目标,自我规范教学行为,创出教学特色,完成教育教学任务。

  2.引导教师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规律,走出“耗时低效”的教育教学误区,不断走向“低时高效”的教育教学境界。校长既要自己精通教育规律和教学规律,又要大力引导教师潜心研究教育教学规律,做一个规律的研究者和实践者:在工作中,遵照学生生理成长、身心发展和认知的特点开展教学,提高教学质量,特别是课堂教学的效益。校长要在制度上逐步规范,采取诸如不无故加课时、限制作业量等措施,让教师把精力和智慧放于课堂,增强教师从教的教科研意识,让“向课堂要质量和效益”成为教师的追求和向往。

  3.建立教学质量愿景。校长要把学校明晰的办学思想落实在教学工作之中,引导广大师生确立并形成科学的教育观、教学观、教育价值观、学生观、评价观、管理观、质量观。在此基础上,建立教学质量愿景,发挥学校教学指挥系统的作用,引领和促使广大教师朝着这个被广泛认同的、期望的目标,主动地逐步接近。

  (二)校长要把握教学管理的指挥权

  校长是学校的管理者,在教学管理工作中,需重点抓好科学管理与人文管理的“缰绳”,搞好指挥、评价和改革工作。

  校长应坚决摒弃只听教学管理人员报告或简单过问了解表面现象的做法,要深入教学管理工作中,把握指挥权,促进教学管理工作的制度化、标准化、序列化,推动教学管理向纵深发展,向教学管理要质量,要效益。

  1.建立、健全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校长不一定亲自去编制相关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但必须亲自审定,保证学校的办学思想、管理理念能够体现在制度之中,并审查制定的教学管理制度是否与学校的其他规章制度内容与要求相容,构成一个相容的制度体系。校长督促建立、健全教学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促进教学各项工作的制度化,这是以法治教、以法治校的重要体现,也是搞好教学工作的重要基础之一。

  2. 完善和落实教师教学评估体系。为了进一步落实教学管理的规章制度,细化和量化教学各项工作的要求,校长要与教务主任等教学管理人员一起建立完善教师教学的评估体系,制定教学评估方案。这样横向使教师明确了教学管理的全部和管理的重点,纵向使教师明确了各个管理的环节、过程的评价要求。教学评估方案要尽可能形成“板块”,能够“自由”拆卸、组合,以便用以评估整个学期的不同时期、不同指标的教师的教学工作。校长要在工作中既能根据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研部门的新要求有目的地调整教学评估方案的相应标准和内容,又能突出学校在教学管理中的主体性,更多地从本校总结、提升经验,完善教师教学评估体系,不断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管理风格。

  3.突出教学管理的“有序”性。校长要根据教学的客观规律和教学活动的阶段性特点,对教学管理进行“序列化”安排,提高教学管理的针对性。初期的规划性管理重在要求教师学会“规划”,制定各项计划,明确任务和要求,预设教学进度,整体把握学期教学内容的内部结构及其在整个学科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学期中教学过程的调控性管理重在“检查”,要督促教学管理人员依据教学评估方案中相应“板块”要求去检查,并及时反馈意见,提出改进的要求和措施;学期末终结性管理重在“总结”,要促使教师对本学期教学目标任务完成的情况、计划落实情况、取得的成绩及存在的主要问题等进行分析和评价,找出下阶段教学工作的努力方向。

  校长把握教学管理的指挥权,还体现在对教师和学生的人文关怀上。校长要关注教师的工作、教学状态,关注学生的生活、学习状态,使他们幸福快乐地从事教学和学习。特别是在评价教师教学问题上,校长要参与进去,在定性与定量评价、自由与规范、标准与个性化等关系上,要高瞻远瞩、以人为本,立足教师发展,关注教师思想和情感,解决评价中的相关矛盾,让评价充分发挥促进教师发展和工作发展的作用。把“冷冰冰”的科学管理与“暖融融”的人文管理处理得相得益彰,这是校长应该努力追求的艺术。

  (三)校长要走入课堂教学的前沿

  校长要引领教学的方向,把握教学管理的指挥权,必须深入基层,蹲级包组,最重要的是必须走入课堂教学的前沿,去认真地听课和分析课。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过:“对一个有经验的校长来说,他的注意和关心的中心就是课。……由于学校领导人对课进行深思熟虑的分析而使课堂教学得到不断的改进,就能提高学校整个教育过程的水平。……只有当学校的领导人掌握了足够的事实和进行足够的观察时,才能在教学和教育过程的这个领域里达到工作的高质量。经常听课和分析课的校长,才能了解学校里在做些什么。……尽管学校领导人有各种各样的活动,而听课和分析课却是应当摆在首要地位的工作。”苏霍姆林斯基的做法和精神更值得校长去学习,他说:“我给自己定出一条规定:如果我没有听过两节课,我就认为今天我在学校是什么事也没有做。”校长要把听课和分析课作为一项极其重要的工作,走入课堂,深入师生。在工作中,校长不能仅为了完成上级规定的听课任务而去听课,也不应仅把听课定位在教给教师一些方法和技巧,提一些建议。作为学校的教育者,校长听课,要重在发现教学中存在的普遍性问题,并分析原因,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抽取与本学科或与整个学科教学关联性大的问题作为教科研课题,深入探讨和研究;要重在研究和发展教师的教学经验,推广成功的教学经验变为全校教师的教学财富;要重在营造教师成长和专业发展的良好环境:对迫切希望指导的教师,校长的任务是帮他“登高”;对盼望展示自己才华的教师,校长的任务是给他们“搭台”;对害怕听课的教师,校长的任务是为他们“加油”。

  二、教师管理

  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关键因素,激发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就能最大限度的提高学校的教育质量。因此在学校管理中应特别重视加强对教师的管理。

  (一)实行民主管理,吸收教师参与决策

  领导对学校工作决策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教育方针的贯彻执行和学校常规工作的顺利开展。而学校教育决策正确与否的关键又在于决策者。因此,只有发扬民主,充分听取教师的意见,集思广益,才可能减少决策中的失误,纠正偏差,才能使决策既体现学校大多数员工的意愿,又反映出学校领导者的要求和期望,进而充分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将决策顺利贯彻执行,提高工作效率。只有这样,才有管理的基础,也是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教师的名义之举。具体工作可这样操作:

  1、激励教师在学校重大问题上发言。建言献策,让教师也介入学校管理,知道学校面临的是什么问题,该怎么办,使他们意识到个人在集体中的重要性,产生心理上的满足。这样便能达到学校领导与教师间的有效沟通,和谐共生,产生向心力,充分调动起教师的责任感。

  2、领导和教师一起制定把先进经验付诸实践的措施、方案。

  3、建立教师参加评估学校的制度,并认真实行。

  4、全面推行校务公开,落实学校管理的民主化。

  通过实行民主管理达到三个高度:一是唤起教职员工对学校工作的重视和兴趣,在完成工作任务后感到欣慰和满足;二是让人们了解、认识学校工作的目标、内容、方法和相互关系,学会协作;三是通过人们亲自参与,从中得到经验、启示,培养能力,使不同的人都得到提高。

  (二)从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正确评价教师

  学校领导应介入具体的教育教学工作中,密切与教师的关系,了解教师在工作中的甘苦,并在工作上和生活上为教师创造更多的方便条件。这样,有利于及时得到教师信息的反馈,有利于对教师作出具体、深入、正确的评价;并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使其获得心理上的满足和荣誉感等积极的情绪体验,提高工作热情;达到教学技能日臻完美。采用的方法有:

  1、对新、老教师分别进行有计划的课堂评价工作。

  2、运用绩效强化对教师的成绩和效果公正评价。

  3、组织教师听优质课、区域性研究课、改革课,广泛宣传先进教师的教学经验。

  (三)帮助受挫折的教师

  清除教师在工作中遭遇失败时产生的心理挫折是学校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问题。而问题处理得好,不仅能调动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同时也能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对于教师在受挫折后产生出的破坏性的消极反应,学校应给予同情、容忍和谅解。不能将其与常态下的不良行为等同看待。作为校长要做到:

  1、作为学校领导,要富于同情心、忍耐心,善于帮助,及时创造解决问题的氛围,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2、在解决问题时,要注意心理治疗,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采用个别谈谈话、生活会、意见征求会等方式,让受挫折的教师有抒发怨气和不满的机会,达到心理平衡,从痛苦中解脱出来,使之把本职工作提高得更好。

  (四)为教师创造良好的工作、生活环境

  积极性的心理源泉来自人的需要。教师除了具有一般人的需要外,还有其自身需要,即事业的需要,希望有较好的工作和生活条件;希望得培养和提高。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解决好教师的生活问题,使他们对学校有一个良好、舒适的感觉。

  2、活跃教师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教师娱乐活动,使教师放松心情,避免教师过渡疲劳。

  3、在工作量化上,尽量兼顾新教师和中老年教师。尽管说要给新教师压担子,但由于刚从学校出来,经验欠缺,培养需要一个过程。而中老年教师,特别是接近退休年龄的教师,精力不很够,需要多休息。

  4、积极为教师成长搭建平台,真正搞好校本研培工作,发现苗子,培养新人。推出优秀教师、骨干教师送市、区培训提高。激发成就动机。

  5、为新到校教师接风,为退休、离校的教师举行欢送会,使在校的教师受到教育,看到希望,产生一种荣誉感。证明学校对教师财富的重视。

  6、进行校园环境的美化建设,创造舒适的工作环境。让教师感受到温馨。

  7、同上级、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联系,筹措资金提高教师的福利待遇。

  总之,学校可根据教师的需要,正确诱导,尽力满足他们的正当需要,以解除其后顾之忧,提供良好的工作和生活空间,使教师在工作中顺心、舒畅。

  (五)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

  积极的、良好的、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为一所学校带来教育教学工作的生机。

  1、学校领导要善于维护教师的声誉,善于同教师商量,虚心接受教师的批评和意见,关心教师的需要和要求,工作中配合默契,形成一种相互信赖和尊重的氛围,切忌拉帮结派。

  2、举办各种活动,沟通情感,为以后工作创设良好的氛围。

  3、对教师取得的成功(哪怕是一点点成绩),学校领导应及时给予表扬,肯定他们对学校作出的贡献。

  三、学生管理

  小学阶段是孩子生理、心理急剧发育、变化的重要时期,也是增长知识,接受良好道德品质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的最佳时期。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在培养他们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的同时,应注重培养小学生的行为习惯。

  (一) 强调校规制定班规,规范养成教育。朱熹曾经说过“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 可见知与行是不可分的。

  对学生进行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应以学生的认知特性为出发点,按照先入为主的规律。

  可以把开学的第一周定为常规养成教育宣传周,第一节课定为养成教育课,由班主任向学生宣读学校规范,提出新学期的新要求、新希望和新目标。并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制定班规,如:上下楼梯靠右行,不在校园内奔跑、追逐,按要求做好课前准备,上课积极参加讨论,作业不欠帐,班级建立图书角,课余时间多看课外书籍,拓宽知识面等,注意让学生明确怎样做,为什么这么做,以及如何去做,使他们更清楚地知道什么对,什么不对。

  (二) 构建德育网络,保障养成教育。

  学校德育工作应以素质教育为价值取向,寻找提高全班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规律。学校自身要实施多渠道、全方位的教育途径对学生进行教育。《小学生德育纲要》明确指出:“学校实施德育必须充分发挥校内、校外各种教育途径的作用,互相配合,形成合力,创造良好的教育环境,共同完成德育任务。”可以说学校是养成教育的主阵地,家庭是养成教育的第一课堂,社会是养成教育的熔炉。在养成教育工作中,我们要“三教合一”,形成养成教育“三结合网络”,即:学校—家庭—社会相结合的德育工作网络。

  学校各学科要渗透养成教育,做到“事事在育人,时时在育人,处处在育人,人人在育人”,要求各班主任与任课教师加强横向联系,彻底改变班主任唱独角戏的局面,形成教育的合力。

  学校每学期可请有关领导、模范人物到学校做报告,开展帮教活动;聘请校外辅导员做法律知识讲座和交通安全教育,开展法制和安全教育,让学生逐步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在校争做好学生,在家争做好孩子,在社会争做好公民。学校多组织学生到社会上去参观、去实践、去体验,使学生在实际体验中养成良好的习惯。

  (三)以身作则,引领养成教育。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永远是教师的主题。在小学生的眼里,自己的老师是神圣的,教师的举止经常渗透于孩子的言行。教师的每一个行动都是给学生无言的教育。学校的全体教师都应注意对学生的养成教育,教师应为人师表,言谈举止、衣着住行,都应给学生作出表率。

  (四)积极组织培训,强化养成教育。

  我们可以利用红领巾广播站、班队会对学生进行养成教育的培训,对学生进行社会公德教育和有关的社会常识、法律常识教育,着重培养和训练学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文明行为习惯,使学生心中有祖国,心中有人民,心中有集体,心中有他人,培养学生自己管理自己,乐于帮助别人,自觉为集体服务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五)开展评价活动,落实养成教育。评价是促使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手段。及时对小学生养成教育进行评价是我们做好养成教育工作的有效途径,它能促进学生产生强烈的荣誉感,从而促进学生自我控制能力的增强,提高学生的自觉性和意志力,做到知行统一。因此,我们要在养成教育的评价中树立典型,以奖励为主,平时尽可能经常使用口头和体态语言对学生进行表扬和暗示。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每周我们可以进行“雏鹰争章”的评比,安全、纪律、卫生流动红旗的评比和发放,每期我们可以进行“优秀队员”的评比,树立典型;开展“争当安全小卫士”、“争当校长小助手”等活动,通过评比和开展活动,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这样使学生的养成教育的评价具有强烈的激励性。

  四、后勤管理

  学校后勤管理工作是学校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搞好后勤工作必须在选人、用钱、管物、惜时四个要素上下功夫。

  基本要素之—— 人员

  学校的后勤工作,既是一项理财管物,收收发发的事务性工作,又是一项执行财务制度,维护财政纪律的政策性、原则性很强的技术性工作。没有一定的专业知识,缺乏廉洁奉公党性原则的人,是难以胜任的。根据学校性质和后勤工作任务的要求,后勤工作人员应具备如下条件。

  首先,思想上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热爱后勤工作,有立足本职全心全意为教学服务、为师生服务的热情和决心。

  其次,作风上要大公无私,廉洁奉公,勤勤恳恳,兢兢业业,吃苦耐劳,任劳任怨,不计较个人得失,甘当无名英雄。

  第三,工作上认真负责,爱校如家,办事热心、细心、耐心、不安于现状、勇于改革,且有较强的政策观念,勇于坚持原则。

  第四,专业上懂得教育教学规律,熟悉教育方针和有关财务政策与规定,了解各科教学的需要与发展,虚心好学,掌握一定的有关后勤管理的知识和专业技能。

  基本要素之二—— 经费

  后勤部门的主要任务之一是把好学校全部经费收支关。“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没有一定的教育经费,确实难于办好后勤,这是起码的常识。但是在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能方面,却有高低之分,大有潜力可挖。为什么有的学校少花钱可以多办事,办好事,有的学校却花大钱办小事。甚至办不成事?这里关键就在于后勤部门是否合理地、科学地安排和使用了有限的教育经费。

  后勤工作要做到办事有计划,拨款有预算,收支有标准,管理有制度,分析有资料,监督有要求。首先必须抓好计划。明确规定工作目标及次序,重视经费的预测、预算工作,严格按照预算办事。编制预算应当注意:统筹兼顾,保证重点,照顾一般。既要保证教育教学工作需要,又要考虑经费的可能,把需要与可能结合起来:既要保持有多少钱办多少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力求少花钱多办事。此外,还应坚持弹性原则,留有余地,控制一定的机动数。为了有计划地使用预算资金,在上级批准的预算范围内,学校还要根据计划进度,季度变化及可能的支出,分别轻重缓急,编报全年、季度、月份用款计划,避免出现用钱前紧后松或前松后紧的现象。

  其次必须抓实施。加强财务工作的监督和控制,严格执行财务制度和财经纪律。坚持“ 一支笔” 批钱原则;保证专款专用,接受群众监督。

  再次必须抓好总结,认真搞好经费的决算。通过数字核算,找出规律,从而更好地指导制订下一年度的预算。

  基本要素之三—— 校产

  学校后勤管理不但要重视开源,而且更应当注意节流,勤俭办学是学校后勤工作的基本方针。这就要求一方面计划用钱,真正把钱用在刀刃上,另一方面必须重视节约物力,做好校产的保管、维修工作,大力提高校产的使用率,延长校产的使用年限,加速校产使用的周转率。

  一是校产管理。管好校产必须建立和健全各种财产管理的责任制。所有校产都要建立账卡或登记簿,分门别类登记造册,进出库均应严格执行制度,做到手续完备,帐目清楚,帐物相符,杜绝贪污和浪费现象的发生。

  二是校产的修缮。学校校能用则用的原则,有损坏的要尽量维修现选用。杜绝只管用不管修的现象。

  三是加强爱护公共财物的思想教育。把爱护公物纳入教育的内容,形成以爱护公物为荣的好风尚。引导师生,爱惜公物,修旧利废,自力更生,自己动手,注意节约,自觉地做校产管理的主人,努力延长各种教学设备的寿命,大力提高各种教学设备的使用率。

  基本要素之四—— 时间

  后勤管理活动诸要素中,时间不同于人、财、物择优录用;也不象物资那样可以分配、调整等。时间的这种不可逆性,对管理活动是至为重要的。第一,要做时间的结合者。后勤管理人员不仅要做到今日之事今日毕,而且应该认识到,今天耗用时间不只是为完成正在做的工作,同时还得为明天将做的工作奠基,为未来作好准备。第二,要善于掌握自己的时间。后勤管理人员要在有限的时间内,最大限度地做好工作,提高工作效能。一要计划工作用时。什么时间做什么,什么事情何时做,要心中有效。二要分清主次工作。把众多的工作排个顺序,依次办理。三要把握工作的内在联系。实际工作中,不少事情往往是有联系的,要善于把有联系的工作结合起来办理,决定相应的实施措施,可以节约时间。第三,要善于处理上下关系中的时间因素。一是布置任务时要有时限。二是约人谈话要把握时机。三是对待请示汇报要及时处理。

  如何当好学校的管理者 3

  作为校长,管理好学校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以下是一些建议:

  一是制定清晰的愿景和战略。校长应该为学校制定清晰的愿景和战略,确保学校有一个明确的发展方向。这有助于激发全体师生的积极性,共同为实现学校的目标而努力。

  二是建立良好的团队。校长需要组建一支高效、协作的团队,包括教师、行政人员、家长等。通过选拔优秀的人才,给予他们充分的支持和培训,可以提升整个团队的能力和效率。

  三是营造积极的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对于学生的学习和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校长应该注重营造积极向上、团结友爱的校园文化,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与沟通,提升学校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四是关注教学质量。教学质量是学校管理的核心。校长应该定期评估教师的教学质量,提供反馈和建议,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同时,校长还应该关注学生的学习成果,确保学生能够取得良好的成绩和进步。

  五是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是保障学校正常运转的必要条件。校长应该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明确各部门、人员的职责和工作流程,确保学校的各项工作有序开展。

  六是合理利用资源。学校资源有限,校长应该合理分配和利用资源,确保资源的有效利用。这包括合理安排预算、采购必要的设施和设备、提高学校的空间利用效率等。

  七是加强与社区的合作关系。学校与社区紧密合作可以为学校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和资源。校长应该积极与社区相关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践和锻炼机会,同时也可以借助社区的力量提升学校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八是持续改进和创新。管理好学校是一个持续不断的过程。校长应该关注教育发展的趋势和需求,不断改进和创新管理方式和方法,以适应时代的变化和学校的发展需求。

  总之,作为校长管理好学校需要注重制定清晰的愿景和战略、建立良好的团队、营造积极的校园文化、关注教学质量、制定规范的管理制度、合理利用资源、加强与社区的合作关系以及持续改进和创新等方面的措施。通过这些努力,可以有效地提升学校的管理水平和发展潜力。

【如何当好学校的管理者】相关文章:

如何当好学校中层管理者04-27

如何当好新任管理者04-19

如何当好工地管理者04-19

如何当好后勤管理者04-16

如何当好被管理者04-16

如何当好销售管理者04-16

如何当好群管理者04-16

谈谈如何当好管理者04-06

如何当好银行管理者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