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文明礼仪>中秋节>《福建中秋节的习俗

福建中秋节的习俗

时间:2022-05-08 23:44:11 中秋节 我要投稿

福建中秋节的习俗

福建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之一。晋江风俗,中秋节这天,家家户户要烹蒸一锅番薯芋头,供全家人食用。据民间传说,土地公和土地婆在探讨世间事物时,土地公主张天下人人丰衣足食。土地婆却说:如果天下人人丰衣足食,将来女要出嫁,谁来替她抬轿子?土地婆主张天下富的富上天,穷的穷寸铁。土地公认为这样做太过份,民以食为天,就赐给穷人番薯芋头抵半年粮。人们感谢土地公的恩德,逢年过节都要用番薯芋头祭祀他。

俗语道:“月到中秋分外明”。中秋之夜,皓月当空,清风徐来,人们在月光下品敬吃月饼,演奏南曲,寄托着对旅居异地亲人的思念。关于吃“月饼”,民间有种种传说,有一说是唐明皇游月宫时,带着象征着圆月的甜饼到仙境中去。还有一说是元末朱元璋借用月饼传递起义的讯息。

浦城县女子穿行南浦桥,吃求长寿。建宁中秋夜俗以挂 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中秋,儿女多於拜月时请月姑。方法是以竹筐作为月姑的替身,如果有神降临,竹筐会自己摇动,以其摇动的次数来卜吉凶。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控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俗是来自於月饼中藏有反元杀鞑子讯的传说。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在中秋节,厦门人除了赏月,吃中秋月饼外,还有一种自郑成功驱逐荷夷、收复台湾时流传下来的“玩会饼博状元”的民俗活动,颇为有趣。中秋会饼每会63 块,大小不同,共分为 6 种,分别代表古代科举的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每人轮流将 6 个骰子掷入碗中,根据投入碗里的骰子点数领饼, 以最终夺得“状元”为幸运。三百多年来,这种充满乐趣的活动一直在厦门民间流传,厦门的饼店饼厂在中秋节前后都会大量生产这种会饼上市供应。

众人团聚玩会饼博状元,这是厦门人过中秋的独特风俗。据说在300多年前郑成功据厦抗清,郑的部将洪旭为了宽释士兵愁绪,激励鼓舞士气,利于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于是与当年驻扎在今洪本部33~44号的后部衙堂属员,经过一番推敲,巧妙设计中秋会饼,让全体将士在凉爽的中秋夜晚欢快拼搏。

戏饼以“会”计算,一般一“会”以四五人为宜。“会”饼模仿科举制,设状元饼(最大的)一个、对堂(榜眼)饼二个、三红(探花)饼四个、四进(进士)饼八个、二举(举人)饼16个、一秀(秀才)饼32个。这是象征古代四级科举考试。古代府级考试及第的童生称秀才;乡试(省级)考中者称举人;在京师礼部会度及第者称贡生;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度及第者称进士,其中又分三甲:一甲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俗称三鼎甲或三及第;二甲名额较多,三甲就更多了。古代皇帝点 状元,既看才,又看貌,还要推敲,考究姓氏和名字,如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甲辰科殿试,状元为孙曰恭,明成祖觉得曰恭合在一起是“暴”字,不吉利,将他降为第三名,将第三名的邢宽易改为状元。这说明状元不一定是“才高八斗,貌若潘安”之辈,而第三名是有真才实学,所以厦门会饼中的“三红”质量特别好,寓意在此。

一套会饼共63块,是根据“三多九如”而来的,三和九是我国民间的吉利数。

源于厦门的“博饼”,随郑成功收复台湾, 300年多来台湾也很盛行。

福建 中秋节拜月习俗2016-08-17 15:53 | #2楼

中国地缘广大,人口众多,风俗各异,中秋节的过法也是多种多样,并带有浓厚的地方特色。一些地方还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习俗。除了赏月、祭月、吃月饼外,还有香港的舞火龙、安徽的堆宝塔、广州的树中秋、晋江的烧塔仔、苏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托球舞等。

月饼

福建浦城,女子过中秋要穿行南浦桥,以求长寿。在建宁,中秋夜以挂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人过中秋,儿女多在拜月时请月姑。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俗是源于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讯息的传说。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福建中秋节的习俗有哪些2016-08-17 23:28 | #3楼

福建中秋节的习俗:拜月请月姑

浦城县女子穿行南浦桥,吃求长寿。建宁中秋夜俗以挂 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上杭县中秋,儿女多於拜月时请月姑。方法是以竹筐作为月姑的替身,如果有神降临,竹筐会自己摇动,以其摇动的次数来卜吉凶。龙岩人吃月饼时,家长会在中央控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这个习俗是来自於月饼中藏有反元杀鞑子讯的传说。金门中秋拜月前要先拜天公。

福建中秋节的习俗:玩会饼博状元

在中秋节,厦门人除了赏月,吃中秋月饼外,还有一种自郑成功驱逐荷夷、收复台湾时流传下来的“玩会饼博状元”的民俗活动,颇为有趣。中秋会饼每会63 块,大小不同,共分为 6 种,分别代表古代科举的状元、榜眼、探花、进士、举人、秀才。每人轮流将 6 个骰子掷入碗中,根据投入碗里的骰子点数领饼, 以最终夺得“状元”为幸运。三百多年来,这种充满乐趣的活动一直在厦门民间流传,厦门的饼店饼厂在中秋节前后都会大量生产这种会饼上市供应。

一套会饼共63块,是根据“三多九如”而来的,三和九是我国民间的吉利数。源于厦门的“博饼”,随郑成功收复台湾, 300年多来台湾也很盛行。

精选中秋节的诗句

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陆龟蒙:中秋待月

转缺霜输上转迟, 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 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 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 欲减初圆及午时。

元好问:倪庄中秋

强饭日逾瘦, 狭衣秋已寒。

儿童漫相忆, 行路岂知难。

露气入茅屋, 溪声喧石滩。

山中夜来月, 到晓不曾看。

福建中秋节习俗2016-08-17 12:23 | #4楼

福建中秋节习俗

博饼

福建的中秋习俗,最出名的当数厦门人的“博饼”,也就是用骰子摇出状元、对堂等。这一玩法如今越来越被福建各地推崇,在台湾也非常流行。传说“博饼”的游戏玩法,是由300多年前,郑成功的部将洪旭为了宽释士兵中秋思乡的愁绪,激励士气收复台湾时巧妙设计出来的。

放孔明灯

除了博饼,福建各地群众过中秋时还喜欢放孔明灯,也就是用纸扎成大型的灯,灯下燃火把,依靠热气上腾,使灯飞扬在空中。

月宫求子

还有不少地方,在八月十五月圆夜时,会进行一些祭月风俗,比如三明建宁县,中秋夜大部分居民都会挂起灯,为向月宫求子的吉兆;龙岩市上杭县中秋时儿女会拜月还会请月姑。

中秋摆塔

“摆塔”源于明朝,距今已有400多年历史,中秋前夕,富人们搭金塔、银塔;穷人家捡来碎瓦,搭起瓦片塔。此举当年是为了庆祝戚继光抗倭胜利。

此外,全省各地都有一些各自的庆祝中秋节的习俗,比如龙岩人吃月饼时,会在中央挖出直径二三寸的圆饼供长辈食用,意思是秘密事不能让晚辈知道。据说这个习俗来自月饼中藏有反元杀敌信息的传说。  

福建各地中秋节的习俗2016-08-17 13:48 | #5楼

在福建晋江,中秋节这天,家家户户要烹蒸一锅番薯芋头,供全家人食用。据民间传说,土地公和土地婆在探讨世间事物时,土地公主张天下人人丰衣足食。土地婆却说:如果天下人人丰衣足食,将来女要出嫁,谁来替她抬轿子?土地婆主张天下富的富上天,穷的穷寸铁。土地公认为这样做太过份,民以食为天,就赐给穷人番薯芋头抵半年粮。人们感谢土地公的恩德,逢年过节都要用番薯芋头祭祀他。

福建人还喜于水上赏月。泉州人于此夕荡舟笋江。厦门也有驾舟于鹭江中流赏月之俗。福州闽江更是中秋观灯赏月的泛舟之处。万寿桥下,水上居民常集中在一起赏月、“盘诗”。明代曹学佺《泛舟江上观塔灯》诗云:“浮邱塔夜放花灯,江上看时倍几层。向月金茎承沆瀣,中天玉柱势凭陵。绕枝鹊骇珠弹落,照水犀燃宝藏兴。舟子亦知功德事,指予回顾两三僧。”

中秋也有拜月的习俗,不过全为女子之事,即所谓“男不拜月,女不拜灶”。在政和,中秋夜女子陈设香案置月饼、瓜果之类,未嫁者多就案前拜之,称“拜月”。连城民间称月神为“月光妈”,赏月时也有拜月的习俗。漳州、上杭等地则称“请月姑”。上杭之俗更奇,请月姑时,将一小筐放在盘中,据说月神降临,筐便会自动上升,并有剥啄声,女子便计其数以卜灾祥。在建宁,中秋夜有的妇女对月问吉凶,俗称“请木杓神”。泰宁、永定一带,妇女不但“请月姑”,而且还“等月华”。“等月华”又称“待月华”,民间传说中秋夜嫦娥倍思人间,便把月宫中的一些宝贝撒下,谁能拾到,就能得到幸福。这一习俗在福州地区、莆田、仙游一带也有。据乾隆版《仙游县志邑肇志风俗》(卷8)载:“中秋望月,宴饮达曙,笙歌载路,谓之‘待月华’。”厦门、金门一带,妇女拈香于墙壁间,听人语,以占休咎(吉凶),俗称“听香”。建宁、建瓯、浦城等地,有中秋夜乞嗣(求生男孩)之俗。浦城的一些地方还有于月下祈长寿的。在莆田,出嫁的女子在中秋夜应具饮食馈送父母,称为“佐秋”。以上习俗,今大多不存。

在莆田,“中秋,士人家置酒酣燕,玩月为乐,每至夜分乃止。”(清·乾隆《莆田县志》卷2《舆地》)在诏安,读书人于是夜置酒书斋,为赏月之宴。

福建厦门人除了吃月饼外,还有一种自郑成功驱逐荷夷、收复台湾时流传下来的“玩会饼博状元”的民俗活动,颇为有趣。据说在300多年前郑成功踞厦抗清,郑的部将洪旭为了宽释士兵愁绪,激励鼓舞士气,利于驱逐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于是与当年驻扎在今洪本部33~44号的后部衙堂属员,经过一番推敲,巧妙设计中秋会饼,让全体将士在凉爽的中秋夜晚欢快拼搏。戏饼以“会”计算,一般一“会”以四五人为宜。“会”饼模仿科举制,设状元饼(最大的)一个、对堂(榜眼)饼二个、三红(探花)饼四个、四进(进士)饼八个、二举(举人)饼16个、一秀(秀才)饼32个。这是象征古代四级科举考试。古代府级考试及第的童生称秀才;乡试(省级)考中者称举人;在京师礼部会度及第者称贡生;由皇帝亲自主持的殿度及第者称进士,其中又分三甲:一甲三名,即状元、榜眼、探花,俗称三鼎甲或三及第;二甲名额较多,三甲就更多了。古代皇帝点状元,既看才,又看貌,还要推敲,考究姓氏和名字,如永乐二十二年(1424年)甲辰科殿试,状元为孙曰恭,明成祖觉得曰恭合在一起是“暴”字,不吉利,将他降为第三名,将第三名的邢宽易改为状元。这说明状元不一定是“才高八斗,貌若潘安”之辈,而第三名是有真才实学,所以闽南会饼中的“三红”质量特别好,寓意在此。后来这一习俗还传到台湾。

在福建,塔与中秋节关系密切,不亚于闽南一带的“博饼”风俗。福州地区有砌塔、烧塔、排塔;闽南的泉州、厦门、龙海一带有造塔、烧“塔仔”;南平、崇安、邵武等地也有烧塔。福清的点塔灯则名闻遐迩。

根据民间传说,“烧塔”之俗源于元末汉人燃塔为号杀“鞑子”的故事。福州旧俗,第一次做外公、外婆的,要在中秋节买一座泥塑或陶烧的塔,连同月饼等,送给外甥作“喜食”(福州方言意为图吉利),称“送塔”。殷富人家更为讲究,厅堂上除摆列各种泥塑的偶像外,还摆设假山、盆景、古玩,十分豪华,因此又有“排鳌山”之称。入夜,垌内与坪架上点燃五彩小蜡烛,璀璨夺目,喜气满堂。福清则是点塔灯的塔,位于是城郊的“瑞云塔”,每60年点一次。逢甲子年的中秋夜,瑞云塔上点起数百盏各式各样的花灯。闽南一带的中秋造塔、“烧塔仔”源于宋元时期,泉州作为一个繁忙的港口,石塔建筑勃兴。该地出国谋生的人很多,往往是一去数年未返,家人牵肠挂肚。人们从天上月亮的阴晴圆缺,想到人间的悲欢离合,因此每年中秋节时,航标塔上点燃的灯火,成了人们表达思亲情感、召唤远方归帆的象征。

福建民间还有各种各样的习俗民风,但无论何种风俗无不寓意着人们对亲朋好友的牵挂和祝福,寄托着人们对生活的无限热爱和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又是一年中秋节,又是花好月圆、阖家团聚之时,无论是团聚的家人还是漂泊在外的福建游子,都会就着月光,捧着月饼,度过这一年中最温馨又最易伤感的满月之夜。

【福建中秋节的习俗】相关文章:

福建过中秋节的习俗05-08

福建重阳节的习俗05-11

福建元宵节的习俗05-18

中秋节习俗09-23

中秋节的习俗11-07

中秋节习俗03-27

中秋节的习俗05-08

中秋节的习俗08-25

中秋节的习俗09-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