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综合资料>《黄梅天什么时候开始?

黄梅天什么时候开始?

时间:2022-05-11 06:52:42 综合资料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2016年黄梅天什么时候开始?

2016年黄梅天什么时候开始

公历:2016年6月13日,农历五月初九。

在中国史籍中记载较多。如《初学记》引南朝梁元帝《纂要》“梅熟而雨曰梅雨”。唐代柳宗元《梅雨》:“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等。中国历书上向有霉雨始、终日的记载:开始日称为“入霉”,结束日称为“出霉”。芒种后第一个丙日入霉,小暑后第一个未日出霉。入霉总在6月6~15日之间,出霉总在7月8~19日之间,中国东部有一个雨期较长、雨量比较集中的明显雨季,由大体上呈东西向的主要雨带南北位移造成,是东亚大气环流在春夏之交季节转变期间特有的现象。6月中旬后,雨带维持在江淮流域,就是梅雨。雨带停留时间称为“梅雨季节”,梅雨季节开始的一天称为“入梅”,结束的一天称为“出梅”。

此外,由于这一时段的空气湿度很大,百物极易获潮霉烂,故人们给梅雨起了一个别名,叫做“霉雨”。明代谢在杭的《五杂炬·天部一》记述:“江南每岁三、四月,苦霪雨不止,百物霉腐,俗谓之梅雨,盖当梅子青黄时也。自徐淮而北则春夏常旱,至六七月之交,愁霖雨不止,物始霉焉”。明代杰出的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更明确指出:“梅雨或作霉雨,言其沾衣及物,皆出黑霉也”。

黄梅天是什么意思?|黄梅天家里如何防潮湿?|皮衣如何过黄梅天

黄梅天三保健

梅雨(也叫霉雨、黄梅天),指的是每年的六至七月,出现在长江中下游地区的一种高温、高湿、多雨的天气时段。梅雨天气令人不适。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说:“梅雨或作霉雨,言其沾衣及物,皆出黑霉也。”在梅雨季节里采取以下三个措施,对人体健康有益。

室内降温降湿

梅雨对健康的不利影响根于高温高湿,在高温、高湿条件下,大量的水汽使体表汗液蒸发困难,妨碍人体的散热过程,使体内积存热量过多,皮肤调节体温功能失常,从而产生头晕、胃疼、胸痛、视力模糊等症状。因此,调整居室(办公室)温湿条件,便成了梅雨天保健的有效措施。有空调的用户,可采取降温、抽湿的方式,将气温降至18℃-20℃、相对湿度降为50%-60%。如没有空调,则可通过采光、关启门窗(适时通风)等手段,调节居室温湿度。

注意饮食调节

梅雨期间,饮食应侧重健脾、消暑、化湿,菜肴要做得清淡爽口,可适当选择一些辛香的食物,但辛辣和油腻都不能太过。多吃一些时令蔬菜,像黄瓜、西红柿、莲藕等,同时也必须摄入一些营养丰富的食物,如瘦肉、鸡蛋等。尤其要多吃一些“豆食品”。如赤豆,可与红枣一起煮汤喝,也可用赤豆煮稀饭吃;又比如豌豆,青豌豆可作羹汤,干豌豆可煮粥吃。梅雨时节要特别注意饮食卫生,因为潮湿条件下产生的霉菌及其代谢物,经呼吸道吸入或摄食被霉菌污染的食物,即可引起呼吸道过敏症状,极易引发食物中毒。

梅雨时节点炷香

在我国江南许多地方,都流行着“梅雨时节点炷香”的保健习俗。梅雨时节在室内焚香,确实有防病健身之功效。如焚些芳香中药制成的香炷,不仅可驱虫除霉,清静空气,且能抑制病毒、病菌和各类小虫的繁殖生长,使人免遭病患和虫扰。此外,焚燃的芳香气味,淡而不薄,散而不走,经人的嗅觉吸入后,能使人的生理与心理受到一定的影响,多数人都会进入神清气爽、心旷神怡的状态,如菊花之香可防治感冒、眩晕;薰衣草的香味可咳止喘定;紫薇与茉莉的香味能杀灭白喉菌、痢疾杆菌;葵花香味可镇静安。不过,少数对芳香气味过敏者要慎用。

“黄梅天”来了 “黄鼠狼”也来了

近日,南京公安局秦淮分局中华门派出所接到市民吴女士报警称,家中1万元现金和价值2万多元的首饰被盗。接警后,警方迅速赶往现场开展工作。

通过侦查现场民-警发现,吴女士家大门门锁没有被撬的痕迹。民-警根据深深浅浅的鞋印和泥巴痕迹一路追踪到窗口,发现小偷正是从客厅阳台的窗户攀爬入室的。吴女士懊悔地告诉民-警,昨晚一直下雨家中太闷热,她侥幸以为住在7楼应该不会有小偷爬上来,于是便开着窗户睡觉。

附近监控画面显示,当天凌晨一身披雨衣的可疑男子在吴女士楼下抬头张望,不一会儿他便顺着楼房外墙开始攀爬。只见他手脚并用,借着防盗窗和空调外机灵活地爬上了7楼,从阳台翻进吴女士家中。

确定了犯罪嫌疑人的体征,警方立即展开布控安排民-警在案发小区及周边小区夜间蹲守。终于,几天后的一个雨夜,蹲守多时的民-警在案发小区发现了犯罪嫌疑人的身影。犯罪嫌疑人被带回所后,老实交代了犯罪事实。通过讯问民-警了解到,原来犯罪嫌疑人是个“老司机”,曾用相同手法多次入室盗窃。犯罪嫌疑人交代,由于雨天作案的成功率更高,自己每天都会关注天气预报,一到下雨天就“开张”。

目前,犯罪嫌疑人已经被警方刑事拘留,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

民-警提醒广大市民下雨天更要注意防盗,尤其是眼下南京进入“黄梅天”,很多市民喜欢开窗通风,造成很大安全隐患。市民在早上出门上班前和晚上临睡前,一定要检查家中防盗门、窗是否已经关好,别给小偷以可乘之机。

延伸阅读:梅雨类型

梅雨是初夏季节长江中下游特有的天气气候现象,它是中国东部地区主要雨带北移过程中在长江流域停滞的结果,梅雨结束,盛夏随之到来。这种季节的转变以及雨带随季节的移动,年年大致如此,已形成一定的气候规律性。但是,每年的梅雨并不完全一致,存在很大的年际变化。

在气象上,把梅雨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分别称为"入梅"(或"立梅")和"出梅"(或"断梅")。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平均每年6月中旬入梅,7月上旬出梅,历时20多天。但是,对各具体年份来说,梅雨开始和结束的早晚、梅雨的强弱等,存在着很大差异。因而使得有的年份梅雨明显,有的年份不明显,甚至产生空梅现象。如1954年梅雨季节异常持久,长达两个多月,使长江中下游地区出现了历史上罕见的涝年;而1958年梅雨期只有两三天,出现了历史上少有的旱年。

正常梅雨

长江中下游地区正常的梅雨约在6月中旬开始,7月中旬结束,也就是出现在"芒种"和"夏至"两个节气内。梅雨期长约20-30天,雨量在200-400毫米之间。"小暑"前后起,主要降雨带就北移到黄(河)、淮(河)流域,进而移到山东和华北一带。长江流域由阴雨绵绵、高温高湿的天气开始转为晴朗炎热的盛夏。据统计,这种正常梅雨,大约占总数的一半左右。

早梅雨

有的年份,梅雨开始的很早,在5月底6月初就会突然到来。在气象上,通常把"芒种"以前开始的梅雨,统称为"早梅雨"。早梅雨会带来一些反常的现象。例如,由于在梅雨刚刚开始的一段时间内,靠近地面的大气层里,从北方南下的冷空气还是很频繁的,因此,阴雨开始之后,气温还比较低,甚至有冷飕飕的感觉,农谚说:"吃了端午棕,还要冻三冻"就是这个意思;同时也没有明显的潮湿现象。长江中下游部分地区的农民,把这一段温度比较低的黄梅雨称为"冷水黄梅"。以后,随着阴雨维持时间的延长、暖湿空气加强,温度会逐渐上升,湿度不断增大,梅雨固有的特征也就越来越明显了。早梅雨的出现机会,大致上是十年一遇。这种早梅雨往往呈现两种情形。一种是开始早,结束迟,甚至拖到7月下旬才结束,雨期长达四、五十天,个别年份长达二个月。另一种是开始早,结束也早,到6月下旬,长江中下游地区就进入了盛夏,由于盛夏提前到来,常常造成长江中下游地区不同程度的伏旱。

迟梅雨

同早梅雨相反的是姗姗来迟的梅雨,在气象上通常把6月下旬以后开始的梅雨称为迟梅雨。迟梅雨的出现机会比早梅雨多。由于迟梅雨开始时节气已经比较晚,暖湿空气一旦北上,其势力很强,同时,太阳辐射也比较强,空气受热后,容易出现激烈的对流,因而迟梅雨常常多雷雨阵雨天气。人们也把这种黄梅雨称为"阵头黄梅"。迟梅雨的持续时间一般不长,平均只有半个月左右。不过,这种梅雨的降雨量有时却相当集中。

特长梅雨

1954年中国江淮流域出现了百年一遇的特大洪水,这次大水,就是由持续时间特别长的梅雨造成的。这一年,长江中下游的梅雨开始之前的5月下半月春雨已经很多,梅雨又来得很早,6月初就开始了。天气一直阴雨连绵,并且不时有大雨、暴雨出现,维持的时间特别长,直到八月初才"出梅"。当阴雨结束转入盛夏天气时、已经临近"立秋"了。这一年整个梅雨期长达两个月,连同五月份的春雨,则达到两个半月以上。进入"小暑"、"大暑"以后,长江中下游本来应该是晴朗炎热的"伏天"了,却一直是阴云密布难见太阳,瓢泼的大雨不时倾泄到地面上来,不少地区洪水滚滚、"寒气"袭人。这一年长江中下游地区5月-7月三个月的雨量,一般都达到800-1000毫米,接近该地区正常年份全年的雨量;部分地区,雨量多达1500-2000毫米,相当于同一地区一年半的雨量,导致洪水泛滥成灾。我们国家地域辽阔,局部洪涝经常发生。有的可能是由于台风雨引起的,有的可能是别的天气系统接连带来的几次暴雨造成的,但它们的持续时间不长,洪水退去比较快,影响范围也比较小。象1954年这样,阴雨时间达到二个多月之久,造成长江流域全流域性洪水的现象,是极为罕见的。这种罕见的大水、常常是与异常梅雨联系在一起的。像1998年的大水,也是特别长的梅雨所造成的。

"短梅"和"空梅"

同特别长的梅雨完全相反的是,有些年份梅雨非常不明显,它象来去匆匆的过客,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停留十来天以后,就急急忙忙地向北去了。而且这段时间里雨量也不大,难得有一、二次大雨。这种情况称为"短梅"。更有甚者,有些年份从初夏开始,长江流域一直没有出现连续的阴雨天气。多数日子是白天晴朗暖和,早晚非常凉爽,出现了"黄梅时节燥松松"的天气。本来在梅雨时节经常要出现的衣服发霉现象,也几乎没有发生。这段凉爽的天气一过。接着就转入了盛夏。这样的年份称为"空梅"。"短悔"和"空梅"的出现机会,平均为十年中l-2次。"短梅"和"空梅"的年份,常常有伏旱发生,有些年份还可以造成大旱。

倒黄梅

有些年份,长江中下游地区黄梅天似乎已经过去,天气转晴,温度升高,出现盛夏的特征。可是,几天以后,又重新出现闷热潮湿的雷雨、阵雨天气,并且维持相当一段时期。这种情况就好象黄梅天在走回头路,重返长江中下游,所以称为"倒黄梅"。"小暑一声雷,黄梅倒转来"。这是长江中下游地区广为流传的一句天气谚语。它的意思是说,在梅雨过去以后,如果"小暑"出现打雷,则梅雨又会倒转过来。这是有一定道理的。因为梅雨结束之后,长江中下游地区的天气,通常是越来越稳定的,而雷雨却是天气不稳定的象征。况且时至"小暑",通常冷空气已不再影响长江流域,而雷雨的出现常常和北方小股冷空气南下有关,这种冷空气的南下,有利于雨带在长江中下游重新建立。当然,"倒黄梅"并不一定在小暑日打雷以后出现。一般说来,"倒黄梅"维持的时间不长,短则一周左右,长则十天半月。但是在"倒黄梅"期间,由于多雷雨阵雨,雨量往往相当集中,这是需要注意的。由于"倒黄梅"属于梅雨的一种,它在结束之后,通常都转为晴热的天气。

从上面所介绍的各种梅雨中,可以看到,通常被人们视为大同小异的黄梅雨,实际上是多种多样的,它们之间的差别,有时还是相当悬殊的。以"入梅"来说,最早的在5月26日,最迟的在7月9日;"出梅"最早的在6月16日,最迟的在8月2日,相差均可达到一个半月。梅雨最长的年份持续两个多月,可以引起罕见的大水,而短的年份仅仅几天,还有的甚至出现"空梅",带来严重的干旱。可见,梅雨是一种复杂的天气气候现象,它远不是象农历历本上所定的"入梅"、"出梅"那样简单。相对正常梅雨而言,"早梅"、"迟梅"、"特别长的梅雨"、"空梅"以及严重的"倒黄梅",都属于异常梅雨。

2016年黄梅天是什么时候开始2016-09-20 20:31 | #2楼

2016黄梅天将在2016年6月13日开始,时值农历五月初九。

每年初夏,我国长江中下游流域经常出现一段持续较长的阴沉多雨天气。此时,器物易霉,故称“霉雨”,简称“霉”。又值江南梅子黄熟,亦称“梅雨”或“黄梅雨”。中国长江中下游地区,通常每年六月中旬到七月上旬前后,是梅雨季节。

梅雨在中国史籍中记载较多。如《初学记》引南朝梁元帝《纂要》“梅熟而雨曰梅雨”;唐代柳宗元《梅雨》:“梅实迎时雨,苍茫值晚春”等。中国历书上向有霉(梅)雨始、终日的记载:开始日称为“入霉(梅)”,结束日称为“出霉(梅)”。芒种后第一个丙日入霉(梅),小暑后第一个未日出霉(梅)。

入霉(梅)总在6月6—15日之间,出霉(梅)总在7月8—19日之间,中国东部有一个雨期较长、雨量比较集中的明显雨季,由大体上呈东西向的主要雨带南北位移造成,是东亚大气环流在春夏之交季节转变期间特有的现象。6月中旬后,雨带维持在江淮流域,就是梅雨。雨带停留时间称为“梅雨季节”,梅雨季节开始的一天称为“入梅”,结束的一天称为“出梅”。

此外,梅雨时节的空气湿度很大,百物极易获潮霉烂,这在历代文章中亦有体现。明代谢在杭的《五杂炬·天部一》记述:“江南每岁三、四月,苦霪雨不止,百物霉腐,俗谓之梅雨,盖当梅子青黄时也。自徐淮而北则春夏常旱,至六七月之交,愁霖雨不止,物始霉焉”。明代杰出的医学家李时珍在《本草纲目》中更明确指出:“梅雨或作霉雨,言其沾衣及物,皆出黑霉也”。

延伸阅读:

梅雨季节吃什么?

1、薏仁

薏仁健脾除湿当首选。中医食疗记载,薏仁性凉、味甘淡,有健脾除湿作用,可治脾胃虚弱、食欲不振、风湿痹痛;有补肺利尿作用,可美容护肤、治扁平疣等功效。薏仁中碳水化合物含量略低于大米,蛋白质、脂肪含量为大米的2至3倍,维生素b1和磷、钾、钙等矿物质的含量都比大米高,还含有人体必需氨基酸,如赖氨酸、精氨酸、酪氨酸等。

2、洋葱

洋葱具有和胃下气、化湿祛痰、解毒杀虫等功效。洋葱中的前列腺素红可直接作用于血管而使血压下降,还有促进肾脏利尿和排钠的作用,调节体内肾上腺神经解质的释放,从而起到较好的降压作用。因此,常食洋葱可以稳定血压、减低血管脆性,对人体动脉血管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3、绿豆

研究证明,绿豆皮里面含有大量的抗氧化成分,如类黄酮、单宁、皂甙等。绿豆中还有生物碱、豆固醇以及大量的膳食纤维等。因此夏季吃绿豆清热解毒,缓解中暑。绿豆常见的吃法是熬粥或熬汤,做成绿豆沙也是不错的选择。

4、冬瓜

冬瓜味甘性凉,一身都是宝,是瓜蔬中唯一不含脂肪的蔬菜,具有清热利水、消肿解毒、下气消疲、润肺生津等功效,对糖尿病、冠心病、动脉硬化、高血压、肾脏病以及浮肿病人有良好的食疗作用。此季节除了烹制成常规菜肴食用外,也可以把新鲜冬瓜榨汁饮用,也可以将冬瓜皮加盐煎水饮用。当然由于冬瓜性凉,对于那些身体虚寒或久病滑泻的人应忌食。

5、玉米

玉米具有调中开胃、降浊利尿等功效,容易去除体内的湿气,特别适用于尿路结石或慢性肾炎水肿、高血压、食欲不振等症状。常吃玉米,可防止便秘和痔疮、直肠癌,还能减少胃肠病的发生。

6、赤小豆

赤小豆,是红色的,红色入心,因此它还能补心养血,古籍里记载它“久服令人瘦”,就是说经常吃赤小豆还有减肥的作用。也有明显的利水、消肿、健脾胃之功效。现代人精神压力大,心气虚;饮食不节,运动量少,脾虚湿盛。既要去湿,又要补心,还要健脾胃,非薏米和赤小豆莫属。将其熬成粥,意在使其有效成分充分为人体吸收,同时不给脾胃造成多大负担。

7、鲫鱼

有健脾利湿的功效,适用于脾虚食少、虚弱乏力、消渴引饮、浮肿、小便不利等病症。鲫鱼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如常食,益体补人。它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无机盐、维生素a、b族维生素、尼克酸等。每百克黑鲫鱼中,含蛋白质高达20克,仅次于对虾;含脂肪达7克。

8、黄瓜

黄瓜有清热利湿、解毒消肿、生津止渴的功效。可辅助治疗身热烦渴、咽喉肿痛、风热眼疾、湿热黄疸、小便不利等病症。黄瓜中含有丰富的维生素e,可起到延年益寿、抗衰老的作用;黄瓜中的黄瓜?,有很强的生物活性,能有效促进机体的新陈代谢。用黄瓜捣汁涂擦皮肤,有润肤、舒展皱纹的功效。

9、蚕豆

蚕豆营养丰富,富含膳食纤维、钙、钾、胡萝卜素等多种有益健康的营养素。它还含有大脑和神经组织的重要组成成分磷脂和丰富的胆碱,有增强记忆、健脑的作用。蚕豆还有益气健脾、利湿消肿等功效,特别适合暑热和湿气重的夏季食用。嫩蚕豆可以煮熟后直接吃,老蚕豆可以用来煮饭、熬粥。

10、扁豆

白扁豆性微温、味甘,其营养丰富:除碳水化合物外,每百克中含蛋白质28克,钙116毫克,以及其他多种营养素。它具有和胃化湿、健脾利水、清暑止泻等功能,主治脾虚腹泻、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赤白带下等症。中医学专业研究发现,肿瘤患者宜常食白扁豆,有一定的辅助食疗功效。

11、丝瓜

丝瓜一身是宝,嫩的丝瓜有清热化痰,凉血解毒的功效;丝瓜子可以清热利水,通便驱虫;根可以活血通络,清热解毒;丝瓜络通经活络,解毒消肿;花清热解毒,化痰止咳。丝瓜是夏天常吃的蔬菜,炒菜、做汤都很好吃,与贝类搭配再合适不过了,味道非常鲜美。不过丝瓜不适合生吃,而且丝瓜本身味道清淡,烹调时应该少油少盐,清淡一些。

【黄梅天什么时候开始?】相关文章:

夏至节气什么时候开始08-29

胎教常识:什么时候开始胎教03-19

绩效考核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03-28

女性养生从春季开始05-04

《从现在开始》教案04-07

当Zippo开始不玩火06-12

跳槽从30岁开始06-01

《开始和停止》教案02-19

《从现在开始》的教案03-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