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人事资料>员工培训>《人才培养方案管理

人才培养方案管理

时间:2022-05-18 17:56:32 员工培训 我要投稿

人才培养方案管理

为了进一步规范我院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工作,确保人才培养的质量,现根据教育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教高[2000]2号)中关于制定高职高专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原则意见、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15]16号)、江苏省教育厅《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苏教高[2015]16号)等有关文件精神,使我院高等职业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加适应地方、行业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特提出如下原则意见。

人才培养方案管理

一、指导思想

1、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党的教育方针,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以质量为中心,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内涵建设为重点,走产学研结合发展的道路。

2、培养目标:培养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良好的公共道德和职业道德,具有终身学习理念,具有团队意识和协作精神,具有较强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创业能力、学习能力,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具有该专业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和基本技能与能力的高素质、高技能、创新型人才。每个专业在人才培养方案中还应按此精神,将本专业具体的培养目标表述清楚、准确。

3、人才规格: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懂得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基本原理;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良好的思想品德;具有法制观念、法律常识和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本专业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从事本专业领域实际工作的基本技能与能力;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具有健康的体魄和良好的心理素质。各专业还应将本专业的人才培养规格及基本技能进一步具体化。

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基本原则

1、适应地方经济、行业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原则。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要广泛开展社会调查,要针对我省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及传统产业结构调整对生产、管理、服务一线人才的要求设置课程及安排教育教学环节,努力使人才培养方案符合地方经济、行业和社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2、坚持全面发展的原则。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正确处理好德育与智育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稳定性与灵活性的关系,正确处理好学生技术应用能力的培养、可持续学习能力的培养和创新意识的养成三者关系。要注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切实保证培养目标的实现。

3、突出应用性和针对性的原则。要以适应社会要求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基础理论以必需、够用为度;专业课教学要加强针对性与实用性。

4、加强实践能力培养的原则。制定人才培养方案要加强实践教学环节,要根据专业人才培养需要设计综合性项目化实践教学内容,增加实践教学时间。

5、贯彻产学结合的原则。制定和执行人才培养方案过程中要主动争取企事业单位、用人部门、相关行业第一线人士共同参与,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就业为导向,走产学结合发展之路。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还要不断跟踪技术进步,充分体现专业特色。

三、人才培养方案的构成与时间安排

1、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包括:

(1)招生对象、学制

(2)培养目标

(3)职业岗位(群)

(4)知识、能力分解结构图

(5)素质结构要求

1)具有为爱国主义精神;

2)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规范和职业道德;

3)具有良好的文化素养和身体、心理素质;

4)具有勇于创新、艰苦创业、敬业乐群的精神。

(6)能力、职业资格证书要求

1)能力证书

2)职业资格证书

(7)人才培养方案表

1)教学环节时间分配表

2)理论课程教学安排表

3)实践课程教学安排表

4)课时与学分分配表

如课程体系有改革创新,此部分表可另行设计,但需经教学指导委员会讨论通过。

(8)主要专业课程简介

(9)说明

四、人才培养方案的几点具体意见

1、三年制理论课程教学总学时为1800学时左右(含随课实验、实训),总学分原则上不超过170学分。

2、学期教学总周数为20周(含有关法定假日),法定假日、运动会等在校历上反映,但不列入进程表。课程教学周数建议为每学期15周左右(不含期末考试1周),劳动在前两年内安排1周。

3、公共基础模块(含信息技术基础和文化素质类任选课)与专门课(含专业技术类任选课)时数比例约为4:6.

4、几门公共课程的安排:

1)政治

2)大学体育

(1)基础教学模块:第一、二学期:各30学时(2个学分)。

(2)特长培养模块(实行俱乐部制,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特长,选择适合自己的运动项目参加体育锻炼,安排在课外活动上课):第三、四学期:(限选课)共4个学分

3)数学

(1)高等数学

基础模块(第一学期):机电系、计算机系60课时(4学

分),电子系、电气系、通信系90课时(6学分)。

专业模块(第二学期):

教学内容:行列式、矩阵(20课时),概率、统计(20课时),拉氏变换(10课时)。以上内容由各专业根据需要选择、搭配。

(2)经济数学 (信管系)

基础模块(第一学期):60课时(4学分)。

专业模块(第二学期):60课时(4学分)

4)大学物理

高考未选物理的工科专业学生:4课时/周,共60课时(4学分)。其中:理论课,40课时;实验,20课时。

高考选物理的学生:2课时,共30课时(2学分)。其中:实验,10课时;实训,20课时。

5)语文

6)信息技术基础:每周4课时,共计60课时(4学分)。

7)就业指导:每周1课时,共计15课时(1学分)。建议排在第五学期。

8)专业英语:每周2课时,共计30课时(2学分)。建议排在第五学期。

9)新生入学军训及入学教育:共2周,另加15课时军事理

论教育。总计3个学分。

10)劳动:一周。在前四学期中安排,建议一、二系排单学期,其余各系排双学期。

11)电路类课程:电子工程系、通信工程系安排在第一学期,电气工程系安排在第二学期,其它系根据需要安排。

12)信息技术基础课程:由计算机系负责课程标准建设,由各系自行组织实施,具体方案见学院相关规定。

5、第5学期:教学周为20周。其中必修课(含实践)教学周数建议为12周,其余安排专业选修和毕业实习(设计)。

6、第6学期:安排毕业教育1周,其余时间为综合毕业实践。

7、选修课要求:共计12个学分。其中按6:6分为文化素质类和专业技术类,并按学院有关规定组织教学。

8、技能证书要求:学生必须取得一种与所学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并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规定与考证直接相关的课程。

五、人才培养方案的执行意见

1、根据人才培养方案安排制定学年执行计划,执行计划中课程调整要经论证并备案;

2、每门课程需编写课程简介和教学大纲;

3、在学年教学执行计划中具体安排素质教育讲座,落实集中实习、实训及毕业环节的顶岗实习等实践环节。

五、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程序

1、在广泛调查社会、经济和科技发展对人才的要求和学习、理解上级相关文件精神及规定的基础上,学院提出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培养目标、课程设置等实施意见和原则要求。各系结合本系的实际情况,提出制(修)订人才培养方案的具体意见。

2、教务处负责提出人才培养方案中全院公共模块课程的安排意见,系部负责提出专业基础模块课程的安排意见,专业教研室在教务处和系部公共模块、专业基础模块基础安排意见的基础上,经集体讨论提出所属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初稿。

系部对专业教研室提出的人才培养方案初稿进行初审,经系部专业指导委员会论证通过后,由专业教研室主任和系部主任签字后报送教务处。教务处对人才培养方案进行认真审核,提出审核意见。凡审核不合格的人才培养方案返回重新修改。审核合格的人才培养方案,报主管教学的副院长审批,由院长审核签字后下发执行。

六、人才培养方案的管理

1、人才培养方案由教务处负责管理,教务处根据课程设置与人才培养方案编制学期教学进程和开课一览表、教学任务书等文件,组织人才培养方案的实施。

2、人才培养方案中所列的各门课程的名称、学时及开课学期、考核方式,一般情况下不得随意改动,如确需调整的,由开

课单位提前填写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审批表,报教务处审批同意后方可变动。每学期排课表前是下学期或更晚学期人才培养方案变动申请时间,过期不再办理。

3、每学期开课任务及课表、考试表应严格根据人才培养方案进行安排,未列入人才培养方案的课程、环节或未经审批同意的课程变动,一律不予承认,所开课程不计教师的工作量并且学生成绩无效。

4、人才培养方案所列课程及各种实践环节是学院下达给各系部、各教研室及有关部门的基本任务,必须按规定的要求保证完成。由于机构改革、退休、出国及其它原因引起的任课教师变动、教学安排变更,应由开课系部主管教学的主任及教学秘书作出妥善安排,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开设、停开、减少学时,变更考试、考查类型。凡未按规定程序进行课程教学变更的,要追究有关人员的责任。

本原则意见由发布之日起执行,由教务处负责解释。其它学制仍参照原原则意见执行。

二○○八年三月

2015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7-01-03 11:28 | #2楼

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自2015年9月份实施以来,我们在实施过程中不断的进行专业团队讨论,企业、高校调研,专家论证,以期使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更能适应市场的需求。该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一个周期,我们针对该人才培养方案中存在的问题拟进行如下的调整,调整后的人才培养方案将适用2015级人力资源管理专业:

1、将原人才培养方案中第五学期开设的《申论》、《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课程取消。

2、将原人才培养方案中《经济学基础与实务》、《管理学基础与实务》课时由54时调整为36时。

2整到专业一般学习领、将原人才培养方案中的《社会保障法原理与实务》从专业综合学习领域调域,第五学期开设调整为第四学期开设。

3、将原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劳动合同法》改为《劳动法原理与实务》。

4、将原人才培养方案中的《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聘与录用实务》、《绩效管理与实务》、《薪酬管理与实务》、《员工培训与开发》、《劳动关系管理与实务》六门课的课时由原来的72时调整为54时。

5、将原人才培养方案中第三学期开设的《人员招聘与录用实务》调整到第四学期开设;第四学期开设的《绩效管理与实务》调

1 / 13

整到第三学期开设。

6、将原人才培养方案中第五学期开设的《劳动纠纷处理与技巧》调整到第四学期开设。课时由原来的18时调整为36时。

7、将原人才培养方案中《人力资源综合模拟实训》课时由54时调整为36时。第五学期开设调整到第四学期开设。

8、将原人才培养方案中《档案管理》课程改名为《档案信息管理》。由第五学期开设调整到第四学期开设。

9、将原人才培养方案中第五学期开设的《市场营销》调整至第四学期。

10、将原人才培养方案中第五学期开设的《艺术鉴赏》调整到第第一学期开设。第五学期开设的《演讲与口才》调整至第二学期。

11、将原人才培养方案中第四学期开设的《公关与社交礼仪》课时由36时调整为28时,第四学期开设调整到第一学期开设。

2 / 13

(专业代码:650204)

一、招生对象与学习期限

招生对象:高中毕业生

学习期限:三年(全日制)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熟练的职业技能、精益求精的工作态度、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能力,掌握本专业必备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能从事人力资源管理规划、员工培训与开发、人员招聘与录用、绩效与薪酬管理及劳动关系管理等工作,面向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人才交流中心、人力资源咨询机构等一线岗位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一)应熟悉的规范和标准

1、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的相关规定;

2、熟悉《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

3、熟悉人力资源管理六大模块的相关规定;

(二)应掌握的技能

1、具有较强的人际沟通及分析、组织协调与管理的基本能力;

2、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及较强的社会适应与社会活动能力;

3、掌握人力资源管理的六大模块的知识,并具有用六大模块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具有一定的计算机应用操作技能及资料搜索与处理能力;

(三)可就业岗位群 企业人事助理、人力资源规划专员、职业生涯规划师、职业咨询师、薪酬专员、招聘专员、绩效考核专员、劳动关系处理专员、培训专员等。

(四)可拓展的岗位群:行政文员、秘书、档案管-理-员等。

三、人才培养规格

(一)素质结构

1.基本素质

(1)思想道德素质: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有坚定的社会主义政治方向,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热爱祖国;具有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文化

3 / 13

修养;具有爱岗敬业、热爱劳动、遵纪守法、诚实守信、自律谦让的品质;

(2)科学文化素质:具有良好的科学文化素质和技术业务素质,能很快适应岗位要求,有发展潜力;有较强的逻辑思维能力、写作能力和应变能力;具有独立获取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和创新精神; (3)心理素质:具有良好的个性心理品质和自我调节控制心理的能力,科学的信念,坚韧的毅力,奋发的精神等;能正确面对困难、压力和挫折,具有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和健康平和的心态;

(4)身体素质:达到国家规定的体育锻炼标准,具有强健的体魄和良好的体能素质,掌握一定的运动技能。

2.职业素质

(1)具有诚实守信、爱岗敬业的职业道德素质;

(2)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精神;

(3)具有较强的语言与文字表达、人际沟通、组织协调的基本能力;

(4)具有良好的生活习惯、意志品质和较强的应变能力;

(5)具有遵守行业规范的工作意识和行为意识;

(二)知识结构

1.基础知识

(1)掌握必需的人文科学知识、军防及法律知识;

(2)掌握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所必需的职业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了解相关的专业发展动向;

(3)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

2.专业知识

(1)掌握人力资源规划的基本知识;

(2)掌握员工招聘录用、员工培训的基本知识;

(3)掌握薪酬方案设计、绩效考核方案制定的基本知识;

(4)掌握员工关系管理的基本方法,引导员工合理流动,优化组织人力资源配置的相关知识;

(5)熟悉与人力资源管理有关的方针、政策和法规;

(三)能力结构

1.方法能力

4 / 13

(1)自我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具有一定的抽象思维能力、形象思维能力、逻辑思维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具有较强的自学能力、独立工作能力和实践动手能力;

(2)信息处理能力:能根据工作需要,熟练使用多种媒介和多种方式收集、整理、筛选、储存、提出各种信息,有效的完成人力资源管理的各方面工作;

(3)实践动手能力:能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及时、正确地处理人力资源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各种问题;

2.社会能力 (1)与人交流能力:具有宽广的胸怀和良好的心态,尊重他人,能妥善处理各种人际关系;

(2)与人合作能力:具有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团队合作精神和服务意识,有正确的择业观念,能够成功就业、创业;

(3)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对客观事物的认识能力,具有较强的注意力、记忆力、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等,具有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运用所学的知识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4)创新能力:以敏锐的观察力发现问题,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方案和新方法;

(5)外语应用能力:具有基本的英语阅读能力和会话能力,能够运用外语知识解决实际工作中的一般问题;

3.专业能力 (1)熟练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熟悉表格及PPT的制作,了解HR系统的开发应用的能力;

(2)具有分析和解决人力资源管理问题的基本能力;

(3)具有薪酬策划、绩效评估、员工招聘与培训、统计等专业能力;

(4) 具有组织管理的能力;

(5)具有管理咨询的能力;

(6)具有知识自我更新的能力;

(7)掌握劳动关系管理的基本方法,引导员工合理流动,优化组织人力资源配置的能力;

5 / 13

四、课程设置与教学进程安排

课程设置与课时分配表(※为考试课)

6 / 13

注:总学时为2504时,其中课内课时1724时。课内学时不包括国防教育与军事训练、顶岗实习、实习报告等课时。

教学进程安排表

7 / 13

五、本专业核心课程

1.管理学基础与实务(36学时)

本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了管理学的基本原理,包括管理的五大职能(计划工作,组织工作,人员配备工作,指导与领导工作,控制工作),及各管理职能应遵循的原理、基本步骤和一般方法。其目的是为学生储备管理学的基本知识,培养学生的管理能力。

2.人力资源管理(54学时)

本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主要介绍了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基本原理,包括人力资源的规划,工作分析,员工招聘、员工录用、员工培训与开发、工作绩效考核、薪酬制度设计原理、跨国公司的人力资源管理等内容。其目的是根据人力资源管理专业人才培养的要求,对学生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解决问题的基本方法的教育和培养,使学生能学会应用人力资源管理理论分析和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的能力。

8 / 13

3.人力资源规划(54学时)

本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主要介绍了晋升规划、补充规划、培训规划、调整规划、工资规划等基本知识。其目的是使学生能掌握根据企业的发展规划,通过企业未来的人力资源的需求和供给状况的分析及估计,制定职务编制、人员配置、 教育培训、人力资源管理政策、招聘与录用、工资激励等计划的能力。

4.人员招聘与录用实务(54学时)

本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主要介绍了员工招聘的意义与程序、员工招聘的内容与一般原则、人员测评与选拔的过程与方法、人员录用与招聘评估、培训方法与需求分析、培训效果评估等内容。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招聘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知识,掌握招聘、录用的一般方法和技巧,掌握培训需求分析的技能,快速发现企业潜在而紧迫的培训需求。帮助学生掌握当今最新的招聘与培训观念和发展趋势,学会解决中小企业人员招聘与培训实际问题的方法。从而有效地指导将来的工作,并能在激烈的企业竞争和人才竞争中增强自己的素质和能力,也为其他专业课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

5.员工培训与开发(54学时)

本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主要介绍了员工培训与学校教育的区别,以及怎样进行培训需求调查、怎样制定培训计划、怎样实施与管理培训、培训成果如何转化与评估、如何实施员工开发与职业生涯规划、企业培训如何外包等内容。其目的是使学生具有评估企业开展员工培训的需要,设定员工培训的目标,设计培训项目,培训的实施和评价的能力。员工培训是企业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手段,它是企业提升员工素质的重要保障;

6.绩效管理与实务(54学时)

本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主要介绍了绩效考核、绩效改进以及绩效管理的导入等基本理论和系统绩效考核技术和非系统绩效考核技术。其目的是通过绩效管理的学习,使学生能够系统地掌握绩效管理的基本原理、基本技能和基本理论,并探讨开发、使用和保持绩效管理的一般规律以及在实践中的应用;并获得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解决在人力资源供求、有效管理及绩效评价等方面问题的有关方法,从而更好的为企业服务。绩效考核是实施员工激励的重要基础;

7.薪酬管理与实务(54学时)

本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主要介绍了企业薪酬设计的原则与方

法、工资制度、薪酬控制与调整等问题。其目的是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有关企业薪酬管理的基本理论与实操方法,提高分析与解决企业薪酬管理实际问题的能力,并能借鉴所学原理与方法,为企业制定薪酬管理的具体方案。薪酬管理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一个极为重要的方面,它是企业对员工实施物质激励的重要手段。

8.劳动关系管理与实务(54学时)

本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主要介绍了劳动关系和劳动关系管理、劳动合同管理、用人单位内部劳动规则管理、职工民-主管理、劳动安全卫生和劳动保护管理、工资管理、劳动争议管理等内容。其目的是使学生掌握企业建立健全关系管理制度的方法,从而帮助企业减少劳资纠纷,使劳动关系双方的权益得到充分保障,使企业健康发展。

9.社会保障法原理与实务(54学时)

本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主要介绍了社会保障法基本理论、养老保险法律制度、失业保险法律制度、工伤保险法律制度等社会保障方面的制度。其目的是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社会保障方面的基本法律知识,能运用所学处理企业员工的相关问题。

10.人力资源管理综合模拟实训(36学时)

本课程是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专业核心课。人力资源管理专业是一个实践性和技能型很强的专业,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综合实训环节,将会使学生充分理解各种人力资源管理的理论,快速掌握人力资源管理中的各种操作方法,本实训将通过人力资源管理实验室进行现场操作,并与案例分析等方式相结合。其目的是通过实训使学生熟悉人力资源管理职能,掌握工作分析、招聘甄选、绩效考核、薪酬管理、员工关系管理的基本流程和技能,具备实践操作的能力。

六、主要实践环节

(一)课内实训:

为了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落实“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一部分实践课可在教室进行课内分散实训,教学过程应突出强调职业性、实践性和开放性,构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以训练为主线,以能力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模式。课堂教学要重视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边教学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作用,通过课内情境教学、案例教学、探究教学等教学方法,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努力提高学生的业务操作技能和实际动手能力。要求每门课程应按照工学交

替、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原则设计出相应课程模块,教师按模块进行课内分散实训。利用建立的具有仿真的职业氛围、设备先进、软件配套的ERP实训中心、人力资源实验室进行人力资源管理各个模块的专项实训。

(二)课外实训

1、通过开展国防教育与军事训练,使学生掌握基本国防知识和军事技能,为人民解放军队伍培养合格的后备军;提高学生政治素质,树立爱祖国、爱人民的思想;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培养学生爱岗敬业、吃苦耐劳的作风,增强学生的团队意识和纪律观念。

2、参观校企合作实习基地、组织人才大讲堂

我院通过组织学生参观校企合作实习基地,进行专业的认知实习。通过组织人才大讲堂,让学生参加各类讲座,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了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最新形势,了解行业的前沿动态,同时接受文化艺术熏陶,砥励德行。

3、课外社会实践活动

教师组织和引导学生参加各种有意义的社会实践活动,比如在校内开展模拟招聘大赛、模拟员工培训、劳动法律咨询等活动,锻炼学生的实际应用技能,丰富和深化学生所学的理论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创新能力、就业能力、工作能力、岗位转换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适应时代的需要,为尽快适应就业做好准备。

4、社会调查

按照学院专业培养目标的要求,组织学生发挥自身专业优势,深入社会和相关行业开展调查实践锻炼活动,让学生在调查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了解国情、民情、社情以及即将就业岗位的情况,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锻炼学生的观察能力,沟通协调能力和对专业岗位的热爱,引导学生走与实践相结合的成才道路。

5、顶岗实习

以校企合作为途径,充分利用企业和学校的不同教育环境和教育资源,重点培养学生的职业素质、综合能力和就业竞争力。通过顶岗实践、工学结合,使学生在思想观念、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方面真正受到职业化的全方位的培养和锻炼,以期实现零距离就业。

6、撰写实习报告

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所学的专业知识能与实践有机的结合,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学生实习结束后必须完成顶岗实习报告。

七、本专业的职业资格证书或专项技能证书

八、毕业条件

本专业学生同时达到以下条件方可毕业:

工商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2017-01-03 8:56 | #3楼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具备管理、经济、法律及企业管理方面的知识和能力,能在企、事业单位及政府部门从事管理以及教学 、科研方面工作的工商管理学科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二、基本要求:

1、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初步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为人民服务的人生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实干创新、热爱劳动、勇于实践,能安心、能吃苦、能创业,具有为国家富强、民族振兴而奋斗的理想、事业心和责任感。

2、本专业学生主要应掌握经济学、管理学原理和现代企业管理的基本理论;掌握企业管理的定量、定性分析方法;具有较强的语言文字表达能力及分析解决管理工作中实际问题的能力;具有人际关系的沟通、协调能力和一定的组织领导能力;熟悉我国有关工商管理的方针、政策和法规及国际工商管理的惯例与规则;了解本学科的理论前沿和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应用技能和熟练掌握一门外语及文献检索、资料查询的基本方法;掌握一门外国语,能较顺利地阅读本专业外文书刊,具有较强的听、说、读、写能力;具备初步的科学研究和实际工作能力。

3、有一定的体育和军事方面的知识,积极参加体育锻炼,身心健康,达到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4、有正确的审美观和一定的文学、艺术欣赏水平。

三、学制:

基本学制4年,学习期限3-8年。

四、主干学科:

工商管理、经济学。

五、主要课程:

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管理学、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经济法、市场营销学、管理信息系统、生产与运作管理、企业战略管理、组织行为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现代成本管理、物流管理、管理理论与实践前沿专题、国际贸易实务等。

六、教学计划安排:

1、各学年教学活动时间安排: (见附表一)

2、课程设置和安排:(见附表二)

3、实践性教学环节安排:(见附表三)

七、创新实践学分要求:

创新实践最低要求学分为8学分,其中社会实践3学分。创新实践学分由科研学分、技 授予学位:管理学学士

能学分和实践学分三部分构成,学生可通过参加社会实践、科技文化活动、学科竞赛、发表学术论文、研制出实用产品或取得专利等方式获得。

附表一、各学期教学活动时间安排

备注:

1. 每学期的实际周数视具体情况而定;

2. 一般每学年寒假4周,暑假7周(最后一学年不安排暑假);

3. 社会实践安排在每学年暑假进行;

4. 公益劳动(1周)安排在第二、三学期,由学校统筹安排,公益劳动不占课内学时。

续附表二、选 修 课 课 程 设 置

附表三、实践性教学环节

注1:本科思政实践课累积58学时计2个学分,拟在一至五学期进行。一至四学期安排外

出在实习基地参观,四至五学期重点指导撰写思政实践调研报告。 注2:“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36/2)作为全校公选课面向全校学生开设。

【人才培养方案管理】相关文章:

质量管理人才培养方案(通用11篇)03-20

焊接人才培养方案03-04

学生会人才培养方案02-27

怎样写人才培养方案03-01

医疗人才培养方案(精选10篇)06-03

人才培养的方案(通用10篇)04-14

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精选11篇)03-03

人才培养方案原则(通用12篇)05-24

人才培养评估接待方案(精选10篇)03-20

学分制人才培养方案(精选11篇)04-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