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热点关注>《如何识别求职过程中的常见骗局及陷阱

如何识别求职过程中的常见骗局及陷阱

时间:2022-12-29 02:48:28 热点关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识别求职过程中的常见骗局及陷阱

陷阱 1、不通过正规的渠道招聘

如何识别求职过程中的常见骗局及陷阱

人员招聘是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 是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一般单位对该项工作是 非常重视的,会派专人通过正规的渠道招聘。 在看到“某公司”或不写明公司的电话和 地址的招聘广告时,求职者一定要谨慎!

陷阱 2、要求应聘者交纳“保证金”等费用

刚参加工作,薪酬不高是正常的。相反,如果出现一个不熟悉的单位提供高薪酬时,毕 业生就应该引起注意,因为不少不法人员企图利用高新待遇的幌子, 骗取毕业生所谓的押金,培训费,服装费等。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毕业生千万不要相信在工作的初期就很容易的获得高收入,对有些单位提出的所谓押金,培训费,服装费要敢于说不。

陷阱 3、要求应聘者介绍他人加盟

有些大学生因被骗而涉足非法传销,到头来后悔不已。因此,毕业生在求职的过程中如 遇到非类似单位对你非常主动, 把加盟后的前景说的异常振奋人心, 并要你介绍朋友和 同学一起加入时,就要想想这句老话:天上时不会掉馅饼的。

陷阱 4、不将承诺写入合同

用人单位对招聘中的内容并非必须承担履行义务。 作为毕业生, 如想要招聘的那位兑现 招聘广告中的承诺, 最好将这些承诺写入双方的劳动合同条款中, 由劳动法的约束力来 督促用人单位向毕业生履行承诺。

陷阱 5、窃取应聘者的私人资料或作品

企业以选人为名,在笔试、业务考察等环节中让求职者撰写策划案、翻译文章,而这些都应是公司员工的本职工作。 除了把求职学生当免费劳力外,学生在简历中把自己的毕业设计和研究理念写得一清二楚,也让不少企业坐享其成。

陷阱 6、招聘单位“无限期试用”

依据有关规定,试用期人员底薪通常是正式员工的 80%,劳保用品、物质奖励、各种保 险和其他福利等又不与正式职工享受同等待遇。 因此一些用人单位为降低人力资本,大量招募短期员工,且不签订劳动合同,待三个月试用期满,就以各种各样的借口予以解雇。这样一来, 求职者总是辛辛苦苦给单位低薪干了几个月, 然后被扫地出门。 就这样, 一群又一群学生被单位榨取劳动果实。实习期过长,以有问题为名予以辞退,这是大学 生以往找工作的普遍遭遇。

陷阱 7、注意“要求低,报酬高”的招聘信息

许多虚假招聘信息以“要求低,报酬高”为诱饵,诱骗求职者上当!如:急招兼职(家 里网吧均可)日结 80 元/时,地区不限;做网络推广员,日赚 100 元,轻松在家赚钱。骗钱手法:骗子发布这类

信息通常都不会留电话,只留一个邮箱,内容中说明如果想要活 的这份工作就给指定的邮箱发邮件过来, 系统会自动回复。 然后被骗者收到的邮件中又 说明邮寄资料需要一定的费用,让被骗者往指定的帐户汇款。

陷阱 8、上岗时要求抵押证件

有些单位在求职者上岗前要求抵押证件,这或许给你不会带来多大的损失,但绝对会给 你带来不小的麻烦。无论用人单位的借口是什么?都不要将你的重要的证件(身份证,学生证,毕业证等)作抵押。根据相关的规定,任何单位都不能扣押证件。

陷阱 9、假冒的招聘信息

有些骗子经常冒充正规单位招聘,而达到行骗的目的。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一定要通 过多种途径了解招聘单位的背景和该单位此次招聘的具体流程和细节,以免误入骗子设 下的陷阱。 比如:上网查找该招聘单位的电话、地址等相关资料。使用自己查到的电话号码给该单 位的招聘负责人打电话,并了解此次招聘的相关细节(面试时间、面试地点等)。在面 试过程中注意招聘单位的营业执照等相关证件。

陷阱 10、兼职招聘信息的陷阱

兼职人员中大多数是大学生,由于他们的社会经验少,上当受骗屡见不鲜。这里给大家 介绍几种兼职信息的陷阱,希望能提高大家的辨别能力。 “网赚”95%是骗人的,基本上是骗你白干活。赚钱的 5%大家不要去找,因为你根本找 不到! “网络打字赚钱”100%是骗人的,有的是让你寄点资料费(押金),有的是让你发短信 认证(其实是吸费扣钱),因为金额不大,一般人不会注意!所以,除非你真的熟悉这 家企业,否则不要染指! 另外,还有一些兼职信息,不强调具体职位,而是不断地使用口号式的语言,吸引你入局。例如:“只要你努力月赚几千不是梦!”“一个观念可能改变您的一生!” 对于其他类的兼职信息,最好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一下该企业的信息。还有,对于条件太 好的招聘信息一定要注意并提高警觉,记住:“天底下没有免费的午餐!”

陷阱11 、“高薪”诱你搞传销

“只要你加入我们的团队,3 个月后就拿到月薪 10000 元左右,随着你业绩的增加, 你的工资将逐月增加。 ”面对这样的诱-惑,你会动心吗?两位表演上当的学生称:他们与这家公司洽谈时,公司不看毕业证书,只填一张表格,随后便通知他们说被录用了, 并准备带他们去广西、云南等地。在去广西的途中,他们意识到是传销后,便在南下途中下车,逃了出来。

《如何识别求职过程中的常见骗局及陷阱》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陷阱12、 收保证金哄你买东西

有两名毕业生遭遇了这样的求职经历: 他们经一家职介所介绍后, 到成都一家化妆 品代理公司应聘业务主管,经过初试、复试后,公司负责人称要试用 3 个月,叫他们先学会推销公司代理的化妆品,

每人交了 150 元信誉保证金,但没有拿到收据。 经过实践, 他们发现这些产品根本无法推销。后来他们在一家大型商场了解到, 这套化妆品的销售 价格是 70 至 80 元。原来,这家公司采用这种“招聘”办法,变相地向求职者卖化妆品。

陷阱13、骗了培训费就“炒”你

一名同学经职介所介绍,应聘到一家保健品公司,在与公司签订合同时,公司提出 为了提高其工作业绩, 公司将对所有新进人员进行为期半个月的培训, 公司将邀请某某 大学知名教授来讲课,因此这笔费用(280 元)将由个人承担。当该同学犹豫不决时,对 方工作人员劝说: “培训后,你终生受益,这笔钱出得值得。 ”听这一说,该同学想通了, 便交了培训费,结果讲课的并非什么知名教授,当培训结束时,公司通知他:培训不合格,你被辞退了。

陷阱14、串通医院“分赃”专坑求职者体检费

据知情人介绍,“黑中介”经常利用求职者急于找工作又不清楚体检程序等空子,假装按照正常的招聘程序,依次进行面试、笔试、体检等项目,向求职者收取近百元的 体检费,通知求职者到其指定的医院体验3 天以后,当求职者与“黑中介”串通的医院拿到结果时,会被“黑中介”以“不合格”等理由堂而皇之地拒绝或辞退了, 或者增加一些条件让求职者自己知难而退(例如要求再交费用、改变工作承诺、甚至说工作内 容就是当打手来吓唬求职者等),体检费则被“黑中介”和医院瓜分,求职者只得有苦 难言,就算“幸运”通过了体检,“黑中介”也是能拖就拖,应聘者根本没有工作的机 会。

陷阱15、黑中介冒充招聘单位

部分黑中介会冒充招聘单位开出诱人的条件, 并尽量隐瞒自己中介的性质, 要求求 职者交纳建档费、报名费等各种费用,当求职者发现上当要求退还费用时,却推脱这些 是中介收费。按规定,中介机构向求职者收取费用时不得隐瞒自己的身份,不得欺骗求 职者。求职者即使要交纳费用,也一定要保留好相应票据,以便维权。

陷阱16、借招聘做形象宣传

一些本来形象不错或有较好经营业绩的企业也假借招聘之名, 以“因业务发展, 年 薪数万,分住房、投保”等类似的丰厚待遇招贤纳士,实际是借招聘炫耀自己的品牌与 实力。在招聘时,对求职者挑三拣四,有的干脆以条件不合格或人员已满为由,不收简 历, 还有一些只是在招聘会上宣传的企业把收到的简历随手扔到招聘会的现场。 对于公 司长期招聘一两个职位的,要小心是否借招聘会在做宣传。

陷阱17、“挂羊头、卖狗肉”

实际上一些单位在人才市场“挂羊头、卖狗肉”,比如招聘时说招编辑、记者,实 则是招广告业务员。如打出招聘财务总监、工程师等广告,而实际上却是做一些一般性 的工作。除电话费外,公司

几乎不需要支付任何成本,业务员没有任何底薪,全靠广告提成。这类招聘广告所要招聘的, 一般是各种业务员、 促销员。广告上承诺提供的薪水,往往都比较高,许多求职者很容易为之所动,招聘单位常常挑出应聘者的种种“不足”, 然后以此为理由来压低薪水。

陷阱18、警惕六类合同“陷阱”

一类是“单方合同”——用人单位在合同中处处是“由甲方决定”“按照甲方的相关规定执行”等条款,无视乙方即劳动者应享受的权益。面对这样的合同,劳动者应 当谨慎签约。

二类是“押金合同”——用人单位在招工时以种种名目向劳动者收取风险基金、 保 证金、抵押金等,如果合同期内劳动者离职,这笔钱肯定要不回来。遇到这种情况,劳 动者可向劳动监察部门举报。

三类是“幕后合同”——一些民营企业在制定劳动合同时根本不与劳动者协商,也不向劳动者讲明合同内容,甚至有些合同条款与法规相抵触。 劳动者如果签订这样的合 同而使合法权益受到侵害,可向当地劳动仲裁机构申请裁定该合同为无效合同。

四类是“性命合同”——一些提供带有风险工作的用人单位为了逃避责任,不按劳动法有关规定提供劳动保护, 并提出“工伤自己负责”等条款。 劳动者如果签下这类协 议,无疑是拿自己的性命当儿戏。

五类是“包身合同”——很多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中明确提出,3 年内不得跳槽到 同行业的公司工作,并以扣下劳动者人事档案相要挟。劳动部门提醒,非公司的核心技 术人员,不涉及商业秘密,不受这类合同的制约。

《如何识别求职过程中的常见骗局及陷阱》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六类是“备份合同”——为了逃避劳动部门的检查,个别用人单位私下准备了至少 2 份合同,其中一份是假合同,内容完全按照有关部门的要求签订,但实际上并未按些 执行,真正执行的是另一份合同。所以,劳动者一定要将自己亲笔签订的劳动合同副本 收藏好,作为以后维权的依据。

十大求职“骗局”

1 冒充名企电话邀请面试:通过邮件、电话、短信等形式通知面试,大都是知名大企业。但大公司一般是企业邮箱,如邮箱或电话多是私人用户,就要注意核实了。

2 牛皮癣式招聘广告:这类招聘常见于街上的公交站台和电线杆。这种广告根本不要信,要么是中介,要么就是不正规的公司。

3 小公司大量招纳人才:一些咨询公司大量发布招聘信息,去招聘现场才发现这些公司并不大,办公室也异常简陋。这些公司的招聘都是为其他公司代招,招去后也多从事销售相关工作,报酬低,无保障。

4 持续招聘管培生:看到这类的广告最好打听下,看公司规模,

以及是否有这样的岗位安排和晋升机制。很多销售公司打着招聘“储备干部”、“管理培训生”等名号,大量招聘销售人员,并以培训为由,给予廉价报酬,却无任何晋升机制。

5 招聘信息常年有效:一些招聘企业往往打出这类旗号:不限报名时间,对学历、专业也没有任何要求,还能接受兼职、全职,且待遇丰厚。求职者应谨慎。

6 面试全程靠电话或视频:除非是官方正规渠道收到的面试邀请,其他非官方途径基本上都是骗人的。另外,骗子电话面试一般都是很简单的问题。

7 待遇远远高出行业标准:工作简单、工作时间短、福利好,很多传销组织会打出这样的招聘启事吸引你报名。另外,如待遇有的甚至高出同行好几倍,其中的虚假成分将非常大。

8 面试选在宾馆出租屋:如去偏僻地方的宾馆或出租屋面试,除非是从公司官方渠道得到的通知,否则一律不要相信。

9 简单面试便通知岗前培训:很多咨询、培训公司根本没有用人需求,也在招人,并利用培训赚取利润。而且这些培训基本都是不正规的,颁发的证书也得不到业内认可。

10 面试后收服装费工费:如在入职前通知交纳一笔费用,少则几百元,多则几千元,如工作服费、体检费、保证金等,大家一定要小心。

求职十大陷阱

劳动力供大于求的格局应该说在较长时期内将继续存在, 而且每年都有一 大批新的求职者加入到竞争就业的行列中来,他们由于缺乏求职的基本知识 的经验,常常被急于找到工作的情绪所左右,容易被天花乱坠的种种许诺所 迷惑。一些求职者上当受骗,不仅损失了钱财,更重要的是精神上受到折磨, 同时也延误了求职时机。要解决这些问题,首先要靠劳动力市场管理的政策 法规和管理力度的进一步完善、加大,规范用人单位的招用工行为,打击和 取缔非法劳务中介;同时求职者也要保持清醒的头脑,时刻高度警惕,谨防 在求职过程中上当受骗。下面就介绍一些在劳动者求职中常见的陷阱和骗人 勾当。

(1)瞒天过海,骗取费用。有些“皮包”公司专以骗取报名费为目的,他 )瞒天过海,骗取费用。 们“招工”时把公司吹得天花乱坠, 只要你交了报名费之后就能带你去上班, 可 到公司后又要说收取种种费用,如中介费、建档费、办证费、保险金、风险 金、培训费等等,还不开具任何收据。收完费之后,你工作的事就一拖再拖 了,或是安排一些与求职者预期相差甚远的工作,叫你无法接受;或是要你 去搞推销,美其名曰:市场调查、熟悉业务。最后使你只落得个白花钱一场 空。

(2)高薪招聘,挡不住的诱-惑。开出极具诱-惑力的月薪,是吸引对该行 )高薪招聘,挡不住的诱-惑。 业不知情者的常见手段。一些用人单位开出诱人的高薪让你就范,可在高薪 的后面等待你的可能就是超负荷的工作量,或是以克扣或暴-力迫使你从事某 些违法的活动。保证年薪在多少之上的字眼,通常出现在以提成为主要收入 的行业。最后是否能实现,需视你的表现及能力,多数情况是你辛辛苦苦大 干一场,还差目标任务一大截,在你索要工资报酬时,让你哑巴吃黄连,有 苦说不出。

(3)聘用内勤,拉入陷阱。这种类型的骗局较多,散步在各个不同的行 )聘用内勤,拉入陷阱。 业。一开始都是以招聘行政人员、管理人员、文秘等为名目,诱使不少的求 职者应聘加入,并且在面试时往往会被其体贴的交谈所迷惑,然而等到正式 成为上班族之后,很快就发现该类型单位没有底薪、没有社会保险金,工作 也不是行政工作、管理工作,而是去推销产品、联系业务。像这种受骗者, 即使辞去工作,可能还有后续不断的困扰缠身。

(4)身份诱-惑,规避承诺。以诱人的工种、职位、收入进行广告宣传, )身份诱-惑,规避承诺。 引诱求职者一步登天,但要求先交一笔高额的培训费或会员费,也是骗术之 一。 有些公司的广告称招用什么什么“师”, 或者宣称培养求职人员成为什么什 么“师”, 实际上却要求职者必须先购买产品或选修课程, 等你交完这些费后就 会讲出种种特殊情况或内部规定,再不提当时的承诺了,使求职者花了一大 笔钱,满心的希望却最后落空。

(5)头衔修饰,名不符实。一些用人单位,为吸引更多的求职者应聘, )头衔修饰,名不符实。 借机挣得一笔考试费,故意将要招聘的职务工种修饰一番。例如把保险推销 员说成财政计划者,把销售人员称为业务经理,把勤杂工说成行政管理,把 办公室工勤人员称为文秘。求职者直到上班的第一天才会知道实情。

(6)虚位以待,急聘相诱。少数用人单位和中介机构,为虚张声势,在 )虚位以待,急聘相诱。 职位推荐介绍时,刊登公布一些早已过时的所谓用工信息,或纯属杜撰的虚 假信息, 宣称的工资报酬更时随意写上, “急聘”、 “大量招聘”的广告到处可见。 这些手法表面上时求贤若渴,实则虚张声势,超员招聘,在短期内又来所谓 的择优录用,白白“剥削”你在试用期内的劳力和努力。

(7)条件宽松,疑有隐情。刚刚走上社会的年青人,或者是第一次到劳 )条件宽松,疑有隐情。 动力市场来参与竞争就业的人,常常可能有一种矮人一截或不知所措的感觉。 因此只要看到招聘广告上“......不限”、“无经验亦可“”等字眼,就会眼睛一 亮,不假思索,争着填写履历,对招聘公司的背景则一概不问,最后就可能 吃亏。有的用人单位提供一些虚而不实的职位,并列出极为可观的工资待遇, 又声称无需工作经验,里面肯定大有文章。求职者应该放下虚荣,冷静分析, 毕竟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

(8)试工试人,期满走人。一些用人单位为了给打工者少付工资或不付 )试工试人,期满走人 工资,便一直以试用期形式用人。有的人有意钻空子,随意规定试用期的长 短和延长试用期,实际上在试用期一满后,他就随便找个理由将你辞退,让 你欲哭无泪。

(9)苦活累活,薪金难领 ,苦活累活,薪金难领。近年来,一些用人单位,尤其在一些建设工 地,老板或承包人常推说企业亏损,或没有结算、资金不到位等,推三推四, 迟迟不发给员工工资,甚至老板拍拍屁股已走了之。

(10)非法中介,骗你没商量。有些不法分子打着职业介绍的幌子,不经 )非法中介,骗你没商量。 过劳动保障部门的许可,到处给人介绍工作,他们的宣传广告贴满一墙,花 花绿绿,你要找什么工作他都可以给你介绍,你要求达到什么样的月薪水平他都可以满足你,你要求马上上班,他也可以拍胸口。殊不知,这些贴在墙 上、挂在嘴上的都是假的,给你介绍工作是虚,骗取钱财是真。当你交了介 绍费后,这里的所谓业务人员给你开一张介绍信,你去用人单位之后,要么 是 没有所开的用人单位,要么别人根本没有委托任何人介绍员工;或者是用 人单位的各项要求、条件远不是职介所宣传的那样,只得让你扫兴而归。更 可恶的是, 你去找他们理论, 不但介绍费不会退给你 ,弄不好还要拳脚相加。

常见的求职陷阱2017-01-22 08:05 | #2楼

一、 招聘会上也有骗局

招聘会仍是大多数求职者青睐的传统求职途径,但其中也有骗局存在。在求职高峰期,上海人才中介行业协会接到不少求职者的投诉,归纳起来,以下两个问题最为集中:

一是招聘会名不副实。譬如,政府明确规定招聘会免费进入,但目前的招聘会市场,仍存在变相收费的现象。还有的现场情形与主办方的宣传内容相去甚远。如每年都举办的应届毕业生双选会上,招聘企业经常在展板上写道:“应聘者需具有两年或以上工作经验。”有的企业甚至直接写明:“本公司不招收应届毕业生。”这样的情况屡见不鲜。

二是企业名为招聘,实为作秀。有些企业将招聘会作为宣传企业形象的一个秀场,所谓的招聘只是企业进行宣传的一种手段。在一些招聘会上,有的企业租下多个展台进行精美的布置,工作人员对企业进行热情的宣传,发放企业宣传资料,声势如此浩大自然吸引众多求职者,而对于求职者最关心的招聘信息,要么含糊回答,要么绝口不提。收到的简历虽多,但在招聘会后,真正回复求职者的却很少。

二、警惕: 3类典型陷阱要提防

骗子公司唯一目的就是骗钱,但所使用的招数各有不同,比较典型的骗局有以下3种:

1、先培训或推销产品,后上岗

和文中刘先生的受骗经历一样,一些公司在招聘时告诉求职者,得先培训,培训合格拿到证书后才能上岗。而求职者交了培训费、考试费、证书费等种种费用,经过了几天像模像样的培训、参加完考试后,就陷入了漫长的等待。过了一段时间,求职者致电公司询问,可能被告知“很遗憾,考试未通过,不能上岗”,或电话根本打不通,公司不知去向。还有一些求职者拿到了所谓的从业资格证,却发现不但无岗位可上,而且证书根本就是伪造的,或是早已废弃的证书。这类骗子公司通常会与一些培训机构联手,双方各取其利。

推销产品的也是如此,先让应聘者高价买下一件产品,而这种产品根本没有市场,无法推销出去,最后便宣布该应聘者不符合要求。与“先培训”一样,如果应聘者中途反悔,公司便拿出签好的协议,声称是应聘者一方违约,不予退钱。

2、巧立名目收取信息费、押金、上岗费

一些单位利用求职者不懂相关规定的弱点,在招聘中以“按有关规定”名义收取信息费、资料费、押金、服装费、上岗费等,捞一笔钱后便消失得无影无踪。比如,应聘登记要收信息费,上岗先要交押金。市劳动监察部门就曾接到这样的投诉:某电脑配送公司招聘了几十名汽车司机、送货员、业务员,到了上班那天,这些人发现公司大门紧锁。

当初应聘时,招聘经理说因为经常要给外地客户送电脑以及电脑配件,每个员工需缴纳2500元的风险抵押金。因为公司表面看上去还挺正规、颇有实力,这些人未加怀疑就交了钱,公司还开了收据,并和他们一一签订了为期1年的用工合同。谁知按规定日期去上班,公司却不翼而飞。经工商部门认定,这家公司根本未注册。

一般来说,以这类名义收取的费用在几十元到上百元不等,由于数额不大,求职者发现上当后,觉得只是吃了一点小亏,也就算了,反倒给不法机构找到了容身之地。

3、黑中介以介绍工作为名收取费用

假扮招聘的多,假扮职介的更多。打着“介绍工作”的幌子明目张胆收取费用,然后不介绍工作就逃之夭夭的黑中介、黑职介为数不少。这类机构往往集中在外来求职者相对比较集中的城郊结合地区,临时租用一个场所,放置一部电话,摆上几把桌椅,再张贴几张“招工信息”,就开始收钱。收取的费用少则20—30元,多则300—400元。收了费用往往告知应聘者“两周内电话通知面试”,结果应聘者等来的是杳无音讯,待过去询问时,早已是人去楼空。

就目前相关部门查处的情况来看,非法职介常常打着咨询公司、顾问公司等旗号,以“直聘”、“非中介”等名义来诱使求职者上套,或采取“会员制”等看似十分专业的手段来骗取求职者信任,诱其上当。另外,一些非法机构还可能与用人单位“搭档”,合伙用虚假、过期的信息蒙骗求职者。

三、提醒:应聘“两大原则”和“三项注意”

上海市公安部门、劳动监察部门以及人事部门提醒求职者,在求职过程中要提高警惕。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任何单位在招聘时不得以任何名义向求职者收取钱财,各种在招聘过程中收取费用的行为均属违法。

记者在对相关部门的采访中了解到,求职者,尤其是初来乍到的外地求职者,在应聘中要把握“两大原则”和“三项注意”,谨防受骗上当。

●“两大原则”

原则一:应聘过程中不缴纳任何费用

但凡招聘都有成本,但真正招人的正规公司不可能把招聘的成本转嫁到应聘者身上,更不可能通过招聘来牟利或销售商品。因此,凡是在应聘时碰到公司要收费的,这些公司多半有“猫腻”,不管对方是什么理由,即便对方表示可以出具发票、收据,求职者也千万不能交钱,最好停止应聘。

到人才中介或职业介绍机构求职时,要特别留意该单位的资质,要到经劳动部门或人事部门批准的正规机构求职。这些机构往往“明码标价”,服务流程相对规范,且收取费用后会开具正式发票。

原则二:不随便签字。

当招聘方拿出协议或合同要求签字时,千万要多长个心眼,仔细阅读内容并细细斟酌。特别是当遇到以推广、促销产品为名的民事协议时,千万不要签。

●“三项注意”

注意一:考察招聘信息的真实性

要留意考察招聘信息的真实性,无论是报纸还是网络信息,尤其要对张贴在电线杆、墙面、书报 栏等地的各种“豆腐块”招聘广告、长期出现的小广告多打个问号。

骗子公司或黑职介张贴的假招聘广告通常有以下特征:允诺高薪或“包食宿”;待遇好但职位不高,应聘条件也不高,措辞模糊;招聘人数多,动辄几十上百人;职位之间互相没有任何联系,甚至风马牛不相及。

注意二:留意单位地点、营业场所

在到单位面试或到中介机构求职时,特别要留意单位地点和营业场所的状况。正规的单位都有固定的办公场所,若面试地点放在临时租借的民房或者小宾馆,或是现场十分简陋,几乎就是“一间门面,一部电话,几把椅子”,要格外提高警惕。

注意三:注意工作人员的形迹

在应聘过程中,应聘者常常觉得招聘人员高人一等,怕得罪对方,因此不敢提出疑问,不敢与招聘人员平等沟通,这也是导致上当受骗的原因之一。在应聘过程中,留心观察工作人员的形迹,像上文中的刘先生碰到的所谓“经理”没有任何专业素养,面试只谈收钱,工作日有人穿着大裤头,这种也多半是问题公司。

维权:相关法律法规不能不知

了解相关法律法规是维护自身权益的第一步,也是求职过程中的第一堂必修课。 ●用人单位招工时哪些行为是被禁止的?

1、提供虚假招聘信息;

2、招用童工和无合法证件的人员;

3、向求职者收取招聘费用;

4、向被录用人员收取保证金或抵押金;

5、扣押被录用人员的身份证等证件;

6、以招用人员为名牟取不正当利益或进行其他违法活动。

7、以性别、民族、种族、宗教信仰为由,拒绝录用或提高录用标准(国家规定不适合从事的工种和岗位除外)。

四、陷阱归类

1.“偷梁换柱”陷阱

以征求内勤、办事员为幌子,让求职者掉入拉业务的陷阱.

公司开始可以是以招聘秘书、行政人员为名目,吸引一些社会经验不足的求职者加入,正式上班后,这些求职者才发现没有底薪、更没有员工福利,根本就是叫你去拉业务.

作为应届毕业生,需要把个人资料公开于各大招聘网站上,以求得用人单位的赏识。未曾想,这却给一些别有用心的人提供了制造陷阱的机会。

记者在采访北京青年政治学院的毕业生小薛同学时,她向记者述说了自己求职受骗的经历。一天,小薛接到太平人寿保险公司的电话,竟然被告知她已被该公司录取为“储备经理人”。小薛在兴奋之余不免纳闷,自己从未向该公司投送简历过呀?他们怎么会知道自己的电话?但小薛还是兴冲冲地来到该公司,可去过方知,原来是该公司从某招聘网站上的公开资料里“选”中了自己。而所谓的预先被录取的职位“储备经理人”则被换成了“理财专员”。经过一番培训后,小薛才知道,原来该公司把自己招来就是做保险业务员。小薛所学的专业是“网络编辑”,与保险业没有任何关系,而不善言谈的小薛竟然被业务经理夸成了“他见过的最适合做保险的毕业生,不做保险将是终身遗憾”。真是令人哭笑不得。

据小薛称,此类情况她的同学也遇到不少。前不久,一家名为“华表服装”的公司给学校发来招聘通知,招聘营销助理若干名,很多同学都去了,结果就是招业务员,工作是销售服装

据了解,目前很多公司招聘业务员都是到各招聘网站搜集应届毕业生的资料,以高职加以诱-惑。对于诸如此类“挂羊头卖狗肉”的招聘伎俩,毕业生一定要警惕,清楚自身实力,从基础做起,逐渐展现自己的才华,不要轻信高职诱-惑。

分析:名为招聘会计,实则招聘业务员;新人永远被认为“试用期不合格”而遭辞退种种“注水”招聘让求职者深受其害。“注水”招聘虽然隐蔽,但往往有很多破绽:(1)招聘信息过于简单,没有岗位职责和应聘条件;(2)面试极为草率,面试官似乎对你的专业、能力不感兴趣;(3)刚面试完即被告知录用,但劳动合同却迟迟不签,被录用的职位与原先应聘的职位不符,对方还会提出种种不合理要求;(4)双方口头、书面约定的合同中有明显的不公平条款。求职者应该学会分辨形形色色的假招聘,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先花钱后赚钱的陷阱.抵押陷阱.

虽然国家劳动部门早就明文规定,任何企业在招聘员工时,不得以任何理由、任何形式收取求职者的押金,或者以身份证、毕业证等作抵押.但是,目前仍有相当多的企业以便于管理为由向求职者收取押金,或抵押身份证.企业在收取押金或身份证之后,便会为所欲为,求职时一定要小心.

有些公司对那些不具备条件的求职者,宣称可以培养为“某某师”,而实际上是让求职者先购买产品或是选修课程.公司往往会在求职者缴费后才讲出种种特殊情况或内部规定,以规避其当初的承诺,使求职者花了钱后,赚钱的希望却大大落空.

3.虚假招聘陷阱.“皮包公司”

一些单位到处贴一些“招聘启事”或在非主流媒体上登虚假广告后,临时在写字楼租一间(套)办公室,挂上“经理室”、“财务室”或“人事部”的招牌,进行虚假招聘,向应聘者收取报名费、押金、服装费、证件费等名目不同的费用后,告诉应聘者“你已经被录用,×月×日来

此处报到,正式上班”.当受骗者按指定的时间来此处“上班”时,才发现已是人去房空.

毕业生小李收到一个房地产公司的电子邮件,被通知去面试。由于小李并未向该公司投送过简历,他怕遭遇“皮包公司”,为安全起见,决定上网先查一下。让小李惊讶的是,当他用GOOGLE搜索后发现,该公司居然用同一个电话、地址注册了4个公司,涉及医药、保险、建材等不同领域。该公司提出的给求职毕业生的待遇异常优厚,而招聘信息中对于学历的要求竟然是中专以上即可。该公司以低学历招聘求职毕业生,却提出付相当高的工资,值得怀疑。经其向工商部门了解,该公司已不存在。该公司是以低标准将毕业生招进来为公司干活,而其承诺的高工资是不会兑现的。

对此,求职毕业生们应该得到一些启示,如果接到一些自己并不熟知或者并未投放简历的公司的面试通知,应该事先向有关部门查询、核实该公司的真实情况,并上网搜索一下该公司的网站,确定其规模与用人需求,然后再去进行面试。

4.薪酬陷阱.高薪陷阱

一些招聘人员在求职者的询问下,给出一个含糊的月薪数字,然而在月底兑付时却多半会说你没完成工作量,或工作失误,以此来扣除你的部分薪酬.

吴女士去应聘某房地产中介公司的会计,招聘广告上标明月薪1500元。经过简单面试后,吴女士被录取了。但当她去报到时,却被告知按照公司的规定,所有员工必须在一线锻炼一段时间,熟悉整个公司的运作流程后方可回到本职岗位。到了月底,吴女士为公司赚得租赁中介费1100多元,但是公司还是以“不能胜任工作”为由,解除了劳动关系,并只发给500元基本工资。

比别人高出一大截的薪水,的确让人心动不已.这既是对个人成绩、能力的充分肯定,也是激励自己前进的巨大动力.可是,高薪的得来就那么容易吗?高薪的承诺能够实现吗?求职路上的人们必须认真考虑这个问题.

高薪有时会成为用人单位招聘的噱头.许多用人单位在招聘、面谈时对薪水夸夸其谈,仿佛这份高薪马上就垂手可得.可到了发薪水时,却又以效益不佳、工作表现不满意等借口,使原先的承诺大打折扣.

在求职的路上遇到高薪时,一定要记得睁大了眼睛,做到“五看”.否则一不小心,下一个受害者很可能就是你.

一看单位的实力.衡量单位的实力如何,可以从其注册资本、生产规模、市场占有率等方面入手.只有实力真正雄厚的单位,才会不惜千金养贤才.

二看行业特点.高薪并不是每行的从业人员都能得到的,行业特点是影响薪资水平的重要因素.如果以每月5000元的工资招聘一名高级程序员,那不足为奇;而要以这个数目招聘一名文员,那就会让人生疑了.

三看高薪的条件.不要一看到那长长的数字马上就热血沸腾,要知道高薪往往与高条件挂钩.有的单位就以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为条件,一旦求职者上个钩,等到克扣工资的时候就可以为所欲为.要对高薪的条件具体分析,看是否有不实的地方,看条件是否能够达到.

四看同类人员的薪资水平.其他同类从业人员的薪资水平是极有价值的参考,如果所谓的高薪与同类从业人员相差悬殊,那就务必要提高警惕了.

五看自己的能力.要仔细审视自己,对自己有一个科学的认识和评价,看一看自己是否真的能够胜任将来的工作、能否应对各种难题和挑战.也就是说,要看自己是否真的"值"这个钱.倘若对自己信心不足,最好还是"退而结网",及时充电以提高自己的能力.

掌握了这“五看”,才不致于因“高薪”而翻船,这是许多求职者的经验之谈.当然,如果你对自己有充分的信心,最后还要记住:只有口头的承诺是不行的,一定要把它落实到合同里才行.

5.试用陷阱.培训费陷阱.

一些单位在试用期即将结束时,便以各种理由,炒求职者的“鱿鱼”.这样一来,求职者交了培训费不说,还给老板白干了几个月.因为在试用期内,一些老板不给报酬,理由是他提供了让你学习技术的机会,并且你在试用期期间,无可避免地损耗了工厂的原材料,没有要你赔他的损失已是不错了.

以录取作为诱饵骗取培训费已是屡见不鲜了,但仍有毕业生求职心切,掉入此类陷阱。 记者采访应届毕业生小刘同学时,他告诉记者,上个月他接到某公司的面试通知,于是高兴地到该公司参加面试。一番面试后,该公司并没有当时就向他收取培训费,只是说让他先试用一段时间,然后再考虑是否录取他。小刘十分高兴,想好好表现一下,争取能留在该公司工作。于是,他起早贪黑地干了近一个月,结果却被告知:你干得不错,但专业知识不足,公司需要对你进行培训,请先交300元培训费。当小刘对此进行质疑时,该公司却说,不交培训费可以走人,但此前工作一个月的薪水免谈,令小刘气愤不已。

值得毕业生注意的是,一般正规公司会向求职毕业生说明试用期,即使求职毕业生在试用期没有通过,也会得到相应报酬。至于培训费,一般由公司担负。

6.“包就业”陷阱

就业形势严峻,求职者找工作心切的特点被一些不法分子利用。面对重重陷阱,求职者该如何规避?

小王从某电脑学校毕业后,按照入学时学校“包就业”的承诺,被推荐到一家数码冲印公司上班。上班刚半个月,公司老板竟然以新成立的分公司还未开始正式营业为由,让她回家等上班通知。但放假至今,她再也没有接到上班的通知。如今,已经过了学校推荐工作的时间,学校不再“包就业”了。

分析:为了抢生源,很多学校声称“包就业”、“包分配”,但在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的今天,这些承诺往往很难兑现。为保住学校生源和就业率,有的学校与一些公司“联手”,让刚毕业的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可过不了多久,这种实际上不需要新员工的公司就会以各种名义将学生辞退。对于如上做法,无论是学校还是与学校联手的公司,都是有意躲避法律政策方面的规定,并给相关部门处理这类事情造成难度。学生只有积极搜集学校“假就业”、公司“假招聘”的确切证据,向有关部门投诉,才能有效地维护自身权益。

7.非法中介陷阱

张小姐在一家职业中介的信息栏上看见招聘文员的启事,便前去咨询。该中介所“电话联系”了公司后,告诉张小姐职位空缺,她可以去试一试,但要交纳100元中介费,并承诺如果这家不合适,可另外推荐,直到找到工作为止。面试后,公司让张小姐回去等消息。等了两个多星期,被告知未被录取。张小姐只好找到那家中介所重找一家公司。经过面试,又经过长达半个月的等待,仍然得知没有被录取。当张小姐第三次折回中介所时,中介所告诉她没有新的空缺职位,让她再等等。

分析:部分非法职介机构通常采取拖延时间、与用人单位共同欺骗等手段,骗取求职者信息费、介绍费等。求职者碰到那些“一间门面、一张桌子、一部电话”的职介所或者“人才市场”要格外当心。正规的职介机构通常具备以下特征:有营业执照和招工许可证原件;明码标价;公示劳动监察机关举报受理电话;收费时出具由税务部门监制的发票;服务人员持有职业资格证。

一些受骗的毕业生认为,针对招聘陷阱,相关部门应负起责任,杜绝毕业生受骗。某高校长期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高老师说:“国家明确要求用人单位不得以任何名义向应聘者收取报名费、抵押金、保证金等费用,如用人单位违反规定收取各种费用,求职毕业生就要勇于说‘不’。一个遵纪守法的单位才能有发展前途,如其不遵守国家的规定,对其向求职毕业生许下的承诺也应打个问号。如今毕业生找工作较难,就业压力较大。但毕业生在主观上还是要保持冷静,才能客观地审视对方的情况。”

求职过程中的常见陷阱2017-01-22 08:03 | #3楼

陷阱1、不通过正规的渠道招聘。

人员招聘是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单位对该项工作是非常重视的,会派专人通过正规的局道招聘。不要毫不防备的就把自己的简历等材料交给单位。

陷阱2、要求应聘者交纳“保证金”等费用

刚参加工作,薪酬不高是正常的。相反,如果出现一个不熟悉的单位提供高薪酬时,毕业生就应该引起注意,因为不少不法人员企图利用高新待遇的幌子,骗取毕业生所谓的押金,培训费,服装费等。在当前的就业形势下,毕业生千万不要相信在工作的初期就很容易的获得高收入,对有些单位提出的所谓押金,培训费,服装费要敢于说不。

陷阱3、要求应聘者介绍他人加盟

有些大学生因被骗而涉足非法传销,到头来后悔不已。因此,毕业生在求职的过程中如遇到非类似单位对你非常主动,把加盟后的前景说的异常振奋人心,并要你介绍朋友和同学一起加入时,就要想想这句老话:天上时不会掉馅饼的。

陷阱4、不签订就业协议书

就业协议书是传递毕业生人事关系的依据,如不签订就业协议,毕业生的人事档案,户籍等人事关系就无法转入工作单位及所在的城市。而这些关系的办理涉及毕业生的切身利益,如办理社会保险,购买经济使用房,评审职称等。因此,单位不予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书,对毕业生的工作,生活,职业发展是不利的。毕业生应主动要求用人单位解决这些问题,并通过当地的人才交流中心协助办理人事档案,户口等关系的接收。

陷阱5、不将承诺写入合同

用人单位对招聘中的内容并非必须承担履行义务。作为毕业生,如想要招聘的那位兑现招聘广告中的承诺,最好将这些承诺写入双方的劳动合同条款中,由劳动法的约束力来督促用人单位向毕业生履行承诺。

陷阱6、窃取应聘者的私人资料或作品

企业以选人为名,在笔试、业务考察等环节中让求职者撰写策划案、翻译文章,而这些都应是公司员工的本职工作。除了把求职学生当免费劳力外,学生在简历中把自己的毕业设计和研究理念写得一清二楚,也让不少企业坐享其成。

陷阱7、招聘单位“无限期试用”

依据有关规定,试用期人员底薪通常是正式员工的1/4,劳保用品、物质奖励、各种保险和其他福利等又不与正式职工享受同等待遇。因此一些用人单位为降低人力资本,大量招募短期员工,且不签订劳动合同,待三个月试用期满,就以各种各样的借口予以解雇。这样一来,求职者总是辛辛苦苦给单位低薪干了几个月,然后被扫地出门。就这样,一群又一群学生被单位榨取劳动果实。实习期过长,以有问题为名予以辞退,这是大学生以往找工作的普遍遭遇。

【如何识别求职过程中的常见骗局及陷阱】相关文章:

如何破解常见笔记本骗局05-19

常见骗局罗列之一社会常见骗局05-19

大学生求职常见骗局05-19

揭穿兼职常见骗局堤防大学生假期兼职陷阱05-19

街头常见骗局05-19

租房常见骗局03-22

常见旅游骗局11-25

如何防范求职陷阱09-23

求职时常见的六大骗局05-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