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措施>《综合实践及学校课程开设的保障措施

综合实践及学校课程开设的保障措施

时间:2022-11-18 22:15:09 措施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综合实践及学校课程开设的保障措施

综合实践活动与其他课程相比具有许多新的特点和实施过程的复杂性,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切实加强对这一课程领域的研究和管理,必须从组织、条件和制度等方面着手,从开发、实施到评价加强综合实践活动的全过程管理,确保课程落实和教育功能得到充分体现。

综合实践及学校课程开设的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1、学校要成立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或指导小组,组长由副校长或中层领导担任。负责校内外指导力量的组织协调和设备利用、实施计划制订、过程落实、实施指导、检查管理等工作的统筹安排,以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顺利开展和有效实施。具体职能:

(1) 制订全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方案,指导制订年段和班级实施方案;

(2)组织、指导和协调全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工作;

(3)规范全校综合实践课程实施过程的管理,如活动主题或项目管理、过程档案管理、活动成果管理、课程资源与教学资料管理等。

2、教育行政部门要理顺职能机构,成立与课程相对应的管理组织。各级教研部门有专人负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指导、师资培训、教学研究;各级教研部门要组织力量,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研究,深入学校,与学校共同研究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策略,总结经验,分析并解决问题。

3、教育行政部门要引导学校建立起一支专兼职结合的指导教师队伍,调整教师编制结构,落实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妥善处理综合实践活动指导教师的职称评定、业绩考核等方面问题。

二、条件保障

1、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加强校内外实践活动场所和社会实践基地的建设,充分发挥校内外资源在综合实践活动新课程实施中的作用。

2、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做好课程资源的储备和管理工作,加强课程资源库的建设,学校之间应加强联系,资源共享。

3、当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每年要安排一定的经费用于课程资源建设与开发、设备设施建设、教师培训进修以及课程实施所必须的经费开支等。

4、建立一支专兼职相结合的教师队伍是确保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顺利实施的基本条件。每个学校至少要有一名专职综合实践活动教师,负责全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和实施方案的统筹工作。学校领导、班主任、科任教师以及有关社会力量都可以成为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鼓励有条件的学校设置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岗位;要充分发挥学校有特色、有特长的教师作用,鼓励他们向综合实践活动专职教师发展。

三、制度保障

综合实践活动是国家规定的必修课程,学校、教育行政部门要加强对综合实践活动的督导与管理,制订切实有效的管理制度。各级教育行政部门要引导并督导学校认真落实课程计划,保证国家制定的课程计划的严肃性。

1、学校和地方教育行政部门要根据本校、本地实际,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必须建立教师承担指导任务制度、工作量计算制度、培训进修制度、教育教学研究成果确认制度、课程建设档案制度、课程实施评价制度、经费保障制度等。

2、每位教师都有承担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和课程资源开发的义务与责任,其工作量列入年度考核目标。

3、列入中考评价,融入中考内容。

4、新增综合实践活动职称系列。

5、综合实践活动研究成果与其它学科等同,可作为学科职称评定的部分成果。

4、开设综合实践活动的保障措施及课程实施的主要效果2017-03-18 11:26 | #2楼

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深化落实课程方案,我校立足学校实际,深入研究,不断完善,积极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落实,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立足实际,正确认识

在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中明确指出:“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优化知识结构,丰富社会实践,强化能力培养”。我校的办学理念是“以师生发展为本,为师生发展服务”。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是初中新课程的八大领域之一,它强调突出学生主体、联系学生生活、注重实践以及学习活动方式的多样化,特别注重发展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程地位非常重要。

近年来,我校把落实规范和课程方案当作头等大事,柴校长把提高大家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认识放在第一位,他认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不是“花瓶课程”,设置能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单纯地接受教师传授知识的方式,为学生构建开放的学习环境,提供更多的渠道让学生获取知识,促进学生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和良好的学习策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这对于学生的学习和他们人生发展都能起到非常好的促进作用。 在柴校长的大力倡导下,学校在课程开设、内容安排、实施方案上都作了极为详细的策划和落实,并在教师配备与培训、保障措施方面做了最大的努力。我们边学习、边研究、边实践、边探索,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取得了一定的阶段性成果,摸索出一些适合我校情况的课程实施方法。

《综合实践及学校课程开设的保障措施》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二、课题引领,探讨问题

学校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项目组,由教科研处具体领导,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进行研究和具体指导。几年来,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面经历了认识、发展、逐步完善的过程,我们把不断遇到的问题都作为课题研究,积累了大量的第一手资料,解决了课程实施中的一个又一个难题,也记录了我们课程实施的足迹,当然,也有更多问题等待大家共同研讨。

近年来积累的主要问题有:

1、课程设置了,仍是“花瓶课程”,对开设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认识不足、实施不利问题;

2、各职能部门不理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质和意义,且各职能部门责任不明,导致各自为政,未能将管理工作和教学指导工作协调好;

3、没有专职教师,且师资严重短缺,制约开足课时;

4、课程管理缺乏保障机制,如课时安排不能到位,综合实践活动末与教师的工作员、职称评定挂钩,教师缺乏积极性;

5、教师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性质和特点缺乏深入的理解;

6、教师兼课容易使研究性学习课程学科化;课程开发“两张皮现象”;

7、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过程中缺乏教师的有效指导问题,在综合实践活动实施的各个阶段教师指导的重点是什么;

8、怎样做到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规范化和有效化实施;

9、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与学科学习发生冲突时如何协调;

10、升学压力仍然是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一大障碍;

11、学校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内容、活动类型等方面缺乏整体规划,导致学生活动主题、活动类型单一片面,学生广泛接触社会生活实际的目标难以

达成;

12、学生的活动时间和空间大大不足;

13、综合实践活动中的安全问题该如何保障。

三、研究策略,创新实施

1、组织领导与制度保障

在课程实施中,我们改变过去以级部为单位统管教学的机制,成立了课程管理工作领导小组,下设课程资源部、课程研究部、课程实施部等十个专门的课程实施机构,树立大课程观,明确责任,分工协作,共同落实课程方案。学校设置了多个课程实施项目组,其中“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项目组”为重点攻关研究项目,成立了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室,专设研究性学习活动教研组,隶属教科研处管理。避免级部只重视文化科目教学而忽视综合实践活动等薄弱课程领域的教学和管理,保证了开足课时、有效管理和提高了质量。

学校建立四级管理体系,确保研究性学习的科学、扎实、有效推进。

(1)学校。由课程管理委员会进行规划、引领、指导、督察、调度、考核各年级的课程实施。

(2)项目组。由学校职能处室主任负责,是课程的直接管理和组织实施者。

(3)综合实践活动教研室。由学校职能处室主任负责,负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课题成果和学习评价。

(4)专兼职教师。专职教师具体负责课程实施、学习指导、活动组织、进程调控,学生评价与学分初步认定工作。

学校制定了详细的课程管理与实施意见,制定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实施方案和研究性学习、社会实践活动、社区服务学分认定实施细则,确保课程开

设、管理、评价有章可循。

2、抓好培训与选拔,优化教师队伍

优质高效的教育,离不开高水平的教师。开展好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使其真正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助推。2012年课程刚刚起步时,我们研究性学习专职教师只有两名,尽管两位老师努力工作,可师资极其紧缺,当时只是在高二年级开设了课程,每位教师负责12个班级。工作量相当大。学校多次召开会议,向全体教师宣传新课改精神,鼓励教师申请研究性学习课题兼职指导教师,教师规模不断扩大。近年来,我们首先在专职教师的培养上,作了扎实有效的工作。我们坚持选拔综合素质优秀的教师担任专兼职教师,并不惜财力对其进行专业培养。学校高度重视研究性学习专职教师参加综合实践活动新课程远程研修工作,并每年委派教研组长及时到外地参加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研讨会,学习兄弟学校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力争培养出专家型的活动课程专职教师。回来后充分发挥集体教研的力量,在全体教研组成员的团结协作下,课程逐步走向常态和正规。目前我校有研究性学习课程专职教师4名、兼职教师7名。

实践证明,这些骨干力量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能起到较好的示范作用,能较好地解决所遇到的一些技术问题,为课题活动的推进起到重要作用。

3、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资源保障

课程资源开发坚持“校内资源与校外资源相结合”。我们既开发校内的图书馆、运动场、实验室、网络中心、校园环境等各种教育场所,又充分开发丰富多彩的校外课程资源。

为了让研究性学习有更加有利的学习场所,学校在使用空间紧缺的情况下装备了一个研究性学习专用教室,充分发挥学校图书室的作用,将部

《综合实践及学校课程开设的保障措施》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分图书搬迁,并外出购进近万元的专用新书供学生开展课题研究使用,大大激发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的热情。

4.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管理及课时安排

初中综合实践活动的课程由社会实践、社区服务和研究性学习活动构成。社会实践和社区服务旨在打破教室的束缚,拓展学生学习的空间。

(1)社会实践是要求学生作为社会成员积极参加各类社会活动,在实践中学习。主要开展的内容有:军训;到学农基地体验生活;学校社团活动(周日举行社团活动,学生根据兴趣参加学校指定的社团或由学生自发组织社团进行活动);学校传统活动(读书节、体育节、艺术节和科技节等);实地参观考察、访问,将研究性学习课题活动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举行生存锻炼,暑期远足活动等开展社会实践。

(2)社区服务是指学生在课外时间为社区提供公益性义务活动。要求学生以服务者的身份,应用所学习的知识,提供各种对社区具有意义的服务。开展内容有:利用各种传统节日开展走进敬老院开展敬老服务、扶贫帮困;走进社区清除牛皮癣,进行环境宣传、爱卫活动以及送文化下乡等活动。

(3)研究性学习活动实行集中课时与分散课时相结合的弹性课时制,从初一到初三上学期,平时每周安排2课时研究性学习,为便于活动,一般实行连排。寒暑假或黄金周,一般要安排适量校外考察、社会调查等活动。 根据活动需要,或合堂上课,或分班进行,或课题与项目组分头活动,或个人独立研究与活动。

5、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常态化、规范化和有效化实施策略

(1)明确教学内容——解决上什么的问题

我们首先要弄明白: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要指导学生什么?我想应该

大致包括这些内容:调查问卷的设计;实施调查;数据的统计与整理;作品制作;测量的技能;实验方法指导;采访的设计与实施;数据的分析;材料的整理(编辑一本书、制作资料卡等);自我反思与评价;研究报告的撰写;创造技法;创新设计制作。

当我们确立了研究课题之后,只是明确了课题研究内容,但是我们面对的是每周两课时的常态课堂,而上课就需要有具体的教学内容,这就需要我们根据研究内容以及指导内容和年级特点设计出每课时的教学内容,也就相当于一份详细的教学计划。

(2)以学定教,让学生学有所得——解决怎样上的问题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的基本结构

教学流程

学生活动

教师活动

交流信息

明确目的

交流研究中的成功与失败以及初步的研究成果

备学生:及时捕捉有价值的信息

准备环节

提出问题

有效引导

提出研究中的困难或问题

梳理问题,明确需要,适度点拨

方法指导

凸显层次

有效引导,组织活动

实施指导

拓展运用

形成技能

自主活动,检验能力

效果检验

这只是行动指导课堂的基本框架,具体实施过程中还要依据实际的情况而定。

(3)指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提出可研究的问题。

提出问题,进而确定课题,无疑是开展研究性学习不可缺少的环节,是开展“研究”的第一步。帮助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学生研究的问题可多了,它们就在学生的身边,就在学生每天的实际生活中。他们之所以视而不见,主要原因是缺乏问题意识。教师应该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提出问题外,还应结合自己所学的知识、生活经验、问题的研究价值来提出问题。如:“应该怎样过一个快乐的生日”“食物中毒的危害与预防”“我爱我家”等。即从自己和他人的生活(衣、食、住、行)工作、学习中寻找问题,或在调查、访谈中发现社会生活问题。 当学生为找不到可研究的问题而困惑时,用创设问题情境的方式来达到解惑和锁定意向课题不失为一种最及时、最佳的手段。可选用念一则消息、讲一个案例、描述某一(或自相矛盾,或两种现象对比)现象、提供一个画面、一副图、一张数据统计表等形式来进行情景设计,并让学生在听或

看的同时,带着问题思考并回答:①是什么?②为什么会这样?是什么原因造成的?③怎么办?(解决什么?谁来解决?怎么解决?)?④提供某一社区不同地理位置的两个健身人次统计表(数据差距很大);⑤某市昨晚报报道:本市某一地段当日连续发生三起交通事故。学生在分析这两件事例后,大都想知道为什么。

大家要认识到,敢于提出问题,也需要一个训练和培养的过程,这需要师生共同努力,共同建立一种民-主平等亲切和-谐的氛围。教师要在培养“想提—敢提—能提—提出有价值性问题”这几个环节上下功夫,使学生逐步形成问题意识和提出问题的能力。要特别关注那些不敢或不善于提出问题的学生。首先要引导他们发现问题,并鼓励他们当众说出来。一旦他们能做到这些,不论所提的问题怎样,都要肯定他们的进步,并耐心地给予进一步的引导和鼓励,使他们能树立起信心。

(4)活动实施的各个阶段教师指导要有重点。

①确定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的阶段。教师应针对中小学的文化科学知识基础及兴趣爱好、学生所处的特定社区背景和自然条件,引导学生确定合理性的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

②当活动主题、项目或课题确定后,教师指导学生制定合理可行的活动方案。 明确要做什么—研究什么题目、为什么选择这个题目、是否有可能完成这个项目;明确怎样做—确定工作步骤和程序、每个阶段的目标任务和时间安排、从哪里和怎样获得相关信息,可能遇到什么困难,怎样避免或解决;明确要做成什么,预计最后的结果是什么—论文实验报告计划书调查报告规划和设计活动方案的过程,也是学生发展的过程。

③在实施活动阶段,教师要指导进行资料的搜集。先要结合实例对学生进行

一定的基础训练,帮助学生掌握利用工具书、使用视听媒体、做笔记、进行访谈,以提高对资料做整理和分类等方面的技能。在具体的活动过程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有目的地收集事实材料,恰当运用调查观察访问测量等方法;要指导学生写好研究日记,及时记载研究情况,真实记录个人体验,为以后进行总结和评价提供依据;引导学生形成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 综合实践活动中教师应该本着这样的原则:腾出一个空间,让学生自己往前走;搭建一个平台,让学生自己去锻炼;创造一个机遇,让学生自己去把握;设立一个冲突,让学生自己去讨论;解决一个问题,让学生自己寻找答案;选择一个题目,让学生自己去探究.

④在活动总结阶段,指导学生对活动过程、活动方法、活动结果与收获进行有效总结。

在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的基本职责就是指导、引导、组织、管理与评价学生活动。应处理好学生自主活动与教师有效指导的关系。教师既不能“教”综合实践活动,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放任学生,而应把自己的有效指导与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主动实践有机结合起来。一方面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和需要,另一方面,要加强教师指导的有效性。教师的有效指导是防止综合实践活动流于形式的基本保障。

(5)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的设计与实施策略

①目标明确、达成度高。

我们都知道开展小课题研究经常用到的方法有:调查、搜集资料、采访、实验等,而我们的任务就是通过开展课题研究让学生掌握这种研究方法,怎么才算是掌握了?就拿调查来说,怎么才算是掌握了:学生能够独立设计调查问卷、能够独立进行数据的统计与分析、独立写出调查报告等。

所以,我们在上课的时候都要有一个明确的目标。比如,我们在《水的污染与处理》这个小课题研究的过程中,需要针对“当地水污染的状况”以及“当地污水处理”两个方面的问题进行采访,那么,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学习采访”的行动指导,在这节课中,目标可以这样设计:掌握采访的注意事项,亲历一次采访,掌握采访的基本方法和技巧,并形成获取信息——处理信息——形成报告的能力。这样,目标明确之后,就可以围绕目标组织活动;如果我们没有具体的教学目标,那么指导起来肯定不会有效果。同时,我们还要注意的是目标的达成度(也可以理解教学目标的实现),也就是目标设定要适度。目标的确定完全取决于教师对学生研究信息的把握,在行动指导中,既不能高估学生,也不能低估学生。同样一种研究方法,各个年级的目标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在上指导课之前,一定要弄清楚学生已经掌握了哪些方面的知识、能力或方法,需要我们在哪些方面进行指导,哪些问题需要解决。

②立足实际,发展学生。

综合实践活动指导课要立足实际:学生会的不用指导;指导了也不会的不要指导;不用指导学生就能学会的不指导;能在其他同学帮助下能学会的技能不指导。那么,我们需要指导什么呢?很简单:学生研究需要的,我们指导。

具体来讲:学生研究需要,就是如果不能掌握某种方法和技能就不能开展研究了,这需要指导。例如:统计数据?这是调查完成之后的一个环节,高一学生就掌握的不好,如果不指导,那么研究就没法进行了,这时就需要我们的指导了。

这可以说是综合实践活动指导应该遵循的一个基本原则,那就是要立足实

际,同时还要立足学生的发展。例如学生已经掌握了的基本方法,如果教师上课再针对这些问题组织活动,开展研究,那就显得毫无意义了,一节课也没有什么发展和提高。这时我们就可以组织学生通过对已有知识和方法的交流,然后引导学生通过对比实验的方法得出一个比较科学的结论,让学生通过对数据的比较分析,提问题、谈发现,最终得出自己的结论。

6、如何评价综合实践活动

课程评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及实施综合实践活动不可或缺的环节。在新的课程改革的形势下要改变传统的以学生学习结果为主要参照体系评价方式,重建评价文化和评价观,如:(1)评价本身就是教育与发展的过程。

(2)评价者与被评者是协商与共建的。(3)协商研讨与档案袋纪录相结合。(4)在具体操作过程中,应分阶段、全方位地进行评价等。

我们认为:(1)综合实践活动需要评价,但不要过多、过繁的量化评价;

(2)不要过分纠缠于对实践结果的评价,而应把评价的重点放在对学生在实践活动个参与欲、参与度的评价上;(3)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反思、自评,使评价真正为学生服务,促进学生的发展。

我们还有一些需要迫切解决的问题值得大家研讨:

(1)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评价指标如何选择与确立?选择的依据是什么?

(2)如何评价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由谁来评价?综合实践活动的指导教师应具备哪些素质?

7、抓好交流与展示,从成果与结论中提高

研究性学习课题成果交流与展示是课程实施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成果交流与展示使学生获得学习、锻炼的机会,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达到学习资源共享的目的,起到推动新课程进一步发展的作用。

我校采用的成果交流与展示方式是:先在班级内部交流、班级之间交流,然后由学校汇集各年级的优秀成果参加校级汇报展示。优秀课题成果展示物包括:优秀的演示文稿、开题报告、过程记录、结题报告(或小论文)、心得体会、活动图片、手工作品、音像资料、手抄报等等。我们还编写了《研究,从这里起步》、《追寻阳光的足迹—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与探索》成果汇编进行交流展示,展示活动获得师生和学生家长的积极配合和赞赏,收到良好的社会宣传效果。

经过几年的课程实验实施,可以肯定的是,学校和教师都取得一定的经验,特别是在教育理念、操作层面等方面均有了较大的进步。我们的教师们也逐渐认识到:读书是学习,实践是更重要的学习;逐渐认识到现代教育需要接受式的学习方式,更需要研究性学习的学习方式;需要由教师执行而实现的教育目标,更需要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实现的教育目标;需要学科课程,更需要综合实践活动课程;需要科学文化教育,更需要道德伦理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需要追求知识与技能的达标,更需要追求学习的过程与方法的优化,更需要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完善,更需要追求学生的实践能力、问题意识、创新意识的养成。

总之,两年来我们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在实施过程中还是存在很多的困难和困惑,我们将以课题研究为契机,推进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向纵深发展,扎实有效的开展综合实践活动的教学工作,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努力打造学校品牌,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为学生的幸福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

【综合实践及学校课程开设的保障措施】相关文章:

综合实践课程总结03-26

法制进学校经费保障措施07-31

学校安保服务应急预案及保障措施01-07

供货保障措施08-25

安全保障措施08-01

安全保障措施08-30

防汛保障措施01-10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计划04-07

防汛抗洪保障措施09-21

安全生产保障措施04-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