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措施>《危险源识别与预防措施

危险源识别与预防措施

时间:2023-09-06 14:12:14 偲颖 措施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危险源识别与预防措施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接触并使用措施的人越来越多,措施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针对某种情况而采取的处理办法。你所见过的措施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危险源识别与预防措施,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一、危险源和危险源辨识的定义

  (一)危险源:可能导致伤害或疾病、财产损失、工作环境破坏或这些情况组合的根源或状态。

  危险源可分为根源危险源和状态危险源,根源危险源有:高速行驶的汽车和泥石流、洪水、地震等自然灾害,其他都是状态危险源,根源危险源是客观存在的,主要是控制状态危险源。

  (二)危险源辨识:就是找出道路运输活动中存在哪些根源危险源和状态危险源,并确定其特性的过程。

  二、危险源分类

  根据危险源在事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安全科学理论把危险源划分为两大类。

  第一类危险源,根据能量意外释放理论,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意外释放是伤亡事故发生的物理本质。于是,把生产过程中存在的,可能发生意外释放的能量(能源或能量载体,如车辆)或危险物质称作第一类危险源。为了防止第一类危险源导致事故,必须采取措施约束、限制能量或危险物质,控制危险源。

  第二类危险源,在正常情况下,生产过程中的能量或危险物质的措施受到破坏或失效(车辆安全机件故障),则将

  发生事故。导致能量或危险物质约束或限制措施破坏或失效的各种因素称作第二类危险源。第二类危险源主要包括物的故障、人的失误和环境因素。

  三、危险源的识别。实际道路交通运输过程中危险源很多,存在的形式也较复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驾驶员、其他交通参与者的不安全行为。

  ⑴、驾驶员性格、心理缺陷;

  ⑵、驾驶员生理异常;

  ⑶、驾驶员违规驾驶;

  ⑷、驾驶员操作错误;

  ⑸、驾驶员注意力分散;

  ⑹、其他交通参与者的不安全行为。

  2、车辆、行李物品的不安全因素。

  ⑴、车辆本身特点的不安全因素:

  主要表现在结构存在风险:车体庞大,车辆存在视觉盲区;行驶特点存在风险:存在速度差,内外轮差大,加速性能差,惯性大,制动距离长。

  ⑵、车辆技术状况的不安全因素:

  主要表现在技术状况不良:制动失效,转向不良,照明装置故障,减振系统不好,车速表故障,轮胎磨损严重,有裂纹或扎入杂物,发动机故障。主动安全装置失灵:视镜损坏,刮水器失效,喇叭失效,防抱死装置失效。被动安全装

  置失效:安全带、座椅损坏,保险杠损坏,玻璃损坏,灭火器、安全锤、警告标志缺失。

  ⑶、行李物品的不安全因素:

  主要表现在行李物品装载存在危险,重心过高、偏载,使车辆稳定性降低,转弯易侧翻,超载易使车辆制动失效,易引发爆胎,传动轴断裂,车辆结构损坏,引发事故。行李物品中有“三危”物品,易导致车辆发生燃烧、爆炸。

  3、道路的不安全因素。

  ⑴、典型道路的不安全因素:

  山区道路:连续上下坡,频繁制动易导致制动失效,上长坡使发动机温度过高,或换档不当,引起发动机熄火或溜车;路窄弯急,视线不清,易驶出路外,超车、会车危险性大;山体滑坡,云雾缭绕,易引发交通事故

  高速公路:路况好,车速快,制动停车时间长,长时间驾驶易疲劳,车辆性能易发生变化,容易引发事故。客车重心高、速度快,突发情况易侧滑、侧翻。

  ⑵、特殊路段不安全因素:

  临时修建道路:建设等级较低,压实度低,平整度差,车辆易倾翻,深陷;地形复杂,交通情况混乱,各种车辆频繁出现,带来风险,无道路标志,车辆、行人乱走,带来风险。

  交叉路口:交通流量大,驾驶员有时顾全不及,易发生刮擦、碰撞事故。

  隧道:隧道内光线不足,可见度低,车辆抛锚易引发碰撞事故;隧道较窄、限高,驾驶员超车易引发撞车事故。隧道出入口明暗变化影响驾驶员视线,出口横风易影响对车辆的控制。

  桥涵:路宽限制,路况不好,车辆易驶出桥面坠入河中;横风影响车辆正常行驶轨迹;冬季易结冰,车辆易失控发生侧滑。

  城乡结合部路段:情况复杂,易出事故。

  ⑶、路面通行条件不良:

  施工道路:道路中断或变窄,易追尾,路面有沙石,车辆制动差易侧滑,施工标志不明显或未设,应急处置不当易引发事故。

  路障:路上有杂物,躲避不及,应急不当易引发事故。冰雪凝冻路面:车辆易侧滑。

  涉水路面:路况不清,车辆易打滑、熄火,轮胎被扎破或被水淹没、冲走。

  凹凸路面:路面不平,易使行李架物品掉落,车辆性能下降,躲避不及易引发事故。

  4、夜间、特殊天气及自然灾害的不安全因素。

  ⑴、夜间的不安全因素:环境黑暗,视线不好,行驶疲劳,会车时易受灯光影响,易引发事故。

  ⑵、特殊天气的不安全因素:

  雨天:能见度低,常伴雷电、大风,容易形成路障,路面湿滑、泥泞,易侧滑、侧翻,路面积水反光,容易误道,引发交通事故。

  雪天:视线不良,积雪覆盖或有融雪,影响驾驶员视线,车轮打滑,启动困难,行驶过程易侧滑,车辆制动效果不良,易引发交通事故。

  大雾天气:能见度低,视线差易追尾。

  高温天气:温度过高,易疲劳,轮胎易爆,电器元件易自燃,发动机易损坏,制动失效。

  ⑶、自然灾害的不安全因素:

  雪凝:道路凝冻,车辆易偏离行驶轨迹,驶出公路,发生翻覆事故。

  大风:风力大,使车辆偏离行驶轨迹,飞扬的沙土阻挡驾驶员的视线。

  地震:破坏性大,地震路面出现裂缝,车辆易掉入其中,倒塌的建筑物易砸中车辆并发后撞车等事故。

  泥石流、洪水、山体滑坡:爆发突然,来势凶狠,破坏力大,车辆躲避不及易被洪水冲走,泥石流掩埋,并使交通瘫痪。

  雹灾:来势凶猛,时间短,强度大,常伴有狂风骤雨,大风影响视线,地面湿滑,易发生撞车等事故。

  四、危险源控制措施。

  1、建立健全各项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做到有岗有责,分工明确,从制度上完善公司的安全生产管理。

  2、认真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法》和《道路交通安全法》,做好安全生产的宣传落实工作,增强从业人员安全防范意识,为安全生产提供必要的保障。

  3、加强驾驶员安全教育培训工作,提高驾驶员的驾驶技能及应急处置能力,并使其能自觉遵守交通法律法规,做到文明驾驶。

  4、定期组织驾驶员进行体检,确保驾驶员身体状况能胜任驾驶工作。要求驾驶员合理规划个人生活,保证充足睡眠,避免产生心理机能和生理机能失调,疲劳驾驶引起操作错误。

  5、制定车辆维护保养计划,督促车辆按时进行一二级维护、年审、等级评定等,确保车辆技术状况良好。

  6、驾驶员发车前对旅客行李放置进行指导,体积、重量大的行李放置在行李舱,不得放置于车内行李架上,避免重心过高及掉落砸伤乘客。

  7、对中途上车旅客的行包进行检查,避免“三危物品”上车。

  8、教育驾驶员在行车过程中,严格遵守客运驾驶人安

  全操作规程,确保行车安全。

  9、遇大雾、大风、暴雨及雪凝等灾害天气,严格按规定使用防雾灯及防冻防滑设备设施等,并保持安全车速。气候极端恶劣时,应立即采取停运措施。

  10、通过卫星定位监控平台,及发送有针对性的安全行车提示信息及恶劣天气预警。

  11、制定车辆动态监控值班制度,及时制止、纠正各类违法违规行为。

  识别与预防措施2:

  一、防火

  1、夏季炎热,气温高。在化工生产区域,易燃、易爆、易挥发的原材料较多。例如:乙醇、二氯乙烷等沸点低,都属于易挥发的物质。在炎热的夏季挥发更快,在浓度比较高的地方极易达到其燃点和爆炸极限。

  2、夏季要么是雷雨,要么是炎热干燥,在空气干燥的时候,就越应该注意防火的重要性。针对夏季化工生产的特点和所使用的原料性质,首先要注意防火。要认真遵守相关规定;各岗位操作人员认真操作,严格杜绝“三违”现象的发生;各值班巡检人员应该认真检查,发现火患或违章违纪现象应该严肃处理。

  二、防中毒

  化工企业的很多原料有毒性或有腐蚀性,不慎接触或吸入有毒物质或这些物质挥发的气体均能不同程度的导致中毒或造成肌体损伤,严重者导致灼伤甚至昏迷或死亡。尤其在夏季,天气炎热,员工穿戴比较单薄,在工作状态下又比较容易出汗。而天气炎热,有毒有害物质极易挥发,挥发出的有毒气体通过人的毛孔渗入体内造成人员中毒。所以,了解所接触物料的性质及相应的防范措施尤为关键,一旦这些有毒有害物质溅到身上,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更换好干净的衣服,有专人观察和监督,严重者到医院接受治疗。

  那么在夏季我们应该如何预防呢?

  检修作业时要预防中毒:维修工在检修物料管道等其他与有毒有害物料相关的设备设施时,一定要佩带好防毒口罩、防护手套、防护眼镜等一切安全防护措施(釜、罐、池内作业更应该严格要求,认真置换和做好内部有毒有害气体分析),杜绝接触或呼吸到任何有毒有害物质。

  各岗位操作人员认真操作,值班人员和工段长加强巡检,严禁杜绝因物料喷溅到或直接流到操作工身上引起中毒(有腐蚀性的物料造成化学灼伤)。尤其注意操作顺序,关键岗位应该一人操作,一人监督,避免违章作业而导致事故的发生。一旦泄漏或流失,立即在安全防范措施得当的条件下采取应急措施,防止事故扩大,并立即清理物料和现场,防止人员中毒。

  装卸物料时,一定将接头牢固扎紧,检查进出口阀门正常后再开启输送泵,严格顺序颠倒而导致局部憋压使物料溅出而引起中毒等事故。

  各相关部门应加强巡回检查,杜绝一切跑、冒、滴、漏现象。尤其加强对设备、设施薄弱环节的检查和防范。例如:各罐区储罐液位、放空的检查,以防泄漏事故发生而导致人员中毒。

  三、防泄漏

  在夏季生产中,一旦原材物料泄漏,不但造成环保事故和物料损失,而且最有可能引起人员中毒,特别是泄漏的物料直接喷溅在操作人员身上(甚至口里),危险性更大(一旦这些有毒有害物质溅到身上,立即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更换好干净的衣服,有专人观察和监督,严重者到医院接受治疗)。杜绝泄漏,应该做好以下工作:

  精心操作:物料输送阀门及管道拆卸或连接等一定注意该关闭的是否关闭,该开的是否开启。防止物料泄漏在外面或局部憋压而导致喷料而导致泄漏事故。

  一些玻璃视镜、放空阀(口)、液位计和开关阀门等一定要有防护措施,以防碰撞、开错或破坏而造成泄漏事故的发生。

  各储罐液位严格控制在标准(警戒)线以下,严格超线储存以防溢料。同时,一定要定期检查和验证各储罐液位计的准确性,以免出现假液位或造成假象而导致溢料。

  四、防中暑

  夏季炎热,有一些劳动量相对较大的岗位,都有可能导致中署现象发生。所以夏季生产一定注意防中署现象发生:

  工作量较大的岗位一定注意休息。一是不工作时要休息好,二是工作之余特别是感觉不适的时候更要注意休息,不要为赶进度赶时间长时间劳累作业。

  由于劳动量比较大的岗位工作时出汗多,为了防止出现虚脱,应该多饮水尤其多饮用防暑降温的食品。同时,中间休息时多到阴凉处。

  安排的工作量不要太大,相互帮助,共同完成。一旦发现有员工中署现象,立即采取救助措施,应该备用防中署的药品以防不测。同时,常备防暑降温药物(例如:人丹和藿香正气丸等药物)。

  当感觉不适:头晕目眩、浑身乏力或呕吐难受等现象时立即停止作业,立即采取应急措施。

  五、防超温

  天气炎热,温度高。有些放热反应工序比较难降温、难控温,容易发生超温现象,在不能严格把关的情况下容易发生安全事故。同时,由于操作不慎也容易发生超温超压现象,最终酿成事故。

  各岗位操作人员一定按照操作工“六严格”认真操作、严格把关,严禁超温作业,一旦降温或难控制时及时采取降温、降量或直接停车等应急措施。

  物料储存、岗位物料输送的温度控制也必须在标准范围内。

  装卸物料也必须注意温度情况,尤其不要再温度较高、阳光直直射的情况下装卸和应该站在上风口装卸防止人员中毒或发生危险。

  六、防爆炸

  化工企业使用的不少原材料具有易燃易爆、有毒性等特点,且反应复杂;除做好防中毒、防超温、防泄漏等基本预防外,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做好防爆炸,这是最危险的,一旦发生将会伴随火灾、泄漏、中毒和环境污染等最危险的过程发生。所以,防爆炸就是最关键的安全防范措施。

  加强安全阀、防爆膜、精馏系统等的监督管理、监控。定期检查、检验或更换,始终使其处于良好有效的工作状态,应该作为特殊安全监护点管理。

  精心操作,严禁违反操作规程和严禁超限作业,以免因操作不慎、检查不到位而发生泄漏、憋压、超温超压、静电或置换不净等这些均能造成严重的爆炸事故,给人员伤亡和公司财产造成极大损失。

  加强火源管理,严禁火源带入生产区、严禁杜绝违章动火作业和防止易燃易爆物质燃烧而发生爆炸。

  严禁易反应的两种物品混放而发生积热产生燃烧或爆炸。所以,仓库和车间一旦要加强这方面的管理,严禁不该或不能混放的物品存放仓库内。

  七、防触电

  天气炎热,配电室内温度比较高,电器仪表损坏、老化、失灵等影响生产的因素增加,电工在加强巡检好检修的过程中,一定严加防范、防护和监督,不能有任何的麻痹和侥幸心理。

  电工值班人员值班期间必须按要求穿戴必须的劳动防护用品外,同时必须穿防绝缘鞋,检修时戴上绝缘手套,关键检修部位做到一人检修一人监督,时刻做好防护和防范措施。

  电器仪表检修和运转设备检修作业前一定先断电,挂上“正在作业,严禁合闸”醒目的标示牌后,在有相关人员监护的条件下,方可进行检修作业。严禁因为抢时间、赶进度而违章作业和违章指挥,导致意外事故发生。

  各部门(生产岗位)操作人员不是分管的电器、仪表、按钮等带电设施不能动,属于自己分管的出现故障后立即报告上一级领导,通知电仪工序专业维修人员检修,严禁私自触摸、拆卸和检修等违章行为发生。

  电器仪表检修一定按照检修作业操作规程、规范进行作业。严禁抄近路,用不规范、型号不配的配件代替正规和规范的配件进行凑合或发现有超温、超限和超期工作的电器仪表带病作业。

  加强值班巡检,值班期间做到全面、细致和规范,并做好交接班记录。尤其是遇到天气不好或雷雨天气时更要加强力度!对各车间的电器仪表的防雨、防雷设施进行认真的检查、强调和安排,以防影响生产或造成触电事故。

  八、防烧(烫、碰、摔、挤、压、碾)伤

  这些看似一些小伤害,没有大碍。但是如果平时工作中不注意会经常性的发生。尤其是夏季,天气热,我们穿戴的又比较单薄,稍不注意造成的伤害就会比平时严重。所以,在夏季不得不防。

  防止温度高的中间物料和加热介质等(例如:导热油、蒸汽、蒸汽冷凝水或80℃热水和温度较高的中间物料等)溅、流或滴在身上,不但会引起烫伤、而且还会引起中毒。(严禁这些物料跑、冒、滴、漏和连接蒸汽或物料管线时一定扎紧、扎牢,防止脱落)。

  在生产过程中,严禁身体、赤手、用工具或用脚接触正在运转着的设备、设施。操作和检修人员应该远离这些设备、设施。操作运转设备的女工应扎包好头发,以防不小心头发接触到运转着的装置。如果不严加要求和防范很可能发生碰、挤、碾或压伤事故。

  检修运转设备、设施的检修人员必须先断电,并在此设备的指示按钮挂上“正在作业,严禁合闸”醒目的标识牌后,再将三角带、皮带等褪掉后,然后进行检修作业,并且特殊情况还要有监护人员(例如釜内作业不但置换检测,而且要有监护)。同时,还要和当班值班人员结合好,防止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出现意外。

  严禁员工违章作业或违反劳动纪律、违反安全操作规程等“三违”而发生碰、摔伤等意外事故。

  在生产区域内巡检和工作必须戴上安全帽,登高作业必须办理登高证和戴上并挂好安全带。

  九、防静电

  由于乙醇、二氯乙烷等多种化工行业常见产品都是低沸点、易挥发的物质,由于在夏季挥发性更强,雷雨比较多,所以防止因产生静电而引起火灾、爆炸等事故就尤为重要。

  识别与预防措施3:

  一、工作流程

  操作前设备完好检查→打开闭锁闸→拿掉阻车器→合控制开关→鸣铃示警→启动行车→由专人指挥起吊(并检查起吊工具及吊挂情况)→停止作业→手柄回零位→切断总电源→闭锁闸抱死→阻车器阻死

  二、危险源

  1、着装符合三紧要求,否则会造成意外出现;

  2、操作前对行车周围环境、如有障碍物要及时清理,否则会损坏设备;

  3、操作前对行车钢丝绳、起吊钩头、接地装置、电缆、电控开关等检查,否则会造成意外出现;

  4、开车前鸣铃示警,在操作区有工作人员时,应铃声示警;

  5、精神不集中或操作不当会伤及挂钩人员和损坏设备;

  6、起吊重物吊挂不牢靠,脱钩会造成设备损坏或意外出现。

  三、预控措施

  1、着装符合三紧要求,否则会造成意外出现;

  2、操作前对行车周围环境、如有障碍物要及时清理,否则以在搜查事故;

  3、操作前必须对行车钢丝绳、起吊工具必须检查,否则会造成脱钩出现;

  4、接地装置、电缆、电控开关等设备必须完好,否则会造成损坏设备及意外出现;

  5、开车前鸣铃示警,在操作区有工作人员时,应鸣铃示警;

  6、严禁超负载吊运,吊挂不稳,否则会造成设备或工件脱落损伤事故,必须按规程作业;

  7、精神不集中或操作不当会伤及挂钩人员和损坏设备,须注意力集中操作;

  8、行车司机操作时需设专人指挥作业,操作时必须听从专人指挥,否则可能会造成意外事故的发生;

  9、停机后必须切断电源,否则会造成误起动设备。

  四、作业标准

  1、开车前要详细检查行车机械,电气及接地均装置均要完好;

  2、调试手柄均操作灵敏,控制按钮处于断开位置;

  3、周围无障碍物和闲杂人员;

  4、开车前鸣铃示警,操作中接近工作人员时,应铃声示警;

  5、行车司机应服从专人指挥任何人发出紧急停车信号时,均应立即执行。

  识别与预防措施4:

  1、车间主任认真学习落实“危险源(点)管理、辨识与定期评估制度”,宣传贯彻《安全生产法》、《消防法》,和上级政府部门、公司下发的关于安全、消防方面的规章制度、通知、办法等文件。

  2、凡进入B级危险源(点)的人员必须进行防火、防爆、防毒、防触电教育,禁止任何人携带易燃易爆物品。

  3、B级危险源(点)岗位职工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和消防安全岗前教育,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特种作业人员必须经过政府部门培训持证上岗。

  4、严格落实安全、消防检查制度。检查内容:查班长或组长、查思想、查制度、查隐患、查监控及防范措施是否掌握和落实。

  5、全面查找安全事故隐患和火灾事故隐患。查安全、消防设施的薄弱环节,对发现的事故隐患彻底整改和重点治理,对限期不能整改的隐患,要求定隐患性质、定整改方案、定整改负责人、定整改时间、定可能发生事故的防范措施和监控措施、定安全防范措施负责人、监控措施负责人和24小时监控人员,始终做到警钟长鸣。

  6、车间主任逐级落实安全和防火责任制,落实安全、消防设施和安全、消防器材的配备、维护。做到数量达标、质量合格、布局合理。

  7、加强用火、用电、用气管理,作业时必须严格落实动火票和相关作业票。

  8、易燃易爆危险物品必须存放在制定地点。严禁在B级危险源乱放。

  9、电器线路改装必须经过安全、消防和机动部门审批,电器线路、设备维修安装应由持证电工负责,作业时严格执行消防安全操作规程,严禁随意拉设电线,严禁超负荷用电。

  10、易燃易爆场所必须使用防爆电机、防火线缆和防爆电器,禁止私用电热棒、电炉等大功率电器。

  11、进入煤气区作业必须佩戴空气呼吸器,必须2人以上并有专职安全煤防员现场监护。

  12、外单位人员进入B级危险源(点)必须经安全科同意并检查登记合格后方可进入。

  13、B级危险源(点)在生产流程、材料、工艺、设备、防护措施和环境等因素发生重大变化,或者国家有关法规、标准发生变化时,车间主任应及时组织对B级危险源(点)重新进行安全评估,并及时报告厂安全科。

  14、车间主任必须保证B级危险源(点)安全管理与监控所必需的资金投入。并制定B级危险源(点)安全管理与监控的实施方案。

  15、车间主任必须经常对从事B级危险源(点)管理的干部进行安全教育和技术培训,使其掌握该岗位的安全操作技能和在紧急情况下应当采取的应急措施;

  16、车间必须在B级危险源(点)现场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并加强B级危险源(点)的监控和有关设备、设施的安全管理。

  17、车间必须对B级危险源(点)的工艺参数、危险物质进行定期检测,对重要设备、设施进行经常性的检测、检验。

  18、必须按国家规定对B级危险源(点)的强制检验和定期检验设备、设施进行检验。

  19、车间应当对B级危险源(点)的安全状况进行定期检查,并督导相关岗位填写运行记录,必须建立健全危险源(点)安全管理档案。

  20、车间必须对B级危险源(点)制定相应的应急救援预案,落实应急救援预案的各项应急措施,车间每月进行一次事故应急救援演练;并做好培训和演练、总结记录。

  识别与预防措施5:

  1、起吊作业绳套过细,摔坏设备。预防措施:起吊作业选用合适绳套。

  2、天车检修时不系安全带,易出工伤。预防措施:天车检修时系安全带。

  3、检修时不挂停电牌,易出工伤。预防措施:检修时挂停电牌。

  4、检修时不一人操作一人监护,易出工伤。预防措施:检修时一人操作一人监护。

  5、天车不定期检修,易损坏设备。预防措施:天车定期检修。

  6、操作天车人员未培训,易出工伤。预防措施:操作天车人员培训。

  7、起吊时不注意行人,易出工伤。预防措施:起吊时注意行人。

  8、起吊重物超过天车额定重量,容易损坏设备。预防措施:起吊重物不超过天车额定重量。

  9、房顶漏雨使天车接触器漏地,可能造成设备损坏。预防措施:开到不漏雨的地方。

  10、不熟悉起重机设备的操作方法和保养规则,可能造成人员伤亡。预防措施:熟悉起重机设备的操作方法和保养规则。

  11、没有严格遵守安全操作技术规则,造成人员伤亡。预防措施:严格遵守安全操作技术规则。

  12、电源电压显著降低时开动起重机,容易出事故、伤人。预防措施:电源电压显著降低时不准开动起重机。

  13、在主开关接电前没有检查所有预防手柄是否零位,容易出事故、伤人。预防措施:在主开关接电前检查所有预防手柄是否零位。

  14、开动前没有先出警报信号,可能造成事故、伤人。预防措施:开动前必须先发出警报信号。

  15、没有与地面挂钩工紧密配合,没有听从挂钩工指挥,出事故、伤人。预防措施:必须与地面挂钩工紧密配合,必须听从挂钩工指挥,其他任何人指挥不准听从。

【危险源识别与预防措施】相关文章:

危险源辨识与预防措施06-29

水痘预防措施04-04

雪灾的预防措施05-24

雪灾预防措施05-24

预防措施名言12-27

安全生产危险源制度04-16

患者安全识别制度04-18

如何识别创业风险05-18

危险源评价会议记录05-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