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经典励志>培养方法>《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时间:2023-03-23 01:33:50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我国古代有两个脍炙人口的故事,一个是《曹冲称象》,一个是《司马光砸缸》。千百年以来,这两个主人公一直被人们当作神童,并且成为我们教育儿童、开发智力的典范。可是他们两个在解决问题过程中反映出来的最宝贵的东西——创新思维,却一直没得到人们足够的重视。

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发现了孩子的创造力,认识了孩子有创造力,就须进一步把孩子的创造力解放出来。”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主阵地是课堂。所以,只有大力改进课堂教学,使课堂充满活力,引导学生学会发现和探索,训练学生的敏锐眼光,创新能力便水到渠成,创新人才便呼之即出。那么,何以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能力呢?

一、营造氛围,培养个性

现实的语文课堂,主要以传授知识为主,课堂活动严谨有余,活泼不足。这种教学极大地桎梏了学生主体地位及个性培养。课堂教学急需改进。我们的教师应该迅速转变观念,给学生营造一个民-主、宽松、愉悦的学习氛围,让学生能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真正做到潜心读书,有所知,有所悟,有所创造。我们可以打乱学生“秧田式”的做法,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围成一圈进行讨论学习;如执教《事物的正确答案不止一个》一文,我们大可以以一把钥匙开一把锁的小实验从反面引出论题。

二、鼓励质疑,迸发智慧

如在教学《灰姑娘的时钟》一文时,当学生口述完这一童话故事后,我问:“读完故事,你明白了什么?”学生答的是善恶因果报应。我又说:“难道你仅仅明白的是这些,就没发现这个故事有几处可疑的地方吗?”请细读课文,站在其他角度思考,搜索疑点。不久,学生就纷纷问道:(1)那个时代,有那么一种钟,能确保灰姑娘在11:45分听到报时声吗?(2)灰姑娘第二次的时候没有信守仙女的话,在12点以前离开城堡,为什么作者安徒生竟给她设计了露出马脚的可怜结局……从这些质疑中不难发现学生已意识到文章的重点,在老师的恰当鼓励、自己质疑下,触角已深入到文章核心,这是勇于质疑迸发的智慧。学完课文后,我又一次的鼓励学生质疑:“一位经济史学家,从一个童话故事中翻出了新意——经济伦理方面的问题,那么,我们能否也打破常规,对以前学习的故事也‘横看成岭侧成峰’呢”?在融洽的小组讨论中,同学们各抒己见,充分开动大脑,彼此争辩,扬长避短,竟形成了很多自己的东西。

三、自主探究,自我创造

例如:教黄蓓佳的《心声》时,我就采用了这一方法。由于有前几课的铺垫,这一课我索性放开手脚,把阵地让给学生,让他们在研读、讨论、争辩中学习小说。学理思路、学析人物,学悟主题,学品语言,让学生之间相互发现彼此分析不准确的地方,互相探究,相互解决问题,教师在旁边不过稍加点拨,无须多费口舌,却得到满意的学习效果。实践经验告诉我们,“授之以鱼,不及授之以渔”,教师要有计划、有步骤地给学生以自我的空间,那么,学生的自我创造力也会与日俱增的。

四、发展想象,倡导求异

想象,是人脑在原有的基础上,经过新的配合而创造出新形象的心理过程。爱因斯坦也说:“想象比知识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是知识进化的源泉。”

如在对学生进行“议论文观点的新颖、独到”的作文训练时,我有意识地在教材之外提供了许多新素材、新刺激、新观点。像“昙花一现”“酒香不怕巷子深”“班门弄斧”“名师出高徒”“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王婆卖瓜自卖自夸”……下意识的鼓励他们在争辩中打破传统、独树一帜、反弹琵琶,虽有些吹毛求疵之嫌,但我分明地感受到孩子的认识在飞跃。他们道:昙花一现虽短暂,但也曾经辉煌过;酒香固然好,但若能稍加渲染,岂不更火爆;班门弄斧又何妨?能得到名家指点,岂不进步地更快。再说,班门弄斧即便是败在名家门下,败得也值;虎门出犬子,名师手下未必皆高徒;虽有孟母三迁,但生活中还有一部分人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徐虎、雷锋、任长霞等,都是这一方面的光辉典范;王婆的瓜若好,适当的毛遂自荐,岂不更好……从而很好地完善他们的思维模式,使其有了自己的风格。这样既加深了对俗语的理解,而且激活了学生潜在的资质、创新能力的提高相信也是指日可待!

另外,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必须处理好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的关系。培养学生创新素质并非不再要基础。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是进行创新的基础,只有双基扎实了,学生的创新素质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否则,创新素质的培养只能成为空中楼阁。

总之,我们在语文教学中,要尽力铺垫学生创新的土壤,播撒学生创新的种子,促进学生创新的催化,点燃学生创新的火花,学生“只要有一点新意识、新思想、新观念、新设计、新意图、新做法、新方法,就可以称得上创新,我们要把创新范围看得广一点,不要看得太神秘。”教学中积极诱导学生大胆探索,大胆尝试,大胆创新,不断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2017-03-21 06:07 | #2楼

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小学语文可以说是基础的基础,它包含着丰富的创新内容。作为语文教师,我们必须深化课堂教学改革,积极探寻有效的创新教学途径,要善于引导,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引导,主动探索——进行猜想和假设、分析和推理,从而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激活学生的思考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下面我就语文课堂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谈一下自己的浅显认识。

一、提供有利于创新能力生长的环境

心理学、教育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的创造力只有在他感到心理安全、自由、轻松自在时,才能获得最大限度的表现和发展,才能激发丰富自由的想象。因此,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就必须先有一个宽松的环境。课堂是一个舞台,是学生的用武之地,教师不要只做“演员”,而要多做“导演”(尤其是中、高年级),让学生做学习的真正的主人。教师绝不能像“封建家长”一样指东划西、发号施令,强迫、命令学生做这做那。教师要明白,对学生指责、埋怨、强迫、命令,就等于在师生之间挖鸿沟,只能增加彼此之间不理解、不信任的程度,只能削弱教学效果。为了保护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让学生始终拥有安全、自由、开放的心境,无拘无束,敢疑敢问,敢说敢做,教师就要采取一些有助于营造宽松民-主氛围的措施。例如:态度和蔼、亲切、平易近人,不让学生产生畏惧感;尊重学生的自尊心和个性特点,不随意否定学生的言行;经常和学生讨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倡导平等、高效的师生对话,允许(甚至鼓励)学生质疑、反驳教师;在小学阶段,根据学生年龄以及小学语文教科书的特点,多让学生动手实践,如做一做、贴一贴、听一听、看一看、演一演、评一评、试一试、读一读……唯有这样,学生才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去,并在与教师的相互尊重、信任中全面发展自我,获得成就感与价值体验,也唯有这样,创新教学才能够顺利开展。

二、引导学生善于质疑解疑,从而培养创新能力

课堂上有了民-主、积极、健康、和-谐的氛围后,教师还要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因为质疑解疑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最有效的方法。

好的课文一般不会平直浅露而是寓意蕴藉,往往留下许多未定点给读者去补充,它们是课文潜在的创造性因素,教师应创设情景,巧妙引导学生去填补课文的“空白”,帮助学生更深刻地理解课文,这对学生的想象力、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大有裨益的。例如《丰碑》一课中,就有许多“空白”等待填补:军需处处长为什么没有棉衣?他的棉衣哪里去了?他是在什么情况下冻僵的?临终前他心里在想什么?在教学中应启发学生发挥想象,补全这些情节、场面,军需处处长的形象在他们心目中就会变得充实、丰满、有血有肉,对于“丰碑”就会有更深刻的理解,在质疑解疑的过程中也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教科书中这样创造性的因素随处可见,关键在于教师要巧设情景,使学生置身于一定的情景中,从而激活想象。如《小壁虎借尾巴》:小壁虎不是有尾巴吗?为什么要借尾巴呢?如果小壁虎没有回家,它还可能向谁借尾巴呢?它会怎样问,小动物们又会怎样回答呢?还有《守株待兔》:种田人守株时的神态会是怎样的?当他看到自己的田里长满杂草,他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如果你是一位老农,看到这样的情形,你想对他说些什么呢?通过这样创造性的想象,能有效地让学生融入课文当中。

三、拓展丰富的想象空间,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教科书中很多课文的结尾是言虽尽而意无穷,留给读者无限宽广的空间去遐想。这些艺术的空白为学生的想象和创新提供了广阔的舞台。只要我们稍加启发、引导,就能开启学生思维的闸门,把学生引进思维的王国。如《狐狸和乌鸦》的结尾:狐狸叼着肉,转身往洞里走。我们可以这样引导学生:到口的肉被狐狸抢走了,乌鸦心里怎么想?它会怎样做?让学生把从课文中获得的信息与自己已有的经验相结合,大胆设想。有学生续编道——(机智的乌鸦)乌鸦知道上当了,眼珠一转,哈哈大笑道:“吃吧,药死你!今天你可活到头了!”狐狸一愣:“怎么?有毒?”他放下肉想看看,就在这时,乌鸦猛地扎下来,叼着肉就飞上了天,狐狸气得直跺脚。(伤心的乌鸦)自从被狐狸骗后,乌鸦一直很懊恼,但他没有什么办法。有一天,他又得到了一块肉,正在树上歇脚,又被狐狸看见了,乌鸦刚要飞走,狐狸大叫:“乌鸦太太,等一等,我有话对你说。”乌鸦冷冷地看着狐狸,不说一句话,心想:看你耍什么花招。狐狸装作很为难的样子,说:“对不起,乌鸦太太,上次的事我非常内疚,总想找个机会向你道歉。”乌鸦心中一动,但他仍然紧紧地咬着那块肉,不出声。狐狸眼珠一转,故作惊讶地说:“哎呀,乌鸦太太,听说要选鸟王了,依你的实力,去竞选肯定十拿九稳。”乌鸦有些按捺不住。狐狸见状,又神秘地说:“据说本次竞选,空中打圈的本领尤为重要,速度越快,水平越高。你别的本领大家都是公认的,只是这个空中打圈还有很多人不服。”乌鸦听后不屑地哼了一声,便在空中打起圈子来,速度越来越快,不一会儿,就晕头转向了,那块肉也掉了下来。狐狸得意地把肉接住,嘲讽地说:“老乌鸦,你空中打圈确实快。如果你的脑子也转得这么快,就一定能当上鸟王了。”乌鸦伤心地哭了起来……从这个训练中,学生的形象思维和发散思维都得到了很好的训练,个性得到张扬,同时也激活了想象,培养了创新能力。

总之,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只有充分挖掘教科书中的创新元素,经常对学生进行想象力训练,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翱翔于想象王国,才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发展学生的创新能力。

四、衔接课内课外,拓宽学生的创新空间

对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仅立足于课内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向课外延伸。美国教育学家华特曾说:“语文学习的外延与生活的外延相等。”语文学科的这种特点决定了语文课堂教学必须紧密联系现实生活,把“小课堂”与“大社会”结合起来。因此,教师完全不必“照本宣科”,而要活用教科书,突破单篇课文的束缚,不断从课文延伸辐射开来,使学生感受到语文与生活息息相关,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使学生获得创新的源泉。

首先,教师要指导学生进行课外阅读。阅读内容要健康,要适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例如,小学低年级的学生应选择儿歌、童话、寓言故事作为主要内容,中、高年级则应扩大为历史的、民间的、神话故事以及科幻小说、散文、游记等,以适应他们的阅读能力,培养阅读兴趣。阅读方式要灵活多变。可根据教学内容和进度的需要,穿插进行课外阅读。如:学生学习《景阳冈》一课后还想知道一些有关武松的故事,就可去阅读《水浒传》儿童读本。还可根据学生在假期听广播、看电影、看电视剧等的情况让学生集中进行课外阅读。如:学生在假期观看了电视剧《西游记》,开学后,教师就可让他们在本学期内去阅读儿童版《西游记》。

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学习知识的目的在于运用知识,只有将语文学习的内容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语文才能显示出强大的“经世致用”的实用功能。因此,语文教师务必要创造条件,让学生走出狭小的课堂,走向广阔的社会。可组织参观游览、敬老扶贫、职业体验、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这些活动的开展,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丰富学生的阅历,陶冶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创新的欲望,拓宽学生创新的空间。

语文课堂教学内容丰富、练习形式多样,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大有裨益。为此,教师必须从学生的实际出发,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性,全方位、多角度地激活学生的创新思维,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语文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相关文章: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素质09-22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5-15

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4-25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04-03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1-12

班级管理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09-21

小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09-22

新课标中如何培养学生写作的创新能力09-22

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03-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