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经典励志>培养方法>《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时间:2022-03-20 02:46:33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必须创造有利于学生创新求异的学习环境,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这里我就“激发创新兴趣、创设创新情景、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三个方面进行分析,以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数千年以来,创造已与人类之文明,民族之兴衰,国家之存亡息息相关,人类的文化史就是一部创造史。创新教育是新世纪的召唤,是科教兴国的重要举措,是素质教育的核心。在教学活动中,学生学习需要创新,教师教学需要创新,创新是教与学的灵魂,是学生和教师双边互动的结晶。创新思维寓于数学教学之中,数学教学能够且应该着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

一、抓住心理特征激发创新兴趣。

兴趣是创新的源泉、思维的动力。在教学活动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创新的兴趣。首先,要民-主。教师要真正摆正在教学活动中的位置,明确自己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起主导作用,学生是教学活动的执行者,处于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学生,把学生当作自己的朋友,只有在这种民-主、平等、融洽的师生关系,学生完全自由,放松的情况下,学生才愿意动脑筋,才有标新立异的勇气和信心,才会有创新。其次,要鼓励。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生能别出心裁地提出新异的想法,这是思维创新的表现,它蕴育着未来的大发明,大创造,教师要满腔热情地鼓励学生别出心裁地思考问题,大胆地提出与众不同的意见和质疑,独辟蹊径地解决问题,即使是错误的想法,也不能挖苦、讽刺,先要充分肯定其敢想敢说的精神,再指出其不足。这样,大大地鼓舞了学生求新变异的勇气,培养了创新的兴趣。

二、创设问题情景,迸发创新火花。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构建“问题情境?建立模型?解释应用”的基本教学模式是小学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根据这个理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的首要任务就是创设情境,创设情境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创设信息情境。在课堂教学活动中,教师要提供一些开放性、生活性、现实性的信息,让学生根据教师所创设、提供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解决数学问题,如:教师提供“两个工程队要修一条路,甲队修要8天才能完成,乙队修要6天才能完成”的两个条件,学生根据这两个条件,提出不同的问题,并解答,学生可以提出如下问题:

1、甲、乙两队合修需几天完成?

2、甲队单独修3天后,由乙队单独修完这条路还需几天才能完成?

3、甲队单独修3天后,与乙队合修剩下的路,两队还需几天才能完成?

4、甲队每天比乙队少修多少?

5、乙队每天比甲队多修多少?

这样,学生一个接一个的提问题,然后又一个接一个地解决问题,在这种无任何条件约束的情况下,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可以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因此对所有学生都可以进行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训练。从而,使每个学生真正感受到学习数学的价值。

(二)创设探索情境。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在学生自主的实践中发展起来的,心理学研究表明,每个人都蕴藏着无限的潜在创新力,作为教师要从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角度来钻研教材、设计教法、组织教学、指导练习,充分挖掘教材中蕴涵的创新要素。

(三)创设猜想情境。猜想是一种带有一定直觉性的比较高级的思维方式,要求在面临较复杂的问题情况时,迅速再现知识系统和经验储备中的相关信息,经过总体观察,对问题实质作出大胆的猜想、假设和试探,迅速地判断和推理,力求一下子契入问题的关键,迅速地解决问题。在教学中鼓励学生凭着自己的直觉大胆发表不同见解、质疑,引导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大胆猜想,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四)创设求异情境。求异思维是不依常规,寻求变异,对给出的材料、信息从不同角度、向不同方向,用不同方式或途径去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是创造性思维的一种主要形式,教师要善于选择具体例题,创设问题情境,精细地诱导他们的求异意识。对于学生在思维过程中时不时地出现的求异因素及时给予肯定和热情表扬,对于学生欲寻异解而不能时,则要细心点拨,潜心诱导,帮助学生获得成功,让他们在对于问题的多解的艰苦追求并且获得成功中,倍享创造性思维活动的乐趣。如“一根绳子正好可以围成边长为5分米的正方形,现在如果要围成长8分米的长方形,宽是几分米?”学生一般能作出如下两种解答:

1、(5×4-8×2)÷2

2、5×4÷2-8

经过教师的努力点拨,有学生根据围成正方形的两条边的和相当于围成的长方形的一条长与一条宽的和,减去长,就是宽,即5×2-8。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还有的学生根据长方形的一条长与一条宽是正方形的两条边变化而来的,正方形一条边比长方形的长短8-5=3(分米),就从另一条边拉来3分米,另一条剩下的长度5-2就是长方形的长度。

这样使学生渐渐形成自觉的求异意识,并日渐发展为稳定的心理倾向,逐步形成创新能力。

三、引导学生参与知识形成的过程,培育创新思维。

布鲁纳认为:认知是一个过程,而不是一个结果,教一个人某门学科,不是要把一些结果记下来,而是要教他参与把知识建立起来的过程。数学课堂教学,不仅要重视结论的证明和应用,更要重视探索发现的过程,要让学生沿着教师精心设计的一条“再发现”的道路去探索和发现事物变化的起因和内在联系,由学生本人把要学的东西,借助以往的知识经验,自己进行知识再“创造”。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抓准知识的切入点,结合数学信息的实际,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参与知识建立的整个过程。如:教学圆柱侧面积时,可按下面步骤进行:

1、让学生拿出准备好的圆柱体学具,将它的侧面上的纸沿着一条高剪开,并把它展开到桌面上,让学生看到是一个长方形(圆柱的侧面是一个曲面,可以展开成一个长方形平面)教师运用制作好的多媒体课件展示圆柱侧面的展开过程。

2、让学生观察、分析、比较:①长方形的长与圆柱底面的周长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长等于圆柱底面的周长)②长方形的宽与圆柱的高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宽等于圆柱的高)③长方形的面积与圆柱的侧面积有什么关系?(长方形的面积就是圆柱的侧面积)④长方形的面积等于什么?那么圆柱的侧面积等于什么?

3、推导出公式: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圆柱的侧面积=底面周长×高

通过让学生动手操作、观察、分析、比较、综合、在感知基础上加以抽象、概括,同时进行一些简单的判断和推理,逻辑思维能力自然得到培养。

总之,创新是永恒的主题,是不竭的动力,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牢固树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思想,创造有利于学生主动求知的学习环境,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潜力,让学生自主探究,做学习的主人。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2017-03-21 09:45 | #2楼

培养创新意识是开发人的创新潜能,提高创新素质的前提和条件。一个人如果缺乏创新精神,就很难取得创新成果。所以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是十分必要的。素质教育已成为当今教育改革的主要方向,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已成为素质教育中的主要内容之一。下面结合我自己的教学,就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谈一些粗浅的认识。

一、营造一个鼓励创新和想象的课堂气氛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从灌输知识转变为引导学生思考,从让学生死记硬背转变为鼓励学生探索与创新。要让创新真正走进课堂,首先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民-主和-谐的课堂气氛,形成一个无拘无束的思维,让学生处于一种轻松愉快的心理状态,能够积极思维、驰骋想象、任意表达,敢于标新立异。教学实践证明:通过动手操作,学生身临其境、兴趣浓厚、思维活跃,气氛也容易达到高-潮。如教学“圆的面积”时,我组织学生运用学具运用实验,把剪成的十六分圆拼成一个你自己熟悉的已学过的图形。要求边拼边思考以下几个问题:拼出的图形近似什么形状?拼出的图形面积和原来圆的面积有什么关系?拼出的图形各部分相当于圆的什么?怎样推导圆的面积公式?然后各小组派一名汇报。有的说:“我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有的说:“我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三角形。”对于那些拼得成功的。特别是与别人拼的不一样的的学生,我给予了很大的赞扬和鼓励,让学生体验到创新的喜悦。即使不成功,也不轻易否定,以免挫伤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二、     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鼓励学生勇于创新

强烈的求知欲,是学习的动力,也是创新的催化剂。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激发、保护学生的求知欲,要善待学生提出的问题,善待提出问题的学生,要鼓励学生自觉地探索事物,创造性的解决问题。

如学了“最大公约数”和“最小公倍数”后,教师提出一个问题让大家展开辩论,是否存在“最小公约数”与“最大公倍数”呢?学生脱口而出:“因为书本上都没有提到最小公约数和最大公倍数,所以不存在。”有的争辩说:“存在,因为不论哪个自然数最水上公约数都为1,没必要求。”有的又抢着说:“每一个数都没有最大的倍数,得出两个数也没有最大的公倍数。”通过辩论,学生的求知欲激发上来了,大家对以上结论的理解也更清晰了。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创新是人的本质特征,是人类智慧和意识能动性的最高表现,是自我发展,自我显示的需要,学生也不例外。因为学生比教师聪明,加上“好强,好胜”等特性,所以学生更需要创新,也更能创新,如果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去创新,那么定会店堂生学习兴趣高涨,定会呈现出人人想创新高,人人能创新高,人人有创新的局面,反之,将会熄灭学生创新的火花,合学习的源泉渐渐枯竭。

三、     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教给创新方法

发散思维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没有思维的发散,就谈不上思维的集中、求异和独创。因此,在数学课堂教学中重视开发、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能力,一方面要鼓励学生质疑,喂方面要重视一题多解、一题多思、一题多变,诱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不同侧面思考和寻找答案,产生尽可能多、尽可能新、尽可能独特的解题方法。

此外,还要重视教给学生创新方法,提高其创新能力,这就要求教师为学生提供较灵活的学习素材,让学生自己去探究知识的奥秘,寻找具有规律性的东西,彻底摆脱思维定势的影响,迸发一个意想不到的思维结果。

四、     鼓励求异思维,迸发创新火花

首先要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有疑”。才能促使学生积极开动脑筋,去探索、去打开智慧的大门,“善问”,正反映本身学习的深入,头脑在变复杂的,智能在发展。因此我们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鼓励学生提出问题,从而培养创新意识。

其次,要培养学生思维的多向性,教学要引导学生突破常规,沿着没的方向思考。寻求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法,找出最佳方案。我常用的训练方法有:①用线段图进行多解训练;②通过联想进行多解训练;③通过确定单位“1”和率的转化进行多解训练员;④通过列方程进行多解训练;⑤通过从不同思路入手进行多解训练。

一道数学题,从不同的角度思考,摩洛哥以得到多种不同的解法。在教学中,鼓励学生打破常规,别出心裁,寻找与众不同的解题途径,提出合理、新颖、独特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断迸发出创新的火花。

五、     重视联系实际,拓宽创新空间

马心兰老师说:一切科学知识都来自生活,受生活的启迪。小学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在一定程度上,学生的生活经验是否丰富,将影响着学习的效果。学生所学的书本上的知识与他们的实际生活经验的距离越近,越有益于掌握。有些概念,尤其是较难理解的概念,单凭学生头脑中已有的知识和分析水平往往是不够的,这样也就难于靠原有知识水平进行迁移,这就需要我们教师有目的地创设情境,借助生活中有关的实际经验。因此,教学时密切联系儿童实际,让学生感受到生活周围处处有数学,并逐步培养他们学会用数学眼光观察周围事物,想身边的事情,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且也可以诱发学生创新的意识,拓展创新空间。

六、     倡导自由联想,培养创新意识

联想是由一事物想到另一事物的心理过程,由当前的事物回忆起有关的另一事物,或由想起的一件事物又想到另一件事物,都是联想。数学教学中通过联想,可以唤起学生对旧知识的回忆,沟通新知识的联系,从一个数学问题想到相关的许多数学问题,使学生在思维的发散过程中产生创新的灵感,联想是创新的前提,创新需要联想。

联想不仅能够巩固学生学过的数学知识,沟通联系,而且当学生在解题过程中思维受阻时,还可以通过联想,使他们灵活交换角度思考,从而创造性地找到解题策略。

在联想中,及时把学生思路由某一方向,引向另一方向,教师不失时机地克服学生思维定势,潜心引导,多方启迪学生善于思考,变方向、变角度地去联想、去创新,诱发了学生的创新灵感,培养了学生创新意识。

数学课堂教学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及教给学生创新方法的主阵地,教师要树立整体的教学观,在教学意识上要重视学生创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方法上要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小学数学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相关文章:

历史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03-16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精神10-14

如何培养学生的合作与创新精神04-03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1-12

大学生如何培养创新精神02-27

如何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精神02-27

历史教学中如何培养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04-03

小学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3-01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5-15

在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