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经典励志>培养方法>《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时间:2022-03-20 02:47:04 培养方法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现代教育理念是以学生终身发展为本,以提高全体学生科学素养为目标,为每个学生的学习与发展提供机会,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关注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使每个学生学习科学的潜能都得到发展。如何在物理教学中激发学生求知欲,开发学生潜能,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下面从三个方面结合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认识:

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

一、创设问题情景,激发学生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亚历士多德说:“创造思维是从疑问和惊奇开始的。”瓦特自水壶盖跳动生疑,创造发明了蒸汽机;法拉第从奥斯特的“电生磁”现象逆向思维,提出问题“磁能否生电”,最终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发明了发电机。可见,无疑不思,无思不悟。因此,问题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前提,问题的存在能使学生产生释疑的愿望和探索知识的欲望,进而提高创造力。课堂是教学的主阵地,在课堂中要使学生主动地参与教学过程,教师就应该抓住教材的关键,以问题入手,创设问题情景,以问题为主线,通过发现、探究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能力。

例如,在焦耳定律的教学中,教师用小电炉丝通电来点燃火柴的实验,引出电流的热效应这一日常生活常见的现象,进而提出这几个问题:相同的电流为什么灯丝热的发红而连接灯丝的电线不感觉到热?同样的电线,为什么接大功率的用电器时显著发热,而连接灯的电线不怎么热?两个问题的提出使学生很快将注意力关注到课堂,引起学生的思考。然后教师引导学生再提出问题: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什么因素有关?这样的问题抓住了教材的关键,学生被问题所吸引,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既为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的全过程创造了条件,又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成为可能。

二、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培养学生创造思维能力

现代教育理论认为:教学的最终目的是要把学生引上创造之路。在物理教学中,不仅要使学生学会物理知识,掌握物理技能,还要让学生经历探究过程,学习科学方法,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爱因斯坦说:“科学的结论是以完整的形式出现在读者面前的,读者体会不到探索和发现的喜悦,感觉不到思想形成的生动过程,所以也很难达到清楚地理解这个结论。”当学生遇到问题时,教师耐心引导,使学生亲历物理问题的解决过程。所以,要让学生从“未知”达到“真知”,就必须经历一定的教学过程,而这一过程是以浓缩的方式,在短短的45分钟的课堂上,重演着人类漫长的认识发展历程。同时,学生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主动思考和寻求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有效训练学生掌握和应用科学的思维方法,为学生创造力的培养奠定基础。

牛顿说:“没有大胆的猜测,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鼓·130·励学生展开猜测,可以诱导学生发现新知,发散求异,让学生学会动脑、学会思考,通过对猜想的结果进行分析、筛选,进行合理推测或假设,引导学生严谨思考,修正思维偏见,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批判性。

例如,焦耳定律的教学中探究: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什么因素有关这一问题时先引导学生大胆猜想,学生讨论筛选影响电热的因素可能为:电流I、电阻R和通电时间t这三个因素后,学生进一步对自己的猜测探个究竟、弄个明白。教师进一步提出新问题:怎样通过实验验证猜想?实验方案怎样设计?在这些问题的探究过程中,学生大胆发言,各抒己见,提出与众不同的思考方法,在争论中激活思维、提高认识,同时有利于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氛围,创造了信心,为培养学生创造力提供了客观环境。

三、增加实验探究的时间和空间,培养学生的创新技能教师在整个课堂中起着主导作用,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是主体地位,留给学生更多的时间,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实践,通过设计实验方案、亲自操作实验、实验观察、分析实验并得出结论,亲身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从而得到发现的乐趣。然而,学生从提出问题、猜想、到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到数据、进行分析、归纳、总结等过程中需要一些时间,如果时间很短,学生没有思考的过程,探究实验就会变成验证型实验,没有真正意义上的探究,起不到培养学生创造力的作用,不仅智慧能力得不到发展,而且实验技能也得不到锻炼。只有留给学生思考及动手操作的过程中,足够多的时间,学生才会有所发现、有所理解、有所创造,才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个性和能力。

总之,创造力决非是一种知识特征,更是一种精神、一种优秀的个性品质,一种追求卓越的意识,一种积极探索的心理趋向和人格特征。课堂教学中通过问题的提出、探索、解决,学生需要经过深思酝酿,提出假设、发表见解、讨论质疑、实验探究、发现解决等多种思维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和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必然得到锤炼,从而有效地塑造了学生创造性的个性品质,这正是素质教育的最终追求。

《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引用 浅谈物理教学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2017-03-21 09:43 | #2楼

据权威报道,21世纪的人才,除了应具备基本的政治素质之外,掌握坚实宽厚的理论基础,拥有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以及独当一面的科研动手能力,同时还应包括应变的能动性,思维的敏捷性,广泛的适应性,积极的创造性,这是新世纪科技人才赖以生存和竞争的业务素质特征。

然而,为了片面地、急功近利地追求短期的所谓教学成绩,而置学生日后的发展前途于不顾,扼杀学生的个性、特长与创造性,表面上看是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绩,但培养出来的学生却是呆板、没有活力,只会墨守成规,没有创造性的,这是应试教育的一大误区。这也说明了应试教育不适应现代人才培养的要求。

目前正大力推行的素质教育,其核心内容也就是要培养人的创造力。而物理是一门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基础课,物理科教学对学生的创造力培养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个人的创造力是他的知识、技能、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等许多方面综合体现。其中,智力因素包括人的记忆力、想象力、观察力等诸多方面,而思维能力是智力的核心。当前的物理教学中,我们的教学目标多数仅停留在掌握知识的水平上,在学生的头脑中不能建立哲学方法-论与物理方法-论的联系。因此教会学生自觉探讨知识背后的思维方法,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是物理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创新意识的启发和创造能力的培养,在物理教学中则主要落实在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上。遵循思维规律,把握思维特征,可以使思维活动得以有效进行,学生的创造性科学素质得到提高。在平时的教学中对公式、定理、定律的内涵和外延要尽力讲清讲透,并引导学生类比、联想,以加强记忆理解,促进思维深化。

例如有这样一条习题:从盛有10kg水的桶中取出2kg水放到水壶中用炉子加热一段时间后再倒回桶中,结果使桶中水的温度升高了10℃,求被加热的2kg水从炉子上吸收的热量是多少(设整个过程无热量损失)?此题中对热传递的过程作了叙述,似乎该用热平衡方程求解,但因缺少温度条件,解不出来。如果能抛开热传递过程,仅就结果而言,实际上使桶中的10kg水温度升高10℃所需要吸收的热量,正好就是被取出来加热后又倒回去的2kg水从炉子上吸收的热量。因此只要求出10kg水温度升高10℃需要吸收的热量,也就求出了被加热的2kg水从炉子上吸收的热量了。即

q吸=cmΔt=4.2×103j/(kg·℃)×10kg×10℃=4.2×105j。与此同时在习题教学中,应注意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引导学生在思考问题时要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不人云亦云,思考问题的角度有让人耳目一新的感觉,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让学生在求异中求创造。又如有这样的一道题:有三个定值电阻,其中r1=130Ω,r2=65Ω,r3=13Ω,将它们并联在一起接入电路,则并联后的总电阻r并=        。一般的学生一看到题目,很自然地会从求并联电阻的公式出发,由公式代入具体数据进行数学运算从而得到答案,然而这样的求解方法虽不用多动脑子,但显然是很费时费力的,是一种死套公式的方法。如果引导学生认真审题,即可发现三个电阻的阻值在数量上存在着倍数关系,r2可以看成是两个r1并联,r3可以看成是10个r1并联,则r1、r2、r3三个电阻并联,就相当于13个r1并联,根据“n个相同电阻r并联,总电阻等于r/n”,很容易由口算求得r并=130Ω/13=10Ω。

当然,加强学生思维品质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容易事,为此我觉得我们教师应自觉地系统地对物理学知识后面研究的思维方法进行整理总结,提练成教学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有意识地指出,让学生不但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掌握科学的物理思想和方法的实质,并将此贯穿于整个物理教学的始终。另外还要根据创造性思维特征,在物理教学中应引导学生不断完成新的学习结构,提高创造性思维的密度和深度,克服学生的循规蹈矩的定向性思维习惯,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和集中思维,强调对物理现象的思考并不只存在逻辑通道,提倡猜想和假设,发展直觉激发灵感。

我们都知道,知识和技能是创造的基础。关于如何让学生掌握知识提高技能方面,我们已经有了许多成功的经验,在此我不想再作赘述。尽管如此,但我认为还有一点要强调的是———知识技能可以被创造所利用,但教师过多过重地强化知识技能,那么学生就容易只会简单地或机械地重复他人的这种知识技能,而导致扼杀了他自己的创造力。这也是容易被我们教师所忽视的一个问题。

很多人都会认为,智商高的人创造力就强,我觉得这是一种误解。因为创造力还包含许多非智力因素,如人的个性和独立性等等。显而易见,一个智商很高的人,可以是一个依赖性很强的人,一个没有坚韧不拔的毅力去摧毁常规障碍的人,甚至可以是一个个性缺陷或者懒惰的人。但是一个创造力很强的人,必须是非常有独到见解、独立性很强的个性完善的人,必须是一个在常规势力面前百折不挠的人,同时又是一个具有很强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敏锐的观察力、深刻的思考力、清晰的判断力的人。由此可见,非智力因素是创造力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激发和维持创造行为的重要心理条件。所以非智力因素也是物理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和发展的另一重要内容。我认为在物理教学中,应多挖掘教材内容,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动机;注重实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教法改革,激发积极情绪,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良好的学习习惯有助于创造力的形成,创新是创造行为的重要特点,而创新需要坚强不屈的创造意志和浓厚的学习兴趣,这就需要我们教师在物理教学中帮助训练良好的学习习惯。同时,还要注重用典型实例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意志是一切事业取得成功的重要心理条件。在我们的物理教学中要有目的、有计划,不断利用物理学家严格的科学态度、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持之以恒的探索自然界奥秘的事例来教育学生。例如,家境贫苦的法拉第,坚持业余学习,用长达10年的时间做了16,000多个实验,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为揭示电、磁现象之间的联系作出了重大贡献;又如焦耳在近40年的时间里,做了400多次实验,用各种不同的方法测定了热功当量,为能的转化和守恒定律提供了坚实的实验基础;……科学伟人身上具有的最可贵的品质,正是他们坚强的意志。这些事例对培养学生具有热爱科学、苦战攻关、攀登科学高峰的坚强意志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有助于学生锲而不舍的学习意志的形成。非智力因素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也是培养人才的重要方面。可见,在物理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良好的非智力因素,优化非智力因素结构。综上所述,通过探索和优化物理学科教学,便能更好地培养和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发展学生智能,优化非智力因素结构,提高学生的素质;更有利于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造力,有利于更好地推行素质教育。

【如何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相关文章:

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04-03

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04-17

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02-23

如何在面试中回答离职04-16

如何在创业中自我定位05-18

学习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4-25

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05-15

如何在面试中自我介绍04-15

如何在面试中回答问题04-20

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