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书稿范文>汇报>情况汇报>《梅城镇文化建设情况汇报

梅城镇文化建设情况汇报

时间:2022-11-19 05:19:49 情况汇报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梅城镇文化建设情况汇报

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保障人民群众基本文化权益,是公共文化建设重要目的。现将我镇文化建设各方面情况汇报如下:

梅城镇文化建设情况汇报

一、 文化基础设施建设:

为改善农村地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的各项基础条件,促进文化事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梅城镇文化站2017年纳人第四批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并验收通过。综合文化站内部配套设备投入使用。大园居委会、东关居委会建立文化活动室。

二、 文化民生工程实施:

(1)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将传统优秀文化和贴近大众

生活的文化信息资源,利用互联网在全国范围内进行资源共建共享。梅城镇13个行政村配置信息资源工程设备,免费共享资源库服务,各村结合远程党员教育和科技教育联通,进行学习、培训。

(2) 农家书屋:梅城镇13个行政村、8个居委会已全部建

成21家农家书屋;解决了农民和城市居民“买书难、借书难、看书难”的问题,成为农民和城市居民自己的图书室。

(3) 村村通工程:在十一五期间,以偏远地区为重点,建

立健全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保障广大农民群众最直接、最现实的基本文化权益。梅城镇村村通工程实施已覆

盖260个村民组,6400多户家庭。

(4) 留守儿童活动室:由县妇联牵头,依托文化站,在梅

城镇平桥村建立留守流动儿童图书室、活动室,添置2000多册少儿图书和体育器材,并开展第一届留守儿童运动会。

(5) 公共文化服务信息化建设:利用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

程服务网络为基础,以梅城镇文广站、大园社区文化活动室为阵地,为基层群众特别是广大青少年提供绿色上网、学习培训、文化娱乐等服务,建立公共电子阅览室,配置10台电脑构建公共文化服务的新平台

三、 基层文化活动开展:

以“群众文化群众办”为宗旨,积极组织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文体活动,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

(1) 社区文化: 县城老城区广场、潜阳广场、火车站广场、中央城广场等活动场所,每天早晚进千人参加交谊舞、广场舞、黄梅戏演唱等不同表演形式,是县城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其中:大园社区被评为“安徽省特色文化社区”,歌舞《廉政准则好》代表安庆市参加“红色颂歌—首届安徽省社区文艺调演”荣获三等奖;大园、东关、新建、彰法山社区组织《腰鼓》、《红稠秧歌》、《莲湘花篮》、《欢庆锣鼓》、《神奇的天柱山》、《木兰扇》等五个方阵节目,参加天柱山申世迎检民俗表演;舞蹈《在希望的田野

上》代表镇政府参加县“党在我心中——庆祝建党90周年文艺晚会”演出;歌舞《欢庆锣鼓》《龙舞庆丰年》《莲湘花篮》代表梅城镇参加安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周演出。

(2) 校园文化: 以梅城镇4所中心小学为中心,带动周边村附小,举办“6.1”儿童节少先队活动和文艺表演;开展黑板报、读书演讲、普通话比赛;举办潘铺中心小学体育运动会和平桥小学留守儿童运动会;举办交通安全知识讲座等不同形式的活动。满足农村留守流动儿童课外学习和文体生活需求。

(3)乡村文化:梅城镇有2支黄梅戏业余剧团,双塘村天柱山黄梅戏剧团、河庄村的蛟河黄梅戏剧团,常年演出300场次以上;有余湾灯会、郭畈灯会、东风灯会民间民间团体在春节期间对周边各村进行龙灯表演。

(4)廉政文化:为营造尊廉崇廉的良好风尚,廉政文化建设进社区,从展廉、画廉、演廉、看廉等四个方面进行宣传、参与。大圆社区获得安庆市廉政文化建设示范点,歌舞《廉政准则好》代表安庆市参加“红色颂歌—-首届安徽省社区文艺调演”荣获三等奖

(5)业务培训:部门联动推进工作,配合梅城中心小学、农技站、司法所、计生办、畜牧站等各部门开展业务培训讲座,宣传知识提高技能

四、文化人才队伍建设:

队伍是基础,人才是关键。人才兴,则群众文化兴;人才旺,则群众文化旺。全镇成立4家文体活动中心;有黄梅戏、歌舞、秧歌舞、腰鼓、交谊舞、健身操队、太极拳(剑)等各类民间文艺团体20多支队伍,近200多人的群众文化骨干。文广站招集具有戏剧、舞蹈、表演、写作、摄影、美术、音乐、摄像、电脑技术等有专业人才文化志愿者队伍30多人,为他们建立文化人才队伍档案,以站内人员为主、社会文化志愿者为辅,互相补充互相合作的人才格局。

五、文化遗存保护与利用

我镇有丰富的文物资源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现我镇不可移动文物省保1处,县保17处,新发现3处遗址;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名录“孔雀东南飞”,县级名录“杆秤制作技艺”“二乔遗址”“根雕”等4个项目;有抗日根据地9处;我们将继续协助业务主管部门做好收集、挖掘、整理等工作,并进行有效的保护。

《梅城镇文化建设情况汇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六、存在的问题:

(1)村级文化活动开展艰难:一是没有宣传的场地,许多村没有一块像样的黑板报或橱窗,没有农民群众学习活动的场地;二是没有经费的保障,最大的问题莫过于资金问题,办任何事情需要物质基础,;三是没有人才,村文化人才缺乏是摆在面前的事实,所参加的文艺爱好者都是70年代以前的一些文艺骨干,年轻人都出去打工,在家都是老人和儿童,也就是“6199”

部队;四是组织困难,由于改革开放,农民除了种田,都有各种各样的行业,他们除了春节等重大节日外,平时基本无时间在家

(2)活动阵地缺少:县城大点的活动广场,只有老城区文化广场、潜阳广场、火车站广场、中央城广场,不能满足更多城区居民广场文化活动、锻炼的需求。

(3)组织结构松散:群众文化事以群众为活动主体,带有自发性、非职业性、多样性、自娱自教性。梅城镇目前成立3家文体活动中心,不能容纳跟多的文艺队伍的加入,造成满地开花小而弱,不能成为规模。

(4)文化队伍建设滞后:大多为原先乡镇文化站和广播站合并过渡人员,没有经过群众文化专业培训,业务能力不足,活动组织能力欠缺,缺乏热情的人安排在基础群众文化单位,导致工作乏力,致使本单位管理和公共文化服务工作边缘化。

(5)文化服务不足:部分文广站各功能科室建成后,由于缺少相关人员管理,宣传不到位,服务不细致,造成门可罗雀,无人问津的尴尬局面,文广站的设施成了一种摆设。

(6)经费投入不足:虽然去年国家拨付的5万元免费开放资金下拨到位,实际只有3.75万元,但文广站的运行和活动经费投入远远不能满足需要,经费投入渠道狭窄,经费不足成为制约文广站发展的重要瓶颈。

石狮市文化建设情况汇报2017-03-24 08:05 | #2楼

近年来,石狮、市政府高度重视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泉州市《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等文件精神。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要求,坚持以政府为主导,鼓励社会力量积极参与,坚持城乡文化协调发展,文化设施日臻完善,坚持全面实施重点文化惠民工程,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坚持以文化涵养城市发展,打造基层宣传文化品牌,文化生活精彩纷呈,荣获全国文化先进市称号。为推进石狮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文化条件和精神支撑。现将我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工作汇报如下:

一、加强领导,健全机制,确保工作落到实处。

制定文化事业发展纲要。把公共文化建设纳入我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并摆上重要议事日程,做到思想认识、组织领导、资金投入“三到位”。先后制定《石狮市“十一五”文化发展专项规划》、《关于加强全市和-谐文化建设的意见》、《关于进一步加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意见》等一系列文化发展重要文件。在每年的市党代会和“两会”上,都把先进 1

文化的建设作为会议的重要内容。会、市政府常务会议定期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全市文化工作,及时解决文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从政策、机构、编制、人员工资和资金投入上大力支持文化事业发展。市人大、政协每年组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开展文化建设专题调研,共谋文化发展蓝图。此外还邀请专家为全市科级干部作“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产业发展”的专题讲座。

构建公共文化建设工作格局。成立石狮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协调、组织和指导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相应成立了各项文化事业发展协调领导小组,积极协调文化、发展改革、财政、人事编制、公安、工商等部门参与文化事业工作,并明确各单位的职责,全市范围内形成了“党委政府领导、单位部门联动,社会群众参与”的大文化建设工作格局。、市政府主要领导亲自抓,并分别确定一位副书记、一位(兼宣传部长)和一位副分管文化工作,市人大会一位副主任、市政协一位副主席挂钩文化工作,镇(街道)则由一位副书记(或党委宣委)和一位副镇长抓具体工作。

加大文化事业发展投入。在每年的财政年度预算安排时,对文化事业给予优先安排。2017-2017年,全市财政投入文化事业专项经费分别为2029万元、3598万元、4314万元、4620万元,文化事业经费逐年增加,增长幅度高于财政收入增长幅度。同时,我市还充分发动社会力量兴办公益文化事业,鼓励 2

企业采取冠名、联办、捐赠等方式参与文化设施建设,初步形成以政府投入为主、社会参与、市场动作相结合的文化建设工作机制。

《梅城镇文化建设情况汇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二、统筹兼顾,稳步推进,公共文化设施日臻完善。 重点文化建设项目日趋完善。近年来,我市切实加大公共文化投资力度,将公共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作为促进石狮文化跨越式发展一个重要突破点狠抓落实。采取政府拔款、华侨捐资、群众集资等形式,近5年来政府投入公共文化基础设施近4亿多元,每年安排农村公共文化建设投入1000多万元。目前,全市建有广电中心大楼、石狮日报采编群楼、文化馆(国家一级馆)、博物馆、图书馆(国家一级馆)、职工文化活动中心、文联大厦、体育中心、老干老龄活动大厦、妇女儿童文体活动中心、青少年文化活动中心、人民广场、黄金海岸、鸳鸯池公园、蚶江文化公园、莲塘南音馆、龟湖公园、明珠广场、工人文化馆等诸多文化阵地,并规划建设灵秀山公园、宝盖山生态文化公园,加强对蚶江镇林銮渡,对渡碑等历史古迹修复和保护。

农村基层公共文化设施网络齐全。全市9个镇(街道)都设立了综合文化站,应编34人,在编人员33名。全市所有村(社区)都设立文化活动室(中心),并配备了文化协管员。采取政府拨款、华侨捐资、群众集资等形式,大力兴建农村公共文化设施,据统计,目前全市共有老年活动室152个、图书馆(室)90个、阅报栏163个、宣传橱窗255个、综合活动室78

个、室外休闲公园96个、灯光球场162个。广播电视发展较快。全市城乡广播电视覆盖率达到100%,基本实现村村通、户户通。

农家书屋建设工程初具规模。、市政府坚持把农家书屋建设列入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实行政府资助,社会捐助,农民自主管理。全市目前建成较规范的农家书屋102个。每个书屋拥有一定数量的党报党刊和适合农民阅读的经济、科技、法律、卫生、文化类图书、期刊和音像制品。

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扎实有效。我市是福建省首批13个基层示范点之一。按照《配置标准》,开设共享工程视频资源定期播映,制作相关视频光盘、农业科技信息、电子图书分发各共享工程建设点。开展少儿放映节目共享工程,少儿视频节目、数字资源市民普及共享,结合VPN共享网络建设工程进行推广。与高科办合作推广农村科技文化信息服务站,与组织部合作建设市党员远程教育网。目前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文化信息共享工程已全部建成并投入使用,覆盖率达100%。

公共文化服务载体蓬勃发展。坚持把农村电影市场作为工作重点,夯实农村电影“2131”工程。发挥全市29个电影放映队的作用,深入农村广泛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围绕科技服务、拥军爱民、时政宣传、娱乐休闲等特点,开展电影下乡活动,每年播映约3000场,实现每一个行政村(社区)每月一场电影、每年至少2场戏剧或文艺演出。我市现有高甲戏剧

团9个,每团每年平均演出250场次以上。市文联拥有15个文艺协会,其中国家、省、泉州市等各级会员150多人。各种文化社团、文化个体户蓬勃发展。目前全市拥有文体社团32个。初步形成了玉湖文化艺术节,鸳鸯池公园健康之声大家唱,蚶江灯谜馆、祥芝农民合唱团、蚶江海上泼水节五大群众性文化特色活动。

三、创新形式,拓展内容,公共文化活动精彩纷呈。 结合重大主题宣传举办大型文艺演出。围绕爱国主义教育主题,深挖我市特色题材,创新艺术表演形式。结合每年重大主题宣传活动,举办石狮市大型广场文化节系列活动。近年来,我市成功举办了“纪念邓-小-平诞辰100周年”、“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0周年”,“弘扬长征精神,构建和-谐社会”、“创造新业绩,迎接十七大”、“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群众性歌咏大会”等大型广场文化艺术节。每年常规举办“爱国歌曲大家唱”镇办巡回演出活动,举办“唱响石狮”红歌会,举办南音大合唱,举办灯谜邀请赛,举办大型书画摄影展,举办少儿歌手大奖赛,举办金秋老年文化节,举办新年音乐会,民间戏剧节等大型文化活动。

结合重大节庆日持续开展活动。紧紧抓住“五一”国际劳动节、“五四”青年节、“六一”国际儿童节、“七一”党的生日、“八一”建军节、“九〃二○”公民道德宣传日、“十一”国庆节、“12〃4”法制宣传日和海峡两岸纺织服装博览会活动等重

要时间节点,逐次推行,持续掀起阶段性高-潮。开展了文艺演出、图片展览、灯谜竞猜、南音汇唱等丰富多彩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成功举办了四届闽台对渡文化节暨蚶江海上泼水节大型文艺踩街活动,举办“欢乐泉州〃走进石狮灵秀”大型电视文艺演出活动,举办“欢乐泉州〃走进祥芝”大型文化三下乡活动,举办校园红歌会活动,举办侨乡谜会,举办军地大型文艺联欢等大型活动。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形成声势,收到实效。

面向基层,开展群众广泛参与的活动。坚持面向基层、面向群众,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群众便于参与的平台,开辟群众易于接受的渠道,广泛吸引群众参与。把活动重点放在乡村、社区、企业、学校、公园、军营等基层单位,使爱国主义教育深入各行各业、深入千家万户,真正落到基层,热在基层。长期在步行街文化中心、鸳鸯池公园、龟湖公园、各镇(办)文体中心广场举办常态性的文化活动。发挥文艺轻骑兵作用,充分调动各村(居)老年文艺骨干的积极性,坚持每天在群众聚居的地方开展腰鼓、秧歌、健身操等文化活动,较大地丰富了广大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结合实际,广泛开展文化下乡活动。宣传部、市科技文体旅游局、市文联等宣传文化部门,按照乐于参加、便于参加的要求,广泛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性文化活动。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市98%以上村(居)建立有文化活动中心,设置图书室、电视室、阅报室,户外健身器材,老人活动室等设

施。80%的企业建立职工活动中心。全面推进农村宣传文化阵地建设“五个有”工程,全市所有村(居)实现广播电视村村通、户户通。实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各镇(街道)均建立一定规模,设施齐全,功能完善的文化活动站,并配备1-2名文化协管员,文艺辅导员,充实农村文化队伍。启动“宣传文化中心户”创建活动,培育一批文化典型村、示范户、带头人。据不完全统计,二年来,宣传部、市新华书店、市科技文体旅游局,市文联等单位共组织各类图书近20万册送到各基层图书室。组织12支电影小分队到基层放映电影,近二年来,共到企业、村、居免费放映电影1500多场次,组织文艺演出队伍送戏下乡,开展广场文艺演出活动,二年来,共组织300多场次文艺、戏剧演出。组织近50多名书画爱好者为群众义务写春联。有力地促进了农村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文化产业繁荣发展。制订下发《石狮市文化产业发展意见》,规划全市文化产业发展目标,开展文化产业调研,举办第二届泉州印刷包装博览会。文化精品生产精彩纷呈,文艺人才层出不穷。近年来,有4件作品荣获全国文艺“群星奖”,有27件作品荣获全省文艺综合或专业金奖。有38件作品荣获泉州文艺刺桐奖。

【梅城镇文化建设情况汇报】相关文章:

小城镇建设情况汇报04-25

乡镇小城镇建设情况汇报04-25

乡镇小城镇建设情况汇报优秀12-01

城镇燃气安全管理情况汇报范文(精选11篇)12-09

城镇住房工程质量安全情况汇报02-23

城镇燃气安全生产专项整治开展情况汇报范文(精选17篇)02-12

卫城镇2017年第三季度打击非法开采行为情况汇报09-22

卢梅坡雪梅赏析05-08

城镇医保整改报告05-19

城镇贫困证明模板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