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增收>《简析农民增收趋缓的原因及对策

简析农民增收趋缓的原因及对策

时间:2022-03-21 03:34:18 增收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简析农民增收趋缓的原因及对策

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科学发展,重点在农村,难点也在农村。当前,农业基础薄弱,农村发展滞后,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已经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正源于此,找准影响我国农民增收的原因与对策已迫在眉睫。 1 当前影响我国农民增收的具体表现

简析农民增收趋缓的原因及对策

我国经济结构不合理造成了农民增收困难的局面。新中国建立后,我国选择了重工业优先发展,以农业支持工业的发展战略。据测算,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最初 30年里,农业部门通过工农产品价格“剪刀差”为城市工业提供了5 100亿元的巨额资金;1978~1991年,剪刀差累计高达 12 319.5亿元;进入 20世纪 90年代,每年剪刀差绝对额都在 l 000亿元以上。另外,虽然国家财政支农资金的总量在不断扩大,可是用于农业的支出占财政总支出的比重一直呈下降趋势,1991—1997年分别为10.26%、10.I5%、9.49%、9.20%、8.43%、

8.82%和 8.30%,这与农业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极不相称。“中国的社会转型就其实质而言,是由农业文明向工业文明、由前现代化向现代化、由一元社会向多元社会的转化,是一个全面、深刻的变化过程”。在我国二元经济结构中,这种靠牺牲农业发展工业所形成的不合理的经济结构,造成了农民增收难的局面。

1.1 土地流转难 农民普遍存在着固守土地,过分依赖土地的思想,土地一家一户分散经营,不利于搞规模经营,从而难于提高效益。

1.2 结构调整难 农民最看重的是既得利益,在围绕市场需求调整种植结构中顾虑重重,在进入市场过程中怕担风险,怕受损失。

1.3 资金积累难 大多数农民单纯依靠土地生活,这样只能解决温饱,而不能积累资金对农业进行投入,进而使科技推广示范也不能深入。

1.4 劳力就业难 土地的分散经营与农村人多地少的现状形成直接的矛盾,产生一部分剩余劳动力,而这些劳动力由于缺技术,缺资金,缺信息,很难及时就业,形成一个隐性失业群体。

2 影响我国农民增收的原因

2.1 内层体制不活是影响农民增收的最主要原因 这种体制就是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二元经济结构所导致的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这种不平衡主要体现为城乡分割,一方面是城市发展以控制农村为代价,工业发展以牺牲农业为代价,直接造成目前依然存在的工农产品剪刀差,从而导致农民增收缓慢。另一

方面是施政者在工作中注重追求显性政绩,重工商业而轻农业,重城市而轻农村,重城市居民而轻农民,这就更加剧了城乡差别,致使农民增收也愈加困难。

2.2 外部环境不畅是影响农民增收的最直接原因 这主要体现为一家一户的分散经营,排斥集约化大生产,导致农业生产的市场体系不健全,信息服务体系不到位,科技推广体系不紧密,农产品买难卖难现象突出。市场体系不健全导致地区主导产业不明晰,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和基地等环节不配套,缺乏拉动作用。信息服务不到位导致农产品生产处于无序发展,自由竞争状态,产业信息平台作用不能发挥。科技推广体系不紧密表现为农科研相脱节,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无法组织实施,致使产品质量和档次无法适应市场需求。

2.3 自身素质不高是影响农民增收的最特殊原因 由于农民自身受教育程度和生产生活条件的限制,其自身存在着思想观念落后,组织化程度差,科技文化水平低等诸多不利因素。思想观念落后导致农民不善于接受新事物、新技术、新思想,存在着固守田园,小富即安,小进则满的小农意识。组织化程度低导致农民个体无法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的有效对接,无法把握市场形势的变化,无法承受市场经济所带来的风险。科技文化水平低导致农民不容易掌握新技术,推广新成果,采用新方法,这些因素的叠加又直接影响到农民收入的增加。

2.4 农村剩余劳动力大量增加,转移困难。致使农民非农收入减少

2.4.1 土地经营规模越来越小,难以实现规模经营。l0多年来,在劳动力供给量大幅度增长的同时,由于生产技术的不断进步,农业生产中的用工量不断减少。这种农业的小规模与小生产伴随的是低技术和低劳动生产率 ,使农民收入下降。

2.4.2 乡镇企业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能力下降,使农 民非农收入减少。进入 20世纪 90年代以后,乡镇企业面临“二次创业”,发展速度明显放慢,吸纳农村劳动力的能力相应减弱。同时,乡镇企业为提高市场竞争力,也进行着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出现了资本增密的趋势,这就直接降低了乡镇企业的就业弹性。1980—1998年,乡镇企业对资有增加值的就业弹性为0.36,1991—1996年降为 0.19;1980~1988年对固定资产原值的就业弹性为0.65,1991 1996年降为0.21。农民乡镇劳动收入也急剧下降,1990—1996年,农村居 民的乡镇劳动报酬收入平均每年增长 16.1%,而 1997年下降为l1.1%,1998年则为 4.72%。

《简析农民增收趋缓的原因及对策》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2.4.3农民工大量回流,使农民企业劳动收入下降。20世纪 80年代以来,“民工潮”出现,大量农 民涌人城镇择业 ,当年人数高达 61130万,企业收入成为农民增收的一个主要渠道。但 目前在宏观经济紧缩、国有企业改革不断深化的背景下,许多企业停工、停产甚至倒闭,大量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失业 ,农 民工也自然先期无工可做而“下岗回乡”,这样农民收入就受到直接影响。1990~1996年,农村居民的企业劳动报酬收入平均每年增长 26.6%,是农村居民收入增长最快的时期。但在 1997年,农村居民的企业劳动收入仅增长了15.9%,1998年则下降了 1.3%。

3 增加我国农民收入的对策

针对影响农民增收的具体表现和原因,要想增加农民收入,必须树立科学发展观,落实国家对农村,农业,农民的“多予,少取,放活”方针,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战略,做好农民增收大文章。

3.1 切实加大对农业的支持和保护力度 农业是基础产业,更是弱势产业,需要承担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农业的发展不能只靠市场调节,而是一靠政策,

二靠科技,三靠投入。那么支持和保护农业首先就是要落实好国家的各项惠农政策,真正把粮食补贴,综合补贴,良种补贴,农机具补贴等对农业的补助落实到位,不能出现“中梗阻”现象,以此来调动农民积极性,切实增加农民收入。其次是要认真做好科技下乡工作,通过搞好信息发布,建立科技示范基地,加强实用技术培训等多种措施培训农民,提高他们的素质,实现增收目标。再次就是加大资金扶持力度,通过农业综合开发,扶贫开发和土地整理等项目改善农业基础条件,增强农业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为实现稳产增产创造条件。

3.2 积极推进农业产业化进程 扶持农业产业化就是扶持农业;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就是扶持农民。农业产业化其实质就是农民家庭承包经营与外部市场的直接对接。如果我们把农业产业化看做是“龙”型经济,一方面可以说市场是龙头,农民是龙尾;另一方面也可以说农业企业是龙头,产业基地是龙尾,无论哪一方面,连接龙头和龙尾的龙身都是农村专业合作组织或者协会。因此推进农业产业化就是要在龙头企业,市场,专业合作组织,产业基地和农户中形成一条完整的链条,这就需要:一是要理性地确定本地区的主导产业并建立稳定的产业基地;二是要依托主导产业建设龙头企业,就是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企业,通过专业分工细化产业集群,实现加工转化增值,这实质也是农业工业化的过程;三是要建立专业合作组织或者协会,连接起整个链条,最终实现增加农民收入的目标。

3.3 努力抓好农村劳动力转移 转移农民就是富裕农民。国际上衡量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农业劳动力占社会总劳动力的比重下降到各个国家(地区)劳动力的20%以内,像美国为3%,韩国为12%,台湾为10%,我国目前则为78%。由此可见,我国劳动力转移可以说任重而道远。而如何转移劳动力呢?那就是坚持走小城镇建设之路,这是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的必然选择,它立足于我国人口多,尤其是农村人口多的实际,把城市的拉动力与农村的原动力有机的结合起来,通过发展第三产业膨胀城镇人口,发挥聚集效应。而进入小城镇后其闲置的土地可以搞规模经营和流转,这又为产业化经营与发展提供了直接的原始积累,最终实现农民增收的目标,实现城市与农村的和-谐发展。

3.4 加大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对于农业抗灾保收、确保农民收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对农业的投入,其农业投资需求的增长大大快于农业产值的增长,农业基础设施普遍比较完善。我国是自然灾害发生比较频繁的国家,北方地区冬春季节时常发生雪灾、沙尘暴,华东地区、黄淮地区春季经常发生干旱,而华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夏季又经常发生水灾。因此,应重视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从总体上看,我国对农业的投入特别是对农业基础设施的投入显得不足,严重影响了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从而影响到农民的收入和农村各项事业的发展。

【简析农民增收趋缓的原因及对策】相关文章:

简析中国餐桌礼仪03-22

巧克力的功效与作用简析04-11

合作是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03-03

简析前台接待礼仪常识05-06

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途径是什么05-16

农民增收工作总结(通用8篇)06-09

关于我镇农民增收情况的调研报告范文04-26

农民增收年终工作总结范文05-28

关于促进农民增收工作的实施方案(通用6篇)03-30

关于嵇东村农民增收情况调查报告(精选12篇)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