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增收>《农民增收人民日报综述

农民增收人民日报综述

时间:2023-03-23 09:51:39 增收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农民增收人民日报综述

今年中央财政对“三农”的扶持力度继续加大,预算达到12287亿元,同比增长17.9% 前三季度,农民收入增速比城镇居民高2.5%,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连续3年呈缩小态势 临近岁末,尽管窗外已是银装素裹,滴水成冰,但盘算着今年的增收账,山东沾化县下洼镇北陈村农民赵海军的心里还是热乎乎的:天遂人愿,又是一个好年景,家里的各种收入加在一起,达到了近7万元,比去年增长了30%多。

农民增收人民日报综述

农民的小账本连着国家的大账本。据统计,今年前三季度,农村居民人均现金收入达到了6778元,扣除价格因素,实际增长12.3%,跑赢了GDP的增速,预计全年农民收入仍将延续多年较快增长的好势头,实现“九连快”。

农民增收呈现多轮驱动良好格局,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收入重要来源和支柱

翻看2012年农民的增收账本,农民的收入渠道不断拓宽,更多地分享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成果,家庭经营性收入、工资性收入、政策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都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农民增收呈现出“多轮驱动”的良好格局。

主要农产品产量增、价格好,推动农民家庭经营收入稳步增长。2012年我国农业生产稳定发展,粮食实现了半个世纪以来首次“九连增”。国家又加大了农产品价格的支持保护力度,大幅提高小麦、稻谷最低收购价,及时启动棉花、大豆等临时收储,农民口袋装进真金白银。

随着农村外出劳动力规模扩大和工资水平上升,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收入的重要来源和支柱。中西部地区经济依然保持较快发展,吸纳就业能力有所增强。调查显示,三季度末,全国农村外出务工劳动力同比增长3.0%。农民工工资水平也继续稳步提高,今年以来有18个省市相继提高了最低工资标准。

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更加有力,带来农民转移性收入快速增长。从2004年起,中央连续9年发布指导“三农”工作的1号文件,不断加大用于“三农”的支出。今年中央财政预算达到12287亿元,同比增长17.9%。此外,国家扶贫标准也大幅提高到2300元,新农保试点范围不断扩大,新农合补助标准继续提高这一系列含金量高的支持政策带动了农民转移性收入的增长。

农村各项改革不断深化,促进了农民财产性收入明显增加。前三季度,农民财产性收入增长16.3%,增幅同比提高10.1个百分点。这与农村土地流转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特别是农村产权制度改革的不断深入密不可分。

“九连快”为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农民收入增长,看似只是农民自己的事,其实不然。“农民持续增收,调动和保护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而且也为我们战胜各种风险挑战,保持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农业部产业政策与法规司司长张红宇说。

“九连快”,连着农民生活质量的提升。

近年来,公共财政的阳光更多照耀农村,农村水、电、路、气、房等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医疗、教育、文化、社会保障等农村各项社会事业稳步发展,这让口袋一年年鼓起来的老百姓,对于生活品质有了更高的要求。1—11月全国家电下乡产品销售中,彩电、冰箱、空调、热水器4类产品销售额均超过200亿元,农民生活消费正在从生存型向发展和享受型转变。

“九连快”,连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

农民收入持续提高,农村的潜在消费需求更多转化为现实的购买力。今年1—11月份乡村消费达到25026亿元,增长14.4%,增速超过城镇消费0.2个百分点。在2012年国际金融

危机深层次影响不断显现,国内经济增速下行,经济发展面临严峻挑战的大背景下,农村消费有力地推动了国民经济的持续健康发展。

“九连快”,连着城乡关系的改善。

今年前三季度,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要比城镇居民收入增速高出2.5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的差距连续三年呈缩小态势。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宋洪远认为,这表明国家统筹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发展,积极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切实保障和改善农村民生的政策初见成效,城乡关系趋于逐步改善和协调。

农民增收形势虽好,但还远没到可以放松的时候,要加快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

农民增收形势持续向好,是否意味着可以松口气了呢?“农民增收就好比爬山,在山脚缓坡处向上攀升还比较容易,可越往高处走就会越艰难。”中国社科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提醒,在推动农民增收问题上,还远没到可以放松的时候。

经营性收入上,粮食等主要农产品已经连续多年丰收,各项生产成本不断增加,继续依靠增产实现增收的难度不断变大;

《农民增收人民日报综述》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工资性收入上,国内外经济形势复杂严峻,未来农民工的就业前景难以预料。此外,农民工务工就业仍以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高端就业和创业的能力不足;

转移性收入上,随着强农惠农富农政策效应逐步递减,农民转移性收入保持快速增长难度加大;

财产性收入上,城乡要素交换不平等,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仍显滞后,特别是土地制度仍不完善,侵犯农民土地权益的现象还大量存在。

此外,城乡收入差距虽有缩小趋势,但未来要想继续保持这个好势头,就需要农民收入持续比城市居民收入有更快的增长,这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未来推动农民收入继续增长,应结合区域优势确定增收重点。”张红宇建议,沿海发达地区要更加注重挖掘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的增长潜力。中西部地区则应更加注重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同时吸引沿海地区产业转移,鼓励农民创业,增加农民工资性收入。 李国祥认为,未来农民增收必须建立在农村劳动生产率提高的基础上。“要加快建立促进农民增收的长效机制,既要让更多的农民融入城镇,鼓励农民流转耕地和农业生产要素,也要让一些农民能更加便利地扩大农业生产规模,提高劳动生产率,实现增产增效增收。”

人民日报评论员:促进农民持续增收2017-04-02 08:37 | #2楼

2017年03月02日07:38 【字号 大 中 小】【留言】【论坛】【打印】【关闭】 农民富则国家盛。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任务,是“三农”工作的重要主题。

近几年,党中央、国务院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多予少取放活”,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的重大政策,农业和农村发展出现了积极变化。粮食生产连续两年较大幅度增产。农民收入增长扭转了多年低速徘徊的局面,2004、2017两年平均增幅6.5%,2017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了3255元。

但是,应清醒地看到,农民增收困难,仍是农村经济发展中的一个突出问题,农民收入增长缓慢、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矛盾依然存在。虽然这两年农民收入增长较快,但仍低于城镇居民收入增长速度,城乡居民收入的相对差距和绝对差距都在继续扩大。

农民不富,整个国家就不算富裕。对于我们这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来说,扩大内需是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和基本立足点。农村人口是我国数量最多、潜力最大的消费群体,如果农民的收入没有较快提高,扩大内需就缺乏长期可靠的市场支撑,经济发展就缺乏持久的动力。同时,如果农民收入不能持续增长,农民生活得不到大的改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就不可能真正实现,我国就不可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现代化国家。如果城乡差距继续扩大,也必将影响社会的和-谐安定。

农民增收为什么难?这主要是农村剩余劳动力多,农民剩余劳动时间多。解决农民收入问题,最根本的努力扩大农民就业。因此,既要充分挖掘农业内部的“容人之量”,又要拓展农村二三产业的就业空间,还要广辟外出务工经商的转移渠道;既要鼓励部分农民走出去,又要引导一些农民留下来,还要支持出去的农民回乡创业。

要挖掘农业自身的增收潜力。既要做足耕地精耕细作的文章,又要做好草场、林地、渔场等资源合理开发和利用的文章。既要发展精细农业、精品养殖业,又要拓展和培育生物能源、生态、旅游、休闲等农业的多种功能,着力发展特色农业、循环农业、生态

农业和旅游观光农业。

要拓展农业内部的增收空间。既要壮大县域经济,又要发展农产品加工业。县域经济是推动我国经济增长的一个重要发动机,也是农民就业增收极具潜力的增长点。因此,应当壮大县域经济,加快乡镇企业发展和小城镇建设,积极发展农村二三产业,为农民创造更多的就业和增收机会。着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延长农业产业链,提高农业比较效益,提升农产品档次,促进农民增收。

要广辟农村外部的增收渠道。农民外出打工是当前和今后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必须切实保护好务工农民的合法权益,搞好就业服务。对务工农民要公平政策、平等对待,使他们的贡献得到充分肯定,使他们的劳动得到充分尊重,使他们的付出得到合理回报。

同时,要完善和强化对农民的直接补贴政策,加强国家对农业和农民的支持保护体系,加大农村扶贫开发力度,不断提高农民的生活水平。

只要我们始终坚持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和农村工作的中心任务,采取更加直接、更加有力的措施,把劲用在实处,就一定能够逐步建立农民持续增收的长效机制,不断开创“三农”工作的新局面。

【农民增收人民日报综述】相关文章:

关于农民增收的研究综述09-22

农民增收先进材料09-22

促进农民增收措施03-15

影响农民增收的因素09-22

农业增效农民增收09-22

促进农民增收的措施09-22

农民增收的长期思路09-22

农民增收实施意见09-22

试论如何促进农民增收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