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防控>《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及防治措施

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及防治措施

时间:2023-07-19 12:35:25 炜玲 防控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及防治措施

  近年来,由于我国环境绿化的需要,森林面积扩大,为林业有害生物繁衍提供了寄主植物,加上气候条件的恶化与生态环境的破坏,许多地区成为有害生物的多发区和爆发区,对当地林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极大影响。因此,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的防治非常重要。

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及防治措施

  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及防治措施

  一、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面临的难题

  随着我国绿化工作的推进,森林绿化面积增加,受诸多因素制约,病虫害也随之加剧,给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带来了相应的难度。

  1.有害生物危害加重

  随着我国人工造林计划的逐年推进,造林面积增加,有害生物危害面积也随之增加。尤其是一些单一树种的森林面积的增加,为有害生物滋生提供了发展空间,使其对森林的危害加剧,基于林业部门现有的资金、人力、技术等条件,可谓是防治难题。

  2.灾情加重

  随着化学药物的大量使用,有害生物的抗药性增强,造成大量繁衍,对森林造成严重的危害;同时,有害生物种类也日渐增加,有些有害生物比较少见,但也能对森林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给防治工作带来了相当的难度。

  3.潜在的危险

  有些病虫害虽然从目前来看虽然危险性不大,但是具有较强的爆发力,一旦造成灾害,难以防治,需要加强预防工作。

  4.灾情反复

  有些病虫害顽固难治,经常造成严重危害。例如,在森林有害生物中,松毛虫、圆蚧和天牛等病虫害就相当顽固,很难防治彻底,且容易造成重灾情,有的病虫害甚至年年在不同地区造成灾情,防不胜防。

  二、影响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因素

  1.监测预报设备落后

  我国建立了林业有害生物“一站三网”式的防治体系,督促各地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预报,林业部门也设立了一些监测点、预报点,但由于建设的基础设备落后,缺乏系统的有害生物网络建设,难以满足有害生物防治的严峻形势与监测预报工作的现实需要,不能及时、准确根据病虫害情况进行预报与防治,使得有害生物监测预报难以发挥应有的效果。

  2.预报监测的技术水平低

  在预报监测中,对新技术的应用不足,不注重进行新技术研究,不重视对已有的生物防治技术进行推广应用,从而造成在防治时,采用传统的防治手段,大面积喷洒剧毒农药造成病虫产生极强的抗药性,环境污染加剧,误伤误杀了大量的害虫天敌,形成林业生态的恶性循环。

  3.预防机制的协调能力差

  林业管理部门之间在有害生物预防方面缺乏协调,造成各个管理环节脱节,造林环节不重视苗木是否有病虫害,育苗环节缺乏对造林环节有害生物防治的考虑,各个部门各司其职,缺乏统筹的预防机制,造成病虫害预防工作的难以有效开展。

  4.检疫工作不到位

  部分林业部门的产地检疫落后,难以适应现行检疫的需要;相当部分的林业部门没有设置检疫检查站,造成苗木在调运过程中,缺乏检疫,给病虫害的传播提供了有利条件。

  5.防治经费短缺

  由于防治经费短缺,造成林业整体减灾能力差。有限的经费使林业部门缺乏资金购进基础设施,难以进行基础的测报与防治工作;缺乏必要的检疫设备,没有资金购入必需的交通通讯工具等,也缺乏资金进行防治技术研究,先进的技术成果也难以在林业系统得到有效的应用推广。

  三、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具体措施

  1.加强对有害生物防治的认识

  首先要认识到有害生物防治是对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支持,是维护生态环境的一个重要环节。其次,加强有害生物防治可以减轻危害造成的损失,可以减轻国家的经济负担。最后,加强有害生物防治是当前林业部门发展的需要,是维护我国生态安全的需要。因此,各地政府要加强对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重视,加强领导,给予林业部门充分的资金支持,规划好本地的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

  2.奠定监测预报工作的基础

  一般来说,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重在预防,加强监测预报工作是做好有害生物防治的基础。各地应该切实改善监测预报工作的基础设施,提供资金购进监测预报需要的仪器和设备,凭借领先的监测预报技术,建立起系统的监测预报网络,以便防治工作能够实现准时、全面的监控林业有害生物的动态,从而可以根据有害生物的具体情况确定相关责任人、管理权限、防治方法等,使监测预报工作能够发挥应有的效用。加强对林业有害生物的调查研究,及时发现有害生物的分布情况、危害程度及潜在的危险,积累相应的有害生物资料,建立防治措施数据库,以便能够利用系统的功能,及时对出现的灾情进行处理,有效减少危害可能造成的损失。对从事有害生物防治监测预报工作的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其业务素质和能力,以便能够利用先进的技术和高素质的人才,建立监测预报工作的快速预报反应机制,准确、及时地做出病虫害的监测预报。

  3.改变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局面

  维护现有的林业基础,选择良种壮苗,推广混交林,实施防治工作的全过程控制,统筹考虑林业个部门在有害生物防治中的责任,使各部门能够协调好防治工作。研究相关有害生物预防技术,采取相应措施维护林业对有害生物的自然抵抗力,实现有害生物防治的良性发展。推进对友好型农药的研究,尽量减少对剧毒农药的使用,以便减轻环境污染和对有害生物天敌的危害,加强推广生物防治技术,积极采用已有的生物防治技术,并研究和探索新的生物防治技术。

  4.加强检疫工作

  随着地区、国际间交流的频繁,加剧了有害生物的传播。因此,要根据我国检疫法规,严格规范国内外种苗的产地检疫和调运过程的检疫,做好有害生物防治的检疫预防工作。加强对检疫法规的宣传,增强人们植物检疫的认识,使人们配合检疫工作;设置检疫检查站,加强对运输中的林业苗木的检疫,从而避免危险性有害生物的传播;加强对林业苗木的产地检疫,在缺乏检疫检查站的地区,尤其要加强产地检疫,以免危险性有害生物传播源蒙混过关;加强对国外林业苗木的复检,防止检疫工作不全面造成有害生物传播。

  5.加大经费投入

  加大经费投入是增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能力的基础。采取“以地方为主,国家补助为辅”的经费投入原则和“谁经营,谁防治”的防治责任制度,国家引导,鼓励集体、个人等多渠道的经费投入,为有害生物防治筹措足够的经费。遵循“谁受益,谁补偿”原则,建立相应的生态效益补偿机制,从中提取相当比例的资金作为有害生物防治经费。

  林业资源是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由于人类对林业资源的破坏性采伐及过量喷洒农药,削弱了林业资源的自我防控能力,造成林业资源种类减少;同时也造成林业害虫天敌逐渐减少,造成有害生物时常成灾,影响林木的正常生长。因此,今后应该加强林业的无公害防治,减轻剧毒农药的使用量,维持林业中有害生物的天敌正常生存,以便利用生态平衡达到防治有害生物的目的。

  林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控措施

  1、仙米林区林业有害生物基本情况

  各类有害生物分布地点不同,根据历年监测记录,具体分布情况如下:云杉小蠹虫在仙米营林区克图麻当、青林子,玉龙营林区玉龙沟内有点状分布,主要采用设置铒木及悬挂诱捕器的防控方法,危害程度为轻度。桦树高山毛顶蛾在仙米营林区祁汉开沟、小宁禅沟、绵山湾,珠固营林区红卫沟,玉龙营林区下达日、拉扎沟等地内有点状和片状分布,主要采用人工喷烟防控方法,危害程度为中度至轻度。柏树侧柏毒蛾在仙米营林区留久阳坡、祁汉开沟阳坡等地有片状分布,采用喷雾及人工捡拾虫茧防控方法,危害程度为轻度。小檗黄檗粉蝶在仙米营林区青林子、班固寺村、讨拉口,玉龙营林区尕德门面、拉不卡、元树沟煤场等地有片状分布,在仙米林区出现今年为第三年,目前经过人工摘除虫茧和化学喷雾防治,虫害已得到控制,危害程度为中度。云杉锈病在仙米营林区达隆沟,玉龙营林区玉龙沟有片状分布,主要采用喷粉方法防控,危害程度为轻度。青杨锈病自2018年开始,在整个在仙米营林区、玉龙营林区内有片状分布,主要采用喷粉方法防控,危害程度为中度。云杉矮槲寄生害在仙米营林区聚羊沟、冰沟阴台有片状分布,主要采用人工修枝及喷雾方法防控,危害程度为中度。由缠营林区与冷龙岭相接壤,海拔较高,气候寒冷,气温偏低,因此在该营林区各类有害生物分布较少。

  2、仙米林区常见的林业有害生物种类

  2.1虫害类

  2.1.1云杉小蠹虫。仙米林区目前已知存在四种小蠹虫,较为常见的有两种:光臀八齿小蠹虫、青海云杉大小蠹,其它两种还未具体定种。青海云杉小蠹虫危害树种主要是云杉,属次期性害虫,一般侵入长势较差树木而造成灾害,其后天也会乘机侵入造成更大灾害。自国家在仙米林区实施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后,由采伐转变为保护,由于之前采伐后未及时处理好伐根及残次木,导致林区内小蠹虫危害程度呈增长趋势。

  2.1.2桦树高山毛顶蛾。高山毛顶蛾3年1代,通常以老熟幼虫下树在腐殖质层下0cm~20cm土层结茧越冬,于第二年4月中旬开始化蛹,4月下旬为化蛹高峰期,开始见成虫。成虫于4月底至5月下旬发生,盛期在4月20日~5月10日期间,因每年气候不同,盛期会有前后日期起伏。根据技术员实地监测,成虫羽化时段主要在上午9时~下午17时,占89%,其中以10时~15时太阳暖和时最集中,约占48.5%。成虫羽化后,日间气温中高阶段活动,成虫飞势较弱,于12时~16时群飞并交尾产卵,产卵期从5月上旬持续到6月上旬,卵期7d~10d。每雌蛾的平均孕卵量为54.3±9.8粒,卵期10.87±1.2d,5月中、下旬孵化,孵化高峰在5月20日前后,遇气温低潮期,对成虫孕卵及卵成活率有较大影响。在叶肉夹层中的卵发育为幼虫,幼虫潜入叶肉,每叶均多为1头。幼虫残害过程中,随着虫龄增长,潜害虫斑也逐渐扩大,斑内排有旋纹状的黑色或墨绿色粪线。经过周期24d左右的潜叶危害,至6月中旬大部分成熟,于6月中、下旬脱孔离叶,沿枝干下行钻入树冠下腐殖层中0cm~20cm深处,作茧蛰伏。到第三年的早春才相继化蛹,新一代的成虫也将出现。高山毛顶蛾在仙米林区各营林区都有不同程度分布,也会根据每年的气候时节不同,出现不同规模的危害情况。

  2.1.3柏树侧柏毒蛾。侧柏毒蛾1年发生2代,以初龄幼虫在柏树树皮缝内越冬。第二年3月幼虫出蛰,危害刚萌发的嫩叶尖端,形成叶基部光秃,逐渐枯黄脱落。老熟后,在叶片间、树皮下吐丝结薄茧、化蛹,6月中旬羽化为成虫。卵产于叶柄、叶片上。第1代幼虫于8月中旬化蛹,8月下旬出现成虫,9月上中旬出现第2代幼虫。危害圆柏林木枝梢枯秃,发黄变干,生长势衰退,似干枯状。2.1.4小檗黄檗粉蝶。黄檗粉蝶于8月~9月在小檗树枝上做茧产卵,次年4月~5月为幼虫活动期,5月下旬开始羽化。其危害主要是虫茧在小檗灌木丛上成网状密封性的虫包。根据近两年来的观察,仙米林区各营林区内,黄檗粉蝶虫害呈逐年增长趋势,从点状分布发展到片状分布。20xx年在仙米营林区黑林子(24林班),灌木林小檗上发现有点状分布的黄檗粉蝶虫茧,灌木林面积为0.27hm2,发生虫害面积约为0.13hm2,经抽样调查,每10丛小檗上平均分布有4个~5个虫茧,每个虫茧内平均有25条~38条幼虫。2018年黄檗粉蝶虫害在仙米林区仙米、玉龙营林区出现片状分布,主要分布在仙米营林区索尕滩(24林班)、双跨(12林班)、讨拉沟口(29林班);玉龙营林区尕德(45林班)、拉布卡(29林班)、元树沟口(38林班),虫害发生面积达到100hm2,经抽样调查,每10丛小檗上平均分布有20个~36个虫茧,每个虫茧内平均有30条~68条幼虫。

  2.2云杉锈病

  云杉锈病病害初期在云杉针叶上呈现淡黄色斑点,多为粉末状,即病菌性孢子器,其顶部分泌有数根黄色细丝状蜜露,数天后在段斑上出现多数橘黄色微隆起的椭圆状或长条状锈孢子器。锈孢子器包被膜陆续破裂,散出大量黄色粉状镑孢子。剩下的包被膜呈白色,病叶呈土黄色干枯而脱落。病菌冬孢子6月中旬萌发,产生担子和担孢子,担孢子主要通过气流传播到云杉幼嫩针叶上侵染,在其他植物及乔木上也有少量发现。在平均气温14℃~16℃条件下,潜育期8d~11d,一般为7月上旬发病,产生性孢子器。3d~7d产生锈孢子器,7月下旬锈孢子陆续成熟,由气流传到转主寄主上侵染,受侵植株的当年生叶不表现症状,次年5月底出现病斑。只有少数病斑在6月初产生冬孢子堆,大多数在第3年6月初才产生大量冬孢子堆,此病害循环中缺少夏孢子阶段。每年对云杉针叶的有效侵染时期约20d左右。

  2.3有害植物云杉矮槲寄生害于4月份开始萌芽,5月中旬至7月初为花期,7月中旬雌性植株开始结果,8月果实逐渐成熟,8月末9月初果实成熟脱落,引发新一轮的种子弹射。其常见的发病症状是寄主植物表现丛枝乱生,寄主结实率明显下降,甚至不结实,受侵染枝条脆,韧性差,直至死亡。

  3、仙米林区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控措施

  3.1综合管理措施

  3.1.1建立组织领导机构。为做好仙米林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控工作,提高测报和防治成效,保证防控质量合格,形成了完善的三级管理系统,县林草部门是仙米林区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控工作的主管单位,全面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控指导工作,加强监测与防控工作的协调、管理、督促和检查,确保防控完成。仙米林场作为仙米林区的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控依托单位,严格按照主管部门批复的方案、文件进行监测与防控,成立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控管理领导小组,全面负责监测与防控工作的实施,并指导和监督防控实施。仙米林场结合各营林区内天然林资源管护站,与部级天然林资源管护员形成系统的监测与防控小组,根据资源管护人员的巡查和监测,能够及时了解整个林区内有害生物发生趋势。

  3.1.2实行责任分工。成立的领导组织结构会根据仙米林区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控实际情况,制定适合本林区的监测与防控实施方案,上至领导组织的监督与检查,下至资源管护人员的详细巡查路线、监测方法、监测对象,防控跟班作业,发生疫情时的上报环节等。明确各自的工作职责和具体的操作细节。如,林业有害生物的监测环节,资源管护人员与仙米林场形成一种长效的机制,由管护人员密切监测有害生物的发生发展趋势,并定期向仙米林场上报相关的监测信息,仙米林场根据上报信息进行实地监测和勘验,更加有利于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控工作。

  3.1.3进行技术培训。仙米林场会不定期安排技术人员下基层,对资源管护人员及林区居民进行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控技术培训,有关知识宣传,提高资源管护人员的专业知识水平,增强林区居民的有害生物监测预警能力,使仙米林区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控工作得以更好的实施。

  3.2具体有害生物的监测与防控措施

  3.2.1云杉小蠹虫。小蠹虫防控要采取以营林措施为基础、饵木诱杀和信息素诱杀为主要手段进行综合防控。

  ①信息素诱捕,对云杉小蠹虫频繁发生地悬挂设置信息素引诱器,设置时间为越冬代成虫始见期和新成虫羽化期(4月中旬~5月初和7月底~8月初),设置诱捕器时尽量在公路沿线、林缘空地、林中空地、集中受害区、沟、山梁等处设置。信息素悬挂后,每5d~7d调查一次,并做好记录,认真填写调查表。

  ②饵木防控,饵木规格为每段长2m,每3段为一堆,按立“△”和平“△”型设置,饵木选取范围为小头直径12cm~20cm,根据立地条件、小蠹虫危害状况因地制宜,合理设置饵木。对交通偏远不便,地形陡峭、饵木设置不便的发生区,以信息素防控为主。8月下旬,小蠹虫侵入饵木后,饵木表皮出现坑道及大量幼虫,未羽化前进行饵木回收,进行剥皮处理,在入侵繁殖小蠹虫扬飞前及时进行除害处理,将树皮及诱集到的小蠹虫集中烧毁。后对饵木采伐后剥皮的伐根和回收后剥皮归楞的饵木,进行苦参碱药剂喷雾除害处理,除害处理率达100%,防止发生二次侵害。

  ③营林措施,通过营林措施使作业区虫源木、虫害木、带虫枝梢进行集中清理,得到有效除害处理,使林分内害虫虫口密度、种群数量得到控制,危害逐步降低。

  3.2.2桦树高山毛顶蛾。根据高山毛顶蛾3年1代规律,4月底至5月初为成虫羽化高峰期,因每年气候不同,高峰期会有前后日期起伏。监测最佳时间为上午9时~下午5点太阳暖和时段,也是成虫羽化最集中时段,如发现有成虫杨飞便可进行防控。高山毛顶蛾防控主要分两个阶段,4月底至5月初成虫羽化期,通过苦参碱和柴油配比进行喷烟防控,以灭杀杨飞的成虫为主。5月底至6月初,高山毛顶蛾幼虫在侵害叶片时采用渗透剂和苦参碱配比进行喷雾防控,主要通过渗透剂作用将苦参碱药液渗入叶肉,达到灭杀幼虫的目的。

  3.2.3云杉锈病。云杉锈病监测主要在5月下旬6月初,观察云杉针叶处是否有淡黄色段斑,不同林分因子、不同发育阶段、不同树势寄主抗病性有显著差异,通过这一现象对病情发生区及毗邻地区进行详细的实地监测踏查,掌握有无病害发生。

  4、仙米林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与防控建议

  4.1完善建设体系

  根据国家投资资金,合理设计实施方案,完善场、站、点三级监测预报体系建设。引进先进监测设备、仪器、基础设施以及交通工具等。不断完善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体系、设备,技术更新,充分发挥基层森防部门及技术员的主导作用。

  4.2强化队伍建设

  一是重视人才培养和引进。加强技术员培训,开展有计划、有针对地专业培训,提高监测技术人员的业务素质,适应不断趋于向健康发展的林业生态事业。引进先进防控技术、科学防控方法,应用新型防控器械,使用安全有效的防控药品,使技术员熟练掌握防控专业技能,提高林业生态建设效能。增强当地居民的有害生物监测及防控的意识,加强林业有害生物监测方法及防控技术的宣传,使当地居民参与到林业生态健康发展的事业中来,更加便利于我们的工作,更能够提高我们的防控能力。健全人员激励机制。实施科学合理的工作责任制,对各级监测防控工作技术员制定合理的工作数量和工作目标及工作质量考核机制,责任到人,上下联动,从而带动技术员的积极性和责任心。

  4.3推广应用监测防控新技术

  科学技术不断在发展,林业生态健康发展也离不开新技术、新成果的应用。为提高监测防控能力,可使用如传感技术、遥感技术、“3S”技术等监测技术,实现新技术的不断更新,提高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防控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5、结束语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报工作是林业生态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需要相关部门、机构、企业和个人全面参与,在学习中不断提高技术员专业素质、器械设备更新,提高监测预报工作的时效性、准确性,促进林业生态事业的可持续发展。仙米林区的森林生态安全建设工作在整个门源县生态文明建设中有着重要的地位,保护好仙米林区内森林的生态安全也是每一位基层林业工作者的责任和使命。

【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及防治措施】相关文章:

林业有害生物发生特点及防控措施03-21

廉洁防控措施03-21

风险防控措施03-21

口蹄疫的防控措施03-21

麻疹的防控措施03-21

火灾防控措施03-21

登革热的防控措施03-21

疫情防控措施02-14

管控区防控措施04-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