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名词解释>《心理学入门名词解释

心理学入门名词解释

时间:2022-03-21 18:24:54 名词解释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心理学入门名词解释

心理学: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社会心理学:致力与理解人在社会情境中的心理和行为级其本质和起因的一个科学领域。

个体发展心理学:研究个体从出生到衰老的整个过程中的心理发展和变化规律。

发展与教育心理学:个体心理发生与发展以及为了促进个体心理发展的人类学习与教育的实质与规律的科学。

心理健康:基本心理活动的过程内容完整、协调一致(知、情、意、行、人格完整协调,能适应社会)

心理学基础(名词解释)2017-04-09 08:04 | #2楼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规律的学科。

2.观察法由研究者直接观察记录被试的行为活动,从而探究两个或多个变量之间存在何种关系的方法。

3.调查法就是以被调查者所了解或关系的问题为范围,预先拟就问题,让被调查者自由表达其态度或意见的一种方法。

4.个案研究法是收集单个被试的资料以分析其心理特征的方法。

5.实验法是在控制的条件下系统地操纵某种变量的变化,来研究这种变量的变化对其他变量所产生的影响。

6.需要是有机体感到某种缺乏而力求获得满足的心理倾向,它是有机体自身和外部生活条件的要求在头脑中的反映。

7.颅相说是由科学家提出的关于颅骨外形与性格特征之间关系的一种新奇但不科学的观点。

8.定位说是有关脑功能研究影响深远但又不全面的学说。该理论认为人的神经系统的不同部位各有其功能,并排列在不同的等级上。

9.整体说强调脑功能的整体性,以反对颅相说和定位说。该学说承前启后,有科学实验依据;

10.机能系统说认为脑是一个动态的结构,是一个复杂的机能系统,人的各种行为和心理活动是由动系力系统,信息接收、加工、储存系统和调节系统这三个机能系统彼此作用、协同活动的结果,同时每个机能系统又各自发挥着不同的作用。

11.模块说认为在结构和功能上,人脑是由高度专门化的、相对独立的模块组成的。

12.泛脑网络论认为人的大脑和 髓可从宏观到微观分为回路、神经元群、神经元和分子序列四级层次的网络。

13.动机是引起、维持个体活动并使活动朝某一目标进行内在动力。

14.汪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指向性和集中性是注意的两个基本特征。

15.知觉可以被看做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

16.记忆的三级加工模型认为外界信息进入记忆系统后,经历了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三个阶段。

17.感觉记忆又叫瞬时记忆,外界信息首先经过感觉器官进入感觉记忆,信息按照感觉输入的原样在这里登记下来,所以感觉记忆又叫感觉登记。视觉感觉约0.5秒以内,声像记忆的时间可能较长的时间,达到4秒左右。

18.短时记忆是指记忆信息保持的时间在一分钟以内,一般认为约为15—30秒,甚至更短时间的记忆。

19.长时记忆是指存储时间在一分钟以上的记忆。长时记忆是一个真正的信息库,它的容量巨大,可以长期保持信息。

20.情绪是人类对于各种认知对象的一种内心感受或态度。它是人们对于自己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对于自己的工作、学习和生活,对于他人的行为的一种情感体验。

21.智力应该是包含学习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的一种综合能力。

22.创造力可以看成是根据一定目的,运用已知信息,产生出某种新颖、独特、有社会价值的产品的能力。

23.人格是个人内在动力组织及相应的行为模式的统一体。

24.自陈式测验是运用自陈量表来进行人格测验的一种方法,量表中包含一些陈述性的条目,受测者根据陈述内容与自己实际的适合情况选择答案。

25.心理发展是指个体随年龄的增长,在相应环境的作用下,整个反应活动不断得到改造,日趋完善、复杂化的过程,是一种体现在个体内部的连续而又稳定的变化。

26.依恋是婴儿寻求并企图保持与母亲(或另一个主要照料者)亲密的身体联系的一种倾向,主要表现为啼哭、笑、吸吮、喊叫、咿呀学语、抓握、身体依偎和跟随行为。

27.学习是指学习者因经验而引起的行为、能力和心理倾向的比较持久的变化。

28.教学目标是指教学活动中所期待得到的学生的学习结果。

29.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能够独立完成的学习任务水平与在有能力的教师或同伴的帮助下方能完成的学习任务水平之间的区域。

30.教学评价是指根据教学目标,对学习者在教学活动中所发生的变化进行测量,收集有关资料,并做出价值判断的过程。

31.教师效能感,是指教师对自己影响学生学习行为和学习成绩能力的主观判断。

32.教师教学监控能力,是教师为保证教学的成功、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而在教学的全过程中,将教学活动本身作为意识的对象,不断地对其进行积极、主动的计划、检查、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能力。

33.人际认知,我们把个体在交往中,观察了解他人的外在特征和外显行为,形成印象,并推测、判断其心理状态、人格特征、行为动机和意向的过程。

34.社会测量法是美国心理学家莫雷诺最早创立的,可以定量地描述地整个群体的人际关际状况,以及每个成员在群 1

体中的人际关系状况。

35.参照测量法是在社会测量法的基础建立起来的,利用这个方法可以进一步揭示人们在人特征、行为方式、意见等方面重视他人的情况,而不局限于好感与恶感方面。

36.社会助长也称社会助长作用,是指他人在场或他人一起活动可以提高个体的行为效率。

37.社会惰化是指在群体中与许多人共同完成一项工作时,个人所付出的努力比单独完成时偏少。

38.心理健康是个体能够积极的适应环境,有正常的认知水平、稳定愉快的情绪、同客观现实保持积极平衡的意志行为与良好的个性特征的状态和正常的自我调控能力。

挫折适应是指人在碰到挫折情景时,对引起挫折的种种因素,采取有效的策略。

39.生涯辅导是指一套有系统的辅导计划,在辅导人员的帮助下,引导个人探究、评判并整合运用相关的知识与经验,来规划个人的生涯发展。

40.归因,对他人的行为表现进行分析,解释和推论其性质或原因的过程。

41.建构主义,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知识的意义的过程。建构一方面是对新信息的意义的建构,同时又包含对原来经验的改造和重组,是新旧经验之间的双向的相互作用过程。

42.知觉的整体性,当我们感知一个熟悉的对象时,只要感觉了它的个别属性或主要特征,就可以根据以往的经验而对它进行识别,把它作为一个整体来进行。

43.知觉的选择性,在日常生活中,作用于我们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是多种多样的。但是在一定时间内,人不能感受到所有的刺激,而仅仅感受能够引起注意的少数刺激,此时,注意的对象好像从其他事物中突出出来一样,出现在“前面”,而其他事物则退到“后面”去。

44.知觉的理解性,通常,人对任何事物都是根据已有知识和过去的经验来理解和领会的。

45.知觉的恒常性,由于知识和经验的参与,知觉往往并不随知觉条件的变化而变化,而表现出来相对的稳定性。

46.自我效能感,是指人对自己能否成功地进行某一成就行为的主观判断,它与自我能力感是同义语。

2

【心理学入门名词解释】相关文章:

心理学导论名词解释03-01

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06-10

自考教育心理学名词解释04-10

心理学自考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04-22

心理学名词解释完整版03-21

儿童发展心理学名词解释02-27

地貌名词解释06-15

中医的名词解释05-26

西方名词解释04-03

炒股名词解释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