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经典励志>先进性>《保持先进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保持先进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时间:2022-09-24 05:36:48 先进性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保持先进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同志们:

根据中央和的部署,我省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分三批进行。参加第一、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主要是党政机关和城市基层,已先后告一段落;参加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主要是农村,今天会议部署后就要全面铺开了。

在前两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我省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认真贯彻落实胡-锦-涛关于“关键是取得实效”和“成为群众满意工程”的指示精神,坚持重在联系实际、重在讲求质量、重在取得实效,坚持抓理论武装、抓主题实践、抓创新载体、抓作风转变、抓制度规范,扎实推进各项工作,使先进性教育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广大党员干部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进一步提高,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员的宗旨意识和履行义务的责任感明显增强,先锋模范作用更加突出;各级领导班子和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得到加强,党的执政基础更加巩固;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一批问题得到较好解决,党群干群关系更加密切;经济建设和各项社会事业得到有力促进,构建和-谐广东的举措更加落实;建立健全了一批制度机制,基层党组织建设和党员教育管理的工作制度更加完善。

通过前两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实践,我们深深感到,必须坚持领导带头、率先垂范,做到精心组织、深入推进,增强教育活动的推动力;必须坚持抓住主线、围绕大局,做到明确方向、服务中心,增强教育活动的统筹力;必须坚持正面教育、树立典型,做到凝聚人心、鼓舞士气,增强教育活动的感召力;必须坚持求真务实、开门教育,做到扎实有效、群众满意,增强教育活动的说服力;必须坚持创新载体、分类指导,做到生动活泼、有的放矢,增强教育活动的吸引力;必须坚持建章立制、巩固成果,做到立足当前、着眼长远,增强教育活动的影响力。这些经验体会,对于我们理清思路、明确目标、找准着力点,切实搞好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最近,胡-锦-涛就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作出重要批示,指出:“要结合农村实际,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有针对性地开展正面教育,解决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解决影响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问题,务求取得实效。”胡-锦-涛的重要批示,明确了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主题、基本方法和要解决的主要问题,为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指明了方向,对加强农村党的建设和做好农村各项工作具有重要指导作用。根据胡-锦-涛的重要批示和全国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工作会议的精神,我省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切实加强领导,精心组织实施,使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新加强,党员队伍素质有新提高,解决“三农”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有新进展,固本强基,惠及群众,以实实在在的成效推动农村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按照这个要求,我讲四点意见:

一、认清形势,增强搞好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中国几千年以农为本,新中国以农业为基础,改革开放首先从农村开始。农村发展,才有广东的全面发展;农村稳定,才有广东的稳定;农村和-谐,才有广东的和-谐。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农业、农村、农民问题始终处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要靠政策、靠科技、靠投入。而所有这一切,都要依靠以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团结带领广大农民群众去落实。所以,搞好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把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好,把党员队伍教育好,意义十分重大。

我省高度重视“三农”工作,采取了一系列支农惠农措施。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城市支持农村、工业反哺农业,努力解决制约“三农”问题的深层次矛盾,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加强中心镇和专业镇建设,以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产业化破解“三农”问题,使农村的各项工作出现了喜人局面,农村改革发展稳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同时,坚持抓基层、打基础,抓党建、促发展。党的十六大以来,大力实施固本强基工程,组织“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深入开展“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动,培养树立了一大批农村先进典型,切实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不断增强。所有这些,都为搞好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营造了良好氛围,创造了有利条件,奠定了坚实基础。

但也应当清醒地看到,农村基层还存在不少问题和困难。从经济社会发展来看,城乡分割的二元体制尚未根本改变,城乡差别和地区差别日益扩大的趋势尚未根本扭转;农业受市场和资源环境的双重制约日益突出,粗放型的增长方式难以为继;有的地方农村经济发展缓慢,集体经济薄弱,农民的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较低;农业农村的支持保障体系不健全,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强;农村的规划建设落后,有的村“脏乱差”问题比较突出;农民素质参差不齐,有一部分农民的生活还相当贫困。从党的建设来看,有的村党组织战斗力不强,党员队伍年龄老化,组织活动难开展、党员作用难发挥;一些村党组织抓精神文明建设不力,放任自流,封建迷信有所抬头;个别村党组织软弱涣散,不能发挥领导核心作用,宗族势力把持村务,社会治安状况比较严峻,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少数村干部作风不民-主,办事不公道,甚至以权谋私、违纪违法,失去了群众的信任。

《保持先进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总之,搞好农村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对于我省进一步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贯彻落实到基层,努力在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和全面加强党的建设方面发挥排头兵作用;对于进一步解决“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对于实施固本强基工程,夯实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对于巩固和扩大前两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确保先进性教育活动成为群众满意工程,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各级党组织务必从实现新时期发展目标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要性,切实把这项工作纳入重要日程抓紧抓好,为“十一五”时期我省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开好局、起好步打下坚实的思想基础和组织基础。

二、讲究方法,扎实开展农村的先进性教育活动

我省农村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要突出抓班子、强核心,抓骨干、带队伍,抓作风、聚民心,抓改革、谋发展,抓稳定、促和-谐。要坚持正确的工作方向,坚持质量第一的标准,结合“三农”工作实际,做到学习培训扎实,分析评议深刻,整改措施有力,努力在实践上、制度上、理论上多出成果,取得农村党的建设和新农村建设的双丰收。

(一)联系农村实际,在丰富内容形式上下功夫。对农村党员进行学习培训,要突出学习内容的实用性,组织党员学习《党章》和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九届七次全会精神,以及有关政策法规、市场经济知识、实用农业技术方面的内容,务求通俗易懂,学了能用;突出学习时间的灵活性,科学安排学习进度,保证学习和生产“两不误、两促进”;突出学习形式的多样性,多组织群众喜闻乐见、寓教于乐的活动,使先进性教育更加具体化、形象化。通过学习培训,努力提高农村党员干部执行政策的能力、加快发展的能力、服务群众的能力、化解矛盾的能力、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努力提高农村党员带头致富、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征求群众意见,开展谈心活动,召开专题组织生活会,进行民-主评议,都要充分考虑农村的实际情况,不搞“一刀切”。

(二)务求取得实效,在解决实际问题上下功夫。先进性教育活动既要解决思想问题,又要解决实际问题。要重实际、出实招、求实效,围绕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下力气解决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队伍存在的突出问题,使党员受教育、组织增活力;解决影响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主要问题,使经济上台阶、社会有进步;解决农民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问题,使群众得实惠、农村更和-谐。先进性教育活动分三个批次开展,先机关后基层,先城市后农村,体现了领导带头、机关带动、逐步深入的要求,有利于上下联动,统筹解决一些难点、热点问题。参加前两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党组织和有关部门,要把解决涉及“三农”、农村基层党组织又无力解决的问题,与落实本地本单位的整改措施结合起来,与研究制定本地本单位的“十一五”规划结合起来,与出台加快农村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农民增收的具体政策措施结合起来,以改进作风、服务“三农”的实际行动,关心和支持农村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要继续开展“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动,面向农村基层开展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努力为农村办实事、为农民解难题。当前,要结合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工作,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认真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和引导群众的工作,把各项防控措施落实好,在防控禽流感工作中体现先进性。

(三)正确把握政策,在激励农村党员上下功夫。要坚持正面教育、自我教育为主的原则,正确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有力武器,不断增强农村党员参加教育活动的自觉性、提高自身素质的积极性、服务农民群众的主动性,促使他们自我认识和解决问题。关心、爱护农村党员,积极探索党组织关怀党员、党员互相帮扶的工作机制,激发他们积极向上、干事创业的内在动力。认真贯彻落实党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努力做好理顺情绪、化解矛盾的工作, 把广大党员、群众的积极性进一步引导到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上来。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发现和妥善处理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积极稳妥地处理好涉及到农村宗族、社会治安、征地拆迁、民-主管理等方面的问题,维护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好局面。

(四)注重夯实基础,在加强基层组织上下功夫。要深入推进固本强基工程,扎实做好“十百千万”干部下基层驻农村工作。适应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要求,研究解决农村经济结构调整和农村综合改革带来的新情况新问题,加强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组织建设。要努力建设朝气蓬勃、奋发有为、干净干事、群众拥护的领导核心。探索新形势下农村基层党组织的设置方式和活动方式,把党组织建立在农村各种协会、经济组织上,建立健全村民党小组,扩大党的组织和工作的覆盖面。在加强党员教育工作的同时,要重视做好农村发展党员工作,把有群众基础、有文化知识、有致富本领的农村青年团结在党组织的周围,加强培养教育,及时把他们中的优秀分子吸收到党内来,不断增加党的新鲜血液,优化农村党员队伍的结构。同时,要对农村基层党组织进行排队分类,区别不同情况,实行分类指导。对党组织战斗力强、经济发展快、社会风气好的先进村,要引导它们提出新的发展目标,使各方面工作更上一层楼,充分发挥它们在当地的示范、辐射和帮带作用;对中间状态村,要加强指导,坚持有什么问题就解决什么问题,使其走上更快更好的发展轨道;对党组织软弱涣散、经济发展缓慢、社会管理问题较多的后进村,要集中力量进行整顿,尽快改变面貌。

《保持先进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五)建立长效机制,在加强党员教育上下功夫。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为建立健全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提供了丰富经验和实践基础。建立长效机制是一个系统工程,要从总体上把握,统筹考虑三个批次先进性教育活动所取得的经验,需要解决的共同问题和不同特点,从实际出发,完善学习培训制度,提高党员的先进意识;完善党内生活制度,增强党员的组织观念;完善联系群众制度,丰富党员的服务内容;完善监督激励制度,落实党员的权利义务。建立长效机制要注重务实管用,做到系统配套、明确具体、简便易行。

三、突出主题,积极推进有广东特色的新农村建设

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要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这个主题,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推进统筹城乡发展,更多地关心农民、关注农村、支持农业,进一步强化和落实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各项工作,努力形成农村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良好局面。

(一)促进农村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培育新农民。农民是建设新农村的主体。发展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的思想、科学文化素质和技术、能力,是实现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是实现农民收入持续增长的长久之计。从一定程度上讲,农村劳动者的素质决定农村经济的兴衰,决定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成败。要通过在农村党员中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带动和深化对农民群众的教育,深入开展“爱国、守法、诚信、知礼”教育活动,认真实施“百万农村青年技能培训工程”,紧密结合城乡劳动力市场和农村经济发展的需求,开展灵活多样的专业技术培训,切实提高农民群众思想道德素质和致富技能。要抓住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契机,建立农民科技教育培训体系,为造就千千万万合格的新农村建设者提供制度保障,努力把农村劳动者培育成为自强不息谋出路,千方百计求发展,具有自立意识的新农民;互助互利抓生产,同心协力建家乡,具有合作精神的新农民;顾全大局促稳定,遵纪守法保平安,具有法制观念的新农民;注重学习增才干,勤劳致富奔小康,具有创业本领的新农民。

(二)促进农村基础设施不断完善,营造新环境。完善的基础设施和良好的人居环境,是农村和-谐发展、农民安居乐业的基本条件。在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要把营造良好的生产生活条件和发展环境作为一项整改措施来落实。按照整体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从方便生产生活、美化绿化环境、节约保护耕地、尊重文化传统出发,认真搞好新农村的规划建设,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继续加大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重点加强农田水利和生态环境建设,完善农业发展综合配套体系,不断增强农业发展后劲。大力整治村容村貌,重点推进改水、改路、改房、改厕、改灶工作,改变“脏乱差”的面貌,建设干净、整洁、优美的生态文明村。

(三)促进农村经济结构调整优化,发展新产业。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要广泛征求各方面意见,根据农民群众的意愿,进一步贯彻“多予少取放活”方针,稳定、完善和强化各项支农政策,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切实加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建设。要根据实际情况,推广农业科技,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大力发展生态农业、集约型农业、效益农业、特色农业,推动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不断优化。促进城市工业向农村转移,产业链条向农村延伸,做大做强农业龙头企业,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鼓励和支持农村党员带头建公司、建基地、建协会,带动农村共同发展和农民共同致富。深化农村流通体制改革,全面搞活农产品流通,促进农村和农业加快发展。加强泛珠三角和粤台农业合作,提高农业的竞争力。通过这些有效措施,逐步形成以特色产业为主导、现代农业为基础、流通服务业为纽带的农村产业发展新格局。

(四)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树立新风尚。农村精神文明建设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不竭精神动力。要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开展文明村、文明户等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引导农民群众树立新风,破除陋习;崇尚科学,反对迷信;增强现代意识,摒弃宗族观念,努力形成安居乐业、邻里和睦、民风淳朴、文明祥和的良好氛围。要广泛开展送文化进农村活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传播科学文化知识,用健康向上的先进文化占领农村阵地。要深化农村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扫除“黄赌毒”,禁止“六-合-彩”赌博,取缔邪教组织,完善社会治安防控体系,严厉打击农村黑恶势力,遏制重大恶性案件和群体性事件发生。

(五)促进农村民-主管理制度建设,形成新机制。要通过先进性教育活动,大力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和民-主政治建设,不断完善村党组织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努力提高农村“两委”班子贯彻执行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的能力,民-主管理、依法办事的能力,发展集体经济、带动群众致富的能力。建立健全村民调解工作机制,充分发挥村民调解委员会在稳定农村社会秩序中的积极作用。培育村民自治意识,完善农村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实现农民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激发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进一步健全村务财务公开制度,自觉接受农民群众监督,促进村务财务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加强农村社会服务体系建设,提高农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

四、加强领导,确保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各项任务落到实处

各级党组织要高度重视,坚持和落实领导责任制、党员领导干部联系点制度、督查制度和群众监督评价制度,充分发挥各级党员领导干部的带头和表率作用,努力形成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工作格局。党委主要负责同志作为第一责任人要亲自抓,分管领导要具体抓,其他党员领导干部要结合分工协助抓。搞好农村的先进性教育活动,各地级以上市党委责任重大,要加强调查研究,及时掌握情况,研究解决教育活动中的重大问题;县和乡镇两级党委的责任更直接,工作更具体,要担负起领导和指导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主要责任;村党组织是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的直接组织者,要认真落实组织实施的主要责任。

农村党员干部是带领广大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骨干力量,也是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骨干力量。对他们既要关心爱护,又要严格教育、严格管理、严格要求,引导他们在先进性教育活动中带好头,发挥表率作用。

“十百千万”下基层驻农村干部是开展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的一支重要力量,要按照“三解决两提高一推进”(解决农村经济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解决群众最关心的重点问题、解决农村党组织和党员队伍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村级领导班子战斗力、提高农村党员队伍素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在乡镇党委的领导下,积极指导农村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做到指导有力;紧紧依靠村党组织,鼓励农村党员干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结合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工作实践,提高农村干部抓领导班子自身建设的能力,做到引导有力;深入了解村情民-意,帮助村党组织和群众排忧解难,促进突出问题的解决,做到推动有力。挂点单位要把驻点村作为农村先进性教育活动的联系点,主要负责同志要到联系点作具体指导,为联系点的党员上辅导课,帮助办好事实事。

省、市两级党委要派出巡回检查组,县(市、区)委要派出督导组。抽调一批熟悉党建工作、具有农村工作经验的同志和后备干部参加巡回检查组、督导组。巡回检查组和督导组要深入农村了解情况,及时总结推广好经验,发现存在的问题,提出工作意见。要搞好舆-论宣传,采取农村党员和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广泛宣传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重大意义,宣传先进典型,努力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安排在第三批开展先进性教育活动的部分党政机关,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着力解决突出问题,切实改进机关作风,促进各项工作,充分发挥领导机关和领导干部在整个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中的示范带头作用。因各种原因未能参加第一、二批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党组织和党员,要安排参加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

同志们,保持党的先进性,使我们党的队伍更加纯洁、组织更加坚强,真正把千千万万党员聚集、组织起来,成为一个有统一意志和强大战斗力的整体,我们的事业就会无往而不胜。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的党中央周围,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再接再厉,扎实搞好农村的先进性教育活动,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建设经济强省、文化大省、法治社会、和-谐广东,实现全省人民的富裕安康作出新的贡献。

保持共-产-党先进性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2017-04-27 20:52 | #2楼

长期以来,农业、农村、农民问题一直是决定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和现代化进程的关键性问题,也是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根本性问题。没有农业的牢固基础和农业的积累与支持,就不可能有国家的自立和工业的发展;没有农村的稳定和全面进步,就不可能有整个社会的稳定和全面进步;没有农民的小康就不可能有全国人民的小康。农业丰,则基础牢;农村稳,则社会安;农民富,则国家昌。只有近8亿农民全员加入现代化进程,才能盘活国民经济全局,实现可持续发展;只有广大农村的落后面貌明显改变,才能实现更大范围、更高水平的小康。为此,中央审时度势,在十六届五中全会上作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战略决策,为今后我国农村勾画出了“生产发展、生活富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新蓝图。 

一、“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涵

“社会主义新农村”是指在社会主义制度下,反映一定时期农村社会以经济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全面进步为标志的社会状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发展经济、增加收入。这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首要前提。要通过高产高效、优质特色、规模经营等产业化手段,提高农业生产效益。二是建设村镇、改善环境。包括住房改造、垃圾处理、安全用水、道路整治、村屯绿化等内容。三是扩大公益、促进和-谐。要办好义务教育,使适龄儿童都能入学并受到基本教育;要实施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使农民享受基本的公共卫生服务;要加强农村养老和贫困户的社会保障;要统筹城乡就业,为农民进城提供方便。四是培育农民、提高素质。要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倡导健康文明的社会风尚;要发展农村文化设施,丰富农民精神文化生活;要加强村级自治组织建设,引导农民-主动有序参与乡村建设事业。

具体而言,所谓“新农村”包括5个方面,即新房舍、新设施、新环境、新农民、新风尚。这五者缺一不可,共同构成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范畴。即要因地制宜地建设各具民族和地域风情的居住房,而且房屋建设要符合“节约型社会”的要求;要完善基础设施建设,道路、水电、广播、通讯、电信等配套设施要俱全,让现代农村共享信息文明;生态环境良好、生活环境优美。尤其是在环境卫生的处理能力上要体现出新的时代特征;使农民具备现代化素质,成为有理想、有文化、有道德、有纪律的“四有农民”;要移风易俗,提倡科学、文明、法治的生活观,加强农村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二、社会主义新农村提出的历史背景

早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就提出过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当时,我国农村社会生产力低,广大农民的温饱还难以保障,发展农业生产主要是解决农民的穿衣吃饭和粮食需求问题,建设新农村就是要维持农村和全社会的安定。正当几亿农民所关心的问题逐步得到解决时,文-化-大-革-命爆发了,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宁要社会主义草,不要资本主义苗”,农业生产发展缓慢,甚至停滞不前。改革开放之后,农村生产力获得了空前解放,农村各项事业都获得了飞速进步,农民一直盼望的“楼上楼下,电灯电话”,都成了现实。这个时候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两个文明一齐抓。这是在总结历史经验教训特别是文-化-大-革-命的教训的基础上,根据我国社会发展的实际,适应时代进步的要求而提出来的。上世纪80年代初,我国又提出“小康社会”概念,其中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就是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之一。此次五中全会所提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则是在新的历史背景中,在全新理念指导下的一次农村综合变革。 

<一>是基于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难点和关键在农村。从总体来看,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举步维艰、农民收入增长困难重重、农村社会事业发展任务艰巨,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尚未消除,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的长效机制

【保持先进性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关文章: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党的先进性建设09-24

党的先进性建设与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09-24

以党的先进性建设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09-24

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体现先进性09-24

永葆先进性建设新农村09-24

以党的先进性建设促进新农村建设09-24

保持先进性奉献在岗位建设09-24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调研报告05-18

用党的先进性建设促进新农村建设09-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