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人事资料>员工管理>《国有企业如何进行内控管理

国有企业如何进行内控管理

时间:2022-03-25 00:46:10 员工管理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国有企业如何进行内控管理

一、内部控制在实际工作中对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及外部社会经济活动都会带来深远的影响,产生良好的效果

(一)确保企业制订的各项管理方针、目标的贯彻执行

内部控制制度由若干具体政策、制度和程序所组成,渗透于企业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只要企业内部存在经营活动和管理环节,就有相应的管理办法和控制措施,从而有效地贯彻企业的经营方针,确保经营目标的实现。

(二)确保会计信息及其他管理信息的真实可靠,防范经营风险

健全内控制度,可以规范企业各类信息的采集、归类、记录和汇总的过程和行为,确保会计信息资料的真实可靠,如实反映企业经营状况,及时发现和纠正各种错弊,有效控制企业的经营风险。

(三)确保资产的安全完整,并加以有效利用

健全内控制度,能够科学有效地监督和制约企业财产、物资的采购、计量、验收等各个环节,对企业各种资源的利用和现金流动进行控制和管理,从而确保企业财产物资的安全完整,防止资产流失。

(四)确保企业利润最大化

健全内部控制,使企业的各项经营活动做到活而有序,减少了不必要的成本费用开支,促进企业的有效经营,以求企业实现更大的盈利目标。

二、近年来,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企业改革的不断深入,从政府部门到企业管理层对企业内部控制的认识不断提高,大部分国有企业都在一定程度、一定范围内建立了内部控制制度,但是在实际经营中,还存在着许多不尽完善的地方

(一)内部控制环境不够完善

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及有效运行,有赖于企业良好的法人治理结构。现代企业的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客观上需要一个规范的法人治理机构、加强内部控制,以保障所有者、经营者、债权人等的合法权益。但从目前情况看,大部分国有企业改制后,虽然在形式上建立了法人治理结构,但由于产权不明晰、出资人缺位,未形成有效的内部权力制衡机制,再加上内部控制固有的局限性,造成内控力度削弱,经济业务随意性加大,监督机制失效。

(二)会计信息失真、造假机率增大

有的企业由于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而造成的信息失真现象较为严重。如常规性

的印单(票)分管制度、重要空白凭证保管使用制度及会计人员分工中的“内部牵制”原则等得不到真正的落实;会计凭证的填制缺乏合理有效的原始凭证支持;人为捏造会计事实、篡改会计数据、设置账外账、乱挤乱摊成本、隐瞒或虚报收入和利润;资产不清、债务不实等等。造假现象在上市公司中已经屡见不鲜,在其他企业中的现状就更为堪忧。

(三)费用支出失控,潜在风险加大 有的企业对财产物资的内控管理相当薄弱,制度形同虚设,采购环节职责未按规定严格分离,经济往来中审查制度不严密,存货发出手续不完善,加之未及时与财务部门对账,造成多年来库存物资的毁损、报废、短缺未得到及时处理,致使潜在亏损增加,经营风险加大。有些企业在业务活动经费的管理中往往存在着较大的管理漏洞,为了搞活经济,允许部门经理支一定比例的业务费用,但对这部分费用的适用范围无明确规定,更无约束监督机构,导致部门经理大手大脚、挥霍浪费。

(四)内部审计形同虚设 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再控制,本身就应从第三者的立场上客观公正地对企业的经济监督进行再监督,它的地位应当是超然独立的。但是目前企业大部分内部审计部门基本上与其他职能部门平行,这样就无法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以致于违法违纪现象时常发生。

三、加强和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是当前深化企业改革,强化企业管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不断完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需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完善企业内控环境,严格授权批准制度

在法人治理结构方面,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之间应形成权责分配、激励与约束、权利制衡关系,把各项管理落到实处。在管理部门设置方面,建立完善科学的、符合企业特点的内部组织结构,合理、有效地设置各部门和岗位,建立部门和岗位责任制度,明确工作职责,建立、健全内部牵制制度,实行不相容职务相分离。根据内部控制的要求,单位在确定和完善组织结构的过程中,应当遵循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原则。单位的经济活动通常可以划分为五个步骤,即:授权、签发、核准、执行和记录。一般情况下,如果上述每一步骤由相对独立的人员(或部门)实施,就能够保证不相容职务的分离,便于内部控制作用的发挥。

授权批准控制是指对单位内部部门或职员处理经济业务的权限控制。授权批准按其形式可分为一般授权和特殊授权。所谓一般授权是指对办理常规业务时权力、条件和责任的规定,一般授权时效性较长;而特殊授权是对办理例外业务时权力、条件和责任的规定,一般其时效性较短。不论采用哪一种授权批准方式,企业必须建立授权批准体系,明确各职能部门授权批准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单位内部的各级管理层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相应职权,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经济业务,保证企业权责分明,科学管理。

《国有企业如何进行内控管理》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二)规范财务会计核算,全面推行预算管理

企业必须依据会计法和国家统一的会计制度等法规,制定适合本企业的会计处理程序,实行会计人员岗位责任制,建立严密的会计控制系统。在实行国家统一的一级会计科目的基础上,企业应根据经营管理需要,统一设定明细科目,集团性公司更有必要统一下级公司的会计明细科目,以便统一口径,统一核算。明确会计凭证、会计账薄和财务会计报告的处理程序与方法,遵循会计制度规定的核算原则,使会计真正实现为国家宏观经济调控和管理提供信息、为企业内部经营管理提供信息、为企业外部各有关方面了解其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提供信息的目标。

预算是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是为达到企业既定目标编制的经营、资本、财务等年度收支总体计划,包括筹资、融资、采购、生产、销售、投资、管理等经营活动的全过程。要以营业收入、成本费用、现金流量为重点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并对预算结果及时进行科学分析,对产生的差异进行有效控制。

(三)健全财产保全制度,防范市场经营风险 严格执行财产保全控制,限制未授权人员对财产直接接触,并采取定期盘点、账实核对、记录保护、财产保险、记录监控等措施,确保各种财产的安全完整。

树立风险意识,针对各个风险控制点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系统,通过风险的预警、识别、评估、分析、报告等措施,对财务风险和经营风险进行全面防范和控制。必要时可设置风险评估部门或岗位,专门负责有关风险的识别、规避和控制。

(四)完善用人制度,加强信息管理

人力资源要素的数量和质量状况,人力资源所具有的忠诚、向心力和创造力,是企业兴旺发达的活力和强大推动力所在。因此,如何充分调动企业人力资源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发挥人力资源的潜能,已成为企业管理的中心任务。人力资源控制应建立严格的招聘程序,保证应聘人员符合招聘要求。要定期对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其业务素质以更好地完成规定的任务;加强对职工业绩考核,调动职工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管理信息系统控制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是要加强对电子信息系统本身的控制。随着电子信息技术的发展,企业利用计算机从事经营管理的方式、手段越来越普遍,除了会计电算化和电子商务的发展外,企业的生产经营与购销储运都离不开计算机。为此必须加强对电子信息系统的控制。另一方面,要运用电子

(五)建立内部报告制度,完善内部审计体制

为满足企业内部管理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企业应当建立内部管理报告体系,借助管理会计手段,如实反映经营状况,及时披露相关重要信息。

内部审计控制是内部控制的一种特殊形式,这是一个企业内部经济活动和管理制度是否合规、合理和有效的独立评价机构,在某种意义上讲是对其他内部控制的再控制。内部审计在企业应保持相对独立性,应独立于其他经营管理部门,最好受董事会或下属的审计委员会领导。内审部门负责审查各项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并将审查结果向企业董事会或最高管理当局报告。内部审计工作越仔细,内部控制制度越健全,越能增强内部控制工作的效率与可靠性。

说得简单一点吧:

1、构建合理有效的管理组织机构,并指定有责任心的工作条理清晰的人负责各部门。

2、制订适合于本企业实际情况的管理制度。

3、控制支出。费用报支严格审批并定期审查。

4、权力下放并赋于同等的职责。

5、建立工作效能检查机制,每月对各部门工作成绩进行考评。(细化工作项目,以便于检查)

6、各项工作内容尽量不要多部门交叉,如无法避免时要指定专人进行协调。以保证执行效率。

7、正确看待每个人的过失和成绩,加强内部培训,提高管理人员和员工的工作能力。

企业如何开展内控管理2017-05-09 21:02 | #2楼

一、内部控制的定义

内部控制是指企业为了保护其经济资源的安全完整,防范管理漏洞,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可靠,利用企业内部分工而产生的相互制约、相互联系的具有控制功能的方式、程序及措施。它是现代企事业单位在对经济活动进行管理时所普遍采用的一种控制机制。内部控制的根本目的在于加强企业管理,提高经济效益,其基础是企业内部分工,其核心是一系列具有控制职能的方式、措施及程序 。

二、企业内部控制现状

(一)内控制度建设参差不齐

目前,国内大型国有企业单位都在内部建立了内部控制机制。许多企业较注重财务收支审批制度,忽视会计核算和监督方面的制度,会计核算行为的随意性强,同时缺乏必要的审计机构和人员进行监督。对同一性质的经济业务在不同的会计期间,甚至在同一会计期间,账务处理不同;随意选择会计确认和计量方法等。也有部分企业缺乏岗位分工控制、授权批准控制、项目决策控制、票据控制、印章控制、成本费用控制等相关控制制度,业务的批准与经办、资产的保管与记录、销售与收款、重大事项的决策和执行业务由一人或一个部门包办的现象时有发生。

《国有企业如何进行内控管理》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二)企业内控制度执行不力

1

许多企业对内部控制制度认识上有片面性。内部控制制度是企业各个业务部门或者人员,在业务运作过程中形成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一种动态机制,是具有控制功能的各种方式、措施及程序的总称,它绝不等同于规章制度,也不等同于内部管理,更不是组织计划。由于一些企业的经理和员工对内控制度认识上存在偏差,导致企业内部控制执行不力,造成管理混乱。

(三)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包括内部监督、政府监督和社会监督在内的监督体系,但是对企业的监督效果却不尽如人意。内部审计作为内部控制的一个重要部分,却有为数不少的中小企业没有设置内部审计机构及人员;即使具有内部审计机构的企业,其职能也弱化,不能正确评价财务会计信息及各级管理部门的成绩效果。另外,内部审计职能的发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高层领导的主观意愿。

三、企业应如何开展内部控制

(一)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

1、内部控制的健全性。

内部控制体系是各部门各岗位形成的相互制约、纵横交错的统一整体,以保证均能按照特定的目标相互协调地发挥作用,实现内部控制的总体目标和功能。企业在设计内部控制制度时,应将内部控制制度贯穿于会计制度、企业其他管理制度以及经营活动的各个方面,涵盖所有的部门和人员。企业只要存在经济业务事项,就需要有相应的控制制度予以制约。

2、建立统一、高效、开放的信息沟通系统。

先进的信息系统,可以极大地解决信息不对称带来的负面影响。信息沟通系统是否通畅,决定着企业能否及时收集外部和内部信息,及时掌握营运状况和组织中发生的各种情况,能否实现信息在企业各层次、各部门之间迅速地传递和交流,把握先机,对可能发生的异常状况做出反映,从而及时报告,防止重大损失的发生。

3、内部控制的岗位分工控制。

明确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使不相容的岗位分工不同,确 2

保每类经济业务在运行中必须经过不同的人员、部门,并保证在有关人员、部门间进行相互检查,使每个单独的人员、部门对业务没有完全的处理权,这样方可达到纠错防漏的目的 。

4、梳理完善内部控制制度。

内部控制是以制度的形式存在的,我们要围绕财务报告真实性、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达成企业发展战略和遵循法律法规四个目标,从控制环境、控制活动、风险评估、信息与沟通、监督五个方面建立一套渗透所有业务环节的内部控制制度和管控机制。在建设内部控制制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1)成本效益原则

任何控制活动都是需要成本的,不仅有审批时间、人力的成本,更有因此丧失的机会成本。因此我们在设计内控制度时,需要衡量投入的成本和取得的效益,如果效益大于成本,则设计的控制是有意义和可行的。比如公司法务部门已审核并公布了采购合同范本,那么采购部门可以直接使用范本签订采购合同,不需要再递交法务部门进行合同评审。

(2)风险导向原则

面对日趋多变复杂的内外部环境,企业面临的风险大为增加,对企业实现目标和发展产生重大的影响。企业只有将风险和内部控制制度相结合,将风险分解到各个业务流程,找出风险点并设计相应的控制措施,才能有效化解企业面临的风险,构建出贯穿各个业务环节的内部控制体系。

(3)合理设计审批授权

审批程序是内控制度的主要内容,制度要具有实用性和效率,合理设计审批授权是关键。当前,有些企业制度规定的审批程序和授权设计不够合理,流程过于繁复,比如购买一台设备,采购申请要逐级审批,签订合同要逐级审批,付款仍要逐级审批,一件事情同样的程序审批了三次,大大降低了工作效率。另外,有些企业的审批程序往往都要从经办人员开始,经过部门经理、财务部门、分管领导,最终提交总经理批准,审批程序看似很严谨,其实并不合理,效率低不说,由于总经理并不能全面了解审批业务的真实情况,结果只能造成

形式上的审批,出了问题往往“谁都有责任,谁都没责任”,无法真正找到责任人。

(4)完善文档管理

企业内部控制各环节会产生大量的数据信息,管理好这些数据信息很重要,它不仅是外部监管法规的要求以及内部控制事后检查的重要证据,更是企业内部核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依据。比如有些企业在采购材料过程中没有设置供应商评审、询价和比价等资料的记录文档,致使在发生原材料质量问题以后都找不到企业内部的责任者,分析不出失误的原因,更找不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5)持续更新制度

随着外部经济环境变化和国家政策法规的不断完善,以及企业内部组织架构和经营管理的调整,原有的内控制度可能会不适应企业的实际需要,出现制度内容不够完善、可操作性不强、制度滞后等问题。因此,我们要持续更新制度,一方面要修改制度中不符合实际工作的内容,另一方面要根据实际需要增加新的内容,固化好的经验和控制方法,最终建立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使内控制度更规范,更具现实意义。

(二)建立培训机制,提高员工整体素质

以人为本,反映到企业内部控制中就是以人的发展为出发点来展示企业内部控制活动的各项内容,创造良好的环境氛围,激发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科学的内控体系与员 的素质密切相关,这就要求企业领导人在不断进行 自我充电、提高自身素质的同时,注重企业员工整体素质的提高。企业应结合实际情况,建立切实可行的员工培训机制。通过培训,使员工更有责任感,明确自己工作的重要性,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逐步提高 自己的思想和业务素质。要使全体员工及时了解重要的法律法规和管理层的经营思想。在此基础上,建立有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制度和激励约束机制,确保单位员工具备与岗位要求相适应的道德标准和专业胜 任能力 。

(三)加强企业内部控制执行力度

从企业的角度或者从企业财务管理的角度来说,更应该关注企业财务内部控制,凶为它对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实现和企业财产的安全

有重要 的直接影响。一套严密 的内部控制制度的顺利实施,企业负责人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离开企业领导的高度重视,再好的控制体系也会显得软弱无力而流于形式。许多企业不重视内部控制制度,其根本原因在于严密的内部控 制制度不仅控制一般的员工,而且控制领导 。企业领导必须改变观念,自觉接受内部控制制度的制约,同时监督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力求使内部控制制度在企业内部全方位发挥作用。

(四)规范经营活动和业务流程的受控程度,促进企业的有效经营 企业应根据内部控制制度的要求,对企业经营活动和业务流程按工作流程化、人员职业化的要求进行整合规范。内部控制要以企业的各项经济业务活动为主要控制内容,通过对具体经济业务进行分析,把企业的生产、营销、财务等各部门及其工作结合在一起,充分发挥企业整体的作用,以顺利达成企业的经营目标。对于集团企业,还要对子公司和分支机构建立有效的授权管理制度和风险的监督控制,根据子公司和分支机构的经营管理水平、风险控制能力和主要负责人业绩实行区别授权,并加强对授权执行情况的日常业务的监督,根据子公司和分支机构的经营管理业绩,风险状况和授权制度执行情况及时调整授权,以保证子公司和分支机构经营活动的正常开展。通过内部控制制度的监督与考核,真实反映企业员工的业绩,调动企业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以促进整个企业经营效率的提高。

综上所述,内部控制作为企业一种自我调节、自我约束的内在机制,可以起到防范和化解风险、保护资产的安全完整、保证经营活动合法合规,促进企业经营战略有效实施等重要作用。是否有科学完善的内部控制是衡量企业经营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企业只有根据不同情况、不同问题,采取灵活机动的方式,建立一套适当的内部控制体系,才能得以健康快速的发展。

【国有企业如何进行内控管理】相关文章:

如何有效进行团队管理04-06

如何对团队进行管理04-19

如何对人员进行管理04-19

如何对员工进行情感管理?04-16

银行如何进行团队管理04-16

如何进行团队合作管理04-19

如何进行有效人员管理04-19

如何进行员工管理05-18

企业如何进行人员管理04-16

如何进行护理人员管理04-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