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书稿范文>赏析>《诗歌鉴赏赏析句子

诗歌鉴赏赏析句子

时间:2022-11-22 07:21:46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诗歌鉴赏赏析句子

教学目标:

诗歌鉴赏赏析句子

1.了解赏析名句型诗歌鉴赏题的一般提问方式

2.掌握赏析名句型诗歌鉴赏题的一般答题模式

一、赏析名句型诗歌鉴赏题的一般提问方式

(1)这一联或这一句最生动传神,为什么?

(2)某句历来为人称道,你认为它好在哪里?

(3)某句历来为人称道,请赏析其妙处。

二、赏析名句型诗歌鉴赏题的一般答题模式

答题步骤:

1、解答炼句题的语言组织:

(1)描述句子大意:根据原句展开联想,描述景象或意境。

(2)手法及特点:用了什么手法,写出了什么事物(景物)的什么特点

(3)情感或理趣:表达了一种怎样的感情,揭示了一种怎样的理趣。

(4)语言特点:有时还要指出语言特点,点明妙处与作用。

(5)结构作用:一般要指出该句在结构上的作用。

附:从结构上明确不同位置的句子在诗中所起的作用

1开篇点题,统领全诗,领起以下对什么的描写 首句的作用:○

2为下文对什么的描写作铺垫 ○

3渲染某种气氛,为诗歌奠定某种基调。 ○

4如果首句设问,那么就有引人入胜或发人深省的作用。 ○

1总结全诗,深化或升华主题 尾句的作用:○

2卒章显志,点明题旨 ○

3照应上文或题目,前后呼应,使诗歌结构严谨 ○

4言有尽而意无穷,使人回味无穷 ○

中间句(转承句)的作用:

○1过渡、承上启下或呼应前文、照应后文

○2打伏笔

○3转换话题

点睛句(中心句)——点明全文中心,统领全文;句子含义深刻,耐人寻味,读后能给人以启迪。

情感句——抒发强烈内在情感,直抒胸臆。

矛盾句——从字面上看自相矛盾,但作者却寄寓了深刻的用意。揭示深刻内涵,表 1

达深刻见解。

三、答题示例:

2017年1月海淀期末: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一②题。(8分)

杂诗六首(之一)

曹植

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之子在万里,江湖迥且深。

方舟安可极,离思故难任。孤雁飞南游,过庭长哀吟。

翘思慕远人,愿欲托遗音。形影忽不见,翩翩伤我心。

①下列对诗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开头两句,写诗人站在高台上见到的自然景色:秋风阵阵,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北林。其中“北林”出自《诗经》,常用来指忧伤之地。

B.三至六句写诗人与所念之人相隔万里且被江湖阻隔,纵有方舟也难以渡达,这份沉重的悲苦叫人实难承受。其中“之子”指诗人自己。

C.七至十句写诗人极目远眺之际,看到孤雁从庭前飞过,听到孤雁悲鸣,想托它作信使,捎信给自己思念的远方之人。

D.结尾两句写孤雁飞远了,诗人“鸿雁传书”的美好愿望落空,那翩翩飞去的雁影,留给他的只有无尽的失望与忧伤。

【答案】B

②这首诗起笔两句“高台多悲风,朝日照北林”,历来被人称道,请赏析其妙处。(5分)

【答案】前两句写诗人站在高台上见到的自然景色:秋风阵阵,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北林。借景抒情,借“悲风”、“朝日”、“北林”等悲凉的意象,营造了高远的意境,抒发了悲怆的思念之情。起笔两句,在结构上统领全诗,渲染了悲怆的气氛,并以“悲”字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

【参考答案】(5分)要点:起笔两句在内容上统领全诗(1分),运用了即景生情(借景抒情)的手法(1分),所选景物如高台、朝日、悲风、北林等都具有悲凉、阔大的特点,营造了高远的意境(1分),渲染了悲怆的气氛(1分),并以“悲”字奠定全诗的感情基调(1分)。(意思对即可)

【例2】(09福建卷)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问题。(6分)

江行

[宋]严羽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①歌声。

[注]①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古人读此诗时,认为本诗中颔联自有妙处,请赏析本诗的颔联。(4分)

2

3

高考诗歌鉴赏:如何赏析句子的表达效果2017-05-11 08:05 | #2楼

赏析句子,本身就含有效果的分析。可是有的题目明确要求专赏其表达效果。一般而言,古诗中句子的表达效果主要有三方面:写景、造境、达情。具体到诗歌中的某个句子的表达效果,一定要从句子本身出发,可以从以下角度考虑:

《诗歌鉴赏赏析句子》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1.内容、主旨、情感角度。这是从句子内容出发,兼顾它在全诗中的表情达意作用。这是效果分析首要考虑的。

2.表达技巧角度。一般而言,效果与手法密不可分。首先要看句子在表达上有无特点,运用了什么手法,然后根据表达特点再去分析其表达效果。如句子是借景抒情,其效果就是抒情含蓄、意味深长;如句子是虚实结合,其效果就是能拓宽诗境,表达更为深广等。

3.位置角度。“效果”就是作用,句子的作用有时还与其在诗歌中的位置有关。句子在诗歌中不同的位置,其作用甚至手法都有所不同。如首句有点题、开篇、奠定基调之妙;中间句(主要指绝句的第三句、律诗的第三联、词的中间句),有转折文意、承上启下之用;尾句,或卒章显志,或另辟新境,或以景结情。当然,不是所有效果分析都要这样,但关注句子在诗歌中的位置进而关注其表达效果,是一个重要的思考角度。

边练边悟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钟山晚步

王安石

小雨轻风落楝花,细红如雪点平沙。

槿篱竹屋江村路,时见宜城卖酒家。

简要分析诗句“细红如雪点平沙”的表达效果。

答:                                                                      

答案“细红”代指楝花的色彩,“如雪”喻指楝花在轻风中轻盈飘飞的姿态,“点平沙”生动描写出楝花坠落平地的美态。

解析 该句为写景句,其效果分析主要在写出了什么样的景象上。

赏析 本诗表达的是一种闲适之情。“时见”一词显得悠闲,“晚步”赏景见情趣。微雨轻风吹落了铺满树上的楝花,红紫色的小花瓣雪花般点缀着沙地。楝树旁的槿篱竹屋面对通往江村的路,走在路上不时可见到宜城的卖酒人家。空间逐步扩展:楝花落瓣,槿篱竹屋,屋前路,路尽头的卖酒人家。

4.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贺新鄌·兵后寓吴①

蒋 捷

深阁帘垂绣。记家人、软语灯边,笑涡红透。万叠城头哀怨角,吹落霜花满袖。

影厮伴、东奔西走。望断乡关知何处,羨寒鸦、到着黄昏后。一点点,归杨柳。

相看只有山如旧。叹浮云、本是无心,也成苍狗。明日枯荷包冷饭,又过前头小阜。趁未发、且尝村酒。醉探枵囊②毛锥③在,问邻翁、要写《牛经》否。翁不应,但揺手。

注 ①南宋末年,元军大举进攻南宋,蒋捷被-迫携家人逃难。②枵(xiāo)囊:空口袋。③毛锥:毛笔。

简要分析“醉探枵囊毛锥在,问邻翁、要写《牛经》否。翁不应、但揺手”一句的表达效果。

答:                                                                      

答案 作者想帮老翁写点东西来偿付酒资,但老翁揺手拒绝了。这一细节描写,既突出了作者穷困潦倒的狼狈窘境,又从侧面表现出农民无心耕耘的社会现状,从而深化了主旨。

解析 首先确定所给句子使用了细节描写手法。其次要分析这个细节:作者喝醉了酒,为什么问邻翁要不要《牛经》?邻翁为什么揺手?最后思考这个细节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状况和感情,表现了邻翁什么样的心态。

赏析 “深阁帘垂绣。记家人、软语灯边,笑涡红透。”作者首先营造了记忆中温馨的氛围。但和眼前的自然之物相对照,在漂泊中自己多么希望回到故乡和家人团聚。可是“望断乡关知何处”!“羡寒鸦、到着黄昏后。一点点,归杨柳。”黄昏之后的“寒鸦”尚可归巢杨柳,令人羡慕不已。“万叠城头哀怨角”,城头上反复吹奏的号角声充满哀怨,这“哀怨”是一种主观感情的外射,和着国破家亡的伤恸。

“相看只有山如旧”流露出江山易主的悲痛心情。“叹浮云”比喻世事的变幻无常。漂泊孤凄之感是和亡国之痛融合在一起的,使之更加深沉,也更加悲苦。这是一个秋风肃杀、百花凋残的季节,这是一个景物苍茫的黄昏时刻。“明日枯荷包冷饭,又过前头小阜。”明天将带上枯干的荷叶包着的冷饭,越过前面那座小山,设法去谋生,以便糊口。“趁未发、且尝村酒。”从困境中显现出达观的态度。姑且苦中作乐,把烦忧抛在一边吧!村酒饮罢,囊中仍很羞涩。“醉探枵囊毛锥在,问邻翁、要写《牛经》否。翁不应,但摇手。”微醉中探手“枵囊”,幸喜那唯一的谋生工具——毛笔还在。他询问邻近的老翁:“需要抄写《牛经》么?”老翁只是摇手。作者“东奔西走”的目的和结果,在这几句话中显露无遗。

【诗歌鉴赏赏析句子】相关文章:

江苏历年诗歌鉴赏赏析09-25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06-20

诗歌鉴赏答题技巧05-10

红楼梦赏析鉴赏06-20

《商山早行》鉴赏及赏析01-29

英文诗歌赏析方法06-20

高中语文诗歌鉴赏基础知识02-26

再别康桥赏析诗歌11-03

《赠王桂阳》吴均原文、鉴赏和赏析11-21

诗歌鉴赏人物形象公开课教案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