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书稿范文>赏析>《怎样赏析古诗词

怎样赏析古诗词

时间:2022-11-22 07:23:10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怎样赏析古诗词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中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在全国语文高考中,古诗词赏 析连考了七年,难度越来越大,题量有逐年加大的趋势,成为高考备考的一个亮点。在实际的考查中,古诗词鉴赏题的得分率一向偏低,很多同学都把它视为难以逾越的高峰,望而却步,以致做题时迷迷糊糊地跟着感觉走,很遗憾地丢掉了应该得到的分数,为了解决好这个问题,我依据多年的教学实际经验,现就古诗词赏析的方法,总结如下:

怎样赏析古诗词

一、吟咏诗韵

有一种说法,叫做“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这种说法不无道理,古诗丰富的感情,深刻的内涵蕴藏在凝练的语言之中,不反复吟诵,怎能体会得出?通过反复吟诵,才有可能逐步把握诗的感情脉搏,找到“诗眼”,领悟诗中意境。“吟咏”即带有审美,欣赏性质的朗读,就是随着鲜明的节奏和韵律,设身处地,声情异茂地朗读———读“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时,你就是杜甫;读“大江东去,浪涛尽,千古风流人物”时,你就是苏东坡;读“帘卷两风,人比黄花瘦”时,你就是李清照———“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读书抑 扬顿挫,读出诗的韵味,读出作者的心声。

古诗都有鲜明的节奏,而且讲究韵律,不少古诗原是可以配乐唱的,这就为我们的吟咏提供了条件。把握古诗 节奏的原则是不能读破诗句,例如“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不能读成“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另外,我们在朗读,吟咏一些华美的作品时,还要在脑海中浮现出诗中所描绘的画面,读出诗情画意来,例如读杜甫《兵东行》一诗,我们脑海中便要出现一个个凄惨的画面,读李白《将进酒》一诗,我们要仿佛亲眼所见诗人在席上的一举一动,亲耳听到诗人频频的劝酒声,我们的身体中,声音里也奔诵着诗人跌宕起伏的感情激流。

二、剖析古诗词的思想感情

1.借助题目、背景和典故来理解内容,体会感情。不

少诗的题目往往概括了该诗的主要内容,或暗示了它的感情基调。抓住题目来思考,便容易把握该诗的情感脉络。同时,作者要表达的意思并非无病呻吟,也不是凭空而来,往往是有感而发。因而联系作者的处境及作品内容的背景,典故,可以更深刻地理解诗词的思想内容,这也就是“知人论世”。如《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凭谁问,

廉颇老矣,尚能饭否?”联系辛弃疾的生活背景及当时的社会状况,我们不难理解到辛弃疾面对金兵入侵,虽年事已高,但壮志不已,仍想杀敌报国,可南宋统治者不思杀退金兵,收复失地,因而对辛弃疾置之不理。作者以廉颇自比,说自己不如廉颇,廉颇尚有人问讯,而自己却无人过问。壮志难酬,惆怅不已,发出连连哀叹。有时,如果诗的后面有注解,那我们就一定要结合注解中的背景来做答。我们要坚信,在高考中,信息提示中一定不会有多余的废话。

2.利用“意象”,把握意境,体会感情。在赏析古诗词时,还应注意古诗词中较常用的意象,古诗词中有许多意 象有共通的审美意义,许多意象往往常有一定的象征意义,如“月”常常用于表达“思乡”之情;“水”、“秋”往往意味着“愁绪”;“酒”、“柳”、“长亭”常常有“惜别”之意;而“兰”与“君子”、“菊”与“隐士”、“梅”、“蝉”与高洁之土等等,相互之间总是息息相关的。我们从耳熟能详的“小桥流水人家”、“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等诗句中,不难领会到这种意味。

3.运用联想,想象,创设意境,体会情感。凡流传久远的古诗词,它创造出的意境往往给读者留下驰骋想象的空间,有时甚至是“音在此”而“意在彼”。如果读诗仅仅停留在字句的表面含义,是无法领略出其“弦外之音”的。这就要求我们要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去发挥联想和想象,透过字面,体会诗的意境,在头脑中再现诗里所描信的画面,身临其境地去感受,去品味,才能可能接近作者的深意。如马致远的散曲《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这里,对“枯藤”句和“小桥”句有两种不同看法:有的人认为描写的都是一片荒凉的景象;而有的人认为前一句渲染的是一种萧瑟荒凉的意境,第二句推出一幅幽雅恬静的画面,与前句形成对照,更引起游子的乡愁。相比而言,第二种看法应更为合理,因为诗的意境讲究和-谐,品味意境,不能脱离诗词中描绘的形象本身及其传达出的作者本意而去牵强附会。在古时交通不便的情况下,有人的地方才会有桥;而正由于有了“人家”和“小桥”,流水才不会孤寂,“小桥流水人家”不是三个名词的简单相加,而是能使读者在联想和想象的空间中补充上“炊烟”、“灯光”、“亲人”……之类的内容。这应是一幅温馨祥和的画而,与前一幅画面形成强烈的反差,惟其如此,才能表达这种强烈的思乡之情,这正是马致远想要表达的艺术效果。

《怎样赏析古诗词》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三、分析表达技巧

诗是艺术的精品,诗歌创作离不开各种艺术技巧。粗略地概括,这些表达技巧可大致分为四类:① 抒情手法,如直抒胸臆、借景抒情、融情于景、借古讽今、托物言志等。② 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对比、夸张、象征、双关、互文等。③ 描写手法,如铺陈、渲染烘托、虚实结合、动静结合,以小见大等。④ 景物描写的角度,如正面描写、侧面描写、视觉、听觉、嗅觉,由近及远、俯视、仰视等。分析表达技巧,不仅能细致地体会到诗词的艺术美,而且能更深入地把握住诗人的情感倾问,如鉴赏沈佺期的《独不见》:“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白狼河北音书断,丹凤城南秋夜长。谁伪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这首诗运用了多种表达技巧。首联不仅浓墨重彩夸张地描绘了女主人公居室之美,还以 “海燕双栖”反衬出少-妇的孤独寂寞;颔联从视觉角度烘托少-妇苦苦相忆而又不见的愁苦;颈联用“秋夜长”的细节刻画出少-妇的寂寞难眠;尾联上句直抒胸臆,是主人公愁苦至极的独白,下句借“明月照流黄”进一步烘托少-妇“思而不得见”的愁思,这首诗,诗人从人物心情和环境入手,多角度地刻画了一个身居华室之中,心驰万里之外,辗转反侧、久不能寐的孤独愁苦的女主人公形象。全诗虽取材于闺阁生活,语言也未脱尽齐梁以来的浮艳习气,却显得境界广远,气势飞动,读起来给人一种“顺流直下”之感。

总之,在古诗词的欣赏中,各种方法不是孤立的,它们往往综合运用,只有这样,才能收到良好的审美效果。不过,还要认真审题,椐据题意,用规范而流畅的语言把赏析的结果写下来,这才是关键。

如何赏析古诗词2017-05-11 08:55 | #2楼

古典诗词是我国文学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初中语文教材中占有一定的分量。在我市中考题中,古诗词赏析几乎年年考,尤其是与诗歌有关的基本知识,成为中考备考的一个亮点。

诗歌的鉴赏,可以从以下五方面着手:

一、诗眼题眼

品味富于表现力的“诗眼”或“题眼”,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全词“诗眼”是“绿肥红瘦”,极富表现力。其表现力既体现在鲜明贴切,如用“肥”字写叶,不仅有多,大之意,还可以联想到润泽鲜亮之状,非常准确、凝练;又体现在感情溶注,如用“瘦”字写花,不仅有少、小之状,还可以感受到惋惜怜悯之情,配合全词情调,表达出感伤哀婉情调。

又如贾岛的《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鸟宿池边树,僧敲月下门。/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题目中“幽”字就是“题眼”,这是理解全诗的钥匙。全诗每联紧扣“幽”字展开,首联写居处的“幽”:闲居一隅,阒寂无人,草径清幽,荒园寥落。颔联与颈联写环境的“幽”:颔联以响衬静,鸟儿在池边的树上啾啾啼叫,老僧在皎洁的月光下轻轻敲门,这一切更显出环境的清幽;颈联从黑夜写到白天,还是从环境上着眼,不过视野阔多了,过小桥,绕巨石,一路走来,处处清幽,满眼野趣,诗人内心的欣悦之情油然而生。尾联透露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之情。

可见,要品读诗词,抓住“诗眼”,“题眼”是关键。

二、解读思想

剖析诗词的思想内容,要正确理解古诗词的思想内容,最根本的是要学会知人论世,前面李清照的《如梦令》,我们必须联系当时的背景:李清照与赵明诚夫妇感情笃厚,但是“结缡 未久,明诚即负笈远游,易安

殊不忍别”(刘逸生《宋词小札》),并抓住一问一答进行分析,我们就不难领悟到这首词的感伤情怀,既有爱花惜春的遗憾,又有红颜易老的伤感,更有惜别怀人的烦闷,几股愁思扭结,于“短幅中藏有无数曲折”。所以,评价古诗词,要学会知人论世,从整体上把握诗词的基调和主旨,是鉴赏古诗词的根本。

三、典故引用

探究用典化句的妙用,古诗词常引用典故,化用诗句,以丰富的内涵,引人联想。鉴赏古诗词,一定要了解典故及化用诗句的来源和含义,发掘典故及诗句在古诗词中的妙用。如《密州出猎》中的“谴冯唐”“射天狼”两个典故分别表达了以魏尚自比,希望朝廷能重用自己,再展宏图的强烈愿望,同时也表达了自己为国杀敌的志向。

四、修辞手法

体会修辞手法的表达效果,古诗词中,因形象性与抒情性的需要,常借助各种艺术手法来表现,其中最主要的是比喻、起兴、拟人、夸张、对偶、反复,衬托等,把握了这些手法的表达效果,就能更好地体会诗词的形象,领悟作者的感情。如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作者摒弃简单直观的描写方法,打破传统的咏物言志的思路,以奇特的想象,巧妙的比喻,为我们塑造出一个别具浪漫色彩的新颖形象。首句以“碧玉”(指乐府《碧玉歌》中一位名叫碧玉的美丽女郎)喻树,使诗歌开篇即以崭新的形象引人入胜。次句,写柳树万千柔弱下垂的枝条,恰似女郎身上条条绿色丝带在披拂,以丝带喻柳条,突出轻柔披拂的特征,活画出春柳如丝的形象,给人以生机盎然的美感。末两句一问一答,再次用巧妙的比喻赞美春柳。一“细”一“裁”,把新柳嫩叶的细长柔软、清新可爱加以精心传神的描绘,透露出作者惊喜赞美之情。“二月春风似剪刀”,把春风喻为碧玉巧手中的剪刀,变虚为实,想象奇特。贺知章把柳树比作一个袅娜多姿的女郎,描绘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景,流露了对春天生命力的赞美。因此,鉴赏古诗词,必须弄清修辞手法及其所指的具体形象,才能正确理解和把握诗句的深刻内涵。

五、深化理解

领悟古诗词的意境,意境是作品达到的艺术境界,是作者思想感情和生活图景的和-谐统一。如:陆游《卜算子·咏梅》偏重于虚写,以梅喻人,借梅抒怀,其意境是:从环境看,陆词选了一个风雨黄昏,突出环境的凄苦,奠定了梅花的“寂寞”形象;从作者的感情寄托来看,陆词写了梅花的“寂寞”形象之后,以“独自”、“如故”两层含义深化梅花不邀宠、不取媚、独自承受风雨打击,独自承受狐独凄苦的主观精神。“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作者依据梅花开于百花之先的特点,生发为梅花的精神境界,她并不追求在春天开放,为的是不与百花争宠斗艳,任随百花妒忌,甘愿独受凄寒,赋予梅花不求荣华的高尚情操。“如故”进一步赞美了梅花高洁刚强、永葆节操的可贵的品格。“零落”、“成泥”、“碾作尘”逐层强化地假设出梅花的惨烈命运,反跌出“只有香如故”的可贵。作者以咏梅言志,花品人格融汇一体。

古诗词鉴赏是富于创造性的复杂的精神活动,“不仅作家在创作,读者也在创作,他们是创作中的伙伴,而且往往读者比诗人更象诗人。”(易卜生语)所以,真正的领悟,必须建立在对古诗词透彻理解的基础上。如: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一般人对这首诗的理解,只停留在成功地描画了大自然的壮丽景色上,这当然谈不上鉴赏。有的读者能进一步看到这首诗不限于壮丽景色的描绘,而是注进了诗人昂扬向上的激-情。然而,这也还是没有品出本诗的“诗昧”与意蕴。鉴赏能力强的读者能透过壮丽的画面,开阔的意境,看到这首诗由感性到理性的升华,领悟这首诗所蕴含的耐人寻味的哲理:登高才能望远,成功在于追求,事业永无止境。这说明,如果没有对作品的透彻领悟,便不可能有真正的鉴赏。

【怎样赏析古诗词】相关文章:

夏雨的古诗词赏析04-26

古诗词赏析15篇11-16

古诗词原文翻译及赏析通用03-10

元宵节古诗词赏析05-18

《鹿鸣》原文古诗词赏析11-29

赏析元宵节古诗词05-18

赠从弟原文翻译及古诗词赏析11-06

《敕勒歌》原文及古诗词赏析11-28

望江南·春睡起原文及赏析古诗词11-25

卜算子·咏梅原文、注释及古诗词赏析1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