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意见>《农村小学素质教育实施的现状及思考

农村小学素质教育实施的现状及思考

时间:2022-09-25 04:26:37 意见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关于农村小学素质教育实施的现状及思考

一、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现状

关于农村小学素质教育实施的现状及思考

前几年,我聆听了一场关于素质教育的专题报告。报告会上,一位知名教授风趣地说:“我们的许多教育工作者在轰轰烈烈地喊素质教育,扎扎实实地搞应试教育。”当时,与会者一笑了之,但是仔细一想,却是一针见血地指出了我国教育,特别是农村教育的现状。造成这种现状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是由于我国的基础教育在“应试教育”的轨道上运行多年,人们在思想观念、政策导向、管理体制乃至教育的内容与方法等诸多方面,都形成了一整套固定的模式,因此,要实现从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决非轻而易举的事。其次,片面的教育评价制度也是一个重要原因。社会对老师和学校的评价看学生的考试成绩,上级对老师和学校的评价也看学生的考试成绩,因此,学校对老师的评价不得不看学生的考试成绩,老师对学生的评价也只能看学生的考试成绩了。考试成绩似乎变成了最重要的、甚至是唯一的评价标准,谁还敢马马虎虎搞应试教育?第三,应试教育是相当一部分农村家长的需要。农村的家长望子成龙、盼女成凤心切,因为他们长年都在田间地头辛苦劳作,为改变命运而把所有的希望都寄托在儿女的身上,而“成龙成凤”的最好办法就是考取大学,跳出农门。你在学校学不会考试,你就别想考上大学,就不能改变命运。所以,学生从小学开始就得学会考试,其他的事情等到大学毕业以后再说。老师和学校迫于各个方面的压力,不得不“轰轰烈烈地喊素质教育,扎扎实实地搞应试教育”。

二、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实施

在农村小学如何实施素质教育?

(一)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力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前提

2017年,我省的“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检”以后,农村小学的办学条件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还远没有达到实施素质教育的标准要求。小到图书、仪器、办公设施设备,大到校舍、体育活动场地场馆,都不同程度地欠缺。农村小学软件和硬件设施配备不齐,严重地阻碍了素质教育的实施和发展。特别是进入网络信息时代的今天,办学条件和素质教育的矛盾显得尤其突出。显然国家已经看到了这一点,所以在小学开设有信息技术课。但农村小学有这么一个学科却没有专职教师,没有电脑,更不要说语音室。因而,信息技术课仅仅成为一个摆设而已。而农村小学师资的培养更是进入了一个怪圈:农村小学培养出来的优秀教师被挖走了(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人之常情、可以理解),城市学校落聘下来的教师分流到农村小学来,还美其名曰“支教”、“交流”。这种恶性循环对于农村学校来说,不亚于一场灾难!在这样的前提下,加强农村小学素质教育的确举步维艰。但是,在一些发达的地方却做得比较好,他们是把落聘的教师送到专业学校进修学习,而把一些优秀教师轮流下放到农村学校支教,为农村教育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这两种做法决然不同,两种做法的结果也决然不同。

“改善办学条件,加强师资力量”不应该只是一句响亮的口号。它作为政府行为应该得到具体落实,否则实施素质教育将是一句空话。

(二)转变教育思想,更新教育观念,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

教育家陶行知说:“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小学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中的基础,担负着为提高民族素质打好基础的重要任务。素质教育决不仅仅是学习书本知识那么简单,更不是应付考试,那种拿考试成绩作为唯一评价教育成果标准的做法不仅是片面的,而且是有悖素质教育目标的,甚至是荒谬的。我们应该把教育扩展到生活的范畴,把学校扩展到社会的范畴,所有的生活都可看作是课程,社会应该就是一所大型学校。农村小学教师要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有这样的教育思想,树立正确的教育观、人才观,做到教与学的统一。

其实,艺术家不一定非得背来“四书五经”,数学家不一定非得有个好嗓音,平民百姓为什么一定要样样精通?人是有差异的,现实生活中的各个岗位也千差万别,所需的人才也不尽相同。从这个意义上讲,人人都有才,但人人都不一定是全才。每个人都各有所长,各有所短,只有扬长避短,发挥优势,才能成才。认识了这样的人才观,我们就不会把学生暂不需要的东西强加在他们身上;我们就会尊重学生的选择,尊重学生的个性特长,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我们就会主动去了解学生,发现学生。换句话说,我们要通过知识经验的传递去帮助学生形成主动发展的机制,不断了解学生的个性特点,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学会做事,学会学习,学会生活,最终学会做人。

《关于农村小学素质教育实施的现状及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三)改革课堂教学,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少数民族地区的农村小学,教育往往就是教书。老师教什么,学生就学什么,老师怎么教,学生就怎么学。这种把教和学从不可分割的整体中游离出来的教育完全忽略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师生的互动关系,扼杀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其效果可想而知。

《教育规划纲要》指出:“要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我们在教学中,应把学习的主动权交还给学生,要充分尊重学生的自主性和创造性,给学生思考问题和发现问题的时间和空间,让他们有足够的机会运用自己所学的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从而提高其创造能力。

为了更好地开发学生潜能,促进其主体性进一步发展,养成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在课堂教学中,我通常的做法是:

1、加强课前预习,学会提出问题。学生在预习中碰到解决不了的问题就向老师或同学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解决。先是学生通过讨论探索,能在学生当中解决的问题就在学生当中解决,当学生解决不了时,老师就给予提示帮助解决。这样,在教学过程中形成了师生共同探索新知识的局面,突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学习情绪高涨活跃,学习气氛轻松自由。学生有了自己的思维空间,就能充分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加强合作学习,激发讨论热情。在班上建立学习小组,通过学习小组讨论互学,使学生能在互助、和-谐的状态下交流见解,探索新知。“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学生合作学习可以互补彼此间的不足。每个同学的认知结构、经验水平、个性发展是存在着差异的,在合作学习中,他们能从别人不同的观点及方法中得到启发,取长补短。

(四)面向全体,因村施教,重视个性发展

儿童心理学认为,得到赏识与肯定是一个人乐此不疲地从事某件事情的外在动力因素。赏识教育在农村学校中扮演着非同寻常的角色。每个班级都有不同层次的学生,每个学生都有自己不同层次的发展阶段,教师要学会赏识学生,让每一个学生都经常体验到成功的喜悦。这是因材施教,尊重个性发展的前提。因此,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教学过程的设计、教学方法的安排,要适应于受教育者的不同层次、不同情况,让学有余力的学生学到更多的知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从而达到实现全面育人的目标。

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我的做法是:课外尽可能指导他们超前学习,课堂上经常鼓励他们展开思维,从不同角度去分析、思考问题。对于后进的学生,我经常在他们中间开展一些学习比赛活动,重点放在提高的幅度上。无论提高幅度大小,都要及时给予鼓励,使他们能从这个幅度上看到自己的进步和希望,从而激发其学习兴趣。这样使上层学生的潜力得到挖掘,下层学生也能逐步提高,品尝进步的快乐。总之,我们要创造条件,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加以赏识,以此达到增强兴趣,树立自信,发展能力的目的。

(五)结合农村实际,开发课程资源,推进特色教育发展 

我国现行教育方针指出: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农业生产是农村最主要的活动之一,是农村人生存的基本技能。农村人不懂得农业生产技术,必将闹出“守着金山饿肚子”的笑话。因此,农村学生要全面发展,生产劳动教育自有它特定的意义。

我所在的地区是苗族聚居区,这里的人和全国大多数农村人一样都从事着最基本的农业生产与管理工作。然而,教师也和大多数人一样,不可能是全才,农业生产活动并不一定在行。但我们要看到,开展教育活动的人也不仅限于教师。我们可以聘请农技部门的有关干部来指导,可以邀请当地劳动能手来作典型经验介绍,可以带领学生深入田间地头向有经验的农户实地学习,甚至还可以利用远程设备搜集教育资源,然后再组织学生学习。这里还有丰富的民族文化:跳芦笙、踩铜鼓、吹木叶、唱飞歌、苗族刺绣、苗族服饰、苗族民居建筑吊脚楼……所有这些都散发着浓郁的民族气息,闪烁着灿烂的民族光芒。在乡村旅游得到迅速发展的今天,这些无疑都是值得开发的“新课程”。农村的教育就应该有农村的特色,无论是农业生产技能还是民族文化素质,都应该让孩子们传承下去,在“教学做”中传承下去。

作为教育的实施者,我们不仅要开发学生的智力,更要发展学生的能力,教学生会学,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便是这个道理。我们在设计课堂教学时,要有意识地考虑农村因素,把劳动技能教育融于学科教学之中,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渠道的教育活动,挖掘学生潜能,健全学生个性,才能教学生学会求知,学会创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才能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成为二十一世纪建设新农村的生力军。

《关于农村小学素质教育实施的现状及思考》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有关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理性思考2017-05-11 21:01 | #2楼

“素质教育”的口号已经提出了十几年,但从实际的教育现况看它还一直只是停留在肤浅的表面,尤其是在广大的农村中小学校,基于种种复杂的原因,应试教育倒有愈演愈烈之势。《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努力提高教育质量,使儿童、少年在品德、智力、体制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可见,提高全民族的素质是我国社会全面发展的需要。《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明确提出:中小学教育要由应试教育转向全面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上来。可见,素质教育是党和国家政策法规早以敲定了的要求,是大势所趋,是事关国家发展前途的大事。然而,“素质教育”不是口号,不是一朝一夕所能办成的事情,它是一项需要教育内部全面改革,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大力配合的巨大工程,需要冷静思考,逐步调整,协同作战,循序渐进;需要的是雄厚的资金保障、正确的舆-论导向、优良的教育体系、科学的管理、评价手段。

一、明确政府职责,构建雄厚的保障体系

就河北省而言,农村基础教育的发展情况很不均衡,通过十几年的国家“普九”攻坚工程及中小学的优化组合工程,各地的农村中小学的硬件建设有了很大发展,但这种发展存在相当一部分水分,走马观花,上欺下骗的联查很难调研出实际水平。具体而言,学校的人均占地面积,建筑面积,还有半数以上不能达到要求;学生实验室的一类标准达标率也只能维持在六成;除了少数城镇中小学校外,几乎没有真正合乎要求的图书室(馆)。笔者调查了附近的二十几所农村中小学,没有一个学校的图书室(馆)真正对学生开放。究其原因:一是占地面积满足不了要求,图书室(馆)充其量是个藏书室(馆);二是藏书有限且内容陈旧,价值甚微;三是没有充足且合格的管理人员;四是学生很难抽出闲暇光顾,也没有几所学校敢于放手将图书室(馆)向学生开放。此外,多数学校的语音室、微机室,没能达到正规开课的水平。学校的硬件建设是构建素质教育的基石,很难想象没有高标准的学校场地和手段能进行现代化的教学,培养出见多识广、素质颇高的人才。

其次,师资力量不足,水平偏低,也严重阻碍着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开展。就丰润区初级中学而言,18名学生给一名教师的编制,再除去老弱病残,人员紧张就可想而知了。绝大部分的学校的班容量都在50人以上,许多学校达到了60人。与之相反,许多城内中小学校教师超编严重,人满为患。前几年,在职教师学历进修的热情较高,教师的学历达标水平提高很快,而真正的提高教师任教水平的继续教育却远没有上位,造成教师队伍高学历低水平的现状,导致教师无精力也无能力进行素质教育改革。       

取消了中小学的学杂费后,国家投资的教育经费偏少,且实际使用起来,需要层层把关审批,导致许多学校过着捉襟见肘的日子,更不可能抽出资金进行学习教研,学校发展成为一句空话。

受社会大气候的影响,近几年,学生的道德行为状况严重下滑,过于强调人性化教育,学校没有严厉处理品质恶劣学生的权力,导致学生管理的难度越来越大,学生及家长可以随意刁难教师,可以无所顾忌的干扰教学秩序,而学校对于此类事件往往是束手无策,教师的工作热情受到严重影响。

高等学校的无度扩容,金融危机的冲击,导致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读书无用思想深深影响着学生和家长,大量的学困学生、问题学生在九年义务教育期间流失,学校实在没有能力劝留辍学生读书,多年的“普九”成果损失殆尽。                                          

要想扭转农村中小学的上述现状,必须依靠社会力量,尤其要获得政府的重视,像抓经济那样抓教育。因为经济的发展与当地的良好的教育环境是密不可分的,良好的教育是一方经济的基石;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根本。

(一)强化政府责任,切实落实政府行为。

农村素质教育的实施,政府行为必须到位。各级政府不转变观念,不真心把教育的发展放到重要的优先的位置上,素质教育的发展很难推进。农村各级乡镇政府都应直接对所属中小学负责,上级部门要切实把乡镇村所辖区域的教育工作情况纳入对其工作量化评估之中,当地的教育工作停滞不前的,本年度的政府工作就一票否决,而教育工作的评估,必须依靠教育部门负责实施。没有良好的督促机制,教育的发展就很难有保障。

就乡镇村政府而言,每年的教育工作必须纳入年工作计划之中,教育投入必须有严格的预算,且必须严格执行。借经济建设为名,随意挪用教育经费的行为必须受到有效制止,且有真正的处理措施。主管领导应该由懂得教育法规、工作有创意、办事有能力、一心热爱教育事业的人担当,必须扭转教育工作中的敷衍行为。

政府应担起责任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农村中小学校的学生辍学问题。这是影响素质教育的一个致命问题。河北省“普九”标准明确规定:农村小学的年巩固率要达99%,初级中学的年巩固率要达97%。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对学生的辍学问题都十分重视,许多地方衡量学校教育教学工作将巩固率是否达到标准看成一个必要条件,学校也都制定了有关学生辍学的有关规定,用以约束教师。但从现实中看,控辍保学能完成指标的学校寥寥无几。从私下调查的情况看,小学的情况略好一些,八成以上的初中年实际辍学率都在8%左右,特别是近几年,辍学率突破10%的学校很是普遍。这是一个庞大的数字,这些新文盲的出现与飞速发展的文明社会很不协调,且这些学龄少年,许多人和社会上的不良人员扯上关系,对社会的和-谐产生不难想象的恶果。

学生流失问题是受社会大气候影响的较复杂的综合性问题,单靠教育部门的努力是远远不够的。《义务教育法》规定:“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必须使适龄的子女或者被监护人按时入学,接受规定年限的义务教育。”“除因疾病或者特殊情况,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的以外,适龄儿童、少年不入学接受义务教育的,由当地人民政府对他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批评教育,并采取有效措施责令送子女或者被监护人入学。”“有效措施”指当地政府可视具体情况,对监护人处以罚款或采取其他措施,不服从行政处罚的,可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因此,政府必须采取强有力的制约手段,保障义务教育法的实施,对不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监护人,追究其法律责任。对不完成九年义务教育的个人,在征兵、用工等事项中严格把关、禁止录用,还可以考虑在领取结婚证书时,没取得义务教育毕业资格的应进行几个月的强化培训。在基础教育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是造成百姓对子女就学不以为然的重要原因,因此,加强义务教育法的宣传,严格执法是学生读完九年义务教育的根本保障。

(二)进行优化组合,彻底改善教学条件

分散的农村中小学布局,极不利于师资的配备,更分散了政府对教育的投入,造成资源的浪费。应新建小学规模在800人以上,初中在1500人以上的硬件达标的学校,为解决学生的实际就学困难,学校要建学生的食宿设施,强化后勤保障,从而实现规模办学,教育资源优化配置。

学校的优化组合,不只是为素质教育的实施提供物质保障,同时也使困扰教育的薄弱学校问题得到根本解决,进而从根源上杜绝择校生的产生,实现义务教育的平等性原则。笔者估算了一下:一个3万人的乡镇,集中建两所小学,一所初中是比较理想的。基于非常紧张的地方财政状况,按照标准彻底完成学校的优化组合的难度还较大,但各级政府应充分认识到这是大势所趋。

(三)改善教师待遇,真正提高教师的地位

多年来,党和国家一直重视教师待遇的改善,各级政府也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教师法》的颁布,从法律上确立了教师的权利和义务,为教师提供了法律的保障。但从实际中看,舆-论宣传过头,虚张声势的成分不少,和其他事业单位及公务员比较,教师仍然是弱势群体,尤其是广大的农村教师,权利无法得到保障,社会地位低下,一些政治活动、社会活动教师基本上处于被遗忘的角落。这与与各级政府只重视增加财政收入的经济建设,轻视只能大把投入的教育的短视思想有关。正确评估教师队伍的现状,掌握教师思想情绪和动态,是有的放矢做好教师工作的前提,没有良好的状态和工作热情,搞好教育工作也只能是一语空谈。

二、建立良好的教育运行机制,全方位为素质教育服务

实施素质教育,教育的管理部门应发挥舵手的作用。在教师培训,教育督导,教育评价等方面深入改革,努力营造适合素质教育的客观环境。

(一)完善教师进修制度,不断提高教师的自身素质。

素质教育的根本在于教师素质的高低,没有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很难想象培养出高素质的学生。近几年,随着对教师学历要求的提高,教师的学历进修较火爆,包括广大农村中小学校在内,近几年的教师学历情况基本上都达到了“普九”要求。学历提高了,相应的问题也应运而生:一是学历含金量低。二是学而无用。

如何理顺成人教育中存在的诸多问题,是十分复杂的。就教育管理者而言,需要认识到:教师素质的提高不能只盯在教师的学历提高上,应放眼实用的继续教育。近几年,各行业都在大讲继续教育,但从实际运作情况看,混乱不堪,起不到任何效果。就学校的继续教育而言,应着重从如下几方面入手:一是选定紧跟教育发展的内容,如: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教学软件的制作及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应用;交际英语的推广等;二是培养胜任继续教育工作的人员。笔者了解了附近几个县区的继续教育情况,基本上都以县区进修学校的教师为主力,有的临时抽调各中小学的教师,受过系统的专业训练的人员几乎没有。三是确立教师培训的基地和计划。培训基地必须建立在基层,必须有严格的培训计划,就近培训、方便教师,充分调动教师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四是继续教育工作要有良好的监督和验收,要建立授课者与听课者双方的行之有效的考评机制。失去制约的继续教育必然是流于形式,毫无意义而言。

(二)改革现行的考试制度,重视学生素质的全面发展。

受长期以来“应试教育”的影响,升学人数的多少一直是教育部门及社会评价学校质量的重要标准,导致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无休止的延长师生的在校时间,只顾考试科目,无视课时计划,无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更无暇推行素质教育。而广大农村中小学校,从硬件环境、师资力量、课改经验等多方面远没有城市学校的优势,要想生存、发展,也不得不把主要精力盯在考分上。

小学以考分论优劣的评价制度,初中一锤定音的升学制度,所引发的后果是多方面的。首先,无视课时计划,学校正常的教学秩序就被打乱了,无休止地延长学生的在校时间,不顾青少年的成长规律,使学生的身心得不到健康发展;狠抓优秀生,挤压后进生,加大了学生课业负担,导致大量的差生不堪负重,早早退学;节假日的补课,剥夺了教师法定的休息时间,而补课费的支出,又加重了学生的经济负担。从根本上说,现行考试制度严重桎梏着素质教育的发展。

从未来教育的发展看,中小学取消考试显然是不现实的,但为了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考试制度必须改革。首先考试的内容,形式是首要的改革对象,要充分考虑学生的应有水平,考虑相关学科的综合,知识要灵活,要大比例增设主观题目,尊重学生的自主发挥,让死啃书本、题海战术等做法失去市场;其次,必须取消义务教育阶段的主副课现象。自然、社会、及艺术类学科是提高学生素质和个人修养的绝好教材,忽视了这些学科的教学,素质教育永远是不完美的。这些学科,必须真正纳入对学生的考察之中;再有,中考制度也应适应素质教育的发展,应将生物、地理、及音体美学科计入考试科目,从客观上引起对这些学科的重视。为了推动素质教育的发展,要实施组织以提高学生素质为目的的竞赛活动和社会活动,活动的结果计入学生中考总分,从而激励学生自主发展,发挥特长。

(三)教育督导要从实际出发,建立科学评价体系

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一直停滞不前,与舆-论导向、教育督导、评价体系是密不可分的,不顾不同地区学校间存在的现实差异,一味的以考试成绩或升学人数作为评价学校质量的标准,必然导致“应试教育”的模式。而不同学校办学条件、师资力量等方面的不均衡,是相当一部分高素质学生不能参与公平合理的竞争,这也是出现“择校生”的根源,要改变这种状况,必须建立正确的舆-论导向和科学评价体系,因此,建立农村中小学办学水平评价机制就显得十分必要了。

教育督导部门首先应制定一套切合农村中小学实际的办学评估制度,变学校间升学率竞争为办学水平竞争。评估坚持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终结目标和过程目标相结合,全面检查和抽样检查相结合,自评和他评相结合等原则。评估内容应按照办学条件、师资队伍、学生管理和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技术教育等几个方面进一步量化、细化、目标化。包括考察学校领导的办学观念、治校思路,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学校“四率”、德育为首办学方针能否贯彻、教学改革能否长期坚持并取得良好效果、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能否在素质教育的轨道上健康运行等。

评估应杜绝形式主义,采取随机听取汇报、推门听课、师生座谈、实地考察、问卷等方式,力争通过客观的综合评估反映出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方方面面。

每年的办学水平综合评估是对学校领导、教师的工作思路、工作方法、工作效果的集中考核,也是对一所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集中考核。这样,学校教育减少了升学率的压力,增强了实施素质教育的动力。通过考核使学校逐步建立健全了端正教育思想、深化教育改革、强化教育管理、坚持科研兴教的运行机制,推动“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

教育督导评价转向对办学水平的评估上可以提高实施素质教育的深度和广度。首先,它可将校长、教师、学生、家长从片面追求升学率的怪圈中解放出来。学校对教师的考核评价也不再以单一的升学率的高低为标准,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学生的整体素质的提高上去。其次,由于改革带来了平等竞争的机会,办学水平的好坏,既关系到升学率的高低,又关系到当地未来劳动者的素质,因此大大提高了学校所在地政府增加投入、改善办学条件的积极性。

三、实施科学管理,深挖学校自身的潜能

学校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应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发挥主导作用。在依法治国的今天,学校的管理,也应走上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以课堂教学改革为永久切入点,深挖自身潜能,创建特色学校,从而带动学校整体发展。

(一)完善制度体系,规范管理学校

学校的内部管理,必须依靠切合实际的制度体系。制度在一切管理中都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制度本身就展示着人类理性的光辉。就广大的农村中小学而言,因其所处的地域特点,教育理念、管理水平都还处于落后、陈旧的层次。许多学校还只是把教职工看做单纯的管理对象,实施的是管制而非管理,严重束缚了教师的个性和创造性的发展。因此,科学完善的制度体系是学校素质教育全面发展的前提条件。

从学校整体的管理体制而言,应从如下几方面入手:实施和完善校长负责制,真正落实校长全面负责,教代会民-主管理;实施岗位责任制和人员聘用制,真正做到能者上庸者下;真正实行绩效工资,做到能者多劳,多劳多得。

实行校长负责制和教师聘用制已不是新鲜名词,但作为农村中小学校来说这还是一个长远的话题。因学校依靠地方财政吃饭,靠文教局考评,方方面面的人情都得维持,校长要负起学校的全责,阻力和难度可想而知。因此,真正落实校长负责制,首先必须解决上级指派校长的问题。校长应是学校教代会选举产生的,对教代会负责、受教代会监督,并定期接受广大教师的民-主评议。而教师聘用制的实行,也必须建立在严格的教师量化制度的框架之下。因此,确立一整套科学的学校管理制度,做到以制度管理学校,对制约人情风,最大限度的调动广大教师的积极性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实行岗位责任制,就是确立教师工作目标体系,形成学校—部门—教师的逐级目标管理路线。在推进岗位责任目标管理的进程中,应从如下四方面进行:

1、抓规律。教育目标管理的实施与运作是一个系统严密的渐进过程。在实际操作中,善于从浩繁复杂的事务中抓住重点,不断的学习、探索、积累经验,不断的把目标管理与过去的经验型管理对照分析,抓住规律。大胆实践,变被动管理为主动管理,变单纯的终结管理为过程管理与终结管理并重,变管事为管人,充分发挥了教育目标管理的优势。

2、抓调控。目标管理是一项系统工程,预定目标与实际情况存在差异,与运作规律不能达成契合,定量、定性不够准确的事情是必然会发生的。因此,要对整个管理目标实施的过程进行有效的控制,发现偏差,及时调整目标行为。如果对工作目标或考评办法作重大的调整,一般是在新的运作周期开始之时,避免在同一运作周期中朝令夕改,使执行部门和岗位人员手足无措。应保证整体运作过程的相对稳定性。

3、抓重点。在目标实施过程中,坚持把工作重点放到干部建设,教育教学和德育工作上来,突出了主要内容:把学校中层领导当作主力军,充分发挥学校中层领导的主观能动性。

4、抓示范。抓示范的目的是为了充分发挥典型的示范和带动功能,促进全面工作的开展。在推进目标管理的过程中,注意从不同侧面培养树立实施教育目标管理的典型部门和人员。

(二)坚持课改,探究适合学生实际的素质教育模式

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农村中小学校在课堂教学改革中走的步子缓慢。要想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必须坚定不移地搞课堂教学改革,要着眼于促进学生生动、活泼、主动的学习,优化课堂教学结构,从教学内容到方法、手段,从教师的备课、授课到学生的学习、实践,从学科课到活动课,进行全方位的改革。

课堂教学系统是一个动态的、开放的系统。这一系统的良好运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与学的协调程度。课堂教学效益的产生,不能就课堂抓课堂,而必须从整个教学过程入手,充分利用各类教学资源和教学空间,合理安排好教学环节和步骤,保持师生间各方面信息交流的畅通,保证教学要求的顺利实现,切合学生实际的设计安排教学形式和教学内容。鉴于此,要提高课堂教学效益,重点是要搞好课堂教学设计,认真探索备课规律,优化备课过程,适应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要求。

就目前中小学的现状看,课堂教学的备课环节薄弱,备课不规范,教学实际方式、方法陈旧,不能起到优化课堂教学的前提保证作用,不能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广大的一线教育工作者,应有危机感、紧迫感,把课堂教学创新增效的切入点,放在课堂教学的备课环节上,依托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以可持续发展的战略思想为指导,通过实验和实践活动,构建一种全面、系统、科学、合理的备课模式,形成一个良好的备课结构与程序,使教师明确备课的思路,避免和克服课堂教学中的随意性和盲目性。

教师的备课必须是开放型的。备课过程中,除完成必要的教学材料的准备,教学环境和教学心理的准备外,其核心工作就是搞好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以学生为主体,突出学案,突出学生活动,注重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方式经常贯穿于整个授课过程之中。要重视教研组的集体备课,经常开展教师间的说课活动。课后,应有教学反思,及时总结成功的经验及失败的教训,最终形成规律性的东西。

在课堂教学中,突出学生的主体活动,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课堂教学应该“活”起来,学生应该“动”起来,教师要有选择地确定教学策略。如创立启迪学生思考探究、引导学生联想和想象、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情境。情境创设的手段多种多样,故事讲述、形象描绘、实物模型、图片图表、音响音乐、录音、录像、幻灯投影、电脑显示、演示实验、表演操作、动作神态模拟等都能创设生动形象有趣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促使学生注意力专注于情境,主动参与各种学习活动。

农村中小学素质教育的出路在于课改,不思进取,不善钻研,走陈年老路,那么素质教育就永远停滞不前。

素质教育是未来教育的必由之路,只要我们紧紧抓住教育内部和外部的几个主要环节,深化改革,拓宽局面,就一定能够为实施素质教育创造良好的条件,并推动农村中小学校尽快步入素质教育的轨道。

【农村小学素质教育实施的现状及思考】相关文章:

农村小学教学现状及对策思考03-25

农村小学数学教研活动现状及对策思考03-25

农村党员管理现状及思考03-25

渔农村中学教学的现状及思考03-25

农村中学生阅读现状及思考03-25

农村党建工作的现状及思考和对策03-25

农村中学德育教育现状及思考03-25

农村高中数学教学现状及思考一03-25

师德的现状及思考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