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技巧>《新教师有效教学策略探析

新教师有效教学策略探析

时间:2022-11-22 08:16:33 技巧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新教师有效教学策略探析

课堂教学的组织管理是指在课堂教学中,为保证课堂教学的秩序和效益,协调课堂中人与事、时间与空间等各种因素及其关系的过程。课堂组织管理的有效性是有效教学的重要部分,也是新教师最关注的领域之一,是影响课堂教学的重要因素,它是有效教学的先决条件。良好的课堂组织管理有利于学生的学习,现在的学生,比以往更难管理,更难教育,本人通过近几年的观察,发现许多的新教师在课堂教学组织管理上存在很多问题,很难自如地驾驭学生,有效调控课堂,因而直接影响教育教学质量。所以对于新教师来说,课堂教学组织管理是非常重要的。下面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谈如何有效课地进行堂教学的组织管理。 一、课堂教学之前的有效组织管理策略

新教师有效教学策略探析

俗话说得好:“没有规矩,不成方圆。”课堂组织管理也是如此。一些干扰课堂教学的事件时有发生。如上课交头接耳、做小动作、玩小玩意儿、动动同座的衣服、头发、告状等。这些看起来并不起眼的事情,往往会使我们教师耕费大量的时间去处理。几十分钟的上课时间,能够真正有效利用的教学时间为此而损耗了一部分。而学生投入学习时间也相应减少了许多。因此,课堂教学之前的组织管理也是十分重要的。

1.让学生明白你上课的规则

一个班级的组织管理必须从一开始就要抓紧,特别是对新教师而言。这里我还是主张一开始要从严,当有了更多的经验,了解了学生的时候,就可以放轻松些了。每接一个班,或开学的第一节课,教师应明确告诉学生自己上课的规则,比如上课必须怎么坐,眼睛必须看老师,书怎么拿,站起来回答问题姿势怎样?等等一系列的规则。比如:第一天见到学生的时候,一定要等每一个学生都完全安静地坐好了,并好好地看着你的时候才开始讲话,否则千万别开始。一定要在一开始就让他们养成这样的习惯,让他们明白只有他们保持安静,老师才会开始讲话或者上课。还有训练他们回答问题前一定要先举手,班级才不会乱哄哄的,可以提醒学生“如果能回答这个问题的请举手”。 每次上课开始,不急于讲课,应该用眼睛迅速观察整个课堂动态,待各方面都属正常再开始讲课。

我认为这些都是班级组织管理中最基本的。此外还要告诉学生违反这些规则将会面临的惩罚,规则一旦建立,教师首先要严格遵守,对学生要一视同仁,要言必行,行必果,这样才能建立起自已的威信。若前后管理不一致,则可能会使课堂纪律恶化,使自己处于非常被动的境地。

2.避免消极刺激对学生的不良影响

课堂上我们要尽量避免出现影响注意的外界刺激物。我们经常发现低年级小朋友有这些现象:如刚买来的文具或文具盒,上课时总忍不住去摸一摸,不顾听课了;有时上课还会 1

把抽屉里的饮料、小玩意儿等拿出来喝一口或玩一下,学生就没有心思听课了。所以要改变这种现状最好的办法是避免无关刺激物的出现。就是上课前老师提早几分钟进教室,让学生把书桌拉整齐,把跟本节课无关的东西拿走或放到桌板底下,塞进书包里,课桌上就放课本等该用的东西,避免消极刺激对学生的不良影响,以免引起注意力分散。

3.有效的师生问候。

上课铃声召集学生进入课堂,有人把它喻为战斗的冲锋号声,学生在铃声的召唤下明确上课开始,心情开始安定。上课开始的问候并不单单是礼貌问题,它是师生情感交流的开始,能进一步安定秩序。有的人对课始问候漫不经心,其实是放弃了这一有效的管理环节。课始问候时,师生双方精神饱满、行动整齐,无疑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反之,疲疲沓沓、参差不齐,必然影响教和学的情绪。

预备铃一响,教师先用眼神暗示学生做好上课前的一切准备,上课铃一响要立即登上讲台,此时应环视全班学生,观察学生情绪如何,同时,还应以自己饱满的热情,严肃的态度,做好示范,暗示学生振作精神,尽快进入学习的最佳状态。

4. 必要的肢体语言。

肢体语言是指通过身体的各种动作、举止、神态代替语言,借以达意表情的沟通手段之一,是通过身体的动作与接触而进行的感情交流。肢体语言作为一种传递信息的工具,其产生和运用要早于有声语言。在有声语言产生以后,它是传递信息,增加表达效果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教学中,教师除了用语言来表述之外,还可以通过手势、眼神、面部表情等无声语言对学生加以教学暗示,微笑着点头则表示赞赏、同意、肯定以及理解。举手、招手等动作都传递着某种含义的语言。这种无声语言即是肢体语言,它有时甚至可以达到无声胜有声的更好效。

美国心理学家通过实验得出这样的结论:信息的效果=7%的文字+38%的音调+55%的面部表情及动作。可见形体语言是有声语言的重要补充。在孩子们语言知识还不成熟的小学时期,肢体语言在小学课堂中的运用更具有发展空间。讲起课来或铿锵有力,或娓娓动听,表情眉飞色舞,神采飞扬,一个会意的微笑,一个点头的赞许,一个肯定的手势,一句赞美的语言往往都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新教师有效教学策略探析》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我在课堂教学中总结出了以下的几种方法:

A、声音控制法:声音控制法指教师通过语调、音量、节奏和速度的变化,来引起和控制学生的注意。例如,当教师从一种讲话速度变到另一种速度时,已分散的注意力会重新集中起来。在讲解中适当加大音量,也可以起到加强注意和突出重点的作用。比如,在重点内 教研专区全新登场教学设计 教学方法 课题研究 教育论文 日常工作 容的教授中,我会适当的提高我的音量,放慢我的语速,学生就理解了,这个时候老师讲到重点了,要凝神了!再比如,在讲习题的时候,老师激-情飞扬,热情高涨,学生不自觉的就被老师所吸引,被老师的情绪所感染。我经常讲的很投入,可以说手舞足蹈,学生被我的情绪所感染,枯燥的讲授也显得那么的活泼、生动。

B、表情控制法:丰富的表情变化也可以起到控制学生注意力的作用。教师的表情表达对学生的暗示、警告和提示,也可以表达期待、鼓励、探询、疑惑等情感。教师面部表情、 2

头部动作、手势及身体的移动也传递着丰富的信息,有助于沟通师生间的交流,调控学生的注意力。班里有个学生,上学期的成绩不是特别的好,但是这学期有明显的进步,只是偶尔课上还是会做点小动作,这个时候,我就朝他摇摇头,他很快就领会我的意思,坐的相当好!

C、停顿吸引法:适当的停顿,能够有效地引起学生的注意力,可以产生明显的刺激对比效应。喧闹中突然出现的寂静,可以紧紧抓住学生的注意力。一般来说,停顿的时间以三秒左右为宜。这样的停顿足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停顿时间不可过长,长时间停顿反而会导致学生注意力涣散。课堂中经常会有小朋友管不住自己的嘴巴,和同桌偶尔讲几句话,通常这个时候,我会停下来,望着他们,课堂很快安静下来,这时候讲话的同学也会意识到全班都在等他们,这样不用一句话就能使课堂保持安静!

D、目光注视法:教师的目光注视可以在学生中引起相关的心理效应,产生或亲近或疏远或尊重或反感的情绪,进而影响教学效果。 因此,教学可以巧妙地运用目光注视来组织课堂教学。如开始上课时,教师用亲切的目光注视全体同学,使学生情绪安定下来,愉快地

投入学习。再如,课上有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教师可以用目光注视提醒学生注意听讲等。

五、手势示意法:在英语课上,有的学生自控能力差,会交头接耳。面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用双手向他们做出一个暂停的动作或将食指按住嘴唇做出安静的表示,以示意这部分学生保持安静或终止违纪行为。

学生的肢体语言是丰富多彩的,教师不仅要懂得课堂教学规律,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还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适时的观察学生,正确读懂他们的肢体语言,运用一定的组织艺术,努力调动学生的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做到适时调整自己的教学方法和手段,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心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从而使教学质量得到有效地提高。 二、课堂教学环节中的有效组织管理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问题行为是多种多样的,因此处理好问题行为是保证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条件,处理的方式也应该是灵活多样的。

(一)处理课堂问题行为的方法

1.尊重学生、表扬为主。

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在老师眼中是最好的,在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时,教师用上激励性的语言:“老师喜欢专心听讲的同学,我相信每个同学都是老师喜欢的好孩子,现在我来看一看谁最专心听讲。”或者树立榜样:“看,××同学坐得最端正。”其他学生自然就端正坐好了。根据情况运用善意的批评矫正学生的行为,比如说有的孩子很顽皮,一直就没坐好,这时教师说:“同学们看一看,××同学今天坐得多端正呀!”这时,孩子一定会意识到自己的行为,及时调整。如:“某某同学刚才的行为影响了其他同学学习,老师很不满意。”“某某同学这样做,老师很为他高兴。”

2.间接暗示,提醒学生

上课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注意观察学生的情绪变化和课堂纪律情况,谁做小动作,谁思想开小差,谁讲闲话,谁在睡觉等等,教师都要看在眼里,及时提醒学生。相对而言,教室后面的学生更容易出现纪律问题,究其原因,教师与他们的空间距离大了,心理距离也大了,而教师的影响力却小了。特别是多媒体进入课堂以后,一些教师把鼠标当成了羁绊与学生交

流的绳索,更难走下讲台。我建议教师要走到学生身边去,相对近距离地对学生进行暗示,施加影响。如:每次齐读或提问的时候,我都会走下讲台,用动作暗示没拿书的同学捧起书,拍拍没坐正的学生的背,用眼神暗示没听的同学等等。当学生不专心听讲或在课堂上偷看其他书时,我一般通过提问该生的同桌或近邻的同学来提醒和警告他,这样可以避免因突然直接提问该生可能引起的小麻烦,避免因毫无准备而显得惊慌失措,答非所问,进而引起其他同学的哄笑,造成课堂纪律的松散。

《新教师有效教学策略探析》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3.使学生产生纪律需求

一般来说,小学生参与教学活动,除了内部动机外,表扬、奖励等外在因素也是影响学生行为的重要原因,了解和利用学生的外在需求,并使学生产生纪律需求是进行纪律管理的有效手段,如:“这么多同学举手,老师现在要请一个刚才认真听其他同学发言的小朋友回答。”“你刚才的发言很精彩,老师想把小红花奖励给你,可是小红花不愿意,它告诉我,它不喜欢不守纪律的孩子。”“谁更遵守纪律,我就请谁来回答问题。”通过这些方式,让学生产生纪律的需求,从而逐渐养成自觉地认真听课的习惯。

(二)课堂如何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1.创设情景,激发兴趣

上课伊始,教师要千方百计创设学生喜闻乐见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我们只有采取多种多样、行之有效的形式来诱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让学生学得主动、学得积极,才能使学生的素质得到全面、有效地发展,才能使学生觉得学习是一种快乐的事,高兴的事。例如:在开讲时,根据教材尽量使用儿童喜闻乐见,富于情趣的语言进入新课,设计一些儿歌、故事、谜语、引起学生争议和思考的问题等,使学生自然进入教学状态。

2.语言、声调、动作、表情感染

教师用饱满的热情感染学生的情绪,利用体态语言和表情变化,运用多种形式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比如:在进行语文阅读教学时,多形式的朗读(个别读、小组读、分角色读、同桌赛读、开展朗读竞赛等)能充分调动学生积极性,保持注意力集中。回答问题不拘于单一的形式,有时我在课堂上就说:“请会读这些音节的同学站起来读给大家听。”“现在我们就站在舞台上,请大家站起来一起朗诵。”学生都很爱表现,结果全班都起来声情并茂地大声地朗读,通过这一站、一读,学生的精神面貌顿时有了新的改观。此外,教师还可运用多种音量的技巧捕捉和保持学生的注意力,讲到关键句子和短语时提高音量或降低音量,通常能达到更佳的效果——“高声私语”能使言语更传神,有时还可运用感叹句把学生的注意力引向重点。

3.适时调节学生的精神。

当发现全班同学精神不振作,学习疲劳时,可暂停讲课,引导孩子表演一段诗歌朗诵或是做一些律动:“拍拍你的手,摇摇你的头,大家伸伸手,注意听讲精神好。”对于一些儿歌教学还可及时调整教学方法,让学生拍着手,和着节奏来朗诵或是配上自己喜欢的动作来朗诵,都可以起到振作学生精神的作用。当学生比较乱的时候,利用课件可以及时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调集起学生的各种感官,要求学生用眼认真观察,耳朵认真倾听,大脑认真思考等。

(三)提高教师自身的素养

1.认真备课,备好各个环节,养成良好的课堂常规。

教学的过程应组织得严密、紧凑,在知识学习上要满足学生的要求,一环紧扣一环,使学生注意力集中,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的状态下。反之,一堂准备不充分,教学环节不清楚,松弛零乱的课堂教学,常使学生课堂上无所适从或是无所事事,将严重影响教学效果。提问时要留意全体同学的反映,及时调整问题设计和让学生回答的方式。教会学生倾听他人的发言,养成良好的听课习惯。

2.具备教育机智,随机应变。

教师在课堂上不断调整自己的教学,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在学生回答问题有偏颇引起骚动时,教师应及时引导学生,安定课堂纪律。对于上课时外界的突发事件,教师要随机应变,作适当的处理。如上课中,突然从窗外飞进来一只小蜜蜂,学生顿时秩序哗然,眼睛都盯着这只蜜蜂。这时教师安定学生情绪可以说:“你们看,这只小蜜蜂来看我们大家上课了,他准备看看谁是上课最专心听讲的好孩子。”这样富于情趣的语言使学生易于接受,及时地调整了听课情绪。较之强行的制止:“请认真听讲”等等效果就好得多。

3.爱学生与严要求结合,树立教师威信。

赞科夫说:“如果没有威信,那就是说,师生之间没有正确的相互关系,就缺少了有成效地进行教学和教育工作的必要条件。” 有威信的教师,可以用轻轻一句话甚或一个眼神使乱哄哄的课堂刹那间安静下来,威信不高的教师,即使大声训斥也不能使学生信服和听从。赫尔巴特认为:“除了这种威信外,学生不会再重视任何其他的意见。”加强修养、为人师表、言传身教等,都是一个教师树立威信所必须的。实践证明,一个威信高的教师上课时学生能认真听课,对老师所讲坚信不疑,并能按老师的要求去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反之,学生会持相反的态度。不同年龄的学生对教师的威信有不同的体验,低年级的学生更多地偏重于兴趣和情感方面。因此,教师活泼爽朗的性格,关心爱护、严格要求学生就容易与之产生情感上的共鸣,易于建立教师的威信。

总之,没有有效的组织管理,就没有有效的课堂教学。课堂组织管理是课堂教学的纽带。良好的组织管理是课堂教学效率高低的重要制约因素。组织管理得好,效率就高;反之,就低。它是教师教学能力的具体体现,优秀的教师决不放弃课堂组织管理。课堂组织管理是一项融科学和艺术于一体的富有创造性的工作。要做好这项工作,教师不仅要懂得课堂教学规律,掌握一定的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还必须关注每一位学生,运用一定的组织管理艺术,努力调动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心境中全身心地投入到学习中去。

新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策略探究2017-05-12 18:26 | #2楼

教师的专业化成长是一个终身学习和实践性教学反思的过程。从教师职业生涯来看,新教师走上教学岗位的第一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期,它不仅决定着教师的去留,同时直接关系到新教师的未来发展。新教师的成长直接影响到师资队伍的整体水平和稳定性。本文从教师专业化的理论认识入手,探索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有效策略、途径。

一、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理论认识

教师的专业成长是指教师在职业生涯中所实现的变化与发展,这种变化与发展不仅体现在外在的教学行为上,也存在于教师内在的教学观念之中,是一个包括知、情、意、行在内的综合体系的完善。这一变化最初从某个局部开始,可能是专业知识结构的变化重组,趋向科学合理;可能是专业技能的提高与完善;可能是专业情感的升华与教育信念的坚定;可能是教育实践活动更加合理有效,最终都将指向教师素质的提升。

《中国教育改革发展纲要》指出:“振兴民族的希望在教育,振兴教育的希望在教师”,建设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是治园之本,动力之源,是幼儿园工作的核心。因此,促进教师队伍专业化成长是幼儿园发展的重中之重。以往的教师队伍建设,往往侧重于管理,监督和考核,带有浓重的功利色彩,教师培训也带有一定的强制性,忽视了教师个体的成长和专业水平的提高,从而导致学校的办学理念无法真正的内化为每位教师的自觉行为。为此,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要坚

持以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为根本,以建立学习性组织为前提,以园本培训和园本教研为基础,以教研培训一体化为手段,为老师的自我完善创设广阔的天空。

二、新教师专业化成长的现实困惑

从调查表(附图一)的结果来看,新教师有较强的学习意识,在校所学的专业知识与技巧和实际工作中的需求还有着较大的区别,园所进行的园本培训、帮带培养一方面促进了新教师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对新教师个体带来了巨大的压力,教师的个体特长不易得到更广阔的空间发展;领导都具有较长远的发展目光,有较强的对新教师的培养意识,但在实际操作中缺乏一定的发展空间,一头抓经济一头抓教师的发展,要将对新教师及其它教师的发展规划落到实处、落到点处,有点分身力乏的现象;园本培训对新教师确实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新教师缺少了自由发展的空间,新一代的教师有着较轻的沟通能力与时代进取心,在现有的培养方式中,新教师原有的个性逐渐被磨和掉,缺少了“个性化”的发展;帮带作用的持久性:新教师一进入工作岗位,便形成了一个罗卜一个坑的教学机制,因而,在一般的配班情况中便会采取老教师代新教师的帮带班级,这样新教师的培训、比赛、观摩等活动相对较多的情况下,一方面老教师在以班级工作为主的工作安排中就显得力不从心;另一方面也影响了班级工作的正常开展。

新教师面临着困惑与挑战,首先,对新教师来讲,由学生到正式任教是一个身份的转变,由于角色的转换、责任的变化,往往会产生一种无所适从的感觉;同时,新教师刚走上工作岗位后很难适应幼儿园的实际教学,甚至感到“学的理论根本就是与实践相脱离的”。其次,对新教师职业的憧憬和期望与现实的落差易使新入职教师降低职业信念。新入职教师刚开始对初为人师具有信心,感到快乐,专注于教学,但会随教学过程中一系列问题的出现转而感到力不从心,如维持课堂纪律、获得孩子认同等。甚至,有些新教师无法适应现实教育环境,感到自己未做好专业准备或觉得职业选择错误,对教育工作失去信心,从而产生强烈的职业焦虑和挫败感。

三、

教师的专业化发展是“教师个体不断发展的历程,是教师不断接受新知识,增长专业能力的过程”。朱小蔓教授从教师专业成长的角度提出教师专业成长的完整内涵应包括观念系统、知识系统、伦理与心理人格系统,这对探索教师专业 1

化发展的有效途径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在实践中,我们应该立足实际,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以园本培训为切入点,提出“一年入轨,两年出徒,三年成才”的培训目标。突出强调新教师应有专业理念(既:正确的幼儿观和教育观);有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力和教育机智,具有适应幼教改革和发展的专业素养,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性格特征;有专业态度,优良的道德素质等。

(一)新教师专业理念的形成是教师专业化成长的根本

专业理念是“教师在对教育工作本质理解基础上形成的关于教育的观念和理性信念”。它是教师专业化发展的理性支点。是教师专业发展的根本。教师日常的教学行为和教育态度归根到底都潜移默化地受自身专业理念的影响,没有专业理念的更新,教育难以胜任时代与社会的重托。所以新教师专业理念的形成对促进其专业化成长十分重要,应培养她们树立以幼儿为本的新观念,树立科学的幼儿观、教育观、教学观、课程观、师幼观和自我发展观等,并能将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智慧和方法。

(二)为新教师创建和-谐学习的氛围,加强专业知识结构的形成

幼儿教师的专业知识结构既要包含科学精神,又要包含人文精神,应是包含文化知识、本体性知识、实践知识、条件性知识等多元、复合的知识结构。那么要获得这些知识,就要求新教师不断学习,学习是工作、学习是一种责任,“只有学习精彩,生命才会精彩;只有学习成功,生命才会成功。” 学前教育的专业特点决定了幼儿教师应具有广博的科学文化知识,从而满足幼儿多方面的探索兴趣和发展需要。

1、建立学习化校园,促进新教师专业化成长

让教师学习成为习惯,让教师交流成为常规,设立新教师读书班,给新教师确定任务和目标,如每周读二份有关教育教学的书刊,并摘录。每月召开《科组研讨》会,促进教师的交流。每年至少订阅两种教学杂志,每学期写两篇具有发表水平的教育教学论文和两篇以上的教育教学案例或反思,特别是要写好教学反思,定期对自己的教学行为、教师观念、教学过程及教学结果进行自我审视和分析的过程,从本质上说,是一种理论和实践之间的对话,是研究的自我和教学的自我进行的对话,又是理想的自我和现实的自我的心灵上的沟通,是理论与实践沟通的桥梁,它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回顾”,是园本教研最基本的力量和最普通 2

的形式,是新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

2、同伴互助,创建浓郁学习氛围

教师互助合作是园本研究的标志和灵魂。在一个教师群体当中,要求能够有不同的思想、观念、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交流与冲突。同事间的相互合作与学习,是每个教师成长最直接的实践资源之一。同事间的相互了解,有利于相互间的扬长避短和共同提高。开展同伴互动,分享交流的活动,宽松的、自由的学术氛围,尊重和保护教师教研的积极性和职业的自信心。如:在活动中让教师们说,说自己的经历,说自己的教学故事,包括教学中面临的问题、难题,是如何想方法解决的,在解决的过程中又遇到怎样新的障碍等,从而形成一种文化对话,达到共享经验、共享智慧,共同进步。

(三)建立培养机制,加强新教师专业技能的培养,进一步探索教师专业成长新模式。

专业技能包括专业技巧和教学能力两方面。良好的教育教学能力应包括:全面、正确地观察和了解幼儿发展的能力;教育设计能力;有效地选择、组织教育内容的能力;与家长的沟通能力;教育评价的能力;教育科研与自我反思的能力等。那么面对新教师如何使她们少走弯路,按需成长,力争在各阶层冒尖,这是我们应该思索和研究的问题。为了更快地促进新教师专业化成长,应主要以园本培训为切入点,提出“一年入轨,两年出徒,三年成才”的园本培训目标。并采用分层培训的方法,扎扎实实地做好各项工作,一步一个脚印。

1、高度重视新教师的培训,培训方式和内容不断推陈出新

工作1—3年的新教师,她们有较高的学历,具有开拓创新的精神,容易接受新鲜事物。对她们的培训,是通过本级段老教师的指导来实现的,要求新教师在老教师的悉心指导下,尽快熟悉幼儿园教学工作,尽快适应教育教学工作,做个合格教师。

首先由年级组长、班主任直接帮带。研究表明,教师有效的专业成长应建立在班级的基础上,与教师的课堂教学相关。有意识地把新教师分配到年级组长或骨干教师的班级任教,让年级组长、班主任直接帮带新教师,对其进行日常工作的辅助。为新教师观摩、吸取其他教师的课堂教学、班级组织管理、开展家长工作等经验提供机会,在真实的教育情境与实践中习得并提高教育教学能力。

其次做好专业成长月小结工作。要既重视为新教师的成长提供外部的帮助,又强调激发新教师自我提高的内驱力和紧迫感。定期每月组织新教师召开气氛真诚、宽松的"专业成长小结会"。新教师先对一阶段来的专业成长情况进行回顾与自我评价,梳理自己所取得的进步和遇到的新问题。园领导和新教师、帮带的指导老师一起分析讨论,帮助新教师明确下阶段的努力方向。新教师在职培训既不是类似职前师范教育的实习部分,也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师在职进修,而是一种全新的师资培养新模式,更符合教师的成长规律,有效地促进了新教师的专业成长。

2、从实践出真知,在反思中成长,逐步提高新教师的教育科研能力

在实际工作中,引导新教师改变科研的“功利主义倾向”和“敷衍了事”的消极态度,积极参与课题的研究;要求教师善于观察幼儿并能够解决某个实际问题,善于总结经验、积累资料;懂得科学研究的方法和程序,能在老教师的指导下进行课题研究,从而提高理论水平。开展教研研究,促教师专业化发展

教育研究是促教师专业发展的催化剂。要使教学研究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除了认识还需要提高外,还可以解决以下的问题:

(1)学校要营建良好的科研氛围,构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校本教学研究制度,从机制上保障科研发展之路,制定指导和鼓励教师开展教育研究的措施,让教师在研究性学术氛围中成长起来。

(2)要求新教师自觉地在教育研究的实践中自我加压,自我强化、修练内功,谋求发展,把教育研究与教学实践紧紧结合起来。

(3)研究要从本人实际出发,由小到大、由浅到深,循序渐进,不断提高,应该根据自己实际情况,对自己提出不同的研究要求,逐年提出研究意识和能力,亲身体验过程,使自己的文化专业逐步提高。

叶澜教授说:“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有可能成为名师。”美国的著名学者波斯纳有一个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经验+反思”是教师专业成长最有效的途径。足见教育反思在教师专业化成长中的作用。由此可见,具有个体性、情境性、开放性等特征的实践性知识,对教师的专业成长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由此,我们应实践中注重采用多种方式引导、组织新教师利用自己的第一手资料进行教学反思,

对于新手型教师来说,以自身教学技能反思为切入点,能收到了一定效果。经常性地把专家请来,如:邀请《早期教育》的主编座谈——如何写好反思笔记。经常进行以下活动:如:先导小组式教研活动,通过建立一个由少数人组成的“先导小组”的方式,先行实践过程中带动更多的自觉实践,最后达成各自的共同长进;骨干老师引领的教研活动;与结对园的互动活动,开展园园结对、师徒结对,使大家在业务上有共同提高。结对形式多样:有名师带徒,学科带头人带徒,老教师带徒,骨干教师与普通教师结对等等,形成良性的“师徒链”,即师傅——徒弟——徒孙;开展问题“沙龙”。

3、为新教师创造展示自己的平台

现在教育提倡多元智能,培养幼儿个性发展,其实,教师也如此。教师的专业成长需要给她们提供锻炼的机会,给她们提供展示的舞台,有机会才有作为。因此,可以从多方面创造条件。

(1)外出听课学习。要求新教师外出听课做到“三个一”,即“外地学习一次,书面反思一次,当众汇报一次”。这样做,不仅使外出听课的老师听得认真、而且做到理论提升,还锻炼了口才,得到一次全面的提高。

(2)承办研讨活动。依托研讨活动为新教师提供机会,促使教师在能力和水平有更大的锻炼、更大的提高。请上级教学业务部门的专家来我园进行专题讲座和个别指导。并通过她们推介我园教师外出听课、上公开课。

(四)对教师进行客观正确的评价

长期以来,对幼儿教师发展到底如何定位一直是争论的焦点,我们建立教师自主发展的评价体系,把教师与幼儿在活动中的行为作为评估教师的主要依据,重视教师的自我评价,使教师评价变为教师真正的内在需要,通过评价促进教师的发展,使教师发展个性化。主要方式:

1、建立教师成长记录袋——交流经验、完善自我。

“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它能真实地记录每位教师不同于别人的个性、教育教学风格和自己的所思、所想、所为,尽可能地体现自己的成长经历,使教师成长记录袋形成了自己的特色,要求新教师把在各种教育教学活动中获得的材料及时收集起来进行分析与解释,将其作为教师自我评价与管理者对教师实施有目的、有计划培养的重要依据。成长记录袋一个重要特点是:

不断更新,以反映个人的成就和进步。年轻教师通过参观全园教师的成长袋,拓展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方法,丰富自己的综合知识,向综合化人才迈进了一步。从老教师那里学到了什么是敬业与奉献,从中年教师那里学到了干练与经验在参观其他教师的记录袋的同时,找出自己的优势同时找到与别人的差距,提高新教师的自我评估的能力,使新教师正确评价自我,帮助她们顺利找到自己的最近发展区。

2、评价方式

每学期业务主任要不定期的地对“教师专业成长记录袋”的利用情况进行抽查,学期末要进行评比和考核。教师要随时添加和更换记录袋中的内容,使记录袋真正发挥实效,成为教师成长中的一笔财富。

综上所述,促进新教师专业成长,应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一系列教师专业成长的管理机制。努力使新教师在三年内初步能以系统的专业理论做支撑,以“幼儿利益高于一切”为行动的原则,能“自主”地运用专业知识,独立判断、反思和决策,对幼儿充满热情和关爱,并善于研究幼儿的学前教育的专业化人才。教师的专业化是一个终身过程。“一朝受教,终身受用”的时代已经一去不复返了,因此,让我们共同努力,使每位新教师更快更好地成长!笔者认为,如何使幼儿园新教师的专业成长更有效更科学,需要所有的幼教同仁来共同探究、共同努力。

【新教师有效教学策略探析】相关文章:

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09-25

有效教学策略设计09-25

有效教学策略学结09-25

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反思09-25

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09-25

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初探09-25

少教多学成功有效的教学策略09-25

小学语文有效认知教学策略研究09-25

小学毕业班有效教学策略初探09-25

大学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策略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