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技巧>《用有效的教学策略突破教学难点

用有效的教学策略突破教学难点

时间:2022-11-22 08:17:05 技巧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用有效的教学策略突破教学难点

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一般来说是依据教学中的某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比较抽象,不易理解,使知识面广而深的问题;有的则是知识内容相近、相似而容易引起学生学习过程中容易混淆的问题,或者是由于学生年龄、生活阅历、思维能力与模式、知识水平等内外因素的局限,以及客观事物的发展尚不充分而导致使所学内容难以理解的问题。

用有效的教学策略突破教学难点

在这里,我以郭文姬老师讲授七年级语文上册中的散文《济南的冬天》一文的教学为例,就这篇文章的重难点的突破策略,谈谈我认识到的几点看法:

一、一课一难点,重难点能否突破,即在于重难点的确立 一堂课重难点明确了,突破也就有了方向,方法也就会应运而生,围绕重难点在教学环节中设计好突破的策略,才会让学生学得懂,弄得明白。

本节课中引导学生把握阅读写景抒情散文的方法,特别是比喻、拟人手法的运用,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是重难点。这个难点确立好了,那么在教学时方向就很明确。

二、注意教学中重点、难点的充分性与延展性

充分性是对教学中的重点内容作必要的充分适度的展开与延伸,但绝不仅仅是对教材内容的简单的同义反复,教学中既要教师发挥其主导作用,又要学生发挥主动性,并把两者结合起来。教师发挥主导作用,是指教学的方向、内容、方法和组织都

要由教师来设计和决定;教师不仅要指导学生自学,而且在大多数情况下要向学生直接传授知识,施行言传身教;学生主动积极性的发挥也要依靠教师引导,教师要对教学的效果和质量做出全面的调控。学生作为认识和发展的主体,要主动积极地参与到教学中来,而不是消极被动地学习;对所学的知识要真正理解和善于运用,而不是生吞活剥、呆读死记。没有教师的主导作用或没有学生的主动性,教学就不会有良好的效果。

本节课郭老师让学生默读课文,圈点自己喜欢的写景词语或者句子,并作批注。然后,四人小组交流,分享自己的发现。接下来,由各小组中心发言人向全体学生展示自己小组的交流成果。教师反馈,及时点拨引导。课堂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重难点就在这个过程中一点一点地被分解并消化了。

三、课堂深刻性:即一课一得

课堂深刻性是教师和学生共同作用的结果。教师精心备课,用心上课,扮演好课堂的主导角色,学生学习积极主动,自主、合作、探究,主体作用得到充分的发挥,这样的课堂岂能不深刻? 然而,语文课堂是否深刻,不能简单的以完成了多少教学任务,解决了多少问题或是学生的活跃度、参与面来衡量。语文的人文性决定了它不像非文字学科那样,用单位时间内知识点掌握的多和少来判断教学效果。语文偏于感性,更注重读和悟。可以说,语文课堂深刻性就是能调动学生感性思维的课堂,就是能激起学生情感共鸣的课堂。

因此,语文课堂应给学生更多的思考和感悟空间!教师应多方式、多途径,创设多种情境来激发学生的情感。在课堂教学中,我认为重要的一点就是教师不能对每一篇课文平均用力,也不能每篇文章面面俱到地进行引导和分析。应有选择、有侧重点地进行教学。应充分挖掘每篇文章的新颖和独特之处,攻其一点,以点带面。把本属于学生的时间还给他们,放手让他们自己去思考和感悟!教学实效就是体现在对教学过程中所涉列的重点与难点知识的解决和突破上,一节课应该让学生有一得,且有深刻的一得即可,否则100%的课堂内容只能吸收20%,那么不如让学生深刻地得到20%的内容就是很好了。课堂教学的容量过大,一则让学生无妨全部的吸收消化,二则老师突破重难点也就不彻底,不深刻,最终也会导致课堂虚而不实,向45分钟要质量也就只能是一句空话空口号,课堂教学的时效性就很难得到真正的落实。

五、注意教学内容设计的整体性

学生掌握的语文知识结构越是带有规律性,就越有利于语文能力的发展;经过学生主观努力和思维积极加工而获得的语文知识越多,就越有利于语文能力的发展。教师要十分重视讲读课文教学的整体性,在教学中渗透学法指导,培养自学能力,使学生掌握重点训练项目的学习方法,提高教学的效率与质量。

教学内容设计的整体性,不仅仅局限于某个教学环节,从各个方面突破重难点,教材内容即是一个整体,又是一个系统。重点问题是这一系统的主体部分,就要处理好教材的整体性,系统

性和突出重点的关系。

在本节课上郭老师要求学生初读、品读、美读,用朗读贯穿课堂,让学生在朗读中感受语言的魅力,体会作者的情感。正因为每一篇文章都有其独特的意蕴,只有把它作为一个整体反复朗读,才能领会其中深刻而丰富的思想内涵。

《用有效的教学策略突破教学难点》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六、注意“双边性”“辩证性”

想使课堂教学达到预期的时效性,授课中,教师要注意突破重难点的策略,学生的学习也要注意突出重难点,师生要密切配合,这事关课堂教学的时效性,教师不能只讲而不顾及学生的吸收,教师应该即突出重难点,又兼顾一般学生的课堂效果。切忌“一点论”“均衡论”。教学的重点应放在求异上,阅读的重点放在质疑上,记忆的重点放在方法上,练习的重点放在运用上,所以本课的重难点就在求异上,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该关注不同层次的学生的学习状态是至关重要的。

而郭老师也在授课时只关注了点而忽略了与教学“面”的结合,所以有些学生是否吸收了本节课的知识就不得而知了,“堂堂清”根本就达不到老师在教学前的预设要求。

课堂教学中的重点与难点的突破策略,是课堂教学中设计教学环节的关键,也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驾驭教学的重点与难点的能力体现,能在课堂教学中设计好突破的策略,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断地总结和积累,即能达到教学的实效性,又能充分地发挥课堂教学的主阵地的作用。在教学实

践中,尝试着运用新的理念进行教学,就会逐步摸索出一些教学中的新的经验,将这些新的教学经验逐渐生化在课堂教学中,就一定能在教学实践中很好地体现新课程标准所提倡的做法与要求。

采用有效策略突破教学难点2017-05-12 20:01 | #2楼

为了在教学中进一步深化素质教育,广州市研制了《广州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科学业质量评价标准(生物)》(以下简称“评价标准”)。我选择了《人的性别遗传》(初中生物八年级下册)一课,对“评价标准”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进行了一次探索。

《人的性别遗传》一课是性别决定和性别遗传的入门知识,其主要内容是学习人的性别差异由性染色体决定的知识,并要求学生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

【目标及对象分析】

本课书内容属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主题的内容,根据“评价标准”,可制定如下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说明人的性别是由性染色体决定的;说出男女性染色体的差别;解释生男生女的道理,说明生男生女的机会均等。

2.能力目标:运用多种渠道收集、筛选和利用信息。

3.情感目标:能用科学的态度看待生男生女问题;培养探究的兴趣和团队合作精神。

生男生女的奥秘是一个十分敏感而重要的生物学问题,学生对性别这种特殊的性状充满了探究的兴趣,结合以往学过的人的生殖和发育以及生物的遗传知识,学生对性别遗传的物质基础即男女性染色体的差别这部分知识较容易掌握;但由于学生没有学过减数分-裂、概率统计等知识,所以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以及男女性别比例是1∶1这个知识点是该课的重点和难点。这个知识点在“评价标准”中也是属于要理解的知识。采用什么有效策略解决这个难点呢?我尝试采用了几种策略进行教学。

【案例主题】

采用什么策略使学生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以及男女性别比例是1∶1呢?

【案例描述】

第一次上课

策略一:通过图解及分析数据的方法让学生理解生男生女的比例是1∶1。 要使中学生真正理解和接受“每胎生育男孩或女孩的机会是均等的”这一概念,就要形象、生动、有趣地展示出含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Y染色体的精子与卵细胞结合的概率均为50%这一统计学概念。

[教学片断一]

师:生男生女由谁决定呢?几率是多少呢?

请同学们做课本38页的填图题并回答问题。

(学生做题并回答)

师:生男和生女的几率是多少?

生:1∶1。

师:从图中看,生男生女是由谁决定的?

生:父亲。

师:之前老师布置大家回去调查家庭、班级、学校、城市、国家等实际男女比例情况,下面请各小组代表说说调查结果。

(学生回答)

师:(出示有关数据)

同学们请分析数据,看看有什么规律?

(学生:七嘴八舌,有的说接近1∶1,有的说高于或低于1∶1。)

师:大家有没有发现,当统计范围越大的时候,男女的比例就越接近什么数值?

生:1∶1。

师:对。有些情况下会高些或低些,但总体而言男女比例接近1∶1。

策略二:通过让学生模拟生男生女的小游戏理解生男生女的比例是1∶1。

[教学片断二]

师:下面,请大家设计一个实验证明生男生女机会均等。材料就是你们手头上的2个信封和3个围棋。小组讨论一下该如何设计。

(学生热烈讨论)

生:一个信封代表女性的卵细胞,里面放一个白色围棋,代表含X染色体的卵细胞;一个信封代表精子,里面放黑、白两个围棋,分别代表含Y染色体和含X染色体的两种精子。然后随即抽取“精子”,如果抽到的是黑色围棋,就代表生儿子,如果抽到白色围棋就代表生女儿。

《用有效的教学策略突破教学难点》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师:设计得很好,理解也很正确。

(当其他方案出现时,教师根据情况加以引导和分析。)

师:下面分组游戏,每人“生”两个子女,然后小组统计数字,汇报到老师这里。

(学生兴趣盎然地开始游戏有些学生大叫,我“生”了个儿子,还有些学生说我两个都是女儿)

师:打开电脑的EXCEL表格,统计各组数据。

师:请每组的组长报数据。

(学生报数据)

师:输入数字,EXCEL自动统计,屏幕显示结果。

师:为什么结果不是1∶1呢?

生:因为数据还不够多。

师:对。大家有没有发现,每次从信封抽取黑白棋子的机会是多少? 生:1∶1。

师:对,所以每对夫妇每胎生男孩或女孩的机会就是各为

生:50%。

师:很好。

【思考】

通过这两种策略,学生能基本理解生男生女的比例问题。但是有些地方仍然没有讲透:虽然学生动脑设计了游戏,亲身实践“生男生女”,记忆很深刻,但是,在统计总共生男和生女的人数比例的时候,问题出现了。由于课堂教学

时间有限,实验的样本不可能太大,最多就是几十次实验,因此在统计结果的时候数值往往达不到1∶1。

一般情况下,男女性比的计算和表述如下:

例1:总出生人口数 N=94

Female(女)=44

Male(男)=50

则结果表述为F(女)100∶113.64 M(男)

这类计算对于初中生不算难,使用计算器很快就能计算出来。结果表明大部分的班级统计结果均不是1∶1,如果以小组来统计的话这个比例值就相差更远了。以某班统计结果举例如下:

例2:学生通过摸棋配对方式得出:总次数N=20;(女)F=8;(男)M=12。 性比表述:(女)100∶150(男)。

例3:总次数N=20;(女)F=11;(男)M=9。

性比表述:(女)100∶81.82(男)。

样本数越小,男女性别哪怕只差一个,按习惯表述的性比差距也是相当大的。

例4:总次数N=19;(女)F=9;(男)M=10。

性比表述: (女)100∶111.11(男)。

这时候学生就会产生疑问,为什么实际男女的比例不是1∶1呢?以往教师多数采用展示多个国家的人口男女比例情况,说明当样本数足够大的时候,男女的数值比例才会接近1∶1。但这个解释模糊笼统,而且有很多国家的男女比例也并不是1∶1,因此大部分学生对样本数、性比概率难以产生深刻的印象,甚至不理解。这个概率问题就成为本节课的一个难点。

第二次上课

调整策略一:采用图解和模拟生男女生女的小游戏让学生理解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问题。不采用数据分析的方法。

调整策略二:运用多媒体,解决生男生女比例问题。

【案例描述】

要解决第一次上课存在的问题,关键就是要加大统计的样本数,使概率学的规律充分显现出来。这在过去是难以实现的,但利用电脑多媒体快速模拟计算和形象表达的优势,就能使问题得到很好的解决。

笔者与其他老师合作,利用Authorware开发出“自然出生人口性别比例数学统计演示”课件。课件利用其分支判断功能,设定随机进入[female]或[male]两个分支(即各为50%的几率),并重复进行。建立female和male两个变量,设定每当进程通过[female]分支一次,变量female的赋值加1;进程通过[male]分支,则变量male赋值加1。运行停止后,变量及运算公式及结果均明晰地展现出来。多媒体课件运算速度极快,上千次运算瞬间即可完成,所得结果也是符合概率规律的。

例1:(数秒钟运算)总次数N=24822;(女)F=12385;(男)M=12437。 性比表述: (女)100∶100.42(男)。

例2:(90秒钟运算)总次数N=180115;(女)F=89879;(男)M=90236。 性比表述: (女)100∶100.40(男)。

课件还可以通过限定运行速度,模拟生男生女随机选取,但各自概率为50%的实验过程,用以表现小样本时统计出现的较大偏差。然后再用高速运算大样本的统计数据,将结果进行对比,使学生真正理解概率原理,直观地看到了统计样本越大,男女的数值比例就越接近1∶1。使用这个课件,整个教学过程有理论分析,有动手实践,有技术分析,学生表现出极大的探究热情,难点得以破解,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测评】

通过教学,是否达到“评价标准”的目标呢?本课采用了学案(非正式测评)及练习题测试(正式测评)两种方式进行测评。通过学案获得学生的过程性的信息,通过练习获得学生关于结果的信息。在测评过程中,注意保持教学活动、目标和测评内容的一致性。

【结果与评析】

通过两次课堂教学实践,采用了三种教学策略,使关于生男生女机会均等这个重点和难点得到很好地解决。在教学过程中发现,我们只要掌握学生的学习特征,根据教学内容采用有效的教学策略,就能解决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问题。

通过这次的教学,我有了以下收获:

一、充分利用“评价标准”,把握好教学活动、目标和测评的关系。 “评价标准”把“课标”的内容进行了细化,更具有操作性、具体性和指导性。从“评价标准”中把握好知识点的内容,同时把评价标准的内容和教学活动、教学目标的关系梳理清晰,有利于有的放矢指导学生学习,并能更好把握学生学习的情况。“评价标准”中对于每一课的学习目标非常明确,如何达到这些学习目标就需要教师把教学活动设计好,要有针对性地解决目标,并且通过一定的测评手段去检验学生的学习结果和教学策略的有效性。

二、有效利用课本的资源,设计有效活动。

要注重钻研教材、理解教材,把教材的资源有效地利用起来,变成学生的学习、活动资源。课本上关于生男生女机会均等的图解,这是一个很好的教学资源,可以让学生通过图解的方式理解生男生女的比例是1∶1的道理。

“听过的容易忘记,看过了就记住了,做过的就理解了”。通过模拟生男生女的实验,学生在活动中就能够明白生男生女的比例问题。在生物课中有很多需要动手实验的内容,尽量要让学生动手实验,在实验过程中建构和理解知识。有些抽象的生物知识,教师们也应该多设计一些能够动手实践的活动,让学生直观和形象地去理解抽象的知识,促进学生的学习。

三、有效运用多媒体,突破难点问题。

多媒体要适时、恰当、有效地使用,帮助解决难点、重点知识和问题。本节课有效地运用了多媒体课件的功能,解决了用传统方法难以解决的问题。

【用有效的教学策略突破教学难点】相关文章:

有效教学策略设计09-25

选择有效的教学策略09-25

有效教学策略学结09-25

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反思09-25

地理课堂有效教学策略09-25

少教多学成功有效的教学策略09-25

小学语文有效认知教学策略研究09-25

历史课堂有效教学策略初探09-25

初中英语有效教学策略初探09-25

小学毕业班有效教学策略初探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