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技巧>《新课标理念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新课标理念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时间:2022-11-22 08:17:17 技巧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新课标理念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一、激活学生的阅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以,激起学生的阅读兴趣这是至关重要的。这就需要教师精心设计一些精美的导语来调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求知欲望。但是激趣只是开始,初中生的身心特点表现在课堂上就是注意力很难持久。因而教师在阅读教学过程要努力使学生保持激昂的情绪,其重要的方法就是采用多种阅读教学手段。例如,教师锤炼自己的语言,力求亲切幽默,适当辅之以动作;教师要多鼓励,使学生体会到学习的快乐;教师多采用变式教学,提高教学方法和教学辅助手段(如多媒体)要的丰富性。所以,教师对于课堂节奏和情绪的调控能力,是让学生在亢奋状态下完成阅读任务的关键。

新课标理念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

二、指导学生的层次阅读。默读,思考文章里所蕴含的耐人寻味的道理;朗读,感受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和语言文字的优美;熟读,反复咏诵,顺藤摸瓜,于细微处深化文本,通过文字本身去鉴赏、理解、体悟、发现和创见,让心灵在一个跳动的文字里自由地飞翔;品读,体悟文章里所蕴含的哲理和灵性,积累优美的语言文字,将文章里积淀的修养、思想、观念内化为自身的素质。

三、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 教师的引导对象细化为学生的全部

情感,只有在此基础上,学生才能真正参与其中,研读文本,体悟作家的情感思想。学生阅读学习的最佳状态就是与作者情感跳动的节律相合,在精神世界里与作者进行心灵上乃至灵魂上的对话,即我们常说的情感共鸣。如学生学习《音乐巨人贝多芬》时,让学生通过模拟双耳失聪,体会其中的不便,进而联系音乐与听力的紧密关系了解贝多芬的心境,全程使用伤感的音乐,关注文章重读。最终就可以使得学生与贝多芬的感触距离缩短,更好地体会到作者文字之间蕴含的感情。

四、重视学生的基础积累。“九层之台,起于垒土”语文教育一线的老师们已经达成“学习语文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的共识。如若没有一定的积累,谈深层次的阅读无疑是天方夜谭。所以,教师如果计划对学生进行阅读教学培养就必须关注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储备,这包含着精彩语句的积累也囊括了文学常识等内容。

五、引导学生的语言探究。语文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而工具性又是人文性的基础。因此阅读教学在强调人文的同时必须更多地强调语言的探究。语言探究并不是简单地停留在是什么和为什么之上,而是让学生探讨内容是用什么语言表达的,为什么用这种语言表达,使用了这种语言产生什么表达效果。如学生学习《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时,学生很轻易地知道前半部分描写的是鲁迅在百草园中的快乐生活,接着教师引导探讨:这些描写语言的特点是什么?为什么要这样写?学生通过探讨发现这段语言的相关信息。笔者相信长期这样坚持引导学生关注语言,学生的语言感受能力一定会不断的提高。

六、拓展学生的阅读思维。在每篇课文学完以后,要向同学们推荐一些与内容相关的文章和阅读材料,以达到巩固和增强对课文的理解。另外,向同学推荐一些经典名著,使学生汲取文化中的精华,人类的高深智慧,体味恒久的生命力。学生们阅读这些经典,不仅增强了对五千年悠久灿烂的中华的了解,增强对语文学习的认同感和责任感,而且还对健全学生的人格有着重要的作用,为自己的人生确立正确的方向。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 。所以,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实现“拓展性阅读中的拓展迁移”,是当下语文阅读教学的重要环节。

阅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只有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使得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之中,张扬学生个性。在快乐中,让他们领悟到学习的方法,最终走进语文学习的理想之境。

浅谈新课标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2017-05-12 20:03 | #2楼

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教科书编者、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 “阅读教学应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 基于这些教学理念,结合个人工作实际,笔者提出以下阅读教学策略与大家共同商榷。

一、以学生原有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为教学切入点,促进新知识的建构。

对语文新课程影响颇大的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意义的过程,离开个体的主动建构,学习毫无意义可言。建构包含两方面的内容:一方面,旧知识的理解是以旧经验为基础建构;另一方面,新知识的摄入又是对原有经验的改造和重组。阅读教学作为文本解读活动,即是通过读者对语言文字的确认,然后再进行意义重构和综合,使读者与文本之间相互作用,这一互动过程激活了读者的社会知识、先前经验、期望以及直觉,达到与文本发生交流、碰撞、对话和理解,从而获得精神参与的愉悦。然而,在我们的阅读教学活动中,学生似乎很少产生这种愉悦。那是因为长期以来,阅读教学存在的最大弊端之一,就是忽视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和感情经历,把阅读教学局限灌输有关课文的背景、分析、评价和结论,学生大多处在被动接受、机械记忆的位置,这样的阅读教学失去了它应有的生活情趣和人文魅力。其实,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应把学生的个人知识、直接经验、生活世界当作重要的课程资源,尽可能以学生原有的知识

《新课标理念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积累和生活经验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使学生产生阅读期待,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与探究的兴趣,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新知识的建构。

例如,在教学《走一步,再走一步》前,我先让学生回忆自己的一次(或几次)冒险经历,回想在自己的冒险活动中父母的反应及态度,进行交流评价。在教学的起始阶段密切联系学生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拉近学生与文本的距离,激发学生的阅读期待与探索新知的兴趣,较好地体现了利用原有知识、经验的迁移促进新知识建构的教学策略。

二、注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与体验,营造平等、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

俗语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接受美学理论认为,读者是千差万别的。《新课标》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该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的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这是阅读教学理念上的一大进步。传统的阅读教学存在的问题之一就是追求共性,忽视个性,强调统一,回避差异,出现了教参为教师导读,教师为学生导读,基本上把教参视为唯一标准的现象。所以,要使语文新课程阅读理念付之于教学实践,必须营造师生平等、民-主、开方的课堂气氛,淡化教参、教师的权威,尊重学生独立思考的结果,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想像力,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意见,使教学过程成为师生分享彼此思考、体验、观念,实现教学

相长的互动过程。如在提问设计上要有开放的意识。在开课之初,我们习惯于设计一两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但如果我们所设的问题是预先已定结论而希望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去思考,最终找到答案的,那么,这样的问题设计是失败的,无比有更强。因为这样的问题设计往往把学生的思考定了向,学生只会跟着老师的思路走,束缚了自己的心灵感悟,压制了自己对文本的个性体验和独到的见解。所以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性、思维的差异,设计具有开放性的提问,给学生更多表达自己看法的机会和更自由的思维空间。例如在《狼》的教学中提问:①课文的主人公究竟是“屠户”还是“狼”?②你是喜欢“屠户”还是喜欢“狼”?(“狼”没有一点值得我们学习的吗?)

三、重视课程资源的开发、整合、利用,拓展延伸学习的视野和空间。

关注课程的开发、利用,是此次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一大特色。同时,语文作为母语的教育课程,学习资源和实践机会无处不在。语文新课程指出:“各地区都蕴藏着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课程资源,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这就要求我们语文教师做到:

(一)善于挖掘教材

教材本身就是重要的课程资源,利用教材中的学习资源,力求最大限度地发挥其学习价值。教师应善于挖掘教材中的内容,把其变为更有利于学生学习、发展的学习内容。例如,为了让学生掌握多角度描写景物方法,可以对教材内容作如下筛选、整合:

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趟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红的像火,粉的像霞,白的像雪。(《春》)

首先让学生分小组从修辞、表现手法等赏析并讨论材料,教师作出适当点评、小结后,让学生选取夏、秋、冬的任一季节,作一段景物描写,尽可能抓住该季节的景物特点,写出新意。这样把教材中相对零散的学习资源进行优化组合,使之更具有系统性和针对性,对学生学习、积累语言,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有很大的帮助。

(二)加强课内外学习资源的有机结合,实现由课内到课外、由书本到生活、由学习到实践的拓展与延伸。

课内教学资源与课外学习资源并非是对立的,课内教学资源是课外学习资源开发利用的基础和依据,课外学习资源的开发利用是对课内教学资源的深化和补充,二者有机结合可以实现阅读教学由课内到课外,由课外到课内的相互转化。

1、以教材一些课文为基点,向课外相关文章拓展

拓展的方式是多样的:①以某篇课文为基点,向同类题材的作品拓展。如教学余光中的《乡愁》、冰心的《纸船》,可分别将其与席慕蓉的《乡愁》、泰戈尔的《纸船》作对比阅读。②以节选的文章为基点,向整部著作拓展。如教学《智取生辰纲》、《杨修之死》、《香菱学诗》,可以有选择的给学生介绍或让学生阅读《水浒》、《三国演义》、

《红楼梦》中的相关章节。③以某位作家的作品为基点,向该作家的其他作品拓展。从而拓展学生的阅读空间,扩大学生的阅读视野。

2、引入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生活中素材性资源

教师在教学中善于引入与课文内容相关的现实生活中的素材性资源,可以赋予课文新的时代色彩和生命力。例如在《桃花源记》教学的最后环节,让学生寻找在我们身边的“桃花源”。

四、注重指导学生对课文的积累与借鉴

有时改学生习作,会感到词汇贫乏,语言空洞。学生对眼前闪烁着的事物的形象、颜色、动作等,不会运用正确的语言描述。因此,笔者认为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还有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指导学生积累、借鉴作家的语言、写作技巧等的成功之处。如对课文中的好词好句,着重指导学生理解、欣赏、记忆,做好积累,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一些必要的仿写、改写等写作训练,使其逐步转化成学生自己的语言,在写自己的习作中灵活运用。平时我就要求学生这样做,养成自主性的习惯,并持之以恒。如在教学完了冰心的《观舞记》后,有一个学生在练笔中写到:

“我应该来赞扬平凡而伟大的母亲呢?假如我是个作家,我就要写出一篇散文,描绘出母亲的不辞辛苦的劳作。假如我是个画家,我就要用斑斓的色彩,点染出母亲乌黑的头发和美丽的脸庞”

总之,新课标下的语文阅读教学应以学生原有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为教学切入点,注重学生的阅读感受与体验,营造平等、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使他们产生主动阅读的内驱

力,逐步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更多地激励他们主动思考,引导他们关注自身及他人的生存,思考生命的价值,培养他们的个性和创造性。并通过与文本、同学之间的交流,汲取一切有利于他们自身发展的知识、信息,不断地实现心灵的转变和行为方式的变化,以促进自身的发展。

【新课标理念下初中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相关文章:

新课程理念下的英语课堂教学策略09-25

新课程标准理念下小学英语写作教学策略09-25

小学英语阅读教学策略09-25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09-25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策略03-09

新课标理念下提高高中文言文课堂教学效果方法初探09-21

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教学策略管窥09-25

初中语文古诗词课堂教学策略09-25

自主阅读教学策略研究阶段小结09-25

小学生课外阅读的教学策略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