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一带一路>《一带一路的空间观测与数字丝路构建

一带一路的空间观测与数字丝路构建

时间:2022-09-25 09:32:21 一带一路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一带一路的空间观测与数字丝路构建

“我一大早从武功赶过来的,想在这个会上了解更多的信息,能帮助我更好地开好网店。”来自武功的王先生如是说。5月23日,在西安曲江召开的2017(西安)跨境电子商务交流会现场,会务组原计划提前摆放的座椅早已坐满,不得不在后面临时再加位子,现场参会者热情高涨,互联网电商成为最热的话题。用副王莉霞的话说,“这个会上人气最旺,年轻面孔最多。”记者观察到,会议期间很少有参会者离席,参会者拍照和认真记录的情形却随时可见。一个空前关注互联网电商的氛围在参会者中传递着,随着互联网+的热潮,互联网也正在成为丝路经济的新引擎。

构筑网上新丝路

在2000多年前,汉武帝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丝绸之路;2017年9月,主席在出访中亚时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时空交错,随着信息时代的快速发展,互联网已经深刻影响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这条千年丝路也迎来了属于它的互联网机遇。

提出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并提出加强政策沟通,道路连通,贸易畅通,货币流通,民心相通等“五通”。很快,丝绸之路沿线的西部省份,乃至中东部的一些省市纷纷响应,各地纷纷开行前往中亚以及欧洲的货运列班。2017年10月,在西安国际港务区,一个域名为“http://www.ahsrst.cn(网上丝绸之路)”的网站正式上线。以西安来说,作为新丝绸之路经济带起点和新亚欧大陆桥重要节点城市,发展面向亚欧的跨境贸易电子商务,对于西安加快转变外贸发展方式、促进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作用。借“一带一路”国家战略契机,当前国内多个地市都在努力推动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目前国内已有上海、宁波、郑州、重庆等7个城市具备进口试点资格,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竞争空前激烈。

据了解,“http://www.ahsrst.cn”网站今年2月又开通了直购进口业务。截至目前,累计出口货值已超过360万美元,并呈稳步增长趋势。吸引了五洲丝路、西游列国、西港商城等35家跨境电商企业,dhl、ems等8家物流企业及中行、建行、支付宝等8家支付结算企业入驻参与。还有50余家电商企业正在办理入区手续。阿里巴巴(西安)跨境贸易综合服务中心2017年底也在这里落户,西安国际港务区将形成陕西省跨境电商企业的高度聚集地。

丝路经济的新机遇

在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中,中国正处在互联网20年发展之际,有专家认为下一个互联网十年发展的机遇将属于丝路沿线国家。互联网正带给丝路经济带前所未有的机遇。

有专家建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焕发丝绸之路的生机活力,必须要有创新的思路和举措。除了传统意义上的所谓“陆上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之外,开辟“网上丝绸之路”的设想,是一个很好的举措,也是对传统丝路的扩容和创新。这种“人人都是丝绸之路起点,时时可以连通丝绸之路”的新交往渠道,将让丝绸之路民间交往更加便利迅捷、更加畅通有效。省商务厅厅长姚超英也认为,“网上丝绸之路”是互联网时代比“陆上丝路”、“海上丝路”、“空中丝路”等更高效的沟通方式。在去年,中国—东盟博览会框架下举办的首届中国—东盟网络空间论坛上,来自中国和东盟国家的政府官员、企业家一致提出建设中国—东盟信息港的战略构想,以推动中国东盟跨境电子商务发展、网络安全等,这次会议再一次让“网上丝绸之路”成为热词。

李彦文是西安盛园电子商务服务有限公司的总经理,他说,他们企业十年来一直做出口贸易,但一直都是小打小闹,去年企业在阿里巴巴(西安)跨境电商平台上线,业务量有了很大的增长,2017年企业出口量达到5000万美元,增速80%。李彦文说,丝路沿线不少国家正在大建设之中,这为我们做交通设施出口的企业创造了机遇,特别是亚投行的设立,给了我很大的信心,我会很好地利用这一机遇,计划在5年内,将企业出口量达到1亿美元。

互联网让世界走得更近,也让世界各地的消费者和商家彼此连接,同时也正在引起世界经济贸易的巨大变革。

“一带一路”的空间观测与“数字丝路”构建2017-05-16 11:34 | #2楼

2017年主席提出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简称“一带一路”)[1分页]。“一带一路”是21世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举措,是我国建国以来最大的国际合作计划,是我国与沿线国家共同发展的宏伟蓝图。

“一带一路”涉及65个国家、44亿人口[2分页],时空域上具有范围广、周期长、领域宽等特点,是一项长期、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其推进实施面临诸多不容忽视的风险,也面临环境、资源、灾害等系列问题的挑战。应对这些挑战和风险尚缺乏必要的科学认知,需要对资源、环境宏观格局与发展潜力从科学层面进行总体认知与科学评估,对可能遭遇的风险给予分析与预警。

《一带一路的空间观测与数字丝路构建》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空间观测技术具有的宏观、快速、准确、客观获取数据的特点和能力使其在应对上述挑战与问题上具有巨大的优势[3分页,4分页,5分页]。“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空间观测先行,对全球变化背景下的资源环境宏观格局从空间观测角度进行科学分析,快速客观地为国家规划与建设“一带一路”提供宏观、前期战略科学咨询,为“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提供空间数据、环境现状信息支持,有效促进我国与沿线国家的科技及全方位合作。

1 我国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发展

空间对地观测在国际上已有50余年的发展历程,从单领域调查逐渐转向服务于人类社会发展的多种重大需求转变,并向构建体系化的全球观测系统转变。根据国际卫星对地观测委员会(ceos)的全球卫星任务统计数据,1962年至今,全球共发射330多颗对地观测卫星,涵盖对大气、海洋、陆地等地球系统的全面观测[6分页]。截至2017年底,中国共发射对地观测卫星60颗[7分页],已初步建成自主知识产权的空间对地观测体系,步入空间对地观测大国行列。

1.1 中国对地观测卫星体系健康发展

40多年来,中国已逐步形成了气象系列卫星、海洋系列卫星、资源系列卫星、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和“北斗”导航系列卫星等各具特色的对地观测卫星体系(图 1)。气象卫星观测系统已稳定运行,并被世界气象组织列入全球对地观测业务卫星序列,作为全球地球综合观测系统的重要成员,成为中国获取全球资料和满足区域灾害性天气和环境监测、气象服务和地球系统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国家部署发展了海洋水色、海洋动力和海洋雷达3个卫星系列,已发射完成2颗海洋水色卫星(hy-1a/b)和1颗海洋动力环境(hy-2a)卫星,初步建立了我国的海洋卫星监测体系[8分页,9分页]。资源卫星数据和环境减灾卫星应用产品已经在我国农业、林业、水利、国土资源、城市规划、环境保护、灾害监测等领域发挥了重大作用。随着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重大专项的启动和实施,我国空间信息与应用技术快速发展,自主创新能力显著提升。根据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全球组网建设计划,2018年将率先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基本服务,2020年形成全球服务能力,建成国际一流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当前,在轨民用运行卫星39颗。根据规划,不久的将来将有近百颗各类卫星上天,可为国民经济建设、社会发展发挥巨大作用。

地面站建有密云、喀什、三亚、昆明(2017年部署完成)4个卫星接收站,2017年已部署启动北极站建设。建成陆地观测卫星全国数据接收站网,目前3站网(密云、喀什、三亚)系统接收范围形成了覆盖全国及周边国家和地区(亚洲70%范围)的卫星数据实时获取能力。未来5站网将基本覆盖“一带一路”,形成宏观认知“一带一路”空间信息的技术条件保障。

我国是国际对地观测组织(geo)成员国。国际对地观测组织目标是发展一个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综合地球观测系统(geoss),提供对地观测卫星共享数据和产品。国际对地观测组织也为我国谋划未来对地观测发展提供了广阔的视野和国际平台,可为共同应对和破解全球变化生存环境问题和全球资源能源安全、粮食安全、重大自然灾害等问题,提供卫星数据保障。

2 基于空间对地观测技术认识“一带一路”

人类已经能够利用空间对地观测技术获取地球大气、海洋和陆地的高精度、高时空数据,可重复观测频率、空间分辨率、观测模式、观测角度等不断升级[10分页]。伴随着20世纪末“数字地球”概念的问世,更促进了对地观测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从区域性、领域性向综合性、全球化方向转变。从地球空间观测角度,对“一带一路”宏观问题提出如下认识。

2.1 “丝绸之路经济带”空间跨度大、资源环境格局复杂,发展潜力评估需求急迫

“丝绸之路经济带”东连亚太经济圈,西接欧洲经济圈,中间是中亚的经济凹地。中亚国家地处干旱、半干旱地区,水资源严重缺乏,荒漠化问题突出,全球变暖引发湖泊萎缩、冰川积雪加速消融、植被退化等一系列问题,加之不合理的人类活动,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正面临严重威胁。中亚五国和中东国家对于生态环境变化监测与未来影响、全球变化的区域响应、水资源变化、矿产资源潜力等非常关注,这些都需要借助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做出回答。总体上来看,中亚和中东地区对地观测能力较弱、应用研究水平较低,对利用空间信息技术进行资源环境调查与评估具有迫切需求。

2.2 水资源格局空间认知及与粮食安全相互作用规律与机制亟待研究

粮食安全与水资源不足问题是“一带一路”沿线各国面临的共性问题。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人增地减水缺的矛盾越来越突出,而缓解这一矛盾的重要举措即是构建与水资源禀赋相适应的现代农业。水资源禀赋决定农业发展规模,农业发展规模过大又影响水资源安全,二者之间相互制约。中国粮食生产量和进口量均居全球第一。中国有技术和经验参与帮助沿线国家解决粮食安全问题,也有解决自己粮食问题的需求。应科学诊断“一带一路”各流域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可以消耗的水资源量,掌握流域水资源潜力与时空格局;从空间认知的角度,结合沿线各国发展目标,通过情景分析,明确可耗水量约束下的流域农业规模与适宜的作物种植结构。

《一带一路的空间观测与数字丝路构建》全文内容当前网页未完全显示,剩余内容请访问下一页查看。

2.3 为沿线国家提供重大自然灾害空间观测减灾服务和支持

利用天空地观测网络,分析灾害影响因素和灾害风险机理,确定“一带一路”开发的安全区域,为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等提供空间观测灾害本底数据基础,围绕重大基础设施建设工作,研究跨区域多地貌单元的空间监测及灾害风险空间信息评估方法,为重大工程灾害防治提供空间减灾能力支持;构建“‘一带一路’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系统”,搭建空间减灾信息共享与技术转移平台,提升沿线合作国家的空间减灾技术共享和应用能力;构建“一带一路”空间减灾系统,根据不同国情和双、多边关系制定相应战略,加强面向“一带一路”沿线的空间减灾能力的建设。

2.4 “一带一路”自然与文化遗产地的观测与保护和健康诊断

“丝绸之路:起始段和天山廊道的路网项目”成功入选《世界遗产名录》,这是“陆上丝绸之路”的一部分,是中国和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共有的一段。遗产区空间跨度约5000公里,总面积42680公顷,遗产区和缓冲区总面积234464公顷。“一带一路”沿线分布着近80%的世界文化遗产,在全球化趋势迅猛发展之际,以“一带一路”为代表的文明交往正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和速度将人类活动和社会发展串联在一起。可针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气候、地理、人文区域带的差异,联合开展遗产空间观测方法适用性及关键技术研究,因地制宜地规划和设计遗产地所在区域基础设施体系;以高科技为动力,增加文化遗产旅游运营中的技术含量,建立基于信息技术的旅游新业态,为旅游主业转型提供有力支持的科技发展战略。

2.5 空间技术在海岸带环境格局研究中能发挥重要作用

重点针对“海上丝绸之路”沿线国家海岸带地区生态与环境的多样性与脆弱性,系统开展海岸带生态与环境空间观测信息的获取、处理与分析的科学研究;基于多源空间观测信息,研究“海上丝路”沿线各国海岸带生态与环境对全球变化背景响应的异同,研究沿线各国不同层次的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海岸带生态与环境的影响差异;以空间观测为主,其他多种方式协同,进行海岸带生态保持、环境保护与管理政策的科学认知,以期提高“海上丝路”沿线国家对海岸带的科学利用与开发。

3 “丝绸之路经济带”发展的几点建议

中科院学部于2017年设立“丝绸之路经济带资源环境格局与发展潜力空间认知”咨询研究项目。依托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就影响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素——农业及水资源格局、矿产资源与能源合作、城镇化与交通布局、生态环境格局与全球变化适应、文化遗产保护与文明融合、空间信息通讯技术和区域国际合作等进行了多专题调研、分析,在综合研究基础上,提出如下几点认识与建议。

3.1 跨越“胡焕庸线”,打造西部新经济模式

“胡焕庸线”(简称“胡线”)在一定的自然和社会条件下形成,反映了我国人口空间分布和土地利用状况的格局。基于遥感技术对“胡线”进行30年来连续动态监测并结合统计数据的分析表明,“胡线”两侧人口密度差在局部上正在变化。以变化较大的“胡线”中部的甘肃中南部、宁夏为例,“胡线”两侧的人口密度变化率逐渐接近。但从总体上看,自1935年“胡线”提出以来的80年间,人口密度突变分界线两侧人口比重无论直线或曲线,在线的西北部整体人口占全国人口比重虽有变化(在3%—4%间),但是变化不大。说明传统的农业经济破不了“胡线”,只有新经济模式才有“胡线”发生重大改变,西部发展必须走科技创新驱动发展之路。

对于跨越我国东、中、西部的“丝绸之路经济带”,其不同段的新型城镇化需要个别规划与建设。特别是在西部,要规划、建设与当地生态及人文环境相协调,与土地资源、人口分布相适应的城市,不宜聚(高楼拥挤、林立)、大(城市过大、超过环境承载)、密(人口过密),从而形成良好的生态与生活工作环境以吸引各方人才,打造独具特色的干旱区新型城镇,形成干旱区新经济发展模式,增强区域的辐射能力,突破“胡线”的束缚。

3.2 建立与水资源禀赋及生态环境相适应的现代农业

30年卫星遥感数据监测表明,受全球环境变化与人类活动的影响,“丝绸之路经济带”的中西部地区水资源与生态环境问题有加重的趋势。特别在干旱与半干旱的中亚与我国西部地区,生态环境脆弱、水资源匮乏。生态环境一旦破坏,将发生不可逆的灾难。目前,耕地面积的持续扩张,特别是灌溉农业的大规模发展,导致水资源消耗过大,超越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亦是产生水资源危机与生态危机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此,在保障粮食安全的前提下,我国西部地区,特别是在新疆,要尽快压缩传统农业、控制耕地扩张、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减少耗水量。以流域为单元,明晰流域可耗水量,划定水资源“红线”,确定流域的最大农业灌溉规模;利用现代生物与材料技术,大力加强现代农业育种栽培技术与节水灌溉技术的推广与应用;利用信息技术武装精细农业,提高单位耗水的粮食产量。

3.3 构建“一轴两翼四核五段”的“丝路”旅游经济带

目前,新型旅游方式助推产业升级方兴未艾,高科技助力旅游产业正不断显现,为旅游主业转型提供有力的科技战略支持。“丝绸之路”拥有巨大的文化遗产,沿线资源环境丰富,满足多样的新型旅游方式,也为使用现代科技对“丝绸之路”实施“保护性开发”提供了条件。因此,要充分利用新欧亚大陆桥在“丝绸之路经济带”中的旅游经济与产业布局方面的作用,打造沿线旅游新产业、带动新经济。通过系统分析,提出了“一轴两翼四核五段”的“丝绸之路经济带”旅游格局。

构建“一轴两翼四核五段”格局下的“中国-中亚丝绸之路旅游经济带”,着力打造产(文化旅游与文化创意产业)、教(实用技术培训与“丝路”精神教育)、研(“丝路”经济新产业与新学科的研究)一体的新经济利益共同体,率先实现数字旅游、虚拟旅游、科技旅游,使之成为西向开放战略的重点之一。

利用现代科技开发新能源也是一条可选之路。应充分利用中国与中亚五国的时间差,发展光伏发电产业;发展风力发电产业,建设分布式综合能源支柱基地,增强可再生能源设备制造业,形成与主系统配套的循环经济。

4 构建基于空间观测的“数字丝路”

作为利用海量、多分辨率、多时相、多类型对地观测数据和社会经济数据及其分析算法和模型构建的信息地球,正成为人类深入认识地球、理解地球,进而合理开发和利用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球资源和促进全球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科技领域。构建基于空间观测技术研究“一带一路”的“数字丝路”,是数字地球的一个新方向(图 3)。利用不同对地观测和相关数据,建设空间大数据共享平台,与国际组织和国际计划结合,开展6个领域的研究,形成“一带一路空间信息系统与科学模式”。

“数字丝路”基于天基、空基、地基的多源海量数据并利用模拟手段来认识“一带一路”。“数字丝路”是一个巨型的数据、信息系统,汇聚与表征了与地球和空间相关的数据与信息;“数字丝路”是一个数字化的虚拟系统,可以对复杂地学过程与社会经济现象进行可重构的系统仿真与决策支持。“数字丝路”中的以下两点尤为重要。

4.1 “一带一路”空间大数据

(1)建设“一带一路”空间大数据中心。建立天空地一体化的空间数据获取系统和可视化系统,以及以我国卫星数据为基础,汇聚国际其他空间组织提供的观测数据资源,结合“丝路”环境资源管理、文化旅游所涉及到的其他类型数据的收集和融合应用,为区域可持续发展提供强大的、可持续的空间数据设施。(2)建立空间大数据共享服务系统。包括区域空间数据资源目录、区域空间数据元数据仓库和区域空间数据发现代理机制等基础性设施,可以构建以中国三亚为中心的东盟区域综合地球观测数据共享设施和以中国喀什为中心的中亚区域综合地球观测数据共享设施。(3)建立空间大数据密集计算平台。以中国三亚为基地建立集中式的大型云计算设施,利用云计算、数据密集计算和资源虚拟化技术构建区域观测大数据设施,提供集空间信息存储、处理计算、分析设施一体化的云端应用服务,实现信息资源的动态调配和按需服务。

4.2 “数字丝路”应用领域

(1)生态环境动态分析。研究该地区生态环境要素的时空演进格局和影响区域生态格局的驱动因素,评估生态环境系统的承载能力和区域脆弱性与适宜性及其对区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2)重大自然灾害风险综合研究。开展灾害特征要素空间观测研究,揭示自然灾害在该区域的时空分布规律,建立和发展基于空间观测数据的灾害风险预警与评估模型。(3)水资源时空格局与安全性。研究该区域流域水资源的时空分布格局特征以及变化驱动机制,研究该区域水资源的承载力及应对干旱、洪涝等灾害的能力,分析水资源与社会经济发展间的相互作用规律与机制。(4)城镇化与自然文化遗产地监测。开展过去绿洲与城镇遗迹组合以及古河流、古湖泊与周边遗址组合的空间考古研究,揭示历史时期城镇聚址兴衰对古环境变化的响应,分析城镇资源环境承载力与发展潜力。(5)典型海域与海岸带环境变化。分析海岸带环境要素时空变化规律,开展海岸线变化、近海岸土地利用与覆盖变化、港口和港口城市发展进程等应对研究。(6)农情监测与粮食安全。建设基于“互联网”+的“一带一路”农情遥感速报系统,监测该地区的耕作活动、农业气象、大宗作物生长形势与产量信息。

5 结语

“一带一路”是我国面对世界发展新格局制定的一个具有突破性、全局性、长远性的国家战略和实现中国梦的重大布局。在这项雄伟的建设工程中,空间对地观测技术可以发挥重要的作用,特别是在全局宏观分析、长周期动态监测中更具有独特优势,其产出可为国家和国际合作者提供先期科学支持。构建基于空间观测的“数字丝路”,不仅可形成“一带一路”信息的重大基础设施,更可为“一带一路”决策者和参与者提供决策支持,对保障“一带一路”的建设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

【一带一路的空间观测与数字丝路构建】相关文章:

丝绸之路引发一带一路的丝路营行03-25

一带一路如何打开筑梦空间03-25

一带一路含义03-25

一带一路战略03-25

一带一路心得03-25

一带一路简介03-25

一带一路详解03-25

一带一路资料03-25

一带一路讲稿03-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