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教案大全>《陶罐和铁罐教案

陶罐和铁罐教案

时间:2022-02-01 09:29:48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陶罐和铁罐教案汇编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那么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合适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陶罐和铁罐教案5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陶罐和铁罐教案汇编5篇

陶罐和铁罐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会认10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正确读写生词。

  2.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读懂课文内容,学习如何正确看待人和事物。

  【说明:教学目标的确立要以课标为依据,落实教材训练内容。表述要准确、具体、可检。】

  学习重点:通过陶罐和铁罐的对话、神态,了解铁罐的傲慢无礼和陶罐的谦虚而不软弱。

  学习难点:读懂课文内容,学习如何正确看待人和事物。

  【说明: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确立应放在本课语言的学习、理解、运用及语文能力上。】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课时准备:两课时

  【说明:课堂教学设计选择方法时,要能有效达成教学目标。避免教学设计与教学目标脱节。例:教学目标提出“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教学过程中就要落实这一目标。】

  第一课时

  课前三分钟:

  背诵萧红《小城三月》写景选段:

  1.“三月的原野已经绿了??杨花挂着他了。”

  2.“河冰发了??春天带着强烈的.呼唤从这头走到那头??”

  3.“小城里被杨花给装满了??带着呼唤,带着盅惑??”“”

  【说明:课前三分钟说话内容要精心选择,必须在教案中体现训练的具体内容,内容可丰富多彩,以训练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为重点,并借此引领学生积累更多的语言素材。时间控制在三分钟之内。每一节语文课前都要有此训练。】

  一、导入新课

  课件出示:课文插图

  板书课题,识记“陶”。(由“淘”换偏旁来记忆??)

  【说明:导课要根据课文和学生实际精心设计,尽量精炼有效。时间要控制,不要过长。有些课文也可以开门见山,进入课文学习。】

  二、初读课文识记生字

  1.自由读文。要求:读准字音,不认识的字词可以拼拼音、查字典。读不通顺的句子多读几遍。

  2.再读课文。要求;在读正确的基础上,争取把课文读流利。边读边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说明:每一遍读文都有不同目的,要把具体要求体现出来,并有大问题。】

  3.出示带拼音生词

  懦弱恼怒争辩羞耻流逝宫殿朴素

  (1)自由练读。

  (2)指名领读

  (3)交流记字方法记忆字形。注重对识字方法的指导及总结运用,

  边记字边随机组词及说话。(“懦”“恼”“耻”“朴”借助“形声字”规律识字。)

  区分:辩与辨(引导学生从字的中间部件联系字义辨析。)

  【说明:需要识记的生字及识字方法要体现在教案中。】

  4.出示去拼音生词

  陶罐懦弱恼怒争辩羞耻流逝宫殿朴素

  随机抽读正音,注意“懦”“耻”“逝”的读音。

  5.出示句子:

  “何必这样说呢?”??可吵的呢!”

  “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闷得够受了。”

  指生读句子,识记“掘”。根据语言环境辨别“处”“闷”读音。

  【说明:所出示的句子可以不完整的出现在教案中。】

  三、写字指导

  1.出示本课要求会写生字,指名读并组词。

  2.指导结构较复杂的字,重点指导:恼怒谦虚感受

  (“谦”的右半部分要紧凑;“虚”里面的“七”要小。)

  归纳方法:笔画较多的汉字,要写得紧凑,注意穿插避让。

  3.练习书写,反馈点评。

  【说明:写字指导要在教案中体现具体指导某个字的哪一笔、某个部件等注意些什么。】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指名读文,思考:课文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

  提示:古时候,铁罐仗着坚硬,常常()陶罐。若干年后,陶罐从废墟里挖出来依旧(),而铁罐却()。

  2.自由读课文,想一想:哪几个自然段写铁罐看不起陶罐,哪几个自然段写它们各自的结果。

  3.默读课文2——9自然段,看看描写了陶罐和铁罐之间的几次对话?提示:你说一句,他说一句,称作一次对话,用大括号标记。

  【说明:理清文章脉络的方法要教给学生,并在教案中体现。】

  五、总结设疑: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陶罐又是怎样面对铁罐的奚落呢?下节课继续学习。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词指导书写

  1.出示词语:

  陶罐懦弱恼怒争辩羞耻流逝宫殿朴素挖掘自由读随机抽读

  2.听记词语:朴素谦虚恼怒

  自主订正。

  3.指导书写

  出示:素值捧

  (1)组词、观察、归纳横画较多汉字的书写方法。

  (2)重点指导范写:素(注意三横长短的变化,中间的两个撇折要平一些。)

  (3)生练习书写。

陶罐和铁罐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识“陶、懦”等几个生字。会写“陶、谦”等6个生字。

  2、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

  3、文寓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重点:指导朗读,理解重点词句。

  教学难点:体会课文寓意

  教具准备:实物展台

  教学过程:

  一、激情引趣、点明学法

  1、出示陶罐和铁罐的图片,让学生观看。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揭示学法,学生可采用自悟、同座、小组合作学习。

  二、读中感知、层层递进

  1、读:指导学生自由读准每一个字音,对于直呼困难的多拼读几遍。

  2、反馈读:通过指名、开火车等形式检查、反馈、引导学生自评、互评,逐步做到不丢字、不添字、不错字,不重复、不读破句子。

  3、了解读:图文并茂,读思结合,感知课文的基本内容,学会提出自己不理解的地方。

  三、借助电教质疑解疑,生动鲜活的画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激活学生思维

  将课文内容用多媒体动画的形式呈现,创设一种声、色、形有机结合的教学情境,集感知、想象、领悟、表达于一体,使学生主动参与到创造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

  1、在这个故事中,有那些地方不理解,请提出来,大家一起讨论学习。

  2、课文中陶罐和铁罐的表现有那些不同点?

  A、学生边看图片边用笔画出有关语句。

  b、学生四人一组交流讨论,互相补充。

  c、全班进行交流

  不同点之一:

  铁罐很傲慢,而陶罐很谦虚。

  不同点之二:

  铁罐常常奚落陶罐,而陶罐很想和铁罐和睦相处。

  不同点之三:

  王朝覆灭了,宫殿倒塌了,两个罐子的命运都不一样。

  ① 许多年过去了,人们在厚厚的堆积物里发现了

  陶罐,人们看见陶罐后,心情如何呢?

  ②陶罐对人们又说了些什么呢?

  ③人们为什么没有发现铁罐呢?它到哪里去了?

  ④想象一下,假如铁罐听到陶罐对人们说的话,它会怎么想呢?

  四、精读课文、读出感情

  1、小组内练习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请一个小组汇报朗读,其他同学注意倾听,看他们是否读出了陶罐和铁罐不同的特点。

  3、结合学生朗读,进行评议,点拨理解。

  a、 你觉得铁罐和陶罐分别都象是个什么样的人?(找出表现他们神态和动作的词句读一读。)

  b、 教师引导领悟铁罐的傲慢无理和陶罐的谦虚克制,同时理解“奚落、谦虚、懦弱、轻蔑”等词语。

  4、小组在次合作,分角色朗读课文。

  五、议中感悟(播放陶罐和铁罐的结局课件)

  教师讲解:是呀,许多年代过去了,铁罐子和陶罐被覆盖了厚厚的尘土,铁罐虽然结识,但因为时间久了,被氧化了,如今已是荡然无存了,而陶罐却依然光洁、朴素、美观。

  1、陶罐和铁罐,你喜欢谁呢?为什么?

  2、从陶罐和铁罐不同的`表现以及最后不同的结局,你得到什么启发?

  3、拓展延伸,联系生活中的事情。知道实践,做个谦虚,不骄傲,汲取别人长处的孩子。

  教学反思:

  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的接受学习转变为主动的探究,使学生获取探究的乐趣,从而培养学生主动探究的意识。在这一教学中,我重新调整自己的角色和行为,从学生的学习角度上去设计教学,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探索去获取知识,使学生最终通过自己的朗读、思考和感悟,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足是这堂课有的同学读书不充分,抽读时读的很吃力,针对这一情况,利用阅读的时间再多读几遍,达到巩固的目的。

  板书设计:

  陶罐和铁罐

  铁罐 骄傲 无影无踪

  多年以后

  陶罐 谦虚 光洁 朴素 美观

陶罐和铁罐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6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第19课:陶罐和铁罐。

  2.阅读课文,能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教学步骤:

  (一)导入

  这节课,我们来学习第19课:陶罐和铁罐

  (二)整体感知

  1.初读课文,读准字音、勾画出不懂的字,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

  2.指名读课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3.默读课文,思考:文章介绍了陶罐和铁罐之间发生的几件事情,各在哪些自然段。

  4.学生讨论后明确:

  (1)铁罐看不起陶罐(1~9),小学四年级语文教案《第19课:陶罐和铁罐》。

  (2)铁罐和陶罐各自的`命运(10~17)。

  (三)精读课文

  1.自读1~9段,思考:铁罐看不起陶罐,你是从哪些词看出来的?对比,陶罐是怎样的态度,试着把你体会到的通过朗读课文体现出来。

  2.再读10~17段,请用简单的字和词语概括出铁罐和陶罐各自的命运。

  3.学生自学,组织讨论,全班交流,此时,教师恰当点、拨、抓重点词语和感情朗读,体会铁罐的狂妄自大,陶罐的宽厚谦虚。

  (四)品味含义

  1.说一说,你喜欢铁罐还是陶罐,为什么?

  2.你想对铁罐(或陶罐)说些什么?

  3.从这个故事中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五)重编故事

  重新编一个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故事,编之前,一定想好,你要表达什么意思围绕这个意思去选材。

  (六)板书设计

陶罐和铁罐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一)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全面地看问题,懂得: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要正视自己的短处。

  (二)学习生字,理解词语的意思。

  (三)练习归纳段意。

  (四)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一)理解课文内容,学会全面地看问题,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二)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使学生懂得,要学会全面地看问题,要多发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划出生字、新词,并且,联系上下文理解其意思。

  本课生字较多,要引导学生借助汉语拼音读准字音,用和联系上下文的方法理解生字,新词的意思。

  (二)指名按自然段读课文,检查学生自学生字情况。

  1.出示卡片,让学生读生字、新词。

  2.采取一字多组词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词语的意思。因为把字放在词中易理解。

  逝(流逝)(逝世)(去逝)

  耻(羞耻)(可耻)(不耻下问)

  3.让学生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出示词语解释帮助学生理解其义。

  奚落——用尖刻的话数落别人的短处,使人难堪。

  谦虚——虚心,不自满,肯接受别人的批评。

  懦弱——软弱无能,不坚强。

  羞耻——不光彩,不体面。

  理会——理睬。

  轻蔑——轻视,不放在眼里。

  以上词语如果有同学提出来,就出示出来,如果学生不提,就不必出示。

  (三)再读课文,理清层次,给课文分段。

  1.小声读全文:

  本文是一则寓言故事,这则寓言说的是陶罐和铁罐之间的一件什么事?

  让学生认真地读,边读边思考,只要搞清楚写的是件什么事,那末对分段就有所启示。并且也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2.指名汇报。

  本文写的是国王御厨里的铁罐看不起陶罐,经常奚落陶罐,埋在地下多年之后,陶罐仍然光洁如新,而铁罐却氧化不存在了。

  3.分段。

  课文哪部分是写铁罐经常奚落陶罐?哪部分是写两个罐埋在地下之后的情况呢?

  请给课文分成两段。

  (1)学生默读分段。

  (2)汇报分段情况。

  (四)细读课文。

  1.细读第一段。

  (1)提示:

  ①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

  ②它为什么看不起陶罐?

  ③陶罐的态度是怎样的?

  要求带着以上三个思考题,细读第一段,联系上下文理解每句话的意思,把你理解到的,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2)同学之间互相读课文,读自己的理解。

  (3)指名读。

  在汇报过程中,要指名学生朗读,要读出铁罐那种傲慢,不讲理的语气,读出陶罐那种自尊、善良、和蔼的语气。老师适当范读。

  本课是阅读课文,内容容易理解,要让学生自己去悟,只要读出了语气,说明就已经读懂了。

  (4)归纳段落大意:

  根据前两课总结的方法:

  写人的.文章,用“谁,干什么,怎么样”的句式归纳段意。

  写事的文章,用“谁,干什么”的句式来归纳段意。本文是寓言,把铁罐和陶罐拟人化。

  本段段意是:

  铁罐看不起陶罐,并且经常奚落陶罐。

  2.细读第二段:

  想:多少年之后(当铁罐和陶罐埋在地下)两个罐发生什么变化?

  (1)用以上学习第一段的方法学习这段。

  (2)出示句子:“谢谢你们!”……“我的兄弟铁罐就在我旁边,请你们把它掘出来吧,它一定闷得够受了。”

  从这句话看出什么?

  虽然铁罐看不起陶罐,并且还经常奚落陶罐,但是陶罐不和铁罐计较,它很善良,对铁罐很友好。我们要向陶罐学习,宽厚待人。

  (3)归纳第二段的段意。

  让学生自己归纳,小组汇报,最后指名回答。段意:许多年过去了,埋在地下的陶罐完好如初,而铁罐却氧化不存在了。

  (五)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在读的过程中,想: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利用分角色朗读的方法,加深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读出两种罐的不同语气。

  (六)讨论寓意。

  1.自己默读全文,想想寓意。

  2.小组讨论寓意,即这则寓言告诉我们什么道理。

  3.指名汇报。

  这则寓言告诉我们:每人都有长处和短处,要看到别人的长处,正视自己的短处。

  (七)学习了这课你有什么体会。

  可以结合自己和周围的人和事谈体会。

陶罐和铁罐教案 篇5

  1、通过本课学习,2、认识“陶、懦、恼”等6个生字,3、会写“陶、谦、虚”等到14个生字,4、联系上下文理解课文中“御厨、奚落、懦弱,5、轻蔑、和睦相处、覆灭”等词语。

  2、阅读课文,能读懂课文主要内容,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6、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7、分角色朗读课文。

  重点:

  读懂课文课文主要内容。

  难点:

  了解寓言蕴含的道理。

  一、导入新课

  1、 揭示课题:

  2、出示课文插图,这就是国王御橱里的两只罐子,你们仔细看看,哪只是陶罐,哪只是铁罐,你上怎么看出来的?

  3、学生交流,教师点拨(从外形上看,左边是铁罐,是用铁做的。右边是陶罐,是用陶土做的,上边还有美丽的花纹。从神态上看,铁罐眉毛竖着,邪视着陶罐,嘴巴翘得老高,好象对陶罐不屑一顾的样子,一幅骄傲自大的样子。而陶罐是用温和的眼睛看着铁罐,笑眯眯的,一幅容忍的样子。从个头上看,铁罐自以为比陶罐高大,陶罐不敢和它比,因此把头昂得高高的。)

  4、谈话:今天我们学习这则寓言,就是发生在陶罐和铁罐之间的小故事。通过他们的对话,让我们明白一个道理。下面我们就带着一种探究的心里去读这篇课文。

  二、初读课文

  1、选择自己喜欢的读书方式,可以默读、放声读、或者找同伴一起读,力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遇到不明白的'词语、句子做上记号。

  2、检查朗读情况,互帮互助学生字。

  出示生字开火车读生字,请已经有把握的学生来做小老师,带领大家一起巩固,教师随时纠正读音,点评。

  重点指导“懦”(nuo)“恼”(nao)声母都是鼻音n 3、读下列词语:

  奚落 谦虚 傲慢 懦弱 轻蔑 争辩 恼怒

  相提并论 和睦相处 羞耻 氧化 无影无踪

  4.交流学习疑难,相机指导学生朗读该词、句所在段落,通过联系上下文的方法初步疏解课文字、词障碍。

  三、再读课文,完整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国王御厨里自以为坚硬的铁罐看不起陶罐。许多年后,被埋在土里的陶罐依旧光洁如新,而当年坚硬的铁罐却不复存在了。完全氧化掉了。)

  四、指导写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说话练习

  1.巩固词语

  奚落 谦虚 傲慢 懦弱 轻蔑 争辩 恼怒

  相提并论 和睦相处 羞耻 氧化 无影无踪

  2.用上以上词语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二、自读课文,感知陶罐和铁罐的特点

  1、铁罐是怎样奚落陶罐的,2、它为什么看不3、起陶罐?请同4、学们自读课文,5、用~~~画出铁罐奚落陶罐的话,6、并对不7、理解的地方提出问题。

  8、学生自读,9、教师巡视

  10、学生交流质疑,11、教师点拨,12、引导解疑。

  13、从找出的语句中可以看出,14、铁罐有什么特点?(骄傲自大、目中无人)陶罐呢?(谦虚、友好、克制)

  5、从铁罐对陶罐所说的话中你体会到什么?陶罐听了铁罐的话之后表现出什么样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板书: 谦虚 傲慢

  三、指导多读,深刻体会铁罐和陶罐的特点。

  1、自读课文,画出铁罐和陶罐的神态的词语。

  2、教师指导读。(铁罐的神态是:“傲慢——轻蔑——恼怒”陶罐是:“谦虚——自尊”)

  3、同桌轮换分角色朗读。

  4、教师巡视、指导。

  5、抽一、两组在班上读,大家评议。

  四、揭示寓意,总结全文

  1、许多年过去了,2、陶罐和铁罐发生了什么变化?自读课文找出描定陶罐和铁罐最终结局的语句。

  2、当陶罐被人们擦洗干净后他说了什么?这说明什么?

  学生交流,教师完成板书:

  光洁、朴素、美观 无影无踪

  3再读课文,说说你喜欢陶罐还是铁罐,为什么?

  4、学生交流。

  5、教师小结

  同学们知道了陶罐自始至终谦虚大度,宽容自尊,铁罐是傲慢轻蔑怒不可遏。我们应该向陶罐学习。

  思考:通过学习这则寓言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四、全班讨论。结合自己的理解或生活实践回答这个问题。

【陶罐和铁罐教案】相关文章:

陶罐和铁罐教案03-16

《陶罐和铁罐》教案07-19

关于陶罐和铁罐教案02-28

《陶罐和铁罐》优秀教案02-26

陶罐和铁罐教案范文04-12

陶罐和铁罐教案15篇11-16

陶罐和铁罐教案(15篇)12-15

《陶罐和铁罐》教案15篇01-07

《陶罐和铁罐》教案(15篇)01-07

《陶罐和铁罐》教案精选15篇0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