还物的教案

时间:2022-11-05 10:57:58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还物的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教案是教学活动的依据,有着重要的地位。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还物的教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还物的教案

还物的教案1

  教学目标:

  1、进一步感知5以内数量,能正确判断5以内等量的关系。

  2、能把数量相等的点子和实物相连接

  3、能按规则边接龙边讲述。

  教学准备:

  白板两张,分别贴有点物接龙卡1套(未接好)、喂动物接龙卡2张(已接好)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联系喂动物接龙的操作经验,引出点物接龙卡“一样多的点子和物体接在一起”的规则。个别演示、集体检查,强调只能点接物,不能点接点、物接物。回忆“喂动物接龙”的规则。

  1、提出问题教师:“看,送食品的小火车开来啦!可是还有很多车厢没有接上呢,谁愿意来帮忙接火车?(出示点物接龙卡)车厢改怎么接呢?让我们来看看这些卡片上都有些什么?(点子和物体)”

  2、联结经验教师:“这些卡片有点像我们以前玩过的什么材料?(出示接好的喂动物接龙卡,作为提示)对,和我们以前玩过的动物接龙卡很像。这也是一种接龙卡,是一种点子和物体接在一起的接龙卡,叫‘火车’点物接龙卡。”

  教师:“还记得以前的接龙游戏是怎么玩的吗?(出示接好的2张喂动物接龙卡)按照过去‘把一样多的接在一起’这个规则,(出示点物接龙卡)这种新的点物接龙卡也要‘把一样多的接在一起’但是要把一样多的点子和物体接在一起。”

  3、演示规则:教师:“谁会来接一接新的`接龙卡呢?”请个别幼儿示范接一张,集体观察。教师:“他是怎么接车厢的呢?一样多的物体和点子接在一起了吗?”

  教师:“这个游戏的名字叫‘接火车’。小朋友再接火车时,先要数一数前一张上的物体是几个,再把数量一样多的点子和物体接在一起,一边接一边说,比如‘两块饼干接两个点,三个冰激凌接三个点……。接完以后,再检查一下,是不是把每节车厢都接上了。”

  4、介绍巩固活动:教师:“今天老师会准备了喂动物接龙卡,小朋友也可以玩这个接龙游戏。这个游戏怎么做?(有几个动物就接几个它们喜欢的食物,边接边说,直到接完。)”

  二、分组操作

  安排幼儿分组操作。提示接龙卡的初始摆放,重点关注幼儿能否按规则操作,边做边说。提示做完检查,接龙卡排回磁板底边再和邻座交换。

  1、观察指导:教师观察幼儿是否都已开始活动,提示幼儿:“接龙卡上的皮筋取下来后要套在手腕上,把接龙卡排到白磁板的底边,然后从上面有图标的地方开始做,要边做边说。”了解幼儿是否理解接龙的规则,提醒幼儿一边接龙一边讲述操作结果。观察幼儿的操作策略,分析其发展水平,进行个别指导。

  2、提示常规:教师:“如果你的接龙卡接完了,先检查一下接得对不对,然后把接龙卡的白磁板的底边重新排好,然后可以到其他小组帮助别人做接龙,也可以和旁边做完的小朋友交换一下位置。”

  三、交流评价

  展示个别幼儿的操作结果,通过表述集体检查。鼓励按规则操作并表述、直到接完的幼儿。整理学具。

  1、集体检查展示部分幼儿接完的“火车”:“这是小朋友接好的小火车,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每节车厢接得对吗?”引导全体幼儿通过表述共同检查。如果发现有错误,则请出错的幼儿自己上来调整。

  2、 评价教师:“今天那些小朋友学会了把数量一样多的点子和物体接在一起?”“哪些小朋友能一边接一边说,把所有的接龙卡全部接完了?”

  3、 整理请幼儿将自己面前的接龙卡收拾整齐、竖着讨好皮筋,送到教师面前的两个筐里,点物接龙卡、喂动物接龙卡分开摆放。结束活动。

还物的教案2

  活动目标:

  1.钻过60厘米高的障碍物,掌握正面钻的动作。

  2.体验团结友爱的情感。

  活动准备:

  1.课前学习民间游戏《城门城门几丈高》。

  2.橡皮筋一根,不同形状的带有铃铛的拱门若干,椅子若干。

  3.用于放松活动的音乐磁带。

  活动建议:

  1. 热身运动

  民间游戏《城门城门几丈高》。

  2.幼儿自由探索钻过60厘米高的障碍物

  (1)教师设置情景:牧羊人的羊很多,小羊经常迷路,现在牧羊人要请小朋友帮忙上山去救小羊,但是上山时必须钻过山洞,所以让我们先练习钻山洞的本领吧!

  (2)引导幼儿自由探索钻山洞(扯一根橡皮筋)的`方法。并分别作出“正面钻”的动作。

  3.教师示范“正面钻”的动作,并引导幼儿讨论动作要领:屈膝、弯腰、缩身,钻过橡皮筋

  4.幼儿按动作要领练习钻过60厘米高的障碍物

  (1)幼儿按动作要领集体练习钻山洞。

  (2)增加难度练习:在场地上布置成不同形状的60厘米高的(地面离铃铛的高度)拱门若干,拱门上悬挂铃铛,让幼儿自由探索钻过不同形状的“山洞”。教师注意提醒幼儿,钻时头和身子不要抬得过早,以免碰到铃铛。

  (3)玩游戏“救小羊”

  5.放松活动

  教师:今天小朋友真勇敢,帮助牧羊人救回了小羊,我们一起跳个舞庆祝一下吧!听音乐做放松活动。

  活动延伸:

  请幼儿将游戏用的器材收到器材区,归类摆放整齐,并提醒幼儿在搬椅子、搬拱形门的过程中,注意安全,团结协作。

还物的教案3

  一 、指导思想

  田径运动是一项最基础的体育运动项目,其中投掷项目对提高身体的有关能力和相应的身体素质,对培养人和塑造人起着重要的作用。选用三年级的原地投掷的第一课时,在课中体现投掷的乐趣,逐步提高学生的上肢力量和身体协调能力。

  二 、教学对象分析

  本班学生身高较矮,男、女学生均较好动,活泼。

  三 、教学任务

  1、通过各种练习,学习投掷的正确姿势及转体、挥臂的`顺序

  2、发展学生的上下肢力量,协调性、灵敏性

  3、形成自尊、自信、勇敢和克服困难、不段进取的意志品质

  4、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

  四 、教学模式

  导学——自练——指导——反馈——提高——结束

  五 、教学分析

  本课分成四部分:开始部分、准备部分、基本部分、结束部分。

  开始部分:让学生跟音乐的节拍走成圆圈

  准备部分:听音乐做自编操

  基本部分:通过投掷各种不同投掷物,体会投掷方法

  结束部分:游戏《跳格接力赛》,让学生听音乐做放松运动。

  体育课教案

  班级:二年(xx)班 执教老师:xxx

  六、教学目标

  1、 体现投掷的运动运动乐趣,学会1、单手投掷物体

  2、 发展学生的上肢力量、协调能力

  3、 了解体育活动对身体健康的作用,形成自尊、自信、勇敢、克服困难的意志品质

  4、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七、器材

  1、 体操棒12支

  2、 录音机一台

  3、 乒乓球35个

  4、 纸飞机35个

  5、 纸包球35个

  八、教学内容

  1、 队形队列(走成圆圈)

  2、 广播操

  3、 动物学本领

  4、 学习原地投掷

  5、 游戏《跳格接力赛》

还物的教案4

  目的要求

  1.了解实验原理。

  2.学会DNA的粗提取和鉴定的方法,观察提取出来的DNA物质。

  3.通过本实验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实验原理

  1.DNA在NaCl溶液中的溶解度,是随着NaCl的浓度的变化而改变的。

  当Na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0.14mol/L时,DNA的溶解度最低。利用这一原理,可以使溶解在NaCl溶液中的DNA析出。

  2.DNA不溶于酒精溶液,但是细胞中的某些物质则可以溶于酒精溶液。利用这一原理,可以进一步提取出含杂质较少的DNA.

  3.DNA遇二苯胺(沸水浴)会染成蓝色,因此,二苯胺可以作为鉴定DNA的试剂。

  注意事项

  1.步骤3析出含DNA的`黏稠物中,蒸馏水要沿烧杯内壁缓缓加入,不能一次快速倒入。

  2.实验中有多个步骤都要用玻璃棒进行搅拌,但是在不同的步骤中玻璃棒的用法不同。

  实验用具

  鸡血细胞液(5~10mL);体积分数为95%的冷酒精,蒸馏水,质量浓度为0.1g/mL的柠檬酸钠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分别为2mol/L和0.015mol/L的NaCl溶液,二苯胺试剂;烧杯(100mL,1个,50mL,500mL,各2个),漏斗,试管(20mL,2个),玻璃棒,滴管,量筒(100mL,1个),纱布,镊子,滤纸,铁架台,铁环,三角架,酒精灯,石棉网,载玻片,试管夹。

  课前准备

  制备鸡血细胞液,方法是:将质量浓度为0.1g/mL的柠檬酸钠溶液100mL,置于500mL烧怀中,注入新鲜的鸡血(约180mL),用玻璃棒搅拌,使其充分混合,以免凝血。静置于冰箱内一天,使血细胞自行沉淀。(也可以用离心机离心2min(转速1000转/分)。用吸管吸去上清液。

  板书:(课前写好)

  实验十一DNA的粗提取与鉴定

  实验原理:

  1.析出溶解在NaC1溶液中的DNA.

  2.用冷酒精提取出含杂质较少的DNA.

  3.DNA在沸水浴时被二苯胺染成蓝色。

  方法步骤:

  1.提取细胞核物质:顺时针方向搅拌,稍快,稍重。5min

  2.溶解DNA:

  3.析出含DNA的黏稠物:蒸馏水300mL,逆时针方向搅拌,缓慢

  4.过滤:取黏稠物

  5.再溶解:顺时针方向搅拌,较慢。3min

  6.过滤:取滤液。

  7.提取出含杂质较少的DNA,逆时针方向搅拌,稍慢。5min

  8.DNA的鉴定:沸水浴5min

还物的教案5

  一、教学背景

  教育部制定的最新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中指出:探究学习是学生学习化学的一种重要方式,也是培养学生探究意识和提高探究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应充分调动学生主动参与探究学习的积极性,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调查、资料收集、阅读、讨论、辩论等多种方式,在提出问题、猜想和假设、制定计划、设计实验、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活动中,增进对科学探究的理解,发展科学探究能力。

  二氧化硫是人们熟悉的与环境密切相关的化合物。通过对二氧化硫的学习,帮助学生学会用化学的视角去认识身边的物质及其变化。

  二、案例设计

  新课导入上以全球瞩目的全球三大环境问题之一“酸雨”为切入口,播放一段有关工业废气(主要是二氧化硫)对大气污染造成的严重后果——酸雨的危害,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引入新课。

  下面就二氧化硫的水溶性、酸性、漂白性、还原性的教学内容,用实验探究的方法设计过程如下:

  1、提出问题:由二氧化碳是我们非常熟悉的物质引入,知道二氧化碳溶于水生成碳酸,碳酸显酸性,与二氧化碳相比,二氧化硫在水中的溶解度大吗?其水溶液是否显酸性呢?哪一个的酸性强呢?

  2、作出猜想假设:二氧化硫和二氧化碳组成相似,都属于非金属氧化物,性质也可能相似,也可能溶于水且水溶液显酸性。若通入澄清石灰水中,可能出现与二氧化碳相似的性质。

  3、制定计划,设计实验:用固—液制气装置(铁架台、圆底烧瓶,胶皮塞、导气管),小试管,水槽,小烧杯。试剂:亚硫酸钠固体,硫酸(1:1),氢氧化钠溶液(用于尾气吸收,二氧化硫为污染气体)。

  4、实施实验,收集证据: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一小试管二氧化硫气体,用拇指摁住后倒立于滴有紫色石蕊试液的水槽中,移开拇指,观察水溶液进入试管的情况,同时观察石蕊试液的颜色的变化。接着,将产生的二氧化硫气体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变化。

  5、得出结论,发现规律。实验观察到:试管中的水面上升,试管中的液体变成红色,回想二氧化碳溶于水的实验,得出二氧化硫比二氧化碳易溶于水,水溶液显酸性且酸性比二氧化碳强。二氧化硫通入到澄清石灰水中,也能使石灰水先变混浊后变澄清。说明有亚硫酸钙生成,难溶于水,而后亚硫酸钙继续与二氧化硫及水作用生成亚硫酸氢钙。

  6、广泛交流,评估、预测:经过交流讨论分析,学生顺利写出二氧化硫与水反应及二氧化硫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大家认识到使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变澄清的气体除二氧化碳外还有二氧化硫,但二氧化硫使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不如二氧化碳。为什么二氧化硫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程度小呢?说明亚硫酸钙的溶解度比碳酸钙大。同时进行了实验失败原因的分析:由于二氧化硫能使石灰水先变浑浊后变澄清的过程较短,有的学生观察现象不够全面细致,未看到沉淀生成,今后要一丝不苟,仔细观察;又如有的同学过于急躁,将试管提前移开水面,二氧化硫试管中的水面上升现象观察不到;再如二氧化硫收集少,二氧化硫试管中的水面上升现象不明显。进行预测:二氧化硫与二氧化碳组成及性质相似,那么二者如何鉴别呢?(教师引导从二氧化硫中的硫的化合价入手),根据元素周期律知识,二氧化硫中的硫的化合价为+4价,二氧化硫应具有氧化性和还原性,而二氧化碳中的碳元素却为最高价态,不具有还原性,应可从这一角度进行鉴别。

  7、迁移与应用。

  ①实验验证:二氧化硫的漂白性

  ②增设实验:在氢氧化钠溶液中先加入1-2滴酚酞试液,在通入二氧化碳,观察溶液颜色变化及原因。

  ③学生自学搜集资料:教材介绍了SO2能被催化氧化,即SO2具有还原性。

  提出问题:能否用我们已有的知识证明二氧化硫的还原性?

  学生根据提供的实验用品设计了:将SO2通入(a)Cl2水中(b)Br2水中(c)酸性 KMnO4溶液中三种方案。

  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三种溶液都退色。

  结论:SO2能与以上三种氧化剂反应,具有还原性。联系其他知识,学生经过讨论总结出鉴别CO2及SO2的几种方法如下:

  方法

  操作

  现象、结论、解释

  溴水法

  氯水法

  将气体通入溴水、氯水中

  能使溴水或氯水的颜色褪去的是SO2,不褪色的`是CO2。

  SO2+Br2+2H2O=H2SO4+2HBr

  SO2+Cl2+2H2O=H2SO4+2HCl

  高锰酸钾溶液法

  将气体分别通入KMnO4溶液中

  能使溶液的紫色褪去的是SO2,不褪色的是CO2

  2KMnO4+5SO2+2H2O=K2SO4+2MnSO4+2H2SO4

  品红试液法

  将气体分别通入品红溶液中

  使品红溶液褪色的是SO2,不褪色的是CO2。

  闻气味法

  扇闻

  CO2无刺激性气味,而SO2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提出问题:SO2是大气的主要污染物之一,根据所学知识如何降低污染?学生在课下收集材料,写出小论文。

  三、案例评析

  1、内容重组,过度自然。秉着新课程理念“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于是我对硫和氮的氧化物的内容做了重新的安排:硫单质及其燃烧后的产物已在初中时接触过,我不再作为上课时的讲解内容,主要讲解二氧化硫的性质。从组成上分析二氧化硫具有酸性氧化物的通性,最后从化合价分析二氧化硫的氧化还原性。这样既过渡自然又环环紧扣。

  2、关注学生主体,教师起引导的地位和作用。在整个课堂的教学过程中,所有知识的传授,我都不是直接给出或介绍,而是通过一定的情景,结合学生的知识结构,慢慢地引导学生探究、总结。

  3、重视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科学素养。这节课我总共设计了三个实验探究:①二氧化硫的水溶性实验②二氧化硫与水反应生成酸的验证实验③二氧化硫与澄清石灰水反应实验。两个问题探究:①二氧化硫水溶性实验方案的设计②二氧化硫的还原性方案设计。探究活动过程中,既有师生互动又有生生互动,探究活动的设计,在很大程度上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能亲身体验探究过程,感受其乐趣、培养了协作、动手能力。

  4、不足:在教学过程中,我总是怕学生自己学不懂,学不透,导致有时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不够。表现在有些问题总是我提出,有时出现过度指导,没有留给学生充分的思考和学习空间,使学生学习能力提高较慢。

  5、在实验教学中,可以涉及所有的环节,也可以涉及部分环节,而且也不一定按上述顺序进行,因实际情况而定。

  参考文献:

  《高中优秀教案化学必修1》南方出版社 20xx

  《高中化学必修新课程案例与评析》陈启新王云生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xx

还物的教案6

  教学目标:

  1、了解写意花卉的一些基本知识,学习描绘花、叶、茎的初步技能。

  2、体验写意花卉的临摹方法、步骤,掌握用笔、用墨、用色的初步技能。

  3、培养热爱大自然美好事物的情景,在观察、表现事物时形成一丝不苟、胆大心细的.态度和作风。

  教学重点:

  写意花卉的临摹技法。

  教学难点:

  用笔肯定,表现花卉达到形与神的统一。

  教学过程:

  1、什么是写意花卉?

  写意花卉是针对工笔花卉而言的,写意总体比较抽象,讲求意境,工笔就比较逼真,讲求真实。写意的用纸为生宣,工笔为熟宣,技法上写意泼墨为主,工笔则要先打底,再上色。

  2、写意花卉与工笔花卉图片对比欣赏。

  3、欣赏画家的作品,同时对画家略作介绍。

  (简略介绍4位国画大师以及欣赏他们的作品。齐白石、潘天寿、徐悲鸿、黄宾虹)

还物的教案7

  一、教学目的:

  (一)知识目标

  1、描述绿色植物的呼吸作用的过程。

  2、阐明有机物对于生物体的重要作用。

  3、认同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设计实验的技能,提高学生观察、分析推理实验等自主学习的能力。

  (三)情感目标

  通过探究实验培养学生乐于动手、勤于思考、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有机物对植物体的作用;植物体呼吸作用的演示实验。

  难点:植物呼吸作用的过程以及呼吸作用实验的设计与分析。

  三、教学准备:

  1、学生课前准备:学生分为六组,以小组为单位,设计实验,探究有机物分解时需要氧、产生二氧化碳、释放能量。同时,做好实验的观察和记录。查找常见的蔬菜和水果中所含有的营养物质的资料。

  2、实验材料的准备:16个暖水瓶、温度计、薄膜袋、试管、广口瓶、澄清石灰水、蜡烛、导管、燃烧匙、止水夹、火柴;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各若干。

  3、制作相关的课件。

  四、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趣味引题,直接导出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

  1、出示常见的几种植物器官,请学生分析属于什么器官、含有的成分。引出器官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细胞是构成植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各部分都由大量的有机物构成,并指导学生阅读书本。从细胞水平和器官水平两方面引导学生归纳出有机物构建植物体 。

  引起注意并思考回答问题 ,知道植物各器官和各细胞中都含有有机物。

  有机物为植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探究一、有机物分解时释放能量。

  提供种子萌发释放出能量的实验,提出问题,让学生根据问题观察、思考、讨论,自行探究得出种子萌发有能量的变化。

  观察现象,思考和回答探究一的问题,并通过小组讨论认识到有机物发生变化释放出能量

  探究二、有机物分解时产生二氧化碳和水。

  实验A

  提供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的实验材料,提出问题,让学自行探究得出结论。

  学生阅读完实验A的内容后,小组自行操作实验,讨论得出结论: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

  实验B

  教师提示学生实验的要点,学生实验时老师巡查指导,了解各组的实验情况,演示探究的问题,各组边汇报现象,教师边填入。引导学生分析记录,得出结论。

  每组的实验材料(新鲜白菜和白菜干)分别于课前一天放到薄膜袋,扎紧袋口,插上导气管,连接用的橡皮导管以止水夹夹紧,放到黑暗中。上课时用澄清的石灰水检验瓶中的气体。观察记录现象。汇报记录的现象。参与实验、观察现象、讨论归纳得出有机物分解产生二氧化碳的结论。同时老师引导出还有水产生。

  探究三、有机物分解时需要氧参与

  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实验,观察各组的实验情况,演示探究三的问题,各组边汇报现象,教师边填入表三。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记录,得出结论。

  每组分别把煮熟的种子和萌发的种子在实验前一天放到广口瓶中,放到温暖的地方。上课时分别把点燃的蜡烛放到每组的广口瓶中,观察记录现象。汇报记录的现象。并提出问题归纳得出有机物分解需要氧的参与。

  呼吸作用

  演示课件:以活的生物为背景,示生物体吸收氧气、呼出二氧化碳的'过程以及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引导学生根据三个实验的现象,概括和归纳,得出结论。

  学生观察课件,并根据三个实验的现象,通过分析和归纳,概括出呼吸作用的概念,并用公式表示呼吸作用。明确植物体的所有器官都进行呼吸作用。

  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提出问题: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还有什么作用?生物圈中其他生物是否有呼吸作用?

  思考并回答问题,通过举例说明得出结论: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五、教学说明

  1、引题采用趣味引导,能引起学生注意并快速进入课堂。有机物用来构建植物体这部分的教学,按照课本是从细胞水平到器官水平的顺序,但学生通常了解较多的是器官,比如,苹果、红萝卜、马铃薯和花生分别是果实、根、茎和种子,学生都知道这些器官含有大量的有机物,从学生容易理解的知识入手唤起学习的兴趣,归纳出植物的器官含有大量的有机物。然后,引导学生联系前面所学的细胞核中的遗传物质DNA是有机物,通过分析细胞膜的主要成分——蛋白质和脂类是有机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也是有机物,归纳出细胞组成成分主要是有机物。这样,通过引导学生从器官水平到细胞水平,最后推断出有机物的作用之一是用来构建植物体。

  2、有机物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这部分是重点和难点。通过学生自行探究实验导出呼吸作用,得出有机物通过呼吸作用为植物体供能。为了激发学生的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的动力,采用竞赛的方式进行。对探究过程中积极、认真的组、最快做出实实验现象的,能做出实实验现象的都奖给红花,红花多者获胜。

  提问:植物制造的有机物除了用来构建植物体还有其它的作用吗?过渡到有机物还能为植物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

  老师先叫学生阅读探究一的操作,然后让学生分组观察种子萌发过程有热量散发的实验后,要求学生思考探究一后回答的问题,并通过小组讨论认识到有机物发生变化释放出能量。

  提问:种子萌发过程中的有机物最终转变成什么物质呢?

  要了解这部分的内容,我们首先要了解二氧化碳使澄清石灰水变混浊的特性,同学们先阅读实验A怎样操作。然后学生边操作、边观察、边完成探究问题,老师提问并了解学生成功与否,若不成功,老师要和学生一起分析原因。

  提出问题:种子萌发过程中的有机物最终也会转变成二氧化碳吗?

  在教师指导学生阅读实验B的操作,提示一些注意事项,让学生分组完成萌发种子在呼吸过程放出二氧化碳的实验。上课前一天,全班分成8个小组,演示实验的装置可以改成用两个同等大小的薄膜袋,分别放进等量活白菜叶和白菜干,扎紧袋口,插上导气管,连接用的橡皮导管以止水夹夹紧。再让学生将导气管放入澄清石灰水里,挤压薄膜袋,这样操作比较简单,贴近生活实际,效果明显。学生在观察现象时同时思考问题并填探究二的内容。从而推导出二氧化碳来自植物的有机物,得出有机物彻底分解时产生二氧化碳。

  有机物彻底分解时产生了二氧化碳,还有产生其它的物质吗?

  老师导出:有机物彻底分解时,除了产生二氧化碳,还有水分。

  提问:种子萌发过程中的有机物最终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是否需要其他物质的参与?

  教师指导学生分组完成有机物分解需要氧参与的实验。上课前一天,全班分成8个小组,与实验二的材料一样,只是把薄膜袋改为广口瓶。观察各组的实验现象,记录的现象,各组边汇报现象,教师边填入。引导学生分析记录,讨论得出结:有机物在彻底分解时需要氧的参与。

  呼吸作用的概念是在前面学习的基础上,教师让学生看三个实验的结论及三个实验总结的动画演示:有机物利用氧释发出二氧化碳、水和能量,让学生根据所观察的进行理解。教师再引出呼吸作用的概念、公式和场所等,让学生归纳得出有机物是通过呼吸作用为植物的生命活动供能的。

  3、 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教师通过问题: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除了自己利用外,还有什么作用呢?举例说明。学生通过举出实际的例子的过程,理解绿色植物制造的有机物还通过食物链,进入其他生物体内,参与构建其他生物体,并为其他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提供能量,然后提问:其他生物有没有呼吸作用?学生回答人和动物等都有呼吸作用。最后得出结论:呼吸作用是生物的共同特征。

还物的教案8

  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说明酶在细胞代谢中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2.通过阅读分析"关于酶本质的探索"的资料,认同科学是在不断的探索和争论中前进的。

  3.进行有关的实验和探究,学会控制自变量,观察和检测因变量的变化,以及设置对照组和重复实验。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酶的作用、本质和特性。

  教学难点

  (1)酶降低化学反应活化能的原理。

  (2)控制变量的科学方法。

  教学工具

  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创设。

  人不吃饭行吗?食物进入人体内发生了怎样的变化?这些问题在现在来说都已经十分清楚了。这些变化过程在其他生物中有没有呢?早在二百多年前科学家就对此进行了探索。

  实验介绍:178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兰札尼将肉块放在小巧的金属笼中,然后让鹰吞下,过了一段时间,将笼子取出,肉块不见了。

  问:(1)为何要将肉块放在笼子中?

  答:排除了胃对肉块的物理性消化。

  问:(2)对肉起消化作用的是什么物质?

  答:一定是某些物质进入到金属笼中,使肉分解。现在已经知道这个能让肉分解的物质就是--酶。

  问:(3)进行肉类消化的过程的条件是怎样的?

  答:进行分解肉的反应是在一种极温和的条件下进行的。

  问:(4)在实验室中能否也能让肉分解?能的话需要怎样的条件?

  答:实验室也能进行肉的分解,但是比起在生物体中来说,需要高温、高压、强酸、强碱等剧烈的条件才能进行。

  二、问题探讨

  1.这个实验要解决的问题是:鸟类的胃是否只有物理性消化,没有化学性消化?

  2.是胃内的化学物质将肉块分解了。

  3.提示:收集胃内的化学物质,看看这些物质在体外是否也能将肉块分解。

  总结:对于一个生物体来说要进行的生理活动非常之多,构成生物体的每一个细胞内的物质需要不断地合成与分解,不断地处于自我更新的状态,而这种自我更新的过程完全依赖于细胞内发生的生物化学反应,每一个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的变化。细胞中全部有序的化学变化的总称就叫细胞代谢。

  细胞生存的条件是很温和的,那么细胞内数量如此巨大的生物化学反应如何在常温、常压、水溶液环境、pH接近中性的条件下,迅速高效地进行呢?在化学反应中有没有提高化学反应的方法呢?

  三、过氧化氢在不同条件下的分解

  实验前介绍:动植物在代谢中产生的过氧化氢,对机体是有毒的。机体通过过氧化氢酶,催化过氧化氢迅速分解成水和氧气而解毒。铁离子也可催化这一反应。

  2H2O2 H2O+O2

  问:如何获得过氧化氢酶?

  答:新鲜肝脏中含有较多的过氧化氢酶,所以新鲜肝脏研磨液含有较多的过氧化氢酶。

  按以下实验步骤来进行实验:

  对上述实验进行分析,对照实验的特点。

  问:上述实验分成了1、2、3、4号四支试管,哪些是四支试管共同的条件?两两比较不同的条件有几个?

  答:共同点:都在试管中加入2 mL H2O2溶液,都在相同的压力下进行。

  不同点:1和2:只有温度不同;1和3:3多了2滴FeCl3溶液;1和4:4多了2滴肝脏研磨液;3和4:加入的催化剂不同。

  问:1号试管没有加任何试剂,它起的作用是什么?

  答:它起的是对照的作用。

  结论:进行该实验的其他因素相同,而只有其中某一因素不同,观察其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如果结果不同,那么影响该结果的就是这一不同的因素。在上述实验3试管和4试管只有加入的催化剂不同,那么该实验的结果3放的氧气少,4放出氧气多就是因为加入到4号催化剂的`催化效率比加入到3号的高。即酶具有高效性。

  问:2和4试管现象基本相同,能否在生物体中也利用2的方法来解毒?

  答:不能。加热到这样的温度会造成生物的细胞死亡。

  问:能否用同一滴管给3和4试管加FeCl3溶液和肝脏研磨液?

  答:不能。共用滴管会让肝脏研磨液(或FeCl3溶液)残留在滴管内,难以判断出过氧化氢的分解是哪种滴加液的作用,影响实验结果的准确。

  问:为何酶的催化效率会比无机催化剂更高呢?

  答:酶降低了活化能。活化能就是分子从常态转化变为容易发生化学反应的活跃状态所需要的能量。活化能越大,反应就越不容易进行,反之就容易进行。

  四、总结

  在生物体中,生物体内的化学反应每时每刻进行着。以人为例:据估计人体细胞内每分钟大约要发生几百万次的化学反应,这么多的化学反应能在人体中顺利而迅速地完成,完全是靠酶的催化作用。它和无机催化剂相比,具有更高的催化效率。

  酶在细胞内的物质变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个作用是其他物质无法代替的。它降低了化学反应中的活化能,而自身却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是一种催化剂。它是细胞内产生的,所以它也是细胞中具有高效催化效率的生物催化剂。它的作用就是降低活化能。

  在医院常用双氧水作为身体出现小伤口的消毒用药,能观察到什么现象吗?试解释该现象。

  能看到伤口有气泡产生。原因是人体细胞中产生的酶将双氧水分解成了水和氧气。

  课后小结

  酶在细胞内的物质变化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这个作用是其他物质无法代替的。它降低了化学反应中的活化能,而自身却没有发生变化,所以是一种催化剂。它是细胞内产生的,所以它也是细胞中具有高效催化效率的生物催化剂。它的作用就是降低活化能。

  课后习题

  完成课后练习题。

还物的教案9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游戏,理解掌握20以内的数物对应。

  2、理解数量的意义,提高幼儿点数的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活动准备:

  洞洞板学具、画有不同数量物品的图片(20以内)、数字卡片、多媒体课件。

  活动重点难点:

  活动重点:

  完成数物对应的操作。

  活动难点:

  理解数与量的对应关系。

  活动过程:

  一、情境导入,引起幼儿兴趣。

  (超市里新进了一批货物,但还没来得及整理,超市管理员想请小朋友帮忙整理货物)

  二、集体活动。(出示多媒体课件,练习20以内数物对应。)

  1、依次出示20以内的物品,幼儿点数后,说出总数,然后对应相对应的数字。

  2、出示20以内的任意一个数字,幼儿说出相对应的物品的数量。

  三、操作活动。(继续帮超市管理员整理货物)

  1、出示数字,幼儿插棋子。

  (超市里表示每种物品数量的数字标签管理员已经做好了,但是每个数字标签相对应的物品还没摆好,请小朋友根据数字标签帮助管理员放入相应数量的物品。)

  2、游戏“猜猜这是数字几”。

  (请小朋友猜出数字标签上的数字,然后插入相应数量的棋子。例:1---10中,最大的`单数。)

  四、游戏:找朋友。

  (教师将幼儿分成两组,第1组每人发1张画有20以内不同数量物品的图片1张。第2组每人发数字1―20中任意一个数字。然后请小朋友观察,拿图片的幼儿迅速数出自己所拿图片物品的数量,然后找到拿与自己物品数量相对应的数字的小朋友,站在他的旁边,拿数字的小朋友检验他们是不是好朋友,如不是迅速改正。)

还物的教案10

  重点:通过对实验的设计及结果的分析,得出科学的结论。

  难点:有关输导有机物的实验。

  手段:以实验观察与分析、讨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

  设计思想:

  本节课首先以对茎运输营养物质的探索性实验开始,但学生设计的实验有些并不能很好的解决本节课的问题,所以在课前教师一定要准备好有关的实验,以供课上学生观察。重点要求学生通过设计实验,掌握一定的科学研究的方法。

  教学过程:(1课时)

  (课前要求学生看实验-探究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完成设计有关茎运输营养物质的实验)

  一、导入:

  提问:1、茎的功能是什么?

  2、木本植物的茎的结构是怎样的?

  组织学生回答问题。

  总结:茎具有运输营养物质的功能,那么在木本植物的结构中,哪些与运输营养物质有关呢?

  二、讲授新课:

  (一)探索性实验:探究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学生展示设计实验的思路及结果。

  组织学生对每组的实验设计进行分析。

  总结并纠正学生设计实验中出现的错误。

  展示课前准备好的有关茎的水分和无机盐运输的实验结果,并组织学生观察茎中哪一部分被红墨水染红了。

  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实验结果。

  总结:茎中的水分和无机盐是通过木质部里的导管向上运输的。

  (二)茎对有机物的运输:

  提出问题:参照"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的`实验设计及分析,推测一下茎对有机物运输的相关结构是什么?如何用实验来验证?

  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并汇报讨论结果。

  出示有瘤状物的枝条,利用投影或录像介绍实验操作方法。

  组织学生观察,并分析其形成的原因。

  总结:有机物通过韧皮部的筛管向下运输到其他各个器官,当环割后,有机物就堆积在切口的上方,使此处的细胞分裂和生长都加快,树皮就膨大起来,形成了瘤状物。

  (三)茎的其他功能:

  提出问题:"茎除了具有运输营养物质的功能之外,还具有哪些功能?请举例说明"

  组织学生发言

  总结:茎除了可以运输营养物质,还有以下几个功能:

  1、贮 藏营养物质,如甘蔗。

  2、支持,如支持叶,有利于叶进行光合作用。

  3、繁殖:如扦插等。

  板书设计:

  一、茎对水分和无机盐的运输:

  由茎的木质部运输水分和无机盐。

  二、茎的有机物的运输:

  由茎的韧皮部运输有机物

还物的教案11

  一、教材分析: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要求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幼儿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并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中班幼儿对数物对应已经有了较为初步的认识,当学习要求转化为幼儿内在需求时,教育目标就变成幼儿游戏的意愿。本活动旨在从幼儿年龄特点出发,创设“去动物园”的游戏情境,在游戏中轻松自然的进行操作、探索、发现,进而完成目标。

  二、活动目标:

  《纲要》中指出:教育应从不同角度促进幼儿情感、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的发展。根据《纲要》精神,结合中班幼儿年龄特点,我制定了本活动的目标。

  1.复习巩固8以内的数。(这是本次活动的重点所在,也是本次活动的显性的知识性目标。)

  2.较为熟练掌握8以内数物对应关系,培养幼儿的观察及思维能力。(这是本次活动的难点目标,同时也是隐性的.情感目标。)

  3.体验学习数学的乐趣,增强参与活动的自信心。(这是本次活动的能力目标,也是活动的实际意义所在,它让本次活动和现实生活联系了起来,真正体现了教育是为生活而服务的。)

  三、活动准备: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活动目标。更顺利地实现活动过程,根据幼儿爱玩这一特点,我做了如下准备。

  经验准备:幼儿已经认识了8以内的数熟悉8以内的数量。(前期的知识准备是教师设计活动的基础,幼儿如果没有这一知识准备,就会影响到他们熟悉掌握8以内数物对应关系)

  物质准备:

  1.教具多媒体课件、手偶青蛙一个;

  2.学具毛毛虫、篮子、玩具花片、鱼、钓鱼竿、骰子、转盘、数字卡片人手1份操作材料。

  四、说教法新

  《纲要》指出教师应成为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活动中应力求形成合作探究式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师要心中有目标,眼中有幼儿,时时有教育。让幼儿成为学习的主体,我采用了把枯燥的数学和游戏活动紧密相连,让幼儿在玩中学,动中学。所以我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

  1.观察操作法观察就是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中充分刺激幼儿视觉,操作就是让幼儿通过动手、动脑等动作带动大脑感知抽象的概念。这是我为了解决本次活动的重点而采用的方法,为的是让孩子通过听听、看看、做做等方式,复习巩固8以内的数,熟练掌握8以内数物对应关系。

  2.游戏法:按物取数和按数取物从易到难,分别递进采用这2种方法,让幼儿能较为熟练掌握8以内数物对应关系,培养幼儿的观察及思维能力。后者方法通过给予一定数量的物体,让幼儿根据教师说出的数字拿出相应数量的物体。随着幼儿数能力的增强,对幼儿只说出数,没有范例。按数取物的条件是抽象的,没有直观依据。要求幼儿对数真正理解才能完成任务,解决抽象数学问题。

  五、说过程

  根据幼儿认知水平的特点,我将学习过程分为四步进行。

  (一)创设“去动物园”情景,导出课题。

  (二)课件演示:数小鱼、小鸭和小蝌蚪

  (三)情景游戏:

  1.给小动物送玩具;

  2.拼花

  (四)操作游戏:

  旋转魔盘;

  2.给毛毛虫粘身体;

  3.钓鱼。

  活动过程:

  (一)创设“去动物园”情景,导出课题。

  1.出示青蛙,邀请小朋友一起听青蛙的叫声跳着进场到“动物园”。

  2.课件演示:动物园。(引导幼儿观察来到了什么地方)

  (二)课件演示:数小鱼、小鸭和小蝌蚪(复习8以内的数)欣赏课件,请幼儿分别观察课件上小鱼、小鸭和小蝌蚪的数量,并找出相应的数字。

  (三)情景游戏:(巩固8以内的数物对应)

  1.游戏①:给小动物送玩具幼儿观察课件,看看我们来到了什么地方?并说出具体要求:小动物出示数字几,就请小朋友取几片花片送给小动物。

  2.游戏②:拼花朵请幼儿分别把是3、5、8的花瓣拼在花心上。

  (四)幼儿分组操作游戏操作游戏

  1:旋转魔盘操作游戏

  2:给毛毛虫粘身体操作游戏

  3:钓鱼

  (五)小结:今天小朋友和1-8数字宝宝玩了许多开心的游戏。数字王国里还有许多有趣数字宝宝,你们可以和爸爸妈妈,好朋友一起去寻找,好了,时间到了,动物园要关门了,跟小动物们再见,下次我们再来玩好吗?

  (六)延伸活动:请幼儿在区角活动继续玩数物对应的游戏。

  六、反思:

  本次活动的实施基本达到预期目标,教师教态亲切自然,语言得体到位,提问语有针对性,注意动静结合。能创设有趣、宽松的环境,能运用高科技多媒体设备,面向全体,很好的进行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教学具准备材料丰富,操作性强。幼儿思维比较活跃,能够大胆的表现自己。由于是孩子班上的本班教师,所以对班上每个孩子的特点和情况都比较了解,能把握活动目标的重难点,活动过程充满乐趣和互动,能够很好的激发了幼儿对活动的兴趣。

  首先,活动开始教师通过创设“去动物园“这一游戏情境的设置,激发幼儿学习活动的兴趣。其次,通过形象、逼真的课件演示,让幼儿逐一复习8以内数的量,引导并帮助幼儿按物体的量拿出相应的数卡,进而完成按物取数这一环节的目标。力求让幼儿把前面学到的知识再运用到生活中去,从而体现“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这一教育理念。同时对幼儿完成目标情况进行了检测,使教师对幼儿目标掌握情况做到了心中有数,能够在操作活动中有针对性的对幼儿予以指导。最后,教师利用课件演示,导出“给小动物送玩具、拼花朵”的游戏情节,然后分组指导幼儿进行“操作”,在操作中体验成功的快乐。在此环节中,教师能关注能力差的幼儿。如:个别幼儿不能正确取出相应的玩具时,教师帮助其手口一致地进行点数,从而达成目标。

还物的教案12

  活动目标

  1、引导幼儿正确感知4以内的数量,初步理解4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2、能进行4以内的按数取物或按物取数。

  3、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想象力和动手能力。

  4、乐于参加集体游戏。

  活动准备

  1、一个数字转盘、大鼓一个、1—4的数字卡若干。

  2、数、物拼板,印章若干,雪花片若干。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教师带幼儿边念手指谣,边走到相应的位置。

  二、集体活动

  1、引起幼儿活动兴趣

  教师:可怜的'小猴们在钓鱼的时候都被坏鳄鱼给吃光了,猴妈妈可伤心了,为了保护其他的小猴,猴妈妈他打算搬家,离开这个坏鳄鱼,你们说这个主意好不好呀?

  但是,坏鳄鱼在小猴家旁边出了许多难题,猴妈妈和猴宝宝他们搬不出去呀。

  小朋友们,小猴他们这么可怜,我们帮他们解决难题,好不好?我昨天呀,乘鳄鱼不在,偷偷的到小猴家旁边看了看,我发现了四个难题,我们就先来解决这四个难题吧。

  2、复习4以内的数字

  教师:我们现在就来解决第一难题——数字大转盘。

  在这个转盘上有数字和指针,教师来转动指针,当指针停止指向数字几,就请幼儿大声地说出这个数字。

  3、记忆4以内的数字

  教师:小朋友们真棒,一下子就解决乐第一个难题,现在我们来解决第二题—— "谁不见了"。

  教师出示1—4的大数字卡,拿掉其中一个数字,请幼儿说出是哪个数字不见了。

  4、4以内的按数取物

  (1)听鼓说数

  教师:第二题我们也顺利解决拉,我们每个人都表扬一下自己,真棒。接下来我们做一个游戏我这有一个鼓,请小朋友们根据鼓声来说数字,告诉我我敲了几下。

  (2)按数取物

  教师:现在,我们第三个难题来啦,准备好了没有?

  4套1—4的物卡,请幼儿根据教师说的数找出相应的物卡。

  三、分组活动

  1、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太棒拉,这么快就解决了第三个难题。现在我们就要向第四题出发拉,刚才前几题都是小朋友们在一起通过的,第四关呀坏鳄鱼要把小朋友们分开了,要分组考你们。

  2、教师一一介绍每组的活动:

  第一组:盖印章。

  第二组:数、物拼板。

  第三组:数、物对应。

  幼儿活动时,教师巡回指导 。

还物的教案13

  一、基因突变的实例

  1、镰刀型细胞贫血症

  ⑴症状 红细胞由正常的圆饼状变成镰刀型,导致红细胞不能顺利通过毛细血管聚集在一起,红细胞破裂(溶血),造成贫血。

  ⑵病因 基因中的碱基替换。 直接原因:血红蛋白分子结构的改变 根本原因:控制血红蛋白分子合成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2、基因突变

  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的基因结构的改变

  二、基因突变的原因和特点

  1、基因突变的原因:有内因和外因

  外因有:物理因素:如紫外线、X射线

  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

  生物因素:如某些病毒

  ⑵自然突变(内因)

  2、基因突变的特点

  ⑴普遍性⑵随机性⑶不定向性⑷低频性⑸多害少利性

  3、基因突变的时间

  有丝分裂或减数第一次分裂间期

  4.基因突变的意义:是新基因产生的途径;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进化的原始材料

  三、基因重组

  1、基因重组的概念

  2、基因重组的类型

  随机重组(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

  交换重组(四分体时期)

  3.时间: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和四分体时期)

  4.基因重组的意义

  四、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的区别

  基因突变

  基因重组

  本质

  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改变,产生了新基因,也可以产生新基因型,出现了新的性状。

  不同基因的重新组合,不产生新基因,而是产生新的基因型,使不同性状重新组合。

  发生时间及原因

  细胞分裂间期DNA分子复制时,由于外界理化因素引起的.碱基对的替换、增添或缺失。

  减数第一次分裂后期中,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位于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进行了自由组合;四分体时期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

  条件

  外界环境条件的变化和内部因素的相互作用。

  有性生殖过程中进行减数分裂形成生殖细胞。

  意义

  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

  生物变异的来源之一,是形成生物多样性的重要原因。

  发生可能

  突变频率低,但普遍存在。

  有性生殖中非常普遍。妇后代患病概率是____100%或1/2__________。

  今天就和大家就分享到这,祝愿同学们用辛勤的汗水去收获美好的未来吧!

还物的教案14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识别蔬菜作物举例说明蔬菜作物的分类。

  2、说明双子叶植物的特征。

  3、列举蔬菜作物的功能评价多种多样的蔬菜。

  能力性目标

  1、运用已有观察探究植物的技能,小组合作完成探究菜豆植物的任务。

  2、尝试交流探究结果。

  3、运用所学知识技能,分辨周围植物。

  情感性目标

  1、体验丰富多彩的蔬菜作物,关注科学技术发展状况,建立献身科学的意识。

  2、体验与人合作、交流及成功的情感。

  重点:双子叶植物的特征

  课时安排

  1课时

  组织教学

  (引)在市场上,番茄、黄瓜、茄子、辣椒、菜豆等蔬菜应有尽有。这些新鲜的蔬菜你都认识吗?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下——蔬菜作物(板书)

  1.了解蔬菜作物的定义、分类及作用

  (引)什么样的作物可以称之为蔬菜作物呢?可供人们佐餐的草本植物的总称。(板书)

  根据吃的植物器官不同,蔬菜作物可分为根菜类、茎菜类、叶菜类、花菜类、果菜类。(分别举例)

  根菜类:胡萝卜、萝卜等。

  茎菜类:洋葱、藕、马铃薯等。

  叶菜类:白菜、油菜、生菜、菠菜等。

  花菜类:黄花菜、花椰菜、青花菜等。

  果菜类:茄子、黄瓜、苦瓜等。

  (引)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蔬菜作物,那么蔬菜作物有什么作用呢?

  ①味道鲜美;

  ②含有丰富的人体不可缺少的维生素及其其他营养物资;

  ③还有很高的药用价值,如葱根可以治感冒;大蒜可以预防多种疾病;芹菜有明显的降压作用;洋葱可以降低血脂;姜可以健胃;黄瓜的美容效果显著等。

  2.观察菜豆,总结双子叶植物的特征。

  (引)菜豆是常见的蔬菜,下面我们来学习一下菜豆的结构特征。

  ①观察菜豆的根茎叶的形态

  根系——直根系;叶脉——网状脉;叶形——心形

  ②观察菜豆的花,找出花萼、花冠、雄蕊、雌蕊等部分,数数各部分的数目

  花萼:5片花冠:5片雄蕊:10枚(9枚合生,1枚分离)雌蕊:1枚

  小结:花的各部分基数是5

  ③观察菜豆的果实,根据小词典判断果实的类型。

  颖果:果实成熟后不开裂,果皮与种皮紧密愈合在一起,不易分开的果实。如:玉米等

  荚果:果实成熟时,果皮沿着背腹两侧的缝线裂成两片,少数不开裂,果实内生有许多种子,种子着生在果皮上的果实。

  核果:果实的外果皮很薄,中果皮多汁,可食用,内果皮有坚硬的壳,里面包着种子。如桃、梨、苹果等。

  菜豆的果实属于荚果。

  ④观察菜豆的胚

  胚有两片子叶。

  小结:菜豆的根系是直根系,叶具网状脉,花的各部分基数为5,种子的胚有2片子。具有这样特征的植物属于双子叶植物。

  (引)常见的双子叶植物还有哪些呢?

  棉花、桃、梅、梨、大豆、花生、南瓜、白菜、西瓜、向日葵、茄子等。

  板书:

  一、蔬菜作物

  1.蔬菜作物的定义:

  2.蔬菜作物的分类:

  3.蔬菜作物的作用:

  4.菜豆的特征:

  5.双子叶植物的特征:

  6.双子叶植物有哪些?

  作业:能力测评

  二、粮食作物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识别当地常见的粮食作物,并能够判断属于谷类作物、豆类作物、薯类作物中的哪一类。

  (2)举例说出单子叶植物的主要特征

  能力目标

  (1)通过分析小麦或水稻的花和果实的特点,巩固观察的方法。

  (2)初步具有收集和利用课内外的图文资料及其他信息的能力。

  (3)初步学会运用所学的生物学知识分析和解决某些生活、生产或社会实际问题。

  情感性目标

  (1)在讨论争辩的过程中,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持之以恒的意志品质;

  (2)关注世界粮食需求趋势,确立节约、健康的生活态度;

  教学重点、难点:

  识别当地常见的粮食作物;概述单子叶植物的主要特征;单子叶植物与双子叶植物的主要区别。

  课时安排:

  1课时

  组织教学:

  (引)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我国的粮食作物主要包括小麦、水稻、玉米、高粱、大豆、马铃薯等。在这些作物中,小麦和水稻在农业生产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下粮食作物(板书)

  1.了解粮食作物的定义、分类及作用

  (引)什么样的植物可以称之为粮食作物呢?粮食作物是指可供人类食用的谷物、豆类和薯类作物的统称。(板书定义)由此可见,粮食作物可分为三类:即谷类、豆类和薯类(板书)粮食作物每天出现在人们的饭桌上,它们有什么作用呢?

  ①直接食用

  ②可作为饲料

  ③可作为工业原料(板书)

  2.以小麦和水稻为例,总结单子叶植物的特征。

  (引)小麦和水稻是常见的粮食作物,下面我们来观察一下它们,了解一下它们有什么特点。

  ①出示小麦和水稻的挂图,辨别它们的根系、叶形和叶脉

  根系——须根系叶形——针形叶脉——平行脉

  ②观察小麦和水稻花的挂图,找出花的特点

  小麦的花各部分名称:外稃、内稃、雄蕊、雌蕊

  水稻的花各部分:外稃、内稃、雄蕊、雌蕊

  小结:花小不显著,花被退化,花的各部分基数为3。(风媒花)

  ③观察小麦和水稻的果实,判断类型

  颖果。[

  ④观察胚的子叶

  1片子叶。

  小结:小麦和水稻的`根系是须根系,叶具平行脉,花的基数是3,种子的胚有1片子叶。具有这样特征的植物属于单子叶植物。

  哪些植物也属于单子叶植物?玉米、高粱、谷子、竹类、甘蔗、椰子、百合等。

  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有什么区别呢?填表(板书)

  项目根系叶脉花的基数子叶数目常见植物

  单子叶植物须根系平行脉31片竹类、甘蔗、叶子、百合、小麦、玉米、水稻

  双子叶植物直根系网状脉5或42片大豆、花生、棉花、桃、梅、杏、苹果、山楂、白菜、黄瓜、萝卜、茄子、番茄、杨、柳

  板书:

  二、粮食作物

  1.定义

  2.分类:

  3.作用

  4.单子叶植物的特点

  5.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区别

  项目根系叶脉花的基数子叶数目常见植物

  单子叶植物须根系平行脉31片竹类、甘蔗、叶子、百合、小麦、玉米、水稻

  双子叶植物直根系网状脉5或42片大豆、花生、棉花、桃、梅、杏、苹果、山楂、白菜、黄瓜、萝卜、茄子、番茄、杨、柳

  作业:能力测评。

  三、林木和果树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识别当地的林木和果树。

  2.概述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基本特征。

  情感性目标:

  1.关注身边的植物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好习惯。

  2.关注我国的珍惜裸子植物资源及其生存状况。

  技能性目标:

  1.运用实验和观察的基本方法识别植物各器官的形态和结构。

  2.尝试植物调查的一般方法。

  课时安排

  1课时

  组织教学

  (引)春天来了,杨柳枝条吐出鲜绿的嫩芽,杏树、桃树的枝头绽开美丽的花朵,只有松树、柏树的枝端还挂着往年的球果。你认识这些植物么?在这些植物中,你了解松和桃以及它们的果实么?今天我们学习第三个问题——林木和果树(板书)

  1.林木的定义

  所谓林木指的是生长在树林和森林中的树木。(板书)林木和人们的生活、生产关系十分密切。它给人类提供化工和医药产品,能够保持水土,防风固沙,提供优质木材,美化绿化环境,净化空气,减少噪音。松是最常见的林木,下面我们先来学习松的特征。

  2.结合挂图观察松的雌球花和雄球花,观察胚珠的形态。

  松的花为单性花,雄性的花叫雄球花(或雄球果);雌性的花叫雌球花(或雌球果)。雄球花和雌球花都是由许多鳞片构成的。由于组成雌球花的每个鳞片上生有两个裸露的胚珠,形成的种子也是裸露的。像松这样根和茎都很发达,没有真正的花和果实,胚珠裸露,没子房壁包被,适宜生活在干旱、贫瘠的土壤中,凡具有这些特征的植物,叫做裸子植物。

  地球上已知的裸子植物只有760种,我国有200多种,是裸子植物种类最多,资源最丰富的国家,因此我国被成为“裸子植物的故乡”。绝大多数裸子植物形成针叶林,是组成地面森林的重要成分。

  常见的林木有:松柏等

  练习:制作盆景用小松树和小柏树原因:长青且耐旱。

  林木的作用:林木给我们提供木材、提供化工和医药产品、保持水土、防风固沙、美化绿化环境、净化空气,减少噪声等。

  3.了解果树的定义:

  果树是指果实主要供使用的树木。桃是常见的果树。

  4.观察桃的花、胚珠等

  桃的花属于完整花。

  花萼柱头、花柱

  完整花花瓣雌蕊子房——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

  花蕊雄蕊:花药、花丝

  桃具有真正的花和果实,胚珠外面有子房壁包被,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凡是具有这些特征的植物叫做被子植物。目前已知的被子植物有20多万种,占地球上所有植物总数的一半以上,成为地球上最占优势的一个类群。

  大多数果树是被子植物。果树的产品是果实,统称果品,果品含有多种维生素、矿物质和糖份,有些水果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

  5.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异同点

  同: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统称为种子植物。

  异:

  裸子植物被子植物

  胚珠裸露,没有子房壁有子房壁包被

  花没有真正的花具有真正的花,胚珠外有子房壁包被

  果实没有真正的果实,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具有真正的果实,种子外面由种皮包被着

  常见植物松柏等大多数果树

  板书:

  1.林木的定义

  2.裸子植物的特征:

  3.果树的定义:

  4.花萼柱头、花柱

  完整花花瓣雌蕊子房——子房壁(发育成果皮);胚珠(发育成种子)

  花蕊雄蕊:花药、花丝

  5.被子植物的特征。

  6.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的异同点

  作业:能力测评

  四、观赏植物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识别当地常见的观赏植物。

  2.概述蕨类植物的基本特征。

  3.举例说出不同植物的生长与环境的关系。

  技能性目标:

  尝试课内外图文资料及其它信息的搜集。

  情感性目标:

  1.关注身边的植物,养成爱护花草树木的好习惯。

  2.关注我国的观赏植物,提高艺术欣赏能力。

  3.体验我国形形色色、丰富多彩的植物。增强珍爱生命热爱自然的自觉性。

  课时安排

  1课时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

  组织教学:

  (引)随着我国人民物质生活水平不断的提高,精神生活也逐渐丰富。观赏植物也越来越多的走进普通百姓的家。比如同学门带来的月季、菊花、君子兰、紫茉莉等各种鲜花绿草让人赏心悦目。在众多花草中,肾蕨以优美的体态,象蜈蚣一样的叶子而倍受人们青睐。

  这么漂亮的肾蕨是否每个同学都想拥有一盆呢?美丽的肾蕨是不是和我们熟悉的一些植物一样,喜欢充足的阳光,开出的花也一定很漂亮,等结了种子再利用种子繁殖呢?下面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第四个问题——观赏植物(板书)

  1.观赏植物的定义、分类、作用

  定义:经过人工栽培的供观赏用的植物。

  分类:

  观形的:南洋杉、银桦、龙爪槐、大叶黄杨等

  按欣赏习惯和观叶的:君子兰、金心大叶黄杨等

  主要欣赏部分观花的:君子兰、菊花、月季等

  观果的:金橘、石榴、无花果等

  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

  作用在化工、医药等多方面

  玫瑰花——玫瑰油“软黄金”

  有极高的应用价值芦荟——美容

  红花——对心血管、高血压有很好的疗效

  百日草、波斯菊——有效监测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

  中国传统十大名花:

  2.肾蕨的结构

  (引)肾蕨是常见的观赏植物,下面我们来了解一下肾蕨的形态结构。

  ①肾蕨有根、茎、叶的分化。根和茎在地下。叶在地上。

  ②在叶的背面有孢子囊。介绍小词典

  ③实验——肾蕨用孢子繁殖。

  1.取一块砖,洗净,在沸水进行消毒,然后把它放在平底瓦缸或玻璃缸中向缸里注水,使砖的一半浸在水里。这样,砖面就可以不断的吸水,经常保持湿润。

  2.带有成熟孢子囊的肾蕨叶片剪成小块,取10个带孢子囊的小块,10个不带孢子囊的小块,分别稀疏的撒在砖面上。

  3用玻璃盖上缸口。把缸放在温暖而阴暗的地方,温度最好控制在15℃左右。两星期后,观察是否长出新的肾蕨幼体。

  结论:肾蕨是靠孢子繁殖后代的

  ④肾蕨的繁殖方式与松桃的有和区别。

  肾蕨用孢子繁殖,松、桃用种子繁殖。肾蕨比松、桃低等。

  小结:像肾蕨这样的植物体有根、茎、叶的分化,不开花,没有果实和种子,而是靠孢子繁殖后代,多生活在阴湿的环境里,凡具有以上特征的植物,我们称之为蕨类植物。

  还有哪些蕨类植物?

  石松、铁线蕨、卷柏、乌蕨、桫椤、满江红等

  裸子植物、被子植物各蕨类植物的区别

  植物类群裸子植物被子植物蕨类植物

  特征没有真正的花和果实,胚珠裸露,没有子房壁,形成的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具有真正的花、果实和种子,胚珠外面有子房壁包被着,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植物体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不开花,没有果实和种子,主要是靠孢子繁殖后代,多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

  常见植物油松、冷杉、铁杉、银杉、金钱松、落叶松、红杉、侧柏等桃、菟丝子、凤梨、香蕉、大多数果树等肾蕨、桫椤、铁线蕨、卷柏等

  作用形成针叶林,是组成地面森林的重要成分。占地球上所有植物总数的一半以上,成为地球上最占优势的一个植物类群高等植物中较低等的一个类群

  繁殖方式种子种子孢子

  板书:

  观赏植物:

  定义:经过人工栽培的供观赏用的植物。

  分类:

  观形的:南洋杉、银桦、龙爪槐、大叶黄杨等

  按欣赏习惯和观叶的:君子兰、金心大叶黄杨等

  主要欣赏部分观花的:君子兰、菊花、月季等

  观果的:金橘、石榴、无花果等

  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

  作用在化工、医药等多方面

  玫瑰花——玫瑰油“软黄金”

  有极高的应用价值芦荟——美容

  红花——对心血管、高血压有很好的疗效

  百日草、波斯菊——有效监测二氧化硫等有毒气体。

  像肾蕨这样的植物体有根、茎、叶的分化,不开花,没有果实和种子,而是靠孢子繁殖后代,多生活在阴湿的环境里,凡具有以上特征的植物,我们称之为蕨类植物。

  植物类群裸子植物被子植物蕨类植物

  特征没有真正的花和果实,胚珠裸露,没有子房壁,形成的种子裸露,没有果皮包被具有真正的花、果实和种子,胚珠外面有子房壁包被着,种子外面有果皮包被着。[来源:ZXXK]植物体有根茎叶等器官的分化,不开花,没有果实和种子,主要是靠孢子繁殖后代,多生活在阴湿的环境中

  常见植物油松、冷杉、铁杉、银杉、金钱松、落叶松、红杉、侧柏等桃、菟丝子、凤梨、香蕉、大多数果树等肾蕨、桫椤、铁线蕨、卷柏等

  作用形成针叶林,是组成地面森林的重要成分。占地球上所有植物总数的一半以上,成为地球上最占优势的一个植物类群高等植物中较低等的一个类群

  繁殖方式种子种子孢子

  五、食用藻类

  教学目标

  知识性目标

  1.识别海带的构成

  2.描述小球藻的形态

  3.简述藻类植物的概念

  4.举例说明藻类对人类生产生活的经济价值

  5.举例说出藻类的生态意义

  技能性目标

  使用显微镜观察小球藻

  情感性目标

  养成热爱自然的情感,增强保护环境的意识。

  课时安排:

  1课时

  组织教学:

  (引)在我们的餐桌上,除了粮食和蔬菜之外,有时还会有很多人喜爱的海带。海带不是蔬菜作物,它是一种什么植物呢?

  1.看挂图,了解海带的特征。

  ①海带由三部分构成:叶状体、柄、固着器。

  ②固着器、柄、叶状体能不能叫根、茎、叶?

  A、从外形上看,和绿色开花植物的根茎叶相似。但是在结构上,绿色开花植物的根有根尖、有疏导组织,茎中有疏导组织,叶上有叶肉、叶脉、气孔等结构,而海带的各部分内部分化为表皮、皮层和髓三部分。

  B、在功能上,绿色开花植物的根主要起固定植物体、吸收水分和无机盐的作用。茎主要有支持和疏导水分、无机盐、有机物的作用。叶的主要功能是进行光合作用、蒸腾作用。而海带的根状物只有固定藻体的作用,叶状体进行光合作用,柄只有连接作用。

  ③海带是多细胞生物。

  ④海带以孢子进行繁殖。

  ⑤海带营养丰富,所以人们喜食。海带不仅味道鲜美,还有药用价值和其他方面的用途。大家知道吗?海带中富含碘,对甲状腺肿有治疗作用。

  食用藻类的定义:供人们食用的藻类。常见的食用藻类有:紫菜等。

  2.了解小球藻的形态结构特征

  (引)海带生活的海中,它的一位远亲——小球藻却生活在我们的周围的淡水中。

  下面我们来看一下小球藻的形态结构特征。

  单细胞、细胞微小、近似圆形、细胞内有一个近似杯形或曲带形的叶绿体。没有根茎叶的分化。

  单细胞藻类:衣藻、小球藻、栅藻等。

  小结:藻类的特征:生活在水中,没有根茎叶的分化,能进行光合作用。根据辅助色素的不同,藻类植物又分为了不同的门类,例如海带属于褐藻门,小球藻属于绿藻门。

  藻类植物中除了海带用途广泛之外,其他的成员也不逊色。像书上提到的小球藻,因为营养价值高等特点,成为了宇航员的理想食品。螺旋藻的名气更大,1969年美国宇航员登月时带的食物中就有螺旋藻而且螺旋藻成为一种越来越受欢迎的保健品和药品。

  藻类对我们如此重要,现在却面临着许多危机,环境的恶化威胁着许多种类的生存。发菜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另外,还有一些让我们尴尬的问题:水生环境的破坏也使得一些藻类大量生长,在淡水中形成“水华”,在海洋中形成“赤潮”,威胁其他水生生物的生存。不论是哪种情况,都把矛头指向了一个目标,大家知道是什么吗?

  水华:在夏季,蓝藻中的微囊藻、鱼腥藻等大量繁殖,在水面形成一层薄皮或泡沫,藻体就大量死亡腐烂分解,水中的含氧量下降,使鱼或其他水生动物窒息而死亡,同时,藻体分解放出有毒物质的现象。

  板书:

  五、食用藻类

  1.海带的形态结构

  2.海带的作用

  3.小球藻的形态结构

  4.藻类的特征

  作业:能力测评

还物的教案15

  一、教学目标

  1.分析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2.概述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3.尝试调查农田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情况。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生态系统能量流动的过程和特点。

  三、教学方法

  讲述法、探讨法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引入以“问题探讨”引入,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应该先吃鸡,再吃玉米(即选择1)。若选择2,则增加了食物链的长度,能量逐级递减,最后人获得的能量较少。

  〖问题以“本节聚焦”引起学生再次的思考。

  〖板书第2节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

  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生态系统中能量的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

  〖讲述(1)几乎所有生态系统的能量源头是太阳能。植物通过光合作用,把太阳光能固定下来,这是生态系统繁荣的基础。注意:植物光合作用固定的能量减去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才是能够为下一营养级消费的能量。所以,从能量的角度来看,植物的多少决定了生物种类和数量。在气候温暖、降雨充沛的地方,植物格外繁茂,各种生物就会非常繁荣,热带雨林就是这样的情况;在气候寒冷、降雨很少的地方,植物很难生长,各种生物的数量都很少,显得荒凉而冷寂;(2)能量沿着食物链流动时,每一营养级都有输入、传递、转化和散失的过程;(3)生物的遗体残骸是分解者能量的来源。

  〖思考与讨论1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1.遵循能量守恒定律。能量在生态系统中流动、转化后,一部分储存在生态系统(生物体有机物)中,而另一部分被利用、散发至无机环境中,两者之和与流入生态系统的能量相等。

  2.不能,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板书二、能量流动的特点

  〖资料分析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1和2

  营养级 流入能量 流出能量

  (输入后一个营养级) 出入比

  生产者 464.6 62.8 13.52%

  植食性动物 62.8 12.6 20.06%

  肉食性动物 12.6

  分解者 14.6

  3.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主要有以下去向:一部分通过该营养级的呼吸作用散失了;一部分作为排出物、遗体或残枝败叶不能进入下一营养级,而为分解者所利用;还有一部分未能进入(未被捕食)下一营养级。所以,流入某一营养级的能量不可能百分之百地流到下一营养级。

  4.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

  〖讲述生命活动离不开能量,生物需要不断从外界获取能量才能维持生存;在生物获得的能量中只有一部分贮存于生物体内;由于能量沿食物链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因而能量相同的食物,动物性食品比例越高,意味着消耗的总能量越多。

  〖板书能量流动的特点:

  1. 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是单向的;

  2. 能量在流动过程中逐级递减。

  〖旁栏思考题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一般情况下,也是金字塔形。但是有时候会出现倒置的塔形。例如,在海洋生态系统中,由于生产者(浮游植物)的个体小,寿命短,又会不断地被浮游动物吃掉,所以某一时刻调查到的浮游植物的量可能低于浮游动物的量。当然,总的来看,一年中流过浮游植物的总能量还是比流过浮游动物的要多。与此同理,成千上万只昆虫生活在一株大树上,该数量金字塔的塔形也会发生倒置。

  〖板书三、研究能量流动的实践意义

  〖思考与讨论2学生思考回答,老师提示。

  〖提示“桑基鱼塘”的设计理念是从人类所需出发,通过能量多级利用,充分利用流经各营养级的能量,提高生产效益。

  〖调查参考调查点:稻田生态系统

  组成成分: (1) 非生物的物质和能量; (2) 生产者: 水稻、杂草、浮游植物等;(3)消费者:田螺、泥鳅、黄鳝、鱼、青蛙、浮游动物、昆虫、鸟类等;(3)分解者:多种微生物。

  〖问题提示1.生产者主体是水稻,其他生产者有杂草、浮游植物等。农民主要通过喷洒除草剂,或人工除草的方式抑制杂草的生长。

  2.初级消费者有:田螺、浮游动物、植食性昆虫、植食性鱼、鸟类等。一般而言,植食性昆虫和鸟类等往往对水稻生长构成危害,田螺、植食性鱼数量较多时也会对水稻生长构成危害。农民采取喷洒农药、竖稻草人等措施防止或减少这些动物的危害。

  3.次级消费者有:泥鳅、黄鳝、肉食性鱼、青蛙等。一般而言,这些消费者对水稻生长利大于害。农民通过禁捕,或适量放养等措施,实现生态农业的目标。

  5.农民对秸秆的传统处理方式有焚烧或填埋等;现代农业提出了综合利用思想,例如,秸秆可作为多种工业原材料,还可以用来生产沼气,以充分利用其中的`能量。

  6.主要通过合理密植的方法提高作物的光能利用效率。

  7.通过稻田养鱼等措施,实现立体化生态农业;通过建造沼气池,实现能量的多级利用。

  〖技能训练分析和处理数据

  〖提示这些玉米的含碳量折合成葡萄糖是6 687.5 kg,计算公式是(12+18)/12×2 675,这些葡萄糖储存的能量是1.07×1011 kJ(计算公式是EG=MG×1.6×107);

  这些玉米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是3.272×1010 kJ(计算公式为ΔE呼=ΔMG×1.6×107);

  这些玉米在整个生长季节所固定的太阳能总量是1.397 2×1011 kJ(计算公式为E固=EG+ΔE呼),呼吸作用消耗的能量占所固定太阳能的比例是23.4%;

  这块玉米田的太阳能利用效率是1.64%(计算公式为η=1.397 2×1011/8.5×1012)。

  〖小结见板书。

  〖作业练习一二。

  〖提示

  基础题

  1.A。2.D。3.B。

  拓展题

  ⑴略(2)图b所示生态系统中流向分解者的能量,还有一部分可以以生活能源或食物中化学能的形式被人类再度利用,因此,该生态系统实现了能量的多级、充分利用,提高了能量的利用率。

  2.不能。在一个封闭的系统中,物质总是由有序朝着无序的方向(熵增加)发展。硅藻能利用获取的营养通过自身的新陈代谢作用释放能量,依靠能量完成物质由无序向有序的转化,维持其生命活动。

【还物的教案】相关文章:

还物的教案15篇11-05

还物的教案(15篇)11-05

吉祥物教案03-12

一物多玩教案02-26

万物都在变教案03-30

高二生物教案02-23

中班科学水中取物教案03-27

初一生物教学教案08-31

人教版高一生物教案1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