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人事资料>常识>《语文基础知识

语文基础知识

时间:2023-02-15 13:24:48 常识 我要投稿

语文基础知识

语文基础知识 1

  1.折服:信服。

语文基础知识

  2.稍纵即逝:形容时间过得很快。

  3.忍俊不禁:忍不住笑。

  4.枕戈待旦:形容时刻警惕敌人,准备作战。

  5.无足挂齿:不值得一提。

  6. 南辕北辙:比喻心里感受同现实状况是相反的。

  7.希冀:希望。

  8.相濡以沫:比喻同处困境,互相救助。

  9.熠熠:形容闪光发亮。

  10.料峭:形容微寒。

  11.婆娑:本意盘旋。形容树的枝叶茂盛,高低疏密有致。

  12.殉职:为公务而牺牲生命。

  13.热忱:热情。忱,真实的情意。

  14.拈轻怕重:接受工作时 拣轻松的,害怕繁重的。

  15.麻木不仁:指缺乏政治敏感和政治热情,对集体对人民的利益不关心。

  16.精益求精:好了还要求更好。益,更。

  17.见异思迁:看到别的事物就改变原来的主意。指不安心工作,事业心不强。迁,变动。

  18.鄙薄:轻视。

  19.不足道:不值得一提。

  20.仄仄:狭窄,倾斜。

  21.取义成仁:为了成全仁义不惜牺牲生命。

  22.蹒跚:腿脚不灵便,走路缓慢摇摆的样子。

  23.蓦地:突然。

  24.拘谨:言行过于谨慎,拘束。

  25.颀长:身材高。

  26.孔武有力:勇武而有力量。

  27.悉意:全心全意。

  28.翩然:形容动作轻快。

  29.孕育:用来比喻酝酿新事物。

  30.销声匿迹:消失声音,藏起形迹。

  31.俯首贴耳:形容非常驯服恭顺。

  32.怠惰:懒惰。

  33.情致:情趣兴致。

  34.描摹:用语言文字表示人或事物的形象,情状和特性。

  35.孤寂:孤独寂寞。

  36.少见多怪:由于见识少,遇见平常的'事物都感到奇怪。

  37.涵养:蓄积并保持。

  38.恬静:安静。

  39.目不识丁:形容人不识字。

  40.饱学之士:指学识丰富的人。

  41.委实:实在。

  42.不胜枚举:例子很多,无法一一列出。胜,能够承担或承受。

  43.雅俗共赏:文化高的人和文化低的人都能欣赏。

  44.无稽之谈:毫无根据的说法。稽,查考。

  45.可望而不可即:只能够望见而不可能接近。即,靠近,接触。

  46.絮叨:翻来覆去地说。

  47.撺掇:从旁鼓动别人做某事。

  48.依稀:隐隐约约。

  49.宛转悠扬:形容笛声的曲折飘荡,优美动听。

  50.弥散:弥漫消散。

  51.漂渺: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52.晦暗:昏暗,这里是迷惘,糊涂的意思。

  53.冗杂:繁杂。

  54.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了极点。

  55.谐谑:滑稽而略带戏弄。

  56.粗犷:豪爽,直率。

  57.左右逢源:比喻做事情得心应手,怎样进行都很顺利。

  58.丰赡:内容丰富。

语文基础知识 2

  激烈反驳别人的言论观点。辩论并非在真空里进行,而是要面对反方。辩论者总是面临着击败对手所提出的反对理由的必要。

  通过揭露和驳斥错误的、反动的论点来确立自己的论点就是驳论。驳论的作用在于破,即辨别是非,驳斥错误的观点,同时树立正确的观点。

  驳论是通过驳斥敌论点,证明它是错误的、荒谬的,从而证明自己观点正确性的一种论证方法。驳论可分为驳论点、驳论据和驳论证三种。

  驳论与立论一样,是一种议论和说理的方式。在进行驳论时,应区分不同性质的矛盾,坚持以理服人的原则。在一篇文章里,立论和驳论往往是相辅相成的.。

  进行驳论,事先必须占有材料,对错误言论进行周密的分析,弄清它的症结所在,集中一点,才能一针见血,击中要害。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这是驳论的要领。驳倒了错误的论点,正确的论点才能确立起来。

  进行驳论,还要选准角度。如同打仗一样,进攻的角度选得不好,就不能给敌人以致命的一击。

  总结:这一击败反对理由的过程被称之为驳斥。从严格意义上来解释,驳斥一词的意思是指通过指出反方的证据和论证是错误的或不正确的来击败对方。

语文基础知识 3

  忍无可忍:再也忍受不下去了。

  逼上梁山:比喻被迫起来反抗。现也比喻被迫采取某种行动。

  垂头丧气:形容因失败或不顺利而情绪低落、萎蘼不振的样子

  没精打采:形容精神不振,提不起劲头。

  兴高采烈:原指文章志趣高尚,言词犀利。后多形容兴致高,精神饱满。

  平心静气:心情平和,态度冷静。

  理所当然:按道理应当这样。

  正大光明:心怀坦白,言行正派。

  物华天宝:原指万物的光华,天上的宝气。形容各种珍贵的物品。

  人杰地灵:意指人使地增色,地因人而著名。即杰出的人物出生或到过的地方,便成为名胜之地,或指杰出人物生于灵秀之地。

  胜友如云:才智出众的朋友们云集一处。

  高朋满座:满座尽是高贵的宾朋。

  腾蛟起凤:象蛟龙腾越,凤凰起舞。比喻文辞奇巧优美,才华横溢。

  钟鸣鼎食:吃饭时,奏乐列鼎。形容贵族和富贵人家豪华奢侈的生活。

  云销雨霁:云消雨散。指满天的云雨顿时消散,形容已经逝去的一切都不会再回来了。

  响遏行云:声音高入云霄,把浮动着的云彩也阻止了。形容歌声嘹亮有力,悦耳动听。

  天高地迥:迥:遥远。形容天地之间广阔无边。

  兴尽悲来:高兴的劲儿过去了,使人悲苦的事又来了。

  萍水相逢:萍:在水面上浮生的`一种蕨类植物,随水漂泊,聚散不定。浮萍在水里偶然相遇。比喻从来不相识的人偶然相遇。

  冯唐易老:比喻仕宦不得志。

  老当益壮:当:应当。益:更加。原指年纪老而志气应当更壮。

  穷且益坚:也作“穷当益坚”。穷:不得志。益:更加。处境困难而意志应当更加坚定。

  涸辙之鲋:涸:水干,枯竭。辙:车辙。鲋:鲫鱼。干枯的车辙里的鲫鱼。比喻处于困境急待救援的人。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东隅,东方,日出处,指早上。

  桑榆:西方,日落时,余光落在桑树和榆树之间;指晚上。

  早上有所失,晚上则有所得:比喻这个时候失败了,另一个时候得到补偿。

  一介书生:一介:一个。旧时读书人自称。或对一般读书人的雅称。

  投笔从戎:投:扔掉,放弃。笔:笔杆子,指文墨生涯。从戎:参军。指弃文就武,放弃文墨生涯去参加军队。

  高山流水:原指含蓄在古琴曲里的两种喻意。后用以比喻知音或知己。

  盛筵难再:盛,盛大。筵,筵席。盛大的筵席难以再得。

  陆海潘江:陆、潘,晋朝的文学家陆机、潘岳。本是称颂陆机和潘岳文才很高。后用以称颂学识渊博,才华横溢的人。

  鹏程万里:相传鹏鸟能飞万里路程。比喻前程远大。

  不近人情:不合乎人的常情。也指性情或言行怪僻。

  扶摇直上:形容上升很快。比喻仕途得意。

  孤苦伶仃:孤独困苦,无依无靠

  茕茕孓立:孤独无依的样子。

  形影相吊:只有自己的身子和影子在一起互相慰问。形容非常孤单,没有伴侣。

  日薄西山:太阳接近西山。比喻人已经衰老或事物衰败腐朽,临近死亡。

  气息奄奄:形容人即将断气、死亡的样子。也比喻事物衰败没落,即将灭亡。

  朝不谋夕:亦作“朝不虑夕。”早晨不能谋及晚上。形容形势或事情危急,只能顾及眼前,无暇作长远打算。

  乌鸟私情:比喻侍奉尊亲的孝心。

  结草衔环:亦作“衔环结草”。原是古代两个受恩报答的故事。比喻感恩报德,至死不忘。

  皇天后土:古人对天地的尊称,君履后土而戴皇天,皇天后土,实闻君之言。

  人命危浅:指人的寿命不长了,随时都会死亡。

  咬文嚼字: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

  学富五车:形容读书多,学识丰富。

  才高八斗:比喻人极有才华。

  心有余悸:危险的事情虽然过去了,回想起来心里还害怕。

  流毒无穷:比喻祸害非常严重的事物。

  走投无路:无路可走。比喻处境非常困难。

  咀嚼鉴赏:细细品味和欣赏。

  张冠李戴:比喻弄错了对象或弄错了事实。

  信口开河:随口乱说一气。

  深恶痛绝:厌恶、痛恨到了极点。

  不即不离:不靠近也不分离。

  锱铢必较:对极小的事都计较。

  得鱼忘筌:筌是用来捕鱼的,得了鱼,就忘了筌。比喻达到目的后就忘了原来的凭借。

  熟能生巧:熟练了就能掌握技巧或窍门。

  游刃有余:比喻技术熟练,经验丰富,解决问题毫不费力。

语文基础知识 4

  一、读拼音,写词语。(10分)

  bào yuàn miǎn qiǎnɡ kuí wú yōu lǜ tài rán

  ( ) ( ) ( ) ( ) ( )

  shén shènɡ jié lì zhānɡ huánɡ mánɡ rán huānɡ tánɡ

  ( ) ( ) ( ) ( ) ( )

  二、比一比,再组词。(5分)

  撕( ) 歉( ) 溜( ) 填( ) 裹( )

  嘶( ) 谦( ) 遛( ) 镇( ) 哀( )

  三、将下列成语补充完整。(7分)

  心( )肉( ) 流连( )( ) ( )之大( ) ( )指连心

  自( )自( ) 兴( )采( ) ( )目圆( ) 大吃( )惊

  四、选择合适的关联词填在括号中。(4分)

  无论……都…… 虽然……但是……

  不仅……而且…… 因为……所以……

  1. 我们( )要学好本领,( )要学会做人。

  2.( )有了老人的鼓励,( )我的.进步很大。

  3. 孩子们没有鞋穿,( )冬夏( )光着脚跑来跑去。

  4.( )我屡遭失败,( )我从不气馁。

语文基础知识 5

  用典亦称用事,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以为比喻,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者,即称用典。

  使立论有根据

  引前人之言或事,以验证作者之理论。即所谓援古证今也。如李商隐之诗:

  中路因循我所长,古来才命两相妨;

  劝君莫强安蛇足,一盏芳醪不得尝。

  其中蛇足一词,即引自:楚有祠者,赐其舍人卮酒,舍人相谓曰:数人饮之不足,一人饮之有余,请画地为蛇,先成者饮之。一人蛇先成,引酒且饮,乃左手持卮,右手画蛇曰:吾能为之足。未成,一人蛇成,夺其卮曰:蛇固无足,子安能为之足,遂饮其酒。李诗即以此作为引证,使为立论之根据。(以喻勿另生枝节也)

  委婉表意

  诗中有不便直述者,可借典故之暗示,婉转道出作者之心声,即所谓据事以类义也。如前命意章中苏东坡之一诗,即借蔺相如完璧归赵之典故,委婉表达出作者之心意,而不致令受者有太大之难堪。另如卷十六引宁王李宪见卖饼者之妻明艳动人,而强娶为妾,且十分宠爱。翌年,宁王问犹忆饼师否?其妻颔首。宁王召饼师进府,其妻面对故夫,泪流满颊,凄婉欲绝。时有十余文士在座,意皆感动,宁王命做诗以记其事。

  总结:典中情景,与诗人当时之情景,融成一体,益觉凝炼警策,读之令人顿生无限感慨。

语文基础知识 6

  小学语文基本文学常识

  1. 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 峨眉山 普陀山 九华山

  2. 中国四大发明:指南针 造纸术 印刷术 火药

  3. 中医四诊:望 闻 问 切

  4. 戏曲四行当:生 旦 净 丑

  5. 道教四大名山:湖北武当山 江西龙虎山 四川青城山 安徽齐云山

  6. 四大石窟: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麦积山石窟 敦煌莫高窟

  7. 黄山四绝:奇松 怪石 云海 温泉

  8. 泰山四大奇观:旭日东升 晚霞反照 黄河金带 云海玉盘

  9. 中国四大名楼;岳阳楼 黄鹤楼 腾王阁 太白楼

  10. 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红楼梦

  11. 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李宝嘉) 二年目睹之怪现状(吴研人) 老残游记(刘鄂) 孽海花(曾朴)

  12. 民间四大传说:牛郎织女 孟姜女寻夫 梁山伯与祝英台 白蛇与许仙

  13. 古代四美女:西施(沉鱼) 王昭君(落雁)貂禅(闭月) 杨玉环(羞花)

  14. 古代四美:音乐 珍味 文章 言谈/ / 良晨 美景 赏心 乐事

  15.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 秦观 曾补之 张来

  16. 四史:史记 汉书 君汉书 三国志

  17. 历四大书院:庐山白鹿洞 长沙岳麓 衡阳石鼓

  18. 商丘应天府

  19. 古代祥瑞四灵:龙 凤 麒麟 龟

  20. 宋中兴四诗人:陆游 杨万里 范大成 尤袤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整理

  1、句子不完整。

  如:战士的英勇顽强,奋不顾身的优秀品质。

  改为:战士的英勇顽强,奋不顾身的优秀品质令人敬佩。

  2、用词不当。

  如:我的书包里还缺乏一个像样的铅笔盒。

  “缺乏”用得不恰当,应改为“缺少”。

  3、 搭配不当。

  如:他穿着一件灰大衣和一顶红帽子。

  “穿”与“帽子”搭配不当,应改为:他穿着一件灰大衣和(戴着)一顶红帽子。

  5、 词序混乱。

  如:打乒乓球对我是很感兴趣的。

  应改为:我对打乒乓球是很感兴趣的。

  6、 前后矛盾。

  如:油菜地里一片金黄的菜花,五彩缤纷。

  “一片金黄”与“五彩缤纷”相矛盾,应把“五彩缤纷”去掉。

  7、 重复啰嗦。

  如:他是我们班成绩秀、功课的学生。

  “成绩秀”和“功课”意思重复,这里只需保留其中一个。

  8、 不合逻辑,不合事理。

  如:他在霞光中读着书,不知不觉过了两个钟头。

  “霞光”稍纵即逝,持续两个小时是不符合现实的。应把“霞光”改为“阳光”。

  小学语文基础知识大全

  修辞手法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真、互文、比拟等。

  1.比喻

  说白了就是打比方,利用事物间相似的地方,借一个事物说明另一个事物的方法。

  2.拟人

  是把人的特征给予事物,让事物如人一样说话、活动、有感情。

  3.夸张

  对某一个事物进行扩大或者缩小的描述,但不是豪无边际没有原则无限的,不同于说大话,而是艺术的扩大或缩小。

  4.排比

  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预期一致的词组或句子排列起来,借以增强表达效果。

  5.反问

  用问的预期表达确定的.意思或加重语气。说白了就是有问答在句中。设问:可以直白的说就是自问自答。

  6.双关

  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故意让一个词语或一句话获得双重意义。

  7.引用

  引用别人的话或成语、典故等。

  8.反语

  故意说反话,用一种本来意思相反的词语或句表达意思。

  9.对偶

  用字数相等、结构相似的两个句子或短语表达意思相近相关或相反的。

  10.反复

  为表达强烈的感情有意重复使用某个词语、句子。

  11.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而是借用和这个事或人相关的人或事。

语文基础知识 7

  1、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后面的问题。(6分)

  金谷园 杜牧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①金谷园:西晋豪富石崇的别墅。②坠楼人:指石崇的爱妾。③这首诗写作者途经金谷园故地,因见眼前的景象而引起的怀古之思。

  (1).请赏析诗句“流水无情草自春”情景交融的艺术效果。(3分)

  (2)从对比手法运用的角度赏析这首诗。(3分)

  2.阅读下面两首古诗,然后回答问题。(7分)

  齐安郡中偶题 杜牧

  两竿落日溪桥上,半缕轻烟柳影中。

  多少绿荷相倚恨,一时回首背西风。

  暮热游荷池上 杨万里

  细草摇头忽报侬,披襟拦得一西风。

  荷花入暮犹愁热,低面深藏碧伞中。

  (1)这两首诗描写的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时刻的景色,均以荷与______________为诗歌的主要意象。(2分)

  (2)这两首诗都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来刻画“荷”的形象?请指出两首诗中“荷”所表现出来的不同情感特点,并作简要分析。(5分)

  中考语文作文写作六要素

  前人常用“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来形容作文的选材范围之广泛。选材,可以说是你想选什么就选什么,有极大的自由度,无论什么样的材料,只要你的立意好,都应该说可以写成好文章。

  选好材

  同学们在作文的时候,往往正是因为选材的范围太广,反而失去了方向,不知道选什么样的材料才能打动人,才能获得高分。更何况现在是千人万人地同作一个作文题,所选的材料没有吸引力,在阅卷教师面前那可是要大打折扣的。所以,选材,在考场作文中就变得重要起来了。

  1.抓住感情的触发点

  人都是有感情的,真挚的感情最容易打动人,更重要的是,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都是相通的,这也正是文学作品、现代流行歌曲流行的主要原因。而现实生活中,有时,那怕是一句话、一个动作、一个眼神都能让我们感动。这时候,只要我们抓住它,叙述出它的前因后果,描绘出它令你感动的具体细节,让自己感动了,它也就一定能打动别人,引起别人的共鸣,这时就是一篇好文章。这样的文章,对于你自己来说也一定是一种财富,而爱不释手,久久珍藏。

  如我们所学的课文《往事依依》、《散步》、《麦琪的礼物》、《藤野先生》

  2.抓住事理的感悟点

  我们说,生活中的一些偶然都是有其内在的必然,所以,生活中的很多事情都有其内在的事理所在,只要我们去认真仔细地思考,一定会给我们以感悟、以启迪。这样的东西是我们大家共同的财富。抓住这样的感悟点,用文学的语言描述,然后画龙点睛地议论几句,一定是一篇极富哲理的好文章。这样的文章同样能使自己感动,让别人也受益。

  如我们所学的课文《敬畏生命》《紫藤萝瀑布》。

  3.抓住生活的情趣点

  每个人的生活并不仅仅每天就是刻板的工作与学习,天天的柴米油盐,许多时候我们的生活正是一些情趣让我们沉醉其中,乐此不疲。这些情趣正是我们生活中的调料,让我们生活得有滋有味,所以,人们都希望在生活之中多一点这样的东西,让自己的生活更丰富、更滋润一些。正如此,作为我们的作文这种表情达意的载体如果能抓住这样的情趣点,也一定是能让喜爱的。

  如我们所学的课文《变色龙》、《范进中举》

  4.向历史和文学作品中挖掘

  历史上有很多著名的人物和事件,文学作品中有很多典型的形象以及一些经典的情感寄托与描写,它们大都是流传很广的,选中它们,换一个角度,把它们用文学的语言表述,再加上自己的感情倾向,只要合乎情理,一定能打动很多的读者,并且,选取这样的材料会大提高你的见识品位和你的文章品位。这样的文章虽然在我们所学过的课本中比较少,但在现实的文学作品中还是很多的。如高考(微博)作文《赤兔之死》

  5.关注时事、社会热点以及各行各业的风云人物

  现代社会是一个信息交流非常畅达的社会,这也正是因了人们的好奇心和关注度,并且,我们每一个人生在这样的社会中,有很多的东西是我们所必须关注的。所以,当这样的热点、交点出现,会吸引很多人的眼球,也会有很多的人希望听到或者读到更多的见解或者是感情的寄托,这时,我们选中它们,用我们自己的理性思维,思考它们、挖掘它们,提炼出我们自己独特的东西,寄托我们自己真善美的感情,也同样是一种极富生命力的作文。

  这样的文章虽然在课本中没有什么见到,但在学生作文中却是大量存在的。如很多同学写的有关环境问题的作文,“非典”中有关对白衣天使赞美的文章,对当前****问题讽刺的文章等等。

  那么,从去年到今年又有什么可写呢?

  可写的材料有:中央电视台举办的“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赠台大熊猫,神六飞天等等。

  当然,这些东西需要我们去收集材料,并尽量用文学的语言表达,千万不能写成新闻或者是一种无关痛痒的记叙。

  中考语文作文写作六要素之布好局

  布局,也就是文章的结构。它是在作者掌握了材料,明确了主题后,对整个文章的构架作一个整体上的安排。

  布好局

  对于中考(微博)作文,以往出现过很多新颖的结构形式,如日记、对话体、剧本、童话,还有高考(微博)作文中的处方等等,这些东西有些很不好把握,对初中生来说难度比较大,比如剧本,不是一般的初中生都能写的,虽然初中课本中有过一点训练,但,要达到一个比较优秀的水平是很难的,一旦写得不怎么样,那就很容易给人一种不伦不类的感觉。再者,那些容易掌握的,别人作过了,你再作,新颖度也就不是太大了。当然常规性作文形式的生命性还是要强得多。重要的还是要把内容与形式结合得完美一些,才是真正的作文之道。

  1.片断组合式

  片断组合式就是选择几个不同的材料内容,对它们进行片断叙写,然后组合在一起,来共同表现一个主题。

  片断组合式在形式上几个片断各自独立,可用小标题、序号等形式隔开,前面最好还要有开头语,如题记之类,后面要有一定的结束语或者尾声什么的。

  这种形式的注意点是:要找到材料的共同点,要统一于一个中心之下。另外,片断不能选得太多,两三个便好。这种形式的不足之点是对材料的处理只能是简单的,很难挖得深,但如果语言的把握好,还是可以解决这个不足的。

  2.诗文组合式

  诗文组合式就是在文章前或者后加上行数不要太多的诗歌,行成一种诗与文的完美结合的文章。

  这种形式的注意点是:诗的行数不要太多,最好是十行以内的。另外,诗的内容要与文章的内容统一,要为文章表现主题服务。当然,诗,还要写得像诗。如在文章的.开头部分引用了一首诗,结尾也可以几句诗来照应开头。

  3.精美图画式

  精美图画式就是在文章的开头部分用精美的语言描绘出一幅能够打动人吸引的精美图画,然后再依托图画展开文章。

  这种形式的好处是能很快地吸引读者或者评卷教师,给人以良好的印象。注意点是:开头的这幅图画要精心打造,后面的发展要自然流畅。如我们初中课文《故乡》中对少年闰土月夜海边刺猹的描写,那就是一幅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图画。

  4.人物对话式

  人物对话式就是大量使用人物的语言描写来展开文章的情节。这种在以往的作文中大量存在,并不是一个新鲜的形式。但,如果这种形式运用得好,的确能给人以条理清楚、结构明晰的感觉。

  这种形式的注意点是:语言的选择要有精练性和生动性,要统一于一个主题之下。中间也还可以适当的穿插一些其它描写或者记叙性的语言,使文章显得更明确一些、更完整一些。如初中课本中的《曹刿论战》、《变色龙》等。

  5.对照烘托式

  对照烘托式就是在文章中把两件相关或者相对的事通过描写的手段放在一起,起到一种比照烘托或者对比的作用,达到更好表现主题的效果。这也就是古诗里的比兴手法和现代文章技法里的对比手法的运用。

  布好局,这种安排不是随心所欲的,它必须遵循客观事物固有的逻辑、条理、秩序,也可以通过作者观察、认识和表现客观事物的独特思路而进行合理的调整。所以,文章的布局既有客观的规律性,又有主观的灵活性、多变性的特点。

  中考语文作文写作六要素之美好言

  语言是文章的载体,无论是文章的主题还是作者的情感,最终都要靠语言来完成表达。

  美好言

  语言除了基本的要求准确、通顺之外,其表现力和感染力也直接决定着文章的质量。语言是人类千百年来后天的造化,并非是一朝一夕的事,所以,要掌握一门语言是需要花大力气的,而作文的语言更是经过锤炼的精华,那就更需要我们努力去学习它掌握它。

  就初中学生的记叙文语言而言,首先应做到准确、明了、通顺,然后才能在此基础上达到生动、形象、感染力强。对于初三中考(微博)总复习的作文训练,我们重点需要训练的是语言的生动、形象和感染力。语言的表达是多角度的,词语的组合也是极富变化的,你选择的表达角度不同或者说你选择的词语组合不同其表达效果就大不相同。

  下面我们来看一个例子:

  如文言文《满井游记》,课下有一些对文句的注释,其中有一句“山峦为睛雪所洗”的翻译。课本上是这样的:“山峦被融化的雪洗干净。”这的确是翻译得很清楚,学生都能理解,可是,却没有一点美感。

  如果我们要加强一下这句的节奏感应该是:山峦被融化的雪水洗得干干净净。

  如果我们要强调一下这句的意象美应该是:山峦被温暖的阳光所融化的晶莹雪水擦洗得清新动人。

  这里就是我们中考作文要追求的语言方向。一句话,要有美感。那么,怎样才能使你的语言具备一定的美感呢?

  下面就文章语言的美感提五点建议:

  1.让你的语言有一种整齐的美。

  在我们的视觉美感里,有一种美就是通过整齐来表达的。中国古典建筑里的对称性就是一种整齐,军队的阅兵也讲究的是一种整齐,它会给人一种强烈的震撼力,达到一种美的效果。反映到文章里也如此,中国古典文章里有一种骈文,也就是一种整齐的句式,虽然现在已经不讲究这种整篇整篇的整齐了,但,如果能在文章中适当地用上一点,也会达到很好的表达效果。

  例如,有一位学生的作文里有这样一段话:“阳光依旧灿烂,它不会因为我的心情暗淡而失去它的光泽,天空依旧湛蓝,突然想到,我不能这么悲观,我要向前看。”

  分析一下这段语言,它的确不失美感。但,当我们读过之后总是会觉得有一些美中不足的。是什么呢?就是语言的一种均衡性、对称性。前面的“阳光依旧灿烂,它不会因为我的心情暗淡而失去它的光泽”与后面的“天空依旧蓝”很不对称,总让人觉得缺少一点,显得很不整齐。

  我们可以修改一下再读:阳光依旧灿烂,它不会因为我的心情沮丧而失去光茫;天空依旧湛蓝,它也不会因为我的情绪暗淡而去黯然神伤。突然想到,我不应该这么悲观,我要向前看。

  这样再读,我们就可以感觉到这段文字均衡得多,节奏感也强了。也就是让其中的文字有一定的对称性。

  2.让你的语言有一种错落的美。

  语言的错落就是在文章中你的语言要尽量富于变化,长句、短句、骈句、散句交错使用,使你的文章有较强的节奏感,令人读起来朗朗上口,摇曳多姿,极富美感。

  我们来看一段本班学生的作文语言:走在炎热的归家之路上,你已经大汗淋漓。但你仍须背着硕大的背包一步一步艰难地向前走着。你累、你热、你烦躁……,但,突然,迎面吹来一阵凉风,你凉、你爽、你快乐……飘逸的风给你送来飘逸的快乐。

  这段话虽然写的是一件非常平淡的事,也就只不过是放学回家,背上背着一周来的一些衣物杂件,走在炎热的归家之路上。可是,读起来却是那样的富于美感。它的美就在于它的语言的长短交错,排列恰当,而在总体上又不失语言的均衡性,使语言的节奏感极强,让人读起来朗朗上口,韵味无穷。

  有很多的时候,就整篇文章来看整齐与错落是交叉的,就是整齐中错落,错落中有整齐,那才是一种更理想的表达效果。

  3.让你的语言有一种情感的美

  感情常常充溢着我们每一个人的心,但是,要把我们心中那真挚的感情表达出来却是要在语言上多加琢磨的。

  如学生作文中有这样一段话:有句话精炼地概括了人生的三种情:友情是水,爱情是酒,亲情是血。显然,其中最珍贵、最浓厚的是亲情,在我看来,亲情是不单只发生在亲人之间,如果友情到了甘苦与共的境界便升华为亲情。

  这段话也是很常规的,当然也很清楚的表达了自己的意思。它就是很平静地告诉我们友情有时也可以与亲情等同。读者读过之后,可能会颔首称同,但,很难被感动。

  如果我们换一种词语选择和语句组合方式,你会有不同的感受。下面请看:

  友情是水,爱情是酒,亲情是血。这不知是谁用如此精炼的语言概括出了人生的三种情。显然,在人们看来,这其中最珍贵、最浓厚的一定是亲情,“血浓于水”啊!然而,在我看来,这浓于水的血不一定只流淌在一脉相承的亲人间,如果友情也到了甘苦与共的境界又何尝不也是一种血的流淌啊!

  这样一改后,我们再读一读,就不仅仅只是告诉你什么,而是感染了你什么,其抒情性与感染力就大大加强了。

  4.让你的语言有一种意象的美

  所谓意象,就是我们描写时所选择的对象,也指我们在运用比喻、比兴时所选择的喻体对象。我们知道,很多写景的文章,总是选择那些具有相当美感的景物加以描写,很自然地使语言产生美感。但更多的时候,我们的描写对象很难从视觉上给人什么美感,而这时还只是直白在叙写就会显得很浅露、平实,甚至是粗俗,缺乏美感,如果我们能换一个与之有某种相似之处且有一定美感的意象加以描写,做到言此而意及彼,就会产生一种意象的美,增加语言的美感。

  5.让你的语言有一种深刻的美

  语言的深刻性主要反映一个人的思想的深刻性,所以,没有一个深刻的思想是不可能有深刻的语言的。这就要求我们平时对身边的人或事,对社会的人或事多加以思考,联系你所学过的各科知识,给出一个深刻的认识和一个较为正确的评价。当然一般这都是在自己的平时训练中进行的、积累的。

  有很多老一辈的作家都是这方面的典范。如台湾作家林清玄、刘墉、本土作家贾平凹等,他们都是从平常小事中领悟到深刻的生活道理。这些都是我们学习的对象。

  当然,使语言美的方法还有很多,如多用美词,多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等等。

  总之,只要我们心中想着这些方法,在写作中在适当的位置,自然地运用它们,一定会使我们作文的语言增色不少。

  中考语文作文写作六要素之点好题

  作文中点题是考场作文避免偏题的一种最有效的手段。即便是内容有些偏,但只要你点题点得好,也能达到一种扶正的效果。而一篇文章有一个好的结尾点题,也的确能让读者体会到那种照应之美,同时又能品味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的韵味。

  点好题

  1.点题的时机

  在一篇文章中如何点题,什么时机点题一要看作者对整篇文章的构思,还要看行文的需要,更重要的是看作者本身的语言组织能力,能否将点题与文章的内容做到有机的结合,达到一种完美的统一。也并不是想什么时候点题就什么时候点题的。点得好,相得益彰,点得不好,弄巧成拙。

  1)开头点题。如《背影》开头:“我与父亲不相见已二年了,我最不能忘记的是他的背影。”

  从许许多多文章的开篇点题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开篇点题既有开门见山,一下子就把读者引入你所写作的内容中,使你的文章能尽快入题,同时又有一种悬念感,吸引读者怀着迫切心情去读下文,还有一点就是能很快地表明作者写作此文的感情倾向。

  开篇点题对考场作文来说,是一种很重要的入题手段。

  2)文中点题如《背影》

  3)结尾点题《背影》结尾:“我读到此处,在晶莹的泪光中,又看见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时再能与他相见!”《济南的冬天》的结尾:“这就是济南的冬天。”

  从上面的这些结尾点题中,我们可以体会到,结尾点题既有点题的作用,有时也是点明文章的中心,还能达到照应开头,或者是抒发感情,表达愿望的作用,同时做到结束全文。考场作文中,一个好的结尾点题,能让阅卷老师一眼看出你的作文主题,还能产生一种言有尽而意无穷的联想,让人感觉很有品味。特别是在考场命题作文中,有些考生的作文主题在行文中表达得不太明确突出,扣题不是太紧,有些模糊,这时结尾点题,点示中心,更有一种扶正的效果。

  2.点题的要求。

  由于点题的时机或者说位置不同,对点题语言的内容要求和作用也不同。

  1)开头点题:开头点题首先应该做到有入题和引出下文的作用,其次应该有较精练的语词点示文章的主要内容,能让读者初步了解你的文章所要写作的主要内容。

  2)文中点题:文中的点题必须是在一个部分之后,这样的点题必须有对前一个部分的小结作用,或者有启示下文的作用,如果能同时做到点示文章的主题思想更好。

  3)结尾点题:结尾点题首先必须有结束全文的作用,然后根据行文的情况或抒发感情,或表达愿望,或提出警示,或进行描写等等。结尾点题应该是最灵活的,也是最容易出新的地方。希望大家用好这个结尾点题,使自己的文章达到一个高度。

  总的来看,点题一定要找到文章的内容、主题与文题之间的内在联系,再组织恰当的语言进行表达,达到一种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统一。

  3.点题的方法。

  从我们初中生的中考(微博)记叙文来看,这里主要说的是结尾点题的方法。

  1)用议论警示的方式点题。如:《故乡》

  2)用抒发感情表达愿望的方式点题。如:《背影》。

  3)用描写诠释的方式点题。如:《敬业与守业》

  4)用直接点示文题的方式点题。如:《济南的冬天》。

  5)用引用的方式点题。

  结尾点题的方式是非常之多也是很灵活的,这里只是就本文所举例子的一个小结,如果我们再去翻阅一些名家文章,你会看到更多的更精彩的结尾点题形式与点题语。

  中考作文基础知识之开篇二十招

  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曾有诗曰:“文章看落笔,议论驰后先,破石出至宝,决高泻千川。”意思是说写文章要特别注重开篇落笔之处,如果下笔便石破天惊、涌现精华,则全篇就如高崖泻水,气势如洪。

  中考作文开篇二十招

  明朝诗人谢榛也说:“起句当如爆竹,骤响易彻。”同样强调了开篇应以爆竹骤响之势震彻全文。可见。文章的开头是相当重要的,特别是考场作文更是如此。如何利用开头在浩瀚文海中脱颖而出呢,笔者简略归纳出以下二十种方法,供参勉:

  ⑴欲扬先抑,开发胃口

  唉,老师怎么让我和他坐一个桌呢?她可是我班最凶的女生啦!就因为这,大伙都叫她“虎妞”。――《同桌》

  ⑵开门见山,直截了当

  我和阿敏的交情可不一般――初中三年的同桌。对她,我有一肚子的话要说。――《同桌》

  ⑶描形绘神,印象逼真

  她,长得真丑:黄瘦的脸;尖尖的下巴;淡得几乎看不见的眉毛下,一双细眯的眼睛;鼻子扁而大;一口参差不齐的牙齿,略有黄色……唉!甭提了,她的外表真不符合这么动听的名字――祝丽丽。――《同桌》

  ⑷自然交代,平引下文

  新学期一开始,我就注意到一个问题:我们班三十三名男生,二十七名女生,男生两人一桌恰好多一名,女生亦如此,必将出现一个男生和一个女生同坐一桌的危机。可万万没想到这个危机会降临到我的头上。――《同桌》

  ⑸歌词开头,响彻云际

  “明天你是否会想起/昨天你写的日记/明天你是否会惦起/曾经最爱哭的你……”一曲悠扬的《同桌的你》从路边音像书店传了出来,那带着绵绵情思的乐曲,把我的思绪带回了三年前的时光……――《同桌》

  ⑹排比反复,创造旋律

  朋友,就是我可以为他献出真挚情感的人;朋友,就是我可以对他付出全部信任的人;朋友,欢乐时与我分享,危难时与我同行。人生中没有朋友,就像生活中没有阳光。我就有着这样的一个好朋友。――《朋友》

  ⑺设问开篇,无沿无边

  往事如烟,随着时光的流逝,大都渐渐淡忘,而那双眼睛,怎能使我忘怀?――《朋友》

  ⑻名言指路,开宗明义

  培根说过:“无真实朋友之人,可以谓之真可怜而永陷于孤独生活之人。”他的话道出了朋友的重要。是的,假如一个人丧失了友情,他简直无法生存在世界上。――《朋友》

  ⑼对比映衬,突出重点

  随着岁月的流逝,许多人渐渐被我淡忘了,然而,有那么一双眼睛,一种声音一个身影,至今萦绕在我的心头,久久不能忘怀。――《朋友》

  ⑽倒叙开头,吸引读者

  当我们乘着离开国防教育学校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泪水竟然在我的眼眶里打转。难道是留恋吗?是留恋那一段虽苦虽累但充满活力的生活,还是留恋那待人苛刻却真诚亲切的军人,我们的教官?――《朋友》

  ⑾拨乱反正,拨云见日

  有人说,淡泊就是看破红尘,看透一切,认为一切都是假的、虚伪的……这种看法是对淡泊的曲解。如果我们翻一下词典就会明白,“淡泊”是不追求名利的意思……――《淡泊》

  ⑿泰山压顶,观点强现

  目前,校园攀比之风肆虐,我认为这种风气确实需要刹一刹。――《攀比风,可休矣》

  ⒀联想象征,奇妙无穷

  一个梦,曾经在西方强盗的炮舰下埋葬,留下的是老一辈辛酸是泪珠不止的心痛和望眼欲穿的期盼作为见证。伴随着流泪的长江长大的我们也就少年已尝愁滋味,踩着前辈留下的印证期待,期待着有那么一天……――《期待》

  ⒁环境描写,渲染气氛

  十月九日又到了,鲁迅先生已经逝世六十年了。从傍晚到子夜,静静地,一个人坐在窗前,任冷雨打着窗棂。灯下一盆吊兰淡淡地涂抹一壁翠色书柜。夜风荡起,身上微微泛起寒意。想起了鲁迅先生,泪水就滑落下来。

  ⒂题记为冠,哲理为先

  世间万物皆难逃自然辩证法,孰是孰非,孰优孰劣,孰喜孰忧,岂可一言以蔽之?――《假如记忆可以移植》

  ⒃博览群书,信手拈来

  据说,在非洲的原野上,有一种食虫的花朵,色彩绚丽,芳香异常,许多飞虫抵御不了“诱惑”而葬身其中……――《抵御“诱惑”》

  ⒄抒发情感,以情动人

  暮色中,几缕炊烟从农舍里袅袅升起。我捧着一束栀子花,站在张老师的窗前。张老师,您还是那样忙碌?该歇歇了吧,今天是您的节日――教师节。我带着我的收获来看您来了。――《琐忆》

  ⒅以物喻人,含义深长

  在一望无际的旷野上,一棵古老的树,虽然生命已到了最后一刻,但它仍然倔强的生长着。在它的身旁,一棵小树正在抽出嫩嫩的芽。老树的根枯了,它把生命的汁液输给了小树;老树的叶黄了,它把绿色的生命注入了小树。老树历经沧桑,走完了它艰难的历程。如今,小树刚刚抽枝吐叶,老树却离开了它……这正像外公离开了我,他来不及接受我对他的报答之情,就匆匆离开了我。――《琐忆》

  ⒆解题铺陈,明示中心

  责任,就是一个人分内应该做的事。军人,有保家卫国的责任;医生,有救死扶伤的责任;教师,有培养接班人的责任。工人、农民、职员、商人……人人都有自己的责任。在我们的社会里,各行各业都有许多尽职尽责的人,他们组成了一道道最美的风景――请允许我,从这道道美丽的风景画卷中撷取一幅动人的画面吧。

  ⒇设置矛盾,引人入胜

  “我就不信,你在这个班生活了两年多,对这个集体就会没有一点感情?……”这是今天早晨班主任陈老师对我说的话。我望着陈老师愤怒的目光,委屈的眼泪直在眼眶里打转,心理说:“陈老师,你误会了……我怎么能不爱我们的班级体呢?”

  通过上面对中考作文开篇二十招知识的讲解学习,希望同学们都能很的掌握上面的内容,相信同学们会从中学习的更好的哦,加油。

语文基础知识 8

  1、八仙过海——各显神通

  2、砌墙的砖头——后来居上

  3、早开的红梅——一枝独秀

  4、车到山前——必有路

  5、打破砂锅——问到底

  6、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7、虎落平阳——被犬欺

  8、画蛇添足——多此一举

  9、箭在弦上——不得不发

  10、井底青蛙——目光短浅

  11、大海捞针——没处寻

  12、竹篮打水——一场空

  13、打开天窗——说亮话

  14、船到桥头——自会直

  15、飞蛾扑火——自取灭亡

  16、百米赛跑——分秒必争

  17、拔苗助长——急于求成

  18、仇人相见——分外眼红

  19、芝麻开花——节节高

  20、新官上任——三把火

  21、瞎子点灯——白费蜡

  22、兔子尾巴——长不了

  23、偷鸡不成——蚀把米

  24、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25、老虎屁股——摸不得

  26、老虎拉车——谁敢

  27、老鼠过街——人人喊打

  28、麻雀虽小——五脏俱全

  29、墙上茅草——随风两边倒

  30、三十六计——走为上计

  31、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32、壶中无酒——难留客

  33、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

  34、有借有还——再借不难

  35、猫哭耗子——假慈悲

  36、三九天吃冰棍-----寒了心

  37、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38、对牛弹琴——白费劲

  39、寺里的'木鱼——任人敲打

  40、霸王敬酒——不干也得干

  41、板上订钉——跑不了

  42、竹筒倒豆子——直来直去

  43、黄鼠狼给鸡拜年------没安好心

  44、竹笋出土——节节高

  45、茶壶里煮饺子——倒不出来

  46、钉头碰钉子——硬碰硬

  47、高山上敲鼓------四面闻名(鸣)

  48、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

  49、哑巴吃饺子——心里有数

  50、铁打的公鸡——一毛不拔

  51、鸡蛋碰石头——不自量力

  52、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

  53、哑巴吃黄莲——有苦说不出

  54、孔夫子搬家——净是书

  55、木偶流眼泪——假人假义

  56、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57、门缝里看人——把人看扁了

  58、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

  59、泼出去的水——收不回

  60、骑驴看唱本——走着瞧

  61、千里送鹅毛——礼轻情意重

  62、肉包子打狗——有去无回

  63、山中无老虎——猴子称大王

  64、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65、外甥打灯笼——照旧(舅)

  68、小葱拌豆腐——一清二白

  69、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

  70、周瑜打黄盖——一个愿打一个愿挨

  71、上鞋不用锥子——真行

  72、擀面杖吹火——一窍不通

  73、瘸子上炕——一搬一上

  74、开水里煮空笼——不争包子争口气

  75、秀才遇到兵——有理讲不清

  76、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

  77、黄牛追兔子——有劲使不上

  78、过年娶媳妇——双喜临门

  79、猪鼻子里插葱——装象(.)

  80、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

  81、猪八戒照镜子——里外不是人

  82、池塘里的风波——大不了

  83、担着胡子过河——谦虚过度

语文基础知识 9

  一、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二、表现手法

  象征、对比、烘托、设置悬念、前后呼应、欲扬先抑、托物言志、借物抒情、联想、想象、衬托(正衬、反衬)

  三、修辞手法

  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引用、设问、反问、反复、互文、对比、借代、反语

  四、记叙文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记叙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

  六、描写角度

  正面描写、侧面描写

  七、描写人物的方法

  语言、动作、神态、心理、外貌

  八、描写景物的角度

  视觉、听觉、味觉、触觉

  九、描写景物的方法

  动静结合(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远到近(或由近到远)

  十、描写(或抒情)方式

  正面(又叫直接)、反面(又叫间接)

  十一、叙述方式

  概括叙述、细节描写

  十二、说明顺序

  时间顺序、空间顺序、逻辑顺序

  十三、说明方法

  举例子、列数字、打比方、作比较、下定义、分类别、作诠释、摹状貌、引用

  十四、小说情节四部分

  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十五、小说三要素

  人物形象、故事情节、具体环境

  十六、环境描写分为

  自然环境、社会环境

  十七、议论文三要素

  论点、论据、论证

  十八、论据分类为

  事实论据、道理论据

  十九、论证方法

  举例(或事实)论证、道理论证(有时也叫引用论证)、对比(或正反对比)论证、比喻论证

  二十、论证方式

  立论、驳论(可反驳论点、论据、论证)

  二十一、议论文的文章的结构

  总分总、总分、分总;分的部分常常有并列式、递进式。

  二十二、引号的作用

  引用;强调;特定称谓;否定、讽刺、反语

  二十三、破折号用法

  提示、注释、总结、递进、话题转换、插说。

  二十四、其他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记叙文、小说),埋下伏笔(记叙文、小说),设置悬念(小说),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记叙文、小说),深化主题(记叙文、小说),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1、动词:

  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2、形容词:

  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3、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

  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归纳

  1、记叙文: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答题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文: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答题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

语文基础知识 10

  立论,就是运用恰当的论证方法,用论据证明论点。不管是先提论点,然后证明;还是先论述,然后归纳论点,都与论证方法的运用有关。

  立论性文章应具备论点、论据和论证三要素。立论的要求也是据此而提出的:

  1.提出的论点要明确、准确、正确。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表明作者的态度;提出的看法要能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的实际;确立的论点要能揭示事物的本质,合乎科学原理和党的方针政策,反映出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

  观点来源于材料,材料来源于实践,正确的观点来源于对材料的科学分析,这需要我们具有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因此,要加强政治学习,不断提高理论修养和认识能力,才能在一大堆材料中提炼出明确、准确、正确的观点来。总之,论点应该从实际材料中提炼也来,做到正确和鲜明。

  2.运用的论据要真实、典型、充分。也就是说,论据必须确凿、恰当、典型,力求精炼、生动、并富有时代感。不管是事实论据或理论论据都是用来确立和证明论点的.依据,必须是真实的,有代表性的、充分的。手中材料多固然是好事,但要精心选用那些最具有说服力的材料作为论据来证明论点,那怕有时只有了一个,只要它是真实的、典型的,也同样有充分的论证力。

  论据不可以随意编造,使用理论论据不能断章取义。在撰写论文时,应注明论据的出处。收集材料时应该分类登记。

  3.安排好论证的逻辑关系

  论证是用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主要是按照一定的逻辑推理形式把论点和论据组织起来,证明论点是正确可信的。常用逻辑推理形式有归纳推理、演绎推理和类比推理。归纳推理是从许多个别事物的分析、研究之中,归纳出一个共同性的一般结论。它的特点是从具体到抽象,从个别到一般,合乎人们的认识规律。演绎推理是从已知的一般道理来推出个别事物的结论。它的特点是从一般到个别,从抽象到具体。归纳和演绎推理是写作议论文时最基本的推理形式,运用极为普遍。类比推理是从已知事物的某种属性,推出类似的另一事物也具有同样的属性的方法。它的特点是从个别到个别。写作议论文时也经常使用。

  论证也是用论据证明论点的方法,由于议论的内容不同,采用的论证方法也是多种多样的。

  总结:论证的方法与逻辑推理形式密不可分,一种论证方法就是某种逻辑推理形式的具体运用。论证合乎科学,就是要合乎逻辑,合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也只有这样,论证才是有力的。

语文基础知识 11

  比拟就是把一个事物当作另外一个事物来描述、说明。 比拟的辞格是将人比作物、将物比做人,或将甲物化为乙物。

  比拟:使被描述的人或物特征鲜明、形象可感;使阐述的道理通俗易懂,形象生动;使抒发的感情更为强烈,更能引起读者的情感共鸣。这种手法常和人称的变化结合在一起运用。

  例(xx年全国高考第22题)这篇散文中(1)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答案:(l)将长城拟人化,便于与长城对话,便于抒发感情。

  比拟的特点是作者凭借客观事物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因为它是把甲事物当做乙事物来写,所以它具有思想的跳跃性,有助于读者或听众展开想象的翅膀,获得对事物的鲜明的'印象。比拟的修辞效果主要有三点:

  1、运用比拟可以鲜明地表达爱憎之情。

  运用比拟表现喜爱的事物,可以使之栩栩如生,让人倍感亲切。

  运用比拟表现讨厌的事物,可以使之生动形象,增强读者的厌恶感。

  2、运用比拟可以使语言风趣幽默,这一种修辞效果多见于拟物的句子中。

  3、运用比拟可以使抽象的东西具体化。

  总结:运用这种辞格能收到特有的修辞效果:或增添特有的情味,或把事物写的神形毕现,栩栩如生,抒发爱憎分明的感情。

语文基础知识 12

  字音辨析题

  A、对多音字的把握,掌握“音随意转”的原则。吃不准的情况下,可多考虑从词语具体意义的角度入手解决问题。

  B、善用排除法。如果题干是全部不相同的,就把有两项相同的去掉;如果题干是与所给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则去掉一个不同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全都正确,就去掉有一个错误的一项;如果题干是读音有错误的一组,就排除肯定无误的一项;总之,用排除法是一种比较好的方法。当然也需要一定的知识积累的。

  【小窍门】①常见多音字标次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大,标常读音正确的可能性小。

  ②形声字标不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大,标同声旁读音的正确可能性小。

  ③常见字标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

  字形辨析题答题技巧:由于计算机处理的局限,高考只考别字的辨析。逐个审读容易出错的字,从中可以辨析出一些"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如果怀疑某个是别字,可以写出几个同音字来比较,可以写出几个形似字来比较。通过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推导这个字的含意,再放到这个词语中去判定是否相符。对于独体字或形声字中的形旁已失去表意功能的形声字可以通过分析词语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是不是别字,还可以通过对整个词语的'理解,来寻找不合语境的别字。还有一部分就只能依*我们平时的积累了。

  如果题干是有错别字的一项,就排除肯定无错别字的;如果是全对的一项,就排除肯定有错别字的;如果题干是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就先排除有三个错别字的一项。

  总之:多使用结构分析法:字形结构及词语结构分析法。看词语不宜太长久,时间长了对的都象错的,如无把握,可放放再说,但必须用?或其他记号来提示自己。

  词语运用题

  主要是近义实、虚词的分辨。通常是用几组近义词进行辨别,要做好它,平时就要有语言准备,但是在考场上如果确实拿不准,就要凭语言感觉去选择自己认为的最佳答案,一般有两种类型:

  实词辨析题

  答题技巧:对词义的理解,有相同语素又有不相同语素的词语,重点是分析理解不相同语素,可以通过组词来理解,也可以找出反义词来理解,还可以分析形声字的形旁来理解。语素都不相同的词语,重点从用法方面考虑。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注意采用排除的方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

  虚词辨析题

  虚词它在语句中起着调节各种语言关系的作用,在口语尤其在书面语中使用频繁。在高考中作虚词题目,主要是凭语感,可以造一些结构相似的句子来分析它的正误,其次是理性分析。分析应考虑这样几点:

  一是虚词词典含义的分析,先分开解释,后组合理解;

  二是找出配套的关联词语,前后联系来确定虚词的含义;

  三是在单句中的虚词,要分析前后词语的联系和所作的句子成分;

  四是在复句中的虚词,要注意前后虚词的关联,如果配套的关联词语在句中只出现一个,应该将它补全分析;

  五是要将关联词语与句子内容结合起来分析,在关系上保持一致。

  总之:注意采用排除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同时也要做记号。

语文基础知识 13

  动词的语法特点:

  ①动词一般受副词“不”的修饰。

  ②动词后面可以带“着、了、过”,表示动态。

  ③一部分动词可以重叠,表示时间短暂或尝试的意思。

  ④判断词“是”主要是联结句子的主语和宾语。

  ⑤能愿动词后面不能跟名词,能愿动词可以和后面的动词一起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

  ⑥趋向动词可以单独作谓语中心语,也可以在谓语中心语后面作补语。

  数词的语法特点:

  1)数目增加,可以用分数表示,也可以用倍数表示

  2)数目减少,只能用分数,不能用倍数。

  代词的语法特点:

  ①第二人称的敬称“您”不用于复数,如果需要表示复数,就用“您几位”“您诸位”。

  ②第三人称复数代词“他们”可专指男性,也可兼指男性和女性,“她们”则专指女性。

  ③注意“我们”和“咱们”用法的区别。“我们”指说话人,有时也可以包括听话人;“咱们”一定包括说话人和听话人。

  ④指示代词“那”用于远指,“这”用于近指。

  ⑤代词用得不恰当,指代不明,可造成病句。

  副词的语法特点:

  ①副词主要用来修饰、限制动词或形容词,在动词、形容词前面作状语。

  ②副词有时用在形容词后面,补充说明程度、结果,作补语。

  ③副词不能修饰名词、代词。

  连词的语法特点:

  连词:是用来连接词、短语或句子的'词。

  一般连词:和、与、并、或、及;

  关联词:主要用来连接复句中的分句或句群中的句子。不但而且、虽然但是。

  ①一般连词的前后两部分可以调换而基本意思不变。

  ②关联词的主要在复句中进行运用。

  介词的语法特点:

  介词经常用在名词、代词等的前面,和这些词合起来,表示动作、行为、性状的起止、方向、处所、时间、对象、方式、原因、目的、比较等。

  1、表排除:除除了。

  2、表对象、范围:对于和跟同与替将把关于被。

  3、表方式、手段:按照依依照根据以凭本着用。

  4、表时间:在于自自从从当由趁随着到。

  5、表处所:从打朝向在沿着顺着。

语文基础知识 14

  1、雨果(1802--1885)是19世纪前期积极浪温主义文学运动的领袖,法国文学史上卓越的资产阶级作家。其代表作有《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课文《就英法联军远征中国给巴特勒上尉的信》选自《雨果文集》。

  2、伏尔秦(1694--1778)法国启蒙思想家。曾两次被捕入狱,主张开明的君主政治,强调自由和平。代表作品有《哲学通信》、《形而上学》。

  3、莫泊桑(1850--1893),法国19世纪后半期著名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主要作品有《羊脂球》,长篇小说《一生》《漂亮朋友》;中短篇小说《菲菲小姐》《项链》《我的叔叔于勒》。他与美国作家欧。享利(代表作《含着泪水的微笑》)、俄国作家契诃夫、美国作家马克。吐温统称为短篇小说巨匠。课文《我的叔叔于勒》选自短篇小说《羊脂球》。

  4、《万卡》是俄国作家契柯夫的作品。

  5、《心声》的`作者是黄蓓佳,她出版的作品有《小船,小船》、《芦花飘飞的时候》,以时间为序,围绕朗读课文这一中心事件,把小说《万卡》的故事内容与京京的生活经历和思想情感交织在一起,展开故事情节。

  6、作者与作品、出处、主人公的搭配

  鲁讯--《故乡》--《呐喊》--闰土

  曹文轩--《孤独之旅》--《草房子》--杜小康

  莫泊桑--《我的叔叔于勒》--《羊脂球》--菲利普夫妇

  黄蓓佳--《心声》--《儿童时代》--李京京

  鲁讯--《雪》--《野草》

  郭沫若--《雷电颂》--《屈原》

  巴金--《短文两篇》--《巴金选集》

  高尔基《海燕》--《高尔基全集》

  纪伯伦--《组歌》--《泪与笑》

  7、于肇中,1936年生于美国,1962年获物理学博士学位,1976年与里克特同获诺贝物理学奖。

  8、弗朗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作家。主要作品哲学方面有《新工具》和文学方面的《随笔》。

  9、施耐庵,生平事迹不祥,但也有说生于1296年,死于1370年,《水浒》作者。

  10、罗贯中(约1330约1400),名本,号湖海散人。山西太原人,元未明初小说家。主要代表作《三国演义》。

语文基础知识 15

  1、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 )

  A.滞留(zh) 麾下(huī) 诘难(ji) 重蹈覆辙(zh)

  B.旁骛(w) 亵渎(xi) 聒噪(guō) 一抔黄土(png)

  C.睿智(ru) 陨落(yǔn) 相契(qi) 廓然无累(gu)

  D.扶掖(y) 恣睢(z) 别墅(yě) 庶竭驽钝(sh)

  2.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 )

  A.脑羞成怒 泥民百姓 断章取义 谀词 B.狼狈不堪 刻骨铭心 无与伦比 嗤笑

  C.歇斯底里 根深帝固 怀古伤今 潮迅 D.涕泗横流 一愁莫展 面面相觑 桑梓

  3.下边有语病的一句( )

  A.任何个人的成绩和人民群众的伟大创造比起来都不过是沧海一粟。

  B.事实证明,一个人知识的多寡,成就的大小,关键在于勤的程度。

  C.在知识的海洋中,使我们感到自己的深深不足。

  D.学校希望通过多种渠道,大力开展法制教育,防止青少年违法犯罪。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正确的是( )

  A.富有创造性的人总是孜孜不倦地汲取知识,使自己的学识渊博。

  B.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C.生活中,人们往往因立场和角度不同而对事物的看法有所不同乃至完全不同,这种情形是屡见不鲜的。

  D.人类在与大自然的较量中,最直接、最经常的对手是悄无声息的气候。

  5.在下面语段横线上依次填人关联词语,最准确的一项是 ( )

  在一定条件下,科学知识之所以正确是因为经过了实践的检验。

  条件变化了,原有的科学知识会被人们用新的实践去检验, 会被修改和发展成新的科学知识。但人们之所以要不断学习

  是因为原有知识统统过期变质, 是因为新条件下产生的新知识能使人们的知识、思维和智慧更上一层楼。

  A.如果 从而 并非 而 B.如果 从而 不仅 而且

  C.虽然 但是 不仅 而且 D.虽然 但是 并非 而

  6老夫聊发少年狂,左牵黄,右擎苍。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欲报倾城随太守,亲射虎,看孙郎。

  酒酣肝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时遣冯唐?会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A.左牵黄,右擎苍一句,运用借代的修辞手法,塑造了词人出猎时左手牵黄犬,右手B.锦帽貂裘,千骑卷平冈一句,描写猎队武士的装束打扮,并以千骑飞驰的勇武气势来烘托亲率猎队 的'词人自己。

  C.持节云中,何时遣冯唐一句,运用典故表达了诗人以冯唐自况,企盼有朝一曰得到信任和重用,戍边杀敌,报效朝廷。

  D.西北望,射天狼一句,用代表贪残侵掠的天狼星暗喻数犯边境的辽和西夏,表达词人渴望抗敌戍边的雄心。

  7.按要求默写古诗文。(5分)

  (2)《武陵春》中最为人称道的颇有新意写愁的句子是, ,

  (3)过尽千帆皆不是, ,

  (4)无意苦争春, 。(陆游《卜算子咏梅》)

  (5)《出师表》中要后主刘禅严明赏罚的语句 , 。

  8.仿照下面的句子,改变地点和内容,在后面的横线上写一个句式相同的句子。 (3分)

  我梦想,驰骋于塞外辽阔的大漠,在夕阳的金黄中,感受长河落曰圆的雄浑;我梦想,置身于江南秀丽的小镇,在绵绵的细雨中,体味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情调;

  我梦想

【语文基础知识 】相关文章:

语文基础知识 7篇02-16

语文基础知识点02-16

语文基础知识 15篇02-15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大全02-16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集锦02-16

语文基础知识点15篇02-16

语文基础知识点(15篇)02-17

语文基础知识点13篇02-17

初中语文基础知识点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