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教案大全>《政治下册七年级教案

政治下册七年级教案

时间:2023-03-12 08:02:24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政治下册七年级教案

  作为一名教师,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政治下册七年级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政治下册七年级教案

  政治下册七年级教案 篇1

  过程与方法:事例分析法; 讲解法;谈话法;讨论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能正确认识自我,对自己作出客观的评价。

  2、形成积极向上,自信的生活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自信的含义。

  难点:自负、自卑、自信的区别。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提示目标

  (一)、导入新课:

  播放歌曲《相信自己》,导入新课:

  [师]请同学们谈一谈听了这首歌曲的体会。

  (生谈略)

  [师]介绍这首歌曲,是要指出我们做什么事情都要相信。有一份自信,这也正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二)、出示课题(投影):

  第二课 扬起自信的风帆(板书)

  第一框 “我能行!”(板书)

  (三)、出示学习目标(投影):

  1.知道自信的含义和表现;自信与自负、自卑的区别。

  2.能正确认识自我,对自己作出客观的评价。

  3.形成积极向上,自信的生活态度。

  二、学生自学,质疑问难(8-10分钟左右)

  (一)、出示自学提纲(投影):

  1、面对众口一词的批评与反对意见面前,罗丹为什么能坚持自己的艺术主张?

  2、什么是自信?

  3、自信的表现?

  4、自信与自负、自卑的区别?

  5、怎样走出自信的误区?

  (二)、自学、批注,画出知识结构图。

  (三)、教师检查学情。

  三、合作探究,解决疑难(15-20分钟左右)

  (一)、组内互探。

  (二)、师生互探,根据学生掌握情况区别对待(投影):

  一、自信一族(板书)

  活动一:罗丹为什么能够坚持自己的艺术主张?

  活动目的

  让学生看到一个自信者是如何对待别人评价的,为后面讲自信的含义作准备。

  因为罗丹非常的自信,他相信自己行,这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力量。

  活动二:说说“我能行”

  活动目的

  通过对自己成功经历点滴的回顾及选取感触最深的“我能行”,唤起学生内心对自己肯定的感受,在情感上深入体会“我能行”,为后面讲自信的含义服务。

  活动准备

  (1)给学生一些提示:“我能行”的范围很广泛,可以是学习上、生活上的,也可以是体育、文艺方面的,还可以是技能、特长方面的,等等。

  (2)借助教材上的三张照片,引导学生观察图片中人物的表情、肢体动作给人的感受:积极向上、愉快喜悦。

  活动过程

  第一步:教师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我能行”,体验“我能行”的快乐。

  [师]同学们,我们怎样认识到自己的“我能行”呢?怎样消除自卑,找回自信呢?大家主要要注意以下几点:一、要面对现实,调整对自己的期望值。山外青山楼外楼,不要将对自己的期望值定得过高。二、学会将情绪和行动分开,不要因为情绪影响自己。三、自我认知问题。只看到自己的不足,用自己的缺点与同学的优点相比,自卑越来越严重,要正确进行自我评价,用积极的眼光看待自己。四、避免将能力与成绩直接挂钩。不要因为某一门功课成绩暂时不好,就认为自己能力不行。

  每个人心灵里都有两扇大门,一扇叫“我能行”,另一扇叫“我不行”。我们应充分发现自己的优势,走进“我能行”大门,充满自信地在风雨中微笑。

  第二步:让学生用一两句话简洁地概括自己感触最深的“我能行”,尽量让大部分的学生都说出来。

  [生甲]我回家经过一段没有路灯的街道,老担心有人追,我就说:“我能行!我能行!”相信自己能行就过去了。

  [生乙]老师要我当主持人,我老怕说错,我就告诉自己,就当台下面没有人,“我能行”,这样就不害怕了。

  [生丙]我怕举手发言,当众表演,我就时常鼓励自己,那没有什么的,“我能行!”现在就好多了。

  [生丁]我怕玩单杠,怕摔跤,在训练的时候,我就头脑一片空白,什么都不想,现在我也敢玩单杠了,我能行。

  ……

  [师]为什么简单的'“我能行”三个字会产生如此神奇的力量?

  (学生回答:自信心的体现)

  第三步:学生将列举的“我能行”填入书中空格中,不必受空格大小的限制。

  第四步:教师小结。

  相信自己行,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力量。一句“我能行”,让人们持有的是相信自己、必定成功的态度。每个成功者都相信“我能行”。其实,每个人的能力,都是一座待开发的金矿。回首走过的成长之路,你一定说过无数次“我能行”。当“我能行”成为一种信念,随着时间的推移悄然沉入我们心底的时候,我们就真正长大了。

  问题二、什么是自信?

  自信:是人对自身力量的确信,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件事,实现所追求的目标。 在思想、行为、情感上都表现出“我能行”这种“我能行”的态度,就是自信。

  问题三:自信的表现?思想上相信“我能行”,

  行为上表现“我能行”, 情感上体验“我能行”。

  活动三:观察并扮演自信者的风采

  活动目的

  通过扮演自信者的方式使学生在一个新的高度上去体验自信,在模仿中学习,内化对自信的理解。

  二、超越自负,告别自卑(板书)

  活动四:你怎样看待青蛙的行为

  活动目的

  这个活动是让学生思考该如何评价自己,进一步完善学生对自信含义的理解.学生讨论——教师小结——青蛙的行为不是自信,而是自负,因为它对自己的评价过高,脱离了实际,导致了它的悲剧。自卑、自负都源于对自己的不正确认识。对自己的评价过高导致自负,对自己评价过低则导致自卑。自负、自卑都是自信的误区。只有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既看到自己的优点,又看到自己的缺点,才是自信。我们应明确:自信建立的基础是对自己客观全面的认识。

  问题四:自负、自卑、自信的区别:

  自负与自卑都是自信的误区。

  自负的人自以为了不起,往往过高地估计自己,看不起别人,自以为是。

  自卑的人轻视自己,往往看不到自己的能力,即使可以做得很好,也不敢尝试。

  只有自信的人能够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既能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能看到自己的缺点。

  活动五:你能举一个身边的自负者的事例吗?为自负的人画一幅像。学生讲项羽、马谡的故事。教师引导学生举身边自负者的事例。

  我们要自信,但不能自负,不能自视过高,更不可狂妄自傲。人一自负,就如高山滚石,只下不上,只退不进,不仅会落伍掉队,自大自满的姿态也会惹人反感,遭人耻笑。

  问题五:怎样走出自信的误区?

  1、自卑与自负是自信的误区。2、自卑的人轻视自己,往往看不到自己的能力,即使可以做的好,也不敢尝试;3、自负的人自以为了不起,过高的估计自己,看不起别人,自以为是。4、我们既不能轻视自己,也不能自以为是,我们只有能够实事求是地看待自己,既要看到自己的优点,也要看到自己的缺点。从而走出自信的误区。

  全班朗诵“我能行”

  相信自己行,才会“我能行”;

  别人说我行,努力才能行;

  你在这点行,我在那点行;

  今天若不行,明天还能行;

  正视有“不行”。也是我能行;

  不但自己行,还帮别人行;

  相互支持行,合作大家行;

  争取全面行,创造才能行。

  (三)、小结: 你这节课有哪些收获?(师生共同归纳)

  (四)、朗读或默记知识点(诗歌朗诵及歌曲欣赏)

  四、巩固新知,当堂训练(13分钟左右)

  (一)、教师出示训练题(基础训练),学生做作业。要求当堂完成。

  (二)、课下预习下一节课。 讨论补充记录

  政治下册七年级教案 篇2

  一、学情分析

  初中学生由于生活范围的扩大,已经接触到了社会生活中的各种规则包括法律,但也有不少学生认为,在学校里遵守校纪、校规,遵守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是因为教师、家长、学校要他遵守所以才遵守,没有真正意识到规则能够帮助人们开展正常的生活。因此必须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身边的一些规则,体会到每一个人都必须遵守制度、规则和程序,没有人可以例外,并进而了解法律也是一种特殊的规则,从而树立起最基本的法律意识。

  二、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知道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

  (2)能力目标:逐步形成自觉按照社会要求规范自己行为的能力;逐步形成自我控制,约束自己不良行为的能力;初步学会分辨是非,分析事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树立尊重规则、尊重法律的观念;感受法律的尊严,做知法、守法、爱法的公民。

  三、教学难点

  法律的三大特征

  四、教学重点

  规则的分类、法律的作用

  五、教学方式

  制作多媒体课件用于教学;运用启发式教学方法,让学生自己举例,用具体、生动的事例教育学生,引导学生尊重规则,尊重法律。

  六、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教师:请大家阅读一则案例。

  有一位父亲因为离婚把怨气发泄在了儿子身上,他经常打骂儿子,有时还不让孩子上学,可他却不知道自己的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还理直气壮地说:“孩子是我的,我有权这样做。”

  教师:你是否赞同这位父亲的说法?为什么?

  学生1:不赞同,因为义务教育法规定:凡年满6周岁的儿童少年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学校和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

  学生2:不赞同,未成年人保护法对家庭保护规定:保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不得虐待、遗弃未成年人。

  学生3:不赞同,因为这位父亲不懂得:未成年人有依法受教育权利,父母不得虐待未成年人,否则要受到法律相应的制裁。他这一说法体现了不懂法、不知法。

  教师:是啊,在现实学生活中,一些人对法律的无知和法律观念的淡薄,导致了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因此我们要自觉学法、守法、用法,维护法律的尊严,让我们一起走进法律。

  (二)新课新学: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板书)

  第一框 走进法律(板书)

  活动一、“方”“圆”大赛──无规矩不成方圆

  教师:请两位同学到黑板前,分别徒手和用尺子、圆规画一个方、一个圆。

  教师:同学们观察比较他们的画有什么差异?

  学生:第一名同学画得不是很好,因为他是徒手画的,第二位同学画得要好些,因为他用尺子和圆规画得。

  教师:这种差异用中国的哪句古训可以说明呢?

  学生:无规矩不成方圆

  教师:对,请同学们仔细观察教材第86页上的漫画,并讨论:①同样是十字路口为什么出现不一样的现象?②交通规则起了什么作用?③这个现象对你有什么启示?

  学生:左图交通秩序井然,尽管人多车杂,可是由于行人车辆各行其道,红灯停绿灯行,穿梭有序,结果是道路畅通无阻,交通井然有序;右图则刚好相反,没有交通规则或者人们不遵守交通规则,南来的北往的,东行的西去的,行人车辆各不相让,争抢阻塞,其结果是谁都不能顺利地通过。交通规则在这儿起到了维护道路畅通的作用。

  教师:我完全同意同学们的`观点。交通需要规则,社会生活也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在社会生活中,如果没有行为的规矩,人们各行其是,社会生活就会像右图一样混乱不堪,就会陷入毫无秩序的彼此冲突之中。所以,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社会生活要有共同的规则。

  第一目:我们身边的规则

  教师:什么是社会生活中的规矩呢?社会生活为什么必须要有规矩呢?

  学生:社会生活中的规矩就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说话、做事所依据的标准,也就是所有社会成员都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社会生活必须要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因为,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是由形形色色的人组成的,社会活动是人的活动。人们在社会中活动的目的、动机往往各不相同,如果没有行为的规矩,人们各行其是,社会生活就会混乱不堪,就会陷入毫无秩序的彼此冲突之中。所以,有规矩,懂规矩,守规矩十分重要。社会生活离不开规矩、规则。

  1.生活中规则有很多种,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板书)

  活动二、齐心协力

  教师:请小组同学齐心协力,共同寻找生活中的规则(同学们从自身经历或直接感受到的有关衣、食、住、行、学习等方面),并想象没有了这些规则我们的生活会变成什么样?

  学生1:在学校自觉遵守班规校纪,按时到校,认真听讲,认真完成作业。

  学生2:在公共汽车上主动给抱小孩的妇女或老人让座。

  学生3:遵守交通法规,不攀折花草树木,不践踏草坪。

  学生4:如果没有规则的话,每个人想怎么做就怎么做,那么社会就会混乱不堪。

  ……

  教师:由此可见,规则是社会生活正常进行的保障,是自由的前提。

  活动三:分门别类

  教师:同学们通过刚才的回答我们可以发现,调节我们的行为规则有很多种,如:纪律、道德、法律等,它们的共同特点就是为我们提供行为准则或者行为模式,对我们的行为有规范作用。

  大家分析一下,刚才所说的规则哪些属于纪律,哪些属于道德,哪些属于法律。

  学生1:给老弱病残孕让座是道德要求。

  学生2:按时上课遵守课堂纪律是属于纪律要求。

  学生3:遵守交通规则,维护公共场所秩序是法律要求。

  教师:道德、纪律、法律这些规则有什么不同?请大家举例说明。

  学生1:道德,靠舆论、习惯和信念的力量,力求在人们心中定出准则。

  学生2:纪律、规章,按本单位,本团体的需要,定出在局部适用的准则。

  教师:那么,法律作为一种行为规则,与道德、纪律、规章有什么不同?它有什么特征呢?

  学生:法律是社会行为规范,与道德、纪律等规则相比较,法律具有最为显著的特征:

  1.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2.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3.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教师:因而我们说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

  2.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板书)

  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第87页的三幅图,说说各图说明了什么问题?

  学生1:第一幅图说明法律由国家制定或认可。

  学生2:第二幅图说明法律靠国家强制力保证实施,具有强制性。

  学生3.:第三幅图说明法律对全体社会成员具有普遍约束力。

  活动四:规则比拼

  教师:请同学们根据所学知识填写教材第88页上的表格。

  教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知道社会生活中的规则是多种多样的,没有道德、法律、纪律,将无法支撑一个社会正常运转,我们的生活将会变得混乱不堪,违法乱纪现象得不到制裁,公民的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因此,我们的生活离不开规则,尤其离不开法律这种规则。

  第二目:生活离不开法律

  活动五:看“小郑”谈法律

  教师:请同学们看教材第88页,小郑的案例,并思考以下问题:

  1.舞迷夫妇的行为对么?为什么?

  2.最后执法部门依照什么规则阻止舞迷夫妇的行为?

  3.假如没有法律我们的生活会怎样?

  4.这个案例体现了法律的什么作用?

  学生1:舞迷夫妇的行为是不对的,因为他们的行为扰乱了他人的生活,侵犯了他人的合法权益,违法了我国法律相关规定。

  学生2.:执法部门依照我国有关法律阻止了他们侵权行为。

  学生3:通过这个案例我们可以发现,假如没有法律我们的生活将变得混乱不堪,我们将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什么事错的,不知道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更不知道用什么方法来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学生4:它体现了法律具有规范作用。

  教师:法律的规范作用突出的表现为,它规定人们可以做什么,不可以做什么,必须做什么,应当做什么,不应当做什么。如果人们违反了法律,就会受到法律的制裁和处理,法律既为人们的提供了一个模式,一个标准或方向,又是评价人们的行为是否合法的有效准绳。

  1、法律具有规范作用{板书}

  教师:《刑法》第二条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任务,是用刑罚同一切犯罪行为做斗争,以保护国家安全,保卫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和社会主义制度,保护国有财产和劳动群众集体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私人所有的财产,保护公民的人身权利、民主权利和其他的权利,维护社会秩序、经济秩序,保护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顺利进行。

  《未成年人保护法》第一条为了保护未成年人的身心健康,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促进未成年人在品德、智力、体育等方面全面发展,把他们培养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欧纪律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根据宪法,制定本法。

  教师:请大家思考,这些法律条文的规定说明了我国法律有什么作用?

  学生:法律具有保护作用,是国家生活的保障。

  教师:正是法律的规范作用使人们知道了怎么做是对的,怎么做是错的,从而约束了舞迷夫妇的错误行为,最终保护了小郑的合法权益。可见,法律作为一种特殊的行为规范,它不但有规范人们行为的作用,更重要的是它还具有保护人们合法权益的作用。

  2、法律具有保护作用(板书)

  活动六、集体智慧

  教师:请同学们看教材第89页中的图画,思考、讨论并回答问题:

  (1)小叶和小静为什么能够如愿以偿?

  (2)如果没有法律的相关规定,情况会如何?

  (3)这主要体现了法律的一种什么作用?

  学生1:因为我国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劳动法,所以小叶和小静的合法权益才可以得以实现。

  学生2:如果没有这方面的规定,他们二人的合法权益就无法得到保障,就会影响社会的稳定。

  学生3:这体现了法律具有保护作用。

  ……

  教师:通过刚才同学们的讨论回答,我们知道,解决纠纷和制裁犯罪需要通过法律,维护合法权益需要法律的支持。可见,我们的日常生活离不开法律,法律是国家生活的保障。因此,我们作为21世纪的新一代青少年,要学习法律、维护法律的尊严和权威。其中,学法、用法、护法是我们应尽的责任;爱法是我们应取得态度。

  七、板书设计

  第七课 感受法律的尊严

  第一框 走进法律

  一、我们身边的规则

  1、社会生活离不开规则。

  2、法律是特殊的行为规范

  二、生活离不开法律

  1、法律具有规范作用

  2、法律具有保护作用文章

  八、教学反思

  本堂课基本上能按照自己的设计思路完成教学,基本完成了教学目标。但由于从教时间不长,教学经验不足,再加上准备不够充分,本堂课也存在着很多问题。

  首先,谈一下本节课的可取之处。

  1. 学生展示的声音洪亮,姿态自然。可见学生养成了良好的习惯。

  2. 学生能及时给予小组评价,是每组认识到自己的优点及不足。

  3. 教师能对重点内容及时进行考查、追问。在讲完第五题法律的三个特征后,能出示两个材料,判断学生的理解掌握情况。

  4. 及时板书,使本节课的知识点清晰,一目了然。

  但同时,更有许多需要改进之处。

  1 . 教师讲课没有激情,语调平淡。

  2. 板书由于着急,写得有点乱。

  3. 学生在举例子时,有不恰当的(吃饺子),教师没有及时进行指导。

  4. 在讲第三个问题“身边的规则”时,说得少,应多启发学生多讲一些。

  5. 另外,学生的评价,应制定一个详细的评分标准。

  6. 没有形成书写副板书的习惯,其实在课堂中把学生的一些回答记载下来。然后用于后面的教学是取之于学生,用之于学生,是最最贴近学生实际的体现。如在给规则分类时,让学生从大家所感受到的规则中来提炼出道德、纪律、法律三类规则。

  7.对于法律的强制性,应予以讲解,这是本课的重点内容。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要扬长避短,正确把握理解新课程教学理念,在重难点知识突破上应再下功夫。

  政治下册七年级教案 篇3

  7.1 走进法律

  一、学习目标

  1、认识到社会生活离不开规矩。并能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说明规矩的重要性。

  2、能认识到法律是一种特殊的行为规则。

  3、能说出法律的三个特征,区别法律和其他行为规则的不同。

  4、能自觉学法、守法、用法,学会用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二、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1)法律的基本特征

  (2)法律的作用

  2、学习难点:社会生活离不开法律。

  三、学法指导

  首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围绕学习目标阅读课本,先把教材正文部分的学习重难点划出来,然后把情景材料后面的小问题简答出来(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和同学们合作研讨)。其次,围绕导学案,完成相关任务。最后,要利用一定时间强化记忆重要知识点。

  四、课前自主学习部分:

  1、阅读教材86页情景材料,回答:这两幅图说明了什么道理?

  2、阅读教材87页的正文部分,列出法律的三个特征。(理解并背诵)

  (1)

  (2)

  (3)

  3、阅读教材88页方框内的表格内容,并根据要求填写。

  4、 能用简洁的语言说出法律和其他行为规则的区别。

  (1)

  (2)

  (3)

  五、合作研讨部分:

  1、辩论:社会生活中能不能离开法律,正方和反方分别说出理由。

  2、当你或你的家人的合法权益受到非法侵害的时候,你应该怎样做?

  3、作为一个社会公民,你认为法律有什么作用?

  六、课堂展示部分:

  1、课前预习部分的四题可以分组展示,评价一下大家基础知识掌握的如何。

  2、学生合作研讨完成后,把研讨成果分组进行展示,师生共同点评。

  七、总结归纳 拓展提升

  请同学们总结本课时所学内容,相互点评。

  八、达标检测

  同步训练上的相应试题,老师选出适当题量的试题当堂检测。

  九、学习反思

  同学们可以把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写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7.2 法不可违

  一、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能知道什么是违法行为,并知道违法行为的分类。

  2、能区别三类违法行为的异同,并认识到任何违法行为都要承担法律责任。

  3、明确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并知道刑罚的种类和具体内容。

  二、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1)三种违法行为的异同

  (2)犯罪的三个基本特征

  (3)刑罚的种类及内容

  2、学习难点:一般违法行为和刑事违法行为的异同。

  三、学法指导

  首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围绕学习目标阅读课本,先把教材正文部分的学习重难点划出来,然后把情景材料后面的小问题简答出来(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和同学们合作研讨)。其次,围绕导学案,完成相关任务。最后,要利用一定时间强化记忆重要知识点。

  四、课前自主学习部分:

  1、阅读教材91-93页情景材料,填写p93的表格。

  2、什么叫违法行为?违法行为分为哪三类?

  3、什么叫犯罪行为?犯罪行为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4、什么叫刑罚?列表说明刑罚的分类。

  五、课堂合作研讨部分:

  1、 三类违法行为的异同

  2、刑法和刑罚的区别

  3、阅读教材95页的情景材料,讨论案中犯罪分子应受到什么处罚?并区分主刑和附加刑

  六、课堂展示部分:

  1、分组展示自主学习部分,教师点评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2、学生合作研讨完成后,把研讨成果分组进行展示,师生共同点评。

  七、总结归纳 拓展提升

  1、请同学们总结本课时所学内容,相互点评。

  2、阅读教材96页的.情景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八、达标检测

  同步训练上的相应试题,老师选出适当题量的试题当堂检测。

  九、学习反思

  同学们可以把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写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7.3 防患于未然

  一、学习目标

  1、能认清犯罪的危害。

  2、从法律角度,能知道如何做一个负责人的公民。

  3、能认识到自己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并增强防患于未然的意识。

  二、学习重难点

  1、学习重点:

  (1)犯罪的危害

  (2)如何做到防患于未然

  2、学习难点: 一般违法和犯罪的关系

  三、学法指导

  首先请同学们结合课本围绕学习目标阅读课本,先把教材正文部分的学习重难点划出来,然后把情景材料后面的小问题简答出来(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和同学们合作研讨)。其次,围绕导学案,完成相关任务。最后,要利用一定时间强化记忆重要知识点。

  四、课前自主学习部分:

  1、阅读教材97页情景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2、道德水平高低和违法犯罪的联系。

  3、结合98页的材料,分析犯罪的危害有哪些?

  4、《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作用是什么?

  5、青少年如何预防违法犯罪?

  6、结合100页的情景材料,分析严重不良行为的危害有哪些?(把表格填好即可)

  五、课堂合作研讨部分:

  1、青少年犯罪对自己、对家庭、对他人、对社会的危害。

  2、结合自己实际,怎样预防违法犯罪。

  3、“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说明了什么道理?

  六、课堂展示部分:

  1、分组展示自主学习部分,教师点评学生的基础知识掌握情况。

  2、学生合作研讨完成后,把研讨成果分组进行展示,师生共同点评。

  七、总结归纳 拓展提升

  请同学们总结本课时所学内容,相互点评。

  八、达标检测

  同步训练上的相应试题,老师选出适当题量的试题当堂检测。

  九、学习反思

  同学们可以把本节课的收获与不足写出来,和同学们交流一下。

  政治下册七年级教案 篇4

  第五单元教案

  第二课时(总第4课时)

  第二框 荡起友谊的双桨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导入语:

  男女同学的交往与友谊,是我们多彩生活的重要内容,对我们每个人的成长有着重要的意义。那就让我们荡起友谊双桨,去寻求真诚的友谊吧

  2、板书框题: 第二框 荡起友谊的双桨

  二、讲授新课

  在现实生活中,男女同学之间一般都能够正常交往,并建立起积极向上、纯洁健康的友谊。但是,也有一些同学, 由于不能以正确的态度、恰当的方式与异性同学交往。比如:有的同学不愿与异性同学接触,或与某个异性同学交往过密等。这都会产生一些情绪和行为上的困扰,以至于妨碍学习进步和身心健康。因此,我们不仅要提高对男女同学交往重要性的认识,还要学会以正确的态度、恰当的方式与异性同学交往。接下来我们就来了解一些与异性同学交中应注意的问题。

  情境活动一:(教材P17页材料)

  说一说:上述哪些词语可以用以描述异性同学之间正确的交往态度和恰当的交往方式?

  想一想:能够正确体现与异性同学正常交往的词语还有:

  教师讲述:

  可见与异性同学间的正常交往要自然、适度。

  1、与异性同学交往要自然、适度

  板书:“自然”和“适度”是男女同学交往的两个重要的原则。

  自然:(见教材P18页)

  适度:(见教材P18页)(教师可按教材简要讲述。)

  情境活动二:受欢迎的男女同学应该是什么样的?(教材P18页材料)

  (指导学生讨论交流。)

  相关链接:(见教材P18页材料。指导学生阅读。)

  2、与异性同学交往要尊重、真诚

  情境活动三:(教材P19页材料)

  说一说:分别说一说,他们与异性同学交往的方式恰当吗?

  教师讲述:

  前者不恰当,话语中流露出瞧不起女生的、不尊重女生的意味;后者是恰当的,热情、真诚的邀请,流露出男女同学间的'真挚友情。

  真诚、尊重是交往的前提。只有真诚相待,彼此尊重,交往、相处才会自然顺畅,男女同学才能建立和发展真挚的友情。

  名言:(见教材P19页——马克思语)

  相关链接:(学生阅读相关链接材料,细心体会。)

  3、与异性同学应广泛交往

  情境活动四:(见教材P20页材料)

  议一议:牟莉与同学的交往有何特点? 这样交往有什么好处?

  (指导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讲述:(按教材简要讲述)

  情境活动五:(见教材P20页材料)

  说一说:

  ①小强为什么不再与女同学交往?他的处理方式对吗?

  ②小强今后应该怎么办?请为他出谋划策。

  议一议:

  同性同学之间交往的方式与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方式是否应有所不同?举例说明。

  (同性同学之间交往的方式与异性同学之间的交往方式从大的原则来说,应该是相同的,只是异性同学在交往中,应该注意性别差异。)

  三、课堂小结

  让我们学会以正确的态度、恰当的方式与异性同学交往,建立起积极向上、纯洁健康的友谊,在和谐、融洽的氛围中健康快乐地成长。

  四、作业

  1、与异性同学交往时,我们应遵循哪些原则?(见教材P18——20页教材)

  2、为什么说“真诚、尊重”是交往的前提?(见教材P19页正文)

  第三课时(总第5课时)

  探究与实践

  一、教学过程:

  (一)“走进生活”

  情境活动一:(教材P21页材料)你是怎么想的?说出来与同学们分享

  (活动设置意图:让学生正确对待他人在青春期中产生的生理变化,学会学会尊重)

  想一想:

  ①怎样评价小伟的观点和行为?

  ②若自己是小伟的同学,应对他说些什么?

  (学生讨论、交流后教师小结)

  小结:

  拿别人的生理发育特点开玩笑、说三道四,在中学生中较为常见,如有的同学喊这个“傻大个”,叫那个“小胡子”,说那个“慢脸星”等等。

  这种行为惠对对方造成一定的心理负担甚至伤害,是应该杜绝的行为。

  作为小伟的同学应该告诉他,同学间交往“尊重,真诚”是前提。尊重别人也是在尊重自己。

  情境活动二:(教材P21页材料)出谋划策

  李冰是个十分内向的男生。他认为自己相貌平平,个子矮,女同学会看不起自己,所以平时很少与女同学交往。当看到其他男同学与女同学自然大方地交往时,他总有一种自卑感,心里非常苦恼。

  议一议:请告诉李冰同学应怎样摆脱烦恼?

  分析:

  苦恼产生原因: 认为自己相貌平平, 个子矮 ……看不起

  导致结果:很少与女同学交往

  苦恼产生的内在因素:缺乏自信

  解决办法:

  (1) 正确认识什么是美(P8页);(2) 积极消除烦恼:①多与人沟通

  (二)“活动在线” (略,没有条件进行此项活动)

  (三)“我在成长”

  一、我的进步

  1、学习本单元前后是怎样对待自己的生理变化的?

  (前:不理解、困惑、羞怯、苦恼;后:青春期出现的一系列生理和心理变化是必然的、正常的,我们要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

  2、过去是怎样认识和对待青春期烦恼的?今后打算用哪些方法消除青春期大烦恼?

  (过去:有的同学不习惯自己的身体急剧增高和性征的突然变化,……害羞、腼腆 ;有的同学认为自己的发育较晚,和别人的不一样,产生忧虑、苦闷、自卑、孤独、惊慌、不知所措等等。今后:(1)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教材P5—8页):①青春期是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出现一系列明显的生理变化是必然的、正常的;②接受现实,学会欣赏自己;③努力追求美。(2)积极消除烦恼(教材P11页):①多与人沟通;②增强自我调控能力;③不断丰富自己。)

  3、以前是如何看待青春期心理矛盾的? 现在如何看待?列出自己解决心理矛盾的方法?

  (见教材P10—11页正文)

  4、过去是如何看待男女同学交往的?今后打算怎样去做?

  (过去:<学生自己讨论交流> ;今后:正常交往共同进步——(1)与异性交往要自然、适度;(2)与异性交往要尊重、真诚;(3)广泛与异性同学交往。)

  二、还有什么困惑或问题?

  三、我还希望

  四、倾听他人的心声

  (四)作业

  完成《课时新突破》相关练习。

  政治下册七年级教案 篇5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情境导入:正确认识青春期烦恼(见教材P9页情景材料)

  (指导学生阅读材料,讨论回答问题)

  说一说:自己有过类似的烦恼吗?

  议一议:怎样认识青春期出现的这些烦恼?

  (这些心理矛盾是我们 生理发育和心理变化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2、板书框题:

  (二)消除心理烦恼 快乐成长

  二、讲授新课

  1、正确认识青春期的烦恼

  (1)青春期的心理充满着矛盾,这是生理发育和心理变化过程中的`正常现象

  教师讲述:

  像上面情景材料中出现的问题,以及青春期的其他心理矛盾,在成长中出现的其他许多烦恼,这都是生理发育和心理变化过程中的正常现象。这些烦恼有哪些特点呢?

  (2)青春期心理特点

  这些心理上的矛盾和烦恼,有时会使我们产生孤独、郁闷、焦虑等情绪,如果处理不好,就会影响到我们的身心健康,成为我们发展的阻力。

  2、弹奏好自己的青春协奏曲

  情境活动一:(见教材P11页情景材料)

  (指导学生读图,阅读材料,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讨论:“我”是怎样消除烦恼,快乐成长的?这些方面对我们有何启示?

  (“我”是用沟通的方法消除烦恼的,快乐成长的;这告诉我们,要想消除烦恼,就要打开心灵之窗,敞开心灵之门,多与人沟通。)

  (1)多与人沟通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及材料“克服烦恼三部曲”)

  想一想:对于上面克服烦恼的步骤,自己还有什么补充吗?(指导学生阅读思考)

  读一读:(见教材P12页材料)

  想一想:“战火”为什么这样慢慢地熄灭了?

  (2)增强自我调控能力

  阅读教材,思考问题:

  ①当我们出现心理冲动时给怎么办?(教材P12页①)

  ②怎样提高自己的控制力?(教材P12页②)

  (3)不断丰富自我

  情境活动二:(见教材P12页情景材料)

  说一说:参加以上活动对解决心理矛盾,消除青春期烦恼有何作用?

  议一议:还有哪些好的方式?

  (教师按教材简要讲述)

  指导学生阅读材料P13页:“读一读”

  三、课堂小结:

  (按板书小结本节课主要教学内容)

  四 、本课知识点

  政治下册七年级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通过教学,使学生明白青春期的根本常识,悦纳自己身上所发生的生理、心理的变化,调控好自己的心理冲动,引导学生用乐观的态度来对待青春,珍惜青春!

  教学重点和难点:

  顺当度过青春期的途径和方法

  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flash动画《青春校园》的展现,让学生观赏青春的画面并且得出本小影片的主题是青春,告知学生青春是人生最美妙的阶段,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感受青春。

  二、讲授新课

  (一)、青春的喜悦

  想要感受青春就必需知道什么是青春,什么又是青春期,首先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名人对青春的理解,高尔基说:“青春是一个一般的名称,它是幸福美妙的,但它也布满着艰难的磨炼。”;鲁迅感悟:“青春应当是一盏灯,在漫漫人生路上,点燃它,便能照亮前方的路途,让自己奋然前行。”;冰心认为:“青春应当是一帆东风,它给世上的万物带来生气与盼望,让世界都染上绿色,都结出累累的果实。”接着让学生谈谈自己对青春的理解,从而得出结论:青春是阳光绚烂的日子。

  青春期是指青少年生理发育和心理进展急剧变化的时期,是童年向成年过渡的时期,也是人生观和世界观逐步形成的时期。青春期年龄段,在世界各地稍有差异,世界卫生组织规定为10-20岁。中国一般指11-17岁。男孩进入青春期较女孩晚1-2年。

  明白了什么是青春和青春期之后,接下来请同学们针对青春的喜悦分组来谈谈自己对青春喜悦的感受.。学生争论(略)教师总结:珍惜青春,体验青春的喜悦,打好人生的根底。

  (二)、青春的苦恼

  随着青春的'到来,我们的生理和心理发生了奇异的变化。

  青春期的主要生理变化有:

  ⑴身高、体重快速增长。青春期女孩身高每年平均可增长9厘米,体重增加8-9千克。

  ⑵身体各脏器功能趋向成熟:

  ①心脏:重量增加至诞生时的10倍,心肌增厚,张力增加,心搏出量明显增加。

  ②肺脏:肺活量明显增加,10-13岁为1400毫升,14-15岁为20xx-2500毫升,到20岁时可达2800毫升。

  ③脑;神经系统的构造已接近成年。思维活泼,对事物的反响力量提高,分析力量、记忆力量增加。

  心理的变化有:

  (1)、自我意识的增加(包括成人感的产生、有针对的闭锁性、自尊感的产生等)

  (2)、情感更深刻、熟悉力量进一步进展(对事物能够形成自己的见解)

  (3)性意识的复苏(如学生开头关怀自己是否受欢送、盼望能够引起同学们的留意等)

  青春期的身心变化是发育的正常现象,同学们不必为身心的变化而过分的担忧和忧虑。同时也由于身心的奇异变化,青春在带给我们喜悦的同时也给我们带来了苦恼,接下来让同学分组争论青春的苦恼有哪些。争论(略)之后通过多媒体图片展现青春的苦恼。这些青春的苦恼需要如何来克制呢,那就让我们一起来弹奏我们的青春协奏曲。

  (三)、青春协奏曲

  青春对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这仅有的一次应当怎样度过呢?我们应当做自己的仆人,把握好我们自己的青春,“莫等闲,空悲切,白了少年头”,我们可以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尝试:

  1、开放自己的心灵世界

  开放自己的心灵世界就是多与父母、教师和同学沟通,有句话是这么说的:一份欢乐,两个人一起共享就成了两份欢乐,一份悲伤,两个人一起分担就成了一半悲伤。假如说开放自己的心灵可以增加我们的欢乐和削减我们的忧愁,那我们又何乐而不为呢?真诚的沟通可以加深理解,共享欢乐,疏泄苦恼,调整自己的心情,提升自己的理性。

  2、提高自我掌握力量

  有时候,我们的主观的愿望,内心的要求与客观实际会发生冲突,当情感与理智发生冲突时我们可以有意识的调动自己的自控力量,留意对事情不要主观武断,削减和消退盲目的冲动,把握好自己。那在实际生活中我们该如何来提高我们的自我掌握力量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把握:

  (1)、明确行为的主要目标,严格标准自己的行为,“当行则行,当止则止”

  (2)、从小事做起,从今日做起,渐渐熬炼意志。

  3、保持自我完善的意识

  首先复习一下上节课所学习过的完善你自己的途径包括哪几个方面:

  (1)提高自我掌握力量;

  (2)适当地展现自己的优点,发挥自己的特长;

  (3)不断从别人身上吸取优点,补充自己的缺乏;

  (4)勇于承受挑战,在挑战中表达自己在人群中的价值。

  (5)学会用进展的眼光对待自己。我们今日要告知大家的时要保持自我完善的意识,对自己提出阶段性目标,详细途径有以下几方面:

  多读书,读书有助于提高个人修养;多运动,运动有助于身心协调;多做好事,做好事可以使你身心愉悦

  三、稳固新知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随着我们由小学步入中学,青春的脚步也随之而至,青春是阳光绚烂的日子,是人生最美妙的阶段;对于青春期身心的变化,我们必需坦然面对,不必为此感到苦恼和焦虑,由于这是我们发育的正常现象;无论是面对喜悦还是面对苦恼,我们都必需做自己的仆人,弹好我们的青春协奏曲。

  四、思索题

  有人说青春期是:”抵抗期”、”危机期”、“苦恼期”、“封闭期”,你们怎么认为呢?请大家回去思索。

  五、板书设计

  感受青春

  一、青春的喜悦

  1、什么是青春。

  2、珍惜青春,体验青春的喜悦,打好人生的根底。

  二、青春的苦恼

  1、青春期的生理与心理的奇异变化。

  2、青春期的身心变化是发育的正常现象。

  政治下册七年级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了解自然界动植物的生存状况,了解环境恶化的现实,懂得保护环境需要每个人从自己做起,珍爱自然生命,保护自然环境,学会和自然和睦相处。培养爱护自然、鉴赏自然、保护环境的能力。能够初步掌握搜集、处理、运用社会信息的方法和技能,能够独立思考、提出疑问和进行反思。

  过程与方法:

  让学生通过实地的观察与探究或者上网查找资料,感悟生命世界的多彩;知道自己周围的生活环境状况,通过讨论与分享,感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通过教师引导的"社会环境综合分析"懂得生命是彼此联系的,需要彼此尊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加深对人类与环境关系的认识,了解生命个体间的相互依赖性,学会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善待生命,建立起对生命的责任意识;从小养成爱护自然、欣赏自然和保护环境的行为习惯,达到他人、社会、自然的良好互动关系。

  教学重点,难点

  了解自然界动植物的生存状况,了解环境恶化的现实,懂得保护环境需要每个人从自己做起,珍爱自然生命,保护自然环境,学会和自然和睦相处。教学准备:

  1,向学生提出要求,明确本课的学习任务和做法,拟订组织学生到电脑室上网查找资料的方案。

  2,分好4人小组,选定组长,每组选好自己的课题,调查记录表提前交给小组长,要求学生做好查找资料的记录。

  3、教师课前根据以下方面查找周边环境状况的新闻报道。

  教学方法

  小调查,查找资料,小组研讨,撰写调查报告。讲解

  教学过程

  调查导入

  承接上节课的课后主题调查引入。

  活动目的:让学生通过实地的观察与探究,感悟生命世界的多彩;知道自己周围的生活环境状况,通过讨论与分享,感悟环境保护的重要性;通过教师引导的"社会环境综合分析"懂得生命是彼此联系的,需要彼此尊重。

  师:请同学们拿出用你们辛勤劳动换来的"主题调查报告",让我们一起来分享调查成果吧。

  活动一:学生交流分享调查成果。

  1、以4人小组为单位,利用网络,查找以下资料。(每组一个题目):

  查找我国动植物的物种及其生存状况。

  (2)查找你所知道的已经消失的珍稀动植物,了解是什么原因使它们消失的

  (3)人类随心所欲支配大自然,带来了哪些严重的后果

  (4)查找人和动物的故事。

  2、查找完资料后,分组进行讨论,填写调查记录。(时间如不够,可由学生课后完成此项内容)

  第一小组:

  我组调查的是:

  我国物种大概有种。

  它们的生存状况:

  对我国动植物的生存状况,我感到欣慰的是:

  对我国动植物的生存状况,我感到忧虑的是:

  我为什么会感到忧虑:

  第二小组:

  我组调查的是:

  我所知道的已经消失的珍稀动植物是:

  我知道它们消失的原因是:

  为保护我国的珍贵动植物和濒危动植物,我国采取了什么措施

  珍稀动植物的消失,引起我的反思是:

  第三小组:

  我组调查的是:

  人类随心所欲支配大自然。带来的严重后果是:

  这些严重后果,给人类带来的危害是:

  我的活动心得:

  第四小组:

  我组调查的是:

  我讲述的故事是:

  从我的故事中我体会到:

  (如当地没有上网条件,可组织学生到学校图书馆或当地的图书馆查阅资料。)

  ……

  老师点拨:大自然是植物的'家园,是动物的王国,是绿色的世界,是鲜花的海洋。但是由于人类的浅见和随心所欲,大自然的美景难逃被破坏的劫难:可爱的动物被猎杀,茂密的林木被砍伐,绿色的环境被污染,当我们对另类生命赶尽杀绝以满足自己一时之快时,我们人类受到了大自然的什么惩罚

  学生自由发言。

  演示图片:洪水泛滥,沙尘暴,环境污染等。

  提问:在你的周围,你是否也感觉到了类似的惩罚请举例谈谈。

  师:大家的调查都很有价值,其中包括我们周围学习和生活环境中的动植物生存状况,水资源状况,大气状况等等。同学们对自己的调查有的感到欣慰,有的感到忧虑,那么到底我们身边的自然环境总体状况是怎么样的呢我们一起来看看(多媒体展示)

  活动二:观察与思考(社会环境综合分析)

  1、社会新闻追踪

  教师课前根据以下方面查找周边环境状况的新闻报道。(关于厦门或同安的环境状况或者可以让学生去做调查展示)

  物种情况:

  资源情况:

  大气情况:

  ……

  师:同学们,看了以上的几组新闻调查以后,大家有什么样的想法呢现在让我们来思考几个问题。

  2、生命的金字塔

  活动目的:通过回答主题调查后的问题,让学生知道环境恶化的现实,懂得保护环境需要每个人从自己做起,珍爱自然生命,保护自然环境,学会和自然和睦相处。

  R>活动准备:教师提前准备好问题。

  师:请大家回答以下问题:(多媒体展示)

  1,我们身边的动植物有哪些濒临灭绝

  2,植被的破坏对动物有什么样的影响

  3,动植物的不断消失对人类有什么样的影响

  学生回答:(略)。

  师:现在请大家将人类,肉食性动物,草食性动物,植物的关系按照生存的从属性自下而上地排列一下。

  生命的金字塔:

  人类

  肉食动物

  草食动物

  植物

  师:是的,人类的生存离不开最基本的水,空气和食物,而植被制造氧气,保持水土,给动物提供生存的环境,为人类创造生存的依托。植被的过度破坏,导致水土的流失,空气的恶化,动物的灭绝。人类生存所需要的食物,干净的饮水,洁净的空气又从何而来呢。面对日益恶化的生存环境,我们应该做点什么呢我们又能做点什么呢

  学生回答:(略)。

  师:保护环境,善待生命,与自然和睦相处,是我们每个人应该树立的对大自然,对自己的基本态度。

  活动三:阅读与感悟

  1、人类的好朋友——海豚

  师:已经有很多的动植物在不断地从我们的身边消失了,其中有很多是同学们熟识的可爱的动物。现在让我们来阅读一篇短文《人类的好朋友——海豚》,请大家翻开教科书第7页,快速阅读,回答文后的问题。

  学生回答:(略)。

  师:有很多动物都是人类的好朋友,可是人类对他们并不友好,这是值得我们好好反思的。人类如果把自己的好朋友都消灭了,最后也只能走向灭亡,这决不是危言耸听。

  2、是登顶,还是征服

  活动目的:加深体会与大自然友好相处的重要性,懂得善待大自然。

  多媒体展示资料:为纪念人类成功登上珠穆朗玛峰50周年,中韩联合登山队于20xx年5月21日中午成功登顶珠穆朗玛峰,中央电视台直播了此次攀登珠峰的全过程。

  在直播的过程中,有一位昆明观众打电话说:"云南有一座山至今还没有被人类征服,希望登山队去征服这座山。"中央电视台主持人刘健宏马上说:"不是征服,我们不能用征服这个词。"站在6千多米高处的本次登山活动的队长峰也说:"不是征服,而是与山和平相处。"在与中国登山协会常务副主席新登上了全世界所有八千米以上的山峰后,峰对待高山的态度,平和得就像对待一个朋友。

  师:同学们,这里的"登顶"是否意味着"征服"

  学生回答:(略)。

  师:人类到底能不能"征服"大自然

  学生回答:(略)。

  师:到底怎样才能和大自然和谐共处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后,课外写一篇小文章,谈一谈自己的观点,下一节课大家相互交流分享。

  活动四:我思我悟:"如何解决人类与大自然的冲突 "

  学生讨论,发言。

  老师点拨:地球上的生命丰富多彩,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类必须尊重自然规律,善待大自然,爱护环境,保护动植物,与大自然共生共存,和谐相处,尊重生命,善待生命。

  基本结论:(板书)

  二生命需要彼此尊重

  1、人类来自于大自然,是大自然进化的结果

  2、人类必须与大自然和谐相处。

  课堂小结

  长期以来,人类以地球的主人,自然的征服者自居,忽视了其他物种和自然界万事万物的内在价值。在现代。物种大规模灭绝等生态灾难,主要是由地球上的一个物种——人类的活动造成的。

  我们知道,人类依赖大自然而生存,从大自然中索取物质和能量,从而实现自己的需要。因此,人类只有顺应大自然才能得到大自然的回报,否则必然遭到大自然的报复。

  同学们,我们都生存在地球上,都是大自然的孩子,我们有责任要尊重大自然中的每一个生命,善待大自然中的每一个生命,与大自和谐共处。

  课后作业:我学我用

  阳光行动:"我怎样做地球的好孩子"(要求学生仔细思考后,写在作业本上。)

  政治下册七年级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知道树立和增强自信的方法;学会正确地认识自我,对自己作客观的评价;运用正确的方法,增强自信心。过程与方法让学生掌握树立和增强自信的三种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对自我正确认识基础上的自信生活态度;在分析自己的优缺点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悦纳自我的愉快心态;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增强自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掌握树立和增强自信的三种基本方法。理解个人自信与民族自信的关系。

  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课件展示李咏图片)这个人同学们熟悉吗?谁能说说目前他主持的两个栏目?

  教师:这是他主持“非常6+1”的经典手势,他在主持“幸运52”的时候,也有一个经典手势,同学们有印象吗?给你们一个机会,谁来表演一下。那么,这一手势代表什么含义呢?闯关成功的选手全是因为“幸运”吗?

  教师:正像同学们说的那样,成功靠的不仅仅是幸运,更需要信心和实力。在这个充满挑战的今天,我们需要唱响自信之歌

  二、活动探究

  (一)一、看到进步与长处

  1、说一说,和小学相比,和上学期相比,甚至是和你的昨天相比,你都取得了哪些进步?可以从学习、生活、交友、卫生、纪律、体育、唱歌、人缘、做饭、等多个方面谈起。

  活动

  (1)设计图表。按照教材提供的学习、交往、处理问题的分类设计图表,可在图表前加一栏“一个月后的我”。

  (2)记录变化。学生填写自己的变化表,体会进步的喜悦。

  (3)发现进步。让学生与一个月前相比,把自己的进步填在“一个月后的我”栏目下。

  (4)展示交流。一个月后,以“进步在每个月”为主题,在班级开展主题交流展览活动。

  活动三:你眼中的我

  (1)设计问卷。教师课前准备彩色的卡纸发给学生,请学生会根据教材提供的问题制作三份署名问卷。

  (2)匿名填写。班长将所有问卷集中起来,发给每个同学三份问卷,请每个学生认真填

  (3)多维评价。班长统一将所有的问卷搜集起来,再发给问卷的主人,每个同学收到三份没有署名的同学的评价,看看别人给自己写的优点。

  (4)交流分享。在接到评价后,认真阅读,与同学分享自己的感受。

  三、增强信心和实力

  活动四:

  阅读并分析教材第29页案例回答:

  1、主人公成功跨栏→推销失败→跨栏失败→成为一流推销员的人生经历给你什么启发?

  2、请学生讲述世界发明大王爱迪生的.故事,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谈谈你是怎样增强信心与实力的?

  (1)类似的感受。请学生依照教材的资料,回忆自己曾经类似的经历,感受实现目标中的干扰和困难。

  (2)观点的认同。就教材提出的“在人生的战场上,并不总是强壮的人取胜。但最终取胜的人,一定是那些认为自己能胜的人”的观点进行分析,相互交流对这段话的理解,达到认同。

  (3)自信的警示。让学生分析材料中所包含的道理,并写出自己对信心、成功、失败之间的关系感悟出的道理,抄在书上保存起来,以便在以后的日子里警示自己

  做自信的中国人

  活动五:(1)阅读故事。让学生阅读教材上关于童第周的故事,感悟民族自信的意义。

  (2)讨论发言。教师由浅入深地提出问题,请学生讨论回答。

  问题一:为什么童第周对同室留学生的话生气?他是如何反击的?在他身上体现了作为一个中国人的哪些宝贵品质?

  问题二:每一个中国人都是中国形象的代表,我们怎样在日常生活中表现出中国人的自信?

  (3)展示成果。将讨论成果以墙报的方式展现。主题为:做一个自信的中国人。

  知识小结

  四、巩固练习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属于自尊自信表现的是()

  ①听到老师夸奖别人时,感觉心里不舒服②当自己的建议被老师采纳后,感到自己很重要

  ③在运动会赛场上取得优异成绩时,感到非常自豪④帮助同学解决疑难问题,得到同学的夸奖,感到自己特别棒

  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

  2.小江一直觉得很苦恼,因为他是全班最矮的一个。常听别人说:个头太矮可不好,不漂亮没人喜欢,以后找工作会挺难……小江觉得未来的生活失去了七彩阳光……据此,你认为小江最需要的是()

  A.自信B.打扮自己C.坚强D.增高

  二、问答题

  七(3)班的学习委员谢春同学,各科成绩都不错,代表班上参加全市数学竞赛还获得了一等奖。在成绩面前,他有些飘飘然,觉得班上的每位同学都不如自己,甚至有时连老师的话都听不进去,并很少与学习成绩较差一点的同学玩。学期快结束时,班上开始评选优秀班干部,他自以为一定能够当选,谁知道他仅得7票,未能如愿。他的头慢慢地低下来了,垂头丧气地走出了教室,从此再也没有看到他的笑脸。

  (1)从谢春同学的事例中我们可以吸取哪些教训?

  (2)你认为自负与自信有什么区别?

  (3)请你简述自负对我们学习和生活的危害。

  政治下册七年级教案 篇9

  一、1.3理解情绪的多样性,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保持乐观心态。

  二、1.1正确认识从众心理和好奇心,发展独立思考和自我控制能力,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行为习惯。

  二1.2正确对待学习压力,克服考试焦虑,培养正确的学习观念,做好升学和职业选择的心理准备。

  三、2.3关心和尊重他人,体会“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道理,学会换位思考,能够与人为善。

  四、1.5主动锻炼个性心理品质,磨砺意志,陶冶情操,形成良好的学习、劳动习惯和生活态度。

  教育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

  1热爱生活、自信开朗,兴趣广泛、情趣高雅,乐观向上、全面发展,积极地追求美好生活。

  2.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法律意识,不妨碍他人,尊重和关心他人。

  3.正确认识和把握好奇心和从众心理,培养高雅情趣,摒弃庸俗情趣,杜绝不良嗜好,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过富有情趣的生活。

  2.能力

  1.学会调节和控制情绪,能够合理宣泄情绪,增强自我调适、自我控制能力。

  2.辨别分析不同情绪可能带来的不同后果,克服考试焦虑。

  3.分清情趣的雅与俗,提高独立思考、正确判断的能力,掌握培养高雅情趣的途径。

  3.知识

  1.知道人的基本情绪种类,了解不同情绪的外在表现。

  2.懂得情绪的产生和变化的原因,了解积极情绪与消极情绪带来的不同结果。

  3.知道情绪调节的手段,了解情绪宣泄的方式方法。

  4.知道情趣有雅俗之分,了解培养高雅情趣的重要性。

  课时安排:本单元包括第十三、十四课内容,计划用6课时授完。

  第13课让快乐时时围绕在我身边

  教学内容:

  本课包括两框内容:第一框——你了解自己的情绪吗:第二框——调节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教学重点:“过富有情趣的生活”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如何正确全面地认识和把握好奇心和从众心理,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计划用三课时授完。

  第一、二课时(总第6、7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导入语:

  每一个人都始终处在一定的情绪之中,或平静,或快乐,或伤心。我们会因一些事情而满怀喜悦,也会因一些事情而烦恼万分。有句话说得好:“生活中并非全是玫瑰花,还有刺人的荆棘。”一个人有时心情不好是难免的,但是,生活中的成功者,往往懂得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做情绪的主人,让快乐永驻心间!

  做情绪的主人,就必须了解情绪,你了解自己的情绪吗?

  2、板书框题:第一框你了解自己的情绪吗

  二、讲授新课:

  1、丰富多样的情绪天空

  情境活动一:(教材P25页)生活中的不同情绪

  想一想:漫画中同学的情绪有何不同?

  说一说:生活中自己有过类似的情绪吗?

  教师讲述:

  情绪是我们对客观事物与自身需要关系的反映,即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方式。

  根据人和客观事物之间需求关系的不同,心理学界一般把常见的情绪划分为喜、怒、哀、惧四类。“喜”是达到所期盼的目的时产生的情绪体验,快乐的程度往往取决于达到目的的意外性;“怒”是目的无法达到,因紧张积累而产生情绪体验,愤怒的程度往往取决于受挫者对妨碍对象的主观分析;“哀”是失去所爱、所求的对象时产生的情绪体验,悲哀的程度取决于失去对象的重要性或价值大小,也取决于个体意志、个性品质及准备状况;“惧”是在无法摆脱可怕情境时产生的情绪体验,恐惧的程度完全取决于可怕情境的状况及个人处理可怕情境的能力与手段。

  在喜、怒、哀、惧这四类情绪基础上,还可能派生出许多种类,组成复合的形式,形成高级的情感。比如:惊喜、悲愤、喜忧参半、悲喜交集等。所以说,人的情绪是多种多样的,也是复杂多变的。(板书)

  情境活动二:(教材P26页材料)

  试一试:

  人的情绪可以通过眉、眼、嘴等面部表情表现出来,请在观察他人和自己的基础上,画出人在不同情绪下的各种表情。

  表情具有传递信息你的功能,因此,我们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要善于观察,依据他人的眼神、脸色、手势、动作、语调等所提供的信息,可以推知他人对事对物的态度和立场。从心理学上讲,表情是情绪的外在表现,分为面部表情、身体表情和语调表情三种。活动中主要体现的是面部表情。

  当然,人的表情有时也并非是主体内在体验和思想的真实反映。生活中,有的人会“强颜欢笑”、“装模作样”来表达虚假的意图,有的则会以“平静如水”、“不动声色”来掩盖和隐匿复杂的思想波动。为此要了解他人真实的思想、情绪不能仅仅依据表情,应观其各种行为表现。

  写一写:不同的情绪又不同的表现形式,即使是同一种情绪,它的具体表现也不是千篇一律的。同样是喜,有的人眉飞色舞、手舞足蹈;有的人捧腹大笑;有的人则可能只是喜在心中,比较含蓄。

  同样是喜,有的人眉飞色舞、手舞足蹈、欢歌笑语、喜形于色;有的人捧腹大笑;

  有的人则可能只是喜在心中、不动声色。

  同样是悲,有的人痛不欲生,嚎啕大哭、;有的人唉声叹气;有的人则可能只是心中不快、目光暗淡。

  同样是怒,有的人暴跳如雷,有的人却是怒目圆睁,一言不发。

  同样是惧,有的人心惊胆战,大声尖叫;有的人却是心底一沉,并不言语。

  由此可见,情绪是复杂的,也是多变的,它是怎么样产生,为什么又会发生变化呢!

  接下来,我们共同来了解“情绪产生变化的原因”!

  2、情绪产生和变化的原因

  情境活动三:(教材P27页材料)

  讨论:面对同样的天气,两个人的情绪反应为何不同?

  (两人的主观愿望不同。女孩需要雨水来浇灌小苗使之快快成长,而下雨正好满足了她的这一愿望,所以她对下雨持肯定态度;男孩需要干燥的场地去踢球,而下雨却让他的愿望落空了,所以他对下雨持否定态度。)

  小结:通过以上的分析,我们可以得出结论:每个人的需要不一样,对事物所持态度不同,在情绪上就会有很大差别,也就是说: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是情绪产生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板书结论)

  (1)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是情绪产生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

  一般来讲,人的需要得到满足就会产生积极的情绪,得不到满足就会产生消极的情绪。

  探究活动——填一填(见教材P27页)(指导学生讨论填写,教师引导学生得出结论)

  板书:不同情境下情绪反应不同不同的情境下会产生不同的情绪

  (2)不同的情境下会产生不同的情绪

  每个人每天都可能会遇到不同的事情,处于不同的.情境,情绪自然会随着情境的变化而发生一定的变化。

  相关链接:(指导学生阅读链接材料)

  读一读:

  (指名学生朗读材料,体会人生境遇的变化特别是境遇的转折对个人情绪的影响。)

  过度讲述:

  情绪产生之后,必然会对人产生一定的影响,带来不同的结果。那么,不同的情绪,对人的影响是否相同,带来的结果是否一样呢?

  3、情绪不同,结果不同

  情境活动四:(教材P29页材料)

  讨论:(指名学生阅读材料后,讨论问题。)

  李琳的情绪前后有何不同?分别带来了什么样的结果?

  (活动目的:通过李琳情绪前后变化和所带来的不同结果的对比,认识到不同情绪对人的智力、能力水平发挥和行为表现的不同影响。并认识到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这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状况,最后得出自己的结论——不同的情绪会对人正常才能的发挥产生不同的影响。)

  (1)不同的情绪会对人正常才能的发挥产生不同的影响

  情境活动五:(教材P29页材料)

  想一想:自己有过考试时情绪紧张、焦虑的经历吗?最自己产生了什么样的影响?

  (学生讨论回答后教师讲述。)

  教师讲述:

  人的认知活动的积极性、创造性往往受到情绪的影响和调节。情绪对人们的学习、工作起着组织与协调作用,影响人的学习、工作效率。积极的情绪能使人的感知、记忆、思维语想象敏锐、牢固、活跃,体力充沛,精力旺盛。消极情绪的作用则正好相反。不同的情绪会影响人的认知、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导致行为的结果超出或低于自己的正常水平。

  中学生常见的考试时的过分紧张焦虑导致对知识的暂时性遗忘,影响了知识、能力水平的正常发挥就是这个道理。(如上述情景材料)

  相关链接:中学生容易欻显的四大情绪问题

  (指导学生阅读链接材料)

  情境活动六:(教材P31页材料)

  (活动目的:引发学生对情绪与健康关系的思考,感悟积极情绪对保持身心健康的促进作用和消极情绪对人身心健康造成的不利影响。)

  讨论:冰心老人“在微笑中写作”给我们什么启示?(引导学生讨论交流)

  名言:(见教材P31页——巴浦洛夫)

  上述材料和心理学家巴浦洛夫的名言,告诉我们:不同情绪会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同影响

  (2)不同情绪会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同影响

  教师讲述:

  情绪对人的身心又重要影响,这种影响具有两重性。

  积极的情绪会使人感觉良好、精神振奋、身体机能协调、心态平静、舒畅,整个身心处于良好状态。消极的情绪则可能引起种种生理和心理疾病,现已证明,长期紧张、焦虑会导致心脏病、胃溃疡、结肠炎、偏头痛等严重的生理疾患以及诸如焦虑和情感症之类的心理疾病。

  同时我们还要知道,过分强烈的情感反应也会使人的健康受到不良影响。所以情绪表达要适当,不能过头,积极健康的情绪反应是平和、稳定、愉悦的状态,只有这样才能有利于我们身心健康的发展。

  小栏目:想一想,写一写(教材P32页材料)(《资源与学案》p17页—警句名言)

  (课后让学生搜集相关谚语或俗语2——3句)

  三、作业

  (完成《课时新突破》练习题

  第三课时(总第8课时)

  教学内容:讲授第二框-——调节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导入语:

  上节课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人的需要是否得到满足,是情绪产生变化的一个重要原因”;“不同的情境下会产生不同的情绪”。同时,我们还知道了“不同的情绪会对人正常才能的发挥产生不同的影响”;“不同情绪会对人的身心健康产生不同影响”。

  因此,为了我们的健康成长,我们就要学会调节和控制自己的情绪。

  2、板书框题:第二框调节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

  二、讲授新课:

  1、情绪是可以调控的

  情境活动一:(见教材P32页材料)

  说一说:这个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情绪是可以调节和控制的)

  想一想:生活中,自己产生过哪些消极情绪?是怎么样对待的?

  (1)情绪是可以调控的

  教师讲解:

  以上的讨论使我们认识到,自己的某些消极情绪不但会伤害自己,还会伤害别人,而这种情况是完全可以避免的,关键是要积极寻找调控消极情绪的方法;生活、学习中消极情绪的出现是在所难免的,是很正常的,但如果任其泛滥,会对我们产生不利影响,在消极情绪面前,关键是要掌握具体的调控方法,学会及时地调节和控制消极情绪。

  对于消极情绪,我们可以根据自身的特点灵活地选择调控情绪的具体方法。调控情绪的方法是多种多样的。

  (2)调控情绪的方法

  ①理智控制法(见教材P33页)

  情境活动二:(见教材P33页材料)

  分组讨论:遇到下列情况时,如何调控自己的情绪?

  ②注意力转移法(见教材P33页)

  指导学生读图:(见教材P33页)

  相关链接:(见教材P34页)

  ③幽默化解法(见教材P35页)

  政治下册七年级教案 篇10

  七年级政治下册期中考试复习教案

  第一课时(总第16课时)

  复习内容:复习第五单元——第十一、第十二课。

  课时安排:计划用一课时授完

  复习过程:

  (一)第十一课——“人们说我长大了”

  一、知识点回顾:

  第一框——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

  1、我们悄悄地长大了(见《课时新突破》P1-2页)

  2、悦纳自己的心理变化(见《课时新突破》P1-2页)

  第二框——消除心理烦恼快乐成长

  3、正确认识青春期烦恼(见《课时新突破》P1-2页)

  4、弹好自己的青春协奏曲(见《课时新突破》P3页)

  二、例题解析

  详见《课时新突破》P24页:“典例精析”题

  三、本课自测(见p5-7)

  (二)第十二课——花季中的男孩女孩

  一、知识点回顾:

  第一框——把握青春珍惜友谊

  1、正确认识异性同学间的交往和友谊(见《课时新突破》P9页)

  第二框——荡起友谊的双桨

  2、与异性同学交往应注意的问题(见《课时新突破》P9页)

  二、典型例题解析:

  详见《课时新突破》P9页:“跟踪训练”

  (三)课堂练习

  1、熟读《课时新突破》各课“跟踪训练”

  2、完成《课时新突破》十一、十二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总第17课时)

  复习内容:复习第六单元——第十三、第十四、以及第十五课。

  课时安排:计划用一课时授完

  复习过程:

  (一)第十三课——让快乐时时围绕在我们身边

  一、知识点回顾:

  第一框——你了解自己的情绪吗(详见《课时新突破》P18)

  1、丰富多彩的情绪

  2、情绪产生和变化的原因

  3、情绪不同,结果不同

  第二框——调节和控制好自己的情绪(详见《课时新突破》P20)

  4、情绪是可以调节的

  5、合理宣泄情绪

  二、例题解析

  详见《课时新突破》P20-21页:“本课自测”p22---24页

  (二)第十四课——追求高雅情趣品味美好生活

  一、知识点回顾:

  第一框——生活处处有情趣(详见《课时新突破》P26、27页)

  1、情趣又高雅和庸俗之分

  2、要培养高雅情趣

  第二框——过富有情趣的生活

  (详见《课时新突破》P28-29页)

  二、典型例题解析:

  详见《课时新突破》P28页:“本课自测”p30-33

  二)第十五课——抵制不良诱惑预防违法犯罪

  一、知识点回顾:

  第一框——面对生活中的不良诱惑(见《课时新突破》P35页)

  1、不良诱惑的危害

  2、自觉抵制不良诱惑

  第二框——预防违法犯罪从杜绝不良行为做起(见《课时新突破》P37页)

  3、法律的基本特征

  4、一般违法与犯罪的区别与联系

  5、青少年要遵纪守法,防微杜渐

  二、典型例题解析:

  详见《课时新突破》P38页:“本课自测”

  (三)课堂练习

  1、熟读《课时新突破》各课后“我的收获”

  2、完成各课后练习题。

  初一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讲评课

  第一课时(总第18课时)

  讲评内容:初一第二学期思想品德期中试卷——选择题部分。

  讲评重点:出错较多的试题,答题方法指导。

  讲评过程:

  一、期中考试各班基本情况介绍

  人数总分均分最高分最低分及格人及格率优秀率年级名次

  初一1班

  初一2班

  初一3班

  初一4班

  二、存在问题分析

  根据同学们答卷情况的分析,感到同学们在学习过程中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⑴学生将学到的知识运用于生活实际的能力较差,反映出学生上课参与活动较少。

  ⑵部分学生学习目的不明确,对开卷考试不能正确认识,缺乏学习自觉性和进取精神。

  ⑶多数学生忽视学习方法的归纳总结。

  三、答卷情况分析:

  ⑴非选择题答题情况比上次好些,答对率有所提高。

  ⑵非选择题解答不够理想,缺乏自主分析思考、问题、综合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试卷讲评——选择题部分(详见期中考试试卷)

  题号12345678

  选项CBACAADD

  题号9101112131415

  选项ADDACCD

  五、试卷讲评:

  第一卷:判断选择

  (下列每小题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每小题2分,共30分)

  1、在现实生活中,一些人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往往是从吸一支烟、看一次淫秽录像、打一次架、偷拿别人一次东西等开始的。这告诉人们(C)

  A、一般违法和犯罪都具有社会危害性B、社会生活中真善美和假恶丑

  C、要遵纪守法,防微杜渐D、违反法律的行为就是犯罪行为

  2、人类的情绪多种多样,千姿百态。但归结起来,最基本的情绪有四大类,是(B)

  A、喜、怒、哀、乐B、喜、怒、哀、惧

  C、兴奋、激动、惊喜、厌恶D、悲愤、痛苦、忧愁、恐惧

  3、生活处处有情趣,但有人喜好高雅的,而有的人却喜好庸俗的。一个人高雅的生活情趣来源(A)

  A、对生活的热爱,对生活积极的和美的感受B、天生的智力水平和身体素质

  C、家庭的`物质生活水平和生存环境D、名山大川、江河湖海等景观

  4、与异性交往的前提是(C)

  A、自然适度B、宽容大度C、尊重真诚D、广泛交往

  5、一般来说,男生比较开朗、勇敢、动手能力强,女生比较温柔、细心周到、尊重他人这说明(A)

  A、男女同学互有优势,通过交往可以促进个性的发展B、男女同学交往没有必要

  C、男女同学交往会阻碍个性的发展D、男女同学交往会遇到很多麻烦

  6、青春期是人一生中(A)

  A、身体发育的关键时期B、参加劳动的关键时期

  C、为社会做贡献的最好时期D、情绪最稳定的时期

  7、面对进入青春后的生理变化,应该采取的心态是(D)

  A、觉得羞耻,感到烦躁B、当成话题,大谈特谈

  C、积极回避,讳莫如深D、正确认识,坦然接受

  8、列夫?托尔斯泰对自己的相貌曾经绝望过,但他最终将全部的精力转移到文学研究上,取得了辉煌的成就。这告诉我们(D)

  A、一个人的相貌决定他的才能B、每个人必须丑陋才能有成就

  C、有才能的人相貌都很丑陋D、只要不断追求就能创造美

  9、在我们的成长过程中我们会遇到一些烦恼。对待成长的烦恼,我们不应该(A)

  ①闷在心里任其发展②与同学交谈③向老师、家长亲友诉说

  ④瞒着父母,自己事情自己解决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10、我们青春期男女同学之间正常交往具有重要意义,表现在(D)

  ①能使我们步入青春期的大门②能使我们的人格独立,与众不同③有利于我们的身心健康④能使二者优势互补,取长补短

  A、①④B、②③C、①②D、③④

  11、高翔同学在课堂上因违纪受到老师批评。下课后,他拿起黑板擦对着玻璃窗仍去,玻璃被击碎。高翔同学的做法(D)

  ①合理的宣泄了情绪②维护了自身的权利③损害了他人和集体的利益

  ④违反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A、②④B、①③C、①②D、③④

  12、你们班确定下星期一举行演讲会,大家推举你的同桌主持。为此他(她)心事重重。作为同学,请你为他(她)选择一种方法来控制不良情绪,主持好这次演讲会(A)

  A、要充满信心,改变注意焦点B、反复不停的背诵演讲稿

  C、在适当的场合大哭一场D、把主持演讲会的事告诉亲朋好友

  13、张波同学现在经常因一些小事而冲动。就在昨天,因一句玩笑,差一点和同学打起架来。现在他也十分烦恼,需要得到你的帮助。请你告诉他,出现心理冲动时应该(C)

  A、随心所欲,释放冲动B、不管对方是否接受,该说什么就说什么

  C、用道德和法律约束自己,控制自己的冲动D、要将自己的烦恼闷在心里,不给任何人讲

  14、杨玲和李梅是好朋友。现在,杨玲发现李梅越来越漂亮,和好朋友比起来,自己有黑有小,因此十分烦恼。面对这种情况,杨玲排解烦恼应该(C)

  A、疏远李梅,维护自己的自尊心B、张扬个性,事事超过李梅

  C、接受现实,学会欣赏自己D、自叹不如,怨天尤人

  15、张扬是个乐于助人的好学生,课余时间许多同学找他问问题。不管男同学还是女同学,张扬同学都一视同仁。后来,不知是谁造谣生事,说张扬特别关照某个女同学。他应该(D)

  A、查清楚是谁造谣生事,狠狠地教训他一顿

  B、为避免不必要的麻烦,再也不与女同学交往了

  C、让那个女同学别再来问问题D、不受谣言影响,仍然热情大方的对待男女同学

  六、作业

  将非选择题部分在作业本上完成。

  第二课时(总第19课时)

  讲评内容:初二第二学期思想品德期中试卷——非选择题部分。

  讲评重点:讲解答对率较低的试题,以及答题方法指导。

  讲评过程:

  (一)存在问题分析

  1、对知识的理解不够准确

  2、存在着明显的抄答案的情况

  3、动手、动脑能力较差

  (二)改进措施

  1、加强课堂教学、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2、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

  3、注意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政治下册七年级教案 篇11

  教学目标

  1、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犯罪百害而无一利,从内心深处憎恶违法犯罪;

  欲望面前,理智地做出正确的行为选择;重视修养,自觉抵制不良行为、矫正不良行为。

  2、能力目标:理解道德水平的高低影响行为的好坏,从小事做起,加强道德修养;

  理解犯罪的危害,逐步形成自觉依法律已的观念;初步培养自我分辨、自我控制、自我践行的能力。

  3、知识目标:知道道德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就可能发展为违法犯罪;知道犯罪的危害和后果;知道自我防范应从矫正哪些不良行为做起。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道德品质的高低与违法犯罪的关系;犯罪的危害

  教学难点:道德品质的高低与违法犯罪的关系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了什么事违法犯罪,我们明白了无论什么人只要触犯了法律,都要受到法律的制裁。一个人走上犯罪道路,不是一天两天的事,都有一个逐渐变化的过程,有些不良习惯会害了我们,我们要提高警惕,防微杜渐,拒绝不良诱惑。今天我们学习第三框的内容:防范于未然。

  展开教学:

  (一)、“认清犯罪危害”

  案例分析(见教材第97页案例)以陈某滑向犯罪深渊的案例引导学生分析:

  ①陈某由违纪再走向违法,最后滑向犯罪深渊的原因是什么?(一个品学兼优的学生,为什么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走向犯罪道路的原因有哪些?)……

  导致人们走向犯罪道路的原因主要有:道德水平低;法制观念淡薄;为获得某种满足;贪图便宜;……

  ②结合陈某的经历,大家说说违纪、违法和犯罪这三者之间有何联系?(他曾有过知耻心理,为什么还是滑向了犯罪的深渊?)……

  ③用“违纪、违法、犯罪”三个词谈谈这一事例给我们的启示有哪些?(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有什么样的关系?)……

  学生讨论回答,教师归纳小结:

  通过分析思考我们认识到:道德水平高低与违法犯罪有密切的关系。人的行为是思想观念支配的。对自己要求不严格,道德水平低,法纪观念淡薄,就难免会违纪,可能违法,甚至于犯罪。我们要意识到应该增强法纪观念,严格要求自己,使自己不犯错误或少犯错误。因此,我们要提高道德水平,增强法制观念,积极追求上进,这样才能不犯或少犯错误,不会做出违法犯罪的事。

  小迪的案例教师提问导入教材第98页“小迪的案例”:

  ①犯罪最本质的特征是什么? ……

  对。严重的危害性是犯罪的最本质的特征,犯罪不但对社会造成危害,它对家庭、他人以及行为人自己都会造成伤害,

  ②犯罪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有些什么危害?(犯罪有没有什么好处吗?)……

  同学们,下面我们再来分析一个案例,我们看教材第98页“小迪的案例”(教师朗读)。我们可以从下面四个方面来分析其危害性。(教师板书以下内容,与学生共同讨论,并板书危害性)

  对他人的危害:侵占他人财物、造成他人的身体和心理受到伤害

  对自己的危害:坐牢、自毁前程

  对家庭的危害:妈妈精神失常、爸爸出车祸、姥姥死亡;

  对社会的危害:影响社会安定

  教师归纳小结:犯罪的危害有哪些?我们青少年为什么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通过上面这个案件我们可以看到:犯罪对自己、对他人、对家庭、对社会都有百害而无一利。我们正处于未成年阶段,受国家司法保护。我们一定要约束自己的行为,心中要有道德和法律的准绳,不能只顾自己不顾他人,不能图一时痛快、占小便宜,。要在心灵深处憎恶违法犯罪,行为上远离违法犯罪。

  组织学生阅读教材第98页“相关连接”的内容:那种认为年龄小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处罚的想法对不对?为什么?

  那种认为年龄小于犯罪无关,年龄小犯罪不受处罚的想法是十分错误的。因为,我国刑法第十七条规定,已满十六岁犯罪应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岁未满十六岁的人,犯故意杀人罪、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  同学们,还是让我们来看一个故事吧。(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第99页的材料“小张改掉了占小便宜的习惯”)思考其中的问题:你如何看待这个孩子的行为?他的转变给我们什么启示?(学生回答……)

  教师小结:老人们常说:“小时偷针,大时偷银”、“小洞不补,大洞吃苦”,俗话也讲:“善不积不足已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任何大事都是从小事开始的,大错也是从小错开始的。我们要做一个有道德的合格的公民,就要自觉树立法律意识,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防微杜渐是十分必要的。

  2)要划清是非美丑和行为界限

  简单地说也就是要弄清什么事是我们应该做的,什么事是我们不应该做的,哪些行为是不良行为,我们应该怎样矫治自己的不良行为。

  我国有一部《来了解一下有关内容。请你找出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对未成年人的不良行为和严重不良行为作了怎样的界定?

  (集体或指定学生朗读P99“相关连接”的内容并把相关知识勾画下来。)

  学生活动:填表(根据要求填写教材第100页的表格)

  寻找校园中,身边的同学或自己身上有哪些不良的行为,并分析这些行为对个人、家庭及社

  会的危害。通过这一活动,有助于让学生体验不良行为的`危害,从感情动机上避免不良行为。学生填好后相互交流,教师点评。

  行为表现对他人的危害对行为人的危害对家庭的危害对社会的危害

  打架斗殴

  夜不归宿

  携带管制刀具

  传播淫秽读物

  其他(学生举例)

  3)要防微杜渐,纠正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

  社会是复杂的,人是社会的人,社会上的人是形形色色的,人们在社会中生活、学习、工作必然会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老人们常说:“近朱则赤,近墨则黑”,“小时偷针,大时偷银”,“小洞不补,大洞吃苦”,俗话也讲:“善不积不足已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

  无数事实都证明,任何大事都是从小事开始的,大错也是从小错开始的。许多的人违法犯罪都是从交上了不良朋友或沾染了不良习气开始的,我们要自觉树立法律意识,自觉遵守法律,谨慎交友,要从小事做起,防微杜渐,纠正不良行为,预防违法犯罪,防患于未然。

  学生活动:写一封回信,要求:学生阅读教材第100页的“父亲给儿子信”,以儿子的名义写封回信。

  课后小结

  违法犯罪的危害是极大的,而违法犯罪与每个人的道德修养水平是紧密联系的,我们青少年要远离违法犯罪,加强自我防范,从小事做起,预防违法犯罪,防微杜渐,防患于未然。

  政治下册七年级教案 篇12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

  A、了解自信与自负和自卑的心理特征,以及它们与成功的关系。

  B、了解树立和增强自信的方法

  (2)能力目标

  A、学会正确评价自己

  B、尽量避免自信的两大误区——自负与自卑

  C、学会运用正确的方法增强自信心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A、树立自信的生活态度

  B、在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增强自信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自信的含义、自信与成功的关系及树立自信的方法。

  教学难点:区分自信、自负、自卑三者之间的不同表现。

  教学工具

  多媒体工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我能行”

  故事导入:

  小泽征尔是日本的名扬世界的指挥家。在一次音乐指挥家大赛中,他按照评委会给的乐谱指挥演奏时,发现有几处不和谐的地方。开始,他以为乐队演奏错了,便停下来重奏,结果依然如故。这时,在场的作曲家和评委郑重申明:乐谱没有问题。面对几百位权威人土,小泽征尔思考片刻,大吼一声:“不,一定是乐谱错了!”话音刚落,评判席上立即响起了热烈的掌声。原来,这是评委精心设计的一个“圈套”。前两名参赛者就是因为盲从权威而被淘汰了。小泽征尔终于获得大赛的桂冠。

  教师提问:他的成功说明了什么?

  学生回答,教师总结,引入课题——“我能行” 。“我能行”是一种信念,是人们在沙漠中看见的一片绿洲;“我能行”是一种胆量,是载着人们走向成功之路的思想之源;“我能行”是一种精神,无时无刻不在激烈的竞争中大显神威。

  (一) 自信一族(板书)

  思考:在众口一词的批评与反对意见面前,罗丹为什么能够坚持自己的艺术主张? “罗丹塑像”的故事给我们什么启示?

  答:罗丹相信自己通过这样的方式来表现巴尔扎克是正确的;相信自己的艺术主张必将会被人们所接受。罗丹是十分自信的,相信自己行,这是一种信念,也是一种力量。一句“我能行”,让我们持有的是相信自己、必定成功的态度。每一个成功者都应该坚信“我能行”。

  活动一:夸夸我自己

  “我能行”的范围很广泛,可以是学习上,生活上的,也可以是体育、文艺领域方面的,还可以是知识技能、特长方面的。

  在活动中,让学生陈述“我能行”的种种表现,尤其是对未建立起自信的同学要鼓励引导他们发现自身的“我能行”。

  活动二:说一说自己感触最深的“我能行”

  我们每个人的能力,都是一座待开发的金矿。回首走过的成长之路,每个人在自己的成长道路上都说过很多的“我能行”:比如,有的同学说:勤学苦练,我能行,唱歌跳舞,我能行;吹箫弹琴,我能行;打球下棋,我能行;做风筝,做手工,我能行;与其他同学友好相处,我能行;孝敬父母,我能行;做好英语练习,我能行;科学生活,我能行;学习电脑,我能行;锻炼身体,我能行……

  首先分组讨论,然后每组选两位同学说说感受,在学生进行情绪体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己总结、归纳出自信的含义和自信的表现。

  1、自信的含义:“我能行”的态度就是自信,自信是人对自身能力的肯定,深信自己一定能做成某事,实现自身所追求的目标。

  2、自信的表现:思想上相信—我能行,行动上表现—我能行,情感上体验—我能行

  活动三:自信者的风采

  展示多位自信者的风采,让学生感受自信带来的成功和精彩。同时让学生认识到,一个成功的人同时也是一个具有个性魅力的人,而这一切,都是自信所赋予他们的。

  (二)超越自负,告别自卑

  活动四:请你来分析

  材料一:马某从小学、中学在父母眼中,一直都是孝顺、懂事的孩子,在老师眼中他是一个成绩优秀的`学生,20xx年他以697分的高分考入了云南大学,进入大学后,马某发现周围的同学分数都没有他高,就认为自己是最优秀的,最好的,就开始目中无人,连教授老师也不放在眼里。

  提问:自信就是相信自己,进入大学后马某还相信自己吗?他表现出来的还是自信吗?这种心理有什么特点?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

  这种心理呈现出的就是自负(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忽视或看不起他人,自以为是),并让学生阅读课本“谁最大”的故事加深对自负的认识。

  材料二:

  进入大学不久,马某在自己生存的小环境培养起的自负和骄傲迅速被现实击得粉碎─竞选干部的失败,参加运动会的失利,人际关系的紧张使他的心理严重失衡,导致成绩急剧下降……马某开始怀疑自己,进而认为自己什么也不行,并认为同学们都瞧不起自己。

  提问:马某还相信自己吗?他表现出来的还是自信吗?这种心理有什么特点?

  在学生讨论回答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总结出:

  这种心理就是自卑,分析出自卑的含义(轻视自己,看不到自己的优势和能力)。

  知识结构图:

  自信 :实事求是看待自己。 成功

  自负 :过高地估计自己的能力,忽视或看不起他人,自以为是。 失败

  自卑 :轻视自己,看不到自己的优势和能力。 失 败

  (展示两个神态迥异的卡通形象—蜗牛和青蛙,分别代表自卑和自负,使展示更加生动形象)

  为让学生更加深刻认识自卑、自负的心理状态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介绍xxx事件:刚才所说的马某是真人真事,就是骇人听闻的xxx事件中的主人公xxx,xxx在大学期间由于缺少心理上的自我调适,内心的自卑与自负发生了剧烈的碰撞,结果酿成了惨剧——在一次与同学打牌所发生的冲突中,他杀死了他的四位同学。20xx年4月,昆明市中级法院公开审理此案,以故意杀人罪判处xxx死刑,剥夺政治权力终身。

  为深化学生对自信、自负、自卑之间区别的认识,让学生充满自信,最终告别自卑,超越自负。我设计了

  活动五:情景剧场——在成功面前

  在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很多同学都曾有过自负或自卑的心理经历,下面,让我们进行一个即兴小品表演。

  1、以小组为单位,推荐三名表演的同学;

  2、小品内容:数学考试后,自卑的甲、自信的乙、自负的丙都得了90分,三个同学一起走在回家的路上(分别会有什么表现)。

  3、分组讨论(约三分钟),同学们为表演的同学设计人物和语言。

  4、其他同学根据表演来猜测他们所扮演的角色。

  5、最后评一评哪一组表演的更形象。

  课后小结

  自信是对自我能力的确信,而自卑、自负都源于对自己能力的错误估计,现在,同学们正处于一个注重个性张扬的青春阶段,都渴望拥有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充满自信心是必要的,但各种不适当的心理状态都会成为我们前进的绊脚石,让我们告别自卑,超越自负,走向自信,好好学习,快乐生活,做未来生活的强者,做主宰自己命运的主人。

  政治下册七年级教案 篇13

  教学内容:

  本课包括两框内容:第一框——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第二框——消除心理烦恼 快乐成长。

  教学重点:

  怎样接纳自己的生理变化,弹奏好自己的青春协奏曲,是本课的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正确认识青春期的烦恼,是本课的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

  计划用两课时授完,一框一课时。

  第一课时(总第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情境导入:

  在不知不觉中,我们悄悄地长大了。成长中的我们是否意识到自己已步入青春的大门?是否发现自己从生理到心理都在发生迅速而明显的变化?我们在享受成长的喜悦和快乐的同时,是否也会产生一些困惑与烦恼?

  教师检查课前填写的“小测试”答题情况(见教材p1页)。

  看了同学们的测试情况,反映出同学们或多或少都有一些困惑或烦恼。

  青春是人生的重要时期,我们只有悦纳这个时期的生理变化,消除青春期的烦恼,解决好自己的心理矛盾,才能凑出青春的华美乐章。

  2.板书课题 第十一课 人们说我长大了

  (一)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

  二、讲授新课

  1.我们悄悄长大

  情境活动一:(详见教材p3页——“我长大了”)(可结合教材p4页第一段内容)

  议一议:从哪些方面看出“我”长大了?

  想一想:进入青春期后,自己有哪些明显的生理变化?

  (青春期的身体变化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①性机能的发育成熟,②身体外形极具变化,③体内机能迅速健全。)

  说一说:面对这些变化自己有哪些心理反应?

  (教师指导学生填写,然后让学生讨论交流。)

  相关链接:学生自己阅读相关链接的`内容,仔细体会自己生理心理的变化。)

  2.悦纳自己的生理变化

  情境活动二:(见教材p5页图文材料)

  想一想:面对同样的生理现象,两个女孩为什么会有不同的反应呢?

  ※ 议一议:怎样接纳自己的生理变化呢?

  情境活动三:“小记者与心理健康专家的对话”

  (指导学生阅读教材p5—8页,思考讨论回答问题)

  教师总结:

  (1)青春期是青少年生理和心理发生急剧变化的时期,出现一系列明显的生理变化是必然的、正常的(教材p5页)

  我们应正确认是并坦然接受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减少心理上的混乱与恐慌,以积极的心态去接纳这些变化。面对这些情况,同学们应自觉接受学校的专门教育,主动请求家长、老师的指导,掌握必要的生理卫生知识,从而正确认识并坦然接受青春期的生理变化,减少心理上的混乱与恐慌,以积极的心态去接纳这些变化。

  活动:假如你遇到下列情况自己将如何面对?(教材p6页材料)

  ① 班内许多同学都长高了,而自己却“原地不动”。

  ② 别的男生还没长胡子,自己却长出了毛茸茸的胡子。

  ③ 声音变得沙哑难听。

  指导学生阅读——相关链接(教材p6页)

  活动:阅读材料,思考讨论回答问题(教材p7页材料)

【政治下册七年级教案】相关文章:

语文七年级下册教案02-23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02-23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02-23

七年级数学下册教案02-15

湘教版地理七年级下册教案02-07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02-07

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教案03-29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地理教案02-23

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案15篇0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