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反思报告>教案大全>《《晏子使楚》教案

《晏子使楚》教案

时间:2023-04-09 18:33:47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晏子使楚》教案范文集锦10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教案,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晏子使楚》教案10篇,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晏子使楚》教案范文集锦10篇

《晏子使楚》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重点字词.

  2.品味个性化的人物语言,领略晏子善辩的语言才能,感受晏子的爱国情怀.

  教学流程:

  一.导入

  上节课我们疏通了《晏子使楚》的文意,对课文的内容有了一个整体感知,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跟随晏子出使楚国去领略晏子不凡的勇气和智慧。

  二.温故知新

  这是一份同年级同学的作业,你能帮他批改一下吗?

  1、解释下列划线的字:

  (1)王曰,何坐?:坐下(2)吏二缚一人诣王:禀报

  (3)圣人非所与熙也:开玩笑(4)寡人反取病焉:疾病

  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叶徒相似,其实不同

  答:只是叶子相像,其实味道是不同的。

  (2)王曰:“缚者曷为者也?”

  答:大王问:“为什么要绑人?”

  三、走进晏子,感受人物的善辩之才和爱国情怀

  1.品味语言,感受晏子所遭遇的险恶情境

  请学生圈点勾画能体现晏子即将面对险恶境况的词句。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

  明确:

  ①背景:楚强齐弱,小国弱国的使者出使在大国强国有诸多的压力

  ②.楚王有”欲辱之”的险恶心理

  ③.晏子有”齐之习辞者也”的声誉

  ④.楚王君臣密谋策划,毫无顾忌地藐视、侮辱晏子和齐国

  以上种种都在增加了晏子的危险系数,晏子能否不辱使命,我们静心等待。

  2.品味辩驳之词,欣赏晏子的善辩之才和外交家的不凡气度

  学生圆点勾画第二段中晏子和楚王和精彩对答,写出你的阅读心得

  “视”:挑衅,目光中充满了对齐国尊严的藐视和对晏子的挑战幸灾乐祸而又得意洋洋

  “齐人固”:楚王君臣将“一个齐国人”换成“所有齐国人”,从“固”字见其侮辱之意,这以意图羞辱齐国使者的伎俩,被晏子一眼看穿,逻辑漏洞成就了晏子。为后文晏子以其外交上的机智,维护齐国的尊严做了铺垫。

  “避席”:显示了晏子作为齐国使者的郑重庄严态度,任何时候都不忘维护国家尊严、百姓声誉的神圣职责。

  “婴闻之”留有余地,“得无”“耶’”等词使语气变得委婉,既维护了祖国的尊严,又不至于是对方难堪,已损坏两国之间的关系。

  “橘生淮南则为橘………使民善盗耶”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源于水土不同,环境不同,从而推理“人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的结论。晏子以事物两相类比辩得水到渠成,足见其智慧。同时“民生于齐不盗”是对齐国人的褒奖,是对齐国的赞誉,维护了国家的利益。“入楚则盗”则是对楚王君臣的有力反击。

  “笑”:有楚王的自嘲、有尴尬、有懊恼,也有对晏子的深深折服。

  一“熙”一“病”欲盖弥彰,把“侮辱”轻描淡写为开玩笑,是掩饰、是无奈,同时晏子的高大形象从楚王的感慨中折射出来。

  小结:晏子以国家尊严为重,对楚王君臣的肆意侮辱,体现了一位使者的外交风范和爱国情怀以及他不卑不亢的气节。

  3对话晏子,说出真感受

  晏子到底靠什么维护了齐国的尊严,赢得了楚王对他的.尊重?是智慧?是辩才?是个人魅力还是其他?请以“晏子我想对你说…………“为开头写一段话,表达你对晏子的评价。

  (围绕晏子的机制勇敢。善于辞令,不辱使命,维护国家尊严不卑不亢的气节出色的外交才能等)

  总结:

  春秋战国时期诸侯称雄争霸,外交上的胜负成为当时兼并战争的重要辅助手段。晏子折服楚王的话不长,却句句设伏,步步紧逼,终于胜利的挫败了对方,显示了一位外交家特有的智慧与应变才能,同时了维护了齐国的尊严。面对蛮横自大的楚王,晏子为何表现的如此不卑不亢?因为他心系国家,心怀天下。纵观中国历史,许多文人墨客循着“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座右铭,抒写着人生的辉煌。杜牧“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忧愤;陆游“夜来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的悲怆;文天祥“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悲壮,不正是志士们敢于担当,一切为国的爱国情感的诠释吗?

  与君共勉

  沉着是睿智的保证,勇敢是银的尊重的前提,爱国是活的别人尊重的基石,实力是最好的印证。

《晏子使楚》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学认10个会认字,练习写好8个会写字,参照“我的词语库”自主积累好词好句。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知道晏子是怎样机智地驳倒楚王,维护齐国的尊严的,体会晏子的话语中所表现出的聪明和机智。

  3、任选文中的一个小故事,分小组进行表演。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处理材料的.能力。

  教学难点

  体会晏子的话语中所表现出的聪明和机智。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生字卡、课文朗读磁带。

  学生提前做好预习。

  教学时数

  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故事导入,引入课题。

  1、老师讲述“周总理机智应对美国记者维护祖国尊严”的故事。

  一次,周总理接受一位美国记者的采访。记者见桌上放着一支派克牌钢笔,便不怀好意地说:“请问总理阁下,你们堂堂的中国人,为什么还要用我们美国生产的钢笔呢?”周总理笑了笑说:“提起这支钢笔,那可说来话长了。这不是一支普通的笔,是一位朝鲜朋友抗美的战利品。我无功不受禄,就想拒绝,哪知朋友说,留下作个纪念吧!我觉得有意义,就收下了贵国生产的这支笔。”

  2、引导学生谈感受。

  3、引入课题,板题、读题、解题。

  二、检查预习。

  (一)小老师检查预习生字的情况。

  1、认读生字、生词。

  末访侮辱囚

  楚赔罪吩咐晏子

  2、在课文中找到生字并画下来。

  3、指名朗读带生字的句子。

  (二)指名分段读课文,要求声音响亮,并做到“四不”。

  (三)评议,相机正音。

  如:瞅了瞅严肃临淄

  淮南柑橘枳

  (四)同桌相互检测读文情况,相互正音。

  三、感知文意。

  1、听课文朗读录音,想一想课文的主要内容。

  2、交流。

  3、用上生字卡中的部分词语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四、练习写字。

  1、师指导写“矮”字。

  2、学生练写。

  五、作业。

  1、练习写好其他的字。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阅读类似的故事。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1、开火车认读生字。

  2、说一说:晏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二、朗读感悟。

  1、学生自由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晏子是一个聪明、机智、爱国的人?边读边画记重点的句段,还可以在旁边写批注。

  2、交流汇报,相机指导朗读体会。

  老师引导学生紧扣3~5自然段中的晏子和楚王的对话,抓住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性格。

  如:“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儿,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国。”

  (1)想一想,填一填:

  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

  若要我从这儿进去,()

  (2)交流批注。

  (3)读一读这一段对话。

  又如:第4自然段。

  (1)将句子未说完的意思表达完。

  “……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说明:这个国家()

  (2)想象楚王当时的感受。对比楚王先后的神态动作。

  (3)用成语概括下列句子。

  大伙儿把袖子一举,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

  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碰着脚。

  (4)交流批注。

  (5)分角色朗读对话。

  ……

  3、分角色朗读全文。

  三、拓展延伸。

  1、阅读故事《为了他人的尊严》。

  2、交流与尊严有关的格言。

  如:富贵不能淫,贫*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孟子)

  不会尊重别人的人,别人也不会尊重他。(席勒,德国)

  四、作业。

  1、将这个故事讲给自己的父母听。

  2、摘抄好词好句。

  第三课时

  一、听写:

  矮小访问末期

  关押犯罪赔礼

  二、表演课本剧。

  1、再次感受人物性格。

  2、任选课文中的一段故事,分小组进行表演。

  3、选一两个小组在全班表演。

  4、评议。

  5、师生合作表演。

  三、完成课堂练习。

《晏子使楚》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课教学,使学生读懂《晏子使楚》的故事内容。

  2、抓住晏子三斗楚王的言行,体会晏子出使楚国时表现出的智慧以及维护国家尊严的凛然气节。

  【教学重点】

  从晏子充满智慧的语言中体会晏子的智慧和维护国家尊严的凛然气节。

  【课前准备】

  搜集图片和文字资料,了解时代背景,人物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抓住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理清文章思路。

  2、知道课文用了“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三个小故事记叙了晏子和楚王的交锋。

  二、学习三个小故事

  从晏子充满智慧的语言中体会晏子的智慧和维护国家尊严的凛然气节。

  1、学习:进城门:

  ⑴ 学习第3段,知道楚王怎样侮辱晏子,晏子怎样反驳以及故事的结果。

  ⑵ 重点朗读晏子的话,读懂晏子的言外之意,体会晏子面对侮辱,用充满智慧的语言进行了有力的反驳,维护了自己的尊严。

  2、学习“见楚王”:

  ⑴ 学习第4段,知道楚王见到晏子是怎样侮辱他的。

  ⑵ 面对侮辱,晏子是怎样反驳的.呢?抓住“严肃”和“笑了笑”从表情和语气体会晏子的智慧和维护国家尊严的凛然气节。

  3、学习“赴酒宴”:

  ⑴ 学习第5段,知道楚王在酒宴上又是怎样侮辱晏子?面对侮辱,晏子是怎样反驳的呢?

  ⑵ 读懂晏子的话,再次体会晏子用智慧维护国家尊严。

  三、总结

  1、故事最后的结果怎么样?

  2、从楚王态度转变感受晏子形象。

  3、想象:

  晏子圆满地完成了出使楚国的使命,在晏子离开楚国前,楚王会怎样做?怎样说?怎样想?

  4、总结,体会晏子表现出的一种精神──尊严。

《晏子使楚》教案 篇4

  《晏子使楚》实录与点评—— 第一课时

  主题:尊重

  步骤:对晏子的尊重,走向对人的“尊重”的思考;

  对人的尊重,导向对国家的“尊重”的思考;

  对国家的尊重,引向首要是自我尊重的思考。

  第一课时

  一、抓课题,隐含主题

  生:背古诗……最后背《墨梅》。

  师:“不要花开好颜色,只要清气满乾坤。”看你们,坐得大大方方,规规矩矩,说得更是字正腔圆。我呢,也是这样精精神神、大大方方地站在同学们面前。这样吧,彼此之间鼓励一下自己,送给自己牌匾上的一句话。(出示:规圆矩方。学生齐读。)

  [看似简单地交流,其间,教师那充满深情的语言一下子就抓住了学生的心,激发了学生的情感,唤起了他们探究的欲望,正所谓“入境始与亲”。]

  师:注意观察“矩”字,和你平时写的有什么不同?

  生:“矩”的笔画都是横平竖直的。右边的“巨”里多了一点。

  师:想像一下,为什么要在“矩”里多加一点?

  生:是不是要强调自己规矩多一点?

  生:是要告诉自己一定严格要求吧。

  师:这个“点”正如同学们说的一样要规矩多一“点”儿。对外呢,要更要讲规矩,懂礼节。比如对这个人(晏子)——本来他叫晏婴,为什么称“晏子”?

  生:古代有贡献的人的尊称。

  师:我是女性,假如窦老师是古代值得尊重的人,那就叫我“窦子”?(笑)

  生:啊,我明白了,是指对古代有贡献的男人的尊称。

  [牌匾的解读既营造了宽松、愉悦的课堂气氛,又巧妙地组织了教学,引出了本课教学的课题。]

  师:晏子的故事很多。

  生:我知道《二桃杀三士》,《越石父》。

  师:还有《金壶箴言》等。同学们可以读读《晏子春秋》,你会知道得更多。今天,我们就走进晏子的一个故事——“晏子使楚”。(题目出示,学生读出)

  [介绍晏子的同时也介绍相关的作品,很自然地把课外读物引入课堂,把小课堂置于一个大的语言环境之中,大气。这跟窦老师的主题教学是一脉相承的。]

  师:“使”是——(生答“出使”);“楚”指——(生答:楚国)。让我们读读课文。

  生: “春秋末期……显显楚国的威风。” (读一二自然段,内容略)

  师:自评一下自己读得如何?

  生:还不错。(学生表情得意)

  师:的确不错,比如“大夫”,现在我们读dàifu,过去我们读dàfu。你读得很准。

  生:“楚王知道晏子身材矮小……楚王只好吩咐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师:谁来评价一下读得如何?

  生:“我在这儿等一会儿”。这句有两个“儿”,儿化音,你读得也不错(该生对着刚才朗读的同学说)。

  生:“晏子见了楚王……楚王只好陪着笑。”

  生:刚才读的时候“临淄”的发音要准一些;“晏子拱了拱手”,不是“拱拱手”。

  师:大家很注意听。读人家的书一定要读正确,不能丢字落字。我理解刚才这位同学,她在创造性朗读呢。请你再规范读一次,以后表演或复述的时候你就可以尽情创造啦。(该生又读,读正确了)。

  生:“楚王安排酒席招待晏子……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学生评议,读得很流利。)

  师:注意,这里出现了两个成语,是哪两个?

  生:“面不改色”和“得意洋洋”。(要求学生把这两个成语画下来。)

  师:通过全篇朗读,我们发现,第一次,楚王让晏子钻狗洞。第二次呢?

  生:楚王瞅了晏子一眼,冷笑齐国没人了;第三次,楚王讽刺齐国人在楚国偷盗。

  师:晏子作为使节出使楚国,按理,双方一定要做到讲规矩,各方都要规矩多一点。然而却没有得到尊重。

  师:但,不管怎么样,最后的结果呢?

  生: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让学生再齐读课文的最后这句话,并板书。)

  师:尊重的意思就是——(生依次说出“敬重”、“佩服”之意。)

  师:那“不尊重”呢?

  生:尊重。(同学们啊了一声,该生一下子明白了)是瞧不起的意思。

  生:侮辱,蔑视。

  师:“不敢不尊重”呢?

  生:尊重晏子了。

  师:那就直接写了呗,为什么还要用上“不敢不”。

  生:不能不尊重。(教师让学生把“不能不”送进句子中变成“楚王不能不尊重晏子了。”)

  生:楚王只好尊重晏子了。

  生:楚王必须尊重晏子了。

  [在教师的牵引和巧妙地点拨下,学生快速浏览课文,不但理清了文章的脉络,而且牢牢地把握了文本的重点,紧扣“不尊重”和“不敢不”通过换词训练,加强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语文味极浓。]

  师:那楚王佩服晏子的什么呢?

  生:读了这篇课文,我认为楚王是不得不尊重晏子的才华。

  师:晏子靠什么来表现他的才华?

  生:表现在晏子说的那些话,也就是说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能言善辩的口才。

  二、依文字,铺垫主题

  师:那好,三个故事中,任选一个,找出晏子的话,给大家读读,看看晏子的话给你什么印象。(学生自由读。而后发言)

  生:我说说第二个故事中晏子的这句话:“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人们都甩一把汗,就能够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没有人了呢?”甩一把汗,真的就下一阵雨?袖子举起来,真的就一片云?用夸张手法啊。楚王不是说我们国家没人吗,这样一来,楚王没话说了。

  师:晏子的语文修辞手法用得真好(笑)。这是古文中晏子的话“齐之临淄三百闾,张袂成阴,挥汗成雨,摩肩接踵而在,何为无人。”后人从中概括了三个成语,结合课文,看看是哪三个。

  生:有“张袂成阴”,意思是“大伙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有“挥汗成雨”,意思是人们都甩一把汗,就能够下一阵雨。

  师:快把这两条成语写在课文相应的意思下面。一边写一边记在心里。还有呢,谁再说。

  生:“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这句话的就是“摩肩接踵”。还可以说成“比肩继踵”(另一个学生脱口而出)

  师:你怎么知道的?

  生:我读别的书读到的,我平时看书看得多。

  师:唉哟,你真用心。谢谢你给同学们提的醒儿,要多看书,注意积累。同学们赶快把这同一意思的两个成语写下来。也要工工整整地写,一边写就一边记在心里啊。

  [既有词语的积累,又有方法的指导和学习习惯的培养,一举多得。]

  生:第二个故事中晏子还说了这句话:“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晏子的理由真充分,你想啊,先说我们国家的规矩,然后再说我最不中用,最后呢,就得出结论——“楚国是最下等的国家”所以只好我就来了。

  师:晏子的话里有“所以”,既然有“所以”,那就必然有——

  生:“因为”。

  师:用上“因为”说说这句话。

  生:因为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师:这个“因为”还可以放在哪里说?

  生:“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因为我最不中用,所以派到这儿来了。”

  生:晏子说话真有艺术,避免了“因为”重复使用,语言不罗嗦,理由还充分。

  生:我说第一个故事中晏子说的话:“这是个狗洞,不是城门。只有访问‘狗国’,才从狗洞进去。我在这儿等一会。你们先去问个明白,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晏子绵里藏针,他的言外之意是既然给我开了一个小门,像狗洞一样,那我就将计就计,把它说成狗洞,推理出楚国是狗国。这样听着好像很有根据。

  师:那就请你给同学推理一下:(课件打出)“访问正常国家开城门,访问狗国钻(狗洞),楚国让我钻狗洞。所以楚国是(狗国)。”(学生填出,大笑)

  生:我说第三个故事中晏子的话:“大王难道不知道吗?橘树种在淮南,结的柑桔又大又甜。可是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楚国的水土使人容易做盗贼吧!”晏子用生活中的现象说明环境水土不同,植物生长就不同的道理,人呢,也是这个道理。我觉得晏子的知识真丰富,拿这个比喻反驳楚王,挺好。

  生:晏子的意思是楚国的风气不好才使人变成盗贼。他没明着说,而是做了个比较,不能说是比喻。

  师:这叫类比推理。后人把晏子的话当作典故。老师给同学配的补充教材中就有这句话。

  生:我知道了是“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教师让学生把这句背下来,提示今后可以适当用上。)

  师:请总评晏子的语言。

  生:晏子口才非常厉害,口齿伶俐、能说会道。

  生:晏子运用夸张、类比,打比方、推理等方法,让自己的语言有理有据。

  生:晏子验证了一句话: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

  师:你可真会运用语言,读到补充教材上的这句话,在这里评价晏子,就不仅仅是积累这句话了,而是运用语言,表达你的观点。(学生回过头来读“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时语气很坚定。)

  三、品文学,深化主题

  师:不过,请同学们再看看晏子的有些话,难道都是事实?他说的这些都是真的吗?

  生:也是。他从墙角挖的洞,就说是狗洞,然后推理出,既然是狗洞就是狗国,的确有一些狡辩的意思。

  生:另外,晏子说自己国家上等人访问上等国家,下等人访问下等国家,也不一定有这个规矩。

  师:谢谢同学们的思考。今天的一位外交官却这样认为(课件打出):

  晏子的语言,虽给人的感觉是有理有据,但感觉是在做语言游戏。逞口舌之能进行外交对话,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智慧,也获得不了真正的尊重。

  —— 某外交官。

  师:对此,你怎么看?请自己默读,静静思考一下,发表如下观点:(板书以下)

  (赞成/ 不赞成/ 说不准)

  生:我说不清。这位外交官考虑外交的含义,晏子如果得罪了楚王,楚国和齐国之间就会有矛盾,所以,晏子必须“绕口令”。不过外交官的话也有道理,晏子有点逞口舌之能。

  生:我怀疑这位外交官有些忌妒晏子的才能。(众笑)

  师:有意思,我相信,你理解的妒忌是说晏子在你的心中——

  生:神圣不可侵犯的。

  师:人家有不同的意见,你就说是忌妒,是吗?(教师表情带有不同意该生意见)

  生:……是。(学生挠头,不好意思了)

  师:我尊重你的意见,但,我更相信你的观点不一定代表最后的观点。

  [正是课堂的民主平等,才会得以支撑学生袒露真实的心路历程。老师巧妙的引导正是教师育人的高妙之处。]

  生:我觉得每个人说话是通过大脑来思考的`。在那种情况下,他有智慧,才能说出一番话,我认为晏子的口才也是智慧。晏子能随机应变,把楚王说得哑口无言,最后不得不佩服晏子。

  生:我赞成。晏子有做语言游戏的感觉,你想啊,真正的外交对话能那样吗?就是楚王逼的,要是我的话,我就保持一份沉默。

  生:我不赞成。晏子不是在耍嘴皮子,他既为自己的祖国赢得尊严又不伤害对楚王的尊重,他的做法令我佩服。要是我的话,我说不出来。那位外交官司怎么能这样说呢?

  生:我说不清楚。晏子说的的确是有依据的显示出了自己的智慧,但外交官说“晏子是在做语言游戏,谈不上真正意义上的智慧”,什么是“真正的智慧”?也许外交官说的也是对的,所以我说不清楚。

  师:每个人都有发表自己见解的权利。我们尊重你们的意见。有的同学不赞成,有的赞成,有的说不清。我们的确要思考:越说不清就越需要我们去说说看。如果说晏子的话感觉是语言游戏,那么,晏子的智慧肯定不仅仅停留在语言的技巧上,那么,晏子的真正智慧在哪?

  师:好,让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晏子说的这些话。我们先看这句话:“这是个狗洞……楚国到底是个什么样的国家?”晏子是怎么说那番话的?(学生说,教师加上“晏子看了看,说”。)

  师:注意这个“看了看”,为什么不说晏子“想了想”,而是用了“看了看”?

  生:这能表现晏子思维敏捷,随机应变能力强,压根儿就不用太长的时间想招儿。

  生:不用想了想,只是看一下,眉头一皱,计上心来。

  生:其实,“看了看”说明晏子是亲眼所见事实之后才说的话,如果用“想了想”,就不知是不是“看了看”才说的。其实,这个“看了看”也包括“想了想”。

  师:原来这“看了看”藏着这么多意思啊。同学们再拿出《胯下受辱》。当无赖叉开双腿,让韩信从他裤裆下钻过去的时候,也是——

  生:韩信也是“看了看”。

  师:那么,晏子的“看了看”和韩信的“看了看”究竟有什么不同?

  生:晏子“看了看”是想办法,韩信“看了看”也是考虑钻过去还是不钻过去?这受辱是对晏子和韩信都是一种考验。不过,韩信看到的是无赖欺负他一个人,而晏子不仅看到楚王侮辱自己,还看到了楚王侮辱他的齐国。

  师:你有多高?

  生:1米40。

  师:看课文,课文写晏子身高五尺。古代一尺相当于八寸。估算一下晏子多高?

  生:一米四几左右。

  师:“左右”用得好。(和该生的个头比较一下),也就这么高。

  生:晏子是矮了一点(笑)。

  生:矮是爹妈给的,模样不好是天生的。你说我没学问,我可以学,但这样侮辱我,还借着我的个头侮辱我的国家,要是我会很愤怒。

  师:可课文却是“晏子看了看”,没写出晏子的愤怒。

  生:韩信虽然看了看,但他没像晏子那样去反驳。因为韩信是一个忍辱负重、大智若愚,有非凡气度的人,他可能是把这件事当作自己的一个锻炼。所以韩信能成为一个将领。(教师顺势和学生读《胯下受辱》最后一段话。)

  生:无赖在韩信心里,根本不算回事。因为韩信有自己的志向,无赖只是针对韩信个人,所以凭韩信的性格,韩信忍受了侮辱。晏子呢,如果楚王侮辱是针对晏子个人的话,说不定晏子也会像韩信一样做,可是,晏子清楚自己的身份是使节,所以,晏子不能像韩信那样忍气吞声,他选择了马上反驳。

  师:好啊,从晏子的“看了看”,你看到了晏子的什么呢?

  生:晏子真了不起,太有智慧了!

  生:我觉得晏子的智慧是很冷静,而且也勇敢。你看,他受到楚王侮辱后,镇定自若,看了看,就想出这么好的办法。

  师:是啊,沉着是睿智的保证,勇敢是赢得尊重的前提。看似简单的“看了看”,让我们看到了小个子晏子的大智慧。也就是从这“看了看”,才使晏子的话有了底气,这是超越了晏子脾气和性格的勇气!回过头来读这句话。(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

  师:下面的两个故事中,晏子的语言背后,体现的智慧究竟在哪?请同学们自由选择,联系上下文读读晏子的话,看看这语言的背后究竟藏着什么力量。

  《晏子使楚》实录与点评——第二课时

  师:请同学们交流。大家注意倾听,看看他的见解与你有哪些相同与不同,可以补充,可以升华。

  生:我说第二个故事。你看,楚王嘲笑齐国没人,就是说齐国没有人才,怎么派你这么个拿不出手的人来了呢。晏子是“拱了拱”手说,既是礼貌,又是不卑不亢。也许在“拱了拱”手的时候,低头想对策,但不让楚王发现。(板书“有礼”)

  生:请同学们注意,晏子用夸张的方法说自己国家人多的时候,确是“严肃地说”的,你看,本来夸张的事实就不是真正的,可晏子严肃地夸张,就不得不相信齐国的人多。

  生:还有,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回答楚王的。这是故意的,让你楚王先得意,一会就让你哑口无言。同时,还是给楚王足够的面子。

  生:再有,不但如此,晏子还说“敝国有个规矩”,不但把自己国家放在低处,还要说,不但我讲规矩,我们国家也懂规矩,不像你,作为一个国王竟然这样不懂规矩。

  师:那意思就是晏子和齐国做到了“规圆矩方”了。哈哈。再读读晏子说这句话的前后表现,看你还发现了什么。

  生:我发现了,晏子说这句话的时候是“故意笑了笑”。我认为晏子故意笑了笑,是晏子笑楚王太狂妄了。但只是笑,不是发脾气。这就不是正面在讽刺楚王,他是在拐弯抹角地讥笑楚王。

  生:“故意”是说我们有目的地去做给别人看的事,所以,刚才晏子是“看了看”,现在是“笑了笑”,说明他缓解紧张的气氛,笑得非常轻松。

  生:晏子的笑也是自嘲呢。晏子承认自己个子矮,不中用,因为不中用的人派到下等国家,所以说楚国是一个下等的国家。

  师:而我们的国家人才多啦!用刚才学的成语,那叫——

  生:张袂成荫,挥汗成雨,比肩继踵。

  师:我们看了多少广告,你看那些形象代言人,什么漂柔洗发广告的靓女啊,什么雅戈尔西服广告的酷男啊,总之一句话,要做广告代言人,那得——

  生:帅。而且要是国家外交官更是风度翩翩。可晏子个子就这么高,要形象,没形象,要个头,没个头。

  师:楚王啊楚王,你笑吧,你冷笑,嘲笑吧,你不是说我不中用吗?这是敝国的规矩,就让我这不中用的人——

  生:访问你这样的国家。(大笑)

  师:我就笑着和你说,一点都不生气。(笑)大胆想象,当时晏子的表情会是什么样?

  生:晏子一脸得意。

  师:但没有忘形。那就请你得意地说。(该生读“敝国有个规矩……”)

  师:表情没跟上去。注意,要通过声音让我们感受到晏子的得意,当然要有表情更好,这有促动思考的作用。(该生真的得意洋洋地读起来。掌声)

  生:幽默地笑。

  师:我们可要听听你的幽默啊!(生幽默地读起“敝国有个规矩……”来,还加了笑声。掌声热烈)

  师:你的幽默富有创造,听你的声音,我们感到胸藏大智慧的矮个晏子的笑声,真是一笑解千“丑”,一笑解千愁。

  生:晏子是笑里藏刀(笑)。

  师:这个词我们要好好斟酌。你先想想,究竟笑里藏着什么。

  生:我觉得晏子有点故意傻笑,他是装出来的。(该生表演朗读。)

  生:我觉得可能是冷笑,因为楚王你冷笑我,我的笑是反攻、回敬。

  师:那就是说,这“冷笑”中是一脸严肃,请读。(该生的朗读很有特色。)

  师:就是这笑了笑,笑得那么轻松,那么潇洒,那么自信。谈笑间——

  生:樯橹灰飞烟灭。

  师:用今天的时髦词,那叫笑傲——

  生:江湖!(笑声)

  师:就是这笑了笑,我们感到,小个子的晏子也是潇洒倜傥,风度——

  生:翩翩,气质非凡。(掌声)

  生:晏子哟,才1米4左右,我很丑——但我很温柔,我魅力无穷。(众大笑)

  师:刚才你说晏子笑里藏的是刀(对着刚才说“笑里藏刀”的学生说),晏子笑里藏着的究竟是什么?

  生:是剑!(大笑)

  生:(老师做了一个思考的表情)是晏子的智慧。

  师:所以,晏子的话才透着他的骨气!

  生:我想谈第三个故事。楚王故意叫武士押着齐国的囚犯从晏子面前走过,想让 晏子难为情。哪知晏子面不改色,非常冷静,而且用举例的方法反驳楚王,楚王又失败了。

  师:好,晏子是“面不改色”说这些话的。你发现的好。晏子不改的是什么?

  生:不改的依然是那份沉着和从容。(让学生用沉着的语气说晏子的那句典故“橘生淮南……”。)

  生:晏子一次次面对楚王的侮辱毫不胆怯,一次次维护自己国家的尊严。

  生:不改的是他对国家那种热爱的情怀。当楚王这样侮辱齐国的时候,他面不改色地和楚王对话,可以说做到了有礼有节。

  师:那就是说晏子由勇气,到骨气,上升到民族气节。

  生:因此,我认为不改的是他作为使节的这一重大责任。

  师:谢谢同学们给我的启发,我明白了,晏子还是原原本本的晏子。他什么都没有改变。是晏子的智慧和自重,赢得了自己的尊严,以及国家的尊严。总之,晏子作为个人也好,使节也罢,不改的是他的气节!(板书“有节”)晏子一次次受到侮辱,都面不改色,谁改了?(采取引读的方式)第一次,楚王让晏子钻狗洞,结果只好——

  生:吩咐打开城门,迎接晏子。

  生:第二次,楚王冷笑说齐国没人了,怎么让晏子来。结果在晏子精彩的反击中,楚王只好陪着笑。

  生:楚王说齐国人在楚国偷盗,晏子用类比推理,结果楚王只好赔不是。

  师:相同一个“只好”,不同的是楚王越是侮辱晏子,就越一次次没面子,最后只好——

  生:赔不是。

  师:(课件)“我原来想取笑大夫,没想到反让大夫取笑了”。想象一下,楚王会怎么赔不是?

  生:楚王苦笑着说:“我原来想取笑……”。(生苦笑着读)

  生:楚王叹了一口气说:“我原来……”。(生读略)

  生:楚王后悔地说:“我原来……”。(生读很有味道)

  生:楚王惭愧地低下头说:“我原来……”。(生读略)

  师:(抓住该生追问)堂堂一国之君,你为什么说人家惭愧地低下头说?

  生:楚王能在大庭广众前承认自己错误,说实话,楚王毕竟是一国之君呀。

  师:能够在大庭广众面前承认错误,可爱之中也透着可敬,好难得的一国之君啊。(师用了几种不同的语气范读,掌声)

  生:说不定楚王会说,我再也不狂妄自大啦 ,你真聪明,我认输啦!(一片掌声)

  生:这是因为晏子真正做到了有理有据、有礼有节,才导致这个结果,不然楚王不会这么受教育的。

  师:是啊,世上没有一边倒的真理,强者不可以恃强,弱者也不可以示弱。弱者赢得尊重,不是靠施舍,不是靠等待,需要个人的实力争取。

  师:我们感到:一个人(板书)要获得尊重,不仅要讲外在的道德智慧,更要有内在的实力。(回扣这句:“楚王不敢不尊重晏子了。”教师把这句话的句号变成叹号。引导读自己的味道。有的强调“尊重”,有的强调楚王的态度……)

  [摒弃技术化痕迹的朗读指导,让学生在跟人物形象作跨越时空的对话后,有效地张扬了个性,文本的语言成了学生自己内心情感的发抒。]

  师:晏子的使命最终胜利完成。虽然一波三折,但我们从中深深感受到作为个人的他,赢得了历史的尊重,所以,参考书这样评价晏子使楚的意义——(课件:“晏子在这次外交活动中表现出的智慧,给齐国赢得了尊重。”)

《晏子使楚》教案 篇5

  一导课

  1作者说自己是晏子,穿越时空来到今天,给同学们讲自己出使楚国的事情,看谁最聪明?表现最好?板题《晏子使楚》。

  2分析使的意思

  (1)使

  是什么意思?

  出使,派遣去。

  (2)什么人可以出使别的国家?

  (3)出使的时候代表了什么?

  (4)为什么要出使?

  (1)如果我到你们家去做客,你高兴吗?

  (2)你会怎样招待我?如果我到你家去,那可是你的荣幸!

  (3)二楚王却不是这样想的,他想干什么?

  板

  趁机

  侮辱

  (4)过了几次招?他侮辱了我几次?

  (5)结果怎样?

  板

  尊重

  4穿越时光隧道,穿越到70页,看我那天的表现吧!

  二授新

  〈一〉第一次楚王怎样侮辱我的?默读第二段。

  1请生概括

  2师譬喻:如果你现在要进教室了,我把门一关,让你从墙上开的一个小洞里钻进来,你的心情如何?此刻我跟你们一样生气。楚王的做法体现了什么?侮辱不尊重

  3我用什么话来反击?请生有感情读。

  4他这句话说白了是什么意思?(如果楚国是狗国,我就从这个狗洞里钻进去。)

  5结果怎样?

  尊重

  从哪个词语看出来的?

  迎接

  6处王此时的心情从哪个词语反映出来的?(只好吩咐)

  7这件事反映出晏子的什么?板

  聪明才智

  8表演

  过渡语

  楚王并不甘心,又挑起第二次侮辱

  〈二〉分角色读:划

  神态词、动作词

  冷笑是什么态度?

  2听到这话晏子的神情怎样?严肃说明什么?

  3晏子说的`这段话运用了什么手法?(夸张)是什么句式?(排比)给你什么样的感觉?

  4既然你........你来呢?哪个词说明楚王的态度?(打发)我们一般都会打发什么人?这又体现了什么?(侮辱)

  5串词:晏子是怎样反击的?读他说的话.

  6他为什么要故意笑?(嘲笑)

  7楚王为什么只好陪着笑?

  8结果?(赢得尊重)

  9再次反映了什么?(聪明才智、口才好、思维敏捷、爱国)

  〈三〉楚王仍不甘心,又可以安排酒席来侮辱晏子,(表演读)

  1正当他们吃得很高兴的时候,就有五是压着齐国的盗贼从他们面前走过,你们不觉得奇怪吗?这说明了什么?

  2从楚王的表情看他的心情。

  3晏子的神情怎样?(面不改色)

  4淮何意?边说边画。

  5水土指什么?(风气)

  6最后结果怎样?(只好陪不是)(尊重)

  〈四〉从这段话中可以看出一个人离开了自己的国家到别的国家去,就代表了自己国家的形象,所以请大家为自己的祖国增添光彩吧。像晏子一样爱国吧!

《晏子使楚》教案 篇6

  【教学目标】

  1、抓住“尊重、侮辱”这两个词展开教学,使学生体会晏子的聪明才智和爱国情怀。

  2、学习课文,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理解晏子反驳楚王的话的意思。

  3、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

  精读晏子与楚王针锋相对的话,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以及维护齐国尊严的思想品质,在理解的基础上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读懂晏子反驳楚王的几句话含义,理解”水土不同”的深刻含义,体会晏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教学准备】

  1、晏子反驳楚王的话。

  2、晏子说的三个分句的学习和欣赏(举袖成云、挥汗如雨、摩肩接踵)。

  【教学课时】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晏子出使楚国,楚国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后来,楚王不得不尊重晏子。

  2、根据学习第3自然段的方法学习第4、5自然段,出示自学思考问题:

  ⑴ 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读一读

  ⑵ 晏子是怎样反驳的?划出句子读一读。

  ⑶ 晏子反驳的语言哪句最精彩,为什么?

  二、自主研读、体会智慧

  生自学,师检查自学情况。

  课堂交流,随即点拨,指导感情朗读。

  1、晏子严肃地回答:“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把袖子举起来,就是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是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膀擦着肩膀,脚尖碰着脚跟。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呢?”

  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什么?出示巧填词语:

  举( )成( )、挥( )如( )、摩( )接( )

  在句子中找出与这三个词语相应的意思。(演一演的形式朗读。)

  2、晏子装着很为难的样子说:“您这一问,我实在不好回答。撒个谎吧,怕犯了欺君之罪;说实话吧,又怕大王生气。”

  教师:这一席话反映了晏子对敌斗争的.高超艺术。“很为难”表现在“撒个谎”与“说实话”的选择上,但这种为难只是“装”出来的,说明晏子早已胸有成竹。晏子这样做是要楚王主动让他把要说的话说出来,使自己处于有利的地位,使对方陷入被动。

  3、“敝国有个规矩: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来了。”

  训练:

  “最不中用”指_____。因为____,所以___________。

  教师小结:

  面对着自己的尊严和国家的荣誉,晏子大义凛然,再次回敬楚国:齐国人多得快要装不下了,怎能无人呢?然后又一本正经地先贬低自己,再贬低楚国:我无能,我是下等人,我有资格访问的是你们楚国这样的下等国!真是精彩之极的对话。

  4、哪知晏子面不改色,站起来说:“大王怎么不知道哇?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橘树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盗贼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训练:

  第一次的“水土不同”指_____________。

  第二次的“水土不同”指_____________。

  因为_____________,所以_____________。

  教师小结:从这不卑不亢、不急不躁的话语中我们能感觉到晏子的质问声,同时晏子幽默的话语让楚王有苦难言,尴尬万分,甘拜下风。

  三次交锋,一心设计侮辱晏子的楚王只落得个:____________。

  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

  偷鸡不成──反蚀一把米。

  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自作自受。

  三、内化形象、扮演角色

  1、说说晏子是个怎样的人?结合课文内容说一说。

  板书:

  能言善辩

  师小结:晏子临危不惧、口齿伶俐、热爱祖国、足智多谋、 能言善辩。

  2、小组分角色练习朗读:

  (交流朗读情况。)

  3、分组合作学习,排练课本剧。

  (请两组同学上来表演。)

  四、课外延伸、拓展阅读

  1、想象一下,晏子完成了使楚的任务后,楚王是怎样送他出城门的?

  2、晏子足智多谋,能言善辩,有关他的故事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外收集阅读。

  【板书设计】

  11、晏子使楚

  访问狗国钻狗洞 大开城门迎接晏子

  下等人访问下等国 楚王只好陪笑

  楚国水土生盗贼 楚王只好赔不是

  赢得尊重 反被侮辱

《晏子使楚》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能够结合书下注释和相关工具书通译全文

  2、掌握“之”“为”字的不同用法和“坐”“病”“其实”等古今异义词

  3、体会晏子巧妙的外交辞令和内在的爱国之情

  教学重点:

  理解本文的文言现象,概括晏子形象的特点,体会晏子外交辞令的妙处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通过之前的学习,我们能够感受到本单元都是围绕“爱国”二字展开的。今天,我们来学习本单元的最后一课——《晏子使楚》,去感受一位中国古代外交家维护祖国尊严、不辱使命的凛然正气。

  二、整体感知

  (一)正字正音

  明确:晏(yàn)子 习辞(cí)者 缚(fù)一人

  酒酣(hān) 诣(yì) 曷(hé) 枳(zhǐ)

  (二)通译全文

  1.请学生自己小声朗读课文,圈画疑难点并提问。

  明确:“曷”、“熙”两个通假字以及“左右”、“坐”、“其实”、“病”等含义易混淆的字词。

  2.请学生集体朗读课文,随机抽点学生逐句翻译。

  提示:重、难点句子:(1)何以也(2)臣请缚一人过王而行(3)所以然者何(4)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附:《晏子使楚》的参考译文及文言知识整理)

  三、文本研读

  (一)回顾全文,概括第一、二段大意,集体朗读第二段

  提示:第一段主要交代了楚王和近侍商量侮辱晏子的计谋;第二段详细描写了晏子机智巧妙地应对楚王发难的过程。

  (二)重点研讨课文第二段,思考三个大问题

  1.楚王是如何向晏子发难的.?针对晏子还是齐国,为什么?

  提示:找出原文原话,参照译文复述情节,注意各事件的先后顺序。

  明确:楚王和近侍先设计了一出戏,然后令官吏绑着一人从晏子面前经过并指称这个人是齐人且犯了偷盗罪,接着楚王在宴会上质问晏子:“齐人固善盗乎?”

  楚王针对齐国。因为晏子是使者身份,是代表齐国出使楚国的。而且楚王问句中的主语是“齐人”,明显针对整个齐国而言,有意轻侮齐国。

  2.晏子是怎么回应楚王的?这种回答有什么妙处?从中概括晏子的形象。

  引导:回应包括动作和言语两方面。言语上,晏子先说什么?然后说什么?最后说什么?采用了何种方法?起到了什么效果?

  明确:(1)动作上,晏子“避席而对”,展现出恭敬的一面。言语上,晏子先用橘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盗枳作比,摆出“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的事实并点明其原因是水土有异,然后转述当下“民生长于齐不盗,入楚则盗”,最后反问楚王难道是楚国吗?表现出犀利的一面。

  (2)妙处:避席而对,有礼有节,令对方挑不出任何失仪无礼的不是。辞令上,晏子采用类比的方法,以退为进,将问题推还给楚王,令楚王不得不笑着承认自己反取其辱,展现出高超的外交语言艺术。

  (3)晏子形象:机智勇敢,善于辞令;不卑不亢,有礼有节;热爱祖国,爱惜尊严。

  3.如果你是晏子,你怎么回答?(仅思考)

  提示:言之有物即可。

  (三)分角色朗读第二段,要求读出符合人物身份形象的语气

  四、课堂小结

  本课主要叙述了晏子使楚时发生的一个小故事,通过具体刻画晏子回应楚王非难的语言,塑造了晏子这样一个机智勇敢、善于辞令、积极维护祖国尊严的外交家形象,让读者在感受巧妙的外交辞令之外体会到一种强烈而充盈的爱国热情和凛然正气。

  五、布置作业

  归纳整理本课的文言现象;背诵课文第二段;课外阅读本课节选前的两段晏子小故事并尝试自主翻译(选作)

  六、板书设计

  七、教学后记

  附:

  一、参考译文

  晏子将要出使楚国。楚王听到这个消息,对手下的人说:“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今天他将要来,我想要侮辱他,用什么办法呢?”手下的人回答说:“当他到来时,请允许我们绑着一个人从大王面前走过。大王就问:‘(他)是做什么的人?’我们回答说:‘(他)是齐国人。’大王再问:‘犯了什么罪?’(我们)回答说:‘(他)犯了偷窃罪。”

  晏子到了(楚国),楚王请晏子喝酒,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两个小官吏绑着一个人到楚王面前去。 楚王问道:“绑着的人是做什么的人?”(小官吏)回答说:“(他)是齐国人,犯了偷窃罪。”楚王看着晏子问道:“齐国人本来就善于偷东西吗?”晏子离开了座位回答道:“我听说这样一件事:橘生长在淮河以南就是橘子,生长在淮河以北就变成枳,只是叶子的形状相似,它们的果实味道却不同。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是因为)水土条件不相同啊。现在这个人生在齐国不偷东西,一到了楚国就偷东西,莫非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窃吗?”楚王(苦)笑着说:“圣人是不能同他开玩笑的,我反而自讨没趣了。”

  二、文言知识整理

  (一)通假字

  缚者曷为者也 曷,同“何”。

  圣人非所与熙也 熙,同“嬉”,开玩笑。

  (二)重点实词

  晏子将使楚:出使

  谓左右曰:对……说

  齐之习辞者也:习,熟练;辞,言辞

  酒酣:喝酒喝得正高兴的时候

  吏二缚一人诣王:到,到尊长那里去

  齐人固善盗乎:本来

  晏子避席对曰:离开座位,表示郑重

  叶徒相似:只

  (三)一字多义(之、为)

  1.之

  (1)代词,它 楚王闻之:代指晏子将使楚这件事

  婴闻之:代指下文“南橘北枳”这件事

  (2)代词,他 吾欲辱之:代指晏子

  (3)结构助词“的” 齐之习辞者也:的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的

  2.为

  wèi(1)介词 为其来也:相当于“于”

  wéi(2)动词 何为者也:做

  缚者曷为者也:做

  (3)表判断 生于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是

  3.其

  (1)代词,他 为其来也:代指晏子

  (2)代词,它们的 其实味不同:它们的

  (四)古今异义(坐、并、其实、所以)

  4.使

  (1)出使 晏子将使楚

  (2)让 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四)古今异义

  1.谓左右曰:

  古:近旁的人,这里指近侍

  今:表示方位的词

  2.其实味不同:

  古:两个词,表示它们的果实

  今:副词,表示所说的是实际情况(承上文,多含转折意)

  3.何坐

  古:犯罪

  今:表动作,与“站”相对

  4.寡人反取病焉

  古:辱

  今:疾病

  (五)特殊句式

  1.判断句

  晏婴,齐之习辞者也

  译:晏婴,是齐国善于辞令的人

  析:……,……者也;……者也;……也;……,……也,都表示判断。

  2.宾语前置句

  (1)何以也

  译:用什么办法呢

  析:疑问句中代词作宾语提前,古代汉语常见语法,对应的现代汉语语序为“以何也”。

  (2)何为者也

  译:“为何者也”,做什么的人

  (3)何坐

  译:“坐何”,犯了什么罪

  (4)缚者曷为者也:

  译:“为曷者也”,做什么的人

  3.固定词组

  (1)所以然者何

  译:这样的原因是什么呢

  (2)得无楚之水土使民善盗耶

  译:难道楚国的水土使百姓善于偷窃吗

《晏子使楚》教案 篇8

  教学目标:

  1、了解宴子出使楚国国,有力的反击楚王的三次侮辱,维护了齐国的尊严的故事,由衷的佩服宴子超人的智慧和善辩的口才。

  2、理解宴子说的话,体会宴子的语言中所蕴含的智慧。

  3、认识8个生字,分角色朗读课文。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解释课题,导入课文

  1、出示课题“宴子使楚”。理解“使”,出使。

  2、介绍宴子。说明“子”是古代对对有学问有贡献的男性的尊称。说说,你知道中国古代还有哪些著名的人物。比如:孔子、孟子等。

  3、说说课题的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由读课文,教师提出初读要求:

  (1)根据拼音,读准生字词的读音,把课文读通顺。

  (2)想想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2、课堂交流

  (1)课文讲了三件事,楚王三次想侮辱晏子,晏子每次都反驳了楚王,维护了齐国的'尊严。(学生交流,其他同学可以补充。)

  (2)读一读难读的句子。

  3、尝试给课文分段

  (1)那些段落是写三件事的?

  (2)分段

  三、再读课文,走近宴子

  1、大声朗读课文,想想课文让你感到最气愤的是什么?让你感到最高兴的又是什么?

  2、课堂交流,并朗读相应的课文。

  (1)最气愤的是楚王“想乘机侮辱宴子,显显楚国的威风。”

  (2)最高兴的是“从这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宴子了。”

  3、从楚王的变化中,你能说说宴子是一个怎样的人?

  四、深入阅读,体会智慧

  1、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一回合较量

  (1)找出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如何反驳的句子。

  (2)自由朗读这句话,你认为晏子反驳的话中哪一句最厉害。(让学生自由说理)

  转折点:由狗洞推想到狗国,向楚王质问:楚国到底是个怎样的国家?

  (3)晏子面对楚王的侮辱,他又会怎样对接待的人说这番话呢?请选择合适的提示语,然后读一读,说说你为什么这样选择? (怒发冲冲地 心平气和地 冷静地)。

  (4)有感情地朗读第三自然段。

  第二课时

  一、深入阅读,体会智慧

  (一)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二回合较量

  1、自由朗读第四自然段,说说你最喜欢读哪句话?为什么?

  2、课堂交流,随机点拨。

  (1)“这是什么话?我国首都临淄住满了人。大伙儿都把袖子举起来,就连成一片云;大伙儿甩一把汗,就像下一阵雨;街上的行人肩插肩,脚碰脚。大王怎么说齐国没有人了呢?”

  A 这句话形象地写出了齐国首都临淄的人多。

  B 这句话为后文做好伏笔,引诱楚王上当。

  (2)“访问上等的国家就派上等人去;访问下等的国家,就派下等人去。我最不中用,就派到这儿了。”

  A 理解这句话的推理,隐含了“楚国是一个下等国家”。

  B 体会宴子的智慧和说话的技巧。他为什么不明说?

  3、有感情朗读第四自然段。

  (二)研读晏子和楚王间的第三回合较量

  1、自由朗读第五自然段,找出宴子说的话,想想说的是什么意思?

  2、出示:“淮南的柑橘又大又甜。可是这种柑橘一种到淮北,就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还不是因为水土不同吗?同样的道理,齐国人在齐国能安居乐业,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也许是两国的水土不同吧”。

  (1)理解:水土不服

  A 柑橘因为水土不服,只能结又小又苦的枳。

  B 齐国人因为水土不服,一到楚国就做起强盗来了。

  (2)这段话中隐含了什么意思?(楚国的社会风气不好)

  3、有感情的朗读第五自然段。

  二、感情朗读,理解宴子

  1、用一个词语来说说宴子是一个怎么样的人?

  临危不惧 口齿伶俐 热爱祖国 足智多谋 能言善辩……

  2、想象一下,宴子长什么样?面对楚王他是一个怎样的形象?

  让学生充分的说,并能结合课文的有关语言说出理由。

  3、尝试分角色朗读课文。先分组准备,再课堂朗读。

  三、观照全文,理解结构

  1、自由读课文,想想课文的开头、中间和结尾有什么联系?

  抓住重点句:

  “楚王仗着自己国势强盛,想趁机侮辱宴子,显现楚国的威风。”

  “从此以后,楚王不敢不尊重宴子了。”

  理解首尾呼应的关系。

  2、比较课文中间每一次较量中楚王前后态度的对比,理解和开头结尾的关系。

  四、作业

  1、摘录宴子反驳楚王的话。

  2、排练课本剧。

《晏子使楚》教案 篇9

  【教学设计说明】

  晏子,春秋时代著名的政治家和外交家,当过齐国宰相,《晏子使楚》教案设计。课文记叙了晏子出使楚国时,智斗楚王,维护齐国尊严的三个小故事。课文就是由“进城门”、“见楚王”、“赴酒席”三个小故事组成。三个小故事的记叙方法基本一致,都是先写楚王想侮辱晏子,再是写晏子智斗楚王,最后写楚王只好认输。课文中晏子是怎样智斗楚王的,为什么晏子的.话会驳得楚王无言以对?这是本课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中的难点。

  【教学主要步骤】

  一、揭示课题。

  我国历史上的春秋时代,出现过许多政治家、思想家,晏子就是其中的一个。晏子是春秋时代齐国人,当过齐国的宰相。晏子善于言辞,机智果敢,是当时著名的外交家。这篇课文就是写晏子的故事。

  从课文中找出有关的语句,说说课题中的“使”作什么解释?并且说出课题的意思。

  (“使”是出使的意思,课题的意思是“晏子作为齐国的使者出使楚国。”)

  二、读课文,自学字词。

  要求读准生字字音,理解字词。

  读准字音:淄敝枳淮

  指导书写:淄敝(笔顺)辱臣(笔顺)

  理解词语:大夫欺君之罪侮辱敝国

  安居乐业得意洋洋囚犯

  三、再读课文,理清课文层次。

  1.课文写了晏子的几个故事?从哪里到哪里是写这几个故事的,给课文分段。

  2.读课文中的三个小故事,用晏子说的话概括每个故事的主要内容。

  四、阅读理解第一个故事。

  1.默读思考: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

  2.晏子说“楚国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国家?”这句话的言下之意是什么?

  理解晏子的推理方法:

  访问狗国得钻狗洞,楚国开的是狗洞,所以________

  3.楚王听到传话,为什么只好吩咐打开城门,楚王当时是怎样想的?

  (如果让晏子从狗洞进来,那么楚国就成了狗国,楚王也成了狗国之王了。所以他只好吩咐打开城门。)

  4.有感情地朗读这个小故事。

  (一)阅读理解第2、3两个故事。

  1.默读思考:这两个故事中楚王是怎样侮辱晏子的,晏子是怎样回击楚王的,结果怎样?

  结合填空理解晏子话的`含义:

  (1)上等人访问上等国家,下等人访问下等国家,我最不中用,所以派我来访问楚国,因为楚国是____。

  (2)齐国人在齐国安居乐业,到了楚国却做起了强盗,因为____。这句话中的“水土不同”是指____

  2.有感情地朗读两个小故事。

  (二)总结课文,巩固练习。

  1.朗读全文。读后讨论:晏子是个怎样的人?

  (机智果敢,善于言辞,热爱自己的国家)

  2.复述故事。

  每人选择一个小故事,准备后复述。

  3.按要求摘录课文中的词语。

  (1)写动作的:____

  (2)写神态的:____

  (3)写外貌的:____

《晏子使楚》教案 篇10

  【教学构想】

  认识中华文化丰厚博大的方式有很多,去博物馆看实物,听解说员讲解,直观而清晰;翻开文献,自主去寻觅,迅速而全面,通过文字还能直接触摸那些智慧的灵魂,可是一个致命的弱点,就是文字的障碍。许多学生害怕文言文,再好的内容,学生走不进去,也是惘然。

  《晏子使楚》是学生接触文言文以来,第一篇较长的文本,文中故事颇具戏剧性,双方不太友善的对话中暗藏诸多机巧:楚王听说晏子是善于辞令之人,想借机刁难他,楚国君臣商议,决定通过诬蔑齐人为盗,进而诬蔑“齐人善盗”。这些贬损与侮辱,表面上是刁难晏子,实则矛头直指齐国。面对楚王君臣的挑衅,晏子临阵不乱,机警应变,巧施辩辞,应付裕如。针对楚王诬蔑齐人“善盗”,晏子引用橘化为枳的故事,类比推理出,齐人在齐不盗,入楚却盗,正是楚地水土、地气即社会环境造成,让楚王“反取病焉”。

  晏子这种应变的机智,不惧大国,不畏强权的斗争精神,历经再长的岁月,依然闪烁着熠熠光采。

  我们的学生,处在这个社会越来越开放,国与国间的交往越来越频繁的时代,对国际时事的关注较之建国以来任何时期的同龄人有了更大的热情和兴趣,此时看机智、爱国、颇具外交能力的晏子,一定能引发他们进行积极健康的情感体验,有助于他们确立美好的人生理想。

  那么,我们就以内容去点燃学生兴趣的火花,再将他们急于知晓内容的积极心理不着痕迹地转到扫清文字障碍的环节上,最终兴味盎然不费气力地攻下这一篇较长的文言文吧。

  【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1、弄清文意,积累实词

  2、学习晏子临辱不惧,智胜强敌的精神与智慧

  教学重难点:1、课文内容的扎实把握。

  2、全面了解晕子的外交智慧,以激励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学安排:1、自主、合作学习及比较阅读,突破重难点。

  2、一课时。

  教学步骤:

  一、导入:外语学校是培养外交家的摇篮,作为外校人,当然应该关注古、今、中、外的外交家的风采,你最喜欢的外交家是谁,能说一件他的外交成功的案例吗?(或说说你印象最深的外交事例)

  (生答)

  (师与生分享时事:最近以106岁高龄去世的宋美龄曾是风靡美国的中国外交家,1943年就是她以娴熟的英文,高雅的气度,善辩机敏的口才、不卑不亢的表现征服了美国,征服了罗斯福,使得罗斯福能派“飞虎队”援助中国人民抗日,对日起到了一定的打击作用。)

  让我们将眼光再投射到遥远的诸侯纷争、战火频仍的春秋时期。去领略一下齐国著名政治家,外交家晏婴的外交风采(板书课题)。

  (导语设计是针对外语学校的学生实际,能激起学生确立美好的梦想,与时事勾连能激起学生对世界的关注,极大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兴趣。)

  二、自主学习:请大家看课文。借助注释、工具书自读、自查、自通文意,请你将认为应积累的词圈点起来。不清楚的地方请打上?号。

  (设计此环节,是为了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习惯,这是下一环节合作学习的`基础。)

  三、合作学习:

  1、四人小组讨论①各自的疑难,仍不能解决的派代表上台板书出来。②每人口译一遍课文,互相订正。

  2、各小组板书出的不懂的问题全班共同解决。

  生答或师答。

  提示:该积累的实词如习、辱、坐、诣、徙,师要有意识地提请学生理解记忆。

  (这一环节设计充分利用合作学习的优势,最大限度地由学生自主讨论及借助工具书解决疑难问题。)

  四、请一生读课文。其他学生就他的断句、读音、语气、语调等进行评议、订正。并趁此时机齐读全文。

  (通过以上环节的学习,此时的读就是一个质量较高的诵读,这既是对以上学习的检验,同时也可进一步夯实课文的理解把握。)

  五、请一个同学把这个故事讲出来(给故事取名叫“晏子智斗楚王”),只有一个要求:尽量忠实于原文。学生评价,修订。

  (这一环节的设计是以上学习总检验,之所以设计成讲故事而不是直接说是翻译,是为了弱化学生的畏难心理,让他们在有兴趣的积极心态下翻译全文。)

  六、再读全文,处理课后练习一、二再落实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充分利用好设计科学的课后练习,系统深入地理解课文。)

  七、拓展比较:

  1、其实晏子出使楚国还有两个故事发生了,将这三件事连起来看,我们可以更完整地领略他作为外交家的风采,《语文读本》第七册261面,师范读,生齐读。

  请对照注释、看懂原文、再看译文。

  2、从这两篇看,面对楚国君臣的一再刁难,晏子是如何一一应对的呢?

  我们来列个表看看。

  师给出对比项,小组讨论师生共同完成。

  明确:

  楚王

  晏子

  刁难目的

  应对技巧

  设小门迎接戏弄其矮

  使狗国者从狗门入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

  使楚不入

  笑齐无人指晏子不配为使

  齐人多巧移话题

  使不肖主以退为进

  诬齐人为盗指责齐人善盗

  引“化橘为枳”指出比喻、类推

  楚之水土使民善盗

  反取其辱

  不辱使命

  (这一设计既拓展学生的阅读面,在比较中有助于全面理解晏子的外交智慧,同时也能引导学生充分利用鄂教版编写得较好的《读本》资源。)

  八、作为现代人,作为有志于做一名报效国家的外交官,我们确实无比敬佩几千年前的这位外交家,请你对这位古人说一句话:

  晏子,我要学习你

  提示:高尚的爱国情操、高操的外交技艺、冷静机智的外交风采等等。

  (学生在科学的方法及井然的学习过程中,获得语文知识与能力,最终还是要形成健康积极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这是每一堂语文课都需关注的,最后这个环节的设计就是想针对外语学校学生的实际通过与古人对话落实新课标的这一思想。)

  【教学后记】:

  文言文教学也能用时事激趣:

  有一种积极的学习心态是“我要学”,而初一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多持“要我学”的被

  动心态,如何将这种消极的心态变为“我要学”的积极心态?老师们都知道需要激趣,用什么方法激趣呢?是老师讲故事,还是营造古文化的气氛?都可以。《晏子使楚》的教学实践证明,学文言文也能与时事相联,从与时事的勾连中激起学习的欲望与趣味。因此这一课教学步骤的第一环节导入非常重要,在你最喜欢的外交家及印象最深的外交事件或外交人物问题的导引下,进一步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此时引出两千多年前的晏子,学生就有了“我要了解他”的积极心态了。

  虽然这个环节花了将近6分钟时间,事实证明它是非常值得的。后面的诵读以及字词、文句疏通的学习在这种积极心态下就有了顺利进行的良好前提。

  合作学习前自主学习的时间一定要充足

  小组讨论是合作学习这种方式的形式,要让它落到实处,必须先给足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让他们真正不懂的问题通过讨论合作解决,能自己解决的问题,一定通过独立思考解决,此时的老师仅需要给学生方法上轻巧的点拨,以及学生学习后予以适当的总结。

  用好《语文读本》让知识技能得到有效拓展

  在自主合作学习以及对课后练习进行探究后,学生对晏子在此次外交事件中的表现有了清楚的了解,对他也充满了敬佩之情,此时教师顺势提出晏子使楚的另外两个故事,在全面了解晏子外交风采的心理指引下,学生们兴致极高地来到了《语文读本》里,这样的拓展就有效多了,通过比较、归纳,他们就有了与晏子对话的愿望。虽是相隔两千多年,晏子的精神一样滋养现代的孩子们去树立美好的人生理想,培养健康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以上是同学生们共同学完《晏子使楚》后的三点感想。

【《晏子使楚》教案】相关文章:

晏子使楚教案02-19

《晏子使楚》的教案02-14

《晏子使楚》教案02-16

晏子使楚的教案02-13

《晏子使楚》优秀的教案02-25

关于《晏子使楚》教案03-01

《晏子使楚》的教案15篇02-27

《晏子使楚》的教案(15篇)02-27

《晏子使楚》的教案3篇02-28

晏子使楚教案(15篇)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