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书稿范文>赏析>《《塞下曲》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塞下曲》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时间:2023-06-20 12:45:13 赏析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塞下曲》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在工作中,我们经常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规范的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塞下曲》阅读答案对比赏析,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塞下曲》阅读答案对比赏析

《塞下曲》阅读答案对比赏析1

  (唐)

  玉帛朝回望帝乡,乌孙归去不称王。

  天涯静处无征战,兵气销为日月光。

  塞下曲

  (明)苏佑

  将军营外月轮高,猎猎西风吹战袍。

  觱篥③无声河汉转,露华霜气满弓刀。

  【注】①玉帛:指乌孙使者朝觐汉武帝时携带的礼品。

  ②乌孙:汉朝时活动在伊犁河谷一带的游牧民族。

  ③觱篥(bìlì):古代的一种管乐器,形似喇叭。

  (1)同为诗,这两首诗在内容和感情上有何不同?(4分)

  (2)第二首诗的前两句运用了多种表现手法,请说出一种并作简要分析。(3分)

  参考答案:

  (1)常诗写了边塞无征战(和平、安宁、无战事)的景象,抒发了热爱和平、反对(或赞美化干戈为玉帛)之情;苏诗写了将士戍边的场景,表达了对戍边将士不畏艰苦,保家卫国(戍边卫国)的精神的赞扬。

  (2)示例一:动静结合。明月高悬,清辉洒边关,此为静。西风劲吹,战袍随风拂起,此为动。二相结合,再现边地旷远,戍边将士风餐露宿的情景。

  示例二:融情于景。塞外明月悬,突显塞外风光的壮阔 。寒夜西风吹,战袍猎猎作响,则是再现戍边将士的生活艰辛。更传达出诗人对戍边生活的复杂心态。既有钦佩赞叹之情,亦有同情慨叹之感。

  示例三:视听结合。月洒清辉遍军营,风吹战袍猎猎声。一视一听,形象再现边关特有的自然风光、军营情境。

  常诗赏析

  边塞诗大多以词情慷慨、奇丽的边塞风光、豪情报国的忠贞或深沉的乡愁为特点。常建的这《塞下曲四首》却独辟蹊径。这里选择其中的第一首诗进行赏析。

  这第一首诗既未渲染军威声势,也不慨叹时运,而是立足于民族和睦的高度,讴歌了化干戈为玉帛的和平友好的主题。自古以来中央朝廷与西域诸族的关系,就阴晴不定,时有弛张。诗人却着力对团结友好的关系加以热情的赞颂,让明媚的`春风驱散弥漫一时的滚滚狼烟,赋予边塞诗一种全新的意境。

  诗的头两句,是对西汉朝廷与乌孙民族友好交往的生动概括。“玉帛”,指朝觐时携带的礼品。《左传·哀公七年》有“禹合诸侯于涂山,执玉帛者万国”之谓。执玉帛上朝,是一种臣服和归顺的表示。“望”字下得笔重情深,乌孙使臣朝罢西归,而频频回望帝京长安,眷恋不忍离去,暗示恩重义浃,相结很深。“不称王”表明乌孙归顺,边境安定。乌孙是生活在伊犁河谷一带的游牧民族,为西域诸国中的大邦。据《》记载,武帝以来朝廷待乌孙甚厚,双方往使不绝。武帝为了安抚西域,遏制匈奴,曾两次以宗女下嫁,订立和亲之盟。太初间(前104—前101),武帝立楚王刘戊的孙女刘解忧为公主,下嫁乌孙,生了四男二女,儿孙们相继立为国君,长女也嫁为龟兹王后。自此,乌孙与汉朝长期保持着和平友好的关系,传为千古佳话。诗人首先以诗笔来讴歌这段历史,虽只寥寥数语,却以少括多,用笔之妙,识见之精,难能可贵。

  一、二句平述史实,为全诗铺叙。三、四句顺势腾起,形成高潮。“天涯”上承“归去”,乌孙朝罢西归,马足车轮,邈焉万里,这辽阔无垠的空间,就隐隐从此二字中见出。“静”字下得尤为有力。玉门关外的茫茫大漠,曾经是烽烟不绝的兵家要塞,如今却充满和平宁静的气氛。这是把今日的和平与昔时的战乱作明暗交织的写法,于无字处寓有深意,是诗中之眼。诗的结句雄健入神,情绪尢为昂扬。诗人用彩笔绘出一幅辉煌卷:战争的阴霾消散净尽,日月的光华照彻寰宇。这种理想境界,体现了各族人民热爱和平、反对战争的崇高理想,是响彻入云的和平的颂歌。“兵气”,用语字新意炼。不但扣紧“销”字,直贯句末,且与“静处”切合,将上文缴足。环环相扣,沈德潜诩为“句亦吐光”,可谓当之无愧。

  常建的诗作,大多写于开元、天宝年间。他在这首诗里如此称颂和亲政策与弭兵理想,当是有感于唐玄宗晚年黩武政策而发的。

《塞下曲》阅读答案对比赏析2

  塞下曲

  许浑①

  夜战桑乾北,秦兵半不归。

  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征衣。

  凉州词

  王翰②

  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注]①许浑(?-约858)晚唐诗人

  ②王翰,生卒年不详,唐朝开元盛世时期诗人。

  1.清代学者马沅选编的《唐绝诗钞略》评《塞下曲》,说它“写得酸楚不可言”。结合全诗分析该诗的思想内容及表现手法。(5分)

  2.王翰与许浑同样写战争的悲剧,请结合王翰与许浑所处的时代分析表达情感的不同点。(6分)

  答案:

  1.许浑的《塞下曲》前两句仅用十个字描写了发生在桑乾河北的夜战。后两句诗人选择了一个战士的典型性的情节,即“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来突出牺牲战士的悲剧,表达对牺牲者和家属寄予深刻的同情,以及对制造这场战争的统治者的无声谴责。(2分)诗歌用白描手法,四句诗只叙事,无议论,却在典型事件中自然流露情感。平淡并不浅露,思想深刻,很耐人寻味。(2分)【一面是征人已经血洒疆场,一面是寄托着亲人深情厚意的寒衣,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具有动人心魄的力量。(2分)】战士已喋血沙场,家人却捎来书信,寄出寒衣。人已死,衣何用?人已死,家人犹自深深惦记。这样的悲剧、这样的悲情令人心酸,令人同情。 (大意对即可)(1分)

  2.王诗虽然也写战争的残酷,但仍充满着乐观与豪迈,充盈着一股英雄气,而且这种豪迈气、旷达气及视死如归的英雄气,还是借战士的诙谑口吻表达出来的,这与盛唐强大的国势是分不开的。《凉州词》正是“盛唐之音”的`代表。(3分)许浑身处晚唐,回纥、吐蕃经常侵扰边塞,唐朝征战频频,且经常战败,将士百姓都有浓重的厌战情绪。这种情绪反映在诗歌中,其悲情往往给人以一种异常酸楚与沉重的感觉,诗风因而也显得更加深沉悲凉。许浑的《塞下曲》之所以令人黯然销魂,正因为它表达了晚唐时代人们厌战的心声。(3分)

  附诗歌赏析:

  《塞下曲》许浑赏析

  《塞下曲》是以边塞风光和边塞战争为题材的新乐府辞。许浑的《塞下曲》是同题诗中最短小的一首。前两句仅用十个字描写了发生在桑乾河北的夜战。这次夜战的结果,使得半数左右的战士再没有回来。在成千上万的牺牲者中,有一位战士,在他牺牲的次日早晨还有家信寄来,信中告诉他御寒的衣服已经寄出。这是一个在战争年代很普通、也很真实的悲剧。

  诗用纯客观的叙事,真实地反映现实。表面看来,作者对诗中的边塞战争既不歌颂,也未诅咒,但从他描写战争造成的惨重伤亡看,他是十分同情在战争中牺牲的战士,是不赞成这场战争的。由于许浑生活在中唐时代,唐帝国已日益走下坡路,边塞诗多染上了时代的感伤情绪。此诗基调是凄惋、哀伤的。

  这首诗,在艺术表现上一个显著的特点是运用“以少总多”的手法来反映现实,诗人在成千上万的牺牲战士中,选择了一个战士的典型性的情节,即“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来突出牺牲战士的悲剧,使人对牺牲者和家属寄予深刻的同情,这实际上是对制造这场战争的统治者的无声谴责。

  诗纯用白描手法,四句诗纯是叙事,不发任何议论,而倾向性却从作者提炼出来的典型事件上,自然流露出来。艺术风格显得自然、平淡、质朴。但平淡并不浅露,思想深刻,很耐人寻味,又能平中见奇,善作苦语,奇警动人。“朝来有乡信,犹自寄寒衣”,令人不忍卒读,也不忍回味,悲剧的气氛很浓 ,犹自寄寒衣。

  《凉州词》王翰赏析

  唐人七绝多是乐府歌词,凉州词即其中之一。它是按凉州(今甘肃省河西、陇右一带)地方乐调歌唱的。《新唐书乐志》说:“天宝间乐调,皆以边地为名,若凉州、伊州、甘州之类。”

  这首诗地方色彩极浓。从标题看,凉州属西北边地;从内容看,葡萄酒是当时西域特产,夜光杯是西域所进,琵琶更是西域所产。这些无一不与西北边塞风情相关。这首七绝正是一首优美的边塞诗。边塞诗,若以对战争的态度为标准。可划分为歌颂战争与暴露战争两类。本诗所写战争的性质和背景已无可考,但从诗人感情的脉搏来体会,这无疑是一首反战的诗歌。不过它不正面描写战争,却通过战前饮酒这件事来表达将士厌战的悲痛情绪,用笔十分隐蔽曲折。 首句设色艳丽,故意夸示饮宴之美:在晶莹透亮闪闪发光的杯子里斟满了葡萄美酒,战士们聚在一起准备痛饮了。写到这里,突然来一顿挫:“欲饮”而无奈“琵琶马上催”。这个上二下五的句式,妙在突然促成了文意的转折。

  马上的乐队弹起琵琶催人出发,这使得将士们心情大变,由热闹舒适的欢饮环境一下被逼到紧张激昂的战前气氛中。看来无法再饮酒了!可是,“醉卧沙场君莫笑”。第三句意又一转,告诉我们:这时虽然军令如山,却是催者自催,饮者自饮,而且下决定决心要“醉卧”。

  诗人似在代将士倾诉衷肠:管他呢,虽然出发在即,我们依然痛饮,不辞醉倒沙场,这种狂饮你们不会见笑吧?“君莫笑”三字,于顿挫之中一笔挑起,引出了全诗最悲痛、最决绝的一句,这就是结末的“古来征战几人回?”这个诘问句,夸张地展示了战争的残酷后果,道出了普遍性,深化了诗歌的主题。显然,这里所控诉的,已不止是将士们所面临的这一次征战,而是“古来”即有的一切由统治阶级为了自身利益而发动的驱使千千万万将士去送死的战争!全诗抒发的是反战的哀怨,所揭露的是自有战争以来生还者极少的悲惨事实,却出以豪迈旷达之笔,表现了一种视死如归的悲壮情绪,这就使人透过这种貌似豪放旷达的胸怀,更加看清了军人们心灵深处的忧伤与幻灭。《唐诗别裁集》说此诗“故作豪放之词,然悲感已极”。可谓深得作者用心。此诗的确流露了如当代论者所批判的消极情绪,但在那样的时代、那样的残酷环境中,战士和诗人们对于无休无止的边庭争战,一般也只能产生这种悲痛的情绪,我们对此就不必苛求了。

【《塞下曲》阅读答案对比赏析】相关文章:

塞下曲原文及赏析02-14

塞下曲原文及赏析03-02

塞下曲原文赏析04-05

塞下曲的原文及赏析02-04

王冕《墨梅》阅读答案及赏析06-14

古塞下曲原文及赏析03-09

古塞下曲原文及赏析03-22

《古塞下曲》原文及赏析04-03

《塞下曲(其三)》赏析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