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活动教案

时间:2023-07-04 08:15:07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模板集锦6篇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时常会需要准备好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科学活动教案6篇,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模板集锦6篇

科学活动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初步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继续丰富有关宇宙方面的知识。

  2.鼓励幼儿积极探索,大胆提问,激发学习主动性和求知欲。

  活动准备:

  1.已认识过地球表面,有一定的有关宇宙方面的知识。

  2.地球模型一个(中间可劈开,有地壳、地幔、地核模型)。

  3.《蓝猫淘气3000问》歌曲录音,介绍地心的录像。

  4.地壳、地幔、地核汉字卡、图片若干,(其中教师出示的`大字做成小旗状)。

  活动流程:

  蓝猫出场,激发兴趣→互相出题考一考→蓝猫提出出新问题,探索地心秘密→游戏活动

  活动过程:

  一、蓝猫出场,引起兴趣。

  听音乐表演《蓝猫淘气3000问》

  二、互相出题考一考。

  三、探索地心的秘密。

  1.教师用刀切开地球模型,引导幼儿观察.。

  2.观看VCD帮助幼儿了解地球内部的正确名字。

  3.教师:蛋壳叫地壳、蛋白叫地幔、蛋黄叫地核。

  4.老师带领幼儿进行各种形式的游戏活动。

  方法:

  (1)师指模型,幼儿说出相应的名称。

  (2)师说蛋壳等,幼儿说出对应的地壳等名称。

  (3)用鼻子表示地核,眼睛、嘴巴表示地幔,耳朵表示地壳,根据老师的要求,点相应的五官。

  四、分组游戏活动

  1.地心迷宫。

  2.在地心的示意图上贴上相应的汉字图片。

  3.插小旗。

科学活动教案 篇2

  活动目标

  1、学习在不同的环境中寻找“南”方,了解指南针的用处。

  2、知道中国人很聪明,中国古代就有四大发明。

  活动准备

  1、幼儿用书

  2、简易指南针,汉字“南”

  活动难点

  认识东南西北的方位

  难点剖析

  大班幼儿对左右的.认识和掌握还不是熟练,而且仅限于以自我为中心来辨别左右,因此认识东南西北的方位对幼儿来说更有一定的难度,需要在左右基础上再加上上下的方位。

  活动过程

  教学策略创意说明

  一、游戏“东南西北在哪里”

  1、幼儿根据教师指令要求快速指点上、下、左、右不同的方位

  2、提问:东、南、西、北这四个方位在哪里?

  二、认识指南针

  出示简易指南针,告诉幼儿上面这根神奇的小针,能够帮助我们无论在什么地方都能找到“南”方

  三、操作指南针

  以小组为单位,共同操作和观察一个指南针,在教室里寻找哪儿是“南”,并站在相应的地方,鼓励幼儿不断改变自己所站的位置,发现指南针的变化。

  四、了解指南针的用处

  1、为什么有的小朋友能这么快找到“南”方

  2、生活中还有什么时候需要用到指南针呢?

  五、聪明的中国人

  1、教师讲述中国古代的四大发明

  2、你知道中国现在还有哪些发明吗?它们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哪些好处?

  六、使用幼儿用书“我想发明”

  小朋友,你想做发明家吗?你想发明什么,把它画出来吧!

  以游戏的方法引出课题,让幼儿在游戏中复习上下左右,认识东南西北。

科学活动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认识机器人为人类服务的本领。

  2、激发幼儿的创新意识及对科学的兴趣,发展幼儿的想像力。

  教学准备:

  1、用机器人玩具、图片、图书等布置的机器人展览。

  2、幼儿制作用的废旧材料,胶水,剪刀。

  3、教学挂图《机器人》。

  4、《科学》下P.10~11。

  教学过程:

  一、参观"机器人"展览

  1、教师带幼儿参观"机器人"展览。

  2、鼓励幼儿边看边讲各种机器人不同的外形特征。

  二、观看教学挂图《机器人》,激发创作欲望

  1、共同观看画册《机器人》,引导哟额发现它们的本领。

  2、请幼儿说一说机器人与人有什么不同的地方,机器人有什么本领。

  3、幼儿可以将自己带来的机器人进行改装,或重新设计制作。

  三、操作活动

  1、你的机器人叫什么名字?是什么样的?

  2、你的.机器人有什么本领?启发幼儿边操作自己带来的机器人边讲述。

  3、你想让你的机器人有什么特殊的本领?

  4、引导幼儿选择材料制作机器人。

  5、了解幼儿的想法,帮助他们先想出机器人制作的方法,再进行具体的制作活动,完成自己的设计。

  四、展示与交流

  1、幼儿向大家介绍自己制作的机器人。

  2、机器人能帮助我们做哪些事情?引导幼儿进一步发现机器人为人类服务的本领。

科学活动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了解豆子的生长过程,学习用图画的方式进行记录。

  2、仔细、耐心地进行观察,养成做事有始有终的习惯。

  3、通过种植观察活动,激发幼儿关爱植物的情感。

  4、培养幼儿对事物的好奇心,乐于大胆探究和实验。

  5、激发幼儿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幼儿观察豆子成长的记录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

  教师:小朋友们,你们在家里的时候有没有和爸爸妈妈一起种植豆子呀?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

  (幼儿回答)

  二、基本部分。

  1、教师陈列幼儿种植的豆子,引出观察兴趣。

  教师:小朋友,这就是你们种的豆子,它怎么样了?它现在是什么样子的?还记得以前的样子吗?

  (幼儿回答)

  2、幼儿拿出自己的`记录,互相说一说观察结果。

  请幼儿展示自己的记录表,相互介绍豆子的成长过程。

  教师:请你和同伴说说自己种的豆子是怎样慢慢长大的。

  3、集体交流,帮助幼儿归纳豆子的生长过程。

  请幼儿按照自己的记录介绍豆子的生长过程。

  教师帮助幼儿归纳豆子的生长过程。

  豆子——长出两瓣小芽——长出叶子——长高——开花。

  4、引导幼儿找出豆子生长情况不一样的原因,激发幼儿关爱植物的情感。

  引导幼儿发现豆子叶子长得不一样。

  教师:仔细看看,你们的豆子长得都一样吗?哪里不一样?

  (幼儿回答)

  5.讨论原因。

  (1)教师:为什么有的豆子长得高而且叶子又多,还开花了,而且有的豆子却长得不高,有的甚至烂了呢?

  (2)请几个幼儿说说自己是怎样种的,为什么他们的豆子长得不一样?

  6.激发幼儿爱护植物的情感。

  教师:我们应该怎样照料它呢?

  (幼儿回答)

  三、结束部分。

  教师总结:豆子就像我们的好朋友,我们每天都要来看它。发现它干了应该给它浇点水,但水不能太多,否则会淹死。

  活动反思:

  在幼儿的科学活动中,我们应该加强对幼儿思维能力的培养,增强他们的独立性、探索性,使幼儿把学习任务放到完整的环节中去完成,真正掌握科学知识,走进科学,也让科学之光,能照亮孩子成长之路。

科学活动教案 篇5

  活动目标:

  1.感知不同形状的纸板都有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

  2.探索用不同材料顶纸板的难易程度,积累使物体平衡的有益经验。

  3.乐于参加探究活动,体验顶纸板的快乐。

  活动重点:

  感知不同形状的纸板都有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

  活动难点:

  探索用不同材料顶纸板的难易程度,积累使物体平衡的有益经验。

  活动准备:

  轻音乐《梁祝》。

  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正方形、正三角形、圆形纸板,粗吸管,纸筒芯,铅笔,易拉罐,彩色纸棒。 幼儿实验记录表人手一份,记号笔,教师实验记录表。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欣赏杂技表演顶碗的图片。

  1.大家看到了什么,杂技演员表演的什么节目,那么多小碗都顶在什么地方,除了用头顶还可以用身体的哪些部位来顶。

  2.今天,老师带来了许多纸板,想请你们也来学学杂技演员,试着用身体部位来顶纸板。

  二、基本部分:

  1.尝试用身体部位顶纸板。

  师:你们的纸板都顶起来了吗?除了用身体来顶纸板,我们也可以用工具来顶一顶纸板,想一想,可以用什么工具来顶纸板呢?

  2.尝试用纸筒芯顶纸板。

  (1)老师给你们带来了圆圆的纸筒芯,请大家试一试,你能用这个小圆筒把纸板平平稳稳地顶起来吗?

  (2)你们顶起来了吗?纸筒芯大约顶在纸板的什么位置呀?是每一个位置都可以顶起来吗?

  (3)小结:我们要把工具顶在纸板的.中心,就能把纸板平平稳稳地顶起来。

  3.还有那些东西可以顶试一试。(笔、尺子、杯子、吸管)

  4.小结:我们可以用笔、尺子、杯子等许多东西来把纸板顶起来。

  5.找找纸板的中心点。

  (1)不管什么形状的纸板,我们都能找到它的中心点,想不想把这个神奇的点用笔记下来呢?如果一边玩一边记有困难,可以请好朋友帮忙哦!看看哪一对好朋友能最快最好地完成任务。

  (2)幼儿两两合作在纸板上寻找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并在纸板上画出记号

  (3)小结:原来这些不同形状的纸板,我们都能找到一个能顶起来的中心点,把纸板平平稳稳地顶起来。

  6.探索那种材料容易顶

  (1)猜测:到底用哪种材料能很容易地顶起纸板,哪种材料很难顶起来呢?

  (2)看来每个小朋友的想法都不一样。老师这里有一张有趣的记录表,请你把你的想法记录下来。你觉得最容易的就在记录表的“?”栏里标上“1”,接下来呢就依次标上“2”“3”“4”,给它们排排队、编编号吧。

  (3)讨论:找出有利于顶纸板的因素

  刚才我们用这么多的材料都试了顶纸板,为什么用易拉罐、纸筒芯这些材料能很容易地顶起纸板,而用吸管、铅笔却很难把纸板顶起来呢?

  三、结束部分:

  1.表演:分享顶纸板的快乐师:小朋友们都学会了顶纸板的本领,杂技团邀请你们一同去参加他们的表演呢。瞧,这些五彩棒都为你们准备好了,孩子们,上场吧!

  2.播放轻音乐《梁祝》,幼儿手持彩棒,在音乐声中进行顶技表演,鼓励幼儿摆出各种身体造型。

  3.表演给其它小朋友看看。

科学活动教案 篇6

  一题目

  大班科学活动:自制小茶壶

  二、活动目标

  通过自制小茶壶,发现茶壶的壶嘴高度要比壶身略高一些,但不能过高;通过操作,培养幼儿对科学现象和科技小制作的兴趣;教师引导幼儿独立完成制作活动,提高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三、适用对象

  5~6岁幼儿。

  四、活动所需资源

  塑料瓶、吸管、橡皮泥、透明胶带、锥子、蚊香、牙签、剪刀等。

  五、活动过程

  解决的问题:怎样做个小茶壶?

  幼儿讨论:用盒子做茶壶的身体,用吸管做茶壶的壶嘴。

  做一做:小茶壶。

  戳洞:可提供蚊香、剪刀,引导幼儿用蚊香烫洞,用剪刀调节洞的大小。也可以用牙签、锥子等工具戳洞;安装壶嘴(用吸管作壶嘴);用橡皮泥(或透明胶带)封住洞口。

  试一试。

  (1)壶嘴口的高度没有壶身高。

  (2)吸管在纸杯的上部,壶嘴口太高。

  (3)吸管在纸杯的下部,壶嘴口和纸杯口一样高。

  说一说:我的实验结果。

  (1)还没装满水时水就从壶嘴里出来了。

  (2)水没有从壶嘴里流出来,壶嘴口太高了。

  (3)倒水时,水正好从壶嘴里流出来。

  六、注意事项

  1.引导小朋友给塑料瓶戳洞时,要注意安全,可以让孩子用蚊香烫。

  2.中班幼儿操作该活动,教师可事先在塑料瓶上戳好洞。

  七、拓展思路

  科学文艺:茶壶―一音乐律动(大班幼儿)

  情节介绍:

  几个小朋友看见一只大茶壶觉得很好玩,一不小心打烂了。大家一起来做小茶壶,小茶壶做好了,倒上水试一试。呀!糟糕!茶壶漏水了,快来想办法。经过大伙儿反复试验,茶壶终于做得既好看又适用,大家唱着歌为客人倒水喝……

  动作说明:

  前奏时,六个小朋友手拉手小跑步上场,发现大茶壶,大家惊奇地指一指茶壶。

  第一遍音乐,大家围成圈抱起茶壶,你争我夺,一个小朋友摔倒在地,茶壶摔烂了。

  第二遍音乐,大家扶起摔倒的小朋友,对他摇两次手,劝他别哭了,指一指小茶壶,拍一拍胸脯。

  第三遍音乐,大家站成一排扮作小茶壶,前两小节左手叉腰两次,作壶把。右手自然下垂,手指微向上翘,身体随之左右微微摇摆两次。后两小节左手叉腰,右手屈伸两次,摆成小茶壶形状(壶嘴低一些)。

  第四遍音乐,一个小朋友为茶壶加水,前4小节扮作茶壶的小朋友把手中的银纸屑随音乐节奏撒出,作壶嘴漏水状。后4小节大家慌忙调整壶嘴,右手屈伸抬高,身体随之夸张地摇摆两次(把壶嘴调得过高)。

  第五遍音乐,小茶壶向两边倾斜,作倒水状。前4小节小朋友把银纸屑从肩膀处摔出两次,作壶口漏水状。后5小节大家再次慌忙调整壶嘴,右手屈伸降低些,身体随之夸张地摇摆两次(把壶嘴位置调得正好)。

  第六遍音乐,前5小节大家边唱歌互相欣赏自己扮作的.小茶壶。后5小节,随着音乐,向舞台四个方向随音乐作倒水请喝茶状下场。

  附:音乐见幼儿园课程指导丛书《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大班艺术)p22l

  八、背景资料

  连通器原理:将两根两端开口的玻璃管的下端用橡皮管连通,物理学中把这种上端开口、底部连通的容器叫做连通器。静止在连通器内的同一种液体,各部分直接与大气接触的液面总是相平的,这就是连通器原理。

  活动点评

  小茶壶方案是根据连通器的原理利用简单易得的材料巧妙地设计了小茶壶的活动。从内容的选择上看,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操作简单易行,取材方便,目标确定恰当,活动过程以幼儿探究壶嘴位置为线索,不断改进茶壶的制作程序,最后完成成品的制作。整个活动注重了幼儿主体作用,开发了幼儿的原创力。

  在制作的基础上,教师在拓展方案中引导幼儿用舞蹈语言表现制作小茶壶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形式新颖,是以艺术的形式体现科技产品功能的一种尝试和创新。

  下面就活动程序提出以下建议,仅供参考。

  1.活动总目标要围绕培养幼儿的设计思路、制作能力为主体目标。

  2.活动过程:

  (1)引入:幼儿和教师共同搜集小茶壶实物、图片,并讨论小茶壶的特点。

  (2)要制作的物品――小茶壶。

  (3)幼儿设计小茶壶的方案。

  这一环节教师引导幼儿根据小茶壶功能目标:①壶嘴位置;②外观符合小茶壶的特点,组织幼儿讨论、设计,确定自己的方案。

  (4)幼儿制作。教师提前准备做茶壶的各种材料,包括工具,由幼儿自由选择并制作。

  (5)记录、制作过程(可用图示或记号表示自己的制作过程)。

  (6)表述:以小组讨论的形式由幼儿讲述自己的记录,说明其制作过程。

  (7)参观:小茶壶展览会。

  幼儿将自己制作的成品摆放出来作为“产品”让大家参观。参加制作的小朋友可讲述自己制作的小茶壶的功能及制作方法,让幼儿体验从成品→“产品”→商品的过程。

  3.拓展:茶壶――音乐律动。

【科学活动教案】相关文章:

科学的活动教案11-25

科学活动的教案11-15

科学活动教案11-04

【荐】科学活动教案06-12

科学活动教案【精】06-12

关于科学活动教案11-27

科学活动教案【推荐】02-11

有关科学活动教案11-13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六篇06-03

【精选】科学活动教案3篇04-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