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教案

时间:2023-08-03 11:36:50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小班数学教案精华【7篇】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通常会被要求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来参考自己需要的教案吧!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班数学教案7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班数学教案精华【7篇】

小班数学教案 篇1

  【活动目标】

  1、在游戏活动中,初步尝试按鞋子的大小、颜色、外形等特点进行配对。

  2、初步培养观察力和动手能力,萌发对科学活动的兴趣。

  3、养成自己整理鞋子的良好习惯。

  【重点】

  按鞋子的大小、颜色、款式等特点进行配对。

  【难点】

  寻找鞋底的秘密,特别是形状:两头大中间向里凹,但两只鞋子的朝向是相反的。

  【活动准备】

  1、与幼儿人数相近的大小、颜色、款式各异的鞋子散落放在鞋架上,用布先遮起来,人手一张白纸。

  2、欢快的音乐一段。

  3、半圆形的座位安排,中间留有空地,便于活动。

  【活动过程】

  (一)奇怪的鞋子

  1、教师以故事的形式引出:娃娃家里的宝宝呀,特别爱漂亮,她每天都要换一双新鞋子,所以她的鞋子特别多,最后,连她自己都分不清哪两只是一双了,有一天他穿了一双很特别的鞋子,一只是大的红鞋子,一只是小一点儿的花鞋子(教师边讲边出示两只鞋子),可是这一天,她非常不开心,你们知道她为什么不开心吗?(幼儿猜测,引导幼儿发现两只鞋子的不同)

  2、教师小结:两只大小不同、形状不同、颜色也不一样的鞋子不是一双,所以穿的人当然就不舒服了。

  (二)我的鞋子

  1、师:那我们穿的'鞋子是怎样的,它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2、引导幼儿观察、比较自己脚上的鞋子,鼓励幼儿大胆地说说自己鞋子的特别之处。(着重从鞋子的外型、颜色、大小等特点来观察)

  3、师:我们穿的鞋子的大小相同,颜色一样,款式也一模一样。除了这些秘密外,它还有什么特别的地方呢?

  4、教师提供白纸,引导幼儿观察鞋底的秘密(幼儿可脱下鞋子来看,也可在白纸上踩上一对脚印再观察):如,两只鞋底(或鞋印)的花纹是一样的,鞋底(或鞋印)的形状是两头大中间向里边凹,但它的朝向是相反的。

  5、教师小结:两只大小相同,颜色一样,款式一样,鞋底的花纹和形状也相同,但朝向相反的鞋子,我们叫它一双鞋。

  (三)鞋子配对

  1、(出示鞋架和随处乱放的鞋子),师:娃娃家的宝宝经常把鞋子乱丢乱放,害得妈妈找也找不到,还常常把鞋子穿错。听说我们小朋友很聪明,能够把鞋子一双一双的整理好,他们家的妈妈想请我们小朋友帮忙整理一下,好吗?可是怎样的两只鞋子才算一双呢?

  2、师:我们脚上穿的鞋子的款式、颜色和大小都是一样的,请你也按照鞋子的大小、颜色、款式、鞋底的花纹和形状以及朝向等特点,把这些鞋子一双一双的配配好,再把它们摆放在座位前。

  3、幼儿分散收拾,将找到的两只鞋子摆放在身边,并自由说说为什么要将这两只鞋子放在一起。

  4、师:我们为什么要把这两只鞋子放在一起呢?(重点引导幼儿从鞋子的大小、颜色和款式来讲述)

  5、师:把两只长得一样的鞋子并在一起反过来朝上看看它鞋底有什么不同(引导幼儿观察鞋底的形状和花纹)

  6、幼儿观察得出:两只鞋底的花纹是一模一样的,形状也都是两头大中间向里凹,并且所朝的方向是相反的。

  7、教师小结:外形一样、颜色一样、大小一样、鞋底的形状和花纹也一样,凹型所朝的方向不一样的两鞋子叫一双,所以要放在一起。

  8、幼儿相互检查、验证,并把找对的鞋子放到鞋架上。

  (四)养成整理鞋子的好习惯

  1、师:我们的小朋友真是太棒了,把娃娃家的鞋子一双一双的摆放整齐,这下娃娃的爸爸、妈妈和宝宝要穿鞋就很方便,也不会穿错了,看上去也很漂亮。

  2、平时,我们回家换下来的鞋子也要一双一双的放整齐,下次穿的时候会又方便又快,而且,看上去也舒服。

小班数学教案 篇2

  1、 创设玩具城情境,激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体验和同伴共同学习的愉快情绪,幼教小班数学教案-好玩的轮子。

  2、 通过看看、说说、粘粘等形式感知4以内数量,发展思维能力。

  3、能有序的进行操作,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的发展。

  活动准备:

  玩具车幼儿人手一辆、幼儿操作材料每人一份、教师示范教具一套

  活动过程:

  一、激发去玩具城的兴趣

  1、 我们小朋友喜不喜欢玩玩具?你喜欢玩什么玩具?(幼儿自由讲述)

  2、 随律动《开火车》进入活动室

  二、玩玩具,初步感知4以内的'数量

  1、 幼儿第一次玩玩具,感知轮子能滚动的特性,初步学习点数4以内的数量

  小结:原来轮子都会滚动,而且都不一样,幼儿教案《幼教小班数学教案-好玩的轮子》。

  2、 幼儿互相交换第二次玩玩具,感知不同数量的轮子,巩固对数量的认识

  3、 送玩具回家,幼儿按点送物

  三、帮玩具宝宝数轮子

  1、 玩具宝宝要去参加装轮子大赛,可是他们还不知道自己该装几个轮子,怎么办呢?

  2、 出示范例,引导幼儿思考

  这是什么车?它应该装几个轮子?(根据幼儿讲述示范粘贴一种,其他的请幼儿思考并轻轻告诉老师)

  3、 幼儿操作,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幼儿相互进行验证,适当启发个别能力较弱的幼儿

  4、 集体验证

  引导幼儿说一说你帮什么车装了几个轮子?是不是每一个玩具宝宝都会数自己的轮子了?

  四、我们也来变一变

  1、 我们小朋友想不想跟着玩具宝宝一起去参加比赛?

  2、请你们动一动小脑筋,变一变,你想变成什么车去?

  3、幼儿随音乐出活动室

  五、延伸

  1、 在数学区投放相应材料供幼儿巩固

  2、在日常活动中引导幼儿自由的变成轮子数量不同的玩具车

  幼教小班数学教案-好玩的轮子

小班数学教案 篇3

  活动目标:

  1.巩固对圆形、正方形、三角形的认识,知道各形状的简单特征。

  2.愿意为图形宝宝找朋友,并按规则进行游戏。

  活动准备:

  1.三种图形(圆形、正方形、三角形)、图形的家

  2.三种形状的图形(与幼儿人数相等)

  3.幼儿操作材料

  活动过程:

  1.师:小朋友,今天有许多客人老师来看小朋友上课,你们开心吗?今天老师还带来一位小客人,看看是谁呀?这可不是普通的口袋,它很神奇哦,可以给小朋友变出好多好玩的东西,你们想要吧!

  师:要魔法袋变东西时,要说一句咒语“变变变”它才会变哦!你们会说吗?

  “小朋友,看看是什么呀(正方形,圆形、三角形)?它长的什么样子呢!

  2.师:小朋友,图形宝宝都认识吗?刚才魔法口袋告诉老师,它想送一份礼物给小朋友,想要吗?闭上眼睛。

  “小朋友,看看你桌子底下有什么呀?”!

  “小朋友,自己说说找的什么图形宝宝。

  3.师:图形宝宝说他今天看到小朋友都这么聪明非常开心,想和小朋友来做做游戏!

  师:图形宝宝边走边唱歌,然后找一个和自己一样的图形宝宝做游戏。

  师:老师的是什么图形宝宝师:老师找他做好朋友呢?

  师:你们会找朋友了吗?谁来试试师:下面我们一起来玩这个游戏,好不好啊?

  师:看一下你的好朋友找对了吗?

  师:哎呀!图形宝宝玩得有点累了,带他们回到座位上休息一会儿了。

  4.游戏《图形找家》。

  (1)师:图形宝宝玩得有点累了,他想要回家了,我们一起送他回家吧。

  (2)师:看看这会是谁的家呢?你怎么知道呢?老师先把图形宝宝送回家,小朋友送的'时候要有礼貌的说“圆形宝宝我送你回家,我们一起来说说?谁来帮老师把三角形送回家呢?

  师:图形宝宝都回到自己的家里了吗?小朋友真棒,来表扬一下我自己吧!

  5.幼儿操作。

  (1)师:今天帮图形朋友找到了家,它们真开心啊!

  师:“早上老师去过图形宝宝家,发现图形宝宝家的地板破了,看看破了哪些图形宝宝的小洞洞呢?找一块相同的形状把它补好。

  (2)幼儿每人一份补地板。

  6.展示补好的地板。

  师:小朋友你们真能干,帮图形朋友补好了地板,表扬表扬自己

小班数学教案 篇4

  ◆活动目标

  1.理解5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2.能进行5以内的按物计数、分类计数。

  3.遵守活动规则,做事有始有终。

  ◆活动准备

  ◎《夹夹子》操作单(见幼儿操作包)及相关小粘贴(见幼儿操作包)。

  ◎铃鼓一个,红、黄、绿塑料夹子若干,筐若干。

  ◆活动过程

  ☆夹夹子

  1.出示夹子,介绍游戏玩法和规则。

  教师:看看老师今天给小朋友带来了什么?

  今天玩夹夹子的游戏。铃鼓一响,把夹子夹在衣服上;铃鼓声一停,就回小椅子上坐好。

  2.教师敲击铃鼓,幼儿玩夹夹子的游戏。

  ☆数夹子

  1.请幼儿点数自己衣服上的夹子。

  教师:数一数,你在衣服上夹了几个夹子?

  2.请幼儿介绍自己身上夹子的数量,大家一起验证。

  教师:夹了几个?,我们和他一起数数看。

  3.引导幼儿互相交流、点数验证。

  教师:请你和旁边的小朋友互相帮忙,你帮我数,我帮你数。

  ☆找朋友

  1.教师引导幼儿再玩一遍夹夹子的游戏。

  教师:这次小朋友在夹夹子时要夹一些不同颜色的夹子才好看。

  2.引导幼儿将相同颜色的夹子夹在一起,并进行点数。

  教师:颜色一样的小夹子要一起做朋友。你为什么颜色的夹子找到了好朋友?

  数一数,红(黄、绿)色夹子有几个?

  2.请幼儿介绍自己身上相同颜色夹子的数量,大家一起验证。

  ☆连一连指导幼儿在《夹夹子》操作单上,根据阿姨伸出的手指头数量粘贴相同数量的夹子。

  教师:每个阿姨伸出几个手指头就表示阿姨需要夹几个夹子。请你粘贴相同数量的夹子。

  ◆活动建议

  这是根据小班幼儿点数物品的学习内容而设计的数学活动。引导幼儿在玩夹子和数夹子的游戏情境中,通过按物计数、分类计数进一步理解5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本活动通过"听鼓声夹夹子"的游戏方式来实施,活动场地设置要适宜游戏的组织。活动前,幼儿围成半圆形坐好;前面提供桌子--根据班级幼儿人数分成若干组,桌上放置若干筐夹子。

  在初次玩夹夹子游戏时,教师可根据5以内点数这一目标采取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来变换玩法,如:听指令(几个)夹夹子、看点卡夹夹子,最后再进行听鼓声夹夹子,这样能够让幼儿在巩固复习原有点数经验的基础上不断强化点数的准确度和熟练度,为后面的分类计数做好铺垫。另外游戏活动中教师铃鼓声响停的时间控制也很重要,如第一次游戏,时间要稍微短一些,以保证幼儿夹夹子的数量在5个以内;第二次游戏,铃鼓响声时间要稍微长一些,以保证幼儿可以多夹一些颜色不同的夹子,为后面的.分类计数做好准备。

  教学反思:

  一、本人在内容及要求上按照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抓住了这个阶段数教育的重点,即理解数的实际意义,设计出了这堂游戏活动课。但由于小班的孩子对任何事物都有很大的好奇心,游戏活动中纪律不是很好,孩子回答问题争先恐后,以后我会注意加强游戏活动纪律的训练。

  二、教学层次比教分明,从手口一致地点数到按颜色分类计数,再到一一对应地匹配,环节设置紧凑,吸引了幼儿的注意力,激发了他们的兴趣。但在一一对应的环节中,有个别幼儿或多或少的夹夹子,经过过程中老师的帮助,及时改过来了。

  三、幼儿数学教育应注重幼儿对数量关系的体验,即使是5以内的数也同样蕴含着很多数量关系——多一个、少一个、一样多,等等。我在该活动中很好地体现了这样的思想,让幼儿在有限的数量学习中获得丰富是数学经验。

小班数学教案 篇5

  一、说教材

  认识三角形是幼儿几何形体教育的内容之一,幼儿的几何形体教育使幼儿数学教育的重点内容。幼儿学习一些几何形体的简单知识能帮助他们对客观世界中形形色色的物体做出辨别和区分。小班幼儿在他们充分获得对圆形的感知和确认后,再让他们认识三角形的特征,这对发展幼儿的观察力、比较能力和空间概念具有重要意义。根据本班幼儿的年龄特点,我制定了以下目标一、

  二、说目标:

  1、教幼儿知道三角形的名称和主要特征,知道三角形由3条边、3个角。

  2、教幼儿把三角形和生活中常见的实物进行比较,能找出和三角形相似的物体。

  3、发展幼儿观察力、空间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动手操作能力。

  围绕教学目标根据小班幼儿的认知特点,我认为本节课的重点是认识三角形的特征,难点是三角形的特征有三条边、三个角。

  三、说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3以内的点数

  材料准备:1、圆形、三角形娃娃各一个。2、图形拼图、3、彩笔(长的)

  四、说教学方法。

  为了让幼儿更好的掌握知识,充分发挥教与学的互动作用,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我将采用游戏法和启发探究法,体现教师为主导,幼儿为主体的师生双边活动。

  五、说教学方法

  为了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我准备分以下几个步骤完成教学任务:

  1、复习3的数数

  设计这一环节的的是为了在下步学习三角形特征时幼儿能更好地学习掌握,能准确感知图形特征这一环节,采用体态动作一集体复习的形式进行。

  2、学习三角形特征:这一环节是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所在,我准备分以下几步完成,以突出重点、突破难点。

  ⑴引导幼儿观察比较圆形娃娃和三角形娃娃的不同,提供幼儿每人一三角形,通过自己数一数,试一试,感知图形特征,并充分让幼儿表述,得出图形的特征。

  ⑵引导幼儿观察几个不同形状、不同大小的三角形,通过验证得出三角形都有三条边、三个角,有三条边、三个角的`图形都是三角形。

  3、复习巩固三角形的特征。在幼儿初步掌握三角形特征的基础上只有通过各种形式的练习才能得以巩固,准备分三步完成这一环节。

  ⑴给图形娃娃找朋友:目的是幼儿排除干扰从众多几何图形卡片中找出三角形。

  ⑵看图拼图找三角形:

  图形拼图能进一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通过让幼儿观察:

  这些拼图像什么?哪些部分是用三角形拼成的?用了几个三角形?

  ⑶请小朋友想一想,在哪里还见过三角形呢?

  六、说活动延伸:

  小朋友都有自己的彩笔,请小朋友回到家跟爸爸妈妈拼个三角形吧!告诉他们三角形有几条边,几个角。

小班数学教案 篇6

  活动目标:

  1、发现并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即1个、1个------合起来是许多,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

  2、知道班里除了有一个我,还有许多个我的好朋友,体验与朋友在一起的'快乐。

  活动重难点:

  发现并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

  活动准备:

  1、人手一个玩具雪花插片,红篓子、黄篓子各一个。

  2、《幼儿画册》。

  活动过程:

  1、区别“1”和“许多”。

  提问:红篓子里有什么?有几个?

  黄篓子里有什么?有几个?

  引导幼儿说出:一个雪花插片,许多雪花插片。

  2、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

  (1)提问:红篓子里只有1个雪花插片,怎样变成许多雪花插片?

  引导幼儿想出办法:往篓子里送雪花插片,边送边说:“我送了一个雪花插片。”

  (2)提问:红篓子里原来只有一个雪花插片,现在有多少个呢?

  引导幼儿感知1个、1个------合起来就是许多。

  (3)送朋友。

  提问:圆圈里有几个孩子?圆圈里怎样可以只有一个孩子呢?

  引导孩子依次走出圆圈,边走边说:“下次再来玩。”

  提问: 圆圈里原来有几个孩子?现在有多少个呢?

  引导孩子感知许多可以分成1个、1个-------

  3、操作练习:完成,幼儿画册第三册第四页的练习,巩固对“1”和“许多”的认识。

  建议:

  结合平时的生活活动、游戏活动,让幼儿反复感知1和许多的关系。

小班数学教案 篇7

  活动设计背景

  活动背景创设:(超市小游戏)小星星从超市请来了许多水果朋友和蔬菜朋友,请小朋友把他们分开,并把相同的蔬菜和水果放在一起,然后回答老师的问题,南瓜有几个、蘑菇有几个、苹果有几个、香蕉有几个……

  活动目标

  1. 让幼儿手口一致的点数5以内的实物,并说出总数。

  2. 发展幼儿的观察力及动手能力。

  3. 乐意大声回答问题,并能快乐的参加活动。

  4. 激发幼儿学习兴趣,体验数学活动的'快乐。

  5. 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孩子学会主动地去发现去学习,而不是被动的接受。

  活动准备

  1. 教具准备:红黄蓝小星星、红3颗、黄4颗、蓝、5颗、西瓜1个、苹果2个。

  2. 学具准备:南瓜1个、蘑菇2个、萝卜4个、白菜3颗、茄子5个

  活动过程

  环境创设:今天我们班来了许多新朋友要跟我们一起上这堂课,小朋友猜猜它是谁,听它来了〖音乐导入一闪一闪干亮晶晶,满天都是小星星,挂在天空放光明,好像许多小眼睛

  师:小朋友这是谁来了!(小星星)

  师:把小星星放在黑板上,请小朋友观察有什么不同(有红色、黄色、蓝色)

  师:有这么多的新朋友跟我们一起上课,我们跟他们打声招呼吧!请小朋友看老师怎么做的,老师边拍手边念儿歌,小星星,小星星你们好!然后把食指伸出来给每颗小星星问好,点数123总共有几颗小星星,依次请小朋友跟下面不同颜色的小星星打招呼,并说出它们的总数。

  师:今天小星星还给小朋友带来了好吃的水果,请小朋友看看都有谁吧!老师出示大西瓜、大苹果,小朋友点数并说出总数。

  教学反思

  讲完这节课以后,我深深地体会到还有很多不足之处

  1、课堂不够生动,没有完全吸引孩子们的注意力

  2、讲课时间还需要控制,时间长孩子会没有耐心

  3、在以后的教学中对孩子的常规培养要加强

【小班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班数学教案[经典]07-27

小班数学教案04-17

小班数学教案11-03

(经典)小班数学教案07-30

小班数学教案[精华]07-24

小班数学教案【必备】07-24

实用的小班数学教案07-20

【荐】小班数学教案07-20

[推荐]小班数学教案07-28

小班数学教案(精品)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