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8-31 09:45:04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有助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10篇,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通过对生活实物及相应图片的欣赏,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关系,陶冶情操,渗透美育。

  2。通过动手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观察、分析、综合、抽象能力及空间想像力和创造力,同时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精神及合作能力。

  3。使学生初步感知对称对称轴等概念,并能识别对称图形,会画对称轴。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对称图形、尺子等。

  学具准备

  长方形、正方形、圆、剪刀、尺子、铅笔等。

  教学过程

  一、设疑激趣

  师:老师给同学们带来了一个小故事,大家想不想听?

  电脑演示:一个炎热的下午,一只小蜻蜓正在空中捉蚊子,这时,飞来了一只小蝴蝶,绕着小蜻蜓飞来飞去。小蜻蜓生气地说:小蝴蝶,你绕着我飞来飞去,我都捉不成蚊子啦!小蝴蝶却笑嘻嘻地说:你怎么连一家人都不认识了!我是来找你玩的。小蜻蜓奇怪地问小蝴蝶:你是蝴蝶,我是蜻蜓,咱们怎么会是一家的?你不知道了吧!在图形王国里,咱们可是一家的`,咱们这一家子还有好多好多成员呢。走,我带你去找一找。小蜻蜓和小蝴蝶飞过了田野,飞过了小河,飞到了小树的叶子上。小蜻蜓更奇怪了:树叶也和咱们一家吗?小蝴蝶说:对!在图形王国里,树叶也和咱们一家。

  师:蝴蝶为什么说在图形王国里他们是一家的?请各组讨论讨论。

  (小组汇报)师:通过观察,我们发现,每个图形左边和右边的形状一样、大小一样、条纹一样、图案也一样。如果把左边和右边对折,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师:我们把这样的图形叫做对称图形。

  (板书:对称)

  二、操作探索

  (一)直观感知

  师:对称的东西还有很多,如衣服、剪刀、眼镜等,这些东西都是对称的。

  师:老师还用长方形的纸剪出了一些图形(板贴:飞机、乌龟、小鱼),他们是不是对称的?用长方形的纸剪出这些对称图形后,剩下的图案是不是对称的?

  (二)动手操作

  师:这些对称图形漂亮吗?你们能不能像老师一样也用长方形的纸剪出一个对称图形?

  师:先请每组的几个同学商量商量,用长方形的纸怎样才能剪出一个对称图形?(小组讨论)

  全班交流后,教师板书:折、画、剪。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在观察农家小院图提取信息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初步感知1~5各数的基数含义,知道1~5的数序,并会认、会读、会写这5个数。

  2、 在教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数感,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教学重点:

  1~5的基数含义和写法。

  教学难点:

  1~5的写法,初步建立数感。

  教学过程:

  一、给出情境,激发学生兴趣

  教师:同学们知道,一年四季是那几个季节吗?

  学生:知道。春夏秋冬。

  教师:那现在是哪一个季节啊?

  学生:秋天。

  教师:对了,现在是秋天,秋风送爽,硕果累累,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我们看看这位老奶奶,家里是不是收获了很多东西啊?

  学生:是。

  教师:同学们瞧瞧,这幅图里面都有什么东西呀?

  学生:南瓜/花朵/老奶奶

  二、进入新课

  教师:有多少个南瓜呀?

  学生:5个。

  教师:有多少朵花?

  学生:3朵/4朵。

  教师:这样一会儿3一会儿5又一会儿4的,老师听着觉得很乱。我们应该按顺序来,老师教大家,我们可以从小到大数。最小的数量是多少啊?

  学生:1。

  教师:图中有什么数量是1的呢?

  学生:一个老奶奶/一只小狗/一串玉米。

  教师:对啦!老奶奶、小狗和玉米的数量都是1,可以用数1表示。那我们数量1的东西数完了,接下来应数数量几的呢?

  学生:2。

  教师:那就请同学们数出图中可以用数2表示的东西。

  学生:2只鸭子/2个筐/2个盘子。

  教师:很对。它们的数量都是2,可以用数2表示。2数完了应该数几呢?

  学生:3。

  教师:那就请同学们数出图里面可以用数3表示的东西。

  学生:3只小鸟/3盆花/3只蝴蝶。

  教师:很棒,它们都是数量为3的东西,可以用数3表示,3数好了接下来应该怎么数?

  学生:数4。

  教师:请同学们数数,图中有什么可以用数4表示的呢?

  学生:4只小鸡/4朵向日葵。

  教师:很对,小鸡和向日葵的数量都是4,可以用数4表示。接下来我们应该数?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并会运用公式正确地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培养学生运用转化的思考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对学生进行辩诈唯物主义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

  理解公式并正确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教学难点:

  理解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学具准备:

  每个学生准备一个平行四边形。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请同学翻书到86页,仔细观察,找一找图中有哪些学过的图形?

  2、好,下面谁来说一说你找到了哪些学过的图形?

  3、请观察这两个花坛,哪一个大呢?假如这块长方形花坛的长是3米,宽是2米,怎样计算它的面积呢?根据长方形的面积=长宽(板书),得出长方形花坛的面积是6平方米,平行四边形面积我们还没有学过,所以不能计算出平行四边形花坛的面积,这节课我们就学习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

  二、民主导学

  (一)、数方格法

  用展示台出示方格图

  1、这是什么图形?(长方形)如果每个小方格代表1平方厘米,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是多少?(18平方厘米)

  2、这是什么图形?(平行四边形)每一个方格表示1平方厘米,自己数一数是多少平方厘米?

  请同学认真观察一下,平行四边形在方格纸上出现了不满一格的,怎么数呢?可以都按半格计算。然后指名说出数得的结果,并说一说是怎样数的。

  3、请同学看方格图填87页最下方的表,填完后请学生回答发现了什么?

  小结:如果长方形的长和宽分别等于平行四边形的底和高,则它们的`面积相等。

  (二)引入割补法

  以后我们遇到平行四边形的地、平行四边形的零件等等平行四边形的东西,都像这样数方格的方法来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方不方便?那么我们就要找到一种方便、又有规律的计算平行四边形面积的方法。

  (三)割补法

  1、这是一个平行四边形,请同学们把自己准备的平行四边形沿着所作的高剪下来,自己拼一下,看可以拼成我们以前学过的什么图形?

  2、然后指名到前边演示。

  3、教师示范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的过程。

  刚才发现同学们把平行四边形转化成长方形时,就把从平行四边形左边剪下的直角三角形直接放在剩下的梯形的右边,拼成长方形。在变换图形的位置时,怎样按照一定的规律做呢?现在看老师在黑板上演示。

  ①先沿着平行四边形的高剪下左边的直角三角形。

  ②左手按住剩下的梯形的右部,右手拿着剪下的直角三角形沿着底边慢慢向右移动。

  ③移动一段后,左手改按梯形的左部。右手再拿着直角三角形继续沿着底边慢慢向右移动,到两个斜边重合为止。

  请同学们把自己剪下来的直角三角形放回原处,再沿着平行四边形的底边向右慢慢移动,直到两个斜边重合。(教师巡视指导。)

  4、观察(黑板上在剪拼成的长方形左面放一个原来的平行四边形,便于比较。)

  ①这个由平行四边形转化成的长方形的面积与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比较,有没有变化?为什么?

  ②这个长方形的长与平行四边形的底有什么样的关系?

  ③这个长方形的宽与平行四边形的高有什么样的关系?

  教师归纳整理:任意一个平行四边形都可以转化成一个长方形,它的面积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相等,它的长、宽分别和原来的平行四边形的底、高相等。

  5、引导学生总结平行四边形面积计算公式。

  这个长方形的面积怎么求?(指名回答后,在长方形右面板书: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那么,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怎么求?(指名回答后,在平行四边形右面板书: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6、教学用字母表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

  板书:S=ah

  说明在含有字母的式子里,字母和字母中间的乘号可以记作,写成ah,也可以省略不写,所以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可以写成S=ah,或者S=ah。

  (6)完成第81页中间的填空。

  7、验证公式

  学生利用所学的公式计算出方格图中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和用数方格的方法求出的面积相比较相等 ,加以验证。

  条件强化: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必须知道哪两个条件?(底和高)

  三、检测导结

  1、学生自学例1后,教师根据学生提出的问题讲解。

  2、判断,并说明理由。

  (1)两个平行四边形的高相等,它们的面积就相等()

  (2)平行四边形底越长,它的面积就越大()

  3、做书上82页2题。

  4、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什么?怎样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样推导的?

  5、作业

  练习十五第1题。

  附:板书设计

  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

  长方形的面积=长宽

  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

  S=ah

  S=ah或S=ah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使学生对“有余数的除法”这部分知识的掌握更加牢固,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估算能力。

  2、学生能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3、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难点:

  让学生比较熟练的用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会解决有余数除法的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图片

  一、(课件出示:120页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了解学生计算有余数的除法时还存在什么问题,及时纠正。

  二、复习:

  (课件出示:2组练习题,每组5道)

  56÷9 74÷8 25÷4 36÷8 41÷6

  80÷9 63÷8 13÷7 27÷5 66÷7

  学生练习

  男生女生分别进行比赛(横竖式都写),评出优胜组。

  应用:指名学生板演第121页第4题,并根据这一题要学生了解列式及单位名称写的`对不对,让学生结合题意说一说自己是怎样解决问题的。

  三、巩固练习

  四、小测试:

  板书设计:

  有余数的除法

  余数要比除数小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在自主探索学习中理解按比分配的意义,掌握按比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点以及解题方法,能正确解答按比分配应用题。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创设民主和谐的学习氛围,在关注培养学生主动的探索意识的过程中形成积极的学习情感,通过对多种方法之间联系的探究,渗透数学的转化思想。

  教学重点:进一步沟通倍数、份数、分数、比之间的本质联系,理解按比例分配应用题的结构特征和解题方法。

  教学难点:运用按比分配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一、复习意义

  1、六年级二班有30人,六年级三班有24人,你想到了什么?

  预设: 30+24= 和 30—24= 差

  30÷24= 倍数 比 30:24= 5:4

  你们看,我们可以把一个分数转化成份数和比,看来分数、份数、比之间存在着紧密联系,它们可以相互转化。

  二、 出示情景,设计分配方案。

  1、学校为六年级二班、三班学生配备了课外书,已知二班有学生30人,三班有学生24人,你认为应怎样分配比较合理?

  学生讨论分配方案

  (1)预设:平均分。

  按人数的多少分配比较合理

  (2)讨论:你认为哪种方案更公平?

  (3)按人数分,也就是按几比几分呢? 30:24

  是最简比吗?

  30∶24= 5∶4

  【在日常生活中很多分配问题并不是平均分,常常需要把一个数量按照一定的比进行分配,这就是按比分配。】

  板书课题:按比分配

  2、出示例题:如果学校准备了这种儿童读物90本,二班和三班人数的比是5:4,

  每个班级各应分配多少本?

  3、学生试做。

  要求:

  (1)自己动笔试算,画出简单的分析图或用文字说明你的思路。

  (2)想办法验算。

  (3)组内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4、课堂反馈

  预设:

  ① 5+4=9 90÷9×5=50 90÷9×4=40

  说明:学生验证时可能出现,只是把结果相加得90,就认为是对的',遇到这种情况要组织学生讨论。

  ② 5+4=90 90×5/9=50 90×4/9=40

  ③ 90÷(1+4/5)=90×5/9=50 90-50=40

  或 90÷(1+5/4)=90×4/9=40 90-40=50

  5、沟通联系。

  (1)比较两种解题思路有什么不同呢?

  分别想一想,5/4、4/5、4/9等分数分别表示的什么关系?(小组讨论)

  反馈:5/4、4/5表示的是两个班份数与份数之间的关系,4/9、5/9表示的是六(2)(3)班与总份数之间的关系,不管哪种方法都是求9份中的4份、5份是多少?

  第一种算法实际上是把比转化成了份数,先算出1份数,再分别算出几份数,第二种算法实际上是把比转化成了分数,先找出各部分量分别占总量的几分之几,再用求一个数的几分之几是多少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方法、完善认知。

  1、我校合唱队共有学生48人,男,女生人数的比是1∶3,男生、女生各多少人?

  2、用200立方厘米的橡皮泥捏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各一个,捏之前怎么分配橡皮泥呢?圆柱、圆锥各需要橡皮泥多少立方厘米

  3、上个月支出的3600元中,用于伙食费、还房贷和其他方面的钱数的比是5:4:3,伙食费和还房贷一共要用多少元?

  A、3600×+3600× B、3600÷(5+4+3)×(5+4)

  C、3600× D、3600÷

  4、用长120厘米的铁丝做一个长方体的框架。长、宽、高的比是3:2:1。这个长方体的长、宽、高分别是多少?体积是多少?

  5、世界三大饮料茶叶、咖啡和可可消费总量的 比是8∶12∶7 ,全世界茶消费总量大约是400万吨,其他两种饮料的消费量各是多少万吨?

  【提示:先自己读一读题目。想一想此题与前几道题的区别。

  【找准所给已知量与它相对应那个份数(分率)。】

  作业:12周岁的儿童头部与以下部分的高度比一般是2:13回家测出你的身高,算算自己头部的长度,看看你估计得准不准。

  四、谈谈这节课你的收获(数学思想等)。

  板书设计:

  按比分配

  4+5=9 4+5=9

  90÷9×5=50(本) 90×=50(本)

  90÷9×4=40 (本) 90×=40(本)

  答:六年级二班应分配50本,三班应分配40本。

小学数学教案 篇6

  第一课时

  课题: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课型:基础课

  教法:多级分析综合法

  目标:1、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数学教案-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2、在理解算理的基础上,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法则,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

  重点: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

  难点:同分母分数相加、减的算理。

  教具:投影、胶片。

  教程:

  第二课时

  课题: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课型:转化课

  教法:尝试自学法

  目标:1、在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的基础上,进一步掌握同分母分数加、减法法则及算理。

  2、能正确地计算同分母分数的连加、连减式题。

  3、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及概括能力。

  重点: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方法和分子是0的分数。

  难点:同分母分数连加、连减的方法和分子是0的分数。

  教具:投影、胶片。

  教程:

  第三课时

  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

  课型:转化课

  教法:尝试自学法

  目标:1、理解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先通分的算理,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分析、推理、概括能力,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

  重点: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方法。

  难点:把异分母分数转化成同分母分数的方法。

  教具:投影、胶片

  教程:

  第四课时

  课题: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练习课

  课型:训练课

  教法:设疑激思法

  目标:进一步掌握异分母分数加、减法的法则,提高计算能力。

  重点:计算的正确率。

  教具:投影、胶片

  教程:

  第五课时

  课题: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课型:迁移课

  教法:引导模仿法

  目标:1、使学生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计算方法、书写格式。并能正确的进行计算。

  2、培养学生的迁移能力,灵活确定算法、正确进行计算的能力。

  3、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规范的良好学习习惯。

  重点:计算的顺序和计算的正确率。

  难点:计算的顺序和计算的正确率。

  教具:投影、胶片

  教程:

  第六课时

  课题:分数加减法的简便运算

  课型:迁移课

  教法:引导模仿法

  目标:1、使学生知道整数加法的交换律、结合律对分数同样适用。

  2、使学生认识到应用加法运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分数计算简便。

  3、培养学生迁移类推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简算方法。

  难点:简算方法

  教具:投影、胶片

  教程:

  第七课时

  课题:整理和复习

  课型:训练课

  教法:设疑激思法

  目标:1、进一步更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会口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2、培养学生概括、归纳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重点: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及计算的正确率。

  教具:投影、胶片

  教程:

  第八课时

  课题:整理和复习

  课型:训练课

  教法:设疑激思法

  目标:1、理解整数加法的运算定律对于分数加法同样适用,会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计算。

  2、培养学生概括、归纳以及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

  重点: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及计算的正确率,小学数学教案《数学教案-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教具:投影、胶片

  教程:

  第一单元 分数的加法和减法

  内容:

  这一教材分为三小节。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异分母分数加、减法,分数加、减混合运算。

  目标:

  1、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分数加、减法,会口算简单的分数加、减法。

  2、 掌握分数加减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 理解整数加法定律对于分数加法同样适用,并会用这些定律进行一些分数加法的简便计算。

  4、 使学生会解答分数加、减法应用题。

  重点:理解并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难点:理解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并能正确计算。

  关键:理解“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的算理。

  课时安排:

  1、 同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

  2、 异分母分数加、减法------------------2课时

  3、 分数加减混合运算--------------------3课时

  4、 整理与复习--------------------------2课时

  五年级数学第九册全册备课

  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五年制小学数学教材第九册包括的内容有:分数加、尊、乘、除法,分数四则混合运算和应用题,长方体和正方体。

  教学设想:

  在前册已有的基础上重点教学分数四则运算,培养学生分数四则运算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的'能力;培养学生解答比较容易的分数应用题的能力;进一步认识最简单的立体图形,继续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结合所学数学知识,进一步发展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培养思维品质,以及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目标:

  1、 理解分数加、减法的意义,掌握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会计算分数加、减法(简单的能够口算)。

  2、 理解分数乘、除法的意义,掌握分数乘、除法的计算法则,会计算分数乘、除法(简单的能够口算)。

  3、 使学生会进行分数四则混合运算。

  4、 理解比的意义,和性质,会求比值和化简比。

  5、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特征,会计算它们的表面积和体积。

  6、 使学生能够解答比较容易的一到二步计算的分数应用题,能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比较简单的实际问题,能够根据应用题的具体情况,灵活地选用算术解法和方程解法。

  数学教案-同分母分数加、减法

小学数学教案 篇7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商是两位数且十位计算有余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2、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探索并掌握列竖式计算两位数除以一位数(十位有余数)的.方法,能正确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

  结合具体的情境,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西游记里的三个师兄弟遇到麻烦了,让我们来帮帮他们吧。

  二、探索新知

  1、利用分橘子这个情境,启发、鼓励学生提出问题。

  2、学生根据问题独立列出算式。

  3、重点解决有48个橘子,平均分给3个师兄弟,每人分多少个? □ ○ □ = □ ( )

  4、学生独立计算483。

  5、小组交流。组织学生在小组内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

  6、全班交流。小组代表发言,展示不同的算法。

  (1) 10个 10个 10个 18个(10个 8个)

  每个人可以分1篮还剩18个(1篮8个),一人可再分6个,共16个。

  (2) 30 3 = 10 18 3 = 6 10 + 6 = 16

  (3)竖式计算(再次对比加减乘竖式)

  ①竖式的书写格式不同

  ②计算顺序不同(从高位开始)

  ③数位对齐

  7、讨论:为什么除法要从高位算起?

  三、拓展应用

  1、先估算再计算。

  382

  524

  723

  2、用竖式计算。

  81 3

  90 6

  98 7

  84 6

  96 4

  56 4

小学数学教案 篇8

  教学思路:

  通过观察、操作,能按照指定的目标或者自定的目标对物品进行分类,并会比较事物的多少、大小、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厚薄等。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在教师的引导下,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初步汇报和交流自己的想法。经历分类和比较的过程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但是专门让孩子被动的认知让整个课堂很枯燥,孩子也没有兴趣。所以在设计本课的时候,我想采用一系列游戏的方式和方法让孩子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如《小组找家》《男女小朋友找家》《小小花果山》《美丽的大海边》,一环接一环,让孩子在新奇的时候就结束,意犹为尽,既调动了孩子的积极性又保证了孩子在玩中所学的知识。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能按照指定的标准或自定的标准对物品进行分类并会比较事物的大小多少轻重高矮长短远近宽窄粗细后薄等。

  2、在分一分、比一比的`活动中,让学生形成初步的观察、分析、比较能力。

  3、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在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有关分类、比较的简单数学问题。

  4、经历分类、比较的过程中,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初步养成分类整理物品的习惯。

  教材分析:

  本单元教材选取学生习惯的生活环境场景为基本素材。通过帮妈妈整理衣服和存放衣服的活动,启发学生借助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动手实践与合作交流中学习分类和比较,把数学知识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起来。信息窗是帮妈妈分类放衣服,通过妈妈和小朋友的谈话启发学生利用经验,学习比较多少、大小、轻重、粗细、高矮等,在我学会了么栏目中比较远近宽窄,达到宽展巩固的目的。

  学校学生情况分析:

  学校处于城市,教室里设有多媒体,利用课件让学生投入这个学习活动中。学生在家也有一些生活经验,和教材的生活场景基本差不多,所以对于孩子的已有的生活经验对大小多少轻重高矮的分类不是太难。

小学数学教案 篇9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99页例1和“做一做”,练习二十三第1题和第3、4题。

  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通过解决具体问题,让学生获得一些用乘法计算解决问题活动经验,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教具准备:运动会体操比赛录像,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同学们,你们喜欢开运动会吗?看,咱们鸡公岭小学的运动会开幕啦,小朋友们多高兴哪,他们穿着漂亮的衣服,载歌载舞,迈着整齐的步伐整队入场,这是二年级的同学,现在入场的是三年级的同学,向我们走来的是四年级的同学。热闹的开幕式结束了,首先进行的是体操比赛,小朋友们列成3个整齐的方阵,正展示着他们的风采。

  二、新课

  1.提出问题。

  请大家仔细观察列成的方阵,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A、每个方阵有多少人?B、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2个方阵有多少人?)

  2.收集信息。

  小朋友们提出了这么多有价值的问题,我们就先来解决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要知道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需要了解哪些信息呢?

  学生汇报,老师课件:(每个方阵多少人,又从哪些信息能知道呢?)谁能说得更准确更完整一些。横着有几个人,我们就说成是每行有几个人,(课件闪烁行。)竖着有几个人我们就说成是有几行。(课件闪烁有几行。)大家一起来数一数,每个方阵有几行,每行几个人?现在你自己能再说一遍吗?(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10人。)

  3.独立试做。

  (课件展示完整题目:每个方阵有8行,每行10人,3个方阵一共有多少人?)需要的信息找到了,现在你们能自己解决这个问题吗?好,老师相信你们能行,在草稿本上试着列式计算吧!(师巡视,抽生板演答案。)

  4.交流汇报。

  好了,都完成了吗?我们来看黑板上的这几种解法,自己对照一下,还有不同做法的请自己写到黑板上来。好了,现在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几种解法,你有什么疑问吗?学生提出问题。(师:生①很有想像力,他先把这三个方阵的同学集合在一起(课件),先求整个方阵每行的人数10乘3等于30人,有8行,再乘8,就等于240人。

  还有什么疑问吗?他的回答你们满意吗?生③的想法更是与众不同了,他把队形作了这样的变换(课件),然后我们站到旁边来看,每一行是8乘3等于24人,有10行,再乘10就等于240人。

  好了,还有什么疑问吗?那老师还有个疑问,一直憋在心里边很着急?就是这种方法里的10×8是什么意思呢? 80×3又是什么意思呢?哦,我明白了,你是先求的每个方阵的人数,再求的3个方阵的人数对吧,好,谢谢你。(大家还有疑问吗?)

  好了,刚才同学们找出了这么多的方法,都求出了三个方阵一共的人数,那么这三种解题思路有什么不同呢?谁来说说看?(好吧,请小组的四位小朋友先讨论讨论。)第一种方法是先算的一个方阵的人数,再算的三个方阵的人数;第二种方法是把这三个方阵拼起来,先算出每行的人数。第三种方法也是把这三个方阵拼起来,先算出每行的人数,再算出一共的人数。嗯,你说得太好了,让大家一听就明白了。(我们再来看这几位同学的算式,他们全都是列的综合算式对吧,那么他们的.解题思路与上面这几种比较怎么样?这个和哪种是一样的,这个呢?)同学们,明确了解题思路,你能用综合算式表示出这三种方法吗?今后我们列式时也可以用综合算式。

  好了,同学们,刚才这几位同学积极开动脑筋,敢于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这种探究精神值得大家学习,让我们把掌声送给他们。

  练习1.

  他们能想到不同的方法,你们能行吗?那好吧,这儿有个关于鸡蛋的问题,李阿姨在超市上班,这么多的鸡蛋,李阿姨准备一个一个的数,你有什么好办法能教教她吗?请同桌之间先说一说你打算先做什么,再做什么。现在在草稿本上试着做一做,看李阿姨最喜欢谁的方法。

  学生汇报:给大家介绍介绍?说说你的想法?同学们通过认真思考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李阿姨高兴极啦,因为不用一个一个的数啦,猜一猜李阿姨会用谁的方法呢?为什么?(因为这种方法简单一些)对,李阿姨就是这样想的,今后我们在想办法的时候怎么简单就怎么做,不必舍近求远。

  有了大家的帮助,李阿姨工作起来特别带劲,可是,不一会儿,她又愁眉不展了,知道为什么吗?原来,她又遇到难题了:我们家一个人每月大约产生37千克垃圾,我们家3口人一年产生多少千克垃圾?这儿有三个算式,我该选哪一个呢?

  1.37×12=444(千克)

  2.37×3×12=1332(千克)

  3.37×3=111(千克)

  这儿有三个算式,我们用手势来帮李阿姨做个选择吧。大家都选的2哪,李阿姨还是有点不明白,不是说一年产生多少千克垃圾嘛,乘12就行了呀,应该是1才对呀。

  噢,听了你的介绍,李阿姨总算明白啦!她们家一年要产生多少千克垃圾呀?想想看,我们地球村有多少个李阿姨这样的家庭哪,你想对李阿姨说些什么吗?

  你们说得太好了,李阿姨一定会照你们说的话去做的。

  3.星期天,李阿姨家和朋友们一起到动物园去玩耍,成人票15元,儿童票7元,这是李阿姨买票时计算票价的算式,你能根据这些算式猜一猜她们一共有多少人吗?(图片)

  15×4=60(元)

  7×2=14(元)

  60+14=74(元)

  把你们猜的结果大大的写在草稿本上,1、2、3、举起来老师看看,你们都是写的6个吗?谁来说说你的理由。你的发言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思路清晰,吐字清楚,声音响亮,是我们大家学习的榜样,掌声送给他。

  刚才,我们帮李阿姨解决了很多的问题,其实啊,我们也可以用今天的知识来解决我们自己的问题。大家都写过作文吧,作文本每页有多少行,每行有多少个字,你们没数过吧,哈哈,老师就数了,你看:

  4.添上一个条件和问题,使他成为一道两步应用题。我们用的作文本纸每页有20行,每行可以写15个字。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他这个问题该怎样列式?

  呀,同学们开动脑筋,编成了这么多的应用题,老师也想来编一个,可不可以,可以呀,那注意听好了:这次上课呀,我写的教案有1500个字,猜猜我怎么提问?(课件)要写几页?你能列式吗?草稿本上做做。完全正确,老师为你鼓掌。

  好了,小朋友们,这节课已经接近尾声了,谁来说说你这节课最大的收获是什么?谁来评

小学数学教案 篇10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列含有未知数 的等式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2.进一步掌握列含有未知数 解应用题的书写格式和步骤.

  3.提高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分析数量关系

  教学难点

  找出等量关系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 求未知数 (要求口述口算过程,并说出根据)

  +40=56 -47=28 +25=42

  -24=36 +18=60 -33=12

  (2)板演(与口算同步进行)

  农场养肉牛94头,养奶牛78头,养的肉牛比奶牛多多少头?

  订正板演时强调数量关系(肉牛头数-奶牛头数=肉牛比奶牛多的头数)

  二、讲授新课

  教师谈话:今天我们继续学习列含有未知数 的等式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板书课题:列含有未知数 的等式解应用题)

  1.教学例8

  农场养的肉牛比奶牛多16头.肉牛有94头,奶牛有多少头?

  (1)用以前方法解答

  94-16=78(头)

  明确数量关系:肉牛的头数-肉牛比奶牛多的头数=奶牛的头数

  (2)用含有未知数 的等式解答,引导学生思考:

  ①设谁为 ?

  题中求奶牛有多少头,应设奶牛有 头.

  教师板书:设奶牛有 头.

  ②组织学生讨论题中的.数量关系

  (教师板书)使学生明确:

  A:奶牛的头数+肉牛比奶牛多的头数=肉牛的头数

  B:肉牛的头数-奶牛的头数=肉牛比奶牛多的头数

  ③列式解答(根据不同的数量关系列式解答)

  教师板书 A : +16=94 B:94-=16

  =94-16 =94-16

  =78 =78

  (一个加数=和-另一个加数) (减数=被减数-差)

  答:奶牛有78头.

  (3)比较列含有未知数 的等式解答应用题与以前解答应用题的方法

  ①要设所求的未知数为 .

  ②未知数 和已知数放在一起参加运算.

  ③解出的未知数 所代表的数不写单位名称.

  (4)练习

  图书馆借出科技书35本,借出的科技书比借出的故事书少18本.借出故事书多少本?

  三、巩固练习

  1.选择正确的算式.

  (1)某班女生比男生多4人.女生有27人,男生有多少人?

  A.27- =4 B. +4=27

  C.27+4= D. -4=27 E.27-4

  (2)山坡上栽满了松树和柏树.松树有250棵,比柏树多120棵.柏树有多少棵?

  A. B. C.

  D. E. F.

  2.找出题中的等量关系.

  (1)小明有连环画38本,小林比小明少13本,小林有多少本?

  (2)中央广播电视塔总高405米,比北京国际饭店高出301米,北京国际饭店的高度是多少米?

  3.一题多解

  (1)工厂运来一批煤,烧了28吨,还剩13吨,这批煤有多少吨?

  (2)四季香果园采用科学管理后,去年收的苹果比前年多16吨.去年收苹果84吨,前年收了多少吨?

  四、课堂小结

  今天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列含有未知数 的等式解答应用题与以前解答应用题的方法有什么区别?

  五、课后作业

  1.工厂运来一批煤,烧了28吨,还剩13吨,这批煤有多少吨?

  2.四季香果园采用科学管理后,去年收的苹果比前年多16吨.去年收苹果84吨,前年收了多少吨?(用两种方法解答.)

  3.红星小学歌舞队原有37人,这学期又收了一些新队员,现在有45人.这学期收了多少人?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7-22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7-24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8-26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8-23

小学数学教案08-31

小学数学教案03-27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8-09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8-09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8-11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8-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