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教案

时间:2023-09-10 13:33:12 教案大全 我要投稿

[优]小学数学教案5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编写教案是必不可少的,编写教案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写教案需要注意哪些格式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学数学教案5篇,欢迎大家分享。

[优]小学数学教案5篇

小学数学教案 篇1

  教学目标

  1.理解加法算式中未知数的意义。

  2.会填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3.培养学生初步的逆向思维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内容

  教科书第70页的内容,练习十的第1、2题。

  教具、学具准备

  口算卡、多媒体课件或挂图、游戏卡片。

  教学设计

  准备练习

  1.口算练习。(开火车)

  9-6 2+5 4+6 10-4 9-8

  10-6 10-9 7-7 1+9 5+3

  2.说出下面各数的组成。

  7 9 10 9 8

  3□ 4□ 6□ 3□ □5

  3.猜一猜。

  出示图片:

  苹果树上结了10个苹果,我用纸盖住了一部分,请你们猜一猜,我用纸盖住了几个苹果?(6个)你是怎么想出来的?(学生可能答出:4和6组成10;10可以分成4和6;4加6等于10;10减4等于6;根据苹果树的样子推测大概是6个苹果)

  教师评价:你们都很聪明,能用学过的知识猜对用纸盖住的苹果的个数。今天,我们就用学过的知识来解决新问题,看谁学得又快又好。

  [教学过程说明:

  第1题的口算题采用开火车的形式有利于全体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第2题数的组成知识,是本节课填未知加数的依据,教师在这里做了重点复习,为下面要进行的新课做好了准备。第3题安排的是猜一猜,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渗透了填未知数的有关知识。

  专家评析:

  填未知加数是所在章节的难点知识,因此,准备练习的设计从口算到数的组成,再到猜一猜,遵循了从旧知到新知、由浅入深、层层递进的原则,让学生以此为生长点,顺利完成知识的迁移。]

  探究新知

  1.教学铅笔图。

  出示例题插图:

  提问:图上画的`是什么?(汇报)看着这幅图,你能知道是什么吗?(学生汇报:盒子里放了7枝笔;如果把盒子放满,可以放10枝笔;盒子里少放了3枝笔;盒子里原来可能有10枝笔,拿走了3枝,还剩7枝等)

  根据这幅图,谁能编一个故事,提一个问题?(学生汇报:1.盒子里原来有10枝笔,拿走了3枝,还剩几枝?2.盒子里放了7枝笔,再放3枝笔是几枝笔?3.盒子里放了7枝笔,再放3枝笔就是10枝笔吗?)

  通过刚才的观察,我们知道,盒子里已经放了7枝笔(板书:7),还要放几枝,题里告诉了吗?(没有)我们把没有告诉的、不知道的数叫未知数。未知数可以用小括号来表示,谁会写小括号?(学生汇报,全班书空)已经放的7枝笔和还要放的枝数合起来是10枝,谁能列一个加法算式?(学生汇报,教师板书:7+( )=10)这个算式怎么读?(学生汇报:7加几等于10)

  7加几等于10?括号里应该填几?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填加法算式中的未知数。

  (出示课题)

  学生分组讨论:7加几等于10?括号里应该填几?你是怎么想出来的?

  学生汇报,全班交流:7再添上3就是10,所以括号里填3;7和3组成10,所以括号里填3;7加3等于10,所以括号里填3;10减7等于3,所以括号里填3;盒子里空了3个位置,所以我就知道括号里填3等。

  想一想:括号里的3表示什么?

  2.教学小旗图。

  出示小旗图:

  再画几面旗就是8面旗?

  6+( )=8

  再画几面小旗就是8面小旗?

  请同学们先在横线上画一画,再在括号里填数。(小组活动)

  6加几等于8?括号里应该填几呢?(学生汇报,全班交流)

  3.直接填数。

  看着图,同学们很快就能填出括号里的数,如果老师只给同学们算式,你还会填吗?

  出示:3+( )=5 4+( )=7

  2+( )=8 6+( )=10

  [教学过程说明:

  通过直观图和老师富有启发性的提问,让学生得出在7+()=10中的括号里该填几;接着再通过问题提示让学生增画小旗,并在6+()=8中的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最后在学生积累了大量感性经验的基础上,让学生脱离实物在括号里填数。这样设计,把直观感知同问题启发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自己去寻找答案,主动构建知识,不但有利于学生解决问题,而且又能启发他们的思维。

  专家评析:

  铅笔图的教学,教师能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去学习,大胆尝试。教学采用分组讨论的形式,使学生在讨论中动口、动脑,形成多向信息交换与评价,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让学生自己想自己说,又通过语言表达,发展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在第一层教学的基础上,教师又安排了画图填数、直接填未知加数等活动,由具体到抽象,体现了教学过程的渐进原则。]

  拍手游戏

  指定一个数,老师先拍,学生接着拍,要求学生拍的次数跟老师拍的次数加起来等于指定数。

  实践运用

  1.谈话:学校组织春游,同学们提早就准备好了蛋糕和水壶。

  7+( )=10 5+( )=9

  7加几等于10?5加几等于9?(汇报)

  2.带上蛋糕和水壶,请同学们按票乘车(出示汽车图)。

  票面上的括号里填几(车票卡片),你就乘坐几号车。(学生活动)

  3.森林公园到了,这里的花儿太漂亮了,可惜的是,每朵花少了一片叶子。请同学们给每朵花再选一片叶子,使两片叶子上的数加起来等于花心上的数。(学生活动)

  [教学过程说明:

  以春游活动为主线设计练习题,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其中花朵配叶子是一道有多余条件的题目,通过这个游戏既要培养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还要教给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

  专家评析:

  练习设计紧紧围绕本课重点,目的明确,层次清楚,开放性强,较好体现了《课程标准》中适当安排有多余条件的题目的精神,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提高解题能力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

  评价体验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

  [专家评析:

  鼓励学生自己进行概括、总结,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培养了学生自我评价的意识。]

  专家评析

  这节课的教学主要有以下特点:

  1.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整个教学过程中,教者始终以教学的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的身份出现,将学生推向学习的主体,让他们自己动眼观察,动脑思考,在看、想、说中一步一步完成教学目标,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

  2.注重算法的多样化。

  由于学生生活背景和思考角度不同,所使用的方法必然是多种多样的。在本课教学中,教师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尊重学生的想法,注重了算法的多样化。如猜一猜和填7+()=10时就出现了多种解题方法。

  3.注重习题的开放性。

  数学开放题是最具有教育价值的题型,它对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提高解题能力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本课中,准备练习、例题以及练习题的解题方法都注重了开放性。尤其是花朵配叶子的游戏,不仅培养了学生处理信息的能力,而且使学生学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较好体现了《标准》中适当安排有多余条件的题目的精神。

小学数学教案 篇2

  教学目标

  1. 使学生在具体情境中,经历探索三位数除以两位数试商的过程,会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进行试商,并能正确地进行除数是两位数(商是一位数)的笔算。

  2. 使学生在探索计算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增强自主探索的意识,培养合作能力。

  教学过程

  一、 创设情境

  谈话:刚刚开学,同学们都制订了自己的学习计划。请大家打开书第6页,我们一起看一看,小明他们几个人制订了什么样的读书计划?在制订计划中又遇到了什么问题?

  二、 探索算法

  1. 收集信息,提出数学问题。

  出示例题的情境图。

  提问:从这幅插图中,你能了解到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一个用除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根据学生的回答板书:小女孩说:这本书共192页。小明说:我每天看32页。问题:小明几天可以看完?)

  如果有学生提出小强是怎么看书的,提问:如果你是小强,你会怎么计划呢?让学生自己计划每天看的页数,为后面学习用五入法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试商提供数据。

  提问:怎样列式解答上面的问题呢?(根据学生回答,板书:19232)

  如果有学生提出小强每天看页这一条件,教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提出小强要几天能够看完这一问题,让学生列出算式,其中最好包含需要用五入法把除数看作整十数试商的。

  2. 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理解算理。

  (1) 探索四舍法试商。

  提问:怎样计算19232的商呢?先列出竖式。(板书竖式)

  提问:19232与前面前几节课学过的除法有什么不同?(前几节课学习的算式中除数是整十数,而这道题除数不是整十数)

  启发:除数不是整十数,我们可不可以把它看作一个和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呢?(可以)应该把32看作多少?(可以看作30)

  提问:为什么可以把32看作30来试商?(32比较接近30,所以,可以把32看作30)

  教师在除数32上面用红粉笔板书:30。

  再问:想一想19230应该商几?(商6)

  讲解:这个6是19230的'商,是不是192 32的商呢,还不能确定,所以我们说这是试商。现在用6和除数32相乘。请大家接着往下算,把计算过程写在书上。

  学生尝试计算,教师巡视指导。

  反馈:哪位同学愿意把自己的计算过程展示给大家?(指名板演计算过程)

  谈话:通过计算我们知道,试商得出的6就是19232的商,说明试商正确。计算完成后,为了保证计算正确,我们还应该验算一下,下面请大家独立验算。

  指名完成验算,并安排学生把例题中横式和答语补充完整。

  谈话:在刚才的计算中,我们把除数32看作30来试商,如果除数是41,可以把它看作几十来试商?如果除数是53,可以把它看作几十来试商?如果除数是64呢?

  如果有学生提出,可以把除数看作整十数来试商,几十几就看作几十,老师可暂时不纠正。

  (2) 探索五入法试商。

  利用学生提出的小强每天看39页这一条件,或教师自己提出这样的条件,让学生计算小强看这本书,需要几天才能看完。

  谈话:大家独立计算,有问题可以与同桌商量。

  学生尝试计算,指名板演。教师巡视指导,参与学生讨论,注意帮助学困生。

  反馈:你是怎样试商的?

  学生回答可能有两种情况:把39看作30来试商;把39看作40来试商。

  讨论:为什么要把39看作40来试商?

  提问:刚才我们把除数39看作40来试商,如果除数是57,看作几十来试商?68呢?76呢?

  师生共同填写表格(表略)。

  比较:通过计算19239,我们又发现了什么规律?和19232比一比,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相同点:都是把除数看作和它接近的整十数;不同点:把32看作比它小的整十数来试商,把39看作比它大的整十数来试商。)

  3. 归纳试商方法。

  揭示课题:这就是我们今天这节课所学习的内容。[板书:除数不是整十数的除法笔算(一)]

  同桌交流: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可以怎样试商?计算时要注意什么?

  小结: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通常把除数看作与它接近的整十数来试商,试商后要把商和原来的除数相乘。

  三、 巩固运用

  1. 完成想想做做第1题。

  学生读题后,提问:题目中已经给我们呈现了什么?你能接着计算吗?

  学生独立计算,教师巡视,集体订正。

  谈话:书上把这几题的将除数所看作的整十数淡淡地印了出来,是帮助我们试商用的,以后我们解题时可以把它记在心里,不要写出来。

  2. 完成想想做做第2题。

  学生独立计算,全班交流。

  3. 完成练习二第2题。

  指名读题后,提问:每天从17:00播到17:32表示什么?

  4. 拓展题。

  出示:2565□

  (1) 要使商是4,□内可以是什么数字?(2)要使商是5,□内可以是什么数字?(3) 能不能使商等于6?

  四、 课堂作业

  练习二第1题。

小学数学教案 篇3

  一、教学内容:

  九年义务教育人教版第十册54页“能被2、5整除的数”及相关内容。

  二、教学目标:

  1、掌握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能正确地判断一个数能否被2或5整除。

  2、认识奇数和偶数,能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奇数还是偶数。

  3、研究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的方法

  三、教学重点:

  掌握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偶数及奇数。

  四、教学难点:

  正确地判断一个数能否被2或5整除。

  五、教学用具:

  多媒体

  六、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预设伏笔

  师:我听说四年四班的同学们很聪明,特别能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因此我想和四年四班的同学们交个朋友,我们在这里共同上一节数学课,同学们欢迎不欢迎?

  生:……

  师:好,现在我们是朋友了,自我介绍一下,我姓吉,同学们叫我吉老师好了。我希望同学们在课堂上充分展示自己的才华,让大家认识你,在课堂上,看谁表现的最好,看谁发现的问题最多,看谁回答问题最响亮,好不好?

  生:……

  师:下面我们做一个游戏,同学们会报数吗?

  生:……

  师:好,现在我们从第一排这位同学开始报数,第一排最后一位同学报完后,第二排的第一位同学要接着第一排最后一位同学的数接着往下报,第二排最后一位同学报完后,第三排的.第一位同学要接着第二排最后一位同学的数接着往下报,这样一直报到最后,听懂了吗?

  生:……

  师:别的同学报数的时候其他同学要注意听,并且要记住自己的号码。现在听我口令:报数!

小学数学教案 篇4

  教学目标:

  1、学会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

  2、初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独立性。

  教学重点:学会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

  教学难点:探讨十几减8、9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铅笔、投影。

  教学过程:

  一、模拟表演,提出问题

  请表演的`小朋友上台表演,师口述内容,生表演,一只大兔子开了一家文具店,小老鼠和袋鼠也在文具店里,这时来了一只小兔,它对大兔说:我买9支铅笔。大兔把铅笔都拿出来了:一捆(10支)和散的5支,这时大袋鼠提出了一个问题:15支铅笔,卖出9支,还剩多少支?

  二、猜一猜,列出式子

  1、想一想,猜一猜,还剩多少支铅笔呢?

  2、列出算式,159

  三、讨论159的算法

  1、让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解题。

  2、小组讨论:你是怎样算的?

  3、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1)、一根一根地减。

  (2)、15分成10和5,10-9=11+5=6

  (3)、把9分成5和4,15-5=1010-4=6

  (4)、9+6=1515-9=6

  4、尝试练习

  (1)、让学生拿出学具摆一摆,计算试一试各题。

  (2)、交流,你是怎么算的?

  四、巩固算法

  1、基本练习(练一练第1题)

  (1)、让学生独立计算。

  (2)、选3题跟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2、摘苹果(练一练第2题)

  在游戏中进行计算。

  3、发展练习,(练一练教学游戏)

  (1)、让学生自由看图描述故事,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

  (2)、交流。

  五、总结

  板书:买铅笔

  (1)15-9=6(2)15-9=6(3)15-9

  因为9+6=

  10-9=115-5=10所以15-9=6

  1+5=610-4=6

小学数学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能运用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进行分数小数的互化。

  2.培养学生概括能力。

  3通过分数小数互化知识,渗透辩证法的观点即事物之间是有联系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分数、小数的互化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什么样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什么样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自学预设

  自学内容教材第97一98页的内容

  指导方法

  1、自学P97一98的例1、2

  主题图学习你知道了什么信息?

  2、你会互化吗?练习做一做。

  尝试练习1.看图写出分数和小数。(投影出示)

  小数________

  分数________

  2.填空:(小黑板出示)

  0.3里面有()个十分之一,它表示()分之()。

  0.17里面有()个百分之一,它表示()分之()。

  0.007里面有()个千分之一,它表示()分之()。

  教学过程

  一、自学反馈

  1.看图写出分数和小数。(投影出示)

  小数________

  分数________

  2.填空:(小黑板出示)

  0.3里面有()个十分之一,它表示()分之()。

  0.17里面有()个百分之一,它表示()分之()。

  0.007里面有()个千分之一,它表示()分之()。

  二、探究新知

  教师引入:小数表示的是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的数,实际上就是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的另一种形式,因此,小数可以直接写成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

  (一)教学把小数化成分数。

  1.教学例1(1)出示0.9

  ①看到0.9,你知道什么?

  (2)出示0.03

  ①看到0.03你知道什么?

  (3)出示1.21

  ①引导学生知道,这个小数有整数部分,即为带小数,带小数化成的分数是带分数,带小数整数部分就是带分数的`整数部分,小数部分是分数部分。

  ②议论1.21怎样用分数表示。

  (4)出示0.405

  ①看到0.405你想到什么?

  2.从上面的例题,你发现小数化分数有什么简便方法?

  引导学生得出:小数化分数,原来有几位小数,就在1后面写几个0作分母,把原来的小数点去掉,小数作分子;化成分数后,能约分的要约分。

  3.反馈练习

  把小数化成分数

  0.76.130.080.651.075

  (1)迅速完成

  (2)汇报结果,并说明怎么想的。

  (二)教学把分数化成小数。

  1.谈话引入:小数可以化成分数形式,分数也可以化成小数形式。

  2.出示例2

  (1)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分数的分母有什么特点?使学生明确:根据小数的意义,也可以把这些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数直接写成小数。

  (2)观察3组数

  (3)分组议论知道了什么?

  (4)分组汇报结果,使学生知道:分

  母是10、100、1000……的分数化成小数,去掉分母,看

  分数中1后面有几个0,就在分子中从最后一位起向左数出几位,点上小数点。

  (三)教学例3。

  1.教师引入:并不是所有分数的分母都是整十、整百、整千……,下面情况应怎样处理呢?

  2.出示例3

  (2)汇报思考结果:根据分数与除法的关系,把分数转化成除法算式,然后计算就可以得到小数。

  (3)按照同学们汇报方法完成例3其余几道题。(指名板演,其它学生在练习本上做。)

  ①说出思路。

  ②提示:除不尽的按要求保留三位小数。

  (4)引导学生归纳:分母不是10、100、1000……的分数化成小数,要用分母去除分子,除不

  尽的可以根据需要按四舍五入法保留几位小数。

  (5)教师提示:这样得到的小数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有限小数,另一种是无限小数。

  (6)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样分母的分数能化成有限小数,什么样分母的分数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7)教师提示:先把每个分数的分母分解质因数。

  4=2×29=3×325=5×514=2×740=2×2×2×5

  你发现什么规律了?可议论。

  (8)启发学生明确: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母中除了2和5以外,不含有其它的质数,这个

  分数就能化成有限小数;如果分母中含有2和5以外的质因数,这个分数就不能化成有限小数。

  (9)反馈练习:完成146页“做一做”

  要求:口头判断,说明判断理由。

  三、巩固发展

  1.第1、2题生填在书中。

  (1)填空力求准确。

  (2)集体订正,并说说填空根据。

  2.判断下列小数化成分数是否正确。

  (1)判断并说明理由。

  (2)将错的题改正。

  3.练习三十三第4题

  比赛形式:看谁连线既快又对。

  4.练习三十三第5题。

  分组竞赛:共分3组,每组两道题,看哪组为优胜组。

  5.练习三十三第6题。

  (1)学生独立完成

  (2)集体订正

  (3)看谁先记住结果。(2分钟)

  (4)同桌互相检查,一个说分数,一个说小数。

  四、全课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知识?(学生发言)

  那就是说,小数、分数可以互相转化。(板书:分数和小数互化)这是分数、小数混合运算中首先要理解和掌握的问题,是以后继续学习分数、小数混合运算的基础。所以互化方法一定要牢记。

【小学数学教案】相关文章: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7-24

小学数学教案09-01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8-23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03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8-20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8-31

【经典】小学数学教案08-26

小学数学教案[精选]09-04

小学数学教案(经典)07-22

(精选)小学数学教案08-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