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资料网>书稿范文>计划>《声乐教师教学计划

声乐教师教学计划

时间:2023-11-04 08:28:27 计划 我要投稿
  • 相关推荐

声乐教师教学计划

  光阴的迅速,一眨眼就过去了,前方等待着我们的是新的机遇和挑战,是时候认真思考计划该如何写了。那么计划怎么拟定才能发挥它最大的作用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声乐教师教学计划,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声乐教师教学计划

声乐教师教学计划1

  少年儿童是歌唱训练的最佳时期,通过歌唱既能陶冶情操、激发智商,培养其积极、健康、活泼向上的审美情趣,又能培养少儿的唱、合唱、舞台表演能力。

  一、教学目标:

  主要是经过系统的学习唱歌,通过严格的气息、发声等方面的科学训练,建立完善的`歌唱状态,最终使学生达到歌唱收放自如、声情并茂,上台尽情演唱的水平。

  二、教学内容:

  第一期: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教学法通过培养孩子兴趣为主的基础上,配合少儿声乐考级教材练习气息、面部表情、口型等让孩子能够正确发声,在音准和节奏上有所提高并能够流畅熟练自然的演唱歌曲。

  学习曲目:《划船歌》《小红帽》《数鸭子》 《粉刷匠》《小星星》《祖国祖国我们爱你》《小雨点》等

  第二期:主要学习歌唱的各种演唱技巧,包括歌唱咬字、歌曲换气等,让孩子对歌曲有一定的理解。教师还会教孩子一些基本动作,使孩子能够在歌曲中灵活运用。

  学习曲目:《卖报歌》《大树桩你有几岁》《金孔雀》《祖国祖国多美丽》《幸福的花朵》等

  第三期:主要学习歌唱中歌曲的艺术表现、感情在歌曲中的运用。歌唱表演以及舞台风度等,让孩子能够在舞台上尽情表演。

  学习曲目:《造月亮》《春天的孩子》《小白船》《小螺号》《童年是什么》等。

  三、教学对象:

  全体声乐学生

  四、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歌唱的喜爱。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能做到有感情的歌唱。

  3、引导学生能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演唱歌曲。并能很好的保护嗓子;

  4、培养学生立识谱和处理歌曲情感的能力。自己能很好的演绎歌曲。

  五、教学重点:

  培养少儿歌唱的姿势、呼吸、发声、吐字归韵、音准协调声音的能力及歌曲情感的处理。

  六、教学难点:

  声音的放松,能自如的把握气息,掌握头声和各个腔体共鸣的运用。

声乐教师教学计划2

  少儿声乐教育有别于声乐教育,其根本在于少儿的生理、心理、理解力都与存在差异。因此,少儿声乐教育应量体裁衣制定更加适合少儿的一套教学方法,唯有如此,才能够事半功倍的达到理想的教学成果。

  一、与新生的首次邂逅

  接触到一名新生,首先要通过交谈,对其有一个初步的判断:“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学习是主动还是被动;对待老师是礼貌还是漠视……”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唯有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才会让你与他真正的`产生共鸣。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教学方式,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到达光明的彼岸。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分为:

  1、发声练习

  2、歌曲演唱

  3、舞台表演

  1、发声练习

  发声练习是声乐课最为重要的部分,因为它是歌唱的奠基,没有了它,一切都无从谈起。因此,发声练习应占课时的60%左右。

  少儿发音练习的跨度不应太大,因为其声带比较稚嫩,对于音域较宽的学生也应多注意中声区的练习,高声区以快速练习一带而过,不可久练冠音,否则易伤声带。稳固的中声区适当的向上、向下扩展有效音域,是少儿发声教学的基本理念。

  2、歌曲演唱

  有了正确的发声作为引导,其气息、位置较统一后,对于歌曲的诠释须进一步要求。

  歌曲的表情记号,歌词的意境须引导学生找到作曲者作品的初衷。

  歌曲的音准、节奏必须严格按曲谱标记演唱。不应给学生养成随心所欲乱唱的习惯。

  3、舞台表演

  其实在发声练习、歌曲演唱中就应注意学生的站姿、表情并适时的纠正。

  歌曲的舞台表演最重要的是面部的表情,在真正的将自己浸入歌曲中时,自然会有投入的情感,表情自然会产生,适时的加以手部动作加以点缀,使演唱变得更加生动。

  三、总结

  声乐教学-难,难于无形,因其难于捉摸;声乐教学-易,易于无形,因其易于感受。

  声乐是一门心灵与心灵相互碰撞的课程,因为它是无形的。因此,与学生相处的和谐尤为重要。声乐讲究的首要条件便是放松,学会控制学生的情绪,调节学生的情绪,是教学中必要的一环。既要不失威严又要和蔼可亲,其实并不矛盾,重点是一个度的问题。

声乐教师教学计划3

  声乐课是学前教育的专业教育课之一,是一门需要掌握技术的专业技能课。学前教育声乐课要求学生能够掌握最基本的声乐知识及基本的声乐技巧,学生要掌握基础的唱歌知识,了解最基本的歌唱技巧。将所学理论运用于实践中,完成幼儿教育的要求。

  一、课程设置

  学前教育课程所要培养的人才是综合素养较高的人才,它要求学生的综合能力强,技能多,应用熟练。学生不只要掌握学前教育所教授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还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唱歌,跳舞,绘画,钢琴等实践操作能力,在这些之中,唱歌所占比重较大,而声乐课则是唱歌的基础,所以学好学前声乐这一门课程十分重要。

  (一)课程定位

  学前声乐课是学前音乐课的一门附属课程,其主要作用是培养学生最基本的音乐素质,为学生将来从事幼儿教育提供最基本的音乐理论知识和歌唱技巧。如何使幼儿从音乐中收到启发,引导幼儿感受音乐,体验音乐情感和利用音乐表达情感的能力。此课程“幼教”特色鲜明,为了学好这一门课程需要学生学好理论,多多联系,熟练处理各种场景下的幼儿教育。

  (二)课程目标

  学前声乐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学生掌握基本音乐知识,掌握构建音乐,创造音乐的能力,将声乐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所教授学生内容要符合幼儿教育发展所需要。让学生能开口唱,会演唱,会边弹边唱。还要让学生知道如何科学的发生,如何正确理解歌曲的`思想内容,感觉歌曲的艺术形象,逐步提高学生的歌唱能力,表现能力,有感情的演唱,感染小孩。

  (三)课程设计

  学前声乐课是学前教育专业音乐课中非常重要的一门课程,它是其他课程的基础,也需要其他课程的知识进行支撑,在掌握识谱,视听,视唱能力后,就可以你进行声乐课程教学的开展。声乐课的教学设计顺序是声乐基础,儿歌代词练习,儿歌表演,儿歌自弹自唱,逐步展开教学计划。课程的重点是歌唱发声的基础知识,歌唱知识及器官运用,还有唱歌的姿势,科学发声。课程的难点是学会基本的歌唱技能,正确理解歌曲所含思想,有感情的演唱。

  二、教学内容

  (一)声乐基础

  由于我们的学生都是没有声乐基础没有接受过正规训练的,所以我将声乐基础放在第一个位置上安排20%的课时,重点教会学生最基本的发声技巧,识谱等,在此模块内选曲要选择简单通俗,适合专业的歌曲,并且还要根据专业特点,尽量选曲中外少儿歌曲。在内容上,要教学生认识发声器生理构造及作用,学会发声技巧及如何保护嗓音的知识,懂得歌唱的缓吸缓呼,急吸缓呼两种呼吸方法,学会连音,颤音的发声方式。进行唱时姿势正确,精神饱满的声音练习,正确唱出单韵母和歌名,掌握歌唱的呼吸,有意识的控制和运用呼吸开更好的发声,做到中声区发生自然。

  (二)儿歌代词练习

  儿歌代词练习主要是为了训练学生对于歌曲的节奏,音准,音乐风格的把握,还有在发音时保证吐字灵活,清晰。同时结合专业是幼儿教育的特点进行联系,一举多得。在儿歌代词练习这一模块,我们安排20%的课时,这一模块的要求就是学生将词唱对,吐字清晰,掌握个别复杂的节奏的演唱,灵活运用气息,使声音统一,自然,以字行腔,字正腔圆,以情带声,正确处理和表现不同风格的歌曲。

  (三)儿歌表演

  幼儿教育的特点就是要幼儿唱跳结合,在儿歌表演唱的这一环节,要求学生具有表演力,能够引导幼儿跟其进行表演,要求学生能够唱跳结合,与舞蹈课的韵律结合,唱演同时进行,可以较好的表演歌曲同时引领学生。

  (四)儿歌自弹自唱

  儿歌自弹自唱,将弹唱二合一,针对性较强,难度较高,所以此模块安排30%的课时。作为幼儿教育工作者,所有的技能都需要会一点,而我们作为学前教育声乐课专业的学生,有关音乐的都要涉及一些。会弹会唱,还得能将二者结合。这一教学模块要求学生有很好的处理能力,知道儿歌的音谱,并且边弹边唱,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手脑口同时进行运转,所以操作较难,这一模块需要学生多加练习,对于音谱,乐器都要十分熟悉。

  以上就是学前教育声乐课的课程设置,这个安排是结合了学生的认知能力,紧密联系了将来就业的需要,同其他课业配合,按照学生的接受能力循序渐进的进行学习安排。

  三、教学设计

  (一)教学模式

  教育模式主要是创造情景,重点探究,多多合作,获取知识,分享运用。老师为学生提供进行联系的场景,学生在此场景下进行练习,重点让学生进行探究,如何更好完成任务,学生之间相互合作,互相指出缺点不足之处,从彼此身上获取知识,同学之间分享各自心得,并将其总结运用。共同进步共同发展。将教与学统一,运用于实践。老师传授的知识还是较为书面的,学生们之间进行探讨可以得出许多课堂没有教授的经验。对于学生和老师来说都是十分有利的。

  (二)方法手段

  学前教育声乐课主要采取的教学方法是:体验性音乐教学方法,实践性音乐教学方法,语言性音乐教学方法和探究性音乐教学方法。譬如,声乐专业不同于其他,但是理论教学还不够,需要实践需要练习。儿歌表演唱的教学法,是练习法,律动教学法,游戏教学法和创作教学法的结合。在练习过程中,学生的参与度高,积极性强。在练习过程中,不知不觉就掌握了教学内容,还可以学以致用。通过创造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应变能力,身临其境,更好的体会幼儿教育。在学生表演结束后,一般采用探究式的教学法,以探究,发现为主,学生通过自我思考去研究如何更好的发声,如何表演较为顺畅,引导学生从多角度进行思考,探讨,学习。并总结得出结论。

  四、总结

  我们所培养的学生是幼儿教育工作者,所以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重视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质的培养。我们所培养的学生要适应国家教育需要。

声乐教师教学计划4

  一.指导思想

  按照中等幼师学校培养目标制定实用声乐教学的教学计划和专业培养目标,通过课程设置,主要教学活动,完成本门课程教学的基本任务和要求,并确定教学基本内容、教学重点、教学难点及教学实践。

  二.教学目标设置

  1.一年级学生:具备一定发声练习基础技能,掌握相关的其它基础课要领及运用方法。一学期将要完成7—10首演唱作品,包括正确发声、科学用嗓、气息控制、情感投入、舞台演唱训练等,达到一定可欣赏性。

  2.二年级学生:掌握较高难度的歌唱技巧,有相当层次的分析能力、驾驭作品的能力和表演水平,包括

  良好的心理素质及文化修养,增强舞台演唱综合技能的培养和社会演唱实践。

  三.教学重点

  1.一年级学生重点是掌握气息、共鸣支点、咬字位置、歌唱状态有机地融一体,通过科学的练习方法

  完成作品,提高演唱能力。

  2.二年级学生重在掌握歌唱的高难度技巧。突出风格和艺术性,增强实践性。

  四.教学难点

  1.一年级学生:流行演唱技巧中真假声转换。

  2.二年级学生:专业演唱基本功和艺术修养。

  五.教学媒体钢琴、扩音设备

  六.教材

  幼师唱歌教材与一定的补充歌曲

  七.教学方式

  1.示范法:将科学有效的,形象真实的发生过程示范给学生,使学生能够准确掌握发声原理及方法。 2.讲授法:将相关的理论知识要点贯穿于声乐教学中,使学生全面理解和掌握更高层次的演唱水平。 3.演示法:将最完美的歌唱状态、技巧及表演传授给学生,使学生全面感受和领会歌唱的魅力,并从中得到艺术享受。

  八.教学过程

  1.教学要求

  教师:

  (1)良好的饱满的激情,示范或指导到位、明确、有效;

  (2)传授与交流要具有亲和力、感染力;

  (3)检查学生回课情况,布置下次回课作业。

  学生:

  (1)精神饱满,注意力集中,听从指导,配合教学;

  (2)掌握记忆知识要点,体会歌唱技巧;

  (3)主动交流提高和参与教学意识,带听课笔记。

  二、歌唱的气息

  气息是歌唱的动力,气息是歌唱的基础。古人云:“善歌者,必先调其气”。可见呼吸的重要性。学声乐者要通过练习,来掌握歌唱对呼吸的要求,并不断增强呼吸器官的'工作能力。歌唱时,要用“胸腹联合式呼吸”方式,不要用“胸式呼吸”方式。歌唱时如果用“胸式呼吸”方式,吸气时,抬胸端肩,小腹回缩,歌唱时上胸回缩、小腹外凸,嗓子容易有挤卡、捏嗓子唱的动作,声音“白”、僵直、不通畅;

  三、打开喉咙“打开喉咙”是声乐学习中常提到的名词,有的老师主张不要用“打开喉咙”,应该用“松开喉咙”。其含义就是:歌唱时喉头应该处于吸气时的位置。喉头不能往上跑,喉头附近的肌肉不能紧张,不能挤卡,或者说,不要捏着嗓子唱,喉咙里的感觉应该是打开的状态、松开的状态。

  四、哼鸣轻声“哼鸣”是寻找头声的好办法,一般用m或n来做练习,我也用ng做练习。多用“轻声”

  进行练习,是寻找正确歌唱状态的好方法。

  五、初级共鸣腔体的打开利用练声时的合理母音做练习,打开共鸣腔体并用到共鸣腔体。

  六、演唱教材歌曲在表现歌曲的思想感情方面,用简明易懂,生动形象的语言。能使学生比较容易的抓住歌曲的艺术形象,表达其歌曲的思想感情。

  二年级:更多歌曲的磨合与发声技巧的运用。与歌曲结合学习声韵结合教学法中的辄韵。以及更多的发生技巧的介绍与运用,按照学生个性特点个别提出联系方案,完善歌唱的技巧。

  1、掌握较高难度的歌唱技巧,有相当层次的分析能力、驾驭作品的能力和表演水平,包括良好的心理素质及文化修养,增强舞台演唱综合技能的培养和社会演唱实践。

  2、加强共鸣联系,用到鼻咽腔共鸣,并能够与歌曲相结合。

  3、学习教材歌曲并能与所学技巧相结合。在延长歌曲时能做到以情带声,情声结合。咬字吐字清晰,依据个人嗓音特点提出合理性的要求。

  4、能够更好的把握气息的状态。

声乐教师教学计划5

  第一章音长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内容:

  1、记谱法的种类

  (1)五线谱

  (2)简谱

  2、谱表谱号

  (1)高音谱表

  (2)低音谱表

  (3)中音谱表

  (4)五线谱的线与间(上下加线与加间)

  (5)五线谱上下加线的写法

  (6)谱表:加上“谱号”的五线谱,称为谱表。

  (7)三种常见的谱表及其C位置(高音、低音、中音)

  (8)大谱表:高音谱表与低音谱表的结合形式

  (9)联合谱表:多声部谱表

  谱号

  (1)高音谱号(G谱号):

  (2)低音谱号(F谱号):

  (3)中音谱号(C谱号):

  3、音符

  (1)概念

  (2)简谱、五线谱中的音符及其时值比较

  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六十四分音符

  (3)音符的规范写法

  符头、符杆、符尾

  符杆的方向

  两个声部的五线谱记写4

  4、休止符

  (1)概念

  (2)常见休止符表

  (3)全休止符的使用说明

  5、附点

  (1)概念

  (2)常见附点音符表

  (3)“附点”的写法

  (4)常见复附点音符

  6、其他增时记号

  (1)延音记号

  (2)连音线

  第二章音高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内容:

  1、音列与音级

  (1)乐音体系:乐音中使用的有固定音高的音的总和,称为“乐音体系”。

  (2)音列:将乐音按高低次序排列起来,称为“音列”。

  (3)音级:音列中的每一个音均称为“音级”。

  (4)介绍键盘

  白键:基本音级(音名:CDEFGAB排列)

  黑键:变化音级(无固定音名,其名称按相邻白

  键,通过使用变音记号表达)

  八度:在一个八度内,白键和黑键上的乐音共有12个,相邻两键的音高距离为半音。

  2、音列分组

  3、变音与等音

  (1)变音(即变化音级):将基本音级升高或降低,称

  为“变音”。

  (2)常用变音记号①升记号(升号):“#”表示将原音升高半音。

  ②降记号(降号):“b”表示将原音降低半音。

  ③还原记号:表示将被升高或被降低的`音回归原位(或还原半音)。

  ④重升记号:“x ”表示将原音升高一个全音。

  ⑤重降记号:“bb”表示将原音降低一个全音。

  (3)等音:音高相同,名称和意义不同的音称为“等音”。也叫“同音异名”音。

  (4)自然半音和自然全音

  ①自然半音:相邻两音级构成的半音。如:E—F;C—bD等。

  ②自然全音:相邻两音级构成的全音。如:E—#F; bB--C等。

  (5)变化半音和变化全音

  ①变化半音:同一音级或隔开一个音级构成的半音。如:C—#C;#E--bG等。

  ②变化全音:同一音级或隔开一个音级构成的全音。如:bC—#C; E--bG等。

  第三章拍子节奏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内容:

  1、节奏、节拍的概念

  (1)节奏:音乐中,音的长短、强弱有组织的进行,叫做节奏。

  (2)节拍:音乐中,强拍与若拍有规律地循环(或交替),叫做节拍。

  2、拍子与拍号

  (1)拍:以某种时值的音符表示的节拍单位,叫做“拍”。

  (2)拍子:将“拍”按照一定的强弱规律组织起来叫做“拍子”。

  (3)小节:是计算乐句、乐段和整首乐曲长度的常用单位。

  (4)小节线和终止线

  (5)拍号、拍号的写法及读法、拍号的意义

  (6)两种古老的拍号:4/4拍、2/2拍。

声乐教师教学计划6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内容:

  1、记谱法的种类

  (1)五线谱

  (2)简谱

  2、谱表谱号

  (1)高音谱表

  (2)低音谱表

  (3)中音谱表

  (4)五线谱的线与间(上下加线与加间)

  (5)五线谱上下加线的写法

  (6)谱表:加上“谱号”的五线谱,称为谱表。

  (7)三种常见的谱表及其C位置(高音、低音、中音)

  (8)大谱表:高音谱表与低音谱表的结合形式

  (9)联合谱表:多声部谱表

  谱号

  (1)高音谱号(G谱号):

  (2)低音谱号(F谱号):

  (3)中音谱号(C谱号):

  3、音符

  (1)概念

  (2)简谱、五线谱中的音符及其时值比较

  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十六分音符,三十二分音符,六十四分音符

  (3)音符的规范写法

  符头、符杆、符尾

  符杆的方向

  两个声部的五线谱记写4

  4、休止符

  (1)概念

  (2)常见休止符表

  (3)全休止符的使用说明

  5、附点

  (1)概念

  (2)常见附点音符表

  (3)“附点”的写法

  (4)常见复附点音符

  6、其他增时记号

  (1)延音记号

  (2)连音线

  第二章音高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内容:

  1、音列与音级

  (1)乐音体系:乐音中使用的有固定音高的音的'总和,称为“乐音体系”。

  (2)音列:将乐音按高低次序排列起来,称为“音列”。

  (3)音级:音列中的每一个音均称为“音级”。

  (4)介绍键盘

  白键:基本音级(音名:CDEFGAB排列)

  黑键:变化音级(无固定音名,其名称按相邻白

  键,通过使用变音记号表达)

  八度:在一个八度内,白键和黑键上的乐音共有12个,相邻两键的音高距离为半音。

  2、音列分组

  3、变音与等音

  (1)变音(即变化音级):将基本音级升高或降低,称

  为“变音”。

  (2)常用变音记号①升记号(升号):“”表示将原音升高半音。

  ②降记号(降号):“b”表示将原音降低半音。

  ③还原记号:表示将被升高或被降低的音回归原位(或还原半音)。

  ④重升记号:“x”表示将原音升高一个全音。

  ⑤重降记号:“bb”表示将原音降低一个全音。

  (3)等音:音高相同,名称和意义不同的音称为“等音”。也叫“同音异名”音。

  (4)自然半音和自然全音

  ①自然半音:相邻两音级构成的半音。如:E—F;C—bD等。

  ②自然全音:相邻两音级构成的全音。如:E—F;bB--C等。

  (5)变化半音和变化全音

  ①变化半音:同一音级或隔开一个音级构成的半音。如:C—C;E--bG等。

  ②变化全音:同一音级或隔开一个音级构成的全音。如:bC—C;E--bG等。

  第三章拍子节奏

  教学时数:

  1课时

  教学内容:

  1、节奏、节拍的概念

  (1)节奏:音乐中,音的长短、强弱有组织的进行,叫做节奏。

  (2)节拍:音乐中,强拍与若拍有规律地循环(或交替),叫做节拍。

  2、拍子与拍号

  (1)拍:以某种时值的音符表示的节拍单位,叫做“拍”。

  (2)拍子:将“拍”按照一定的强弱规律组织起来叫做“拍子”。

  (3)小节:是计算乐句、乐段和整首乐曲长度的常用单位。

  (4)小节线和终止线

  (5)拍号、拍号的写法及读法、拍号的意义

  (6)两种古老的拍号:4/4拍、2/2拍。

声乐教师教学计划7

  一、教学对象

  全体声乐学生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歌唱的喜爱。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能做到有感情的歌唱。

  3、引导学生能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演唱歌曲。并能很好的保护嗓子;

  4、培养学生立识谱和处理歌曲情感的能力。自己能很好的演绎歌曲。

  三、教学重点

  培养少儿歌唱的姿势、呼吸、发声、吐字归韵、音准协调声音的能力及歌曲情感的处理。

  四、教学难点

  声音的放松,能自如的把握气息,掌握头声和各个腔体共鸣的运用。

  五、教学内容

  发声训练:

  1、哼鸣练习5432|1—||1353|1—||M____________M(u)__________

  2、打嘟噜练习12345432|12345432|1—||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345671|21765432|1—||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音练习1234|5432|1—||mi___-ma____mi___不同的音的走向要求呼吸的感觉也不尽相同,这一条要求平稳呼吸。5342|1—||aoa此练声曲要求演唱时要有线条感,气息连贯,字要清晰,声音要明亮,共鸣要丰满,歌声要通畅。

  4、连顿音练习:1335|5115|5331|1—||mimamimamimam此条练习曲要求气息连贯,演唱所有的音都应该在放松的状态下,才能感获得更多的共鸣,要求往后腔体吸着唱,吐字要清晰,共鸣丰满。

  训练学生正确的歌唱方法(包括:姿势、呼吸以及各个腔体产生共振的能力)、音量、强弱的控制及协调各声部音量的能力。

  教学曲目安排:

  (1)第1、2课时《祖国,祖国我们爱你》

  (2)第3、4课时《雪绒花》

  (3)第5、6课时《卢沟谣》

  (4)第7、8课时《快乐的`节日》

  (5)第9、10课时《七子之歌》

  (6)第11、12课时《童心是小鸟》

  (7)第一13、14课时复习所学歌曲兴趣训练根据孩子们的表现不同定期给予参加演出比赛机会,通过演出很好的锻炼孩子们歌唱的心里素质,并能掌握歌唱的技巧,立的演绎一首歌曲。

  拓展:结合近期学习情况和孩子自身的情况指导、排练一些节目参加演出、比赛等,给孩子们锻炼成长的机会。

声乐教师教学计划8

  一、指导思想:

  作为一名教师,我能全面贯彻执行党的教育方针和九年制义务教育,注意培养自己良好的师德,关心和爱护每一位学生,做他们学习和生活中的良师益友,时时处处为人师表;在思想治上,时刻能以党员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关心集体,以校为家。响应学校号召,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活动,注重治理论的学习。,抓住每一个学习的机会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每周按时参加升旗仪式,从不缺勤,服从学校安排。

  二、工作目标:

  1、自身发展目标:

  提高自身专业素质,加强专业知识学习,多阅读关于音乐教育方面的书籍。加强自身声乐,器乐等方面的训练,学习相关课堂乐器,加强钢琴即兴伴奏的学习,提高即兴伴奏水平。

  2、课堂教学目标:

  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3、学生素质目标:

  音乐教育家卡巴列夫斯基说过“激发孩子对音乐的兴趣,这是把音乐的魅力传递给他们的必要条件”。所以,本学期我要提高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培养学生的音乐素质。训练学生的节奏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在唱歌、歌表演、游戏等各项活动中,为学生提供多方面的音乐感受,培养学生安静聆听音乐的好习惯,逐步发展学生的内心听觉。突出音乐学科的特点。让学生真正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并能从音乐中感受各种精神。启迪智慧,陶冶情操,提高审美意识,使学生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

  三、内容与措施:

  1、理论学习与交流:

  理论学习这块我要再次学习《儿童音乐课程标准》,按照上面的要求来严格要求自己。对我来说我的课堂纪律成问题,很是叫我头疼,不知道应该怎么帮助孩子们养成好行为习惯,我在这里还是要向有经验的教师去学习,去交流,如何的管理好我的音乐课,根据学校的要就,本月要抓课堂的常规课,二年级的李阳在课堂常规上做的很有特色,我去听后很有启发,我要虚心的向她请教一下。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我的课堂常规中去。

  在这学期里,我准备读《中儿童音乐教育》这本杂志,整本书既有理论深度,又是能指导教改实践的教育刊物,对我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同时,我也要学习别人的新颖的创意和知识,每月网上学习一片理论知识,来丰富我自己。

  2、教学基本功:

  根据我的教学实践,我发现,将音乐渗透到朗读教学之中,对于激发学生朗读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朗读技巧,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着意想不到的效果。音乐的节奏、曲调能为感悟的主体——学生营造气氛,提供契机,调动学生的知识、生活积累,让学生在自身与文字之间架设起一座桥梁。

  乐理教学能力,扎实的理论基础是音乐教学与音乐活动的根基。儿童音乐教材的结构是以乐理知识为主线,将唱歌、欣赏、器乐视唱、律动等教学内容有机地串联,具有一定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每一项教学内容都包括音乐理论,它包括和声学、曲式学、配器法、作品分析、指挥常识、歌唱原理等技术理论。我要加强自身的技能来完善我的教学。

  3、课堂教学水平与能力:

  音乐教育作为儿童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通过音乐课堂教学和音乐课外活动,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表现美和创造美的能力,从而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促进身心发展。

  4、这学期里,我要做研究课三节以上,并对校本教材做编写的工作,参加校本教研活动。一边教学一边研究。来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在校内多听区级骨干教师的课来学习教学经验。

  5、课堂教学工作:

  学生情况分析:

  这个学期我担任三、四年级的.音乐课。大部分学生对音乐课比较感兴趣,上课也较认真。女生对音乐中的音准与节奏及动作的模仿能力普遍比男生要好,他们爱表现的心理还是比较强烈,但是创编动作的时候往往是女生比男生积极。他们不能很长时间安静地欣赏一首乐曲,根据音乐展开想象的能力还是不够好;但是欣赏简短的歌曲(乐曲)时他们还是比较有兴趣的,基本能正确地说出歌曲的速度、力度与情绪。

  教材分析:

  在这里细说一下第八册的教材分析,第八册音乐教材共有九个单元,课题分别是:《少年的歌》《春之声》《过去的故事》《水乡》《手拉手》《草原》《北海荡舟》《故乡》《快乐的节日》。九个单元中学唱歌曲有十八首,欣赏曲目有十八首,基本音乐知识,能够视唱do、re、mi、fa、sol la xi。由于教学内容较多,所以我将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歌曲教学。

  采取措施

  (1)认真备课,为能使学生上好课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因材施教,对不同的学生要注意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够充分发展。

  (3)设计好每堂课的导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4)课堂形式设计多样,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以及表演性。最大限度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并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5)多读书!不断的丛书中吸取知识,提高自身的涵养。

  (6)积极和同学科老师进行沟通,积极研究学科特点。多听同学科老师的课程,向经验较丰富的老师学习。吸取其他学科教师的课堂经验,加以运用。

  (7)不断创新,完善教学方法,充分利用学校现有条件,使同学们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享受音乐,学习音乐。

  俗话说:“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新学期开学了,我将以全新的面貌迎接可爱的孩子们,带领学生走进快乐的音乐课堂。

  学生素质提高:

  增强学生的音乐兴趣、爱好、掌握音乐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唱好课本歌曲以外,能自学三首以上的儿童歌曲,并培养学生具有立视唱乐谱的能力。(Do——Xi)了解我国各民族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激发学生热爱祖国音乐艺术的感情和民族自豪感,自信心,了解民族的乐曲,初步接受民歌如:《采茶舞曲》扩大视野,使学生具有初步的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

声乐教师教学计划9

  一教学目标:

  1、以审美教育为核心,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

  2、突出艺术学科特点,寓思想品德教育于音乐教育之中,陶冶情操,提高修养。

  3、在九年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爱好与爱好,把握必要的音乐知识与欣赏方法,开阔视野,启迪聪明,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二教学要求

  音乐欣赏教学应以聆听音乐为主,引导学生在情感体验的基础上对音乐作品进行分析、比较与评价,使他们在欣赏音乐的实践活动中熟悉、理解、鉴赏音乐。

  1、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他们主动地参与音乐审美活动。

  2、利用各种现代化的.、直观性的音乐教具与学具,最大限度地强化学生的听觉审美感受。

  3、课堂欣赏教学与课外欣赏活动(音乐会、音乐欣赏讲座、教师推荐的音乐作品录音等)有机地结合,充分发挥欣赏教学对课外欣赏活动的指导作用。

  三教学措施

  面向全体学生,注重个性发展,重视音乐实践,增强创造意识

  1、强化治理,突出重点,抓住高考生命线。

  2、树立坚定的事业心,虚心好学,努力提高专业水平。

  3、加强教研教改,注重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

  4、加强合作,优势互补,共同提高。

  四教学内容

  1、欣赏民歌、艺术歌曲、说唱音乐、戏曲音乐、歌剧、舞剧音乐、器乐曲、室内乐、交响音乐等音乐作品。介绍有关音乐常识。

  2、通过欣赏音乐,使学生了解音乐的节奏、旋律、和声、音色、调式、织体、曲式等及其表现作用。

  3、通过欣赏音乐,使学生初步了解中外不同历史时期音乐的风格流派、艺术成就及其发展变化。

  4、通过欣赏音乐,使学生了解音乐的功能及音乐与人、音乐与社会的关系。

  5、欣赏内容是中外优秀的、具有代表性的作品,体现作曲家及其作品的思想性、艺术性、经典性原则。

  6、欣赏曲目的选择重视我国优秀的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以弘扬祖国的优秀音乐文化,加强爱国主义教育。

  7、注重学习世界各国、各地区民族、民间音乐作品,以开阔学生的音乐视野。

  五教学反思:

  本方案的设计,着眼于学生的主动发展,致力于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的研究,通过充分的音乐实践培养学生的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作品结构的深入分析,会出现一定的难度而略感乏味,但作为一节音乐鉴赏课,教师有责任和义务进行必要的讲解,如此,才能不断培养学生音乐素养和鉴赏能力。

声乐教师教学计划10

  一、与新生的首次邂逅

  接触到一名新生,首先要通过交谈,对其有一个初步的判断:“性格是内向还是外向;学习是主动还是被动;对待老师是礼貌还是漠视……”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唯有真正的走进学生的内心世界才会让你与他真正的产生共鸣。针对不同的学生制定出不同的教学方式,循序渐进的引导学生到达光明的彼岸。

  二、教学内容

  教学内容分为:

  1、发声练习

  发声练习是声乐课最为重要的部分,因为它是歌唱的奠基,没有了它,一切都无从谈起。因此,发声练习应占课时的60%左右。少儿发音练习的跨度不应太大,因为其声带比较稚嫩,对于音域较宽的学生也应多注意中声区的练习,高声区以快速练习一带而过,不可久练冠音,否则易伤声带。稳固的中声区适当的'向上、向下扩展有效音域,是少儿发声教学的基本理念。

  2、歌曲演唱

  有了正确的发声作为引导,其气息、位置较统一后,对于歌曲的诠释须进一步要求。歌曲的表情记号,歌词的意境须引导学生找到作曲者作品的初衷。歌曲的音准、节奏必须严格按曲谱标记演唱。不应给学生养成随心所欲乱唱的习惯。

  3、舞台表演

  其实在发声练习、歌曲演唱中就应注意学生的站姿、表情并适时的纠正。歌曲的舞台表演最重要的是面部的表情,在真正的将自己浸入歌曲中时,自然会有投入的情感,表情自然会产生,适时的加以手部动作加以点缀,使演唱变得更加生动。

  三、总结

  声乐教学-难,难于无形,因其难于捉摸;声乐教学-易,易于无形,因其易于感受。声乐是一门心灵与心灵相互碰撞的课程,因为它是无形的。因此,与学生相处的和谐尤为重要。声乐讲究的首要条件便是放松,学会控制学生的情绪,调节学生的情绪,是教学中必要的一环。既要不失威严又要和蔼可亲,其实并不矛盾,重点是一个度的问题。

声乐教师教学计划11

  一、教学对象

  全体声乐学生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激发学生对歌唱的喜爱。

  2、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能力和鉴赏能力。能做到有感情的歌唱。

  3、引导学生能用科学的发声方法演唱歌曲。并能很好的保护嗓子;

  4、培养学生立识谱和处理歌曲情感的能力。自己能很好的演绎歌曲。

  三、教学重点

  培养少儿歌唱的姿势、呼吸、发声、吐字归韵、音准协调声音的能力及歌曲情感的`处理。

  四、教学难点

  声音的放松,能自如的把握气息,掌握头声和各个腔体共鸣的运用。

  四、教学内容

  发声训练:

  1.哼鸣练习5 4 3 2 | 1 — || 1 3 5 3 | 1 — || M____________ M (u) __________

  2.打嘟噜练习1 2 3 4 5 4 3 2 | 1 2 3 4 5 4 3 2 | 1 — ||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2 3 4 5 6 7 1 | 2 1 7 6 5 4 3 2 | 1 — ||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母音练习1 2 3 4 | 5 4 3 2 | 1 — || mi ___- ma ____ mi___不同的音的走向要求呼吸的感觉也不尽相同,这一条要求平稳呼吸。 5 3 4 2 | 1 — || a o a此练声曲要求演唱时要有线条感,气息连贯,字要清晰,声音要明亮,共鸣要丰满,歌声要通畅。

  4连顿音练习:1 3 3 5 | 5 1 1 5 | 5 3 3 1 | 1 — || mi ma mi ma mi ma m此条练习曲要求气息连贯,演唱所有的音都应该在放松的状态下,才能感获得更多的共鸣,要求往后腔体吸着唱,吐字要清晰,共鸣丰满。

  训练学生正确的歌唱方法(包括:姿势、呼吸以及各个腔体产生共振的能力)、音量、强弱的控制及协调各声部音量的能力。

  教学曲目安排:

  (1)、第1.2课时《祖国,祖国我们爱你》

  (2)、、第3.4课时《雪绒花》

  (3)、第5.6课时《卢沟谣》

  (4)、第7.8课时《快乐的节日》

  (5)、第9.10课时《七子之歌》

  (6)、第11.12课时《童心是小鸟》

  (7)、第一13.14课时复习所学歌曲兴趣训练根据孩子们的表现不同定期给予参加演出比赛机会,通过演出很好的锻炼孩子们歌唱的心里素质,并能掌握歌唱的技巧,立的演绎一首歌曲。

  拓展:结合近期学习情况和孩子自身的情况指导、排练一些节目参加演出、比赛等,给孩子们锻炼成长的机会。

【声乐教师教学计划】相关文章:

声乐教学计划04-06

声乐课教学计划02-16

声乐教学计划14篇07-03

声乐教师个人事迹总结04-17

声乐学习计划08-03

声乐学习计划(精选)08-24

声乐教学总结05-09

声乐比赛活动方案05-01

声乐课学期总结05-05

声乐兴趣小组计划04-08